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17上半年经济工作纪实怎么看

唱衰中国经济?看这份2017年成绩单如何打脸!
[责任编辑: 游苏杭]2017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中国社会科学网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报告显示
2017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日 08: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君荣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张君荣)7月 17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京举行。第一,不仅要降低宏观税负水平,更要降低当前居民与企业过重的税负感,真正激发经济活力。第二,货币政策应由“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略偏宽松”,与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更好地兼顾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两大核心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前几个季度世界经济已经走向比较稳定的复苏逻辑,具体有几个明显的标志:大宗商品价格的逆转、龙头国家经济的复苏、整个世界经济更加景气。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分析;税负;供给;增长;经济形势;张君荣;研究员;股份有限公司;复苏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张君荣)7月17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京举行。会议对2017年上半年和6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彦斌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GDP增速回升到6.9%,比去年全年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同时,总供给、总需求、产业、部门效益和价格总水平等五大方面也均有所改善。从总供给视角来看,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速靠拢,产出缺口有所收窄。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加快,出口增速回升幅度较大,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口扭转了去年全年持续负增长的态势。从产业视角来看,工业生产回暖,服务业平稳运行。从部门效益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提高。从价格水平来看,核心CPI、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全面上涨。  报告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应重点进行两方面调整。第一,不仅要降低宏观税负水平,更要降低当前居民与企业过重的税负感,真正激发经济活力。第二,货币政策应由“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略偏宽松”,与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更好地兼顾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两大核心目标。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出现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这种状况下整体的经济形势连续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今年1季度GDP增速为6.9%,二季度GDP增速为6.9%,给出一个超出预期的整体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前几个季度世界经济已经走向比较稳定的复苏逻辑,具体有几个明显的标志:大宗商品价格的逆转、龙头国家经济的复苏、整个世界经济更加景气。更重要的基础参数是,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增速开始反转。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梳理了几方面因素。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传统制造领域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提高了其生产积极性;二是价格因素的推动,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积极性提高;三是补库因素,库存从2014年开始下降,现在经济形势好转补库;四是外需因素远远超出各个方面预期。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赛)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从2017年统计公报看中国经济亮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从2017年统计公报看中国经济亮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手机中国网百家号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实现跃升。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以下,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符合年度预期目标。——全面开放实现新跨越。货物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进出口规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全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7.8%。“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说。新进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迈向中高端水平取得新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质量效益实现新提高。2017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创5年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公报显示,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第二产业高11.1个百分点。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3%,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8.7和9.1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提高1.1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盛来运说。新改善: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过去一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再创佳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69万人、408万人和42483万人。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04万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万套,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52.5万户。——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在监测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9.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5.9%。“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盛来运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手机中国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随时随地了解环球动态,听见中国声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对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的几点认识(经济形势理性看)
日05:29&&来源: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握大逻辑,贯彻新理念,坚持总基调,做好中心事,着力抓主线,打好政策落实的组合拳。
  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的深刻把握,是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必然过程。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把握这个大逻辑,需要深入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
  速度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实现了经济年均增长近两位数的高速度。在新常态和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近两位数转为一位数既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中高速不仅是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相符合的合理增速,而且有利于我们加快调结构、转方式。201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按同比测算都是6.7%,而按环比测算分别为1.2%、1.9%、1.8%,这是一个企稳向好的趋势,表明速度转轨换挡已经进入常态。6.7%在我国是中高速,表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世界上则属于高速,是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增速。
  结构变化和动力转换二者相辅相成。2016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增长动能加速转换。从生产看,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工业逐步企稳,农业生产平稳,对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需求看,投资增长企稳,消费增长较快,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从转换看,新动能新经济孕育成长,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增速为2014年8月以来最高。
  目前,我国的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正处在关键阶段,需要把握大逻辑,采取大举措,推进大改革,按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调整经济政策框架和经济工作思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目标。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创新理念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当前,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
  首先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增长较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超过2%,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企业的R&D经费支出占比接近80%,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凡是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创新都搞得比较好、R&D经费支出都比较高。科技创新有投入、有支撑,再加上科技人员的努力和市场需求的引导,必然能够结出更多创新硕果。
  同时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月份,我国每天新登记企业主体达1.49万户。目前,我国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8600万户,其中有2500多万户是企业主体,近6000万户是个体工商户,还有170多万户属于农业合作社等。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市场主体最多的国家,创业创新的活跃度很高,微观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很大。这是我们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居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虽然这两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增就业仍大幅增加,这表明了创业创新的成效。为了更好推动创业创新,要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以清单管理深化简政放权,更加公平、有效、透明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为市场主体打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还要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创新,都离不开制度创新。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等。这些都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今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我们要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合理区间的下限要看就业、上限要看物价。我们的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是处于合理区间的增长。要稳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要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防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风险总体可控,但要切实预防和消除隐患。还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此,应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打好政策组合拳,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三是释放国内需求潜力,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潜力,立足扩大内需,同时也要努力拓展外需;四是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五是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六是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七是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八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是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为此,要抓好两个重要方面。
  一方面,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所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结构不断优化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一句话,是有质量的增长。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增长的效益。增长的效益要看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也要看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的提高情况。当前,要围绕推进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完善相关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
  另一方面,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数量上看,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比如,我们有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而且有的比重相当高,像钢铁、煤炭、水泥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50%甚至60%,计算机、手机的产量也占了世界的一半甚至更多。产量虽然也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但目前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产量高而质量不够高的现象相当明显。因此,要高度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当前,要大力倡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第一,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这两个重点领域提前超额完成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任务;在去库存方面,2016年3月到11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在去杠杆方面,截至2016年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在降成本方面,2016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7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4元;在补短板方面,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个突出短板来说,2016年能够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对于钢铁、煤炭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同时应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加大农业、水利、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着力在补短板上取得更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产权制度等改革或改革试点。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仅要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而且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强化创新驱动,切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来抓,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责编:袁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市2017上半年经济工作纪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