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现在保险好卖吗40岁了卖保险的人说健康保险7月份要涨价涨到一年7000是真的

我是如何从一个程序员转行卖保险的
题记:我既不是程序员也不是卖保险的,每天看各大公众号发现这种题目比较吸引眼球就随手写了一个,哈哈。
其实题目应该叫做《我是如何从管理学跨界当程序员的》,父亲是学管理的,母亲是学会计的,我志愿走进了管科专业前二的学校,在管理系本硕连读的我,倒不是把管理学和会计学弄精通,而是把大把的业余时间花在Coding上了,这就难怪浪费了美好的大学恋爱时光。
不过我觉得给我最大收获的还是那门上课给我们看片的老师(别想歪了),老师叫啥——忘了,课程叫啥——忘了,片是啥——如何让钱生钱!对于我这个宅在宿舍Coding,不用给妹子买包包的人来说确实有一些存款,于是按照片里介绍的方法开始投资,那时候阿里还没有统一天下,我发现了一个叫数米基金宝的产品,网页端、桌面版、移动端都有,没有那么多广告,各种数据分析入口清晰,交易费率底,用户体验极好,可惜后来被蚂蚁金服收购后就没有这个产品了,在蚂蚁财富APP里我连下单的欲望都没有,现在我在用天天基金也没有数米好,至不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道理啊!回到那时候,我正赶上经济复苏,基金赚了不少,于是开始尝试拓展投资理财范围,那时候证券交易及其火爆,开放一人多户,很容易就申请一个交易账户,我也没仔细研究各种指标和技术分析,每天通过看新闻联播选股票,真的赶上了好时代,基本上新闻里出现的中字头股票买啥都赚,最神奇的是中国南车,连续在涨到最高点的那天我正开会,无聊翻了下手机,感觉涨的差不多顺手就卖了,本来有几个跟我一起买的小伙伴,我怕耽误他们发财就没告诉他们,结果下午开始南车一泻千里,到现在也没回去吧(哈哈我也没看了),在股市里赚了一倍的时候把本金撤出来了,结果就赶上15年股灾,把本金投进去抄底,不想抄到半山腰,基金也是赔的稀里哗啦,之后一蹶不振,我们没有出现中车那时神奇的预感,到现在3年了总资产持平,这还得感谢我的货币基金和P2P对冲风险,早知道我存银行也比这多啊!
逐渐大家也开始有了理财意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受我的感染开始研究基金、股票、P2P、比特币,后来好多同学术语比我都专业,我还是我的佛系投资,因为我发现他们研究那么多结果跟我差不多,还是买啥啥跌、卖啥啥涨。
一次过年回家,我的女闺蜜小y问我了解过保险没有,我被她认为是在金融圈的先锋,结果这回问到了我的盲点,想我半仓的1628(果然广告做的好,我当时只知道这两家公司),却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想我在金融圈只接触了银、证,三胖缺保啊,但是因为保险这种金融产品形态跟其他投资不一样,作为一个码农我还是没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况且我妈给我买了那么多保险,我也没有必要研究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让我真正对保险产生兴趣的是17年,原因有五:
一是当年股市里保险横行,险资频频举牌,后悔没有一直拿着保险股,我就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
二是小y同学要给她姑娘买保险,让我帮她看看,因为此时我也打算开始研究一下保险就答应了;
三是小a同学在香港兼职买保险,他工作比较清闲买保险也无可厚非,他的高知同学全职去卖保险,在我印象中保险都是大妈们卖的,作为Z大顶尖毕业生去卖保险让我顿生敬意;
四是好哥们小q同学说他要抽空去香港买保险,看来对于我们首批90后已经进入保温杯泡枸杞看着《北京流感下的中年》的养生节奏了,突然想起初中班主任说过90后是惜命的,果然是有市场的;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的聪慧漂亮的嫂子从高薪猎头跳槽去做保代,这就让我不用整天看知乎深蓝君、诚一君,直接问她就行了,不过这也有一个坏处——我在它那买了保险。
我虽然知道保险要火,但是要知道我的主要时间还是Coding,而让我下决心研究保险是年初的一场病,元旦几天的胡吃海喝让我胃痛难忍,从小胃就不好的我在有爱的领导的怂恿下去做了胃镜,果不其然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买了一个电炖盅,过上了每天吃斋喝粥的日子,趁着病休的几天回家看了看我妈给我买的保险,一下傻眼了,那么过保单一共就几万的保额,我妈住院才38块钱的津贴,连吃饭都不够!想加保但可惜我检查出病不能买网保产品,常规产品也是加条件承保,我妈更是高血压属于保险的禁区,我赶紧学习了保险,给嫂子发微信、逛知乎,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好在我也算是经管专业出身,保险的逻辑还是能看懂的,拿出Excel调用公式开始计算,对于不同产品形态找到针对投保人的偏好(这就跟答题时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一样哈哈哈),慢慢的发现保险是也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每个人对于未来风险的预判不一样、偏好不一样、承受能力不一样,于是针对不同人就要设计不同形态的产品。比如有人认为重疾得一次都难就不会去选择多次赔付的产品,而有些人认为以后医疗水平高了年龄长了很可能多次重疾于是购买多次赔付的产品;比如觉得保险不理赔钱就白花了的人会选择返本型产品,觉得现在买的保额无法抵御通胀的人会选择分红型的产品。于是每家公司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求设计了很多产品,而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既要有立足之地、又要保证不亏本,于是就要有精算师设计出很有“特色”的保险,这么多保险其实组成了一个Pareto front(帕累托前沿),这才是保险精算的奇妙之处,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然而保险不是买菜,是一个一锤子决定而又长期付出的过程,可能跟买房差不多,但又没有买房那么重大,大部分人是不会花特别多的时间去找自己所需要的保险(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于是就有了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这种类似中介的职业,说到中介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站在人流密集区、西装革履的人问你:“XXX要了解一下吗?”经纪人其实是一个很有用的角色,他是建立了买卖双方的桥梁,他的目的是促成交易,很多人觉得中介赚了佣金就是坑了自己的钱,没有中介买卖双方平分中介费多好啊,问题就在这里,没有中介很难促成交易,买的人觉得贵、买的人觉得便宜,而且中介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需求挖掘的角色,这就像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师,要知道多少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多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求分析的问题,一个好的需求分析师是能引导客户提出并清晰化自己的需求的,这种人在开发团队的工资其实很高,没有一定经验积累和开阔的视野是做不了的,所以说中介或者说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这几年保险行业不是很规范、代理人素质良莠不齐,使客户体验差、甚至最后没有得到理赔感觉自己被骗了,给大家一中黑中介、搞传销的感觉,但是专业的代理人还是很专业的(比如我的嫂子,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说公司了),这就要说到返佣的问题了,我开始在嫂子那买保险时我妈是不支持的,因为她也感觉当时买的产品没达到预期目标,还问我有没有返佣(因为她买的时候保代给她返佣了),我本来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在19大的春风里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是当别人想我询问可不可以返佣时我才问了嫂子这个问题,答案是坚决的——没有!这是违法的!那个人后来去问了相同公司的其他代理人也都是拒绝的,而一些其他公司急于求成的新人答应给她折扣。返佣这个问题是保险行业的红线,这就跟贿赂客户一样,如果代理人都靠贿赂来发展客户,势必造成整个行业的腐败,无人潜心研究产品、挖掘客户需求、提高服务体验,这样急功近利的人说不定给你挖了个大坑,你不怕他哪天看别的行业赚钱跳槽连人都找不到么。现在的市场都是明码标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不要觉得自己买到手就是亏了,确实不出险理赔你的机会成本有损失了,但是与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你更看重哪个呢?每个人偏好不同吧 哈哈~
研究保险的过程中把上学期间的统计学、概率论、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决策科学等全都用上了,这一瞬间终于感觉原来这些课没白学(流牛满面)。如今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更加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我是一个惜命的稳健投资者,保险姓保,不必太在乎它的投资回报,毕竟我还有那么多投资(保佑特朗普不再发推!保佑我的P2P不会跑路!),不过就算都没了有了保险我也不至于大病来临时看不起病、养不起家(先给我一个老婆)。
我是一个Open的人,不把我学到的东西跟朋友们分享就感觉是欺骗了大家,就像当年没有把我卖南车的事情告诉小伙伴,所以我也在适当的时候给大家普及保险知识、建立和修正保险观念,如果有好的产品我也会推荐给大家,虽然产品肯定越出越好,但是不能等,谁也不知道好产品和风险哪个先来,比如我的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于是刚刚入手了我自认为目前很棒的50W重疾(这两个月要吃土了),这里就不说产品了有推销的嫌疑,感兴趣可以私信,不过总是感觉自己像个传销人员,生怕哪个朋友就把我拉黑了,我始终认为如果有人因为我的讲解避开很多坑、买到保险甚至实现了理赔(到底是希望理赔呢还是永远不要呢,啊~好纠结~果然是个虐心的金融产品),那他就没白交我这样一个朋友,我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没有更多推荐了,对于身边卖保险的人我都无语了,看图吧,不说话了
来自妈妈帮社区:
我老公一个朋友也是,从我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天天给我们打电话一天打好多个,刚开始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后面我们态度很明确不买,他直接说一句不买以后有个病有个灾都不报销。我老公直接挂电话之后不联系。这个态度还想别人买他们的保险,真是够了
我老公一个朋友也是,从我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天天给我们打电话一天打好多个,刚开始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后面我们态度很明确不买,他直接说一句不买以后有个病有个灾都不报销。我老公直接挂电话之后不联系。这个态度还想别人买他们的保险,真是够了
太功利性了,一点也不喜欢这种人
人都被洗脑了。还有那些卖东西的,都不知名的东西都觉得自己代理的就是最好的,还不让人质疑,其实自己都不知道,就团队天天说好就好,
我一个同学也是卖保险的 我最好的朋友 可是每次找我聊天都要转到保险那里去 看来朋友都没得做了
我一个同学也是卖保险的 我最好的朋友 可是每次找我聊天都要转到保险那里去 看来朋友都没得做了
怎么说呢,保险也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要有钱才行啊!不可能我没工作我借钱去买吧,生活都成问题了我买保险干嘛,一年好几千的
人都被洗脑了。还有那些卖东西的,都不知名的东西都觉得自己代理的就是最好的,还不让人质疑,其实自己都不知道,就团队天天说好就好,
卖东西的觉得不好我不看,或者屏蔽,如果打扰到我了,天天群发那种我就删了
我有个朋友也这样,哈哈哈哈,保险的洗脑工作还是很好的
是的,卖保险她也学到很多东西的,反正整个人变化很大
我也干这行,不过我也讨厌这样的,所以不要呆在保险公司而找经纪公司。
我也是平安保险公司的,但我从来不这样做。
怎么说呢,保险也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要有钱才行啊!不可能我没工作我借钱去买吧,生活都成问题了我买保险干嘛,一年好几千的
这个是真的,有闲钱买份保险自己放心点,存银行也是那样,没钱怎么买。每年都要交,也不是交一年就可以不交了!
很多人进保险公司就被洗脑了,对保险失去了清醒的认识,保险可以不买,但不可以乱买。
他的营销方式不对
做了妈妈以后,总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保险推销广告。其实我对保险本身不排斥,只是对国内的保险推销方式及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敢苟同。一直觉得保险人就是一个服务人员,国内的整体服务意识都比较弱,而纯粹就是为了赚钱。后来我接触了香港保诚保险的代理人,首先保险公司我认可,个别产品和国内来比较也是非常有优势,其次就是代理人的素质,这三点具备了,我就心甘情愿买了。
tang151020的热门内容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微专题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5月28日,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国际医疗与健康保险服务推介洽谈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盛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主题为“医疗健康与商业保险的融合服务”。
会上,慈铭体检集团突破瓶颈,分别与中国人寿、合众人寿、慕尼黑再保险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慈铭体检与中国人寿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慈铭体检集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方案。而慈铭体检和合众人寿,慕尼黑再保险则开辟了全新的保险产品理念,推出“慈铭客户专属健康保障计划”,该保障计划根据被保障人的体检结果为保险定价,身体越健康,保费越便宜。如果购买者的体检结果被评估为“超优体”,其需要支付的保费比市场上其他同等级别的保险项目节约50%以上。预计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万美元,抢先占位医疗健康与商业保险联姻的新市场。
高端医疗服务与健康保险合作是很多发达国家解决医疗困境的成功模式,而在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险如同牛郎织女,被一道银河阻挡在两边。此次洽谈会为二者的融合搭建了一座鹊桥。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
健康服务业蛋糕虽好怎么吃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健康服务业这块蛋糕描绘得令人欢欣鼓舞。目前蛋糕虽有,但怎么吃掉它成为摆在大家眼前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医疗需要商业保险的补充,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医师协会做过一些研究。在国外,医师职业行为会受保险或支付方管理,包括临床路径以及整个风险管理,在国外有很成熟的经验。我们国家目前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整个保险包括健康险会受制于医疗行业。国家卫计委一直在探索专科医师制度,希望我们的医师以前是一个医院的单位人,以后变成一种社会人。这实际上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患者变成医生的患者,不变成某家医院的患者,提升医生的责任感。目前医患关系上的确有很多问题,但“医生的病人”的概念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去探索。
目前中国医师协会还在研究通过保险进行风险管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保险行业,帮助管理医师行业的群体。
现在我们国家一些高端服务还没提高,但在基本医疗方面,我们国家并不认为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有什么区分,只要达到相应标准,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从国家层面去购买它就行了,当然这是对于基本医疗。但对于高端医疗,或对基本医疗补充的保险怎么办?怎么做?需要我们从政策方面做很好的研究,给国家提供一些依据,把国务院颁布的文件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把蛋糕吃到口中。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
搭建医疗与保险融合服务的平台
本次洽谈会的主题为“医疗健康与商业保险的融合服务”。
在座的有医疗界朋友,也有保险界嘉宾,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共同探讨医疗和保险如何融合发展。针对医改或保险改革中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案,进一步创造新的机遇,促进医保之间的深层合作实现共赢。
在医疗改革渐行渐远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医疗服务或保险服务相伴而生,医疗需要和商业保险深度合作,这一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政策的落实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推进。
大病保险虽然方兴未艾,然而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实际操作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医保过程中如何解决争议?如何有效降低大病保险的赔付率?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在现实中,实际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医改中政策变化会带来市场上的连锁反应,业内人士认为医改放开非公医院定价,引发医药成本通胀,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也正在探讨。保险与医疗的衔接难点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答案。在平行论坛中,各位嘉宾还会听到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健康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力争达到8万亿以上,而与之相关的保险业发展同样巨大。中国具有3000亿元的保险市场亟待开发。市场在哪里,蛋糕就在哪里,在座各位能否从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甚至分享更大的利益,没有成交的交易会不是成功的交易会,不能将政策落实到市场中,也不会有真金白银的收益,希望在座各位在本次洽谈会上寻找到机会。
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李阳:
商业保险的发展是高端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与保险融合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型三甲医院VIP门诊、VIP病房,也就是所谓高端医疗发展前景和未来的走向,高端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商业保险的支持,同时高端医疗与商业保险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保护,同时也是相互牵制的关系。商业保险的发展是高端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1年,为了满足国内日益突出的高端医疗需求,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了由医院、诊所、国际救援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和院校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联盟。从医疗领域上整合了资源,为商业保险提供了保障。中国医师协会在这项工作上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我国所能够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要提高我国高端医疗服务的市场,需要加强高端保险的普及力度。从技术创新角度,我们支持中关村健康医疗技术服务创新联盟,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服务内容,为医疗与保险的融合提供有效的帮助。
慈铭体检集团奥亚健康管理医院总裁韩小红:
健康管理助推健康保险
健康管理概念是由美国保险界率先提出的,是为了解决健康保险成本过高、盈利水平低的问题。经过健康管理措施的实施,美国目前健康保险占总体保费收入的30%以上,盈利水平可观。
我谈谈什么是高端健康管理。
高端健康管理是以私人医生团队作为主导,通过对客户进行深度体检然后建立一对一的客户档案。普通体检更多是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的检查和筛查,而深度体检就是对客户早期的疾病做到有效排查。接下来健康管理就针对慢性病作有效管理,如果是亚健康或基本健康的状况,我们对这样的客户实施抗衰老的治疗方案,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商业保险如何接轨高端健康管理?
商业保险体系中有三点:1、控制道德风险,建立一个健康档案。我们需要共同经营和维护客人健康档案,我们可以帮助他通过每周、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需要做什么样的项目复查,帮助客人保证身体的情况。2、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管理式的医疗服务。3、活动费率,提升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4、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控制道德风险,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彼此之间达到产品和服务内容,甚至包括客户共享。最后通过被保险人、保险人和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他们全部范围内信息,进行有效跟踪和管理。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管理式的医疗,从国际经验看,管理式的医疗是控制医疗费用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健康保险具有涉及多面、风险类型多、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等特点,它的专业化要求很强。
专业健康管理机构管控式的医疗服务需要创造多赢局面,1、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隐患,把中间环节交给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我们去保障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确保他的身体达到非常良好的数值,而保险公司随时可以去了解这些客户的身体情况。2、减少保户出现重大疾病机率。3、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健康管理助推健康保险发展,既作为业务的助推器,又作为风险的助控器。
北京中新惠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
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健康险中有两大类风险,第一类跟健康本身有关系,是危险因素造成的。第二类是跟人的行为有关,我们怎么利用健康服务,怎么操作健康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比较多。在风险管控中间,一直是在找出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在成本和价值中间,也就是说我们要花多少钱来控制这样一个健康的风险。但是在整个探索中间,我们有共同的语言,这个共同语言应该就是我们健康的改善,如果我们把健康改善作为最终目标的话,能够在防控和费用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涉及到我们各方利益,比如保险公司是怎么看待这个利益的,同时作为个人来讲怎么看待自己在这中间的受益情况。
在整个健康管理发展过程中,我们谈得比较多的实际上是健康管理怎么为健康保险作出贡献。作出贡献有很多种方法,这么多年来谈得比较多的是从风险识别角度,即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找出什么是健康风险,帮助保险业把风险控制下来,这可能是整个健康险关心的问题。
在健康管理实施中,也有很多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策略,比较多的是我们目前常说的怎么监测它,怎么识别这些风险,怎么干预这些风险;最后从维护角度,从高端医疗、资源调配方面考虑,怎么把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能够结合起来。
这个结合是随着整个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革,不断地进化,最近十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预防和医疗的全面结合,我本人也是中华预防协会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成员,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和医疗界同行进行合作,将来整个健康管理主战场不仅仅在疾控部门,可能会在医院,在诊所。
我们真正关心的还是从人群角度怎么把风险降低下来,这也是最近几年在健康管理发展过程中间看到的变化,其中有一个变化是在体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从简单的识别疾病转变为识别风险。其实我们在体检应用中间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比如体检信息的利用,怎么利用体检信息来发现风险,怎么进行人群的分类,我觉得这个可能都是我们将来在不需要做太多努力情况下就能够把现有的工作效率进行大大提高,体检不会停留在一个简单的预见式,把它作为一个过程的开始。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专家,在北京中新惠尔公司做的一项工作——人群健康风险管理。中新惠尔有七年历史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现在主要和在座保险业、大型企业、大型国企、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整个思路学了我们在保险业风险管控中间的几个重要概念:作用风险的分级;人群的分类。风险的分级,风险的来源是从危险因素,现在有什么健康的状况,服务需求这几个方面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群可以按照不同的危险等级分成不同的类别。我们称为结构式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在成本效益上进行很多防控。
在整个健康风险防控和保险中间,目前所缺乏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因素,怎么把它的成本和改善效果能够关联起来,这是我们这个预防领域专家和保险领域专家应该进一步要进行挖掘和进行共同合作努力的地方。但不管怎么样,健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的角度、我们对事情的衡量不一样,但最终目的都是希望把健康搞清楚。
耀华康业管理机构董事长王汉亮:
健康险风险控制技术的研究
保险产品为什么单一、同质化,我们缺少精算数据,即使我们有了精算数据,我们又缺少控制风险的技术。2010年,据英国最权威的杂志说,中国糖尿病已经到了9240万,达到9%多;2013年美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说,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发病率已经达到11.6%。短短三年增长这么快,对一个保险公司来说,即使把一个产品开发出来,价格是不能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的发现,这样的产品,保险公司是不敢开发的,这是现实问题。
从目前来看,这些大家已经形成共识,我们国家主要是慢性病占主导地位。最近很多医疗保险部门已经在大声疾呼,80%的医疗费用已经被慢性病所消耗掉了,他们已经有巨大的紧迫感,要尽快的解决这个难题,我感觉这对商业保险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机会。重大疾病险是国家已经提出来希望商业保险机构更好的进入我们国家保险领域,形成对我们国民更好的健康保障。
我们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我们提出有效运动,有两条曲线,这个数据是根据5万多人数据总结出来的,不是所有有氧运动对人的健康改善、疾病控制有效果,只有达到这两条线,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时候,效果非常显现,是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这个课题对8个省18个点,3700多人干预对照组的数据,这个数据样本在国际上也比较大,通过干预,最后糖尿病发生率降低了60%,糖尿病综合患病风险降低48.1%,代谢综合症患病下降了60%。说明我们通过有效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因为我们只有从源头上把慢性病发生率控制住,我们的医疗保险费用增长势头才能得到彻底的控制。
我们做国家课题的同时,北京市医保机构把我们这个技术用到北京600多家社区、卫生机构,4700多人。这个项目在北京做了以后,发表论文60多篇。这篇论文是号在美国《预防慢性病》杂志上发表了。
健康险风险控制技术的成果:形成的对参保人有效管理制度与促进方案,制定运动促进计划,公布奖惩制度,监督计划实施,工作总结。
最终产生的效果,要让大家积极参保,大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依从性,依从性怎么能产生?光靠教育不够,教育先行,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通过我们的管理,他的各项指标好转了,他的健康状况改善的,只有这样才能跟着你走,才能相信你,听你的话,因此一切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健康管理推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信息技术采集的数据最终传到哪里去,谁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给予指导。三甲医院对生活方式干预的技术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要做的是高疑难疾病的治疗,但社区卫生机构有兴趣。穿戴设备技术重要吗?重要,但只是一种形式,最终还是形成对各种慢性病进行有效管理产生的有效技术。 蔡华
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秘书长蔡华:
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
从健康到疾病不是一天的,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健康到了亚健康,觉得浑身不舒服,浑身疲劳,浑身疼痛,但又检查不出来什么问题,慢慢亚健康走到高危,还有出现临床症状,整个健康管理流程都从红色变成绿色,事实上我们国家目前的健康管理在两头,在健康方面我们做的体检非常好,包括以慈铭为代表很大型的体检机构的健康管理做得很好,基本上每个企业都会给员工定制这个体检套餐。疾病,医院也做得很好,非常火爆,正是中间部分是我们所忽略,也不好做的。我们怎么样能治未病的角度来讲,从疾病快速转到健康,前面的管理叫生活方式的管理,我们对他进行干预,使你不要走到疾病状态里去。第二种是对疾病的管理。
健康险赔付率蛮高,其实用中医能很好的减少赔付率。
中医未来在保险当中有什么样的展望?1、中医体检的标准化,既然有西医体检,势必要有中医体检,但中医体检并不是把把脉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标准化流程,觉得这个东西不值钱,我们相信我们的仪器值钱,他没有想到我这个人是值钱的,前面讲的中医效果是基于好专家的基础上。2、中医在高端保险当中的作用是什么样的?更多高端保险我们希望降低赔付率,一些产品设计好的话完全可以降低赔付率的过程。一些同学问我想用购买服务方式买一些中医的产品,当然前提条件是我需要好医生,怎么样保证好医生,健康管理当中的挑战是医生的遴选,并不是胡子一大把就是好医生,并不是我是谁的嫡传弟子就是好医生,因为我们师带徒的关系在中国现状做得不满意,我们怎么进行医生遴选,在基金会里在过去半年里筛选30多位很好的医生,首先临床水平好;学历水平好,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或者这个人本来中西医兼学,这些人筛选是很复杂的过程,也很费劲。还有保费的设定,是否包含风险的问题。
如果说健康是一个朝阳行业,健康管理是朝阳中的朝阳,作为中医的健康管理可能是朝阳中的朝阳的朝阳。做好了我就成为先驱了,做不好可能就成为先烈了。我觉得中医大有可为,包含在人的症状改善方面,前一段时间我们投资了以艾灸为特色的养生馆,我们有一些头疼、手脚疼,到医院也检查不出来什么,但通过艾灸几次可能就好了,但缺乏资金,把投资者钱花完了就完了,因为没有人关心这个行业,大家看好这个行业,但没有人进入,所以这是我们的挑战。
民营医疗分会副会长肖正权:
非公医院价格放开我企盼已久
从价格开放过程中能给民营医院或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因为价格开放时大家就议论麻烦了,因为价格放开,民营医院这些人会涨价,造成老百姓吃亏。还有人说涨不了价格,得跌。价格放开,我是盼望已久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从价格开放角度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公立医院价格没有放开,所以还被价格捆住了。低价格才能抢占市场,医疗价格放开一定是低价格,真正的低价格才能放开,高价格会失去市场。
价格放开以后我们出台了一个政策,制造了一个卡“未病智慧健康卡”,每一个卡是每个人每年储存1200元,当这个患者在我们医院消费12000元时,可以在这里面消费出去1200元,无形当中我们就打了9折,医疗服务总体打的9折,这样老百姓就得到了实惠。我们医院又出台了服务上病例公开,把我们电子病例向社会公开,出院之后72小时可以查你的电子病例,我们的服务质量靠得住。疗效质量怎么办?我们在四个月前就出台了7天疗效不满意无条件退款,这些政策都是对老百姓的利好,同时都是价格下行走势。
有一个观点:在价格放开之后,泰山压顶、自相残杀,出现了红海竞争态势。在残杀过程中,势必大量的医疗机构撑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医疗机构要走向哪里?怎么走?想到了保险公司,我们应该和保险相结合,我们医院开展健康大讲堂,这个讲堂到底给谁做?是给保险公司做的,保险公司在这里应该领情。这个讲堂讲到什么程度?我自己的体会,我在一年半以前有头晕、心绞痛、脂肪肝、高血脂、肥胖,通过未病健康自我管理,现在血压120-80,血脂正常、脂肪肝消失、头痛、头晕都康复了,我今年就不能够用医疗费用了,如果上了保险,也上了商业的医疗保险,今年一点保险都不用花了,医疗机构如果能够这样去未病管理,和健康保险是一次有机的结合。但现在想结而没有合,健康保险并没有去支持未病健康教育所创造的价值和它的劳动费用,怎么结合,这里有很大的瓶颈。
我认为价格放开是多赢政策,在政治层面上,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实行调节有关的放开通知,从根本上推动了国家改革系统,因为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非公立医疗机构创新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虽然是在竞争,但终究会激发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活力,即将改变我国医疗特系的格局。推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必将下行,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一次大机遇,也是商业保险走向非公医疗机构的良好开端,是多赢政策。
中国保险学会张领伟: 保险公司的跨界医疗养老是蓝海
保险业要服务五大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服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核心是医疗和养老,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这是一片蓝海,非常广阔,广阔到我们现在都不好去预测市场究竟有多大。
在这个跨界的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能做些什么?我理解,商业保险公司有其独特优势。一是产品。有自己的健康险产品,同时还有责任保险产品,通过责任保险产品介入到医疗纠纷当中,能有效化解这种纠纷。保险公司有非常庞大的客户资源,购买保险的人正是高端医疗的目标体,而且这种客户资源很牢固,保险能卖出去,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大家高度信任你才能卖出去;二是资金。保险行业有强大的资金链,这种长期资金和我们医院的运作周期能够很好地吻合起来;三是服务网络。保险公司包括遍布全国的网点,包括密密麻麻的工作人员,据我所知营销员有360万。还有信息网络,财务结算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对病人的观察,对医生用药行为的观察,包括财务的结算,全国的联网,这也非常重要。
保险行业参与到医疗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挑战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家都分头行动,各建各的产品、各建各的标准、各找各的合作,最后交易成本非常高,而且最后建立行业标准难度也很大,所以呼吁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整体推动这些改革。
保险业要深度参与医改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就很长了,从资本进入,到中间的管理,到整个信息的交换,到整个上升水平提升可能要全介入,所以双方跨界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人保健康副总裁陈志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具有极其紧密的内在联系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包括健康管理及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从大的格局来看,健康管理及促进与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业的两个独立的子系统,但从相互关系来看,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具有极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健康保险发展的实践证明:健康管理是支撑健康保险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康保险又是带动健康管理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大病保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我国大病保险的覆盖面将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相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病保险也迫切需要引入健康管理作为支撑和保障,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大病保险制度建立的根本出发点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但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好,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财力状况,另一方面取决于大病保险基金的配置效能,实现花小钱、办大事。从政府财力状况来看,2013年,绝大部分地区大病保险的人均筹资水平不到25元,远低于大病保险制度设计的40元左右的理想水平,存在筹资水平较低、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提高大病保险基金的配置效率。引入健康管理,则是一条现实而又紧迫的途径。通过引入健康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等一级预防,增强参保人的健康意识,丰富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健康检查等二级预防,及时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通过预防各种并发症等三级预防,减少大病、重病的就医就诊量,进而减少大病保险支出,使有限的大病保险基金真正用于大病、重病患者的保障。同时,引入健康管理,也有利于实现对医疗过程的监控,防止和减少不合理就医行为,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从而节约大病保险基金,提高大病保险资源配置效率。
在大病保险中引入健康管理,还有利于增强大病保险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将健康管理产品融入大病保险制度,使参保人既能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又能享受到保险保障服务。例如,对患有慢性病的参保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服务等,有利于稳定参保人的病情,延缓或消除病情发展等,使参保人在健康与保险两个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大病保险的精算和保障责任的优化。通过发展网络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管理服务,方便参保人及时掌握病情,防止盲目就医,有利于减少大病保险的不合理支出。通过发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远程医疗,可以减少参保人异地就医行为,增强大病保险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健康保险作为保险的一个门类,其专业化程度要远高于其他保险门类。大病保险作为政策性健康保险,不仅事关医疗风险管理等技术性问题,而且事关广大参保人的切身利益,进而事关党和国家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将健康管理引入大病保险,不仅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医疗与健康方面的技术人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和培养掌握政策、协调健康管理与保险服务,在确保参保人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财力资源的管理人才,为实现大病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吉祥人寿副总裁李良军:健康管理要有真功夫
目前国内有一种观念,认为寿险在赚钱,财产险在赚钱,健康险不赚钱,都是亏本的,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从1990年开始搞健康保险,不管是在农村贫穷的地方,还是在深圳这种现代化、经济发达的改革前沿,不管是平安保险还是泰康人寿,我所经历的所有健康保险没有一个是亏本的。就在中国大陆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体制下面,健康医疗保险只要进行专业化经营就能够赚钱,比寿险、财产险还要赚钱,同时我们的产品老百姓非常需要。
健康险,特别是老百姓非常需要、非常值得购买,又是买得起的健康险,可以迅速大量占有客户。对于很多健康管理公司,客户是它的发展瓶颈,保险公司会大量的给它们提供客户。有了大量客户,可以在这些客户中进行精准营销,极大地提高健康管理产品的销售效率和扩大客户数量。
10多年来,我一直跟健康管理公司接触交流。谈到健康管理,我们都感到非常美好,但实际上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有点真功夫。2004年我刚到上海,主持一家健康保险公司的筹备,就有一个健康管理公司的CEO跟我说你们的客户都交给我们给你管理,可以使你的赔付率下降到20%-30%。我说很好,我们签一个协议。但是对方不敢签协议。他说我把客户给他,一年给他多少钱。根据国外经验,1元健康管理方面的投入可以减少费用8-9元,这才是真功夫,说一千道一万,能否使我的医疗费用下降这才是关键。我们国内还有其他健康管理公司,我说可以合作,得签协议,但真正说到真功夫以后都不敢签字了。我们健康管理要发展,现在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至少现在除了体检公司以外,还没有看到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型。
从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结合这个环节来讲,健康保险处于相对强势。我力主整合社会资源,让健康管理公司做健康管理工作。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公司,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那我们就自己搞。因为健康保险公司有这样的实力来做这样的事情,但还是希望我们尽可能的整合所有资源,特别是健康管理公司需要转变这方面观念,但核心问题还是商业模式和核心技术。
慕尼黑再保险总经理赵利强:健康体检和保险产品创新
具体到跨界合作项目里,我们总结以下几点:1、数据分析是基础。保险行业实际上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在合作之初,我们通过创立多个数据分析模型,对慈铭现有客户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包含一般信息分析,如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地区分布、客户行为数据分析等等。还包括慈铭特色,健康信息,包括体检项目的分布,完整性分析,健康比例等,这些具体的分析模型建立。2、以此为基础我们还提出,特色产品是关键,健康的身体等于优惠的保费,这个产品的开发必须体现出慈铭客户的特点,有一点是客户来到慈铭都是为了体检,都是为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如果一个客户体检完指标相对另外一个人群指标更好,或处于更健康的状态下,从理论上推导,他未来死亡率或发生疾病的几率更低,理应费率更低。而我们现在普通的产品没有做到非常精确的定价,也就是说给一个整体标准打包的费率,既然慈铭客户有详实的体检数据,我们可以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实现客户分级、精确定价,最终给客户很大的实惠,让客户得到很有力的保障。3、我们结合主力人群结合开发高保障产品。为了适应不同客户消费心理,开发了两款不同产品给客户,有消费型产品,也有返本型产品,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消费心理。我们现在和慈铭以及保险公司作合作,推出创新产品。
产品特点,一是寿险保障,二是重大疾病保障。
首先是创新流程,我们认为创新流程是一个润滑剂,如果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客户的体验不好,实际上很好的产品可能也没有很好的销售,通过慈铭、合众、慕尼黑再保险三方努力,对这款产品实现客户可以在线上进行健康评估,在线上购买,在线核保,在线支付等一系列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我们想实现一个目标,如果客户能够在淘宝上买一双鞋,他就应该能够在我们这个平台上购买一个复杂的保险产品。我们依托于慈铭强大的数据基础,根据保险公司和再保公司合作,创造的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复杂产品在线销售,在整个流程中客户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完成整个销售过程,而且是一个需要医学分析的案例,这种流程的创新也对产品销售至关重要的一点。
对于三方合作和展望,健康管理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有一个很强的合作基础,合作中要兼顾客户、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三方利益,真正实现把好的产品带给客户,让客户得到实惠,保险公司实际上获取客户,定期做身体体检的人群确实是非常好的保险人群。从健康管理机构角度来讲,给他的客户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服务,也对自己的客户实现了二次开发。
最终三方能够实现合作共赢。
在第三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医疗与健康保险服务洽谈会上,慈铭集团董事长胡波(前排左二)与中国人寿签约。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史方舟摄、文字整理本报记者王方琪
平行论坛 健康保险的春天何时来到
AIG中国区战略总裁燕达夫:
健康险的春天还没到
李良军是我的老朋友,2002年他第一次主办商业保险论坛,慷慨激昂地发言说商业保险的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到现在我已经等了14个年头,感觉春天还没有到。
健康管理扮演什么角色?李良军也说了,他的意思是健康管理要拿出干货来,比如现在大病保险普遍亏损,健康管理是否加入大病保险,把亏损状况改善。
最近大家还讨论很多有关于医疗和养老,养老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老医疗问题,现在大部分养老问题讲的是地产和吃喝拉撒的事情,最重要的问题是养老问题怎么办?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否在迎接健康保险的春天?
北京中卫国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定清:
精准投资慢病防治领域
我们的投资精准、很专一,或者说很狭窄,仅仅投资到慢性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即健康管理。对投资领域我们坚定不移,不仅从企业的角度,从盈利的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我们的前景都很好。事实上作为我们投资人也是这样看的。
中卫国投是北京师范大学一个重要的学科板块,慢性病的防控用我们既往的临床管控没有办法解决。我们作为一家投资领域投资到慢性病防控,企业盈利点在哪里?我们认为保险业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服务对象。事实证明,这几年来,我们为保险业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已经为中卫国投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多方盈利。
北京明德国际医院院长陈沛:
六七成收入来自支付
明德国际医院是2012年开业的一个国际化标准的综合医院,我们服务的人群主要在京外籍人群,占到60%-70%,剩下是国内人群。我们和很多保险公司都有非常广泛的合作,我们收入的60%-70%也是来自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我们是一家综合性医院,一共有30多个科室,提供一站式国际化标准的服务,我们采用的质量标准也是国际通行的JCI标准。
成立两年多以来,跟保险业各位同仁一直进行广泛的合作,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继续和保险业探讨一些特殊的产品,争取能够服务更多在京有高端医疗需求服务人群。
上海健康教育中心秘书长王震:
养老的核心是医疗
我来自上海,世界卫生组织最大的健康城市建设的规划地在上海,我们从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角度从商业保险角度开展了许多工作。我们的工作方向越来越明确,重点越来越突出。国家在做一个信息库,一共有四个命题,分别是:城市垃圾、城市芯片、国家发动机、养老。这里涉及到很多内容不细讲了。我们这个课题是代表国家在做,上海是牵头城市,其中有一点很重要,养老的核心是医疗,我们把医疗的投入如何变成医疗产出,这一点非常统一。
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
做通向春天的铺路石
一直谈商业保险迎接的春天来了,却迟迟没来。但大前途还是光明的,1997年筹建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时,找商业保险公司,国内没有一家。第一家和我们合作找的AIG,然后跟日本保险公司合作。十几年,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中国很多保险公司健康险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产品也开始陆续增加,但我们确实要达到像AIG、安泰这样的水平,还要走一段路。所以我觉得任重道远,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过程,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做一个铺路石也挺好,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妈妈育果网CEO马羽苹:
医疗保险需求广泛
我本人做过十年临床医生,我每天都接触到普通医疗保险,在临床岗位上遇到了很多困惑,这时候发现商业保险在中国市场上未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创始了雨果网,我们的用户全是高端医疗保险用户,经认证用户14000名,全是保险或高端医疗的消费者。如何跟高端医疗管理相结合?大概两年多时间,我发现我的很多客户可能消费得起这种高端医疗保险,但不知道怎么用,还有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医院里进行自己的健康维护,这点非常困惑他们。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保险好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