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好合作社社怎么投资怎么投资,赚钱,钱的来源在那儿?

四川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模式选编
我的图书馆
四川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模式选编
四川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模式选编
  资阳市深化“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1
  遂宁市创新理念 发展现代畜牧业………………………………………8
  眉山市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构建以奶牛为特色的畜牧产业体系………21
  南充市顺庆区创建农民产业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2
  遂宁市齐全生猪养殖模式………………………………………………37
  达州市腾珑养殖有限公司以种猪场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生猪产业……43
  广安市广安区生猪“股份合作养殖小区”发展模式…………………46
  德阳温氏模式……………………………………………………………48
  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50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56
  万源市大面山旧院黑鸡专业合作社……………………………………62
  自贡市富顺县六顺黑山羊专业合作社…………………………………66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实现畜牧大省向畜牧经济强省跨越。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畜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丘区三市的试点,已取得成功经验。目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进入由局部试点转向重点推进阶段。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务实工作。在提高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赞扬。为更好地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省局将丘区三市试点经验和部份地区的有益探索,汇编成册,供各地学习借鉴。希望各地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务实,努力工作,加快推进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共同开创全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局面。
资阳市深化“六方合作+保险”机制
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总人口489万,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全市四个县(市、区)中有三个是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近年来,针对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生产如何组织、资金如何解决、风险如何防控等三个关健问题,该市按照“自主自愿、互信合作、市场引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的原则,健全担保、风险、保险、防疫四项制度,探索物流、资金封闭运行的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奋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提质扩面。截止目前,全市已有3个肉食品加工企业、8个饲料加工企业、21个大中型养殖场和13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组建了资阳市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协会,以五友、正东、永鑫、川娇为依托的一体化经营体正有序推进,以新希望、四海公司为依托的一体化经营体正积极筹建,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运行模式
  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在“六方合作+保险”机制的基础上,以生猪养殖合作社为平台、以互信合作为重点、以金融支持为保障,以集团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为方向,按照“两封闭、四保障”(物流、资金封闭运行,担保、风险、保险、防疫四保障)的运行的产业化系统工程。其运行模式是:
  (一)组建一体化经营联合体。围绕生猪产业链条,以生猪养殖合作社为平台,引导肉食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大中型种猪场、养殖合作社共同组成一体化经营联合体。
  (二)实行物流资金封闭运行。参与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养殖合作社与肉食品加企业、饲料企业、大中型种猪场签订购销协议,饲料、仔猪、育肥猪实行“点对点”最惠价购销,并分别优惠让利生猪养殖合作社0.1元/斤、3-5%和400元/吨(精边胴体)。从源头上控制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投入,确保食品安全。生猪养殖合作社与关联企业、种猪场之间的资金定向流动,各主体之间的财务往来实行票据结算,封闭运行,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三)建立健全“四保障”。一是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吸纳生猪养殖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入股,按1:5-10倍提供融资担保,解决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二是各参与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的主体(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企业、养殖合作社)出资建立生猪产业发展风险金,实行财政补助、集中管理、分社核算、授权使用,建立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和以丰补欠机制。三是保险公司对大中型养殖场、合作社的育肥猪和能繁母猪应保尽保,防范自然风险。四是畜牧部门与参与一体化经营的大中型养殖场、合作社签订防疫服务协议,防止动物疫病风险。
  二、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措施及成效
  (一)推进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坚持把做大规模、延长链条、创建品牌作为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关键,加快推进以四海为龙头的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引导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养殖场通过订单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合作,扩大无公害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规模,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今年四海集团与香港五丰行合作,投资10亿元、占地3平方公里的百亿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加紧推进,首期10万吨熟食品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熟食品加工产值和销售收入将实现100亿元。公司出口备案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实现了成倍增长,已分别达到90个和60万头。目前,正在申请新加坡出口注册,积极开拓国外高端市场。
  (二)完善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坚持把推进以良繁体系为重点、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夯实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基础。对去年发展的451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该市整合国省项目和资金,及时兑现圈舍、设施等各项补助,切实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健全以财务管理、利益分配为核心的各种制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合作社信贷支持力度,缓解养殖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养殖基地+适度规模农户”发展模式,由业主牵头、农户参与,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10月,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75个,规划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个、农户9100户,建成圈舍面积2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97亿元,占计划的112%。财政兑现补助资金1.2亿元。
  (三)推进投融资体系创新。为破解现代畜牧业融资瓶颈,他们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做大做强农业融资平台——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使其资本金达到1.7亿元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财政资助、市场运作”思路,引导四海集团、正东农牧等18家畜牧业中小企业(公司)组建会员制担保公司——广联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金融支农(畜)渠道,强化推进产业一体化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按照“依法组建、规范运行、促进发展、保障安全”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牵头引领、涉农部门辅导的方式,对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进一步明晰企业和农户社员资产和债权债务,建立健全合作社贷款反担保机制,完善反担保措施,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收购、入股、租赁等方式盘活管理不善、运行困难的生猪养殖合作社。截止10月底,金融机构已累计为184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发放贷款4.9亿元;广联担保公司注册资金由成立时的2400万元增加到2650万元,已为17家会员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金融机构发放贷款9870万元;华西希望、五友集团采取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该市生猪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已带动合作社100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推进风险防范体系创新。针对猪价大起大落的历史教训和疫病、融资风险,在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强化动物防疫保障,推行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风险防范体系创新,建立猪肉储备制度,积极探索生猪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强化推进产业一体化的风险防范。今年4月,面对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养殖全面亏损的严峻形势,该市立即启动市县猪肉储备,确定了4家肉食品加工企业承担储备任务2万吨,代储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8元的价格敞开收购生猪,实行淡储旺供,转移时空风险。自6月以来,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猪肉储备专项贷款1.2亿元、储备猪肉1万吨。同时,按照“各利益主体出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的办法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金,实行专户储存,分社建帐,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和以丰补欠机制。对合作社定向交售的生猪,财政按30元/头的标准予以补助,鼓励合作社在猪价高、养殖效益可观时建立生猪产业风险金,在猪价低迷、养殖亏损时动用产业风险金对社员交售生猪予以补贴,确保合作社农户每出栏一头育肥猪仍有50元以上的收益。通过实施政府猪肉储备,建立为完善的产业风险防范机,制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迅速止跌回升,有效防范了生猪产业风险,极大调动了合作社建立产业风险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和金融机构在该市开展金融支农试点的积极性。目前,DLY生猪价格较6月末上升42%达到6.1元/斤,猪粮比价由6月末的4.6:1回升到目前的6:1,自繁自养出栏一头猪有150元左右的利润。
  通过密切“六方合作+保险”各主体的利益联接,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实现了投入品安全可控、生产过程的可控可溯,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有效防范了产业风险,撬动了金融支农资金投放,为畜牧业提质扩面、创建品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东庵猪业合作社推进产业一体化的情况
  资阳市东庵生猪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一家由宏发种猪场牵头领办,集仔猪繁育、育肥猪生产于一体的生猪专业合作社,社员82户、注册资金56万元、圈舍面积11730平方米。2008年,该社分别与农行资阳市分行、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通威饲料厂、宏发种猪场、四海集团、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与畜牧部门签订了防疫服务协议,组成了一体化经营联合体,按“两封闭、四保障”的模式运行。该社通过入股担保公司30万元和担保放大,获农行金融支持300万元。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所需的饲料、仔猪由合作社向协议方通威饲料厂、宏发种猪场定向购买,资金由贷款行直接划拨到种猪场、饲料企业等协议单位,出栏的肥猪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给协议方四海集团,相关企业按协议优惠让利,实行物流资金封闭运行。为增强合作社的实力,积极防范市场风险,该社按种猪场每销售一头仔猪提取23元、饲料企业每销售一吨饲料提取60元、屠宰加工企业每收购一头生猪提取12元、社员每出栏一头生猪提取10元作为合作社的收益,其中20%用于风险防范、80%根据交易额和出资额“二次利”。2008年,该社实现盈利56万元,从中提取合作社生猪产业风险金11.2万元,二次反利分配44.8万元,户平2.74万元。在2008年、2009年猪价低迷、养殖出现亏损的阶段,该社动用产业风险金近20万元对社员交售的4000余头生猪时行了补助,财政按30元/头的标准予以补助,确保合作社农户每出栏一头育肥猪仍有50元以上的收益。通过二次反利、建立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和以丰补欠机制,极大调动了合作社建立产业风险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在猪价回升后的近3个月,该社又筹集产业风险金11万元,并自筹资金,采取社员联建的方式,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圈舍3000余平方米。截止目前,该社农户社员增加30户达到81户,常年生猪存栏量增加3000余头达到6300余头,年生猪出栏量增加8000头达到1.2万头。在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引导下,由该社牵头,联合雁江区的2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成立了慧洋生猪联合社,集中对外采购饲料、仔猪,开展资金互助和信息技术交流,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遂宁市创新理念& 发展现代畜牧业
  2007年遂宁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市。按照巨峰省长“把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动“以生猪为重点、肉牛为特色、家禽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五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该市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通过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城里的企业和业主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提蓝叫卖”的销售方式,以企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推动现代畜牧业“五化”建设。一是推动了良种化。盈益公司落户射洪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存栏1000头的PIC祖代种猪场。泰信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安居玉峰镇建起了存栏600头以上的原种猪场,填补了省内从美国引进新美系原种猪的空白。目前,已有50家企业兴建DLY、PIC 种猪场,使该市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DLY纯种和PIC祖代种猪由2006年的4000头增加到目前的1.2万头, DLY二杂母猪和PIC父母代母猪,由5万头增加到15万头。二是推进了规模化。卓筒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大英建起了存栏1000头PIC父母代母猪的扩繁场,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收购生猪的办法,带动了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农户120户规模养殖。目前,全市已有68家养猪企业带动农民适度规模养殖4890户。全市规模养殖出栏率由2006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55%。三是推进了标准化和品牌化。高金公司投资6000万元,按照丹麦养猪标准选址、建圈、引种、饲养,建成了年出栏2万头的丹麦模式养殖场,努力打造国际化品牌。颐康公司投资6000万元,从饲料、饮水、环境等方面,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起了颐康园,着力打造有机鸡肉食品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四是推进了生态化。凡是在该市投资的养猪企业,都做到了种养结合,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射洪清见公司在金华镇建起了年出栏万头猪场,种植清见橙1000余亩,沼液排灌果树,生态循环,生猪膘肥体壮,果树硕果累累,效益倍增。全市修建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场8个,1.3万平方米,规模养殖场建沼气池28万立方米,循环利用粪污和垫料种草、粮、菜、果120万亩,促进了种植业发展。五是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船山区桂花镇漆家桥村,建起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农民成了小洋房的主人,变成了“城里人”。齐全公司投资5300万元,租用1200亩土地,在这里建起绿色生猪养殖示范园,不仅建起了存栏1000头PIC种猪场,而且建起了每幢年出栏1000头育肥猪的标准化圈舍100幢,100户种地农民变成了养猪工人,每户农民负责一幢猪舍的饲养管理,每出栏1头猪农民挣50元以上,一年出栏1000头,可挣工钱5万元。安居区佳泰等几家养猪企业成立的养猪合作社,利用金龟寺村新村建设前房后圈的有利条件,组织30户农民每户饲养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为新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现代畜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巨大的投资问题,该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建立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用项目资金吸引民营企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现代畜牧业。业主投入为主,项目补贴为辅。建一个项目补贴总投资的10%左右,业主投入90%左右。近两年来,他们用7500余万元项目资金,吸引了7亿多元社会资金投入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成立了遂宁市丰发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02亿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1.4亿元。三是建立上市融资机制。他们积极帮助高金公司进入了上市辅导期,2007年高金公司成为四川股改后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龙头企业,融资2.7亿元,公司上市融资成功,企业规模迅速扩展,目前已发展至集国内外20多个子公司包括养殖、加工、营销、科研于一体大型民营企业。
  (三)以企业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科技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企业是市场主体,也应是科技研发主体。他们应用企业化的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创新。采取安排科技项目的办法,激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科技项目支持高金公司380万元,公司投资1460万元,积极开展猪肉产品的技术研发,该公司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中心猪肉分中心,研发的冷鲜肉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名牌产品;“高金”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驰名商标。美宁公司依托科技项目建起了中国现代肉牛产业化研究技术试验站;科技项目支持颐康公司160万元,公司投入3600元,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培育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颐康鸡新品系,被评为全省第一个优质地方新鸡系品种,颐康鸡成为了市场畅销的品牌鸡。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产品卫生安全化。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危,事关现代畜牧业的成败。他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产品的卫生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市、县(区)、镇(乡)建立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市、县(区)建立了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技术支撑体系。认真落实了“政府保免疫密度,畜牧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双保责任制,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免疫密度基本达到100%,抗体监测合格率达70%以上。实行了兽医驻场包片责任制,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畜禽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达到100%,杜绝了病害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加大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产品的打击力度。强化了监测和检测,保证了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了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为零。省、市畜产品安全抽测1000余批次,全市14种违禁药物、6种残留限量药物、苏丹红等的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五)以助农增收的理念,推动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养得出,卖得脱,能赚钱,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首先,他们大力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使高金、美宁、颐康、超强、南大等一批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畜产品加工营销的大集群。高金公司成为四川股改后第一家上市的龙头企业;美宁公司牛肉罐头等系列产品成功打入英国市场,成为全国首家进入欧盟市场的罐头食品。全市形成了以高金公司为龙头的猪肉加工营销体系;以美宁公司为龙头的肉牛加工营销体系;以颐康公司为龙头的肉鸡加工营销体系;以五斗米鸭业公司为龙头的鸭肉加工营销体系;以新生态公司为龙头的鹅肉加工营销体系。目前,全市已发展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8个,其中国家级龙头加工企业3个,省级龙头加工企业5个。畜产品转化、市场营销率达60%以上,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形成了年加工生猪500万头、家禽5000万只、肉牛10万头以上的加工能力。其次,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政府采取谁带动农民养殖增收,给谁项目资金支持的调控措施,促使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养殖增收,国家级龙头企业高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担保”的生猪养殖模式,公司以每斤高于0.5元—1元的优价全部收购出栏肥猪,并给规模养殖户(50头以上)购买生猪保险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已发展养猪合作社农户20648户,公司收购农户出栏肥猪619440头,农户养猪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人均增收1714元。利民食品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地800亩,建设起了年存1000头DLY的种猪繁育场,以种猪基地为支撑,实施“369”工程,在大英县选择300个村,每村选择60户农户养殖商品猪,每户年出栏90头以上。采取仔猪销售、饲料供应、生猪收购等给予养猪农户优惠的办法,保证养猪农户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再次,积极探索农户的养殖增收机制。一是推行了会员制。为了使龙头企业的加工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养殖农民带入市场,他们大力发展各类畜牧专合组织,发展养殖会员。发展了安居养猪合作社、一品原生态肉鹅合作社等一大批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7个,养殖会员达到42000余户,在组织农户搞好畜禽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会员养殖户实现畜牧增收1126元。二是推行了业主寄养制。中通公司是一家集种猪养殖、饲料兽药生产一体的大型企业。政府出资补贴农户整修圈舍,公司给农户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服务,统一回收肥猪,农民每养一头猪挣饲养费和奖金60元左右。蓬溪县天宫堂村六社农民蒋志友已出栏了322头该公司寄养的生猪,收入1.8万元。他高兴地说:“既种了自己的包产地,又照应了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中通公司目前发展了500户生猪寄养户,这种寄养机制化解了养殖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三是推行了养猪工人制。齐全公司统一修建每年出栏1000头的标准化圈舍、提供仔猪、饲料、防疫,统一收购生猪,聘请农民饲养管理,每增重一斤给农民0.5元工钱,每出栏一头猪农民获得50元以上收入,一户农民管理饲养一幢猪舍,一年可获得5万元左右收入,实现了农民零风险养殖增收。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520.76万头、肉牛15.1万头、肉羊145.3万只、家禽6000万只。实现畜牧产值116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2%,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支援地震灾区调出肉食品1138吨,占全省调往灾区总量的41.9%。今年1一9月全市出栏生猪452.9万头、肉牛11.76万头、肉羊52.4万只、家禽3030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4%。畜牧生产方式大转变。已由过去以农户传统分散式养殖转变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市年出栏万头生猪企业已达5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户16976个,规模养殖出栏量占生猪出栏总量的54.9%,比2006年提高25%;良种化率大提高,生猪DLY、PIC杂交改良面达到60.1%,比2006年提高了25%。畜牧助农增收大增长。畜牧人均增收304元,占农民人均增收的60.8%;比2006年增长了三倍。畜牧企业大发展。全市畜禽产品加工企业12个,肉类产品加工产值2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2%,占全市食品加工产值的40.7%;出口肉类产品6353吨,占全省的30%;创汇303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29.71%。
  三、几点体会
  (一)强化保障,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现代畜牧业发展。建立健全了逗硬的考核机制。对年出栏万头的养猪企业,实行项目秘书制,由畜牧部门派技术人员全程技术指导;实行县级领导责任制,每个项目落实一名县级干部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水及道路修建等问题。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围绕发展现代畜牧业,农村沼气、粪污处理、安全饮水、红层找水、集雨节灌、土地治理、“金土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打捆安排使用,近两年来全市共打捆项目资金2.8亿元,支持兴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三是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政府〔2008〕15号文件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各项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标准化规模养猪给予补贴;对发展畜产品精加工、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实行奖励政策;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实行贷款贴息的政策。
  (二)企业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途径。现代畜牧业是技术含量高、装备强、要求高、投入大的产业。只有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才能担当起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任,才能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有所作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坚持企业主体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畜牧业,才能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的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现代畜牧业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创新机制,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措施。资金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投入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问题。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塞。只有不断探索创新生产、加工、营销的利益连结机制,真正形成利用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养殖户带入市场。只有努力提高广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他们养得出、卖得脱、能赚钱,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发展现代畜牧业。
  四、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以生猪生产为主体,肉牛、家禽发展为特色,加速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卫生安全化、产业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到2015年,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生猪良种化率保持8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出栏率保持在80%以上;规模养殖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10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年收入达2500元。
  (二)扎实做好三个推进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实现规模效益。有规模才有效益。对已经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户尤其是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引导他们强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养殖效益。要利用国家和省上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发展DLY、PIC种猪场或商品猪养殖企业,通过他们组织带动农民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围绕二级种猪场,发展生猪健康养殖小区或生态养殖家园。要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打造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努力提高品牌效益。到2015年,保持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企业100个;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4万户;大力实施“绿色生猪致富工程”,出栏绿色生猪100万头;努力把该市建成优质商品猪生产和繁育基地。着力打造生态肉鹅产业高地,出栏生态肉鹅1000万只。要以村为单位布局养殖小区,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使畜禽圈舍选址、间距、单栋面积、层高、防暑御寒、排风饮水、预防灾害等方面均符合标准化技术规范要求。扶持年出栏家禽12000只,肉牛20头,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的专业养殖户(场)的发展。全面推行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引种育种、疫病防控等生产技术规程,遵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定,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二是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支持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扩大精深加工规模,开发与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加工效益。引导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企业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快建设优质种畜禽场,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优先安排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带建设,养殖业扶贫开发、畜产品加工项目,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技术推广、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联结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专合组织建立市场风险调节金,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的产业化模式,增强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的带动能力,使农民养殖增收。支持猪肉产品出口企业大力发展备案猪场,努力建设生猪出口基地。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大力推进“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种养结合,沼气配套,科学计算土地对粪污的承载量,合理布局规模养殖的存栏量。大力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积极鼓励运用沼气发电,颗粒有机肥加工,充分利用粪污,变废为宝,生态循环,促进种植增收;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凡是规模养殖,无论采取哪种办法,污染必须得到彻底治理。要运用先进技术,积极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加快推进“以草换肉”,增加畜牧效益。
  (三)努力建设好四大体系
  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取政府引导、政策导向、项目安排的措施,支持外种猪原种猪场建设,发展DLY、PIC一级种猪场,到2015年,全市一级种猪场常年存栏达到2万头。采取专业建场或自繁自养的形式,大力发展DLY、PIC二级种猪场,到2015年,全市二级种猪存栏达到40万头。切实搞好人工授精站、点建设,努力扩大畜禽人工授精推广面。2015年,全市出栏DLY、PIC优质商品猪保持在80%以上;大力推广利用二级种猪场自繁自养,使养殖节本增效,2015年,全市自繁自养出栏保持在70%以上。积极推进用波尔山羊等优质羊种改良本地山羊,大力发展天府白鹅、四川白鹅以及颐康鸡优质新品系,努力形成肉鹅、肉兔良繁体系,每年西杂冷配肉牛达到2万窝以上。
  二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切实搞好市、区县动物防疫机构改革。加强防疫队伍建设,真正做到素质良好,依法履职,运转高效,防控有力。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市建成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三是加强畜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成1个市级畜禽产品安全监测中心,建成4个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加大饲料、兽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力度,加大投入品的执法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全面落实兽医驻场包片责任制,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切实搞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备案工作,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检疫执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力度力争达到100%,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的认证工作,2015年,全市规模养殖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达到80%以上。
  四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引进和培育投资主体建设优质商品猪大中型批发市场,科学推进生猪期货市场交割点建设,推进优质商品猪储备基地建设。鼓励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畜禽产品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鼓励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建设包括屠宰、储藏、运输、经销全过程的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冷鲜肉直销。
眉山市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
构建以奶牛为特色的畜牧产业体系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丘陵地位,下辖东坡、仁寿、彭山、洪雅、青神、丹棱6个县(区),面积7186平方公里,总人口347万,其中农业人口266万。2007年省委、省政府启动现代畜牧业试点以来,眉山市围绕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农民增收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基地为重点,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了“生猪为主体、奶牛为特色、禽兔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突出。
  同2006年相比,2008年全市畜牧经济主要指标大幅提升。生猪、小家禽、兔分别增长18%、16.3%、48.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6.5万吨、7.1万吨、13.9万吨,增长18.1%、13.4%、11.8%。全市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255.3元,增长188.6%;实现畜牧业产值90.3亿元,增长49.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8%,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饲料生产能力、农区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积、DLY生猪出栏比例和数量、奶牛存栏和奶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是西南最大的奶业生产加工基地。
  一、做法和成效
  第一,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以产业化的思维抓现代畜牧业试点,把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坚持上产业先上龙头,通过招大引强、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了现代畜牧业生产组织核心体系。
  基本做法:
  ——营造“洼地效应”,吸引企业。制定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奶牛小区3年建设、新增100万头生猪工程等具体方案,为引进企业提供规划引导。完善“集中资源合理布局龙头企业、分区县建设畜产品基地、按现有税收分成比例共享税收”的分配机制,形成全市一盘棋发展格局。严格兑现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畜牧养殖农业用地政策,落户企业基础设施“三通一平”由政府解决,用水免收三年的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价格。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实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投资代办制等制度,为项目申报、选址、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引进企业。市县成立现代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龙头企业引进发展。2008年市政府在市畜牧局组建副处级现代畜牧业招商分局,编制7人,划拨30万元启动资金,驻天津开展招商引资,强化资源、环境、政策、市场等优势条件的宣传推介,主动承接畜牧业产业转移,完成招商引资3.37亿元。
  ——实施重点扶持,发展龙头。打破直接帮扶农民才是扶持的束缚,树立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对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出台《现代奶源基地建设补助暂行办法》,对新建小区和从市外新引进优质奶牛,按小区规模给予每头元的补贴。2008年,市财政安排1400万元、整合资金3100万元,支持奶牛、生猪、肉兔、肉鸡四大产业和关联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从土地收益中安排3000万元扶持规模养殖基地,完善基础设施。
  主要成效:
  试点以来,眉山市引进培育了蒙牛、爱德(加拿大上市公司)、台湾大成、新希望、四川巨星、王家渡食品(北京眉州酒店子公司)、西昌华宁等32家加工、养殖、饲料企业集团,总投资近23亿元,带来了资金、品牌、市场、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激发原有企业开展新一轮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延伸,总投资达2.1亿元。双汇新建20万头生猪加工线,总加工能力达50万吨;金锣新建了火腿肠加工线,日生产金锣牌火腿肠达200吨;菊乐新建6条鲜奶生产线,鲜奶生产经达10条。目前,眉山市已构建了支撑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集群。奶业方面:以蒙牛、新希望、妙士、菊乐为龙头,形成日加工能力1100吨以上的乳品加工产业。生猪方面:以金锣、双汇、玉泉、王家渡食品为龙头,形成年加工能力150万头的猪肉加工产业。兔业方面:以海顺、九升为龙头,形成年加工能力1000万只的兔肉加工产业。家禽方面:以温氏、强发为龙头,形成年生产能力2500万只的肉鸡产业。饲料方面:以通威、新希望、巨星为龙头,形成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饲料加工产业。2008年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比2006年增长54亿元;饲料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1亿元,比2006年增长10.9亿元。
  第二,发挥龙头牵引作用,引导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生产,推动大基地建设,提高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做法:
  ——发挥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推进“引、繁、推”三位一体的良种化工程,全市建成优质奶牛良繁场36个、生猪良繁场39个、肉鸡良繁场17个、肉兔良繁场23个,为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就近提供了优质品种资源。二是蒙牛、爱德、新希望、新阳平等企业投资近7亿元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基地,在增加农民务工岗位的同时,带动广大养殖农户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和管理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大基地建设。饲料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主动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减少饲料营销中间环节,降低养殖成本,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稳定饲料和生猪生产。全市已有32家饲料生产企业参与健康养殖示范村行动,发展养猪示范村13个,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3万头以上,示范带动养殖户1000余户;发展养鸡示范村65个,年出栏优质商品肉鸡650万只以上,示范带动养殖户1100多户;发展养兔示范村45个,年出栏优质商品肉兔1350万只以上,示范带动1300余户。
  ——推行企业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发展模式。九升兔业“公司+协会+农户”模式:企业与协会签订协议,再由协会与农户签订协议,企业通过协会向农户配送低于市价的良种、饲料,提供防疫服务和技术培训,进行保底价回收,并根据赢利情况,按季度向农户二次分红。要求农户养殖规模100只以上,投入4000元以上,年收入6000元以上。温氏“公司+农户”订单养殖模式:农户修建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鸡舍,交2—4元/只的合作保证金与企业签约,企业统一垫付鸡苗、饲料、药物,提供技术服务和回购,保障养殖户每只获利1.5—2元左右。农户的投入在3.5万元以上,年获利2万元以上。蒙牛(眉山)公司与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业主签订牛奶收购协议,并制定扶持政策,落实贷款1000万元、短期借款500万元支持奶源基地建设。巨星通过与养猪专业合作社或受控猪场(小区、农户)签订肉猪生产协议,向农户优惠提供优良的PIC父母代种猪,配送优价专用饲料,每吨饲料低于市场价150元。同时根据市场价格制定最低保护价,以不低于保护价收购商品猪。根据农户不同的养殖基础和经济条件,推行这些公司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发展模式,分类引导分散农户参与奶牛、生猪、禽、兔等现代养殖,推进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对接,家庭经营与现代化大生产融合,龙头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联结。
  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区域布局,推进了基地建设,全市形成了辐射133个乡镇的优质奶牛、生猪、肉鸡、肉兔四大产业带,带动农户10万户。二是提升了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水平。已建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18个,1000头以上的猪场80家,2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36个。生猪、肉鸡、肉兔规模化养殖面分别比2006年提高15、10、11个百分点。奶牛良种化率达到100%,生猪、肉兔、肉鸡良种化率分别达86.7%、93%、88.9%,比2006年提高4、2、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10、5个百分点。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务工4.7万人,月平均工资1000元;带动9.8万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全市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255.3元,比试点前增长18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65%。
  第三,依托龙头调结构,促进种养优势互补的循环经济发展。
  适应市场和加工需求,优化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养畜,以草换肉,以草换奶;推行 “养殖小区(场)+沼气+绿色种植园”,实现种养优势互补,推动畜牧循环经济发展。
  基本做法:
  ——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奶牛、肉兔等草食牲畜。适应饲料粮供应日益偏紧和食草型畜产品消费上升的新形势,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同时,依托蒙牛、新希望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丘区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人工种草45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2万亩,建成以洪雅为核心辐射37个乡镇的优质奶牛产业带,试点以来新增存栏奶牛12706头。依托海顺、九升等兔肉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以东坡区为核心辐射23个乡镇的肉兔特色产业区,试点以来肉兔出栏增辐达48.3%,在全市畜禽产品中增辐最高。
  ——依靠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畜牧业发展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布局区域载畜量。从丘区地貌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资源,发挥其自然防疫屏障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上山进沟”,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基地。坚持养殖基地建设与绿色种植业发展结合,通过干湿分离——沼气处理——沼液还田,基本做到“内循环、零排放”。以牛粪为原料,在发展地龙产业开展蚯蚓养殖解决奶牛场牛粪出路的基础上,引进金龙生物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立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的生物菌肥加工企业。
  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产业结构。草食牲畜在畜牧业内部的比重大幅提升,充分利用了秸秆等粮食作物闲置资源,降低了肉料比,节省了粮食,使畜牧产品生产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二是促进了资源节约。沼气在取暖、照明等方面广泛应用,降低了生活生产用能;沼液无害化处理后灌溉农作物,节约了肥料和水资源。三是带动了绿色种植业发展。把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在控制面源污染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符合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四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有机肥加工企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变被动的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的生产性投入,变废为宝,派生了新的产业。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资金不足融资难,进入产业化经营难度大。眉山市奶牛、生猪、肉兔、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较高,广大农户发展愿望迫切。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结的各种生产模式中,对生产的规模和标准都有明确要求,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启动资金。如加入温氏订单养殖模式的基本前提就是农户至少投入3.5万元。很多农户由于缺乏资金,加之信用无等级,抵押无资产,无法融资,既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把农户拒之于产业化经营之外,又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应对自然风险方面,政策性保险只涉及生猪和奶牛。肉兔、肉鸡标的过小,赔付繁琐成本高,保险公司不愿涉入。应对市场风险方面,龙头企业缺乏拳头品牌,市场开拓不足,除蒙牛外,只有菊乐、妙士、咕咚等地方品牌,影响力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同时,未建立“以峰填谷”的风险金,未形成种畜、饲料、养殖、加工、营销等环节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生产环节风险大,容易造成大起大落。
  (三)利益联结机制需要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多数企业直接投资办场建基地,专合组织在饲养技术培训、产销对接、利益分配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与农户联结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分配存在矛盾,总体上分散养殖仍占很大比重,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三、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推广投融资机制。一是整合国家强农惠农项目资金,打捆水利、交通、环保、国土、农业、农机等支农资金,各报其帐,各记其功,支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生产机械化水平。二是政府出资引导,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注入,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财政对担保公司给予一定的信贷担保风险补助。三是大力发展小额农贷,支持起步农户迅速进入产业化经营。推行保单抵押贷款,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二)创新推广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公益性、公共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检疫、实用技术推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防范自然风险。二是完善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机制,逐步扩大保险品种范围。三是建立风险分摊机制,由产业链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风险基金,实现产业链整体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减少和降低产业各环节的市场风险。四是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打造区域性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推广利益紧密联结的产业发展机制。重点推行政府引导种畜禽、饲料、加工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 “六方合作+保险”模式;由企业修建标准化圈舍,统一提供猪种、饲料、兽药、技术、生猪保险和服务、管理,农户出劳动力的 “零风险”养殖模式;由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农民出劳力和饲养场地,发展农户“寄养”“托养”模式。政府对带动农户作用明显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牧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种养优势互补,养殖基地建设与绿色种植业发展相结合,推行 “养殖小区(场)+沼气+绿色种植园”,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有机肥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畜牧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五)推广畜牧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联动的发展机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企业为 “龙头”,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畜禽产品品牌化为关键的畜牧产业化体系,以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饲料、兽药、皮革、有机肥加工等关联企业、专合组织和营销网络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区域辐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南充市顺庆区创建农民产业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南充市顺庆区大林乡大林寺村位于南充市西北,距市区16公里,自然资源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属于典型的丘区山村。全村203户735人长期靠种粮吃饭,靠务工挣钱。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2007年初,在区、乡两级政府的宣传发动下,该村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探索新路,创造了“政府大力推动、农民自主建设、企业自愿参与、金融积极介入”的新机制,探索出一种丘区偏远山村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产业园区模式,使大林寺村在较短时期内,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村容村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等发生了根本转变。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南充市顺庆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民产业园,探索了丘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入园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突破性增加,农民、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府设立园区,搭建发展平台。政府按照到位不越位、引导不包办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产业布局,规划设立产业园区。为推进园区建设,政府整合资源,搞好“三通一平”,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帮助群众开阔眼界,激发群众致富创业的热情。目前,全区已建成45个农民产业园,仅大林寺、大坪山等六个村的农民产业园就带动了172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占入园农民的40%,吸纳了大量的“40、50”甚至“60”人员就业。
  (二)农民自主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在园区建设中,当地农民采取产业自选、资金自筹、设施自建、园区自管、利益自享的方式,把发展产业的目光投向生猪、蛋鸡、食用菌等种养殖业。他们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自筹资金、自主建设猪圈、鸡舍、大棚等生产设施,建成生猪养殖园、蛋鸡养殖园、食用菌种植园。成立生猪、蛋鸡、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自愿加入,规范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农户既是园区产业的投资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又是直接参与园区建设的受益者,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大增强,避免了政府的大包大揽和“代民作主”。
  (三)企业强力带动,增强集聚效应。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参与、技术参与和销售参与,发挥带动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为农户统一提供品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支持、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使园区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原料生产基地,使农户成为企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扩大了规模,延伸了产业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顺庆区吸引了大百合、绿宝菌业、绿科禽业等12家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入园,带动全区65%的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比如,大百合公司的母猪养殖规模达到了4000余头,带动生猪养殖10万余头,生猪销往西藏等地,在大林寺村生猪养殖园,一个劳动力每年可以喂养1000头猪,最低可以获得6万余元的收入。绿宝菌业公司带动大林寺村30户农户建成38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户均年纯收入5万余元。
  (四)搭建融资平台,破解瓶颈制约。为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困难,2007年政府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按照1:5的比例放大,为农户提供10万元以下的两年贴息贷款担保,发挥政府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建立了“四审”制和回收保障制,严格控制贷款风险。“四审”制即:农户贷款时“村民代表初审、乡农经站二审、信用社三审、担保公司终审”,回收保障制即:龙头企业在收购产品时帮助金融单位逐步扣除贷款。如果贷款出现损失,担保公司将承担90%,金融单位承担10%,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目前,信用社已为农户提供了1.5亿元的贷款,增加了农业信贷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推动了园区发展。
  (五)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农村环境。推动丘区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顺庆区推进养殖园集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保护了环境。园区与化肥厂签订合同,生猪、蛋鸡的干粪便被化肥厂以每个园区每年6万元的价格回收,加工有机肥,稀粪便通过管道统一回收生产沼气,沼液、沼渣用于浇灌果树、蔬菜,发展种植业。农作物的秸秆回收后粉碎,用作生产食用菌的原料,实现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成效
  1. 园区产业规模初具。利用荒山、荒坡,建成蛋鸡、生猪、食用菌三大产业园区,其中,蛋鸡园区已存栏蛋鸡6万只,16户养殖户每户存栏蛋鸡3300只以上;生猪园区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11户养殖户均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食用菌园区建成大棚38000平方米,年投放食用菌袋300万袋,三大园区总产值达3500万元。
  2. 农户增收迅速直接。农户从投产至今,已收到明显经济效益。其中,蛋鸡养殖户户均获纯利9万元,生猪和食用菌园区农户户均获纯利11万元,生猪和食用菌两个园区农户已还清了小额信贷担保贷款5万元。
  3.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成3.4公里水泥路和8.7公里便民路,新建集中供水站4处,修建户用沼气池20口,大型沼气池2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 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群众精神生活较为丰富,涌现了一批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孝顺父母的和谐家庭。
  5. 基层组织明显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健全,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村干部队伍战斗力强,两套班子协作配合,运转良好。开展村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活动,党员先锋作用有效发挥。在园区建立党小组,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遂宁市齐全生猪养殖模式
  四川省齐全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全公司)以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为载体,实施100万头绿色生猪产业化工程,接通饲料产业链和养殖产业链,真正带动养猪农民零风险增收。为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种有效模式。
  一、做法和特点
  齐全公司大力发展绿色生猪产业,是以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为中心,建设集绿色生猪养殖、特色水果种植和农民新村建设于一体的齐全原生态博览园;是实施船山区产业化扶贫生猪基地项目。目前齐全原生态博览园基本建成,扶贫项目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其他规划中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进行。这一生猪养殖模式正是颇具特色的齐全模式。
  (一)公司独资建设养殖小区。2008年开始,齐全公司投资5300万元,由其子公司金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绿公司)实施,在齐全原生态博览园中建设8900平方米的PIC祖代母猪零排放种猪场1个,饲养种猪1000头;1.2万平方米的商品仔猪繁育场1个,可年产仔猪36000头;1.5万平方米的绿色生猪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生猪可达7万头。目前祖代种猪场的项目工程全部竣工,种猪已引回饲养,可年产父母代仔猪8000头,商品仔猪12000头。
  (二)农户零成本进入小区养殖。在金绿公司和养殖农民已经签订的在齐全原生态博览园养殖小区中的母猪、商品猪养殖合作协议可以看到,乙方(农户)到甲方(金绿公司)养殖场从事养殖合作:场地、设施、技术、生猪、饲料均由甲方提供,乙方不投资一分钱。但乙方必须服从公司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规和遵守养殖小区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标准化养殖要求、听从技术人员指导操作。截至目前,金绿公司已同38户农户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
  (三)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该项目在齐全原生态博览园周边的桂花镇、复桥镇中选取3个贫困村,择址集中统一建设猪圈,目标是帮助1106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1106户贫困农民将一次性扶贫款350万元分为1106股作为入社股本金,集体加入齐全公司牵头成立的富民养猪合作社。扶贫项目的养殖小区运作和齐全原生态博览园养殖小区一样。不同的是,合作社代表贫困农户与齐全公司签订协议,齐全公司每年还拿出45万元作为股金红利,分配给1106户。
  (四)未来发展企划。2009年齐全公司投资1.35亿元在船山区桂花、复桥、新桥、河沙等乡镇进行绿色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其中建设存栏2000头的商品仔猪繁育场4个;存栏10000头年出栏30000头的绿色生猪养殖小区7个,每个小区解决30户农民进入小区集中饲养绿色生猪,年出栏绿色生猪可达21万头。规划在2011年前完成投资4亿余元,在全市建成PIC祖代猪场1个,商品仔猪繁育场12个,育肥猪养殖小区18个。届时公司绿色生猪养殖小区可实现年出栏50万头绿色生猪,解决1100户农民到公司绿色养殖小区参与养殖合作。还将选择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自繁自养的养殖户100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绿色饲料、绿色生猪饲养标准、按绿色生猪价格进行收购。
  二、成效分析
  齐全模式对于参加养殖的农户来说,成本为零,收入高效;对于公司自身,从延长的产业链中既可从饲料、兽药、养殖、种植中获取高额的综合经济效益又能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对于所在地遂宁市,进一步促进了生猪产业化的发展,丰富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涵。
  (一)带动农民增收实实在在。以单个养殖农民计算。饲养母猪的农户,每人养母猪50-55头,每年产仔头,每头仔猪60天后按28元/头提成。如无大的意外,则每人每年至少可以收入28000元以上。饲养商品猪的农户,每人每年完成出栏生猪2至3批,每批不低于300头的养殖任务;养殖户的收入公司按实际喂养数量和出栏生猪价格比例提成,每公斤活猪价格12元以上提成0.5元,每公斤在12元以下的提成0.3元,并在七日之内结算兑现给养殖户;生猪出栏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五日内做好全面消毒工作,公司在十日内将生猪补栏300头;养殖小区内按平均消耗饲料的肉料比计算,奖励前5名,奖金按实际节约数的30%计算。超过平均肉料比的后3名,按超出部分的15%赔偿;养殖户饲养的生猪死亡不计劳务费,也不赔偿,但必须及时告知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养殖户认真履行约定义务后,公司保证养殖户全年提成额不低于12000元,不足12000元,由公司补足其差额。到今年底,参与到生态博览园养殖合作的农民将达90余名,每个农民年可实现3-5万元的收入。到2011年养殖规模达100万头生猪以上,公司总计可以带动1200户(不含扶贫户)农民增收。
  (二)公司发展愿景美好可行。齐全公司5年战略规划显示,届时饲料公司产值6.5亿元,兽药公司产值1.2亿元,生物垫料菌种公司0.9亿元,金绿农牧公司产值18亿元,配套的有机水果园、有机肥厂和绿色生猪屠宰加工厂产值23.39亿元,总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3亿元。其中的重头戏还是100万头绿色生猪工程,预期年实现纯收入2.15亿元。
  (三)畜牧产业发展生态高效。齐全模式总体符合全省《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遂宁市现代畜牧业规划》要求,不仅在带动农民增收上切实有效,而且高度重视绿色环保。一方面,在发展零排放养殖的同时,按照循环模式进行配套建设,着力建设配套沼气池,将畜禽粪污进行能源转化。另一方面,根据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生态化、产业化“六化”要求,规划建设1个生产1万吨的有机肥厂,栽种1万亩有机水果。如果顺利发展下去,到2011年切实建成100万头绿色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将大力促进所在地遂宁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三、体会和启示
  (一)齐全模式是一种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检验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先进与否的标准,就是要看能否真真切切地帮助一大群农民增加收入。齐全模式,主要优点在于农民的零风险,农民在养殖过程中无任何财力投入,不承担任何风险,并能获取较高收入。即使是饲养生猪死亡,也只是要求及时告知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和不计提成,还有一道“全年提成额不低于12000元”的保护墙。
  (二)接通相关产业链是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齐全公司集饲料和兽药产销一体,在2003年9月开始向饲料产业上游延伸,种植绿色玉米,当年尝到甜头,并取得绿色饲料品牌。利用其绿色饲料喂养的生猪销售价每公斤平均高于当地1.6元以上。而在饲料产业成熟阶段,进入饲料占养殖成本的60%~80%的生猪养殖业,从饲料供应商发展成为养殖产业运营商,走的是一条多元化有效经营之路。齐全公司敢于对养殖农民实施零风险,主要因为能够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接通两条产业链,不仅节约饲料销售费用,最大程度地摊薄成本,还带动了饲料生产,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另外,公司统一建设标准化圈舍,提供猪种、饲料、兽药、技术、生猪保险和统一防疫、服务、管理、销售,提高了抗疫病风险能力;还能够按照绿色生猪标准化生产,控制生猪品质,打造绿色生猪品牌。
  (三)在弱质产业中处于弱势的农民参与利益分配的生产要素越少安全系数越高。齐全模式的实质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和农户的劳务合作上。和一般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的利益联结不一样,齐全公司仅仅和农户签订养殖合作协议,农户所提供的参与到利益分配中的生产要素仅限于劳动力。其零风险主要也基于此。根据市场规律,参与分配的要素禀赋越复杂,风险越大,在脆弱产业中尤其如此。生猪产业尽管是我省第一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但深受市场和疫病制约,在当前实为风险比较大的弱质产业。养殖农民在和企业的利益博弈上,明显弱势,他们参与的生产要素越少,风险就越低。就此点上,齐全模式告诉我们,单一而简单的劳务合作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齐全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较强推广性。一种在理论及实践上都被认为是好的模式,就应该被学习和推广。齐全模式,就是这样一种生猪产业化经营中经过创新的零风险养殖模式,其不仅能够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还使农民就地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使他们干有所业,劳有所得。作为饲料产业中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齐全公司在当前我省生猪形势进入黄色预警区底部,毅然进入生猪养殖行业,迈出的既是勇敢的一步,也是负责任的一步。其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有一定带动作用,对于做强做大我省的生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
达州市腾珑养殖有限公司
以种猪场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
载体发展生猪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腾珑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种猪为主的养猪企业,公司始建于日,地处达县赵家镇楠木村九社,毗邻“农业科普示范村”——桂花村,紧靠120线国道,离“川东明珠” 美誉的达州市区不足半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所专业从事种猪和商品猪繁殖、饲养、销售的纯种猪及外二元种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同时兼营粮食收购、销售、加工、饲料生产销售等相关业务。公司下设三室四科:经理室、场长室、消毒室、防治科、销售科、财务科、保卫科.员工36人,高级兽医师2人,管理人员6人。公司占地56亩,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打造种猪核心群
  公司先后从广东、北京顺鑫农业等地引进杜洛克、新瑞典长白、美系大约克等国际先导型种猪,精心打造种猪核发群,积极带动扶持本县中小型养猪场及养猪农户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用户欢迎。一年多以来,共为中小型养猪场及养猪农户提供优质二杂母猪600余头,扶持了吕再平等3家中小养殖场及周边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二)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养殖小区
  几年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成立钱坤养猪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集中周边246个农户打造达县楠木养殖小区。公司通过统一提供种猪、统一防疫和技术指导、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商品猪的“四统一”措施,带动中小猪场和农户,发展商品猪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模式。种猪场目前年出栏种猪及商品猪12000多头,带动了达县及周边地市县几十个规模猪场和数千家养殖户的发展。
  (三)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行寄养模式,降低社员养殖风险
  针对农民在养猪中普遍存在着“缺资金、缺技术、怕生猪价格下滑”的“二缺一怕”问题,公司在社员中实行“生猪寄养”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补助为引导,联合农民进行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利用公司29亩存量土地,结合生猪生产发展项目,专业合作社投资400万元,与周边养殖群众联建标准化猪舍3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扩养优良基础母猪300头,并配套购置生猪性能测定,疫病检测等仪器设备。凡进入楠木养殖小区的养猪户,政府按每户建圈舍30㎡补助4500元的标准,修建猪舍,并提供仔猪(DLY)、饲料、防疫、兽药以及生猪保险等;农户提供养殖场所和水电,负责生猪的饲养管理,公司按每增重1斤付工资0.5元,若以1头40斤的仔猪为例,到200斤出栏,农户将从公司领到工钱80元。按小区打造的标准,社员每年为公司寄养100头生猪,年可获工资报酬8000元。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近两年实施“以种猪场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生猪”,公司基础母猪达到800头,年出栏猪18000头,其中为养猪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优良种猪5000头、商品猪13000头,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润300万元。
  通过优良种猪快速扩繁、加速良种普及推广,可迅速提高达县乃至周边县养猪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全县生猪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广安市广安区生猪“股份合作”养殖小区发展模式
  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加速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广安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高等现状,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股份合作”模式,发展集中生猪养殖小区。
  一、作法
  自愿入股。凡有养殖积极性和资金而无法扩大规模的农户,均可自愿向所在乡镇政府申请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入股建立养殖小区成为股东,每1万元为1股,农户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入股数量,也可以选中的建场土地入股。一个生猪养殖小区一般以100股左右为宜,原则上入股数量不超过200股。
  民主管理。养殖小区设立股东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参加,决定养殖小区的重大事项,按“一人一票”制表决。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小区建设、生猪饲养、疫病防控、生产经营管理等,监事会负责各项财务收支、种猪采购、育肥猪销售等的监督。
  统一经营。根据乡镇政府申请,区畜牧食品局进行选址与现场规划,理事会严格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规范进行建设,达到外貌统一(水泥砂浆抹平、涂料刷白墙面,蓝色彩钢瓦屋顶,铝合金窗,治污设施完备,监控配套)。品种统一:母猪为LY(YL)母猪、公猪为杜洛克种公猪,饲养规模以饲养能繁母猪100头、通过自繁自养年出栏生猪2000头左右为宜。
  风险共担。年终按销售收入除去生产成本(人员工资、饲料、防疫、水电、销售费用等)后的收益,按照入股数进行分红,风险共担,盈亏共负。
  二、效果
  肖家生猪养殖小区于2009年3月建成,占地17亩,现有入股农户100户,投资120万元,建猪舍7栋、2600平方米,管理用房300平方米。小区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统一经营、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现存栏LY母猪150头、商品猪1200余头。设计规模为常年存栏LY母猪150头,通过自繁自养,实现了年出栏生猪3000头,销售收入300万元,纯收入30万元以上,户均分红3000元以上。
德 阳 温 氏 模 式
  一、基本情况
  德阳广东温氏温氏食品有限公司建于2002年,投资6000万元,公司占地380亩,员工360人,技术人员50人,以“公司+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在过去的6年里,公司已累计上市肉鸡达6000万只,发展合作养户近1000户,解决剩余劳动力2500余人,为当地广大养殖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其中,仅2008年就上市肉鸡1310万只,销售总额达3.1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2030万元。今后公司将每年为本地区农户增加收入约2300万元。中江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建于2006年,已投资7100万元,公司占地380亩,员工120人,技术人员40人,以“公司+农户”发展肉鸡、肉鸭、生猪养殖,目前已带动肉鸡、肉鸭农户700户,生猪养殖农户启动100户。
  二、基本做法
  温氏模氏是以“公司+农户”紧密型结合发展养殖,温氏“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就是以公司为主体,以农户为基地,通过农户自愿与公司合作,从而形成一种生产的自愿组合。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公司与农户分别承担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不同环节的工作,公司主要职责是为农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指导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农户按公司的技术与管理手册饲养鸡(鸭、生猪),饲养户形式上是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这种有效的组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公司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将农村闲散土地和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养殖过程和销售归纳为“五包一保证”,即包鸡(鸭、猪)苗、饲料、兽药(疫苗)、防疫、技术提供,保证回收农户每只鸡赢利一元以上。
  公司回收的鸡、鸭主要鲜销成都、德阳和省内其它市。现正在落实家禽屠宰生产线选址,计划建年屠宰家禽2000万只生产线1个。中江公司已建存栏2500头纯种猪场1个,计划建扩繁种猪场20个,目前已建5个。
  德阳公司2003年9月,被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评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 7月,德阳温氏肉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被农业部评审为“无公害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2005年3月,通过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7月,经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审核,被评为“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2008年7月,被德阳市畜牧食品局授予“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
  “要致富,养獭兔!”这是近年来江安县众多獭兔养殖户形成的共识。从当初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场建设到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经历了五年多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带动了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重庆等地一大批獭兔养殖专业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基本情况
  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江安县四面山镇义安村村民姜长虹、姜方奎、姜学文三弟兄创建。2004年3月姜氏三弟兄通过到上海打工10年积累的獭兔养殖技术和发展资金,在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租赁四面山镇中桥村县农场土地30亩,建起了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场;2005年11月正式成立了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协会,并于2008年5月经县工商局注册正式成立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
  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为本社社员提供优质种源、提供獭兔养殖技术服务、执行订单生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月,仅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出栏商品兔已达71万只、产值4260万元、纯收入142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2.74万元,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养殖促发展
  该专合社与县畜牧兽医局科技人员一道,不断引进、改良养殖技术,培训骨干技术服务人员28名,定期到社员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设立“三江獭兔技术服务热线”,为社员24小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县畜牧兽医局专门编写了《江安县獭兔养殖综合技术手册》,将建舍、饲养、防疫、选育、营销等技术要领供社员培训和自学,由县畜牧兽医局制定了《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场种兔出场标准》,对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场种兔的选育和供种严格把关,并对种兔限价出售给各社员养殖;并邀请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国内著名养兔专家唐良美教授,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范成强研究员和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獭兔专家作技术顾问,高度重视养殖户的业务培训,每年多次邀请畜牧专家对养殖户开展专题讲座;凡意养殖獭兔加入该社的人员,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场均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食住条件,使每个社员在入社前和养兔前就有了一定的养殖技术基础,统一向专合社成员提供优质种源,并在社员养殖中推行“七个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提供兔种、统一笼舍(场)设计、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投入品采购和供应、统一防疫技术规程、统一宰杀和取皮技术、统一商品销售,实行产销一条龙服务以保证产品质量。
  (二)降低成本增收入
  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合社为了降低各社员养殖獭兔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獭兔养殖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地发展示范养殖户,并与优质廉价的饲料和兽药生产厂直接联系,把獭兔养殖的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直接从厂家购进,并按厂价供应给各社员使用,各社员的生产投入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獭兔养殖的成本。目前,该专合社养殖基地江安县四面山镇发展獭兔养殖大户(小区)168户,现有存栏种兔1.2万只,年出栏规模达到32万只,饲养每只商品獭兔的养殖纯收在10—25元。
  (三)畅通销路壮产业
  为了发展壮大专合社组织,江安县三江獭兔专合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宜宾、泸州和重庆等兔肉超市和獭兔皮加工企业取得了长期业务联系,畅通了獭兔产品的销售,各社员在入社时就与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签定了《獭兔定单生产合同》,凡各社员养殖的獭兔达到2.5公斤以上,就由该社按市场价格无限量随时收购,在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该社就按合同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即使在市场价格最低时,其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每只商品獭兔都达到了10元以上的纯收入,这样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社员的獭兔养殖效益。在发展养殖户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充分发挥了养殖基地的辐射功能,走“市场+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该社社员发展到了宜宾市的10个(区)县和泸州、自贡、内江、重庆等地,该专合社成立至今仅1年多就发展社员518个,每户的年平均纯收都在2.5万元以上,并辐射宜宾、泸州、自贡、内江、重庆等地,带动农户2400余户,使獭兔养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打造品牌强后劲
  为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服务,构筑安全生产网络,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专合社的形象、确保社员利益不受侵害,2006年10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三姜獭兔”商标正式注册。由于坚持科学养殖,“三姜獭兔”鲜兔肉经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兔皮毛色鲜亮、光滑柔顺,兔肉畅销宜宾、泸州两地各大超市,兔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兔皮吸引了广州、上海、河北等大批客商主动上门收购,在日还成功通过互联网与广东皮货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在日中央一台晚间新闻联播《信息化看农村》报道,由于獭兔肉的优秀品质,中央电视七台于2009年4月在《每日农经》节目中对獭兔肉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几点体会
  (一)政策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特别是江安县委、县政府把獭兔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对其给予大力扶持,在土地使用、水电安装、沼气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最优惠的政策。市、县畜牧部门更是把獭兔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搞规划、跑项目、争资金、督建设、强管理,扩大专合社影响,发挥带动作用,使獭兔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二)科技是保证。獭兔养殖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为了让社员掌握标准化养殖技术,专合社先后20余次邀请省畜科院养兔专家和市、县畜牧部门为社员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向养殖户讲解兔舍建设规范、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兔皮加工等综合技术,通过培训一大批獭兔养殖户掌握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县畜牧部门和专合社技术人员还定期或不定期的为社员提供养殖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现场指导服务,保证了社员养殖成功。&&& &
  (三)营销是关键。专合社社员有很多是外出打工回乡创业人员,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还带回了獭兔营销渠道。协会与上海、山东、河北、广东等外地皮草加工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营销合作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签订阶段性生产销售合同。专合社还与泸州、宜宾的一些大型超市建立了联系,长期为超市供应无公害兔肉;专合社通过与外地客商签订供货合同,定期组织向外销售,并与各社员签订保护价回收的订单合同,使各社员獭兔的销售价格比当地散户高2-5元/只,确保了獭兔养殖效益。& &
  (四)管理是效益。专合社实行“七统一”管理模式,走“市场+专合社+农户”的经营路子。即:由专合社统一提供兔种、统一笼舍设计、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饲料兽药采购供应、统一防疫技术规程、统一宰杀和取皮技术、统一定单销售。特别是专合社通过与饲料和兽药企业签订合同,厂价购进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后分发给社员,使得投入品质量有保障,并大大的降低了饲养成本,通过专合社的优质服务和统一管理,既让养殖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帮助社员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合作社现有成员456名,有经营管理人员35人,专业技术人员7人,拥有18辆运输车的车队1个,固定资产1200万元,资本和盈余公积金256万元,示范养殖基地53个,现在存栏蛋鸡120万只,年产蛋量2200万公斤,年销售无公害及绿色鸡蛋350万公斤以上,年总产值突破1亿元,2008年成员人均增收1157元,解决了1300多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合作社先后荣获“四川省示范专合经济组织”、 “四川省标准化生产先进集体”、“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泉驿区农产品营销大户”等称号。2004年合作社取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2007年取得农业部绿色鸡蛋认证,2009年又获得有机鸡蛋认证, 2007年9月,央视7台《聚焦三农》栏目对合作社进行了专题报道,作为“十七大”召开期间的特别报道。
  二、设立背景
  2002年以前,龙泉驿区十陵街道蛋鸡年存栏量有40余万只,肉鸡年出栏达20余万只。农户饲养以分散养殖为主,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市场销售者,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成活率和产蛋率不高,农户养殖收益低。这种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养殖户增收和规模发展。如何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成为广大养殖专业户迫切愿望。2003年初,在十陵养殖大户陈大友、成都牧星公司负责人邓正高的发起下,本街办12户养鸡专业大户积极响应,经市、区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四川省成都市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于日正式诞生,日,合作社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 20008年7月,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列》,依法在工商重新登记注册。
  三、组织机构
  合作社根据本社规模和经营内容,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了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专家团队等组织机构。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都是本社的成员,依法选举产生,按章程规定行使职权,对成员大会负责。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按照章程规定,合作社设立55人组成的成员代表大会,行使成员大会的全部(部分)职权;理事会由5人组成,陈大友为现任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监事会由5人组成,行使监督权,张同宽为现任监事长;聘任职业经理1名,财务会计人员3名,专家团队顾问11名,负责具体的经营事务和财务会计工作。合作社社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立了销售部门,专门负责产品营销、农超对接等工作。
  四、运作特色
  合作社运作具有民主管理规范化、利益联结紧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质量管理实名化、产品营销网络化、成员增收多元化六个显著特色。
  (一)民主管理规范化
  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理(监)事会、经营管理人员职责分明,治理机制科学;合作社“三会”制度健全,管理民主,定期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先后制定了《十陵禽业合作社管理办法》、《十陵禽业合作社成员管理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理事会工作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监事会工作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会议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十陵禽业合作社产品质量控制手册》、《十陵禽业合作社生产技术规程汇编》等专门的内部管理制度;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有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
  (二)利益联结紧密化
  合作社利益分配贯穿始终,形成了“一次分利节本增收,二次分利优价增收,三次分利分红增收”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增收扩展到产、供、销各个环节。第一次节本增收,通过“七统一”有效降低了成员生产投入成本,降低每只鸡的饲养成本2.8元。第二次分利优价增收,合作社对符合无公害和绿色标准的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格0.5--0.9元/公斤进行收购,并包装成精品上市销售,每年每只蛋鸡可以增收5-8元,仅此一项成员户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第三次分红增收,通过可分配盈余返还不低于法定比例(盈余60%)分配给成员,2008年合作社按交易量返还盈余147万元。三个层次的紧密利益联结,增强了合作社凝聚力。
  (三)生产基地标准化
  合作社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53个,制定了无公害及绿色《蛋鸡饲养管理准则》、《蛋鸡饲养技术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等养殖规程,统一技术培训、鸡苗、饲料、防疫、销售、商标、生产技术规程等“七统一”,组织成员进行标准化生产。
  (四)质量管理实名化
  合作社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研究院、成都大学等科技机构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到合作社讲授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要点,定期到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监督成员做好完整的生产记录;合作社建立产品质量跟踪体系,引入工业产品管理编码机制,专门购入全自动专用喷码设备,对合作社出售的每个鸡蛋实行“身份证”管理,在每个鸡蛋上喷上专用编码,标明每个鸡蛋的生产农户、生产时间和生产批次,实现质量管理实名化,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五)产品营销网络化
  合作社率先“农超对接”,探索“超市+合作社”营销模式,先后与红旗连锁、互惠、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正式签订了购销合同,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截止2009年6月底已经建成销售网点2931个,月销售量突破40万公斤,销量约占成都市品牌鸡蛋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产品营销网络化。
  (六)成员增收多元化
  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累计销售成员无公害和绿色鸡蛋 1500万余公斤;提供了13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岗位;成员累计增收1660万元,其中:统一供应鸡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优价增收600万元;从收购环节优价增收800万元;从合作社得到的可分配盈余260万元;2008年,合作社年收入最高的成员为蒋成凤,达48万元; 2008年合作社成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13元,高于全区人均纯收入7255元的27%,成员增收明显,凝聚力显著。
  五、下步思路
  合作社着眼未来,努力进取,将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广辟营销网络,建设研发中心,做大做强。一是用民主规范的手段管理合作社。 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章程》健全生产、销售、财会、档案管理等岗位制度;规范组织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科学高效的实施生产经营和盈余分配。二是用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合作社 。在过去已有的保护价收购、统一供物,优惠让利、统一营销,结算返利、产加结合,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上,继续创新奖励让利、扶持补利等机制,让成员充分享到合作社的利益,增加合作社凝聚力。三是用超前的营销理念经营合作社 。在全力巩固现有网络销量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开辟新市场,着力构建合作社产品网上营销系统,充分对现有销售网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划,健全营销网络,拓展电子商务。四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合作社 。建设可以进行产品加工、展示的直销基地,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加速信息建设。五是用强大的产业平台支撑合作社。通过加大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循环农业、研发新品种、优化产品结构,积极申请ISO等认证等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和安监体系,构建合作社产业支撑平台,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万源市大面山旧院黑鸡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万源市大面山黑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经工商部门批准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从事旧院黑鸡养殖的农民为主体,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实行产、供(鸡苗、饲料、设备)、服务(技术、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年可对外提供雏鸡苗5万羽,商品鸡10万只,商品蛋800万枚。目前,合作社共带动周边4个乡镇8个村800余农户发展旧院黑鸡养殖,实现年出栏旧院黑鸡近1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850余万元,纯利润297.5万元,会员户均增收上千元,规模养殖户增收上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户、合作社双赢。
  合作社于2008年6月被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8年9被中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2月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万源市大面山黑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旧院黑鸡养殖的典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的发展迈得更快,会员队伍更加强大,带动的农户增收会更多,真正成为一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队伍。
  二、发展模式
  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合作社成立了由5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指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颐好合作社怎么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