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加工销售销售项目入股协议书书 我想入股槟榔加工销售,入股百分之五十,总投资额先按每月百分之一的利息作为

政府行业情报汇编
3.15.6 株洲市3.15.6.1 概况株洲位于北纬 26°03’05”~28°01’07”, 东经 112°57’30”~114°07’15”间, 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江南湘江下游,是湖南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第 二强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中南部最大的铁路枢纽,与郑州并称为“北 郑南株”;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 8 个工业城市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火车 拖来的城市”株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电力机车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 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创造了共和国 100 多项工业上的第一。3.15.6.3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Zhuzhou 候 别名: 槠洲 欢乐世界与梦幻王国 等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仅 42 公里 所属地区: 中国中南 株洲北站等 下辖地区: 天元区等 5 区 1 市 4 县 政府驻地: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 天台路 58 号 著名高校: 湖南工业大学 车牌代码: 湘B 火车站: 株洲站,株洲西站, 机场: 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 炎帝陵、桃源洞、酒 埠江、神农城、方特 株洲 方言: 气候条件: 湘语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2000市树: 市花: 特殊政策:樟树 红木 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 验区湖南省东部面积: 人口:11262 平方公里 391 万人(2010 年)行政区划代码:4302003.15.6.3 政治3.15.6.3.1 市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株洲市市长 株洲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3.15.6.3.2 领导简历 陈君文,男,汉族,1954 年 7 月生,常德鼎城人,1979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 年 4 月参加工作,中南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 会计师。现任中共株洲市委书记,中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 。 简历链接: /view/490524.htm 主要领导 陈君文 姜玉泉 王群 刘岁文 姜玉泉,男,汉族,1955 年 1 月生,湖南株洲人,1977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 年 12 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现 任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全 面工作。 简历链接: http://www./jj/zr/content_93963.html王群,男,汉族,1961 年 6 月生,沅江人,1987 年 10 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 8 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工企管理 工程师。现任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简历链接: /c//2282271.htm刘岁文,男, 汉族,湖南株洲市人。现任政协株洲市委员会主 席、党组书记。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共株洲市 第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株洲 市第八届、第九届市委委员、常委。株洲市第十届、十一届、 十二届人大代表。 简历链接: http://www./zxgk.asp3.15.6.4 经济3.15.6.4.1 总体经济介绍2010 年株洲市财政总收入完成 130.93 亿元,增长 30.47%。201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1563.9 亿元,增长 14.1%,超过“十一五”平均水平 0.6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 175.4 亿元,增长 33.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2 万元,达到 22633 元,增长 14.6%。 3.15.6.4.2 支柱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株洲市总量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支柱产 业。目前该产业共拥有规模以上企业 71 家,总资产 100 多亿元,从业人员 5 万余人,产品 分电力机车及配件、 城轨车辆及配件、 铁路货车及配件、 铁路工程机械和铁路设施五大系列, 主要代表性企业有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南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 中铁轨道集团等。 其中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厂家, 已累计生产 各型电力机车 5000 余台,占全国铁路电力机车保有量的 50%以上;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是 全国第二大铁路货车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达 5000 车辆以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是全国 最主要的车载电气系统研发和生产企业, 其研制生产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的牵引传动系统 和监控系统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 40%以上。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 积淀深厚,研发能力很强。拥有 1 家国家级工程中心、3 家国家级技术中心、4 家省级工程 中心和技术中心。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大功率传动机车、高速城轨车辆、 高速重载货车等一大批产品均在国内居技术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航空航天产业株洲已成为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及轻型燃气轮机的研制、试 验基地和国内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 株洲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占有国内 90%市场份 额,工业燃气轮机组占据国内 50%市场份额,航空橡塑配件占据国内 65%市场份额。株洲航 空产业拥有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和完整的科研队伍,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 工程技术人 员 4000 余人。株洲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是中航工业 发动机公司的重要成员。株洲正以打造“航空城”为目标,以株洲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为平台,完善“发动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整机+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通用航空运营”产业链 条,突出发展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航空产业超常规发展。 汽车产业株洲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着完整的优势体系和坚实的基础。 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成功打 入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市场,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技 术并批量生产整车的厂商。株齿公司的变速器国内领先,南方宇航的电动小车已初具规模。 株洲先后引进曙光汽车集团、奇瑞公司、北汽控股等大型企业,将形成年产 1 万台以上新能 源客车和 2 万套电机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年产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年产 20 万辆整车的 产业化规模。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株洲现有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 74 家,核心龙头企业为株洲冶炼集团、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主要产品为铅、锌、ITO 靶材、硬质合金工具、模具、硬质合金刀片 和陶瓷刀片等深加工产品。 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 拥有国际知 名的企业和品牌,集约化程度较高,装备、技术、管理水平国内名列前茅。新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株洲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13 家,产品分中成药、西药和药用辅料三大系列,主 要代表性企业有株洲千金药业公司和株洲千金湘江药业公司; 健康食品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34 家,主要产品有肉制品、奶制品、休闲食品等,代表性企业有唐人神集团、太子奶生物科 技公司、株洲好棒美公司等。化工产业株洲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 240 多家, 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 具有较大规模优 势。共拥有产品品种 100 余种,水合肼、双氧水、白炭黑产能居全国首位,保险粉、液硫、 普钙、钛白粉、液氯、硫酸、盐酸、烧碱等产品也居全国前列。中盐株化、智成化工、兴隆 化工三大企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拥有一批技术较先进、规模较大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基础 化工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一批如晶晶牌磷肥、株化牌水合肼、 “中强”牌白炭黑等国内知名品牌,其中 3 种产品获国优,15 种产品获部优,24 种产品获 省优。 服饰产业芦淞服饰市场群占地 1.5 平方公里, 营业面积达 105 万平方米, 拥有各类服饰鞋帽专业 市场 43 个,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 4000 多家(其中省级总代理 2400 多个) ,汇集全国各地服 饰经营户 2.8 万户,从业人员超过 10 万人,并开通了通达全国各地 150 多条客货运专线, 商品销售辐射到以中南部省份为主 20 多个省、230 多个县(市、区) 、约 15 万个销售网点, 并与东南亚、非洲、西欧等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市场年成交额超过 200 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服饰产业从业人员过 100 万人,产生各类经济效益约 600 亿元。近年 来,芦淞服饰城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 、 、 、 “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等权威殊荣。芦淞服饰 、 、 城购物旅游景区也被认定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醴陵市发展的制服服饰,产业规模达 20 亿元。陶瓷产业醴陵现代瓷业发达,是釉下五彩的原产地,是新中国国宴瓷、国家办公场所陈列瓷、国 家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日用瓷的生产基地,获得“红色官窑”的美称。醴陵还是国家第一件 工业瓷、 第一件高压电瓷和成功替代进口的理化瓷诞生和主要生产基地。 目前醴陵拥有陶瓷 企业 400 余家,形成了以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炻瓷、特种工业陶瓷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 系,年生产日用陶瓷超过 10 亿件,工业陶瓷超过 20 万吨,产品出口 150 多个国家地区,外 贸出口总额达到 1 亿美元。2011 年 1 月在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发布会上,醴陵瓷器在全国 300 个最具综合价值量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排第二,仅次于陕西苹果。近年,茶陵县也布点发 展建筑陶瓷,承接广东建筑陶瓷产业转移。3.15.6.5 社会3.15.6.5.1 人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株洲市常住人口为 385.56 万人,市区人口约 115 万。常住 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196.9 万人,占 51.07%;女性人口为 188.7 万人,占 48.93%。总人 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4.38。另外,株洲人口老龄化现象较 严重。株洲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约六万,文盲率为 1.75 % 3.15.6.5.2历史株洲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建宁,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始祖、农 耕文化的创始人DD炎帝神农氏, 就长眠在株洲市境内炎陵县鹿原坡,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 写炎帝陵名,炎帝陵也被称为“神州第一陵”,它是普天下中华儿女寻根谒祖的圣地。南宋 遗存的茶陵铁犀更是熠熠生辉。而株洲也是革命老区,秋收起义、朱毛第一次会面、建立湘 赣边根据地,都发生在株洲这片革命热土上。 3.15.6.5.3 风景株洲也是一座自然风光名城。 “天下第一洞”桃源洞古木参天, 与江西革命圣地井冈山 风景区连成一体,是旅游观光、疗养避暑的佳境。攸县的酒埠江风景区,风景秀丽,景色宜 人。 茶陵云阳山更被誉为湘东名山。 湘江也宛如一条玉带, 流经市区, 被称“东方莱茵河”, 2010 年开放的株洲湘江风光带景色十分优美,沙滩、石头林、露天剧场、木制酒吧房等精 致点缀于玉带之上,使株洲的母亲河更显魅力。2009 年动工造价过百亿的“神农城”也致 力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其建设进展十分顺利:2010 年神农城广场面世,2011 年神农湖秀美开放,其它区域也将于 2012 年基本建成。 著名景点有:方特欢乐世界和方特梦幻王国、炎帝陵、攸县酒仙湖景区、芦淞服饰城、 市规划展览馆、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大京风景区等。 3.15.6.5.4 地理株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 江下游,是江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 市,南连衡阳、郴州 2 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 286 天以上,年平均气温 16°C 至 18°C,是名 副其实的膏腴之地,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 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 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 40 余种,为有名的 有色金属之乡。 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 加上气候、 土壤、 地质、 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 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 637.27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5.66%;平原 1843.25 平 方公里,占 16.37%;低岗地 1449.86 平方公里,占 12.87%;高岗地 738.74 平方公里,占 6.56%;丘陵 1916.61 平方公里,占 17.02%;山地 4676.47 平方公里,占 41.52%。山地主要 集中于市域东南部, 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 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 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 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3.15.6.5.5 交通铁路: 株洲铁路交通优势明显, 为中国中部国家级铁路枢纽, 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市域主要有株洲站(客货运输特等站) 、醴陵站(客运二等站) 、株洲北站(货运、编组特等 站) 、株洲西站(接京港客运专线) 、醴陵北站(接沪昆客运专线) 、新株洲站( (规划在建中 接长株潭城际铁路)6 个较大的火车站。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株洲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走在全国节能创新前列, 是“国家交通管理 模范城市”。国家首个电动公交城。 城市道路及大桥:株洲市内交通便利,已有 7 座大桥横跨湘江。未来,株洲将形成”三 环七射“的道路格局。湘江四桥天元大桥、湘江五桥芦淞大桥、红港路、铁东路、石宋路、 泰山路、珠江路、庐山路形成株洲的“城市内环线”。响石路、响田路、红旗路、东环路、 南环路、西环路 6 条城市快速干道,东湖、田心、红旗、王家坪、新马、京渌 6 座大型城市 立交桥以及湘江二桥石峰大桥、湘江三桥建宁大桥两座跨湘江大桥形成株洲的“城市中环 线”,届时还将建设高速公路组成的”城市外环线“,另外还将建设七条放射状公路。2012 年,株洲将启动湘江六桥――枫溪大桥的建设。 公路: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 国道、320 国道、211 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 、长 株高速公路(S21) 、沪昆高速公路(G60) 、泉南高速公路(G72) 、衡炎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 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 41.629 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水运: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只沿湘江可上溯衡阳、广西, 下通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株洲港为湖南省 八大港之一。 航空: 民用机场: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仅 37 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 25 分]钟可以到达。 通用机场:计划建设的株洲通用机场选址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一期工程按运 12 飞机 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可以起降最大起飞重量 5500 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飞机、直升机,飞行 区等级为 1B,按昼间目视飞行要求建设,跑道长度为 800 米,宽 30 米。一期工程预计投资 近 2 亿元,2012 年底开工。3.15.6.6 科技株洲科技实力强劲。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各科研院所为骨干,大中型企业科 技创新中心为主体的科研创新体系日趋完善。2005 年,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24 个, 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人员为 4 万多人。 设博士后工作站 6 个。 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和技 术中心 5 家,省级的 8 家。有院士 2 名。连续 5 届被国家评为“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是全 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市, 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 业化基地。3.15.6.7 政府工作报告3.15.6.7.1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自(http://www./info/iIndex.jsp?catalog_id=22)― ― 2012 年 1 月 5 日 在 株 洲 市 第 十 三 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 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市 60 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 标,按照“保增速、保提质、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两型” 建设,深入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面建设“四个株洲”,完成或超 额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 GDP 达到 1550 亿元, 增长 13.6%; 财政收入达到 175.3 亿元,增长 33.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55 亿元,增长 36.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49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040 元,分别增长 14.5%、 18%;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3%。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实现工业增加值 830 亿元,增长 16.5%,其 中规模工业增加值 730 亿元,增长 19%,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五年获全省一等奖。“5115” 企业总产值达 780 亿元,增长 25%,年销售收入过 100 亿元的企业 3 家,过 50 亿元的企业 4 家。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500 亿元,增长 20.3%;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创业成长俱 乐部、产业联盟等服务载体得到发展。攸县煤电一体化、中航高精传动、中国五矿精密工具 产业园启动建设,株洲县风力发电项目正式落户,时代电气 IGBT 产业化、株洲通用机场、 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基地、时代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汽集团株洲基地一期、南车株 机不锈钢城轨车辆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启动园区建设项目 169 个,完成 投资 270 亿元,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 1600 亿元,增长 2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960 亿元,增长 22%;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 化稳步实施。完成农业增加值 130 亿元,增长 4%。粮食总产量突破 190 万吨,连续 8 年实 现丰产丰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 62.1%。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 6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达 182 亿元,增长 19%。醴陵市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现代 服务业全面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5 亿元,增长 18.2%。红星美凯龙、沃尔玛等 项目相继启动。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 1625 万人次,增长 33.2%; 旅游总收入 109.6 亿元,增长 33.6%;神农谷、酒仙湖成功创建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全 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开馆;国际品牌酒店希尔顿、万豪相继开工建设。芦淞服饰城综 合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获评“中国(中南)服装第一街”。商品房销售面积 640 万平方 米,增长 24.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 1300 亿元,新增 163.4 亿元,增长 12%;贷款余 额 670 亿元,新增 106 亿元,增长 18.5%。唐人神和旗滨两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上市 公司达到 9 家。铜塘湾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 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 20 件和 155 件,获评“国家商标 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非公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5%。 。 招商引资态势强劲。 共引进项目 660 个,到位资金总额突破 300 亿元,增长 100%。上海宝钢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知 名企业进驻株洲,在株央企达到 17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10 家。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工贸易比重大幅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完成 5.06 亿美元,增长 79.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 额 18.4 亿美元,增长 24%。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在建高速公路 257 公里,改建干线公 路 275.6 公里, 开工建设干线公路 405 公里, 改造农村公路 1180 公里。 浏醴、分炎、 炎睦、 醴茶、炎汝、茶界等高速公路建设扎实推进,株洲西互通改造工程、S315 龙下至攸县段、 芷渌公路竣工通车, 攸县广志村至山门洪段、 S322 炎陵牛岗排至资兴深坳段、 S211 株洲段、 G106 炎陵至槽里段基本完工。衡茶吉铁路、沪昆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加速推进。湘 江航道疏浚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洮水水库成功下闸蓄水。湘江六桥、东环北路、荷塘大道、 航空大道开工建设。城市品质品位继续提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通过省预验收,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资格。 神农城一、 二期, 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建成开放。 响石广场、 向阳广场、株醴路、体育路、钻石路等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城区主次干道无障碍设施改造全 面完成。 建成自行车专用车道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已投放自行车 1 万辆, 被列为全国 “城 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试点城市。新增绿地面积 32.9 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 提高到 50%。美化建筑 33 栋,改造小街小巷 60 条。亮化道路路灯 13 条,新建小街小巷路 灯 60 条,城区无灯路段全部消除。数字株洲建成视频融合平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 字城管三大平台全面整合。株洲、醴陵、攸县分别获评湖南“最干净”地级市、县级市和县 城,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在全国推广,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 改善。建成乡村通畅工程 1000 公里、农村乡镇客运站 8 个。投资 6.43 亿元,完成各类水利 工程建设 2.25 万余处,治理病险水库 16 座。新建沼气池 7548 口,解决了农村 12.76 万人 饮水不安全问题。云田、松西子、仙庾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61.5%,炎陵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 发展活力明显提高。“两型”改革继续深化。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 券化”的思路,“6+2”投融资公司着力提升经营水平,城发集团、高科集团分别成功发行 15 亿元、10 亿元企业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形成 了高塘等一批典型模式,完成了 53 个村改社区工作,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程 度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地票交易实现常态化,连续 13 年实现耕地占 补平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节能 减排“三百工程”。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云龙示范区华强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开园,职教大 学城已有 7 所院校入园, 所院校建成开学, 2 云龙大道基本建成, 华强路、 云峰大道 (复线) 、 迎宾大道建成通车,“生态城、科教城、旅游城”初具规模。天易示范区高科汽配园项目一 期基本完工,栗雨中央商务区、新马片区开发稳步推进,“两型”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清 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战略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6 个废水废渣处理项目相继实施。“两型” 环境加速构建。“一江四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三角叉水系改造、建宁港截污干 管建设全面完成, 董家F和龙泉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 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厂投入运 行,霞湾港整治工程、白石港污水处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南郊垃圾处理场提质改造工程全 面竣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顺利。10 个限期治理大气污染项目全部完成,39 家污染企业关闭或搬迁。 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Ⅲ类标准, 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 100%。 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 5.78 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 7.48 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 100%,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正 式启动。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 4.66 万人,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参保 98.17 万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 75.26 万人, 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 95%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6.67%。 城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 800 元提高到 1020 元;城区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标准由 300 元/月提高到 330 元/月,月人均补差达 220 元;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筹并轨,促进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启动低 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 困难家庭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流浪未 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面竣工。改造农贸市场 12 个,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 10300 亩。保障 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 13.2 亿元,新增廉租房 6667 套、公租房 5585 套,改造棚户区 8050 户;改造农村危房 4831 户,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 935 户。住房公积金支持居民购买住房面 积 102 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建成全国首 座电动公交城;争取部省级科技项目 90 项,其中新增国家 863 计划重点项目 5 项,新建省 级重点实验室 6 个;第八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丁荣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 13 所, 新增学位 4544 个, 建成合格学校 46 所, 资助贫困学生 5.02 万人; 全面完成城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 建宁国际实验学校开工建设; 被国家确定为 “地 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市 60 周年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首届 湖南合唱节唱响株洲, 高水平承办了湖南国际旅游节、 辛卯年省长公祭炎帝陵和海峡两岸炎 帝神农文化祭活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46 个,农家书屋 854 个。成功举办市第四届大众 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 实施,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20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市区公共卫 生和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其他工作很有成效。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全市未发生 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被授予“全国人防体系建 设和管理先进单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再次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市”,成 为 “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 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信访形势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 事侨务、审计、广播电视、气象、水文、市志、档案、扶贫、助残、移民、老干、对口支援、 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 和社会各界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 289 件,政协委员提案 274 件,办结率、见面率、满 意率均为 100%。 深入推进项目审批代理制、 限时办结制、 项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审批效率继续提高。高度重视民主监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 12345 市长热线处理市民意见、投诉等事项 55239 件,办结率 98.8%。加大审计监督、行政 监察和廉政建设力度,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 是充满机遇、 充满挑战的一年, 是克难奋进、 富有成效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稳步 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紧扣转变方式第一主题,着力优化产业 结构,“两型”建设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紧扣改善民生第一责任,坚持不懈 为民办实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推动科学发 展的大跨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事业的大投入,带来群众生活的大变样;必须坚持 依法行政,以服务质量的大提升,促进各项事业的大进步。 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 支持的结果, 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汇聚了各位代表和委员 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 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 质量的任务依然繁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制约依然突出,推动“两型”社会改革建设 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农民增收渠 道有待拓宽, 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 善,社会矛盾还比较多,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政府自身建设需要继 续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 务实的态度,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坚定信心:强力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12 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的攻坚之年。当前,中 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已经确立,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四化两型”战略 纵深推进,“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已成共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发展的 环境更加宽松,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我们将努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珍惜来之不易的良 好发展态势,奋勇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不负本届 政府的历史使命。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三个加快”,加快发展速度, 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生,办实事,抓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 增长 1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3%和 15%;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5%以上,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削减不低于省下达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7.5‰以内。同时,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 十大产业项目:1.突出 IGBT 和中低速磁悬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 园。2.突出高精传动、通用机场、轻型飞机和通用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航空高 技术产业基地。3.突出精密工具产业园,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4.突出发 动机、轿车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北汽二工厂建设进度。5.突出芦淞市场群的提质改造, 加快服饰产业园建设。6.突出陶瓷艺术城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醴陵陶瓷产业园。7.推进攸 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 完成电厂厂房一期工程。 8.推进方特梦幻王国和动漫影视基地建设, 基本建成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 9.推进旗滨集团整体搬迁改造升级, 提升现代建材产业水平。 10.加快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建设,打造中部地区现代物流行业旗舰。 十大基础工程: 1.基本建成神农大剧院和神农艺术中心, 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 心。2.启动湘江风光带河东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东方莱茵河”。3.推进“一江四港”综合 整治,加快形成城市水生态系统。4.加快湘江六桥建设,完善主城区交通体系。5.加快航空 大道、荷塘大道、神农大道、田心大道建设,建成云龙大道,完善中环大道,努力构建“一 体三极”格局。6.加快醴茶、浏醴、炎睦、炎汝、茶界、分炎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市域 2 小时高速通勤圈。7.加快职教大学城图书馆和科技馆建设,打造株洲智慧谷。8.启动城市防 洪排渍新建、改造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排渍能力。9.推进铜塘湾港区和湘江航道疏浚一、二 期工程建设,提升湘江港口吞吐能力。10.抓好霞湾港污染治理、大湖治理、清水湖综合开 发项目,加快推进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 十大民生实事: 1.积极扩大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 5 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 2.6 万人、 “零 就业家庭”动态援助 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 万人。2.缓解就医难题。深入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 9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 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 70%;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稳定在 70%以上。 3.改善就学条件。 新建、 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13 所, 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23 所; 资助家庭贫困学生 2.2 万人; 完成城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项目 7 个。4.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房 4000 套,新增廉 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 700 户;改造国有林场和农垦林场危旧房 1071 户;改造农村危房 2000 户;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人数 1.5 万人。5.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85%;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 万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9 万人。6.保护 生态环境。加大“一江四港”治理力度,确保湘江株洲段保持国家Ⅲ类以上水质;加大清洁 能源推广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加大餐饮、建筑垃圾处理力度,基 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力争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7.创建平安株洲。 实现临街门店、学校、居民小区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安装联 网率达到 100%。8.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建立市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指导全市特殊人群 的管理服务工作。 9.加强社会救助。 将城区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标准提高到 370 元/月; 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 4 所; 为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案件 1500 件。 10.保障食品药品安 全。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搭建“数字食安”监管云平台,建设食品检验检测中 心,确保各类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 95%以上;建设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 7000 亩;蔬 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 6%以内;米粉企业持证率达到 100%;基本药物目录考核品种质量 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新解决 12 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真抓实干: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我们将围绕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 生,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实施“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 金属深加工、化工、服饰、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 康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四城三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重点,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抓紧实施粮食增产高效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计划, 力争培育农产品 加工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实现总产值 200 亿元;组建神农粮油集团,打造现代农业旗舰; 启动中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中南粮油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华茶祖文化园。继 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编制完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廊一带”,全面启动云峰 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酒仙湖、东阳湖的建设,加快神农福地、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的建设, 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酒店,扎实推进炎帝陵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芦淞服饰仓储配送中心、 茶陵湘赣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支持金融 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迅速发展。 壮大产业规模。继续实施“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南车株洲研究所、南车电机、 株硬、唐人神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时代电气 IGBT 产业化、南车株机扩能二期、通用 机场、中航高精传动、山河智能、北汽集团株洲二工厂、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基地、中国少 儿时尚创意总部基地、攸县煤电一体化、株洲县风力发电、醴陵陶瓷艺术城等项目建设,增 强产业发展后劲。深入打好园区攻坚战役,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园区效应,不断壮大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五大产业 集群。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5115”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孵化平台建 设,组建互联互保产业联盟,规划建设市中小企业园,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 5 亿元、过 10 亿元的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素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名牌创建,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攻关,提升风电、 电动汽车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23%,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引导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一批中小 企业上市。组织“市长质量奖”评选,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 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培育龙华畜牧等一批种养殖业示范基地,支持炎陵白鹅、攸县麻 鸭和好棒美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开展“大招商、 招大商”活动,围绕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突出多元化招商、市场主体招商、重点项目招商,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 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出示范引领,推进“两型”建设 加快示范区建设。 云龙示范区坚持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 抓紧建成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 地和方特梦幻王国;全面启动云峰湖体育公园、龙母河水系水利及景观工程、科技数码城、 总部经济园、水利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天易示范区加快推进栗雨中央商务区、物流园、汽配 园等项目建设, 争取中建五局光伏幕墙项目、 湘煤立达煤机装备制造建成投产, “两型” 打造 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清水塘工业区战略性改造,启动重化工企业“绿色搬迁”,推动传统 产业升级换代, 抓好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 加快发展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和先进环保制造 业,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区。 深化“两型”改革。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 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快投融资体 制改革,进一步增强“6+2”投融资公司的市场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加大项目策划力度, 提升经营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创建“两型”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建设和产 业发展。深入推进城区建设体制改革,发挥区级政府属地管理优势,增强区级政府基础设施 建设能力。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体制改革, 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节能减排实施机制, 建立能源差别价格和能耗公示制度, 着力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构建“两型”环境。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围绕“水清、堤固、路 畅、景美”的目标,强力推进“一江四港”整治,重点抓好湘江综合整治,加大清障清淤、 截污治污、河道采砂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沿江生态林、景观林,全面实现沿江企业污水达标 排放;启动河东湘江风光带和沿港风光带建设,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致力打造“东方 莱茵河”。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节能 减排“三百工程”,加快“两型”企业创建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再生利用产业化。稳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全面改善农村环 境。 (三)突出城镇带动,构建绿色家园 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科学编 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 划“三规统一”。主城区按照“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 “内提外拓、统筹发展”,大力推进云龙新城、武广新城、栗雨新城、新马新城、轨道交通 新城、枫溪新城、航空服饰东部新城、金山新城、湘江新城、清水湖生态工业新城等十大新 城建设,努力构建“一体三极、三环七射”的城市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 提高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 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神农大道、荷塘大道、航空大道、田心大道等主干道路, 建成云龙大道、湘芸中路、泰山西路,启动北环路、沿江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扎 实推进衡茶吉铁路、 沪昆高铁株洲段及醴陵站场和长株潭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 争建成浏醴、炎睦、分炎高速,加快建设醴茶、炎汝、茶界高速。全面推进 G106 茶陵县城 至炎陵县分路口、炎陵旅游环线、S315 攸县县城至分水坳、S320 茶陵至界首、S313 渌口至 谭家山、云龙楠山铺至醴陵塘坊、炎陵沔渡至船形、茶陵和吕至攸县高和等 8 条干线公路建 设。突出抓好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铜塘湾港区、湘江航道疏浚工程等水运设施。完成市 区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 启动城区 8 处排渍站新建和改造工程, 大力提升市 区防洪排渍能力。启动“城区直饮水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水源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基 础设施一体化,新建农村公路 200 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 8 座,启动村村通公交试点工程; 完成 67 座病险水库治理,抓好水利灌溉设施扩容改造建设;加快茶陵县、炎陵县扶贫连片 开发,着力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提升云田、松西子、荷塘月色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水平,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提升城镇品质品位。继续推进“四创四化”,大力实施立体绿化、楼顶美化、小街小巷 路灯亮化和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改造排水干渠等市政设施,抓好户外广告提质减量,完善全 天候、全覆盖的城区保洁网络。提升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输出管理 模式和产品,打造株洲品牌。牢固树立“大城管”理念,健全运营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 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镇管理体系。深入整治城乡结合部、铁路进城沿线、农贸市场、 小街小巷等薄弱部位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卫生县城、卫生村镇、文明卫生单位等创建活动。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 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健康城市。 (四)突出科教先导,建设智慧城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人才资源,打造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工业 大学科技城和株洲职教大学城三个科教先导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 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设一批有特色、 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装备、 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风电装备、陶瓷等产业延 伸技术链,完善产业链。加速推进创新成果产权化,产权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品牌和产品。 提升现代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按照均衡发展义务 教育, 优先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发展高等教育, 统筹发展学前、 成人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要求, 抓紧实施《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全面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力争普惠制幼儿园达到 30%。加快建宁国 际实验学校建设步伐,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规范社会力量 办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基本建成湖南铁路科 技职业学院等 5 所院校, 致力打造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 全力支持湖南工业大学新校 区建设。 提升信息应用能力。加快“智慧株洲”IDC 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打造集“技术服务、 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步把政务服务、应急指挥、 地下管网、智能交通、市民卡等信息化系统统一到中心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展示。加快“两化 融合” 进程, 开展万家数字企业创建活动, 促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三 推进 网融合”,深化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融合的网络设施。启动联网直报指挥中心 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推进全市协同及移动办公、医疗卫生、“数字食安”监管 及公共资源交易等四大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集约建设,建立新型政府管理 服务模式。 (五)突出民生优先,提高幸福指数 继续完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深入开展 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建立 城乡统筹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倍增工程,健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 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加强保障性 住房建设,启动市区“荷花家园”二期廉租房和荷塘区水竹湖等 9 个公租房项目建设,加速 县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持续推进非公组织公积金制度建设, 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提高文化市场管 理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动漫游戏、会展等文化产业,构建现代 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农村数字电视工程建设, 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建成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启动文化园提质改造和青少年活 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夕阳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建设,新建一批示范性 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 继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发展公共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力度,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维护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做好 民族宗教、对台、市志、档案等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抓好市长热线等平台建设,及时化解各类 矛盾纠纷。加强国防教育、人民武装和国家安全工作。狠抓重点区域消防隐患整治,强化安 全生产监管,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建 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努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加强价格调控,保持物价基 本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株洲建设,加大公安“一化三基”正规化建设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 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持激情工作,规范管理,勤政廉政,依法行政,努力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行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着力解 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困难。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 功能,加快推进“政居分设、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 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积极 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健全调解组织,完善专业调处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努力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启动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 做好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工作, 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制定科学有效的水、 电、气等资源供应方案,保障生产生活能源需求。强化用地管理,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加大 土地征迁工作力度,确保土地有效供给。加强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 银行信贷资金支撑作用,拉动企业和民间投资,推动股权类投资机构加大投资力度,保障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行政 许可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深入推进市级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工作, 完善项目审批快 速办理机制,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推动城市精神与经济社 会发展的融合,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加 强法治宣传,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构 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推动行政管理流程再造,完善 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 科学设置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 任务落实到位。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 的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 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不断 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勤俭办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良好 作风,努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四个株洲”,其势已成;“三个加快”,其时已至。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 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心无旁骛办实事,身 体力行抓落实,为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而努力奋斗! 3.15.6.7.2 “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自(/view/4ad87abcf121dd36a22d8205.html) 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跨越、环境带动、民生优先”发展战略 建设智慧株洲、动力株 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按照“两型”理念、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务实精神的要求,推 动由传统的工业城市向综合型产业城市转变, 由一般的产业城市向现代创新型城市转变, 由 产业集中型城市向要素集纳型城市转变, 由建筑和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向森林田园型城市转变, 由阶层比较分明的城市向发展共享型城市转变。 我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社会建设统领发展 全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弘扬“火 车头”精神,按照“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要求,坚持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 宜居城市的定位,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大力实施 “科教先导、产业跨越、环境带动、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智慧株洲、动力株洲、 绿色株洲、幸福株洲。 ――科教先导。 强化和提高科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贡献率。 实施数字城市工 程、创新型城市工程、人才支撑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建设“智慧株洲” 。 ――产业跨越。强化优势,突出重点,围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 动产业跨越发展。实施“5115”旗舰工程、新兴产业崛起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园区攻 坚工程,建设“动力株洲” 。 ――环境带动。强化地区竞争关键是环境竞争,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实施基础设 施支撑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城镇拓提工程、社会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绿色株洲” 。 ――民生优先。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实施收入倍增 工程、促进就业工程、社保全覆盖工程、健康惠民工程,建设“幸福株洲” 。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方面,提出“两个基本” ,即:提出确定到 2015 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 体目标,力争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示范区;致力于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 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在标志性指标方面,提出“三个翻番” ,即:实现全市 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在 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 在具体指标方面,提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五个方面 共 38 项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增加了 6 项。指标的设置与“十一五”有较大的不同:一 是指标分类增列了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类指标; 二是大力加强了民生指标, 该类指标增加了 6 项,比“十一五”规划增加了 60%,且多数指标列为约束性指标。主要发展指标为:GDP 年均增长 13%,到 2015 年达到 2400 亿元以上;社会消费销售总额年均增长 18%;固定资产 投资年均增长 20%,5 年累计达到 7000 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3%;城乡居民收入 年均增长 1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15%,到 2015 年达到 26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到 2015 年调整到 5:55:40;万元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5%。 三、功能和空间布局 1、主体功能区布局。市域范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市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以及茶陵、炎陵县城、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的镇区规划范围。尤其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 1864 平方公 里范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人口集聚的重 要空间载体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增量空间。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炎陵县、茶陵县,以及其他县市区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较高的 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风景名胜 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湘江、渌江、λ⒐僮狻獾戎匾幢;で 各县市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是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态结构、保障粮食安全的 国土空间,实行强制性保护。 2、交通布局 公路。全市突出“一圈、一网” ,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一圈” ,即形成从 市区到各县城一个半小时高速公路通勤圈。建成茶界高速、分炎高速、炎睦高速和岳汝高速 浏醴段、醴茶段、炎汝段等续建项目;争取建设星渌大道株潭南环线株洲段、茶陵至界首、 莲易高速公路株洲段、朱亭至江西莲花等高速公路,形成“四纵六横”架构。 “一网” ,即普 通公路主骨架网。城际干线建成洞株路、铜霞路和天易大道延伸段等,新建武广客运站至湘 潭城际干线,形成“一纵四横”格局;建设长株攸快速路和株洲王家坪至株洲县澎皮港一级 公路,以及 G106 茶陵至炎陵、S315 攸县至分水坳等,逐步形成“五纵十二横”一般干线公 路网络。 铁路。改造、提升醴茶铁路,建设衡茶吉铁路,在市域形成“井”字形铁路网架。建成 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规划预留从云龙到武广片区的轨道交通通道,在城区形成“X”形 轨道交通框架; 航空。建设株洲通用机场、推进炎陵通用机场的前期工作; 水运。合理布局湘江沿岸货运、客运、游艇码头,形成功能配套的码头梯级布局。 3、城镇发展布局 市域。 “一主两次、 两轴四带” 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 。 以醴陵市区、 攸县县城为次中心; 以 106 国道 (岳汝高速) S211 沿线 、 (长株攸快速道) 为纵向轴, 以老 320 国道、 S315 省道、 S320 省道、S321 省道及炎资公路为四个横向城镇发展带。 市区。 “一体三极、三环七射” 一体三极:突出中心城市的整体性,加快城区的提质 。 改造,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同时形成三个方向的城市发展极:北接长沙,依托迎宾大道,建 设云龙新城。西连湘潭,延伸拓宽株洲大道,建设新马卫星城;南带“两江三镇” ,规划建 设王家坪至三门道路、改造提升枫溪新城至渌口道路,建设枫溪新城和大渌口区;拓宽提升 红旗广场至沪昆株洲东站道路, 建设白井卫星城。以 “三环七射” 为市区发展骨架; “三环” 为株洲城区内、中、外三环,即通过建设铁东路,形成城市内环;加快城市快速环路与主次 干道接口的建设, 完善城市中环; 以京珠高速、 醴潭高速为基础, 争取建设京珠高速东线 (或 星渌大道) 、株潭南环线,形成城市外环。 “七射”是建好进出中心城区的七条通道,即时代 大道、云龙大道、荷塘大道、红旗广场至沪昆株洲东站、枫溪大道延伸段、王家坪至三门道 路以及株洲大道延伸段。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150 平方公里左右,市区人口达 到 150 万左右。 4、主要产业布局。树立“圈层布局”和“象限布局”相结合的理念,逐步改变工业围 城的格局。 在市区中环大道以内主要发展高档服务业和便民服务业, 在中环大道两侧沿线重 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中环大道以外合理布局发展工业, 逐步引导中环大道以内的工业企 业适时外迁。 工业。突出优势产业、优势地区,优化工业布局,重点建设“一区七园”“一区”即: ,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园、董家F高科园、 金山科技园。其中: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河西示范园重点发展汽车、风电装备、新材料、生 物医药和健康食品等产业,打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医药现代化及 健康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田心高科园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变流及电子信息产业,打 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轨道交通城;董家F高科园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打 造航空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航空城。 “七园”包括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宁经开区、醴 陵陶瓷工业产业园区、渌口经开区、攸州工业园、茶陵经开区和九龙工业园。重点布局发展 有色深加工、环保、服饰、陶瓷、机电、农产品加工、纺织等产业,打造服饰千亿级产业集 群和陶瓷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服饰城、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基地。 服务业。在市区形成“一区三圈”的格局。一区:在云龙示范区,集中发展优势特色服 务业。三圈:内圈,在中环大道以内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精品商业、总部经济和 其它高端服务业等。中圈,在中环大道沿线两侧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外圈,在城市外围和 城郊大力发展宜居小区、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产业。在县城,根据资源禀赋、交通区位 优势、人口分布相应发展旅游业、区域物流业、生活服务业、涉农服务业等。 农业。形成“一廊三带”发展格局。一廊:在 106 国道沿线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长 廊。三带:一是城郊高效产业带,在株洲县―醴陵西地区,重点发展蔬菜、观光休闲农业和 水产品养殖业;二是规模化优质产业带,在醴陵南―攸县―茶陵北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 和规模良种禽畜养殖;三是山区特色产业带,在茶陵南―炎陵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中 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生态林和特种养殖。 四、重点任务和发展动力 (一)加快“两型”产业体系建设。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实施“5115”旗舰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兴产业崛起工程,构建具有核心竞 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电力机车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和国家有色金属冶炼 深加工基地、新能源装备及能源供应基地、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四城三基地” , 提高工业在全省、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到 2015 年,建成 1 个千亿级、4 个五百亿 级、2 个两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7%以上,实现 5 年再造一个工业株 洲。 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 职教培训、 文化创意、 商务服务、 旅游休闲、 涉农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逐步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全市服务业增 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5%以上, 力争到 2015 年, GDP 比重达到 40%。 占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方向,以现代发展理 念、现代经营模式、现代组织形式、现代装备技术、现代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全 省率先形成有特色、高效益、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农用地成建制规模经营。 到 2015 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 120 亿元。 (二) 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顺应人口向城镇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 居住向社区集中的趋势,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 小集镇的城镇体系,重点建设 1 个中心城市、2 个次中心城市、3 个县城、10 个万人以上重 点镇、 个千人以上中心村。 100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政策, 加快电动公交、 绿色公交、快速公交建设力度,完善好公交站场。提升优化长株潭公交线网。力争到 2015 年公交出行达到全方式出行的 40%以上。全面完成城区水厂工艺设备改造扩建,启动第二水 源项目建设,加快云龙新区供水系统建设,启动攸县二水厂新建工程。完成河西污水处理厂 二期和五县(市)等 6 个污水处理厂后续建设,建设白石港污水处理厂一期、枫溪污水处理 厂一期工程、清水塘工业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云龙示范区污水处理工程。二是加快新 农村建设。到 2015 年全面完成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完成 60%的建制村村庄规划。基本实 现水泥公路通村达组。全面完成酒埠江、官庄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启动中型水库建设工程, 完成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任务, 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 基本完成行政村农 村配电网改造和户表改造。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到 2015 年,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成沪昆高速客运专线株洲段及株洲东站、长株 潭城际铁路株洲段、衡茶吉铁路株洲段;重建株洲火车站;改造提升醴茶铁路、醴浏铁路; 争取建设田心―云龙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试验线, 规划并争取建设沪昆高铁―武广高铁连 接线。城市道路。完善配套中环大道;建设城区东环线;建设好铁东路,形成城市内环;建 设株潭快速南环、星渌大道,形成城市外环。完成株洲大道延伸段、迎宾大道、航空大道、 荷塘大道、枫溪大道等道路建设,打通城市对外通道。规划建设红旗广场至沪昆高铁株洲东 站连接线。启动建设湘江六桥(黄河南路―曲尺) 、湘江七桥(渌口湘江大桥) ,新建和改造 新塘西路、盘龙路、伏波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建成畅通快捷的城市路网。基本完成城中村 和社区道路改造。 水运。 加快建设铜塘湾港区、 空洲岛二线船闸、 新马港区工程、 华新码头、 白石港区工程、永利客运码头,以及客运、游艇码头。疏浚湘江航道,使湘江主航道常年达 到千吨级航道标准。将渌江航道进行梯级渠化,使渌江航运能力达到国家 VI 级航道标准。 航空。建设株洲通用机场。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方便快捷进出和利用黄花机场。 规划建设炎陵直升机场。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 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 源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资源开发和保护,到 2015 年全市耕地面积达到 20.5 万公顷。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到 2015 年,万元 GDP 能耗五 年累计下降 15%。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 。加快清洁能源推广,按有关规定对 市区、醴陵市城区工业锅炉、窑炉实施煤改天然气、水煤浆工程,居民推广使用天然气、电 和液化石油气,继续实施公交电动化行动和油改气工程,控制低空二氧化硫、烟尘污染,城 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达到区划标准。生态修复和保护。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切实解决关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扩大均等化服务,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建设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 5 万人, 培训各类技 能人才 60 万人次以上;到 2015 年,全市从业人员总数达到 230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 在 5%以内。 加快转变就业发展模式, 着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积极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 鼓励、 支持全民创业。 大力实施收入倍增工程,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加 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各类社会 保险,巩固和提高“应保应保”成效,扩大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合 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公共租赁住 房制度和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提高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和提高租赁补贴标准, 推进住房 保障一体化。大力实施民众健康保障工程,加快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 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六)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株洲市文明城市创建,兴建好炎帝大剧院等项目,抓好市博 物馆、 市群艺馆、 市档案馆的提质改扩建工程和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 完成县市区文化馆、 图书馆、档案馆的建设,并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文化活动 室建设。重点打造 1-2 部反映株洲时代精神、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有望冲击全国大奖 的精品剧目,并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讴歌株洲建设的艺术作品。建立艺术精品的创作、 选拔和推广机制,组织好“五个一工程奖” “炎帝文艺奖”等评选表彰活动,争取获省级、 全国大奖。建立全市文化活动专项资金,用于规划、部署、实施、引导全市各类文化活动; 高质量举办好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继续打造炎帝文化节、株洲合唱节、 “周周乐” 、读书 月等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实施送文化下乡“演 艺惠民”“农家书屋”等文化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媒体传播、文化娱乐等文化产 、 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和完善社会建设,强化社会管理机制,以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人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国防动员和 反恐、 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各类安全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八)信息化和智慧城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高速网络,实现高速宽 带城域网覆盖全市,实现宽带全程全网,千兆进小区、百兆进企业、十兆进家庭,构建泛在 化的信息网络。大力实施数字城市工程,加快建设以数字株洲地理空间框架为核心平台,能 满足城镇规划、市政建设、社会服务、人口管理、应急处置、维护稳定等方面数字化管理需 要的数字株洲应用体系。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稳定的数字化服务。 (九)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才支撑。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支持与鼓励进行知识创新、技 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65%,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00 家, 五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超过 1 万项。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大力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在重点领域集中力 量突破核心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具有领先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把科 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善民生相结合, 把株洲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研发基 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坚持优先发展,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 教育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高等教育,统筹发展 终身教育,建设教育强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优化教育布 局,推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水平。 (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资 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加强 区域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加大招商引资。3.15.6.8 云计算产业现状无3.15.6.9 重大新闻与事件? ? ? 株洲“数字环保”系统试运行 株洲拟建智能立体停车场 株洲湘江风光带下月竣工 ? ?京港澳高速株洲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2 死 20 余伤 株洲高架桥坍塌致 9 人死亡 16 人受伤3.15.7 湘潭市3.15.7.1 概况湘潭别称“莲城”, 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 业城市、湖南省重要的科教和旅游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综合实力列湖南省第 三位。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北接长沙市,南连衡阳市,西抵娄底市,东与株洲 市相邻,下辖岳塘、雨湖 2 区、湘潭县、湘乡、韶山 2 县级市,总面积 5015 平方千米,常 住人口 274 万, 是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湘潭历史悠久、 名人荟萃, 是毛泽东、 彭德怀、 曾国藩、齐白石、贺国强、马英九等著名人物的故乡,同时因为作为湖湘学派及湘军的发源 地而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3.15.7.2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湘潭 话) 外文名称: Xiangtan 候区 别名: 莲城、潭城 园,齐白石纪念馆、 昭山等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50 公里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 山站 下辖地区: 岳塘、 雨湖、湘潭县、 车牌代码: 湘C 火车站: 湘潭站,湘乡站,韶 机场: 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 韶山, 乌石, 水府庙,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 方言: 湘语(湘潭话,湘乡 湘乡、韶山 政府驻地: 岳塘区芙蓉中路 南工程学院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411100 长:胡伟林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偏东,湘 江下游 面积: 人口: 5015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 288.8 万 (2010 年) 行政代码: 4303 湘潭精神: 坚韧不拔 敢为人先 0731 市树、市花: 主要领导: 樟树、菊花 市委书记: 陈三新 市 主要高校: 湘大,湖南科大,湖3.15.7.3 政治3.15.7.3.1 市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湘潭市市长 湘潭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主要领导 陈三新 阳祖耀 胡伟林 宋厚源 3.15.7.3.2领导简历 陈三新,男,1957 年 11 月出生,汉族,湖南永州人,1981 年 8 月参加工作,1985 年 5 月入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文 化。 简历链接: /HTML/shuji/index.html阳祖耀, 1955 年 1 月出生, 男, 汉族, 湖南省湘乡市人。 1978 年 12 月参加工作, 1976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文化。 现任湘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简历链接: http://www./xtrd/View/165/269.htm男,1963 年出生,湖南岳阳人,研究生文化,高级会计师, 1983 年参加工作,1986 年入党。现任职务:市委副书记、市 人民政府市长。 简历链接: http://www./new/wszf/ldjs/ldjj/content_5168. html 宋厚源,男,汉族,1953 年 10 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县人, 1973 年 12 月入党,1972 年 1 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现任 湘潭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简历链接: .cn/list.asp?ID=24143.15.7.4 经济3.15.7.4.1 总体经济介绍2011 年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1120 亿元, 增速达到 14.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40761 元,居湖南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达到 100.8 亿元,增长 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 2060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400 元。 3.15.7.4.2 支柱产业湘潭是中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以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并 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物流业“率先发展,率先富裕”,谈到湘潭的发展规划,陈三新引用了李长春同志在湘潭调研 时提出的“两个率先”来概括。 陈三新表示,湘潭经济发展要大力实施“11322 工程”,即力争 4 年左右时间,建设一 个千亿园区、以湘钢为龙头发展一个千亿产业、扶持三个 100 亿元以上企业、20 个 10―50 亿元企业、20 个 5―10 亿元企业,围绕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文化 创意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另外,重点培育先进 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精品钢材及压延加工、小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 产业。 目前,湘潭市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湘潭重要的战略产业培育,力争用三五年时间,打造 出一批上十亿元的物流企业和几个上百亿元的物流园区, 重点推进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 荷 塘现代综合物流园、 湘潭西商贸物流园和易俗河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 将现代物流业打造 成千亿元产业, 基本建成湘中南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 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 和节点城市,使之成为湘潭市继工业之后的又一新兴主导产业。红色旅游业“红色文化旅游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湘潭红色文化优势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 有”。 但在陈三新看来,湘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韶 山、 大景区、 大旅游”, 是韶山发展的目标。 交通改善后, 每年来韶山的人次增加 400 万―500 万,尤其沪昆线建成后,预计人数成倍增加。但是现在湘潭没地方能让游客留下来,除了参 观除了受教育之外, 并没有带来旅游经济的发展, 没有增加消费。 为此, 应该打造一个路线, 让游客除了参观韶山外,能再次来了解湘潭。不仅要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为 主项。另外就是毛主席纪念品的开发,目前市场上的档次比较低。“人们来了以后看什么、 吃什么、住什么、买什么?现在只是参观,没有人文关怀,现代生活体验不了”。 “发展红色旅游,应立足于韶山,辐射到湘潭甚至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韶 山为核心,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几年后成为湘潭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3.15.7.5 社会3.15.7.5.1 人口2010 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274.8 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为 288.8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95.9 万人。 人口密度为 549 人/平方公里, 为湖南省第二位。 全市常住人口中, 男性人口为 1401252 人,占 50.98%;女性人口为 1347300 人,占 49.02%。总人口性别比由 2000 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的 105.92 下降为 104。 3.15.7.5.2历史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 , 迄今 2200 余年。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 县的境域也有 1250 年了。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 5000 年前。 3.15.7.5.3 语言文化 湘潭话。湘潭方言,又称为湘潭话,属于湘方言新湘语的一支。狭义的湘潭方言指湘 潭市区的方言,湘潭市区的方言与湘潭县话有所区别。 湘潭话属于典型的湘方言,但内部存在差异。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区话为 代表,入声独立,阳低调读浊音。本片包括湘潭市区,湘潭县除青山桥乡以外的乡镇以及韶 山的银田, 永义, 如意, 杨林乡, 另一种是以湘乡话为代表, 属于湘方言娄邵片, 入声归派, 古全浊声母今大多数读浊音。湘潭方言有 6 个声调,入声独立,去分阴阳,基本与长沙方言 一致。 湘乡话。湘乡方言,又称为湘乡话,属于湘方言老湘语的一支,是最具代表性的老湘语 之一。 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 包括今天的湘乡市, 双峰县, 娄星区以及涟源的一部分 (1952 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 。据查证,湘乡话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湘乡 话属古楚语。 民俗文化 在中国正在发生的的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 城市里富有地方个性的传统自发性民俗渐趋 少见, 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 端午节期间在湘江举行的众多队伍参赛的并吸引大量 观众的龙舟比赛等等。传统的湘潭花鼓戏、湘潭湘剧、皮影戏在电视电影的时代面临着生存 的威胁。 湘潭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唢呐演奏和山歌。 湘潭县青山桥的民间唢呐 2006 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选项目。 现在依然盛行的传统节日有: 春节、 元宵、 三月三、 清明节、 端午节、 七月半、 中秋节、 小年等。春节时盛行送春、接春和送财神、接财神。三月三保存上巳节“地菜子煮鸡蛋”的 文化 传统;七月半(即中元节)农村接老祖宗的魂魄回家,贡品侍奉,烧钱纸,俗称“七月半接 老客”。 麻将、扑克为城乡居民所喜好,除此之外,大众娱乐活动主要由大众传媒或者歌舞厅等 娱乐场所提供。 李清德等人所表演的湘潭方言脱口秀是近年通过传媒引起广泛关注的的具有 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 它以较“土”的湘潭方言为形式, 以农村或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 趣闻和自嘲性的社会观察为内容,体现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种复苏。 3.15.7.5.4 韶山 【5A 级景区】 韶山是湘潭市最出名的景点, 毛泽东同志就是出生在这里。 韶山, 群山环抱, 峰峦耸峙, 气势磅礴,翠竹苍松,田园俊秀,山川相趣。 乌石 【4A 级景区】 乌石景区位于县境西南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是共和国元帅彭德怀( 年) 的故乡。景区距省会长沙约 100 公里,与韶山、花明楼相毗邻。 水府庙 湖南水府庙旅游区是省级重点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国家湿地公园。 地处湘中, 以水府庙水 库为主体。旅游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常年生长着近千种珍贵物种和多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台山 【4A 级景区】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水之滨的湘潭市湘乡城南经济开发区, 这里位置优越, 交通 方便,山体秀美,形如仪凤翔空,昔人美曰“东台起凤”,故名凤凰山,是湘乡八景之首。 齐白石纪念馆 白石纪念馆位于湘潭市白马湖风景区。 馆内收藏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 并收藏了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数百件。 此外,湘潭还有昭山、隐山、云门寺、鲁班殿、关圣殿、望衡亭等一批历史古迹,以及 以农博园、明月山庄、茅浒水乡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生态休闲游景点。 风景 3.15.7.5.5地理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地跨东经 111°58′―113°05′,北纬 27°21′―28°05′。东西横宽 108 公里,南北纵长 81 公里,总面积 5015 平方公里,其中 市区面积 657 平方公里[1]。 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 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 16.7-17.4℃。降水量 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
毫米。 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 南地势高, 西、 中部、 东部地势低平, 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 反差强度不大, 80%的面积在海拔 150 米以下。 近 地貌类型多样, 山地、 丘陵、 岗地、平原、 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 607.76 平方公里,占 12.12%;丘陵 965.41 平方公 里,占 19.25%;岗地 1607.39 平方公里,占 32.05%;平原 1406.81 平方公里,占 28.05%; 水面 427.59 平方公里,占 8.53%。 3.15.7.5.6 交通航空:湘潭至黄花国际机场路程仅需 30 分钟,可直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曼谷 等大中城市。远期规划建设韶山机场。 铁路:湘黔线横贯市境,京广线在市区经过,洛湛线在市境西北经过。京广线湘潭联络 线和武广高铁湘潭联络线也在规划建设当中。10 余家大型企业各有铁路专线与这两大主干 线相通。境内设有湘潭站、湘潭东站(货运站) 、湘乡站和韶山站四个大站。湘潭站与湘乡 站目前都在新建当中,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湘潭的铁路客货运条件,两站并将新建城际场。 预计在 2012 年 12 月湘潭站恢复客运。 城铁和高铁:长株潭城铁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在湘潭境内将建设昭山,荷塘,板塘,湘 潭四站,预计 2014 年底前建成通车。2010 年 3 月 26 日开工建设的沪昆客运专线铁路通过 雨湖区,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并在雨湖区响水乡与韶山市永义乡新建湘潭北站与韶山 南站。 公路:湘潭公路交通优越便利。“民国 2 年所兴筑的长潭公路为中国公路之最早者”, 湘潭湘江大桥是湘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桥,1996 年建成的京港澳高速长潭段是湖南省第二条 高速公路。湘潭与长沙和株洲形成省内最便捷的公路网并合组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处于 G107 与 G320 两条国道及 G4 京港澳、 G60 沪昆两条国家骨干高速公路的交汇点, 境内其他高 速公路还包括 2007 年建成的 S41 长潭西线高速公路, 2008 年建成的 S01 韶山高速公路, 2011 年建成的潭衡西线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岳潭高速公路等,在建干线公路 4 条。截至 2011 年底, 我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达 7587.14 公里, 全市公路路网密度为 45.4 公里/百平方公里, 平均每万人占有 8.3 公里,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湖南省第一位。市区共有 6 家公交公 司,经营 40 余条线路,市区运营出租车 1400 辆。 水运: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穿过市区, 截止至 2009 年末, 上起马家河、 下至昭山湾, 全长 42 以里的湘潭港拥有易家湾、谭家湖、大埠桥、铁牛埠港区、九华港区(河西中心港 区) 、河西港区、易俗河港区、寒鸡港等多个港区。至 2009 年底,湘潭共有泊位 55 个,其 中 500 吨以上的泊位有 17 个, 1000 吨级泊位增加到了 10 个, 港口年吞吐量达到 640 万吨。 随着湘江二级航道的规划建设和长沙湘江航电枢纽的建成,湘江通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2006 年吞吐量达到 500 万吨,并在港口码头投资和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货物周转 量和水上规费征收等方面的增速居湖南省第一位,成为全国内河大港。3.15.7.6 科技2011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937.87 亿元,同比增长 39.3%。研发(R&D)经费 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8%。 完成专利申请 2386 件; 完成专利授权 1525 件, 增长 37%。 列入国省科技计划项目 95 项,争取项目资金 4988 万元。完成成果登记 42 项,技术合同交 易额 4 亿元,23 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励。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械 97 所,11 家国家和 省级创新型企业,21 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24 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 13 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名全省第二。连续 4 年,湘潭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 进市”称号,先后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湖南省科 技创新型试点城市。3.15.7.7 政府工作报告3.15.7.7.1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自(http://www./new/wszf/ghjh/gzjh/zfgzbg/content_24247.html) ――2012 年 1 月 5 日在湘潭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胡伟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 员提出意见。 一、2011 年工作回顾 2011 年是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中共湘潭市委的正确 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四化 两型”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目 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 坚持以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 着力转方式、 促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千一百”目标顺利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20 亿元 (预计数, 下同) 同比增长 14.2%; , 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达到 100.8 亿元,增长 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20600 元、 9400 元, 增长 13.7%和 20%。 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 10.7∶55.9∶ 33.4 调整为 8.9∶58.9∶32.2。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增加 值达 620 亿元,增长 20%。“3+3”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70%。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幅均在 50%以上,规模工 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50%。九华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湘 潭成为全省第二个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入股协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