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城西防火彩钢板 老板是谁? 为什么那么火

【图片】五省份爱心企业家为眉县脑动脉瘤女孩捐款3万元-眉县新闻-文章资_眉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3,114贴子:
五省份爱心企业家为眉县脑动脉瘤女孩捐款3万元-眉县新闻-文章资收藏
五省份爱心企业家为眉县脑动脉瘤女孩捐款3万元 16:33:49 来源:眉坞网讯 编辑:眉坞网 862 1 16月19日,十多位爱心企业家不避炎热,赴槐芽镇清秋村,为本村一组患脑动脉瘤的13岁女孩田瑞捐助3万元爱心救助款。这些企业家老板来自全国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等五个省份,地域不分南北,捐款不拒多少,谱写一曲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大爱之歌。多日来,槐芽镇清湫村一组喜爱舞蹈的花季少女患脑动脉瘤的信息牵动着上万人的心脉,眉坞网以《有个女孩名叫田瑞 死神赛跑爱心如腿》为题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巨大反响。泰华商贸总经理尹太成在朋友圈、商业合作关系圈,发起了救助患病女孩的倡议,随即爱心企业老板、经理在了解孩子病情危急,需要大笔手术费用后纷纷响应,慷慨解囊。在田瑞家里,爱心企业家听取清秋村刘主任讲述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病情后,出手相助。在滨河新区打造高水准楼盘的锦华国际城老总张永平、眉县城西年产值25亿元的建华铝业老总傅有门、在宝鸡地区投资做彩钢建材的江苏人龚寿山龚桂勤叔侄等十几位爱心企业老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慈爱之心对家属给予亲切慰问和医疗费用捐助,当天共捐助爱心款3万元。后附爱心企业家、老总捐款名单:锦华国际城总经理张永平10000元泰华商贸总经理尹太成3000元建华铝业总经理傅有门3000元鼎盛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寿山1000元鑫达彩钢(宝鸡县)总经理龚桂勤1000元常兴镇好又多超市总经理管忠南1000元江西省上饶市爱心人士周正旺1000元首善镇西关村爱心人士王三海500元汤峪镇潼关寨村爱心人士苏军民500元浩杰彩钢(江苏)总经理胥浩500元横渠镇爱心人士王小龙500元另有本村爱心人士安广勤1000元、安广浩5000元秦皇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佟肖1000元宝鸡新泰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新辉1000元
为爱心人士点赞!
登录百度帐号宝鸡眉县县城到西安城西客运站坐大巴要多久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在宝鸡西汽车站 坐长途汽车去陇县
谢谢 希望给好评
您好,7点整从南大街的客运站发车,在从眉县上高速!希望可以帮助您,望采纳,谢谢
出发站 到达站 发车时间 里程 车型 全程票价 用时 其它
西安汽车站 平凉 7:00--17:00 309 专线 35.5 彬县-长武-凤口-泾川-平凉 -
西安城西客运站到汉中第一班车好像是6点半吧
您好!告诉您最简单的线路.城西客运站已经开通去咸阳机场大巴车了.买票进站乘车直接机场.很方便快捷的.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答: 建议坐车到郑州然后再坐去太康的车子,给河南的老乡整个好评啊谢谢
答: 顺产后42天。剖腹产的56天就可以同房了。
答: 乙型肝炎与“两对半”
  要知道有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们都懂得须抽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旧称HAA)才能明确。近年来有些医院又开展了多个检验...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咸阳相关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注册和来自工商局网站, 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西安城西到眉县的班车现在最晚的是几点,急急急????_百度知道
西安城西到眉县的班车现在最晚的是几点,急急急????
我有更好的答案
7点30分最后一班
采纳率:4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眉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精彩推荐:
眉县名人录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来源:眉坞网
共和国上将---李达
李达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省眉县人。1925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边区独立一师参谋长、第三团团长,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十三团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和监察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1994年6月,《李达军事文选》出版发行
文化人物(宋代)张载
张载(),字子 厚,号横渠。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和领袖,系北宋“五子”之一,故称张子。我国十一世纪的无神论者。
载祖籍宋(今河南商丘),后徙大梁(今河南开封)。祖父复,真宗时进士,官居给事中、集贤院学士,后赠司空。真宗初年,载父张迪和母陆氏,由豫入秦,住在长安。
天禧四年(1020)生载于长安(今西安市)。仁宗天圣元年(1023),其父任朝官殿中丞,后任涪州(今四川涪陵)令。此时,载三岁。景佑元年(1034),载15岁时,父卒于任所,欲葬汴京。年幼的载及弟戬和母一起离川入秦,准备东行,护枢从斜谷道入郿东行不远时,突闻前边发生“兵变”,道路受阻,难以通行,乃决定将父改葬于郿县大振谷西之迷狐岭,遂定居于横渠镇。
张载幼时勤奋好学,继而少孤自立。居郿后,侍母教弟,耕读为生。少也奇,喜谈兵,曾向那人焦寅学习兵法,以图谋组织兵力,对西夏作战,解除边境忧患,夺取洮西失地。康定元年(1040),二十一岁的张载,向陕西招讨副使并延州知州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请缨收复失地。范公见书,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日:“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学《中庸》。载读《中庸》后,认为不足,又读了一些佛、道之书,仍不满意,继之,博览群书,研究天文和医学,逐渐从佛、道家影响下,相对地解放出来。他注重研究《周易》,以此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佛、道家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这就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道路。
张载37岁时(1056)在京师设立讲坛,讲述《易经》,登门向他求教的学生很多。在京城遇见表侄程颢、程颐,三人共同讨论《易经》,他发现自己对《易经》的研究不及二程,于是立即撤销讲坛,并动员他的学生去拜二程为师。他的虚心,当时就颇受世人钦佩。文彦博聘他为长安学宫教授。
嘉佑二年(1057),38岁的张载考中进士,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县)司法参军,丹州云岩县(今陕西宜川县)令,签渭州(今陇西县)军事判官公事。在云岩任内,处处以敦本善俗,注重教化为先,十分重视改变社会风俗,培养社会道德,树立尊老事长的优良风尚。由于张载的教育影响和积极提倡,使关中风俗为之大变,人民日益敦厚朴实,社会道德日趋良好。英宗时,协助当时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军府之事无论大小都要向他请教,在霜旱之年取军储数十万救济灾民,还建议罢除戌兵换防,招募人代之。
熙宁二年(1069),载50岁,御史中丞吕公著向皇帝力荐说:“张载学有本源,四方学者皆尊之,可以召对访问。”神宗下令召见,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他说:“政治应以古代为法。”神宗满意,又问:“卿宜二府议事,朕且将大用卿。”载答:“臣自外官起召,未测朝廷新政所安,愿徐观旬月,继有所献。”于是皇帝任命张载为中央政府的著作郎、崇文院校书。当时,王安石搞变法,推行新政,求助于张载,他婉言含蓄地说:“朝廷将大有为,天下之士愿与下风。若与人为善,则孰敢不尽?如教玉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表示自己主张,不愿苟同。是年十二月,宰相王安石派他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审理忠正军节度副使苗振贪污案,他到明州查实苗振没有贪污,只是挪用官钱的事实,便将苗振由死刑改判为撤职。案子办完回朝,知弟能(时任监察御史)与王安石在变法上矛盾激烈,已被贬为司竹(今周至司竹)监,载恐惧不安,在中央任职不到一年,便辞官回到郿县横渠镇,隐居在大振谷,生活全靠数百亩田地,“不堪其忧。处之益安”,过着粗茶淡饭,布衣麻鞋的俭朴生活。他整日博览群书,研究学习,讲授理学,著书立说,身体力行,诲人不倦,弟子群集,门庭若市,开始了长期治学的生涯。他日以继夜地研究学问,教育学生,从来没有懈怠过,有时夜里想到一个问题,立即起床点烛,笔之以录。有时夜里默坐彻晓,周思二寸之理。他勤奋研读,学识造诣很深,形成了以他为领袖的“关学”派。“关中书院”(今陕西省图书馆址)、“绿野书院”(今武功县武功镇)、“横渠书院”(今眉县横渠镇和县城内)、凤翔城内和扶风贤山寺等处,都是他讲学的地方。终日危坐一室,与诸生讲学,告以变化气质之道。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
熙宁九年(1076),张载57岁,终于在这一年的秋天,写成了《正蒙》一书,这是他多年苦读思考,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一本重要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的精华,具体渗透在这部杰作里。同时代的二程,则称《正蒙》中的“西铭”为秦汉以来学者所未能。《正蒙》共九卷十七篇,其中大部分属于哲学、天文、生物现象以及教育等问题。《正蒙》中有《乾称篇》上下,有人曾把其中的两段话书于“东横渠书院”的东西两扇门上,左书“贬恩”,右书“订顽”。程伊川先生以为易起事端,改曰“东铭”、“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名言就在其中。
张载的著作,除《正蒙》外,有《孟子解》二十四卷,《语录》、《易说》、《理窟》、《崇文集》各十卷,还有《礼乐说》、《论语说》、《春秋说》、《诗传})、《注尉辽子》、《渔樵问答》等。把他的全部著作集中起来,就叫《张子全集》。张载的哲学思想比号称欧洲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学说还早570余年。其著作被列入明清两代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
熙宁十年(1077),张载58岁,这一年,吕大防上奏章给皇帝,说:“张载之学,善法圣人之遗意,其略述可措之以复古,乞召还旧职,访以治体。”于是,张载带病再次应召入朝,任同知太常礼院。当时,有人向朝廷建议实行婚冠丧祭之礼,诏下礼官,礼官以古今异俗为由,拒不实行,独载坚持行,斥责反对者非儒士为宜的作为。时载发现郊庙之礼不严,亟欲正之,但无人附合,因与上级礼官不合,加之肺病严重,不久便辞职西归,回乡途中,在洛阳见过“二程”。这年十二月,他病情恶化,行至临潼馆驿,与世长辞,临终只有一个外甥宋京在身边。张载的家,此时清贫,无以为殓,在长安的学生闻之集资,翌日买棺衣成殓,将遗体送归家中,葬于郿县横渠镇南大镇谷口的迷孤岭上。
张载哲学思想的要点概括起来是:(一)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以“气”为天地万物的共同本原和本质,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大到茫茫天空,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山脉河流,小至飞鸟游鱼、花草树木等,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不可见。宇宙按此规律变化,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二)“一物两体”的辩证法。称“对立”为“两”,“统一”为“一”,认为第一事物中存在对立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所以事物在变化,显著的变化之后必然是逐渐的变化;渐变的过程到了一定阶段,必然引起显著变化。(三)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论。认为人的感觉来源于客观对象,没有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感觉,人的感知能力和客观对象内有不依赖感观学习的先天带来的“德性之知”。(四)人性的伦理思想。认为人性是二元的,有 “天地之性”,又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指体现封建道德,气质之性又叫人欲,指人的生理体征和需求如男女等。人与物都是气凝聚而成,都具有同一本性,应该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爱一切人、爱一切物。由于人所禀之气各不相同,故气质之性是人人各异的。(五)以人性论为基础的道德论。认为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塞”指人的私欲。有薄厚之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支除蔽、塞,才能“、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存理”、“成性”,成为道德完美的圣贤;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就是“纯乎孝”,“不害仁”,人都应像古代尧、舜、禹诸圣贤那样去事亲、敬亲,以示永不忘本;认为进行道德修养必须由不自觉到自觉地持续努力,去完成学者(初学)、大人(贤人)、圣人三个践履过程。(六)“民胞物与”的大同世界论。认为世界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都是天地的儿子,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伴,连君主也是天地中之一员,大家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这就是他“为天地立心要点。
文化人物(清代)李柏
李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郿县曾家寨(今属槐芽镇)人。祖籍汉中府城固县,其七世祖徙居于郿,遂为郿籍,兄弟三人,柏居其仲。明末清初文学家,与周至李颐(二曲)、富平李因笃(天生)齐名,世称“关中三李”。
柏之父名可教,颇有文学造诣,善诗文,尤喜西晋陶渊明之诗。一生未应考出仕,耕读传家,恬淡度日。柏幼时,即受父亲的熏陶,亦喜陶诗。后来入私塾读书,以渊明为师,在书斋前栽柳五棵,并题诗道:“茅屋果然如斗大,诗风酒月度年华,客来陋巷不知处,五柳柴门第一家。”
李柏天资聪颖,10岁便作文赋诗。喜读历史人物传记,凡忠义、圣哲,心拜而师;凡猎取功名富贵而晨昏俯案钻研时艺八股的士子,则嗤之以鼻。一次,他把案头的时艺、八股书文一火焚之,其师用戒尺将这个离经叛道的学生痛打一顿,以示惩戒。此后他三次躲避“童试”,却有时躲在野寺内,有时藏在枯井中,最后悄悄出走。被家人找回后,母亲又送至私塾。
明崇祯十二年(1639),父因病逝,家道渐衰,母寡子幼,生活陷入困境,常遭豪绅的压迫剥削。好心人劝其母让柏去应试,猎取功名,重振家声。柏迫于母命,于崇祯十七年
(1644),西上风翔府参加童试,得中秀才。但试卷上他署幼时李如泌的名,却被主考官改成李如密。柏因崇仰唐代李泌而憎恶蜀汉李密,一气之下改名李柏,取孔子“寒岁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义,隐示他顽强不屈的孤标高节。是年,李自成义军攻陷北京,明亡。宁远总兵吴三桂引狼入室,清朝建立。改朝换代,使李柏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积极准备出仕报国,一变而为消极地适世隐居,立志“归老空林隐此身”,决不为满清效力。他甚至还抱有复兴大明的幻想。其思想流露在《看剑》一诗“壁上铁笼吼,匣中宝气生,遥知新发日,破浪斩长鲸”的字里行间。
清顺治九年(1652),柏母病逝,他毅然弃家携眷隐身于太白山大雪崖岩洞(在汤峪镇远门口内),躬耕山田,攻读诗书。十六年(1659),他在《除夕歌》一诗中自勉;“古人德与年俱醇,古人学与年俱新,依年正三十,德与学何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侬已空过一万余。后来二万知多少,力耕心田忙读书!”他读书涉猎范围极广,尤对经、史、子、集造诣极深。对兵书、佛学、黄老学,乃至琴、棋、书、画皆有很深的考究。
康熙三年(1664),李柏联络岳含璞、赵锈、贾琨、薛胤等生员,上书刚上任的知县梅遇,吁请复修远门口潭谷河上捻水利。梅知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很快动工修建,不久告竣,并请李柏代写了《潭谷河上捻水利碑记)}。嗣后、他以《凿山开渠赠梅侯》一诗称颂梅遇的功绩:“感此功德深,路巷丰碑勤。千古郿阳道,行人欢颜色。”
四年(1665),因陇西发生战事,便离开太白山房,徙居周至县终南镇友人家中。一年后,战事平息,全家又迁回。七年(1668)应聘去周至教书,寄住好友赵静斋的书楼上,教授弟子,勤学不辍。是年春,一日大雪,他作诗道:“灯寒千峰雪,人醉一楼书……原言学董仲,聊以乐三余。”他要尽读天下书,广识天下事。九年(1670)秋八月辞馆,复回太白山房,专心读书。十六年(1677),他断然拒绝优等老秀才出仕杂职的地方贡举。他在太白山大雪岩生活了38年,朝夕讴吟,著书立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后人辑其著作,
刊印成书,名曰《懈叶集》。
二十九年(1690),李柏的挚友茹紫庭任职湖南衡州,寄书邀他南游衡岳。九月上旬,车出函谷关,经熊耳山到南阳,拜谒了光武饲、武侯庙,继游襄樊军事要地,写了颇有军事价值的《张献忠破襄阳》的论文。在长沙凭吊了屈原、贾谊二庙后,抵达衡州,与故友会面,两人北游洞庭湖,登岳阳楼。接着南游潭湘,东游金陵……尽兴观赏了江南风光。次年三月,他买舟北返,顺游三峡,参观荆王护国寺,在《荆工创建护国寺》一文中写道:“汉文帝惜百金不作露台,享国长久;荆王不惜四十七万金修佛寺,宜乎其佛不护国而祸及于身也!”批评了历代统治者,上至君王下至宦官僚属,指出他们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 “愚民政策”,以护国为名,不惜巨金建立寺刹于天下,但终逃不了国破家亡的覆灭命运。出三峡,自襄城入商州、经蓝田,于五月初四日返眉,往返历时八月,行程八千余里,饱览南国山河美景,开阔了胸怀,广泛接触了各阶层人士,加深了对当时社会本质的认识。途经南阳各县,谛听父老评说后,便悟出:“盗(农民起义军)必有所由起,谁为厉阶(祸首)而使至此乎?”“谁胚祸胎而使名城大郡水落聚聚、千里无烟乎?明季文臣不能无罪矣!”
这时他的思想完全体现在他《自述》佳作中:“结发之年学隐客,爱看乡家雪太白。一成峋四十年,肩背峻风霜迫。只道西北千山雄,未见东南万重水。六十老去出函关,坐泛沧浪三千里。汉江乘槎到深湘,双目炯炯射水里。爱山爱水意错落,只缘我心有所著。要使吾心无所爱,宜练名山大川不在天之外。”
南游回眉不久,关中大旱。九月,李柏又离开了故乡曾家寨,携眷逃荒到凤翔县西房村,寄寓在一位姓亢的友人家中,生活穷迫异常,“釜无米汁,灶无炊烟。”有时全日断食,有时隔日只吃一顿饭。康熙三十一年(1692)三月初四日,又全家南逃汉中,后侨居于洋县。在客居凤翔和洋县的几年中,他写下不少名篇,如《西迁》、《老人》、《可以集叙中》,就是他当时遭遇、心境的写照。他说:“壬申三月,避地汉中,亦日惟菜粥两餐而已。自信性能安贫且好读书,好与客谈山林,好看剑,好吟诗作文,好蒲团静坐,好临水把钓,故终日乐有余而未尝有戚戚不足之意。所不足者,好饮酒,然汉南山水,亦自醉人,虽非泌之洋洋,可以乐而忘饥,然汉山苍苍,汉水汤汤,亦可醉而忘忧也。”
李柏的文笔早已声振江南各地,因此在汉南客居三年多的时间里,洋县知县曾两次请他纂修《洋县志》,他以老年多病为由,婉言谢辞。租种薄田数亩,以为生计。但因耕田事与当地人发生纠葛,使他一筹莫展,在《难耕》诗中写道:“……耕非难,贫而耕难,贫耕非难,贫而耕乡难!”尝到了侨居异乡的苦衷。李柏在洋县度过三年多的侨居生活,于三十四年(1695)关中大旱过后,立刻返眉,仍归人太白山隐居耕读。回眉后的第二年,耀州知州李穆庵,请他去教授儿子,应聘入耀,住在城东二三里的孙真人(孙思邈)洞。在教书之余,芒鞋竹杖,形影相吊,倘佯乎山水之间,生活得非常安闲、舒心。康熙三十七年(1698)夏,他年近古稀,仍情趣盎然地游历了(今铜川)五台山。关中各处名胜古迹很多、如西岳华山、临潼华清池、长安大雁塔、大小兴善寺、未央宫故址、岐山周公庙、五丈原、宝鸡钓鱼台、古陈仓和关中诸陵,他在一生中不知去了多少次。至于郿县境内的凤泉汤、钟吕坪、拔仙台、清湫城、普救寺、九珑寺、达摩洞、斜峪关等。更是常游之地。他每到一处几乎都留下诗作。
康熙三十八年(1699),一日酒后跌床,从此卧病不起,李穆庵恐其有失,忙派人将他细心护送回曾家寨。两年后,终因年高体弱,于四十年(1701)七月二十四日,寿终正寝。
李柏的政治思想要点是:(一)同情劳苦民众,抨击社会不平,指出治理国家必须“以德德天下,即以民为重”,“功在天下,道行万世”,不能“利为一家,贼在天下”;认为明末社会动乱的原因是:“笃实君子在草野,虚妄小人满朝廷。上欺其君,下虐其民,民不堪命,聚而为盗。盗满天下犹盗满朝廷也”;不满清廷民族压迫,立志“存铁心,养铁膝,蓄铁胆,坚铁骨,以铁汉老可也。”
李柏的著作有《一笑集》、《勤学通录》、《麟山十二诗》、《可以集》、《蕉窗墨战》、《南游草》等,而后人所辑《斛叶集》(四卷)为其代表作,今仍传世。李柏被《清代七百名人
传》收入文学类。
政治人物(东汉)法雄
法雄(?一117),东汉右扶风郿县(今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战国时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秦灭齐,子孙不敢姓田,遂以法为氏。西汉宣帝时(前113一前49)法氏全族迁至关中定居。
法雄出身累世簪缨之家,初登仕途,任本县功曹史。后经太傅张禹大力举荐,朝廷用为南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县令。以其精明强悍,凭其政治嗅觉和擅长政事管理的能力,多次破获当地农民秘密组织,调任宛陵(今安徽宣城)县令。
永初三年(109),沿海九郡以张伯路为首的农民义军,攻城杀吏,声势浩大,官军征剿,每次大败,朝廷旋即起用法雄为青州(今山东临淄)刺史,辅佐御史中丞王宗率领数万大军,再度围剿义军。他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经过两年,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以功升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东南)太守。在征剿义军中,他意识到对农民不能竭泽而渔,否则农民必铤而走险。只有在强化统治的同时,采取“恩信宽泽”,给农民以生存的活路,才能保刘汉江山得以安宁。因此,在南郡太守任内,时常巡视下属州县,体察民情,并视察监狱,一旦发现“长史不奉法者”,立即罢其官。任内,政治较为清明,“断狱省少,户口益增”,加之风调雨顺,“岁常丰稔”,农民尚可安居乐业。当时虎狼为害乡民及牲畜,他反对大肆捕杀,认为“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主张对飞禽走兽也施以仁政,给以生存之地,只有“仁及飞走”,才能“猛兽不扰”。于是,传令各州县“毁坏捕兽之机具和陷阱,不得妄捕林中之兽”。这样捕猎防范得当,虎狼之患,随之平息。
法雄任南郡太守七年,病逝于任所。
政治人物(三国)法正
法正(176一220),字孝直,法真之孙。右扶风郿县(今眉县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父法衍,字季谋,官至司徒椽、廷尉左监。
法正饱读经史,才智过人。成年后,胸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寻求明主贤君,他与同郡好友孟达越秦岭到成都,投奔益州牧刘璋,虽上书献计献策,但因平时不拘小节,遭到中伤。很长时间后,刘璋才任他为新都县令,不久又调为军仪校尉,与益州别驾张松相友善,常促膝论谈天下大事,志同道合,对刘璋软弱无能怨恨叹息。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赤壁大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刘璋听张松建议,与曹操断绝关系,即派法正去荆州联络刘备。法正回成都后,私下向张松称赞刘备的折节礼贤之风和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两人密谋同心拥戴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刘璋根据张松提议,拟请刘备入蜀,以抗击曹操进攻汉中,并派法正率四千人马,去荆州迎请刘备。法正趁机向刘备献策道:“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璋之懦弱,有得力大臣张松为内应,定能夺取益州。然后凭借益州人口众多,资源富足,依靠天府之地的山川艰险,成就王霸之业,犹如反掌啊!”此计谋与诸葛亮《隆中对》不谋而合,
刘备甚为敬服,遂与法正结为心腹之交,亲率数万军队会刘璋于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北),补充粮资,同法正向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进发。经一年争战,刘备占取益州三分之二。
不久,刘备兵围雒城(今四川广汉北)。此时,法正向刘璋写了一封长信,首先说明自己在益州多年,精诚之心未被感知,计谋方略不为信用;其次,指出益州百姓困苦,想叛乱的
人十有七八,而你不想远图,现备已平定大部州郡,存亡之势昭然可见;最后,劝刘璋早点投降,以免城破受辱,只要归顺刘备,一定保全性命和爵禄。此信一下子瓦解动摇了刘
璋的军心,于是刘璋出城投降。刘备遂入成都取代刘璋,自称益州牧,以诸葛亮为军事将军,拜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对此二人的良谋,刘备总是言听计从。
法正总结了刘璋失政的教训,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任贤使能。在处理土著与客家两股政治势力的矛盾以及统治集团中的关系时,他及时提醒刘备争取当地士人和刘璋旧部的支持与合作。许靖是当时益州名士,但刘备认为他华而不实,且鄙视他的背主求生,不愿重用他。法正向刘备分析道:“天下若有获虚名而无其实的人,那就是许靖啊!然而,现在主公始创大业,当务之急是招贤纳士。许靖虽然虚浮,但他却受人称颂,名播四海。主公善识人才,却不可能对天下之人挨门逐户去宣示告谕。对许靖这样的名士,如果不以礼相待,只会让天下人误解主公轻视贤才啊!所以,应当加以敬重,用以释解远近人的迷惑,充分显示主公礼贤下士之诚心,就像古时燕昭王为郭隗筑宫室,以帅礼相待,引为府中长史。”刘备听取了法正的意见,重用许靖并笼络和任用了一批愿意忠于他的官员和贤士,从而团结了益州各方力量,初步稳定了局势,受到益州人民的拥戴。
建安二十年(215)十一月,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次年,法正建议刘备北取汉中。他说:“曹操一举打败张鲁,平定汉中,却不趁势直取巴、蜀,而只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自己疾速率大军北还,这并非他的智谋不够、力量不足,必定是内部有忧患所逼的缘故。目前,若论夏侯渊、张郃的才智谋略,远不如我们的将帅。如果举众往讨,必定取胜。占据汉中以后,广种谷,多储粮,积蓄力量,观察曹操动静,等待时机举行北伐,其结果,上可以覆灭敌寇,进兵中原,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雍、梁二州,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塞,与敌人作持久战,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刘备和诸葛亮十分赞同这一良策。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兵进定军山(在今汉中市勉县境),法正赞划军机,协助老将黄忠斩夏侯渊,逼曹军退守阳平关。一次战斗中,战局不利于刘备,但刘备大怒不肯退,谁劝都不听。就在魏军万箭齐发之际,法正纵马挡在刘备前面,刘备急令他避箭。法正却说:“主公亲当矢石,何况臣下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呢?”刘备听后,即下令退军,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牺牲。刘备得汉中郡,统一了巴、蜀、汉中等广大地区,奠定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基础。七月,自称汉中王,大封文武百官。法正以奇谋之功,被授任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位仅次于丞相诸葛亮,内为谋主,外统都畿(京城辖区),成为蜀汉统治集团重要的核心人物。其“奇画策算”,多为刘备采纳。
法正任蜀郡太守之初,曾对过去自己贫贱时所遇一餐之恩,睚毗之怨,—一酬谢和报复,还擅自杀了几个曾毁伤过自己的仇人。对此,有人向诸葛亮告状说:“法正于蜀郡太骄横,应当启奏主公,抑制其滥用权势,作威作福。”诸葛亮答道:“昔日主公困守荆州,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内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两难,依赖孝直为之辅佐谋划后,才得以翻然翱翔,不再复制于他人。现在为何禁止他不得少行其意呢!”因而不予追究。法正听说后,也深感自己过分,于是不再恣意行事。
正当蜀汉政权需要法正大展雄才时,他不幸患病,于建安二十五年(220)辞世。刘备为失去一位得力谋士和助手,好多天泪流不止,遂授法正谥号日“翼侯”,并赐令其子法邈????? 为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以示对法正的褒奖和怀念。
科技人物(先秦)李冰
李冰(?一前228),先秦郿(今陕西眉县)人,一说秦人或巴人,战国时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
秦昭襄王平蜀之后(约前256一前251),委派李冰为蜀郡太守,任内他在儿子二郎和王啜协助下,从四川灌县南桑下开“离堆”(即“分水鱼碓”),下接金刚堤,附以飞沙堰、平槽等工程,总称为“都江堰”。他将岷江分成内外两江,外江为江水正流;新修内江经宝瓶口蜿蜒而下,穿灌成都平原,灌溉面积达三百余万亩以上,减轻外江下游洪水压力,不致发生涝灾,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地,从此蜀郡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他还组织和主持了修筑桥梁和修凿青衣江的困崖(今四川夹江境内),治导什邡县的洛水,疏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水江(今邛崃县南河)等水道工程,修治了沫水(即大渡口)与泯江合流地段,效果良好。又穿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工程等。今存于世的都江堰附近的“二王庙”,就是四川人民纪念他的见证。
军事人物(战国)白起
白起,又名公孙起(公元前?--前257年),郿(今陕西眉县)人。少年时,勤奋好学,既学文,又好武,善动脑筋,工于心计,性格内向而坚韧,办事有主见。长大成人后,独
闯咸阳,谋求官差。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穰侯魏冉推荐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翌年升任左更,攻伐韩、魏二国,在阙山一战,斩敌首级20万,俘获魏国将军公孙喜,攻占城池五座,升迁国尉。接着兵渡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前292),任大良造,又领兵攻打魏国,夺取大小城池61座。第二年,白起又和秦国的客卿错联合夺取了魏国的垣城。越五年,白起又攻打赵国,夺取了光狼城。二十八年(前279),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鄢、邓等五城,乘胜进兵,于第二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了夷陵,继续向东进兵到竟陵。楚王败逃离开都城,向东避难,迁都于陈,秦国就把楚都郢改置为南郡。白起被迁封为武安君,继续攻取楚国土地,相继平定了巫和黔中二郡。三十四年(前273),白起攻打魏国,夺取了华阳,魏相芒卯败逃,秦军俘虏了魏国的将领,斩敌13万人。白起和赵将贾堰交战,把赵国士兵2万人溺入黄河。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先后占领了5座城池,斩敌5万人。第二年,又攻韩国的南阳太行道,并加以堵绝。
四十七年(前260)四月,秦国派左庶长王龁领兵攻打赵国初获小胜。七月,赵国大将廉颇坚守壁垒,严阵以待。秦国屡次挑战,赵军不理。赵王几次责备廉颇,秦国又施反间计,于是赵王派赵括取代廉颇统率赵军。秦国获得消息后,即暗地派白起做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对秦军下令说。凡是泄漏武安君为上将者斩首,秦、赵两国主帅易人,重新开战,很快赵军便处在秦军四面包围之中。九月,赵军士兵已断粮46天,竟相杀而食。赵括在突围拼搏中,被秦军射杀,赵军士兵40万向白起投降。在决定如何处理赵国降卒问题时,白起说。“先前秦国攻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肯归附秦国,反而投降了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不斩尽杀绝,诚恐以后作乱。”便以诈骗的手段,把赵国的40万士兵全部活埋了,仅仅留下240名年龄较小的遣返回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在赵国前后杀死俘虏45万人,使赵举国大为震惊。到第二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了上党郡,接着兵分两路进攻,韩、赵两国十分惊慌,派苏代用重金对秦相应侯范睢行贿离间,应侯怕将来白起功大,居他之上,于是向秦昭王奏请,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以求和。次年正月,交战双方收兵停战。白起知道了议和与罢兵的原由以后,自然对范睢意见很大。
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九月,秦国又出兵攻赵,因白起生病,派五大夫王陵攻伐赵国邯郸,收效不大,反而死亡五校。白起病愈,秦昭王便想派他代替王陵率军作战。白起向昭王分析说:“邯郸实在不容易攻破,而且去援救赵国的诸侯很快就将抵达。那些诸侯怨恨秦国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自己也死伤过半,国内兵力空虚,跋山涉水地远征去攻打赵国都城,如果这样下去,赵国从内攻出,诸侯由外攻入,内外夹攻,秦军一定会遭到失败。况且赵国虽然失败了,但赵国军民同心协力,誓死保卫国家,我们怎能取胜呢?不可以这样做。”昭王没有说服白起,便命丞相应侯范睢去请,白起遂借口生病,坚辞不去。于是秦昭王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率军,结果秦国大败,死伤很多。白起听到这个消息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一味围攻邯郸,今天的结果怎么样呢?”昭王得知此话,大发雷霆,强命白起率兵,白起假称病重。应候去请他,仍不从命。于是昭王下令免去白起武安君,贬他为士兵,流放阴密(今甘肃灵台)这时,白起真的生了病,不能离开京城。五十年(前257)三月,诸侯联合攻秦,秦军节节败退,不断向秦王告急。
昭王派人遣送白起,不让他留后咸阳城内。十一月,白起便出咸阳西门,欲归故里郿地。应侯范睢向昭王进言说:“白起被流放,情绪很不满,怏怏不服,还口出怨言。”昭王于是派使者在咸阳城西10里外的杜邮赶上了白起,赐给一把宝剑,命他自尽。白起拔剑架在自己脖子说:“我到底有什么罪?竟落如此下场。”停了好久又说:“我本来应该死,长平之战,投降的赵军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办法将他们全部活埋了,仅这一点,我就实在该死了!”于是便按剑自杀了。
白起曾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他根据自己一生指挥军事的经验,著有《阵图》一卷,《神妙行军法》三卷。可惜已经传。
文化人物(现代)王集荣
王集荣(),原名有才,又名承义,长安县东大乡北大村人。幼时家境贫寒,无力上学。13岁时给舅父家放牛,14岁报考咸阳民义剧社,学汉调二黄。收徒那天,他以目不识丁的“牛相”,左脚穿男鞋,右脚穿女鞋,惹得收徒师傅和在场的人们捧腹大笑。侥幸被录取后、暗下决心,立志学艺,自创门路。三年苦学,打下了唱功基础。民国26年(1937),转入西安集义社学唱秦腔,师傅陆顺子(高步云)教他学须生,他经五年艰苦努力,念、唱、做、打各门功底,长进很快。他跟造诣很深的高师傅,一字一板,一招一式地学唱《祭灵》《启箭》、《逃国》等折子戏和《烙碗计》、《大报仇》等本戏。当他的启蒙戏《祭灵》第一次正式上演时,在观众中即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评论他有“乃师之风”。此后,由他主演的《大报仇》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演出后,颇得社会各界赞赏,集荣遂成崭露头角的“红火”演员。但他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决心承袭师傅的演技,在秦腔舞台上创业绩。为了提高技艺和待遇,他于31年(1942)走出集义剧社,到凤翔、碑游剧班演戏两年,后又去甘肃灵台县白天章剧社和径川县搭班演戏。他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演技提高很快,逐渐成为一名颇有名声的秦腔演员。在泾川演出中,台下观众不止一次地给他“披红”鼓励。此后,他又辗转到兰州等地演出。直到全国解放,集荣才回到陕西。八年搭班演戏中,为了学演武生,他扮演过杂角。为了改进唱腔,他和晋剧、豫剧演员同台演过“风搅雪”(交叉演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使他的艺术造诣日渐加深,演出实践
更加丰富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王集荣本想立即投入文艺战线,但因多年奔波异乡,家境尚贫,遂在家务农一年多。1951年参加眉县群众(人民)剧团,1952年在咸阳人民剧团搭班,1953年底复回眉县。此后,在眉县人民剧团一直演出到生命止息。无论他任业务副团长或专作演员,他都积极工作,认真演出,受到观众好评,赢得同行称赞。1955年参加专区戏曲会演,
获得演员二等奖J1956年随团参加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古典爱国剧《烈火扬州》,由他扮演主角须生李庭枝,唱腔刚毅,道白清晰,表情激昂,武打利落,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将领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演出结束后,全团被评为演出三等奖,他个人荣获演员二等奖。
1963年,县人民剧团赴省参加戏曲调演,演出移植历史剧《澶渊之盟》,集荣饰演寇准,创造出独特的角色形象,打破了秦腔原有模式化、套路化的表演方式,把一个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的寇准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该剧《踩雪》的重场戏中,当剧情发展到辽敌大兵压境,奸佞要挟天子屈辱求和,剑拔夸张,议和期限即到的紧要关头,寇准却神色不露,悠闲自在地领着歌伎,踩雪游戏。集荣运用走寸步、磋步、跷步、推步等表演踩雪,用耍“相翅”、“蟒水袖”抒发人物内心感情变化,以此三个表演上的绝招,把寇准刚正不阿,胸有成竹,郁而不躁,稳操胜券的宏伟气魄,刻画得活龙活现,紧扣观众的心弦,给人们以正能驱邪的正义感。《澶》剧调演结束后,他还为省、市文艺界作了展览演出,同行交口称赞他为秦腔表演艺术做出了新贡献。年十年间,他多次参加专区会演和调演,每次都荣获演员一等奖。
集荣在50多年舞台生涯中,锐意创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有满腹经纶、胸藏万机的文人雅士;有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爱民清官;有爱憎分明、视死如归的忠臣义士;有赤胆忠心、杀敌报国的民族英雄;有顺乎朝流、政和廉明的封建帝王;有立场坚定、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扮演历史人物洒脱俊逸,饰当今英雄钢骨铁筋,给西北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他一生演出的剧目很多,人们影响较深的有《卧薪尝胆》、《闯宫抱斗》、《赤志凌云》、《锦城义旗》、《澶渊之盟》、《烈火扬州》、《薛刚反唐》、《劈山救母》、《八义国》、《八件衣》、《破宁国》、《韩宝英》、《三滴血》、《三劈关》、《帝王珠》、《法门寺》、《状元媒》、《蝴蝶杯》、《司马规、《回荆州》、《二进宫》、《大报仇》、《金沙滩》、《比翼鸟》、《葫芦峪》、《天门阵》、《串龙珠》、《生死牌》、《黄金台》、《春秋笔》、《杨八姐盗刀》等31本。折子戏拿手的有《祭灵》、《放饭》、《走雪》、《杀庙》、《拆书》、《逃国》、《临潼山》《打镇台》、《烙碗计》、《劈门卖画》等。还有现代戏《红灯记》、《激浪滩》等。这么多的剧词,他一一死记硬背,滚瓜烂熟,从不草率含糊,哪怕是一个单字,也力求发音准确,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要仔细琢磨,从不敷衍了事。实践中也逐渐识了一点字。
王集荣在秦腔中创造出独特的须生唱腔,自成一家。他凭着一口好嗓子把汉调二黄、传统秦腔和晋剧、豫剧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以秦声为主,发音时,用气于丹田,运气于腹肌,换气于鼻腔,鼻口结合,纵以刚柔并蓄,强弱融洁的感觉。唱腔字正腔圆,音质浑厚,吐字清晰,收韵紧凑。在《祭灵中》行腔婉转,拖腔流畅,拖音含字,字中带音,苍劲沉郁,韵味醇厚,抒发了刘备对关羽、张飞的痛悼情怀,宛如高山飞流,一泄千里,恰似战马奔腾,铬骼有力。在《葫芦峪》中,动用行腔上的抑、扬、顿、挫,高低间并,强弱配合等技巧,准确地表达了诸葛亮呻吟病榻,力不从心,壮志未酬、思绪万端的外部神态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观其行而知其情。在《帝王珠》和《登殿》中,他把汉调二簧尾声拖腔和秦腔“慢板”加以融合,使唱腔优柔融洽,悦耳动听。在《法门寺》赵廉《悔路》大段唱腔中,他拖腔长而有力,韵味醇厚,行腔寓意深长,恰到好处,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列人陕西省百名秦腔演员唱集而永久保存,经多次播放,一些市、县剧团录音仿学,今已广为流传。
集荣的表演艺术,灵活融洽,不拘一格,提袍、扬袖、弹须、抬足等动作于净利落,矫健优美。除在《澶渊之盟》、《烈火扬州》中体现外,他的独特表演在《祭灵》中得到充分显示。他通过舞蹈,加强戏剧气氛,运用前走后退,大回转,边动边舞,走碎步、磋步、摆髯等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在感情,台下观众但见“刘备”头上的白菱花和面排(缨花)、胡须哗哗颤动,宛如江水随波荡漾,恰似大雪纷飞飘扬,轻摇小舟水上走,变化莫测动无常,把个触景伤情,痛悼关、张,心寓深仇,隐而待发的刘备,刻画得惟妙维肖。秦腔界交口称赞:“这样的精彩表演和艺术享受是难得的。”在《徐策跑城》中,他挥动两臂左右反手,内反外正,外反内正,使双袖上下左右翻动,让白髯口飘舞其上,白袖与银须交相舞动,宛如风卷江水波涛汹涌,恰似万缕银丝迎风飘扬,加上穿蟒走磋步、跷步、推步等动作,把一个爱憎分明、匡扶正义、胜利在望、急于向夫人报喜的老相徐策,描绘得神韵阴蹑,每场都赢得观众多次喝彩。“帽翅功”为秦腔所固有,但集荣却与众不同,他把用力的要点,从拚气和脖颈部改在脚的揽筋和二拇指上;把摇帽翅时背朝观众改为面向观众,使观众很难看出他用劲与变换的动作。因之,他耍帽翅,拈之即来,运用自如。单摇、双摇,左动右即静,右摇左即停,配合剧情发展,自然和谐。他演武戏,提刀亮相,造型优美,上马舞刀,横刀劈岔,铿锵有力,快如闪电,变化莫测,塑造了一个个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形象。
集荣在注重提高自身艺术的基础上,还孜孜不倦地培养学生。他常对学生讲:“要想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就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教学上,他有问必答,身体力行,示范表演。眉县人民剧团先后培训过12期学生,大都在他精心培养下,学有成效,最出名的有甘肃省秦剧团的著名女须生薛志秀,天水剧团著名须生段艺兵、黄保民、程涛和眉县剧团的杜孝武、张占生、张永强等。他们大都承袭和发展了王集荣的技艺,活跃在陕、甘两省秦剧舞台上。在眉县模仿他的唱腔,已成为人们劳动或工作之余,解除疲劳、活跃文化生活的趣事。
王集荣一生热爱和忠于秦腔艺术事业,人民政府和群众给予他很高荣誉和信任。1955年,被任命为县剧团副团长。1960年至1962年,三次出席县群英大会,被群众尊称为舞台上的标兵。1978年,被选为眉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选为宝鸡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日病逝于本县。
真有道理啊!
不错,看看。&&
加油啊!!!!顶哦!!!!!&&
我也来顶一下..&&
支持一下吧&&
加油啊!!!!顶哦!!!!!&&
帮你项项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棉彩钢板耐火极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