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源头

马鞍山市教育局――马鞍山师专:从源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欢迎光临马鞍山教育信息网门户网站!
马鞍山师专:从源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编辑日期:&&来源:马鞍山教育网&&作者:马鞍山师专&&&&阅读次数:
&&& 11月19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听取第一批部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成果汇报,汲取成功做法和经验,推进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 校长孙良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会议,他强调,要对教师教育专业和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进行分类指导,体现专业特色,突出职业特性,从源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副校长张勇军一同出席并作了点评。
&&& 会议听取了语文教育、网络新闻与编辑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情况的汇报。两个专业带头人分别从方案修订的思路、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等诸多方面介绍了培养方案修订的情况。出席会议的各位评审专家对两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 孙良在点评中指出,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文字表述要做到字斟句酌,课程说明、基本要求等方面的表达要严谨,切忌随意笼统。在教师教育专业方案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时,突出核心课程;在高职教育专业方案中,要注意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保持一致,培养规格的文字表述要准确,逻辑性要清楚;课程设置上或是体现其专业特色,有重点地进行培养,突出“一专多能”;或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紧贴工作流程,把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中去,与实训紧密结合,以训代教,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点。
&&& 张勇军在点评时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明确修订的必要性,一般来说基于三种情况:一是相关教育政策导向的变化,二是相应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成果,三是现行培养方案在实施中存在不足。因此,修订中需要体现针对性。课程设置是学校顺利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对人才培养起到桥梁和路径作用,各专业在修订中要认真思考各类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体系,实现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此外,他还就方案修订要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体现与本科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强调。
&&& 教学质量与监控中心副主任、教授王红艳也作为评审专家在会上进行了点评。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各系部相关领导同志以及部分专业带头人参加了会议。(方舒 沈熔珍)
-- 教育部网站 --
国家教育部
-- 省级教育网站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教育局
天津教育局
重庆教育局
安徽省教育网
河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网
山东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网
-- 市级教育相关网站 --
马鞍山干部教育在线
马鞍山社区教育网
马鞍山市招生办
中国家教网
市民终身学习平台
马鞍山市民心声
-- 县区教育网站 --
花山区教育局
雨山区教育局
博望区教育局
当涂县教育局
和县教育局
含山县教育局
-- 学校网站 --
――其他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
――直属学校――
师范专科学校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马鞍山市职业教育中心
信息技术学校
安工大附中
第十一中学
外国语学校
第二十二中学
特殊教育学校
中学生实践基地
――民办学校――
二中实验学校
――花山区学校――
慈湖第一小学
――雨山区学校――
雨山中心小学
佳山中心小学
Copyright & 2012 马鞍山教育信息网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值班电话:
咨询与投诉:
技术支持:您的位置: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发展的根本任务
优质期刊推荐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_小宗师专辑: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河南机电高专”)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普通高校,从1999年起,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位居河南省专科院校前列,连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9月,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专科院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6月,省政府在河南机电高专召开“全省普通高校学习推广河南机电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对河南机电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一所由地市级行业职工大学发展起来的普通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何始终能保持在95%以上,真正实现“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河南机电高专始终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一、就业工作从源头抓起1.明确办学定位,找准就业方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高专院校要想自立于高校之林,就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明确的办学定位和正确的办学理念。多年来,河南机电高专有着明确的办学定位:立足河南,主要为机电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持。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理念,从专业设置到教育教学内容都“听取用户的意见”,“按用户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由于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社会普遍反映毕业生“管用、实用、好用”。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多年来,河南机电高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优势和特色,在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专业信息预警机制,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学校本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建设优势、打造品牌、强化特色、不断拓宽专业领域”的基本思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构建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做到“按需生产、适销对路”。在学校开设的许多新兴专业中,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和应用化工技术(电池方向)专业是学校在专业目录之外根据人才需求情况申报设置的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同时,学校还根据生源和学生就业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并停招了个别专业。二、就业工作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建立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树立“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学校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求全校教职工无论是教学部门,还是行政部门、后勤部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2.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在大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3.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应用型技能比赛,在竞赛中锻炼自己。多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数控技能比赛中连创佳绩。4.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一,学校确定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 + 1”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在实施“2+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学校还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第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结构。各专业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和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职业技能、职业拓展等5个课程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更具职业教育特色。第三,优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各专业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有机整合,使各个专业的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更为精练有效。第四,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构筑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二是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四是重视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采取“一体化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方式,积极推行“仿真实训”“生产型实训”等教学方法。五是实行“双证书”制度,在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5.坚持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通过“外引内培”“抓两头、带中间”等措施,使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专业素质精、实践能力强、教风严谨、师德高尚、具有一定科研水平、能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6.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奠定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环节。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仅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构建了校、系两级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管理体制,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的专管共用、统筹共享。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80个,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6134万元,拥有新飞电器集团等114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7.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实施全程监控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明智、务实之举。为此,学校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队伍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工作源头进行质量监控;从教学计划落实、考试考核方法等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从对教学工作督导、教学信息通报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实施制度化质量监控。8.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价体系延伸到用人单位,学校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考查,让用户来评价各专业、各环节、各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用户的意见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三、就业工作要以就业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专业设置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产品适销对路”,只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要保证毕业生这种“特殊产品”长期“畅销”,还必须有长效的就业工作机制与就业工作措施做保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率先提出“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的就业工作理念,并在全省高校率先实施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党政领导扑下身子,带着感情抓就业的做法,我很受感动,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2004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河南机电高专原党委书记孙怀玉《带着感情抓就业》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学校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工如何带着深厚感情抓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做好就业工作,学校还提出了“学生满意、用户满意”的就业服务理念,制定了“诚信推荐、服务第一”的就业工作原则。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突出“两个重点”(就业指导、市场开拓)、抓好“三项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开展“四项工作”(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科研)、加强“五化指导”(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工作思路。此外,在建立就业工作保障、就业工作责任、就业工作指导、就业工作服务、就业工作市场等机制的基础上,学校还制定了就业工作十项措施。一是“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校长负总责,亲自抓;系(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主任、书记负总责。二是全员参与。全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就业工作,带着感情抓就业,想家长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就业当做个人的大事来想、来管、来办。三是目标管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学校领导都要与各系、各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的各项指标。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嘉奖;就业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予以处罚。四是“四千”要求。就业工作人员必须发扬“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不畏千辛万苦”的精神,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工作。五是“五化”指导。对学生开展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六是校企联动。充分发挥联合办学董事会及就业基地的作用,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七是校友资源。建立校友信息库与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校友广泛的信息资源,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反馈社会人才需求。八是“一对一”服务。对就业困难学生,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九是跟踪服务。对往届毕业生实行跟踪服务,让往届毕业生享受与应届毕业生同样的就业服务。十是“回炉”制度。向用人单位郑重承诺,不管学生毕业离校多长时间,只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认为“不合格”或“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的,都可以退回学校免费“回炉”。已毕业学生若想回到学校“充电”或利用学校图书、实验设备等资源的,学校为其提供免费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正确、办学定位是否准确的重要指标。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的就业工作理念,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才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实现“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作者系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责编:路 童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