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材料中英翻译一反应了中英贸易发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表材料二:鸦片战争前...”,相似的试题还有:
由出超到入超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年底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11929152190619(+)99770453730155719972(+)34695773350239950286(+)2615263材料二&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国对英贸易正当贸易鸦片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8.6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材料三&鸦片战争前白银出口及兑换制钱数年份广州白银出口一两白银兑制钱数18853201249文33863051337文48467631363文&1638文问题:(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哪些情况?(2)材料3表明鸦片战争前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出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3)以上情况和现象还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4)针对这些情况和现象,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1638文 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价格越来越低
C.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
D.随着协定关税的制定,外商以条约哄抬白银的价格2012年高考历史考点精析精练(精品)[1]_伤城文章网
2012年高考历史考点精析精练(精品)[1]
2012 年高考历史考点精析精练组稿人: 组稿人:唐稚欣【考点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0?滁州模拟)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诸侯? 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 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诸侯手里,是分封制衰落的一个突出表现? 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图片中可知,材料反映了战国时 期“三家分晋”的史实,排除 C 项,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大夫,不是诸侯, 排除 A 项。《资治通鉴》从西周开始记起,排除 D 项。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 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故选 B 项。 2.(2010?池州模拟)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 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 项包含了 A、 故 B、C 三项,为正确答案。 3.(2010?潍坊模拟)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 的一项是(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 封制的突出特点,但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分封制的核心,故选 B 项,排除 D 项。分封制下,中 央对地方不能进行直接管辖,排除 A 项。C 项与分封制无关,排除。 4.(2010?盐城模拟)《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 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解析】选 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 息体现了分封制,材料中“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体现了宗法制, 结合“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知,材料体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故选 B 项。A、 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2010?烟台模拟)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 何须待分你我; 共楼居住, 出入相见, 最易结种人伦” 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一本所生”,“最易结重人伦”等信息 可知,材料强调宗族、血缘关系,故选 C 项。A、B、D 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2010?西安模拟)《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 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 要追溯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解析】选 A。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意味着对祖先的敬重。追本溯源,应是“宗法 制”的影响。 7.(2010?吉林模拟)“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 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 D.察举制C.郡县制【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诗描述的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等义务。 8.(2010?济宁模拟)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 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 D 、王位世袭制【解析】选 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传位于第四子”等信息可知,材料违背 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C 项。A、B、D 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2010?惠州模拟)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 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 , “封 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选 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周天子”、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 A 项。 10(2010?淮安模拟)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 苦于兵力单薄, 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 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 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 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 二里, 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 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 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 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 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 度?(1 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2 分) 【解析】本题考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 料我们知道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因为兵力薄弱,不足以“藩屏”; 第(2)题,从材料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即可得出郡县制,作用必须结合所学多角度思考回答;第(3)题中,汉初之所以复古实行 分封制,结合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即可得知,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从材料四我们得 知元朝疆域辽阔是空前的, 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来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 第 五问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我们结合材料可以归纳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 理,强化中央集权。 答案:(1)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4)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考点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0?通辽模拟)据载 19 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 90%的贵 金属,有时高达 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 经济自给自足,加之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而西方国家 却需要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品,因此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 2.(2010?潍坊模拟)“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 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 C.洋务运动的破产 )B.戊戌变法的兴起 圆明园遗址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圆明园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造成的,反映了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和践踏。BCD 三项都发生在 19 世纪末, 可排除。 3.(2010?泰安模拟)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 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 能是指( )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A.《南京条约》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 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 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4.(2010?宁波模拟)1906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 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司法官出来司法事务”这一 信息,再现所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规定,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英国的侨民、商 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 国政府不得过问,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5.(2010?济宁模拟)近代中国的某爱国者在对他参与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反思总结时,阐明 了“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八字抵抗要言。该爱国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 C.义和团运动的领袖曹福田 )B.甲午中日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丁汝昌 D.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这八个字里可以看出该爱国者看到了西方 的“船坚炮利”,主张应该向西方学习,由此可排除 CD;经过 30 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仍然战败,B 项也可排除。 6.(2010?宁波模拟)1871 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 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 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 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 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解析】选 C。本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的叙述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一直使用“中国”这 一名称,因此②错误,可排除。 7.(2010?广东四校模拟)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 《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 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 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 而无一惧色。 ” 这则报道( )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①是珍贵的史料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该报纸及其报道的时间“辛亥九月十九日” 看,其具备史料价值,②错误,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8.(2010?上海模拟)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 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 应是( ) B.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A.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徐州”这一关键信息,再现 所学,台儿庄大捷是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 一次巨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9.(2010?南京模拟)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 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 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 并根据各根据 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解析】选 C。从材料的信息判断,该情况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承 认国民政府宪法的法律效力, 可排除, BD 党内合作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 可排除。 A 10.(2010?浙江三校模拟)右图是 1938 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 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虽貌似强大,但已 被中国军民包围、打击,反映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力量。 11.(2010?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 年 4 月 7 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 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 271 对 262 的 9 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 年 5 月 10 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 1840 年艾律率英舰 8 艘,于 8 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 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 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 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 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2 分)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 (2 分) 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 分)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4 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在鸦 片战争两国君主做出决断的不同方法, 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 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 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 答案:(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 统而不治。 (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作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正 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 (3)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了英国海 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 分)【考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2010?聊城模拟)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 (2010?聊城模拟) 江西、重庆等省市。右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 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后来,李宗仁为该亭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其中的“夷狄” 主要指的的是满洲贵族, 而非外国侵略者,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 主要动机。 2.(2010?徐淮宿连模拟)“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 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 是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民主主 义的目标,这里的鞑虏指满洲贵族,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所以 孙中山崇拜洪秀全。 3.(2010?宁波模拟)1919 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 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 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人 ” “直接解决” 的主要表现是 (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记忆。新文化运动和护国运动兴起于 1915 年, 实业救国论在 19 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 1924 年“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4.(2010?吉林模拟)凤凰网《救赎中国》考点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 件可能是( )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A.维新变法运动【解析】选 C。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 1919 年 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 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5.(2010?通辽模拟)“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 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 ……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 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 此问题。……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材料中提到的 “会议” 应是( )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A.中共一大【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 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 端重要性,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 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6.(2010?潍坊模拟)1923 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 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 帜”指 ( )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国共第一次合作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无论政治上、组织上、还是思想上,共产党都保持自己 的独立性,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7.(2010?上海模拟)毛泽东曾说“我是一个小学知识分子,当过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 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 产党员杀掉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最初所上的 “山”位于( ) A.湘赣边界 B.鄂豫皖 C.陕北 D.川北【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这里的“山”指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 的罗霄山脉中段。 8.(2010?枣庄模拟)1928 年 2 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 乡村来看是高涨的, 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 这一判断 ”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 )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从时间上看,1928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 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革命的重心由 城市转入农村。 9. 2010? ( 泰安模拟) 张鸣在 《苏维埃乡村追求》 中指出,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共开辟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工农武装割据。 10.(2010?粤北九校模拟)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0 周年。电影《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 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 是( ) 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指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人民 解放军反攻开始于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③错误。 11.(2010?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 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 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 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 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 《近代中国的 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五十年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 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图一 1839 年图二1919 年年图四 1949 年 4 月 21 日 材料四 从 l840 年到 l949 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 去发展机遇的。 ……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 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 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 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概念和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第(1) 题,对比两则材料,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转折”和“界碑”即可回答,鸦片战争是先进的 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因此必须要走向近代化;第(2)题从图片的时间判断两个历史事 件分别是五四运动和渡江战役,再现两个时间的历史意义回答;第(3)题“屡遭挫折”的 原因可从材料中提取概括,从“使国家民主化”的角度,再现中华民国政治方面的措施。第 (4)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首先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 答案: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 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考点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2010?深圳模拟)1954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 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记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 1954 年 9 月 20 日通过。 2.(2010?北京模拟)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 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析】选 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村民自治,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故选 C 项。A 项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题干中“直接结果”不符,排除. 3. (2010?皖南八校模拟)2009 年 10 月 12 日,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 件一审公开宣判,阿不都克里木、阿不都瓦伊提等 6 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身。这一事件表明()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D.新时期的民主政治逐步法制化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解析】选 D。其余三项明显与题目材料关系不大,事件最终通过法律解决,表明我国的民 主政治逐步走向法制化。 4.(2010?扬州模拟)右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 存 50 年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是罗天才老人 1953 年 18 岁时 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制定并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第一部宪法 是 1954 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图片是人大代表的选举证件, 而非政协,可排除 D 项。 5. (201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55 年 10 月 23 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谈话时说:“你 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 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成立西藏自治区 )B.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D.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解析】选 C。成立西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体现,故选 C 项。 6. (2010?潍坊模拟) 1950 年 4 月 13 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会议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 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 许 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 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②建国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上比较慎重 ③建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 【解析】选 A。 从材料中“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可知③不正 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故④不正确。排除含③④的选项。 7. (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 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凡是与中国建 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解析】选 B。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我们党对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是:坚持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所以②错,可以排除。 8. (2010?淮安模拟)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 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 片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 A.“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B.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 C.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D.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解析】选 C。澳门的回归时“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9.(2010?扬州模拟)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 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 C.有了法律依据 )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解析】选 C。“一国两制”的构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就提出来了,1982 年它以特定的方 式载入我国宪法,有了法律依据,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10.(2010?潍坊模拟) 1995 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 文章。12 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 25 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 根本上说明( )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解析】选 C。由否定“香港已死”到承认香港繁荣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政府“一国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两制”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BD 未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 11. (2010?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 尚书省 审 通 议 过 同意后 门下省 交予审议 封 驳 提交上奏 中书省六 部皇 帝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 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 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根统计,从武昌起义至 1913 年底,新成立的团体有 682 个, 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 312 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 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 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 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发 起 党名 人 国民 党 共和 党 统一 党 民主 党 龙 全 汤 化 24 立宪派 洪 程 德 24 旧官僚 仁 黎 元 176 旧官僚 宋 教 392 革命派 数 别 在会议中所占席 政治派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 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1967 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 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 民, 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 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1)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 制?这种政治体制与材料一的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11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数据 的对比及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6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4 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 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5 分) (5)从四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再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和由此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与材料一中的三省六部制相比较。第(2)题概括材料, 认识到一方面民主共和是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民主共和”后面的假象;第(3) 题,从新文化运动政治方面的主张入手,概括得出。第(4)题,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依据, 重大转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第(5)题,回答时要围绕政治 民主化这一角度。 答案:(1)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或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③相似性: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区别: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与皇权、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 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 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3)黑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②转机: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5)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政治体制的合理部分;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历经曲折和坎坷;实现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始终追求的目标。【考点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2010?潍坊模拟)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 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解析】选 A。 “一边倒”是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不是为 了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 2. (2010?济宁模拟) 1982 年 3 月 26 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 们注意到了 3 月 24 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 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 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 从中可以提炼的对于中苏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 A.对抗了 30 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 B.中国外交的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 C.中苏关系依然紧张,坚决拒绝苏联对华的攻击 D.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 【解析】选 A。外交始终是要服从于国家利益的,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可排除 BD;从声明的时间和内容来看,这一谨慎而含蓄的声明,预示着对抗了 30 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使世界局势为之改观。 3.(2010?广东模拟)2009 年 6 月 17 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 的俄中建交 6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6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 二天,苏联最先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今天,回顾这一事件以及后来建立的全面协 作关系时,我们理解到了它们的伟大意义。”以下各项是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其中正确 的是 (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①中苏是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建交的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②中苏建交标志着两国正式结为同盟③体现了新④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⑤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解析】选 A。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新中国正是在冷 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宣告成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这一 方针指导下, 首先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苏建交正是这一方针 的体现。 中苏建交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为新中国初期的经济 恢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苏建交大大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对当时的国际 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苏正式结盟则是在 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后 才形成的。 4.(2010?徐淮宿连模拟)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 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 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 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选 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中美关系的时代性比较明显,其中 20 世纪 60 年代 中期中美关系比较紧张,所以出现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 “好战”、“狡诈”、“危险””的调查结果。而 70 年代随着中美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 出现了“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 “讲求实际””的状况。 5.(2010? 宁波模拟) 2009 年 12 月 1 日美国造币和印钞局副局长加迪纳宣布发行虎年生肖 “吉利钱”。 “吉利钱”是美国造币和印钞局目前唯一针对特定族裔发行的货币产品。 美国 于 2002 年开始发行中国十二生肖“吉利钱”,并延续至今。这表明 ( 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③华裔在美国的影响日益增大 )②美国人对华裔和中华文化了解的加深 ④美国认同并推崇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吉利钱”是美国造币和印钞局目前唯一针 对特定族裔发行的货币产品。华裔在美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美方希望通过发行“吉利 钱”,加深美国人对华裔和中华文化的了解。 6.(2010?潍坊模拟) 杜勒斯在 1958 年说,“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那对 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那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 大大增加”。美国的这一对华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基辛格秘密访华 D.《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解析】选 C。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 年,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的遏 制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这一政策的破产。 7. (2010?南通模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 年)我的飞机刚刚 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 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 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A.美国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 D。结合材料中的 1971 和“联合国”“席位”等信息,可以判断答案为 D。 8.(2010?龙岩模拟)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 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 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实行不结盟政策 D. 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我国为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顺利进行,努力创设和平的周边环境。AB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2010?唐山模拟)2009 年 1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胡锦涛主席致辞中, 提到了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 双方均不支持任何势力破坏这一原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则的任何活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 1955 年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 最初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之更具有科学性,此 次修改的背景是 ( )A.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 B.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时 D.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时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55 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即万隆 会议是 1955 年。 10.(2010?深圳模拟)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 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D。③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实施的。 11.(2010?开封模拟)2009 年 1 月 1 日,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0 周年。30 年来,中 美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8 年 7 月 16 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 主张和平。 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 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 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43 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 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 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 英、 美并驾齐驱。 ”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1949 年 10 月 1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摆在美国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要不 要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不要跟蒋介石政权切断关系。……1950 年 1 月毛泽东、 周恩来访问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发美国方面的反应。……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 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中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表示, 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到太平洋安全的恢复。 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 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 ――陶文钊《美国害要中国吗》 材料四 值中美正式建交 30 周年到来之际,前美国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 年 8 月 23 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 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五 2010 年 1 月 29 日,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方面多次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向国会通报了 新的对台售武计划,美国新一轮对台军售,包括 60 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2 艘鹗级猎雷舰、鱼叉反舰导弹、博胜指管系统,总额达 63.92 亿美元。中国对此表示强烈愤 慨,并迅速宣布了 4 项反制措施,包括将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实施制裁等。 ――新华网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原因。 (2)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3) 据材料三回答, 1949 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 从 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是什么? “台 湾地位未定论”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调动所学分析概括的能力。 第(1)题,从材料中的“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用武力”和“为干涉其他国 家的内政”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题,提取材料中的“联合作战”和“树立…大国”等 信息概括得出。第(3)题,材料中的台湾问题和苏联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台湾 地位未定论”实质上是要分裂中国,制造两个中国。第(4)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得出。 答案:(1)对日本侵华“保持中立”。原因是借口“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 用武力”和“为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2)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 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了其压力。 (3)问题:外部的苏联问题;内部的台湾问题。实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4)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此外还有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 值观念、社会制度、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环境等。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古代希腊、 【考点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 (2010? 湘潭模拟) 古雅典历史记载: 在雅典 “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 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 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解析】选 B。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A 错误;根据材料中“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 私务的自由”可排除 D 项;综合题干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2.(2010?济宁模拟)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曾说:“穷人处死或 流放他们的反对派, 将同等的社会权利赋予其他所有人,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政府中担任职 务,从而开始实行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体现了自由、正义和平等理念 C.没有改变贵族专政的本质特征 B.实现了社会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D.是古代世界最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 )【解析】选 A。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经过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 前扩大,雅典民主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那些 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利。 3. (2010?潍坊模拟)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D.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解析】选 B。 贵族制不是民主制,故 B 错误。 4.(2010?雅礼中学模拟)“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等若干古 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 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 6 次常务委员会会议 期间(12 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 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来源:] A.是高度民主的体现,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解析】选 A。图片反应的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5.(2010?泉州模拟)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说 “雅典的学生已成为他人的老师; 雅典 已使 ‘希腊人’ 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 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代表当时雅典人“精神 ” 面貌”的是( ) ②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③拥有千形万态的①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海湾④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①②【解析】 D。 选 本题考查雅典文明的历史影响。 ②是罗马法的影响, ③不属于 “精神面貌” 。 6.(2010?绍兴模拟)古希腊人把民主定义为“人民的统治”。这种公民参政和管理城邦公 共事务的民主,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下列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B.“政治―论辩”为中心的公民生活 D.小国寡民、没有外来威胁的环境A.公民较高的参政素质和参政热情 C.城邦社会的分层结构与分工方式【解析】选 D。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小国寡民正确,但是没有外来威胁则 不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 D。 7.(2010?潍坊模拟)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 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 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出现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C.具有反抗精神)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析】选 B。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的民 主政治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8.(2010?长沙模拟)梭伦曾说:“让奥林帕斯山上最伟大的女神地母在天上审判坛前报告 我所做的一切吧,我从她身上拔出了许多记债碑石。她从前是奴婢,如今是自由人。”他的 这种做法 ( ) 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 D.引领雅典迈入封建时代A.保障了公民人身自由权利 C.初步建立了希腊民主制度【解析】选 A。本题考查梭伦改革中具体措施的作用。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 由,BCD 都不符合史实。 9.(2010?潍坊模拟)“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 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 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 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 A。 本题可用排除法,从“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可知其主要用于 解决经济和民事纠纷,①正确;从“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可知其突破了公民法的 局限, ②正确; 以上做法使罗马法更加简洁实用, ③正确。 不是所有自由民都获得公民地位, ④错误。 10. (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 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其依据是( A.法典的内容相当广泛 C.法典规定了债务奴隶制度 )B.法典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 D.法典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解析】选 D。《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再 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11.(2010?淮北模拟)在古代雅典,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阅 读材料,同答问题。 (1)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时期政治机构 公民大会职能伯利克里时代五百人议事会 民众法庭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 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 的事务, 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 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 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 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材料四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 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 法官”。 (4) 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5)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 你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题,再现所学回答;第(2) 题概括材料得出;第(3)题,再现雅典民主在后世的体现,第(4)题,从材料中概括得出, 第(5)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最高权力机关 伯利克里时代 最高司法机关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2)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 (3)如: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等。 (4)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5)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 义。(从罗马法的价值和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考点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2010?长沙模拟)伏尔泰流亡英国后写的《巴比伦公主》中说“……他们互相阻止侵犯 法律的神圣性; 他们互相憎恨, 但是他们都爱国家――这是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献殷勤 地侍奉着同一个情妇” 。“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献殷勤地侍奉着同一个情妇”的意思是 ( )A. 用生动的语言来赞赏英国的两党制?B. 情夫对情妇争献殷勤在英国是普遍现象 C. 用形象的语言来赞赏美国的两党制 D.从道德上谴责情夫和情妇【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是对两党制的评价,从材料的出处“伏 尔泰流亡英国后写的《巴比伦公主》”,可以判断答案为 A。 2.(2010?济南模拟)《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 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 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解析】选 C。美国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权益,只有建立强有力 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才能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3.(2010?泰安模拟)“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那一片殖民地领土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 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标 志着材料中的“儿子”在现代民主化改革中迈下最坚实的第一步是( A.《大宪章》的发表 C.《权利法案》的颁布 B.1875 年宪法的颁布 D.1787 年宪法的制定 )【解析】选 D。材料中的“儿子”指的是美国,为美国现代民主化改革迈下最坚实的第一步 的是 1787 年宪法。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4.(2010?绍兴模拟)近代法律文献《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规定“除经国会同 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又规定“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 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其核心思想是( A.鼓吹革命反对暴政 C.保障民权限制君权 B.强调效率改革行政 D.主张分权实现共治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 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是对君权的限制;“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 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是对民权的保障。 5.(2010?龙岩模拟)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 致之处是( ) B. 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D.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A. 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C.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解析】选 B。AC 符合英国,D 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6. (2010?吉林模拟) 托克维尔在其 1835 年发表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如果说 我们今天的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知道平等地逐渐向前发展既是人类历史的过去 又是人类历史的未来,那么,单是这一发现本身就会赋予这一发展以至高无上的上帝的神启 性质。 因此,企图阻止民主就是抗拒上帝的意志,各个民族只有顺应上苍给他们安排的社会情 况。”在这里,“平等”和“民主”指的是( A.代议制政府 B.民众 ) C.普选制 D.社会状态【解析】选 D。托克维尔并没有区别“自由”和“平等”的含义,在本段文字中,“自由” 和“平等”是上帝赋予人类,也就是“民众”生来就有并不断发展的生活状态,因此是人类 社会的常态。不是指政府,也不是指“普选制”。 7. (2010?莆田模拟)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 确立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原则。就三部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而言,共同 点是( ) B.启蒙思想的传播 D.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A.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 C.呼唤自由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解析】选 C。AD 不符合美国,B 不符合英国;三部文献的产生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情况下,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 8. (2010?杭州模拟) 伏尔泰说: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是否等于问为 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 的;可以回答: 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 【解析】选 B。“椰子”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 指导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才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9. (2010?厦门模拟) 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 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 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 “建筑物”是指( A.邦联制 ) B.联邦制 C.共和制 D.总统制 )【解析】选 A。再现所学,美国建国之初,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 盟,即所谓的邦联。 10. (2010?韶关模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接受死刑时从容无畏,他说:“如果一个政权 不制定法律规则……我不知道, 究竟还有什么可以保证这个政权得以存在下去, 虽然也能将 其称为政权。”他的话主要体现了( ) A.国王害怕被处死 C.新政权法律完备 B.希望制定免除其死刑的法律 D.通过法律来确保政权巩固及其合法性【解析】选 D。查理一世肯定了法律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ABC 明显错误。 11. (2010?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 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 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 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 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 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 因此远远落 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 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 《各国 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 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 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 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注意时间限制;第(2)题,“标志” 可再现所学回答,根源要从经济上找原因。第(3)题,德意志的统一是在容克地主阶级的 领导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 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考点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010?临沂模拟)1776 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 ) B.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D.首次实践是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A.反映了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解析】选 C。《国富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 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 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2. (2010?淮安模拟)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取得巨大成就到 遭遇重大挫折”, 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概括( 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 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选 B。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从苏俄(联)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再到苏东剧变, 题干精炼的概括了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 3.(2010?青岛模拟)列宁在《莫斯科吟》中写道:“十月革命,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 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 C.推动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解析】选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4.(2010?泉州模拟)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 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 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解析】 A。 选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 俄国进行十月革命时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5.(2010?枣庄模拟)“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 国 十月 革命不 是马 克思主 义原 来意义 上的社 会主 义革 命。” 以上观 点认 为十 月革命 (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解析】选 B。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可排除 AC 两项,俄国是落后的资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本主义国家,可排除 D 项。 6. (2010?潍坊模拟)《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 它( )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解析】选 B。《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7.(2010?海南模拟)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 了 11 月 7 日的节日。可是每年 11 月 7 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 上这难忘的一天:“11 月 7 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这表明今天的俄罗斯 人对哪一件历史事件的积极评价?( A.十月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苏联的解体【解析】选 A。再现史实,1917 年 11 月 7 日十月革命爆发。 8.(2010?无锡模拟)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B.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资本论》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C.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 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选 C。剩余价值学说是《资本论》中的理论,A 项错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出自于《共产党宣言》,B 项错误;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 项 错误。 9.(2010?临沂模拟)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 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 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 ”《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 年 10 月 23 日)]材料中“武装起 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得出的主要依据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 C.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B.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D.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解析】选 B。首先从时间上分析,是在十月革命前夕。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 局面,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临时政府镇压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游行活动, 在这种形势下布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10.(2010?福州模拟)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 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 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 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解析】选 C。 要想很好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革 命前,是资本主义统治世界。革命后,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时代。故答案选 C。 11.(2010?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 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 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 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 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那些主张? (2)依据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 的” ? (3)依据材料二,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题,再现所学回答;第(2)(3) 题结合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形势回答。 答案:(1)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刚完成。革命后形成了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在 继续的形势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 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和平、 土地和面包”问题, 只有“全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考点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2010?南通模拟)1946 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 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 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 的”。其本质意图是( )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 益上的分歧,作者实际上主张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乔治?凯南关于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 被美国决策层采纳,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 2.(2010?济宁模拟)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 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 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 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 )A.英国DD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D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空前膨胀 C.苏联DD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 D.中国D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解析】选 B。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材料即是 这种政策的体现。 3.(2010?池州模拟)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 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选 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 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故选 A 项。B 项中的“武装进攻”与冷战不符, 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 C 项。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 终形成,排除 D 项。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4.(2010?淮安模拟) 阅读《20 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40 代末 亚洲 非洲 拉美 15 4 20 年 50 代末 23 10 20 ) B.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 年 60 代末 29 42 24 年 70 代末 36 50 29 年 80 年 代末 37 51 33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解析】选 B。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数量的增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崛起,AC 两项 不符合史实,D 项不结盟运动可排除。 5.(2010?潍坊模拟)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A.两极格局瓦解【解析】选 C 。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 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 C。 6.(2010?济南模拟)“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 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联合国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解析】 B。 选 不结盟运动是独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国际组织,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 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7. (2010?潍坊模拟)尼克松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时代, 而不是对抗时代。”“谈判时代”提出的原因不包括( A.日本与西欧的发展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B.第三世界逐渐崛起 D.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解析】选 D。尼克松的演说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正值冷战时期,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 劣势和 1973 年经济危机, 加之日本和欧洲的挑战、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迫使美国以谈判代替对抗。其原因不包括国际恐怖主义。 8.(2010?广东四校模拟)有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 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 的将是经济流通、 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 环境问题, 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解析】选 D。从材料中的“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可判断答案为 D。 9.(2010?吉林模拟) 1990 年 4 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 民主。”此话并 不意味着( )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解析】选 D。 可以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进行判断。材料所给的时间是 1990 年。苏联是在 1991 年解体的。冷战尚未完全结束。 10.(2010?泉州模拟) 一个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 “小时候,白天走过一个广场 上学, 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 接下来铜像拆了, 国歌换了, 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哪 里( A.东德 ) B.古巴 C.朝鲜 D.越南【解析】选 A。该旅行者的国家原是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 11.(2010?南京模拟)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 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 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 《杜鲁门回忆录》 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 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 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 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 年)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 行自己的资本输出, 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 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 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 年也只有 2.3 亿美元,1980 年时就达到了 42.2 亿美元。 ――《20 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曹根内阁( 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 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 (或“国际国家”) 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 我就职之初开始, 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 ……50 年前的这一天, 德怀特? 艾 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 他说, 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 “平等和相互理解” “牢 的 不可破的伙伴关系” 在此后半个世纪中, 。 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 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 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 年 11 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二战结束到 50 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 分析其形成原因。(4 分) (2)据材料三、四,概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 的伙伴关系”的原因。(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的变化。 分析时注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国家利益对 两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 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组稿人练习电话: 组稿人练习电话: 原因:日本战败;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10】 【考点 10】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0?杭州模拟)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 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解析】选 B。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体现了“重农”,但没有体现出“抑 商”。 2.(2010?济南模拟)苏轼曾经指出: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 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解析】选 D。解答本题要立足于对材料的解读,A 虽符合史实,但不是作者要阐述的内容, 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不符合史实。 3.(2010?厦门模拟)2009 年 6 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 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属于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 )D.祭祀礼器【解析】选 A。再现所学即可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翻英 口译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