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企业排名应用企业哪家好呢?

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企业具备年产百吨级石墨烯的生产能力
08:15:30&&&&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石墨烯千亿风口待启 业内呼吁加快应用进程减少炒作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近期联合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石墨烯产业。多数市场机构预测,一旦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实现突破,其潜在市场巨大,将给多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相关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达到千亿之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石墨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误导”宣传、“大跃进”发展以及大量落后产能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
业内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石墨烯年产能将达到千吨级。到2020年,石墨烯产业化规模将取得突破,并达到千亿级别。
石墨烯是一种碳基新材料,有良好的光、电、热、力性能,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现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投入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美、英、韩、日、欧等将石墨烯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期待它带来巨大市场价值。例如,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利用石墨烯材料制作的电池,拥有容量大充电快的特性,一旦成功应用,将可使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和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大大增加,有望在上述两大产业中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近年来,石墨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迅速。截至目前,相当数量的研发项目已经顺利完成,并进入商业化准备期。例如,只用几秒完成充电的石墨烯手机电池、石墨烯集成电路,以及高效的石墨烯生产工艺等产品和技术都已问世,并预计在2020年正式应用。因此,业内预计,石墨烯产业有望进入井喷发展期,并有可能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业产生颠覆性的推动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石墨烯年产能已达到百吨级,业内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石墨烯年产能将达到千吨级。到2020年,石墨烯产业化规模将取得突破,并达到千亿级别。其中,新能源市场规模将突破534亿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372亿元,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67亿元。
目前,产业界对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应用寄予厚望。美国纽约州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认为,使用石墨烯制造的电池,充放电速度是锂离子蓄电池的10倍。另有西班牙和韩国的实验表明,加入石墨烯后,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有可能达到1000公里,而充电时间只需要几分钟。业内认为,尽管以石墨烯为原材料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旦这一领域获得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瓶颈将被打破,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也将快速普及。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认为,在目前的石墨烯研发基础上,未来石墨烯产业将在三个领域有重大作为。第一种是类似碳纤维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二种是类似于塑料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可能在未来成为像塑料一样普遍的材料;第三种是类似硅材料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有望大大加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整个信息产业的再次产业革命。
此外,从目前石墨烯领域的研究看,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运输系统、生物检测、生物成像、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广阔。以石墨烯为基层的生物装置或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细菌分析、DNA和蛋白质检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的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以快速完成DNA测序;石墨烯量子点应用于生物成像中,与荧光体相比具有荧光更稳定、不会出现光漂白和不易光衰等特点;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却是产业化前景最为广阔的应用领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石墨烯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2010年后发展迅速,目前在主要研究领域均有涉猎,整体接近国外先进水平,部分领域领先并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石墨烯论文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全球石墨烯专利数据显示,排名首位的依然是中国,之后是美国、韩国、日本。
与此同时,我国石墨烯产业化进程也在提速。石墨烯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料石墨,中游制备品薄膜、粉体和浆料等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企业具备年产百吨级石墨烯的生产能力。在应用方面,我国在粉体领域水平已与国外接近。宁波、东莞、厦门等地企业已经开发出了在锂电池、涂料/油墨、改性塑料等领域的应用产品。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成型
我国对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石墨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推动措施。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把石墨烯作为发展的前沿材料之一,首次明确提出了要支持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尤其975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的众多科研项目当中,也都对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2014年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当中,提出了到2016年要实现20种左右的重点新材料批量生产和应用,石墨烯就位列其中;2015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当中,对石墨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路线也进行了部署;2015年11月,《关于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成为未来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工信部原材料司在北京召开了石墨烯产业发展座谈会,分析了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现状、热点、难点,同时提出从年石墨烯产业的推进重点,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并研讨了拟建石墨烯创新中心的使命、功能、定位以及组建运营模式等。2016年6月,第四届新材料博览会上,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众多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公司都表示,将联合各界力量共同推进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抢占石墨烯产业发展先机。目前,多个地方通过设立产业园区、设立重大的科技专项、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以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等形式,促进石墨烯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的应用示范。截至目前,宁波、常州、无锡、青岛、重庆等地,均设立了产业园区。此外,2014年我国首个石墨烯产业基金成立,总投资规模20亿元;2016年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备的石墨烯产业天使投资基金也正式成立,首期规模达到1.2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石墨烯产业也给予了巨大的热情。例如,华丽家族、德尔未来、中国宝安、中泰化学等上市公司,近年来纷纷通过收购或投资等形式进军石墨烯产业。同期,赛富基金等风投机构也积极投资石墨烯的研发、测试和产业化。据多家第三方市场机构数据,目前国内专门用于石墨烯产业的风投基金已超过20支,过去5年公开的创投活动也超过了100起。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研究所李丹研究员认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热捧,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政策走向来看,未来我国还将出台一系列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会从文件进入具体的落实阶段。他认为,未来我国需要设立国家级的石墨烯研发机构,建立若干国家级的石墨烯创新中心,设立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和专项基金。同时,还应将石墨矿确定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打通应用环节,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加快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材料标准、应用标准等应用规范,做大做强采、选、冶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集团,建立石墨烯的产业基地,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石墨烯产业的健康发展。
隐忧尚存亟待破解
石墨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误导”宣传、“大跃进”等一系列问题。业内认为,要通过标准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表示,目前我国石墨烯生产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300多家增长到2016年的400多家,2016年我国石墨烯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0亿元左右,发展态势喜人。不过,包括李义春在内的多数业内人士均坦言,石墨烯产业发展目前仍存在不小的隐忧,并且亟待解决。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委员会主任戴石峰表示,石墨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部分企业把石墨烯神话化,把它说成万能材料,这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另一方面个别企业把石墨当作石墨烯来卖,给产业带来巨大伤害。所以,石墨烯行业健康发展亟须标准指导和引领。”
李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石墨烯产业目前存在四大“误导”宣传,这不但被部分市场炒作行为利用,还大大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李丹介绍,这四种“误导”主要是:第一,把石墨烯的发展依托到石墨资源的发展上,将石墨烯的产业稀缺性和资源稀缺性进行混淆;第二,是将石墨烯的微观性能夸大为宏观性能,过分宣传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第三,是将石墨烯作为半导体的替代材料前景想象得过于乐观,根据目前产业发展水平,石墨烯材料要大规模替代现有的半导体材料还需要至少二三十年;第四,是混淆石墨粉体与石墨烯的概念,这使得市场中出现了大量鱼目混珠的所谓石墨烯企业,这些企业并不具备石墨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但却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掀起了一波波的炒作。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介绍,在过去几年市场炒作的助推下,各地纷纷上马石墨烯项目,但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低端石墨烯项目,这就造成了石墨烯产业出现“大跃进”、“大炼钢铁”式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在这一产业趋势的影响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石墨烯行业却出现了大量落后产能。
戴石峰认为,要解决目前石墨烯产业的问题,就需要提升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标准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其次要促进典型应用,同时还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据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介绍,在联盟2017年的工作中,计划对石墨烯技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检测分析,了解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保护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状况,撰写2017年的石墨烯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分析预警工作,为石墨烯企业制定研发战略及布局专利提供指导,以此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联盟还将围绕“四个平台、一个基地”,即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商务合作平台以及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应用发展,以此来促进国内整个石墨烯领域形成产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表示,“十三五”时期,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首先仍然要从应用发力,然后在应用上制定一些新政策,包括保险机制、财税机制等。其次是重点促进体系建设,包括标准、统计、创新、监测,以及协同体系等。他透露,这些政策和体系的相关细则、细节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苗治民还提醒业内人士重点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是技术和装备,如何形成自身的技术和装备,这是一个重要方向;其次是应用,石墨烯应用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高端领域还需要加大努力;第三是检测和标准;第四是国家创新制造中心建设,这是面向未来布局的工作。苗治民希望业内共同努力,尽快组建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然后在该平台之下形成自己的技术装备和标准,开拓高端应用,引领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韩贞]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存在代办假信用卡的嫌疑,可能会骗取您的手续费或窃取您的个人信息,建议您谨慎访问。职业发展与规划(13)
华丽家族:公司控股北京墨西科技,后者相关子公司已具备石墨烯批量生产能力,且已有订单签署。墨西科技的石墨烯技术源自中科院重庆所和宁波所。公司控股的宁波墨西科技年产500吨石墨烯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重庆墨西科技年产10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并与嘉乐派科技在重庆发布了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
  道氏技术: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岛昊鑫80%以上产品为石墨烯导电剂,是石墨烯行业最纯标的。目前产品已大批量供货多家主流电池厂商,预计16年导电剂浆料产量有望突破3000吨。长期看好公司由建筑陶瓷材料向动力电池新材料平台的转型进程
  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已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一项。
  中泰化学:子公司厦门凯纳是国内首批从事石墨烯、石墨烯微片生产研发的新兴专业化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正在积极开展石墨烯KNG-G5的中试工作,正在厦门凯纳实验室研制石墨烯乳液;石墨烯微片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也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其生产的石墨烯微片KNG-180已符合欧盟对于生物制药的相关指标。
  中超控股:日,中超控股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中超石墨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35KV及以下交联电缆用过氧化物交联型低电阻热稳定石墨烯复合半导电屏蔽料”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并形成了销售。
  康得新:打造碳纤维汽车轻量化全产业链。2016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旗下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的碳纤维一期项目成功投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分两期建成年产15000吨原丝、5100吨碳丝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首期建成1700吨碳丝,5100吨原丝,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江海股份:8月24日有投资者在全景网互动平台向江海股份求证,据传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石墨烯超级电容器,请问是否属实?江海股份回应,石墨烯在超容上的应用确实是公司的研发、试验的一项重要工作。
  南风化工:有消息显示,公司曾在2001年与清华大学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南风-清华粉体产业化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科研机构,而这个机构号称已经具备了15kg/小时碳纳米管的批量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日产360公斤、年产120吨、纯度高达80%以上的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行业内把碳纳米管归为石墨烯概念当中。
  南都电源:南都电源关于石墨烯的两项发明专利主要应用到新型的铅炭超级电池中去。
  佰利联:与石墨烯生产商志阳科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志阳科技于12年创立于台湾台中,拥有领先全球的石墨烯粉末量产技术,主要产品有石墨烯粉末、石墨烯分散液、石墨烯薄膜等。
  新纶科技:新纶科技常州电子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15年四季度竣工投产,主要产品包括高净化胶带、光学胶带、高净化保护膜、石墨散热片等。新纶科技在全景网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没有人工合成石墨烯的项目;芳纶项目公司于日发布了《关于终止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司常州电子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15年四季度顺利投产,二期TAC光学膜项目、三期锂电池铝塑膜软包项目也在2016年陆续启动。
  佛塑科技:日,佛塑科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下称中科院上硅所)在佛山市举行合作建设石墨烯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项目签约仪式,佛塑科技董事长黄丙娣与中科院上硅所所长宋力昕代表双方签署了《石墨烯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合作框架协议》。
  *ST烯碳:是第一家专注于打造石墨烯产业化平台的上市公司,即通过“产业服务+科技金融”的方式,成为石墨烯产业化的枢纽型服务平台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石墨类产品、石墨烯及纳米碳、碳素类产品、耐火材料、烯碳新材料、稀土碳基复合材料、矿产品、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销售,烯碳新材料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
  华西能源:华西能源此前公告,其已与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博增(Bor Z Jang)于日签署了《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张博增(Bor Z Jang)关于拟收购石墨烯相关资产之合作意向书》。在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张博增公开表示,希望在2016年把全球石墨烯年产量提升到1000吨左右,并称AMI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非独家授权石墨烯生产专利。
  德尔未来:9月7日晚间公告,终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博昊科技70%股权及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79.66%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事项。不过,在撤回重组申请文件后,德尔未来与另一交易方——烯成石墨烯的股东重新商议,拟以1.62亿元向烯成石墨烯股东方收购共计53.8915%股权。
  大富科技:青岛金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将拥有的石墨烯生产技术工艺以独占方式和拥有的《一种氧化石墨烯真空涡流剥离装置》(专利号ZL.5)(实用新型已取得专利证书)专利权以区域独占方式让与给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5项石墨烯制备相关专利(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目前也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71247次
积分:2590
积分:2590
排名:第14960名
原创:28篇
转载:316篇
(1)(4)(3)(8)(2)(1)(2)(2)(25)(4)(2)(7)(2)(6)(2)(1)(2)(2)(3)(19)(29)(25)(89)(18)(4)(18)(42)(3)(2)(2)(2)(7)(5)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40881',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用户名:&&密码:&&
常州西太湖石墨烯企业已达51家 集聚度全国最高
发布日期:&&&&浏览数:&&字号:〖
  常州华凯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与韩国延世大学合作项目日前正式落户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新项目主要研发生产石墨烯基锂电池材料和超级电容器材料。这是西太湖今年引进的第20家石墨烯企业。
  目前,该园区石墨烯企业已达51家,成为国内石墨烯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石墨烯具有超薄、超轻、超高强度、超强导电性、优异的室温导热和透光性,强度是钢铁的200倍,1盎司就可覆盖28个足球场。与上下游产业碰撞后,将产生奇妙的聚合、聚变效应。在石墨烯产业化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据了解,武进区近年来在省、市全力支持下,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实施主体,成立全国首家专注于石墨烯产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的服务平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瞄准石墨烯原材料制备领域攻坚,先后孵育出碳元科技、二维碳素、第六元素等行业先导企业,并涌现出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石墨烯蛋白质分离试剂等7项“世界首款”。
  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武进区和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2011年至今,政府累计投入1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4亿元,并吸引金茂资本、烯碳新材先进碳产业基金、格瑞创投等设立各类石墨烯基金超过20亿元。
  “从规模来看,园区已成为全国石墨烯原材料的制备高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刘志峰表示,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主要分为生产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目前,第六元素建成年产100吨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二维碳素年产30万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已投产。两家石墨烯企业集聚同一园区,且均登陆新三板,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加强制备企业引进的同时,西太湖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园区制备的石墨烯原材料,正广泛应用于锂电子电池、复合材料、防腐涂料等诸多领域。9月23日,由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研制的全球首款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发热画等产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亮相。
  西太湖“东方碳谷”初露峥嵘,引发国内外关注。园区刚刚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先进碳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就吸引了世界各地12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包括美国休斯敦大学等科研团队。
  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日前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将把石墨烯打造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全面推动石墨烯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应用。“这预示着石墨烯产业迎来巨大产业空间,我们将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早日打造出一个百亿规模的特色产业。”刘志峰表示。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常州市电子政务中心
版权所有:www.&&
E-mail:czwgzx@&&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您现在的位置:
石墨烯上市公司有哪些?石墨烯上市公司一览
  石墨烯上市公司有哪些?石墨烯上市公司一览
  石墨烯产业化大幕拉开,以石墨烯新材料应用创新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将是未来三年主旋律。从行业基本面来看,石墨烯已经突破了制备的瓶颈,粉体和薄膜材料两大细分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未来石墨烯的发展思路将是以应用创新为切入点推动传统行业向高性能材料升级,消费电子、锂电池、超级电容、橡塑、涂料等细分行业出现部分优势企业通过添加石墨烯材料大幅提升传统产品性能,从而重新建立行业壁垒,推进产业洗牌的变化。结合当前资本市场认为石墨烯行业产业化进展遥远的预期,实际和基本面存在较大的预期差。石墨烯批量应用的细分市场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确认,已经布局石墨烯的上市公司具备先发优势。石墨烯相关上市公司标的推荐:德尔未来、中泰化学、道氏技术,建议关注华丽家族、东旭光电、康得新。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墨烯龙头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