为了业绩和孩子的同学手机被同学忽悠着卖了,谁的责任大?

销的毁手机,消不灭的玩心 | 评“南阳一中销毁手机”事件
全文共 3430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引发了众网友的热议。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事后,学校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是没办法,学生进校园之后必须要上交手机,否则一旦被查收就要当众销毁。
值得思考的是,销毁手机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手机本身没有错,错在玩手机
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学校此举是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许多高一学生的家长都很赞同,一切都是为学生好。但网友对此提出质疑:“别说为孩子好这样的话了,为学生好的方式有很多,这么粗暴的做法,我很难想象学生心里的滋味。以后他们上社会呢?是不是也可以简单粗暴地解决事情?”
一部手机倒下去,千百部手机站起来,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治标不治本。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手机是信息化的标志性产物,它是社会的胜利品而不是牺牲品。从学校销毁学生手机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
第一,销毁手机就可以换来学生好好学习吗?砸手机就能解决学生不玩手机吗?就能改变让他成为一名好学生?如果没有手机,学生学习就能变好,那么你可以这么做。如果起到反作用呢?就像刀本身没有错,但可以切菜可以杀人。手机本身也没有错,但可以学习可以游戏。
第二,手机一定要销毁吗?既然时代在进步,为何教育手段却总是止步不前?都说现在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那么是谁给学校的权利去故意恶意破坏学生财物?一部手机不便宜,就算只有几百块,也是个人财物,学校凭什么去损坏?
第三,学生的手机到底是谁给的,或者说,是拿的谁的手机?退一步说,就算是学生自己买的,那也是从孩子们牙缝里省的,或者家里有钱给孩子的零花钱比较多?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手机还是一笔比较大的支出,学校销毁的正是家长的血汗钱!
你真的知道孩子拿手机做什么吗?
学生A:我弟现在上初中了,老师却建了一个群每天把作业发在里面。爸妈工作每天回家不定时,甚至还有的家长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导致我弟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所以不要以偏概全……
学生B: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最快最全的信息都在网络上,手机不只是打电话和打游戏,我就用它查资料和搜题,还有很多线上课程,可以弥补大班辅导的缺陷。不让用手机听课,那我们用电脑,是不是学校也要砸电脑?
学生C:学校都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了,没有手机不让上网,连基本的学业任务都完不成!老师还总让我们关注时事、了解新闻,但住校都是没有电视的,销毁手机,连5分钟的新闻时间都要扼杀吗?
手机是这个时代与未来时代发展的联接工具,我们不排除那些拿着手机沉迷游戏、发展早恋的隐患,但孩子们使用手机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对待手机都会上瘾。老师们也该思考一下了,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利用起手机来给孩子们上课,这样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孩子们必须要有自控能力,杜绝游戏!
因材施教,手机问题切忌一刀切
1)对大部分有自控力的学生,不必没收
对于那些有自控力的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足够控制自身行为,我们要相信他们可以正确对待手机,甚至利用手机做一些对学习和社交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家长和学校的介入,打破他们原有的行为认知,并因此产生厌倦反感心理。
2)欠缺自控力的学生,有规则约束足够
《中学生守则》中大部分的条款规则都是有效的,而违反校规、甚至劝退处分的也只是那么几个叛逆顽劣的熊孩子。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并不成熟,自控力和自制力也不够,但大部分教育是可以通过说教完成,只要表达得当、道理清晰,大部分孩子是愿意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对于中学生来讲,越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就越重,这时候需要规则约束,但不是“以暴制暴”,让孩子更加叛逆。
3)网瘾学生,没收手机可能导致极端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甚至愈演愈烈。
新学期,武汉某职校实施了每日收手机制度,结果冒出一大堆奇葩事:不少学生带破手机、旧手机、模具手机甚至5部手机来忽悠老师。而不久前,郑州一16岁的男孩因想玩儿其姐姐的手机遭到拒绝后,砸了家中的一些物品,就跑到了其租房处附近的七里河边跳河,等救援人员打捞孩子上岸,这名少年却已溺水身亡。手机成瘾,要戒,但绝不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把孩子逼入“绝境”。
家长对策:大禹治水,疏胜于堵
就事论事的话,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可以制止,但请不要这么粗暴的做,对孩子百害无一利,学校不让带手机到学校是对的,但是孩子自制力都比较差,总有克制不住自己,偷摸带手机到学校的,学校可以没收,归还给家长,家长再从侧面慢慢教育孩子。记住,这东西是可疏不可堵的,越堵反弹越大。
以下对策,家长朋友们可以借鉴,妥善处理手机问题——
1)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1、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3、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住校生: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3.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丨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限制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手机是正确的,但缴获并砸毁是不可取的。现在的孩子是电子一代,手机功能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引发的手机问题,不能单单问责孩子,家长更要善于引导和教育,疏胜于堵。
Recommended Reading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庭干孩子同学妈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