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主要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内容有哪些

今天,人民日报理论版整版刊文,聚焦经济新常态,解析“中国经济为什么行”。说,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其奥秘究竟在哪里?整版围绕“中国经济为什么行”这个话题刊发5篇文章,从党的领导、包容性发展、对外开放、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包容性发展已取得辉煌成就

包容性发展延续中国奇迹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35年,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算,相当于一个人半生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增长最快时期一代人经历过的生活水平改善幅度。例如,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来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只有56%,大约为1倍,也仅为10倍。难怪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感慨道:300年之后的历史学家,一定不会忘记大书特书这一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

国内外学者纷纷探讨中国奇迹之谜,找出这样那样的因素,用以解释中国奇迹。如果用更为概括的方式,那么可以说,中国经济奇迹来自改革开放创造的包容性发展。诚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若按照有关标准,还有2亿左右贫困人口,所以还不能说做到了社会全体成员均等地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但总体而言,我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功,的确是包容性发展的结果。

人口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人力资源丰富也是我国最大的优势。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就是着眼于解放劳动力,从而极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从“以粮为纲”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从“离土不离乡”到进城务工经商,及至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正是依靠这种人民群众全面参与改革开放的模式,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根据定量分析,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29%提高到2013年的78%。35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84%可以归结于这种参与或包容水平的提高,包括劳动力增长、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资源重新配置、人口抚养比下降带来的高储蓄率以及劳动力丰富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等。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高速的新常态。如何通过改革获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红利,包容性发展的“中国故事”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例如,在选择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时,只有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破除抑制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才能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因此,更加充分的就业、更加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更具分享性的收入增长,既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改革的重点。

人力资源仍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对潜在的改革红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关领域推进改革,可以获得显著的制度红利。如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渐进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以及生育政策逐步调整等。这些改革如能及时或以适当的节奏推进,在2030年之前可以把GDP年均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在2030年之后则可以把GDP年均增长速度提高1.7个百分点。仅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目前已有1.7亿农民工稳定地在城镇就业和居住,还有约1亿农民工在本乡镇从事非农就业。他们一旦获得城镇户口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就不会因经济波动而周期性返乡,也不会因家庭原因而退出城镇劳动力市场,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将更加充分。这种更具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将继续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而充分且稳定的就业、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均等享受的社会保障,将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需求结构更加平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坚持把包容性贯穿在改革和发展中,就可以让中国经济奇迹不断延续。

(作者 蔡昉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决策者是经济运行导航者

科学决策引领经济顺利前行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举世瞩目。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各种因素,但客观回溯这30多年不难发现,在众多因素中,绝大多数因素可能因不同决策而产生不同效应。决策者是经济运行的导航者,对经济发展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诚然,决策者不可能超越社会现实任意决策,决策必须以现有根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前提,但决策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使现有制度更好地发挥优越性,使现有生产力基础更好地为未来发展所用。

回到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起点,也就是那个关键抉择作出的时点,历史清晰可见。当时,中国的决策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那以后,党和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紧紧扭住不放,抵御各种内外因素干扰,避免了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或停滞不前。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我们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破除一切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具体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不利因素,同时汲取世界各国在经济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我们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党30多年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根本上促进了各种经济发展要素更好发挥效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盘活了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造就了众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业和一大批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个个高新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和交往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开拓资本金融市场,畅通现代经济血脉,不断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高等教育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监管的完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等,从各个方面为经济发展除障助力。

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适应人民群众渴望国家发展和生活幸福的要求,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更高阶段和水平。

(作者 戴焰军 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深入的调查研究 广泛的智力支持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然离不开政府高超的经济驾驭能力。我国政府经济驾驭能力何以不断提高?政府怎样更好发挥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自学习,并在学习中前行。我国政府早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并且形成了传统。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到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再到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专题学习制度,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组织的定期干部培训,经济理论知识都是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我国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少人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素养或接受过系统经济学训练,是经济管理的行家里手。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大凡全国性的党和政府重要会议举行之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会就相关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议题成立一批调研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题调研。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各级领导干部都会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各省、市、自治区平日在本地区还会做经常性调研。通过这些调研,能够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第一手信息。这些充分而准确的信息确保了政府经济决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我国政府的经济决策并非少数官员说了算,而是在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参与下作出的。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抓手,涉及重要经济发展议题的会议文件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都会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牵头组成文件起草组,起草组成员往往包括中央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重要智库、企业界等各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作为一个已成惯例的决策程序,每年提交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在正式定稿之前,召集各方面代表座谈,征求意见。遇有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涉及重大经济决策时,中央都会召集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专家座谈。我国还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报送制度,无论肩负智库功能的国家研究机构,还是高等院校,甚或企业的研究团队,都可随时通过《要报》《专报》《情况反映》等渠道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提供相关政策咨询。这些富有实效的广泛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经济决策失误。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风雨洗礼,我国政府处理复杂多变经济问题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一种理念。在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布局和实际行动中,我国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动资源、配置资源的“举国体制”。我国政府对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非常敏感,善于站在全球经济高度谋篇布局,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捕捉各种机遇和挑战,相机把握经济政策推进的时机、节奏和力度。

今天的中国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在对经济问题充分而广泛的研讨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校正方向,提升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植根于如此沃土,我国政府驾驭经济能力自然不断提高,政府作用发挥必然越来越好。

(作者 高培勇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对外开放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外开放功不可没。1978—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4.3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三十二位上升至第一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利用外资从不到2亿美元扩大到近1200亿美元,对外投资从基本为零扩大到1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世界经贸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左右,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4左右,涉外税收占总税收的1/3左右,带动了1亿多人就业。对外开放加速我国“新四化”进程,增进国民福利,缓解能源瓶颈,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促进国内思想解放和体制变革,使我们开阔眼界、增强规则意识,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0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和亮色,汉唐盛世和丝绸之路展现了这种博大的开放胸怀。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打开国门,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看到经济发展有不同模式。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我们立足国情,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作出改革开放战略抉择,到建设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区;从历经15年艰苦谈判加入,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图景徐徐展开,开放的气度和自信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使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托比较优势及后发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国内资本日渐丰富、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主动承接高端研发制造和服务外包等更高层次产业转移,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与时俱进调整开放战略,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既依托自身工业体系,又对接国际市场,不断探求最优开放路径。

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国内改革发展。对外开放始终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依归,促进国际国内良性互动。我国企业通过国内市场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力,再走向世界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目前,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达90多家。我国正加快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0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始终走在体制改革的前列,在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的过程中,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60条任务中约70%可以通过开放加以推动。

对外开放提升了我们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运用能力。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从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守者、运用者逐渐成为建设者、引领者。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大量修订国内法规政策,主动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明显提升了规则意识。如今,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设立以及亚太自贸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引领国际规则的起步。今后,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新一轮国际规则重构中争取主动,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经济安全相统一。我国坚持渐进稳妥的开放策略,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注重处理好开放进度与国内承受程度的关系,在开放中不失自主性和独立性,牢牢守住底线。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区域梯次推进方式,在试点中看风险是否可控,稳妥后再行推广。注重解决经贸摩擦,开展反垄断和安全审查,有效维护产业安全。审慎开放资本市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前加强宏观调控,挤压经济泡沫,着力扩大内需,确保了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大量进口为很多国家创造了“中国特需”,中国出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增加了国外消费者福利,吸引的过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每年千余亿美元的对外投资带动东道国的发展和就业。目前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走的是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对外经贸交流是真正的合作共赢之举。

(作者 杨正位 单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经济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双重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之路。正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我国经济才得以成功实现转型、取得巨大成就。同样,能否续写中国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传递资源配置信息,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自主决策并作出迅速反应,从而使各种资源处于有效流动和动态优化配置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相结合,这样的结合对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市场机制将潜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财富、资源、知识、信息、技能和创造力动员起来,使它们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不竭源泉。而政府则确保人民群众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公平分享财富,享有选择的自由。

制度条件一旦具备,就如同闸门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类财产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2013年我国各类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05万亿元,2010年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62万亿元。这既是以往财富的积累,又是创造新财富的基础。同时,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2013年我国各类企业达241万户,其中国有企业2万户,私营企业176万户。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起,它融合各类资本的优势,成为新的资本力量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成长起来,他们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捕捉新机会、开辟新市场、寻找新资源、从事新投资,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大量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工作岗位创造出来,使他们有机会从事非农工作和获取较高的工资性收入。人们职业选择和消费选择更加自由,自我价值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个性化选择又转化为市场信号,促使生产活动和经济结构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需要,推动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要,经济结构将更加复杂化、精细化。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适应新常态,使经济社会生活更富生机活力。

(作者 胡家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考试题目:共 20 题

1.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丝绸之路计划的(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2.我国经济沿海化,资源与市场海外化,对海上通道高度依赖。(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3.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4.2014年9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开幕,本次洽谈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新丝绸之路专题展区。关于国际贸易的好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B]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5.我们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维护国际的经济安全,首先要(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加强对国有经济的宏观控制

[B]尽量减少对外贸易

[C]要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

[D]要坚持发展经济,努力增强国际的经济实力

6.丝绸之路总长度达(  )公里。(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7.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的基本方针是(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8.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9.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0.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国家壁垒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1.“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B]维护国家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C]外交战略调整,周边外交战略地位凸显

[D]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2.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3.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特点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14.“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大多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手段,削弱了中国品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坚持低成本制造,拓展国际市场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自主创新之路

[C]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

15.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16.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应当(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防范风险,避免影响

[B]主导市场,左右规则

[C]积累财富,置身事外

[D]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7.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8.张骞出使西域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输入了(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19.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B]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

[C]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D]与世界各国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

20.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机遇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

[A]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稳定

[B]中国扩大向西开放与各国向东开放形成呼应

[C]中方积累了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

[D]地区安全形势异常复杂

考试题目:共 20 题

1.扩大进口从战略高度来看能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2.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的基本方针是(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A]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

[B]大国博弈日趋激烈

[C]地区安全形势异常复杂

[D]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交织并存

4.“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

[A]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大国博弈使我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C]顺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与要求

[D]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5.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6.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海外的资源配置,基本上都采取总部经济模式,以实现其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其根本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

[B]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C]加强国际间的生产协作

[D]促进资金、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7.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已经联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都在一条船上”。这种现象告诉我们(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B]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使其经济地位下降

[C]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D]经济全球化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命脉

8.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宗旨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降低关税,减少关税壁垒

[B]推行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原则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美国操纵世界贸易

10.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繁荣

[B]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对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有重大意义

[D]消除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现象

11.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应当(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防范风险,避免影响

[B]主导市场,左右规则

[C]积累财富,置身事外

[D]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2.2014年9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开幕,本次洽谈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新丝绸之路专题展区。关于国际贸易的好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B]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B]有利于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C]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

[D]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14.“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交织并存。(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5.“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大国战略的支撑。(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7.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出口大国排名重新洗牌,中国出口值从1999年的第9位跃升至2011年的第1位。这表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我国已经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B]对外开放促使我国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C]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

18.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特点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19.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丝绸之路计划的(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20.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考试题目:共 20 题

1.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2.2014年9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开幕,本次洽谈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新丝绸之路专题展区。关于国际贸易的好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B]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3.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4.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5.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机遇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

[A]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稳定

[B]中国扩大向西开放与各国向东开放形成呼应

[C]中方积累了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

[D]地区安全形势异常复杂

6.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7.推进内陆沿边开放战略的举措有(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A]加快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B]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力度

[C]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建设

[D]有序引导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培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面向周边市场的优势特色产业

8.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特点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9.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至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致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10.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CD

[A]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B]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C]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D]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11.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弊大于利。(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2.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3.我国经济沿海化,资源与市场海外化,对海上通道高度依赖。(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4.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15.有经济学家指出,现在流行的全球化概念,对中国来说有一个极不公平又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全球化要求的经济要素流动中,有一个要素是不能任意流动的,那就是人口。西方国家拥有选择权,把签证发给其需要的人,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教育资源与财富积累的跨国转移。这说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16.经济一体化就是一种组织或集团。(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7.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8.丝绸之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D]欧洲地区及东非地区

19.张骞出使西域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输出了(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20.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出口大国排名重新洗牌,中国出口值从1999年的第9位跃升至2011年的第1位。这表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我国已经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B]对外开放促使我国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C]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

考试题目:共 20 题

1.丝绸之路总长度达(  )公里。(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2.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C

[A]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3.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CD

[A]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B]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C]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D]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4.我们要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所突破。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

[B]借鉴外国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经验

[C]努力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水平

[D]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

5.扩大进口从战略高度来看能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6.自古以来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反对一切破坏势力企图分裂国家的活动。下面从政治上最早体现新疆是我国领土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7.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8.“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路径是(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A]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

[B]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

[C]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

[D]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

9.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的战略举措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A]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创新贸易方式、拓展贸易领域、提升区域贸易水平

[C]以构建区域产业链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D]以经贸合作促进民间交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10.国际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主要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1.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12.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3.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4.丝绸之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D]欧洲地区及东非地区

15.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布局的支撑点是(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B]中巴经济走廊和印中孟缅经济走廊

[C]中国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

[D]《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

16.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海外的资源配置,基本上都采取总部经济模式,以实现其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其根本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

[B]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C]加强国际间的生产协作

[D]促进资金、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17.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B]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

[C]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D]与世界各国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

18.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关于这一问题的表述,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9.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20.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国家壁垒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考试题目:共 20 题

1.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至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致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繁荣

[B]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对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有重大意义

[D]消除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现象

3.中国的丝绸是欧洲古罗马贵族身份的象征,古罗马人穿中国丝绸的最早时间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4.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5.张骞出使西域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中输出了(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D

6.在西域活动了近三十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加强了西域和汉王朝联系的西域都护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7.“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交织并存。(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8.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丝绸之路计划的(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9.古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上主要进行奢侈品运输的贸易通道。(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10.自古以来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反对一切破坏势力企图分裂国家的活动。下面从政治上最早体现新疆是我国领土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1.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12.有经济学家指出,现在流行的全球化概念,对中国来说有一个极不公平又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全球化要求的经济要素流动中,有一个要素是不能任意流动的,那就是人口。西方国家拥有选择权,把签证发给其需要的人,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教育资源与财富积累的跨国转移。这说明(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A]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13.比较鉴别下列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实现了经济融合

[B]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D]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不受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

14.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CD

[A]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B]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C]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D]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15.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16.“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包括(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C

[A]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大国博弈使我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C]顺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与要求

[D]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17.我国高铁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我们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掌握了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这启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A]国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B]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C]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D]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交通业

18.西汉后期人们的餐桌上可以享用的蔬菜有(  )。(多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BD

19.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20.我们要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所突破。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  )。(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A]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

[B]借鉴外国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经验

[C]努力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水平

[D]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