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交易室总监能操作老鼠仓 基金经理盘点

基金公司交易室副总监老鼠仓:获利4200万
  7月8日,央视《焦点栏目》刊播题为《大数据&捕鼠&记》的报道称,7月7日,证监会与公安部集中通报了查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犯罪&&俗称&老鼠仓&的执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一些过去很少进入执法视野的岗位,比如基金交易员、保险资管从业人员甚至是总监级、高管级的人员也玩起了&老鼠仓&,而且手法也有新变化,赚得是盆满钵满。
  上述报道提到了几个案例,其中之一正是某基金公司管理交易员的交易室副总监胡某。
  证监会稽查总队稽查人员告诉记者:他是一个交易室副总监的角色,他有权限把他所有的基金经理的交易指令分配下去,分配给每个交易员,所以每个交易员交易了什么股票他也都是能事先看到的,相当于这几千亿盘子的整个交易行为是他一个人可以预知的。他既是管理员又是发单员又是操作员,一边管理着别人的钱,几千亿的别人的钱不断在交易,另一方面上班的时候拿手机对自己岳父的账户和自己父亲的账户偷偷进行交易,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他都知道,这个行为是比较恶劣的。
  经查,从2012年到2015年,胡某操作父亲和岳父的账户对100多只股票先后进行了上百次交易。基金公司明确禁止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使用手机,胡某究竟是如何规避监管的呢?
  警方介绍,胡某是利用就餐和上卫生间的机会下单买卖的。3年多的时间,用1700万元本金,胡某的&老鼠仓&前后获利4200多万元。
  据披露,这两个账户对104只股票先后进行的113次交易,在交易时点和方向上都和某只基金趋同,简单讲就是这只基金买什么,它就买什么,交易金额高达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7日,公安部官网也披露一起基金公司的老鼠仓案件:近日,公安部部署北京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胡某某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案,已侦查终结并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对此,工银瑞信当时回应澎湃新闻称,胡某某并非该公司基金经理,该员工已于2015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对于其离职后情况暂不了解。
  这是工银瑞信两年之内曝出的第二起&老鼠仓&,2015年该公司基金经理王勇&老鼠仓&非法获利250万元。
  下为《大数据&捕鼠&记》:
  炒过股票的人,很多都听过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可能大多都不太靠谱。但有些证券从业人员却能依靠职业优势得到未公开信息,通过某些操作预判出某支股票的涨跌,并借此牟利,但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7月7日,证监会与公安部集中通报了查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犯罪&&俗称&老鼠仓&的执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一些过去很少进入执法视野的岗位,比如基金交易员、保险资管从业人员甚至是总监级、高管级的人员也玩起了&老鼠仓&,而且手法也有新变化,赚得是盆满钵满。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监察中心,一般人难以看懂的监控室中的数据,对这里的专业人员而言,却是一目了然。市场交易中的数据,哪些有异常,从这里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深交所监察中心的大数据智能监控平台从2013年正式上线运营。它可以全天处理超过1亿笔的成交记录,还可以在线处理20年以上的数据。证监会破获的不少&老鼠仓&案件线索都来自这里。说它是一只时刻紧盯老鼠的猫,一点也不过分。
  2015年4月,两个账户的交易引起了监察人员的格外关注。这两个账户对104只股票先后进行的113次交易,在交易时点和方向上都和某只基金趋同,简单讲就是这只基金买什么,它就买什么,交易金额高达1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时间将线索向中国证监会上报。接到任务的稽查人员说,巨额的资金让他们很震惊,但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数据背后隐藏的特点,因为这组数据真切地提醒他们,这是一种新型的&老鼠仓&。
  此前人们提及&老鼠仓&,基本都聚焦基金经理本人,或者是帮助基金经理调研的研究员。他们都能提前掌握不公开的信息,私自提前建仓先买,等着大资金买入、大盘拉升后,再减仓获利。但该案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有的数据都表明,做&老鼠仓&的人群似乎变了,他们提前并不掌握信息,都不是提前建仓,而是同时甚至延后的。证监会稽查总队稽查人员表示:&我们当时判断,这个账户交易的未公开信息的来源很可能不是基金经理,很可能是从交易室或者一些别的渠道的信息来源。&
  基金交易的股票以及交易的时间、数量都是不公开的,那么,究竟谁会延后知晓这些未公开消息,而且信息量这么大呢?
  据悉,在基金买卖股票的链条上,负责执行买卖命令的交易室交易员、负责资金托管的银行工作人员甚至负责基金净值计算的结算部门理论上都可能会延后知晓未公开信息,他们都有铤而走险做&老鼠仓&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如今做&老鼠仓&的人群范围更大了。在不断地梳理和排查后,稽查人员最终锁定了某基金公司管理交易员的交易室副总监胡某。
  证监会稽查总队稽查人员告诉记者:他是一个交易室副总监的角色,他有权限把他所有的基金经理的交易指令分配下去,分配给每个交易员,所以每个交易员交易了什么股票他也都是能事先看到的,相当于这几千亿盘子的整个交易行为是他一个人可以预知的。他既是管理员又是发单员又是操作员,一边管理着别人的钱,几千亿的别人的钱不断在交易,另一方面上班的时候拿手机对自己岳父的账户和自己父亲的账户偷偷进行交易,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他都知道,这个行为是比较恶劣的。
  经查,从2012年到2015年,胡某操作父亲和岳父的账户对100多只股票先后进行了上百次交易。他为何敢这么明目张胆地作案?基金公司明确禁止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使用手机,胡某究竟是如何规避监管的呢?
  警方介绍,胡某是利用就餐和上卫生间的机会下单买卖的。3年多的时间,用1700万元本金,胡某的&老鼠仓&前后获利4200多万元。
  事实上,早在2009年,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纳入刑事打击范畴,但早期缓刑的大量适用影响了刑罚的威慑。2015年11月,轰动一时的马乐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改判,由判3缓5改为3年实刑,罚款1913万元,动了真格。近几年,&老鼠仓&成为追究刑事责任比例最高的一类证券期货违法案件,判处刑期也不断刷新。不过,巨大的利益,还是让一些&老鼠&们继续心存侥幸,刀尖舔血。
  日,北京市公安局对胡某执行了逮捕。目前,胡某已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据稽查人员说,事实上,不管做&老鼠仓&的人是长期作案,还是偶尔为之,在不断升级的大数据筛查中,都会被最终识别出来。
  在近年查处的典型&老鼠仓&案件中,越来越多涉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2013年,深交所监控发现,一个名叫王冬某的账户有很大问题,它跟我国某大型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的账户存在趋同交易的情况,就是保险公司买什么,它就买什么,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证监会稽查局接到该线索后,将此案交由甘肃证监局调查。
  甘肃证监局稽查人员说:&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他有一个很小的小额大概一两万元从一个另外一张银行卡里转过去,顺着这条线,经过调取、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我们最终证实这个卡号就是(某)资管公司的发放员工奖金的一个银行卡。&
  该银行卡的实际拥有人正是某大型保险公司的曾宏,他明目张胆地用自己的奖金银行卡转账到亲戚王冬某的账户上,用于&老鼠仓&,这让稽查人员非常意外,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调查的另外一条线索,即这个账户从2010年开始基本上都是用两部手机下的单,而机主竟也是他本人,可以说做得肆无忌惮。
  调查认定,2009年至2013年5月,曾宏在替公司打理保费、替公司投资期间,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和一两百万元本金,操作王冬某账户,先于或同期于他管理的账户,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97只,累计成交金额高达4.3亿余元。
  2016年,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曾宏因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证监会稽查局副局长郭瑞明表示:&实际上不管是保险机构管理的资产还是证券、基金这些机构管理的资产,本质上都是老百姓的钱。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应该说这笔钱规模很大,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怎么把这笔钱管好就非常重要,这就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我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最近几年,我们证监会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这个职责出发,我们对&老鼠仓&这种行为绝对是零容忍、全覆盖、出重拳。&
  在对&老鼠仓&行为的持续高压执法下,&硕鼠&们纷纷落网。金融资管行业的精英被誉为金领中的金领,一旦背离职业操守,不仅会毁了个人前程,更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资本市场发挥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从查处情况看,涉案人员岗位有新变化、违法操作有新招术,这就要求监管上要有新手段。目前,证监会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防控机制,推动有关司法解释尽快出台,封堵利益输送的暗道,保护投资者,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责编:徐娜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监管层重拳出击“围剿”老鼠仓 基金公司积极回应
作者:陈玥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玥)近期,证监会与公安部集中通报了多起查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犯罪,俗称&老鼠仓&的执法情况。7月8日晚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大数据&捕鼠&记》详细解读了证监会应用大数据工具对新型老鼠仓发现和管控的过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内引起了极大反响。  证监会对于&老鼠仓&行为历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近年来对大数据的应用,更使得监管层&慧眼如炬&,部分隐蔽性强的老鼠仓无所遁形。据报道,深交所监察中心的大数据智能监控平台从2013年正式上线运营。全天处理超过1亿笔的成交记录,还可以在线处理20年以上的数据。证监会破获的不少&老鼠仓&案件线索都来自这里。  从证监会此次通报的情况看,过去一些很少进入执法视野的岗位,比如基金交易员、保险资管从业人员,其中不乏总监级人物,而且手法也有新变化。2015年4月,两个账户的异常交易引起了深交所监察人员的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时间将线索向证监会上报。经过缜密的调查,锁定该账户背后的&操盘手&,其公开身份是某基金公司交易室副总监胡某,后经媒体报道,证实胡某为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前员工。  据警方介绍,胡某于2012年到2015年间,操作父亲和岳父的账户,对100多只股票先后进行了上百次交易,绝大多数是利用就餐和上卫生间的机会下单买卖,3年多的时间,用1700万元本金获利4200多万元。日,北京市公安局对胡某执行了逮捕,目前,胡某已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节目播出后,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对本报记者做出独家回应:&我们已关注到媒体相关报道,因公安机关未披露胡某某姓名,公司尚不便透露。胡某某为我司原交易室员工,已于2015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其被调查细节公司并不知情。&  对于&老鼠仓&行为,工银瑞信方面也是深恶痛绝。公司表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且损害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的形象和信誉,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工银瑞信一直持零容忍态度,公司一贯遵循监管要求,从制度建设、行为管理、合规教育、违规处理等各方面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全流程、多层面覆盖监管要求。采取日常监控、常规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管控措施,管理员工通讯、交易、上网、本人及相关人员投资等行为,防范员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持续开展合规培训,培养员工合规意识。以及严格处理违反规章制度人员,处理结果与考核挂钩。  工银瑞信方面进一步表示,针对胡某某此类非投研人员的新型犯罪行为,公司予以高度重视,后续将加强投研及非公开信息相关链条人员的教育、管理、监控和处罚等措施,例如进一步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开展多层次专题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员工守法合规意识;针对新型犯罪手法,完善现有监控手段和管控措施,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的定期排查;进一步细化员工违规处理标准和工作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针对违规人员对公司造成声誉损失的依法采取追偿等,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规范,防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为什么基金交易室总监能操作老鼠仓_百度知道
为什么基金交易室总监能操作老鼠仓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老鼠仓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你好
上蜂投,有甜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工银瑞信老鼠仓案 主犯被判7年罚9000万工银瑞信老鼠仓案 主犯被判7年罚9000万小鱼优财百家号2017年7月,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的某基金公司交易室总监“老鼠仓”案,曾经轰动整个金融圈。日,央视《焦点访谈》大数据捕“鼠”记报道中,2012年至2015年期间,工银瑞信交易室副总监胡拓夫操作父亲和岳父的账户,动用资金1700万元本金,交易104只股票共113次,累计交易金额高达10亿元,最终非法获利4200万元今日获悉,涉该案的工银瑞信交易室副总监胡拓夫,日前已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9000万元。胡拓夫提出上诉后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决定维持原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日至日间,被告人胡拓夫利用担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交易室股票交易员、副总监,负责执行基金经理的指令下单交易股票,知悉基金交易信息的职务便利,违反规定,使用其实际控制的胡某、耿某名下证券账户,亲自或明示、暗示他人同期于指令交易买入相同股票。那么,什么“老鼠仓”,作案人员是怎样获利的?老鼠仓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一种,典型的老鼠仓定义就是,大资金的控制者一般是基金经理,另外控制了一笔资金即老鼠仓,先于大资金进出。大资金买入的过程和散户不同,需要一定的建仓、减仓时间,而此过程中会造成股价向不利方向波动,而这种趋势将随着基金规模增大而明显,对于小盘股来说,变动趋势完全可以提前得知。老鼠仓就可以先买,静待基金建仓过程中股价提升;反过来老鼠仓先卖,基金减仓过程中规避股价下跌。而老鼠仓的隐蔽性在于,并不需要基金经理本人去亲自操作,且证券账户分散在很多不同的人手中,基金经理只需要传递基金的预定动作信息即可。而且一次两次根本无法说明这是内幕交易,也有可能是运气因素,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达到“概率上不可能”的程度才能开始调查。特征具有:隐蔽性、多账户操作、高收益、团队作案等特征。不但在基金业,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投资机构交易员建立“老鼠仓”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市场人士认为,日益严重的“老鼠仓”问题正在成为内地证券市场的一颗毒瘤,对整个行业带来的伤害难以评估。目前,为防止基金经理人建“老鼠仓”,有关部门控制其亲戚和家人的股票投资账户的方法实际上难以奏效。因为其关联人可能用其他亲友的账户,显然防不胜防。前几年的这个现象可谓层出不穷,随着监管层的严厉打击,这个现象是少见许多。这个情况已经不是十分常见,不过在超市利益的驱动下,近期还是爆出了许多这样的案件。让人愤愤不平,炒股难度之大,读研读、看K线、基本面、政策面,各种分析都不一定能盈利。你老鼠仓一把,获利几千万,这是谁能心理平衡。还是应该加大力度打击,禁止进入市场、大力度处罚是必须的。处罚太轻是这一现象持续出现的根本原因,获得的收入远超罚款。犯罪成本之低不能想象,对于这类案件的行政处罚力度与其所使用的资金量和违法所得数量无法匹配,尤其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中行政罚款的金额仅是3万元以下,明显无法达到处罚的目的。这个力度对于获利动不动就几千万简单不直一提。下图是近年来几个严重的老鼠仓案例及处罚情况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鱼优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8年投资历程,遍布多个市场足迹与大家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老鼠仓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