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批传统村落落旁边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房子

民意征集[&]&实时交流[&]
市政公用设施[]
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
日 17:38&&来源:
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7部门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住建局、财政局、文体新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局、旅游局,市规划局蕉城分局,市国土局蕉城分局:
现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6部门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闽建村〔2015〕16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高度重视,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及要求,认真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现结合上级要求将几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确保通过传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的申请
目前我市还有福鼎市管阳镇金钗溪村、屏南县屏城乡厦地村、寿山乡寿山村等3个村落还未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三个村落所在县(市)住建、文化等部门要督促村落所在乡镇、村庄在12月底前按上级要求做好保护发展规划、传统村落档案、项目需求表等三项工作,确保通过下一轮传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申请。
二、继续完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
各地要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基础上做好材料梳理工作,继续完善传统村落申报系统。
三、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
继续挖掘各地传统村落资源,着手开展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制作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尽早录入传统村落调查系统,并于9月底前将推荐申报名单报送市住建局村建站。
四、录入并完善保护项目管理系统
已获得中央补助资金6个村落要在9月10日前,按照文件要求将项目清单录入系统,并定期做好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录入项目进度(备注:省级驻村专家和村级联络人相关信息不可留白,要精确到具体负责人),我市将适时对项目进行建设项目进行审查跟踪。
五、积极推荐优秀传统村落名单
各地要积极推荐保护发展工作成效突出的优秀传统村落名单,做好推优申报材料,材料内容为介绍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以图文并茂方式编辑制作成word文档,并于9月底前报送市住建局村建站。
附件: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6部门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的通知(闽建村〔2015〕16号)
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宁德市城乡规划局&&
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宁德市财政局
宁德市农业局&&&&& 宁德市国土资源局&&&& 宁德市旅游局
&&&&&&&&&&&&&&&&&&&&&&&&&&
&&&&&&&&&&&&&&&&&&&&&&&&&&&&&&&&&&&& 2015年9 月18 日
(联系人:市住建局 :陈聪&&& 电话:2977653
传真 :2977653&&&& 邮箱: ;)&站内检索:
&&&&&&要&&&&闻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出台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讯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制订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各地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要坚持“保护为主、兼顾发展,尊重传统、活态传承,符合实际、农民主体”的原则,注重多专业结合的科学决策,广泛征求政府、专家和村民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质量。应对传统村落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资源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调查,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时要划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措施、提出规划实施建议、确定保护项目。传统村落应整体进行保护,将村落及与其有重要视觉、文化关联的区域整体划为保护区。明确5年内实施的保护项目、整治改造项目以及各项目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和资金估算。提出远期实施的保护项目、整治改造项目以及各项目的分年度实施计划。
编制传统村落发展规划时要分析传统村落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提出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的建议。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道路交通,提升人居环境。在不改变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的情况下,提出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措施,安排防灾设施。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生存的几点思考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基因,是我们许多人儿时的家园。长大了,我们走出村落,把这些人生最值得的记忆,留在村头古树的鸟巢里、嬉戏的池塘边、热闹的禾场上……
  传统村落走过了漫长的手工农耕时代,有一套完整的说、唱、审美、技艺、宗教信仰、建筑、生产劳动、节日、生存环境等系统丰富的人文内容传承至今,是典型而宝贵的活态文化遗产,在当地是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怀旧,从外地人来看是与众不同的异域文明,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赞叹农耕时代竟有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美丽的文明存在。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大步提升,入学普及,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已逐渐被现代的方式取代。农村人为了生活得更好,正不自觉地远离传统文明,接受现代的汉文化影响,修公路、建现代砖混房屋、修水泥坪、盖红绿瓦……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为大势所趋。
  为了改善和提升边远乡村的生存环境,国家推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系统工程计划,通过一事一议、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旅游村寨规划、公路村村通等项目进行多方面建设。但各种建设标准不一,理念不一致,无意中起到破坏传统风貌的副作用。虽然现在这种现象已开始引起重视,但实施起来仍然未能统一。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文化中的万里长城。有资料显示,中国村落消失速度惊人,2000年全国约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锐减到270万个,平均每年消失9万个村落。于是如何解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存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一、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基本情况
  根据2012年8月对传统村落进行拉网式调查,排查结果,共将16个县市500多个村寨录入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其中有22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60个,第二批165个),占全国1561个传统村落的14.4%,占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的77%。其中苗族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分布在雷山、台江、剑河等雷公山腹地,侗族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黎平、榕江、从江等县的山区。
  为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黔东南州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下发《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目标任务和实施内容。黔东南州根据《省住建厅关于转发上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6月底启动了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3月8日,在两会贵州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自治州州长廖飞接受了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采访,他建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构筑美丽黔东南。
  黔东南自治州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多样,225个中国传统村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当地优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黔东南自治州政府正在打造生态旅游创新区,并将加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提上议事日程,使自然生态与旅游相衔接,在有效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找准文化与商业的平衡点。黔东南自治州先后颁布了《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建立了苗族银饰、刺绣等产品标准,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建立传承人名录、示范基地,定期举办比赛。廖飞还把“保护传统村落”写进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廖飞告诉记者:“黔东南的传统民居比较受游客欢迎,游客比较欣赏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有一个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的载体、控量体制。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一个完整的传统村落至少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村风,村落遗留下来的民族风俗;其次是村貌,包括整个村落的环境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还有就是传统建筑,包括村落的古建筑及民居等。有些传统村落,虽然名称仍然存在,但其村风、村貌和传统建筑等传统气息都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从真正意义上讲,这些村落也已经消失了,因为其文化和传统已经不复存在。
  “一个地方的文化犹如一棵大树,它的根系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靠土地上的水脉、文脉来滋养,正可谓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文化。”这些传统村落以其房屋、庙宇、墓地、宗祠、古井和农田构建了村民的生存空间,也构建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但是,当前传统村落却出现了种种危机,主要表现在:其一,传统村落普遍呈现出空巢化、老龄化的境况,由于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主要是小孩和老人,村落缺少生机和活力。外出打工人员正在快速接受或被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同化,人文文化在逐步消失。其二,村落缺少有意义的公共文化生活,村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碎片化、个体化的特征,主要靠打牌、看电视等方式打发时间,极少甚至没有举办过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现在正在大范围进行的“美丽乡村”或“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1、在中国这种体制下,各级领导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参差不齐,导致在建设标准上随意性很大。如何在建设中保护好传统风貌的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别,很多人认为要将旧房磨新,上金黄的仿木外墙漆,要将原来的石板路面改成水泥路面,搞水泥池,改原来的石头保坎为水泥保坎,做上一排排的铁杆油漆路灯等才是新农村建设。殊不知这样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毁灭。
  2、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由于不同项目由不同的部门实施,标准要求不一致造成建设后对传统风貌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也是传统村落走向消失的原因之一。
  3、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跟现代标准冲撞,传统生活方式毕竟是慢节奏、手工生产能力较低的方式,容易被外来的现代高生产能力带来的高水平生活所取代。农村人因为自身研发能力和投资能力的局限,无法用现代的科技能力来保存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只能跟随大潮流走,追赶较高的生活条件,任由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4、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老百姓的传统审美观容易被外界文化的渗透,传统审美受到冲击,导致在建筑和修缮房屋时外观与传统民居的不协调。&&&&&&&&&&&&&&&&&&&&&&&&&&&&&&&&&&&&&&&&&&&&&&&&&&&&&&&&&&&&&&&&&&&&&&&&&&&&&&&&&&&&&&&&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文化旅游基本规律的认识,让各级领导和干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准和建设标准统一认识,尤其是对传统村落有建设项目的相关单位的认识一定要到位,统一规划,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
  2、政府组建一支本土专家团队对传统文化村落建设进行把脉,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部门严格执行。
  3、加强对重点县主要领导人的专业培训。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建设做得到不到位,主要领导起关键性作用。
  4、严格规划,通盘考虑,一村一特,整体利用。通过法定程序规范建设,杜绝规范标准之外的建设项目,使正确观念深入县乡村负责人和村民的心中。
  5、加大对保护工作的投入,不以利用为目标的保护是不可持续的,不会得到群众的自觉保护。因此有一个政府行为的保护阶段,需要有一个行政性的资金投入。通过几年的保护,这部分典型村寨就会与普通村寨拉开风貌上的距离,普通村寨变成现代村落,传统村寨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护就是政绩。
  6、加强宣传提高文化自信,宣传是利用的前奏,要有持续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由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系统挖掘整理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建立打造传统风貌的客观依据,摈弃主观的所谓特色风貌,使宣传工作立足实际,自成特色,效果显著。(剑河县文明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部分传统村落沦为文物窃贼“淘宝地”,甚至整栋房子被拆除
郭远明 袁慧晶/《瞭望》新闻周刊
15:10 来源:澎湃新闻
传统村落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近年来,政府和民间都加大了对传统村落的重视和保护。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村落被关注后时常“遭劫”,这一现象成为保护过程中绕不开的“魔咒”。传统村落“成名”易招贼中国于2012年抢救性地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经过4年努力,前三批25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已初步建立指导和管理机制,获得中央财政平均每村补助300万元的保护扶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当前传统村落快速消失局面已得到有效遏制,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将新增1602个村落。江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境内分布着近千个格局保存完整、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时间跨度从宋代到近代。近年来,江西从保护机制建设、保护资金拨付、立法等层面,不断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这些散落在乡间的传统村落大多距离县城三五十公里。因为地处偏僻,近年来不同程度地遭窃贼“光顾”。在江西金溪县象山公园内的锦绣塔一楼展厅中,陈列着一块明代的镂空石雕《荷塘情趣图》。“这块石雕历经9年才追回,原本是一栋传统民居上的构件。”金溪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王新景介绍说,虽然石雕并非文保单位上的构件,但其雕工精致、线条完美,在文物黑市中价格近十万元。金溪县约有150余个传统村落、数千栋传统建筑,仅浒湾镇就有900多栋明清建筑。这些传统村落已沦为文物商人的“淘宝地”。据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徐国文介绍,2009年至2016年初,当地警方共破获相关盗窃团伙5个,实施盗窃行为近百次。为斩断伸向传统村落的黑手,金溪县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打击非法买卖文物、买卖古建筑构件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目前,文物盗窃案件发案数由2011年的62起下降到2015年的6起。但徐国文说,由于取证难、周期长,“破获的案件仅是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专家前脚走,毛贼后脚来。”塔前彭家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彭松元说,他们村庄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后,很多专家、游客慕名而来,但也引来窃贼的觊觎。他介绍,塔前彭家村距樟树市区35公里,现存祠堂与古代民居30余栋。祠堂中,原有4块清代牌匾,如今只剩一块,许多古民居内的木雕家具、鎏金门窗也在陆续“消失”。66岁的塔前彭家村村民彭义初说,今年5月看见有陌生人拿着一个东西在村里到处探,后来就发现祠堂地面被挖了个坑;当地一直有埋老物件镇宅的风俗,但失窃了什么谁也不清楚。而一些无人居住的老宅被盗,往往要过很久才能发现。执法缺乏震慑力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传统村落成失窃“重灾区”,其建筑构件被肆意盗卖,甚至整栋房子被拆除或异地迁移。原因就在于许多传统民居仍处于执法“真空”地带。江西省住建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被依法纳入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只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中能被纳入上述保护范围的建筑只有极少一部分。“传统民居中的失窃物品不是文物,只能按照一般物品进行估价。估价也并非文物部门来做,而是物价部门。”宜黄县公安局政委黎明华举例说,比如一些祠堂中的柱础,从材料上看就是石头,估价远低于其在黑市上的价格。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表示,类似石磨、石水缸、雕花窗户、匾额等虽不是文物,但都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元素,一旦消失,传统村落的文化体系将不完整。由于涉案金额达不到量刑标准,大多数偷盗古建筑构件案被按照一般盗窃行为处理。黎明华解释说:“涉案金额不足1500元无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传统民居的产权均为村民所有,公安机关只能依据损毁私人财物的严重程度,进行治安处罚。”徐国文曾破获一个针对传统村落的盗窃团伙,先后偷盗20次,涉案金额8万多元,判刑最重的也只有三年零两个月。他去一个文物商人的库房追回失窃的构件,尽管满屋子都是疑似“赃物”,但除了拿回当地失窃构件,什么也做不了。“即使是文物,买方也能以自己不知情为由逃避处罚。”徐国文说,传统建筑构件往往都是异地销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江浙沿海地区。此外,文保建筑上的构件虽受文物法保护,但存在认定难问题。“文保单位上的建筑构件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文保部门在配合公安部门查案时,需要判断构件属于哪一栋文保建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介绍说,文物普查往往不会太细,只会对建筑整体、重要的匾额构件进行拍照登记,花窗、家具等构件较难进行比对。记者调查还发现,受农村留守老人多以及地方经济水平限制,传统村落村民的保护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起来,村民保护有心无力。梁洪生说:“传统村落所在地区相对贫困,交通相对闭塞,因此,单纯地依靠村民不计成本维修古建,几乎不可能。”在一些旅游业态相对成熟的传统村落,基层干部也坦言,能共享红利的往往是开发企业和少部分村民,而收益分配不均则可能引发村民不满。在景德镇浮梁县瑶里风景区的瑶里村,许多在街头卖土产的老人告诉记者,村里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在仿古建筑里开餐馆的,而住在老房子里的村民没什么收获。亟须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联动机制“目前一些法规或多或少都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应考虑出台细化的、专门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将未定级的传统村落民居纳入保护范围。”江西乐安县博物馆馆长陈小群说。黎明华认为,法律法规“禁令”多“罚令”少,建议细化、量化惩处措施,使其发挥切实的震慑作用。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泉辉说,可考虑将某一年代之前的传统建筑上的构件,视同于文保单位的构件,使得基层执法更易操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也成为各地呼声。一些受访者反映,部门执法依据不统一、权责不明晰成为办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地方,曾出现县级文物部门认定的文物不被法院认可的情况;负责可移动文物的博物馆方面与分管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执法大队,在文物鉴定时互相推诿,不肯出具鉴定报告。江西宜黄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邵剑飞等认为,在基层警力和文保力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加强统筹,明确各部门的权责范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相关推诿行为进行追责。传统村落开发后的村民参与机制也亟待建立。“原住民和古建筑是一个整体,让原住民来打造业态才能避免过度开发。”江西吉水县文物局局长叶翔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应由政府包办,但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据了解,江西目前部分景区已进行先行探索,让村民与旅游公司签约,出租祖宅后仍可在此生活,公司则负责房屋的修缮等日常管理。这样使得游客参观时不再是看一栋空荡荡的老宅。梁洪生建议,村民初期的兴奋与认同,有必要转变并催生村庄内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宗族房派关系应正面被利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当中。同时,传统村落的开发红利共享机制需做到公平公正。近年来,金溪县在全县重点传统村落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村规民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少传统建筑构件的私自倒卖行为。呼唤“活态保护”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严重,一些地处偏僻、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村落历史文化在加速消失。“房子还需人来撑”。江西吉水县燕坊古村老支书鄢和年告诉记者,村里之所以能留下102栋清代建筑和13座牌坊,是因为90%的房子都有人居住。但鄢和年担忧的是,十年、二十年后,当老人们离世了,谁来守护这些老宅子?“老人们喜欢这种冬暖夏凉的砖木房子,后辈们大多在村外找土地建水泥房了。”旅游开发成为公认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但一些地方改变特色村落固有风貌肆意改造,导致“千村一貌”,忽略了原有的地域风格。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说,传统村落中的各式建筑是物化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被严重同质化,让这些传统村落的“小历史”失去了特色化资源。梁洪生注意到,许多传统村落在保护过程中“重物质轻文化”,留住了建筑却留不住传统。抚州乐安县的流坑古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当地特色民俗丰富。其中,流坑傩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乐安傩舞的流派之一,小吹会则是江西省级非遗项目。流坑管理局文保办主任沈文介绍,为将这两大非遗传承下去,县里在2007年开过培训班,但培训结束后没能留住一个学员。“如今政府投入成立了表演队,队员平均年龄68岁。白教、有表演费,还没什么人愿意来。”受访专家认为,传统村落保护亟待扭转“重物质轻文化”误区,同时健全“活态保护”支撑体系。从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入手,推动保护工作从“重物质”向“重文化”转型,健全成系统的、可持续的保护体系。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中的非遗保护工作。梁洪生建议,可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文本中,明确要求“非遗”项目要有本村的真实传承人,以确保“非遗”项目的认定和“传承人”的保护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层面的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根据《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要求,要对古村落进行“活态”保护,明确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进一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把村民留住。同时,鼓励传统村落的居民以其所有的传统建筑、房屋、资金等入股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建筑所有人可以约定获得合理的收益分成。(原题为《调研 | 传统村落“失窃风”在蔓延,成文物窃贼“淘宝地”》)
责任编辑:蒋子文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传统村落 文物保护
评论(329)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