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的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是一家怎样的机构

揭密: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如何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股、参股或者是合作的机构,占去80%的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评级的话语权已经丧失了。&他遗憾地指出。&
  在监管层与金融市场动荡的双重压力下,三大巨头风光不再,但这也给一直受三大巨头压制发展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带来了机会。&
  以大公国际为例,它曾筹备接近两年申请加入NRSROs皆被拒绝,随着美国监管层对评级行业准入的放开,以大公国际为代表的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空间也被打开。&
  但国内评级机构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发展的束缚。&
  首先,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问题有待改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现在国内评级业的监管证监会有一块,人民银行有一块,发改委也有一块,现在多头监管,群龙无首。&
  事实上。由于不同类别的债券由不同部门监管,使得不同类别的债券评级业务的监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其中公司债券评级业务由证监会监管;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由发改委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业务由人民银行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的难度。&
  其次,穆迪等国际评级巨头走下神坛,也给国内评级机构以这样的警示:评级业的独立性与准确性才是行业立足之本。&
  国内评级机构有过评级失误的前车之鉴。曾经的五大评级机构之一的上海远东,就曾经因为信用评级失效而大受打击。日,上海远东发布,由于福禧投资无法提供必须的基础材料,此前给予该公司一年期短期融资券&&&06福禧CP01&A1级的短期信用级别暂时失效。这是自短期融资券发行以来,第一次出现发行企业的信用评级失效。而&06福禧CP01&信用等级降级事件导致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评级业务受到较大影响,逐渐淡出国内评级业务市场。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點進來看看,再遠都沒有距離
不好意思,迟到了
端午吃粽子咯
东北丫头小北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股票/基金&
大萧条中的穆迪成长史
来源:《英大金融》&
  穆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评级机构之一。在1890年到1924年的30多年里,“穆迪评级”已成为覆盖全美债券市场的一个要素。
  文 | 张志前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金融的命脉。从某种程度上讲,掌握信用评级的话语权,就等于控制了一个国家金融体系运行的主导权。
  穆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评级机构之一。今天穆迪在全球拥有800名专家和2000名分析员,在20多个国家设有机构,投资信用评级对象遍布全世界。它和标准普尔、惠誉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评级巨头”。
  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穆迪,在创立穆迪公司时刚刚20岁出头。当时,穆迪在华尔街跑腿打杂,薪酬不过每月20美元。1890年的一天早晨,正在读报的穆迪,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随着无数家公司的上市,必然需要有人把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告诉投资者。“当这个想法袭来的时候”,穆迪在自传中回忆道,“我毫不怀疑它将给我带来一座金矿”。
  按照这样的想法,穆迪很快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并出版了《穆迪工业及其他行业证券指南》(简称“《指南》”)。这本《指南》提供了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制造业、采矿业、公用事业、食品行业的股票和债券的信息及分析。到1903年,《指南》已经闻名于很多国家。1907年股票市场崩溃时,由于穆迪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本继续运作,穆迪被迫出售了指南业务。
  1909年,穆迪带着新的思路重返金融市场,他不再只是简单地收集公司的财产、资本和管理信息,而是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价值的分析。此时,穆迪开始采用商业和信贷评级体系的字母等级符号来表示相关的投资质量。当时,美国正处于工业化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铁路为了增加新线路,满足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需要大量资本。为此,许多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这些公司在信用质量上良莠不齐,有的根本不具备偿债能力。投资者缺乏可靠的金融信息,真假难辨。1909年,《穆迪铁路投资分析》介绍了穆迪评估一条铁路运作、管理和融资所使用的分析原则。
  这本书受到了那些希望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投资者们的广泛好评,穆迪的评级公司也蒸蒸日上。同时获得成功的还有普尔出版公司。根据后来合并成立的标准普尔的记载,自1916年起,普尔就开始发行务评级。而标准统计公司也在1922年跟进这一行业。后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于1924年也加入了这个行列。1913年,穆迪开始评估工业和公用事业公司。这时,“穆迪评级”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一个要素。
  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进行了整合,穆迪将评级范围扩大到美国城市和其他市政当局发行的债券。到1924年,穆迪评级基本覆盖了整个美券市场。
  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大量发债企业倒闭使得其债券成为废纸,信用评级受到重视。在年,仅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违约债务就有28.5亿美元,占到期间州和地方政府发行外债平均余额的15%。而在对美国公司债券的研究中发现,1932年前后到期的债券中有23%发生了违约。但投资者发现,被评级机构定位为高级别的债券却很少出现在违约的公司名单中,这让投资者和监管者确信,资信评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保护。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再次衰退时,暴露出一些评级公司评级不准确的问题,穆迪、标普、惠誉凭借着数十年的骄人成绩,在1975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简称“NRSRO”。同时SEC规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NRSRO内评级公司的评估,由此确立了穆迪、标普、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评级机构的收入来源是出售评级报告。由于评级机构也有自身利益诉求,所以他们的报告也并非绝对客观公正。
  曾经有一家的公司由于不愿支付评级费用而拒绝了穆迪的评级邀请。随后,穆迪公司连续两年都给了这家公司很低的评级分数,甚至说他们发行的债券是垃圾债。结果导致这家公司的债券遭到抛售,损失2亿美元之多。最后,这家公司只好屈服,同意交费请穆迪评级。
  评级公司的任务是发现和警示风险,但他们经常对风险视而不见。而当风险暴露时,就马上降低评级分数,成为风险事件的助推者。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机构对评级机构充满怨言。然而,这些牢骚和抱怨并不能使这些评级机构遭受严厉惩罚,其主要原因就是,评级受到了美国的保护。
  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等权利一起统称的“表达自由”,源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级机构最早主要靠销售报告获利,评级机构属于言论出版机构。这就意味着评级机构的任何主张表达都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即使穆迪们的评级有误,甚至不公平、不合理,由此导致投资者或企业蒙受损失,它们也不会遭到法律制裁。
09/26 08:3909/26 03:1109/26 03:0709/26 00:1009/26 00:1009/25 09:0109/24 15:5709/24 08:58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两会期间表,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做法是“没有远见的,不能从西方化的角度来进行判断,实践将证明他们下调中国信用评级的决定是错误的”。近日,穆迪将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同时还将中国30多家国有企业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朱光耀还称,国际评级机构应该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公正地对新兴国家进行评级。早前新华社随就发表文章《穆迪“负面”展望中国缺乏全面眼光》称,“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此番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而“中国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会在未来创造持续的现金流,并不是一种毫无产出的坏账投资。”那么问题来了,信用评级机构到底如何评级,标准是什么?如何判定?评级机构的“前世今生”国际顶尖的评级机构一共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前两家都是清朝就成立了,最年轻的惠誉今年也一百多岁了。上世纪初,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穆迪成立信用评级公司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并用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予以表达,标志着美国信用评级的诞生。1975年这三家公司被评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评级公司自此开始了30年的快速扩张,并开始对主权国家的信用进行评级。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一直在全球信用评级机构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前两者所占市场份额各为40%左右,惠誉的市场份额约为14%。评什么?怎么评?说起评级机构的日常工作,并不是特别复杂。它们每天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给政府、机构和公司打分。相信很多读者看到一大堆“AAA”、“Aa3”、“CC-”但不知所云。信用评级按照评估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四类。这次穆迪调低展望的评级就属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目前,比较通用的主权评级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坎托和帕克(cantor & packer,1996)提出的加权评分法,根据各具体指标在评级中的重要性差异,给出标准权值,最后汇总各项分值加权评估总分。在穆迪评级体系中,主权信用评级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aa,Ba,B,Caa,Ca,C。其中Aa级至Ca级可用数字1―3,数字越大表示评级越低。评级对象的评级越高,证明它越守信用,投资者就愿意以更低的利息借更多的钱给它。相反,如果评级机构下调评级乃至垃圾级,就会抬高该机构的融资成本,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主权评级横行霸道相比于普通的企业或公司评级,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则至为重要。它影响甚至决定着境内所有机构和企业的评级。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评级决定了这个国家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比如,如果一个国家信用获得“垃圾级”(Ba1级)评级,那么它境内管理再好的企业也基本上与“投资级”无缘。(图为标准普尔的各国主权债券评级)小M先带大家看一组有关主权评级的数据:2009年,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连降7级,当日希腊股市暴跌6%;2011年,标普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当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暴跌;2016年,穆迪下调巴西主权债务评级,巴西彻底丧失了投资级评级。难怪20年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曾感叹:“美国能用炸弹将一个国家夷为平地从而摧毁它,而穆迪能通过降低债券评级摧毁一个国家。”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评级机构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只手遮天影响力。(图为弗里德曼)向“钱”看齐的金融刽子手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服务性机构,评级机构的职责在于评估、警告风险,担当经济“看门狗”角色。但目前为止,当前全球三家主要评级机构的种种作为反而充当了经济衰退和市场不安情绪的“鼓风机”,被贴上了落井下石的标签。如果各位M粉看过今年奥斯卡提名电影《大空头》,想必会记得标准普尔的那位墨镜姐道出的评级真相:“如果我们不给(这些垃圾债券)评个好级,他们就跑去和我们的对手合作了。”不难看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只要评级机构降低评级,那么就必然引起一连串的市场上的“多米诺效应”。事实上,由于评级机构的行业垄断,大多数投资者别无选择,他们只能依靠这三家知名的评级机构评估。一旦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等级,投资者就会马上出售之前购买的主权债券,这也就在无形当中给了评级机构权力。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帕雷默曾公开表示:在当前经济危机时期,评级机构已成为引发市场波动的一大来源。评级机构做出的决定通常具有滞后性,且他们往往根据过时的信息来做出其决定,从而放大了危机的效应。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负责人将穆迪形容为“3A工厂”。在2000年至2007年间,穆迪共给予了4万多项抵押贷款相关资产3A评级。穆迪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也因此从2000年的6亿美元暴涨到2007年的22亿美元。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竟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雷曼兄弟倒闭前,穆迪给出的评级仍然是2A级,也就是仅次于最优的第二档评级,最后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世界各国由此开始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客观公正性产生怀疑。穆迪的一位资深经理表示:“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卖给了魔鬼。”随着新兴市场影响力不断壮大,政府和投资者们越来越多地对三大评级机构表示不满:占据全球评级市场份额约95%的它们对待新兴市场有失公平。具有代表性的“金砖国家”索性寻求“自立门户”,联合成立一个新的评级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即便债务压力小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也偏向于获得较低的评级。例如,日本债务占GDP比例超过200%,拥有A+评级;而韩国债务占GDP比例不到50%,评级却也只有AA-。研究发现,2007年时,新兴市场政府的评级通常比负债水平近似的发达国家政府低8到12个等级。尽管此后这一差距有所改善,但也仅仅是缩小了不到两个等级。信用评级机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它们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进行评级,而投资者利用这些评级来衡量信用风险。腾讯财经“Miss Money”栏目出品 欢迎关注栏目微信(ID:missmoneytf 或 扫描右侧二维码)
作者:Crystal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揭密: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如何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 中国网
· · · ·
揭密: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如何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中国网 .cn  时间:   
有毒资产带给评级机构的盛宴?
而相对应的,穆迪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质变,其 RMBS和CDO业务的收入从2002年的6100万美元激增至2006年的2.08亿美元。标准普尔年收入从2002年的5.1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16亿美元,其中48%来自结构金融产品。
穆迪转型的决定,是在穆迪原结构金融产品部主管克拉克森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后不久做出的。这也是整个穆迪经营重心的一次“搬家”:结构性融资工具开始超越公司债券评级,转而成为穆迪的支柱产业。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穆迪和标普都创造了他们营业史上的新纪录。从2004年到2007年,标准普尔发出超过5700个RMBS交易和835个 CDO交易评级,其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在2002年,标准普尔约为700个RMBS和 80个CDO进行评级,到2006年,穆迪进行评级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已超过1600 个RMBS和340个CDO的交易 。
在同一时期内,穆迪公司发布了近4000个RMBS评级和870个CDO评级,在2002年,穆迪为500个RMBS和45 个CDO做出评级,而到了200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到了1200个 RMBS和360个 CDO评级。
而相对应的,穆迪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质变,其 RMBS和CDO业务的收入从2002年的6100万美元激增至2006年的2.08亿美元。
标准普尔年收入从2002年的5.1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16亿美元,其中48%来自结构金融产品。
这背后,正是结构金融领域的硝烟四起。90年代后期,随着结构金融领域的硝烟四起,穆迪的研发节奏大幅放缓,银行成为领跑者,穆迪和其同行成为了比较被动的参与方。在这个领域,穆迪一度在统计分析(分析事实)和随机分析(分析可能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它跟不上银行设计的最新金融工程产品的步伐,这些新产品要求它们给予评级,评级机构承担了巨大的道德风险。
随着业务上的重心改变,公司的管理层也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逐渐掌握大权,原有的老强项——公司债券评级部门开始失势。结构金融产品部主管克拉克森开始掌握大权,起初这是个实验性的冷门业务领域,但是到1997年,克拉克森开始负责穆迪整个抵押债券部门。他曾在采访中指出:“如果穆迪想继续以全球顶级评级机构自居,那它就必须改造自己。我们属于服务业,我对此不感到遗憾。”
到2006年,克拉克森的团队已经飞速成长,他们产生的收入占到穆迪公司年度总收入的40%,其他所有业务部门都相形失色。
如果说结构金融产品市场的快速膨胀,与克拉克森的结构金融部门的崛起,确定了穆迪重心偏向于结构金融的路线,那么穆迪的上市则让公司在这一路线上快马加鞭起来。
2000年,穆迪从金融出版商邓白氏(Dun &Bradstreet)分拆出来,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登陆股票市场。
而穆迪的股价在上市后四年中上涨了500%,而这期间整个市场却是在走下坡路。
2007年穆迪上交给美国证监会的财务报表显示,穆迪的CEO雷蒙德丹尼尔,在2007年获得880万美元,并获得股票期权奖项价值超过230万美元,穆迪结构金融产品部门的主管布赖恩克拉克森在2007年获得超过320万美元的奖金。此外,同期穆迪的管理层也得到了40万美元至50万美元的奖金与可观的股票期权。
穆迪的管理层们已经被这些诱人的奖金与期权所引导,与华尔街一同走入了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深渊中。但谁也没想到,这些庞大的风险中的一角,最初是暴露在一个程序上的小BUG(缺陷)上的。
2006年8月,穆迪首次介入了CPDO (固定比例债务债券)的评级。该产品由荷兰银行设计,并被贝尔斯登的分析师称为“结构融资产品中的圣杯”。它给出的评级是AAA——最接近无风险的级别。标准普尔也给出了AAA评级。
CPDO产品没有抵押物支持,实际上是对数百家欧美公司信用所下赌注的集合。CPDO债券是穆迪所经手的产品中最有利可图的单个投资工具。
CPDO的缺陷比其他产品的评级程序缺陷多出不少,穆迪的一位分析师在日给整个团队发了一份电子邮件:“嗨,伙计们,新年好!我又找到了CPDO评级程序中的一个缺陷。”
此前的缺陷未对CPDO的评级造成大的影响,但不久之后发现的一个缺陷就不是这样了。穆迪用来运行其CPDO表现模拟软件的电脑代码出现了一个单独的小问题,但却让结果大相径庭。当这个错误得到纠正后,该CPDO的违约率急剧增加了。最后的结果表明,CPDO根本就不是AAA级的产品。初步得出的结果表明,上述错误可能使评级提高多达四个级别。
2008年7月,在此事被揭露后,穆迪不得不发布公开声明,承认自己在CPDO上所犯的错误,并指出此次所涉及错误评级债务证券规模达到了10亿美元。 穆迪还表示,其全球结构化融资业务的伦敦主管诺埃尔基尔农将于月底离职。
而此时的市场状况已在步入了惨烈下跌的路径,CPDO被降级,据报道投资某些CPDO产品的投资者已损失高达60%的资本。
CPDO的命运与他曾经辉煌的兄弟们是一样的:那些曾经获得“投资级”评级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危机之后纷纷遭到降级。以穆迪为例,根据FCIC的报告,有价值两万五千亿美元的RMBS(住房抵押资产支持证券)被降级,同时被降级的CDO(担保债务权证)价值 5640亿美元。
而由穆迪评级的RMBS和CDO总价值分别为四万七千亿和736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按价值数额计算,被降级的RMBS比例超过一半,CDO则超过四分之三。
谁在大肆收买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由发行人支付费用的模式,是个横亘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利益之间的巨大冲突。不仅评级机构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做出更适合客户心意的评价,整个信用评级行业的氛围也造成了评级机购的越演越烈”。
“评级机构由发行人支付费用的模式,是个横亘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利益之间的巨大冲突。不仅评级机构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做出更适合客户心意的评价,整个信用评级行业的氛围也造成了评级机购的越演越烈。”美国永久调查委员会的这段评价,清晰地指出了评级机构“失去信用”的整个发展链条:评级机构已沦为被发行人挑选的商品。
而在今年4月份的一起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则是反映激烈采购评级机构的最好见证。
今年4月,位于美国加州的红木信托(Redwood Trust)房地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红木信托“),以穆迪最高评级AAA标准顺利发行了至少2亿美元基于新建房屋住宅抵押贷款的MBS。
而值得注意的是,红木信托今年初曾联系过标普与穆迪两家评级机构,希望对其新推的MBS发行作出评级,最后获得这项评级业务的是穆迪。
此后,标准普尔在对这一债券公开发行发表的评论揭开了穆迪胜出的谜底,标普指出:这项交易“并不符合”他们的3A标准。
而红木信托和穆迪则做出回应,红木信托的CEO Brett Nicholas表示:“我们是想让标普参与这项交易,但该评级公司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而穆迪发言人则表示,根据危机后有所加强的标准,他们已经对这笔交易“进行了详尽的审核”,并最终给予最高的AAA评级。
类似红木信托的争议并不少见,之前提到的CPDO产品的穆迪首批评级公布两周后,未被邀请对任何CPDO产品进行评级的惠誉公司表示,它无法理解这样的评级是如何得出来的,它自己的模型对CPDO债券的评级仅是垃圾级之上而已。
2007年9月,穆迪公司CEO这样描述评级行业的竞争:“在年间,我们的竞争对手,惠誉和标准普尔都疯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关于投资等级。”
美国证监会报告则指出:“ 最近几年信用评级机构所面临的潜在利益冲突有所增加,这是大型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扩张导致的竞争激烈化所造成的。”
文章来源: 新华网综合
责任编辑: 叶子
            3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信用评级机构是如何盈利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