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前景怎么样?

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 & 一、购置税优惠驱动力延续 ,预计2017 年销量增速为 4.3%& & 2016 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购置税优惠政策。从近几年的汽车销量来看,汽车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增长。在
年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汽车销量增速也进入了下行通道。对此,15 年 4 季度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销量也进入上升通道。2016 年汽车销量为 2794万辆,同比增长14.1%,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429万辆,同比增长15.1%;客车销量为 54 万辆,同比减少 2.0%;卡车销量为 311 万辆,同比增长8.8%。 销量的增长主要受益于 1.6L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优惠。近几年汽车发展主要因素来源于经济增长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乘用车月度销量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购置税优惠驱动力延续,预计2017 年汽车销量增 速为 4.3% 。1)在经济下行压力与惯性较大的背景下,以及 2015 年 10 月以来实施的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了一部分汽车消费。2)2017 年全年对购置 1.6 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 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预计 2017年乘用车能够维持 4.6%的增长。其中,SUV 销量超过 1100 万辆,占比接近传统的轿车。3) 随着生产厂商对不同细分市场新车型的投入,认为中长期来看,SUV 仍有一定的成长空间。4)重卡迎来更换周期,高增长持续。分车型销量预测(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二、SUV仍有成长空间,增长来自于合资品牌& & 景气度仍能持续,预计 2017 年SUV 销量占比达到 43% 。受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消费需求的影响,SUV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皮卡、MPV、旅行车等多类产品的作用。随着生产厂商对不同细分市场新车型的投入,认为中长期来看,SUV 仍有一定的成长空间。预计到 2017 年,SUV的销量将接近 1100 万辆,占比达到 43%。预计 2017 年 SUV 占比达到 43%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中大型 SUV 增速高,产品升级有利于合资品牌 。在 SUV 供给方面,小型向紧凑型的转移、中大型 SUV 市场开始扩张。从销量占比来看,2016年 1-11 月紧凑型级销量占比为 57.4%,为 SUV 主要市场;从销量增速来看,紧凑型 SUV 增速放缓,中大型 SUV 增速迅速提升。SUV 销量结构( 6.1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UV 分级别销量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合资品牌下探,自主品牌承压。2016 年 SUV 市场中,自主品牌维持优势。整体来看,随着合资品牌对 SUV 市场的重视,大量车型将上马,中国 SUV 市场将进入价格战阶段,自主品牌将面临较大挑战,尤其在小型、紧凑型 SUV 市场。SUV 自主与合资品牌销量(万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三、叠加超载治理基建投资,本轮重卡复苏周期有望延长至 Q3& & 重卡复苏来源于替换需求 ,2017 更换需求仍持续 。1)重卡销量自 2010年超过 100 万辆之后,2011/12 年见顶回落,2013 年短暂复苏之后又开始两年的下滑, 2016 年销量达到 73 万辆,同比增长 32.4%。2)在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货运投资同比增速下行的背景下,认为本轮重卡的复苏主要来源于 2010/11 两年销量高峰产生的更换需求。3)重卡的更换周期在 5-8 年, 年的车辆将未来两年内更新,认为 2017 年重卡行业仍存在较大的更换需求。我国重卡销量(万辆)、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际当季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公路货运当月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超载治理叠加基建投资,2017 重卡行业景气度可持续。1)2016 年 7月以来陆续出台了超载货车治理政策。规定 2017 年 6 月、12 月分别完成 20%、60%不合规运输货车的改造。超载货车治理需求会陆续释放。发改委、交通部颁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涉及项目投资约为 4.7万亿, 投资额分别为 2.1 万亿、1.3 万亿、1.3 万亿元。工程重卡将受益于本次基建投资。2016 年 7 月以来超载货车治理政策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行业复苏周期有望延长,重点关注 2017 年 年 Q3 月度销量 。上一轮重卡复苏周期是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持续13个月。本轮复苏从2016年 2 月开始,考虑超载货车治理以及基建投资的刺激, 预计本轮重卡景气度至少可以维持到 2017 年 年 6 月份,重点关注 Q3 重卡月度产量。重卡月度销量同比增速( 6.1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过去一年,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重要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产业还这么落后?  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失败的产业,其他产业比如家电产业虽然也很烂,但是还出现了几个还算一流的企业家,比如格力董明珠,就是当初的海尔做的还算可以,但是汽车产业即没有出现一个还算成功的企业家,当然就更不会有成功的企业了。那么我们现在得彻底诊断一下到底那些因素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还什么缺点呢?  首先是那些因素制约了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  1、合资政策。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什么执行合资政策呢?为了引进技术,但看看引进了吗?没有,合资以后的中国汽车公司都不思进取,都靠外资给的那点微博的利润苟延残喘,彻底丧失了研发意志,就是单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也必须彻底终结合资政策,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合资政策本身造成的,跟有问题的国企制度一结合问题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跟有进取心的私企合资会好点。第二点,技术引进了吗?怎么可能,外资占领市场跟给你技术本身就是矛盾的,占领了市场在贿赂点,就让他们占领垄断了获得垄断利润,怎么可能给你技术,给你技术不就又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了,再说外资之所以能成功,跟他们的汽车产业和他们所依托的那个产业体系有关,否则就是给你技术了,你没有一个研发体系技术很快就被他们撇在后面,很快又被他们把你给淘汰。  既然合资政策是错误的,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彻底终结这项政策。说白了合资政策是为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服务的,不能忘记这个初衷,不能就终结,不能真的以为外资的就是民有的了,外资不都这么忽悠吗,但其实外资和内资差远了,如果这些都是内资的,那么中国的工业都会被带动的飞起来了,利润率也不会这么底。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支持和补贴不应该给外资一分。  合资政策就是错误的技术换市场政策在汽车领域的具体表现,技术换市场到现在就是头猪也不会相信它了吧,既然它不相信了,那么合资政策也就应该结束了。  合资政策不仅没有用反而有害,合资国企实际上已经彻底沦落为外资的代工厂,所以必须结束,不管国企还是私企,同时对国有汽车企业进行改革。  2、汽车企业准入制度。记得2003年《中国经营报》上还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对比家电产业,家电产业没有准入制度,结果家电产业出了海尔、美的,格力这些还算可以的企业,这些企业除去格力基本都是当初的集体企业和私企,当初生产家电的企业多了去了,基本都死掉了,基本都是国企死掉,最终胜出的也基本都是私企。家电产业如果都像汽车产业有准入制度限制,可能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私企就都死了,最终剩下像汽车产业一样的国企,没有一个真正一流的企业家,真是世无英雄,才使得竖子成名。来表达国有汽车企业最合适。  汽车产业没有出现一流的企业就跟准入制度的限制有关,那么出现一上几千家企业像方便面、家电一样的行业乱象怎么办,这就是准入的设置有问题,准入只能设计汽车的技术标准,不能限制企业。哪怕这个企业现在真的是组装,只要这个企业的领导人有能力,理想,思想他可能有一天最终发展起来,一限制这种出现的可能性就没有了。现在想对电动汽车的限制也是如此,不能限制企业进入,而是应该制定很到的汽车技术标准,真不行的自然就被淘汰了。吉利,长城这种企业之所以还能有点出息,纯粹是从夹缝里发展起来的,怎么发展可想而知,能发展那么好也就奇怪了。  3、产业开放太早,过度开放。汽车产业应该在国内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通过努力可以应对外资竞争的时候再放开,这样就可以促进内资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是还没有起来就过度放开,就会抑制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说白了,经济产业不是越开放越好,开放只是手段,最终还是为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开放关键是选择开放的时机。到现在庙堂上的那些废物还是因为经济越开放越发达呢,都是被共济会忽悠傻了的废物,当然其实本身也是废物,真正的精英是不会被忽悠傻的。  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什么缺点呢?  1、寻找一个合适的汽车产业模式。日本汽车产业的特点是垂直分工,就是汽车公司下面自己建立一些核心零部件公司,然后通过相互持股的方式建立一些关系企业,和技术研发产业协同企业,这些协同企业跟核心企业之间虽没有持股关系,但是有研发等关系,相互交换数据经验,相互提要求,也就相互促进。欧美是是水平分工,特别是德国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产业体系,相互有各种关系,但相互持股的很少。没有这么一个相互交互的产业关系汽车这种产业链长的产业很难发展的好,中国的企业应该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自己研发,其他的也要建立一个关系企业产业链,中国的企业有个问题,以为市场经济谁的便宜谁的好就用谁的,所以这种关系就建立不起来,不能相互技术交流研发这种合作关系对形成好的技术方案最重要,中国的企业都不建立这种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结果最后只能搞成质次低价,甚至价高质次,产业链也需要培养,对谁都有好处。中国企业就应该建立这么一种垂直和水平相混合协调的这么一个组织体系。  2、中国汽车企业不重设计,西方企业把设计看成是汽车制造最重要的一环最起码是之一,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在设计上,直至反复修改,技术是基础,除去技术外就是汽车工业设计了。这东西就像电子产品,设计的好不好看,直接决定能不能卖的出去,当然舒适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中国企业里设计肯定没有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一环上,这实际反应了一个观念问题,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只侧重于造物,不重视美观,必须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卡车和客车在跟西方企业合资以后,他们以自己为主发展了起来,设计上也跟西方企业一样,风格也一样,反观中国的轿车反而纠结于非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这还是跟自信有关,中国长期的共产主义侧重于造物,不重舒适等资产阶级作风,所以对造卡车自信,反而不会纠结那个,其实汽车都那个样,差不多,所以卡车都造的很漂亮跟外资的差不多。轿车反而纠结这个,这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什么啊,卡车不是造的很好吗,跟造卡车一样造轿车就行了。就是根据自己的理念来把轿车设计漂亮点就行。  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什么现在还这么落后?就是合资政策,准入制度,对外开放的时机的选择,国企缺陷,产业体系的建设,科研改革的滞后等这些原因综合的结果。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 | 更多
  底子太薄了,还有就是体制原因  
  顶楼上,人才无用武之地,国企都是靠熬,想有番作为,比较难,缺少平台吧
  看美剧和国内的电视剧,差距就出来了,国内的电视剧永远是服从领导和上级,而美国的电视剧不一样,可以不听上级,认为自己对的就去干
  谁家的孩子抱五六年,然后让他下地跑!想想他能站稳就不错啦!
  一声叹息
  汽车是绕不过知识产权关,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想弯道超车  
  我国企业的关系企业产业链不会比外国少,但是中国特色的,大家懂的
  技术盲,不懂可以查资料。别乱喷。  
  国产车没人买,发动机技术没突破,更没钱研发创造了,这就是一系列的  
20:06  底子太薄了,还有就是体制原因  -----------------------------  底子薄?中国有吉普车和上海轿车的时候韩国有啥?  
  中国不是家电行 是人家主动放弃了 家电  而汽车 人家 到现在还没放弃  捡了个烂苹果吃 还以为是个宝
  汽车合资企业45%的利润归外方所有,中方55%利润归中方,但是中国决不能独立自主研发汽车主要零部件及整车,再加上当年朱棺材把国企改革成私企,东北三省就是典型的例子,如,黑龙江省,当年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建,大、中型重工业、军工、中高端机械制造工业企业,国企数量众多。朱棺材把国企改革成私企,说三年就能脱困,结果私企都是一些烂泥扶不上墙的主,私企的上来新“主”要么就是贪官污吏的死党中的成员,要么就是当年被国企开除的偷奸懒滑的主,搂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设备、厂房卖光,钱往兜里一放,给上层的贪官污吏一分就完活,原国企的干部、职工下岗滚蛋。  国企在生产、管理与欧、美、日现代工业企业比虽然有很多瑕眦,但是转为私企后,实践证明,私企的这些“新主”根本管理不了,中、高端机械制造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如,黑龙江省,原国有大二型机械制造厂,一个中型机械制造工业企业,要有铸造、锻造、机床加工、焊接、实验室、化验室、研究所(或研究室)至少要2000多人才能组成,改革成私企后,就20个人上班,能制造屁产品,国家还给政策扶持、国家银行还给贷款支持,私企的主人和20多工人,不用生产了,靠贷款开工资就够,30多年都过什么也不能独立自主制造出来,除山寨、克隆、仿制、花钱买人家二手技术,当血汗工厂外,啥都不行,结果现在衰鸿遍野,几千万国企下岗职工就业生存都困难,40多岁找工作都不要,不是人不行,是国家政策有问题!!
  發動機關鍵部位熱處理中國還過不了關,這是我們的硬傷
  除了假大空,吹牛逼,你能找到什么不落后的吗??从生产到精神
  中国汽车产业落后吗?依我只见当今比开放之前强很多,过去我们自力更生时期,几千人的厂子有一辆上海轿,那是厂长书记的座驾,上万人的大厂,有一辆号称油老虎的伏尔加轿车,那是了不得的事,中国汽车真正高速井喷式发展起来是从废除了社会主义阵营计划经济而不得不走的资本主义费改税,如果毛不耽误几十年的光阴,如今的中国将是啥样,大家都清楚。
  除了假大空,吹牛逼,你能找到什么不落后的吗??从生产到精神
  有更容易低成本高效率的捞钱办法,何必加大投资去研发汽车?  
  中国汽车不重视设计是因为抄袭,抄袭是因为国家默许甚至鼓励。  你吭哧一年设计一个新款,第二个月满大街都是仿款
  只要还有国企还在做汽车,就上不去~~~车企的未来还是要靠民企
  基础工业几乎就没进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只以能否抓老鼠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之后。
  forget掉传统汽车吧,应该在电动车,自动驾驰两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20:50:53  ,伊拉克摩苏尔收复战进展顺利。  -----------------------------  同意,把汽车厂迁到摩苏尔
  你看吉利的汽车设计太难看了,不光标示难看,产品设计也难看,你看前头比例不协调,前鼻子设计夸张,太难看了,工艺也差劲  
  还指望国企,简直就是笑话!  
  产品是跟用户匹配的
  @罗文川
07:33:20  技术盲,不懂可以查资料。别乱喷。  -----------------------------  必须顶,楼里大多不搞技术只会乱喷胡扯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搞合资中国的两家大型车企面临的可能是倒闭,进而是大量的失业,所以在当时来看,合资是必要的,至于发展缓慢,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工业基础太薄弱,打个比方,造发动机用的精钢都造不出来能怎么办。。。  还有,卡车的发动机一般都是康明斯和雷洛的,也是合资的。
  楼主脑子可以养金鱼了。瞎扯淡。你以为造个发动机和你中隔蔬菜一样简单?
  市场换技术
技术没有 市场也没有了
  1 企业急功近利!  2
消费市场大!  3
监管缺失!  4 民族危机意识淡薄!  5 整个社会服务意识薄弱!
  曾经应聘上深圳道通科技公司的英语翻译,做汽车诊断仪的,用的都是汽车词汇,谁需要翻译稿子可以联系QQ
  楼主为何不从制度上知识产权上去剖析。
  @李军88888 16楼
11:32  @u_楼
20:06  底子太薄了,还有就是体制原因  -----------------------------  底子薄?中国有吉普车和上海轿车的时候韩国有啥?  -----------------------------  说底子薄是最没有说服力的,从八十年代的吉普桑塔纳算起也有三十多年了,再看北汽,造的车比当年吉普2700还次。  
  其实说简单也简单,汽车行业大多数都是国企,这个和家电手机民间创新为主是完全不一样的,吉利这样的当年差点就不被批准。  国企基本没有一流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不管是家电手机还是互联网  
  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个为什么:以合资的形式中央权力贷币化(外资分给当权者贿赂)你说谁愿意出政策断自己财路???
  汽车和家电没办法比。家电搞起来要比汽车复杂,相对来说,家电的技术方面要简单得多,只要强调的是功能和质量。对于厂家来说,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研发管理上的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是放在渠道上的。这个事情,国企办不了得。  汽车就简单多了,80%以上的精力要放在生产研发管理上,销售么,4S店有的是人去抢着做。  国企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捞钱的,什么行业的钱好捞,容易捞,他们就干什么行业,还要准入限制搞垄断。就汽车行业来说。太简单了,销售有人抢着来,生产研发管理,跟别人合资,都有了,还是世界级水准。你说这事多容易,只要限制民企进入,就可以放心捞大钱了。  有人说国企没搞自主研发什么的。天,你们见过国企搞研发的吗?他们只是摘桃子的,好捞的地方就去捞。自己捞不准别人捞。说白了,就是搞政策垄断的寄生虫。不仅他们自己搞垄断,连和他们带点关系的4S店都搞垄断。之前,一个地方有4S店的,你在别处买车了都不给你上牌什么的。  所以了,你们在说国企的研发什么的,就别指望了,没戏的。他们天生就是摘桃子的,从公私合营开始就这样。  至于说汽车业要如何发展起来?很简单。所有的公务用车,尤其是领导的座驾都必须用国产车。  谈什么技术问题,那是扯淡的。领导们都不坐这个车,国产车们也就懒得想办法提高了,整天就在想着爱国主义,情怀。
  强烈关注
  dfhh  sf???
  当中国人最没面子的事就是,不得不开外国人研发的发动机的车.
  政府根本不承认落后。看看新闻联播,啥时候说汽车工业落后?不是说中国汽车产量世界第一?所以,本身你的立论错了。有些事,你不能说。楼主你是内行。
  多少年了,就想开着有性价比,是国产发动机的汽车,不用外国人的发动机,到那时,我会发自内说,我是中国人我自豪,而不用纠结。这是我个人的梦想,就这么简单。  ------------  MB,最怕的就是发晕的政府官员,这还不简单,全外国的进口汽车加收200%税,傻了吧,只能高官与富人才用得起,哈哈!
  最大的现实就是,这种汽车是民用,与官员无关,地方政策又能简单收税,民族尊严无所谓。
20:06  底子太薄了,还有就是体制原因  -----------------------------  @李军-11-08 11:32:52  底子薄?中国有吉普车和上海轿车的时候韩国有啥?  -----------------------------  上世纪的国退民进工业改革,不就是一锤子全部砸掉民族工业基础的吗?就是连造船业,国防工业有关基础也砸了!现在回过神来了,最终还是自己造航母了吧?!人家的东西能随便给你吗?
21:04:33  当中国人最没面子的事就是,不得不开外国人研发的发动机的车.  -----------------------------  政府不想在自主产权上投入;钱有的是,都在财政部,拨给公务员局发工资可以了!不是正在研发公务飞机了吗?
  “红楼事件”其实是可以折射出我国汽车发动机落后的主因。
  象飞机,卫星,高铁,航母这些东西,可以靠国家出钱研发,而家用电器,摩托车甚至卡车这些东西,靠私人研究就行了,但是象轿车这种东西,靠国家研究不行,花个几十亿,卖出去几千辆,划不来,而私人又没有能力研发  
  私人企业家没有能力研发这个论调根本不成立。是政策上官与民争利益造成是真。难道外国做发动机的全是政府企业??
  键盘侠只能在网上比比
  在哪火爆,望不吝赐教!  
  多少年了,中国汽车用量这么大,有竟争力、有性格比的国产发动机都没有,应该是政策方向失误。
  只要是国企,就搞不赢国外企业  
  做民用的国企就是蛀米虫。
  @我们都生于70年代
21:02:45  你看吉利的汽车设计太难看了,不光标示难看,产品设计也难看,你看前头比例不协调,前鼻子设计夸张,太难看了,工艺也差劲    -----------------------------  如果是法拉利设计的你肯定要跪舔
  有吉利啊
  国产车进步很快。  中国家电已经是世界级的,冰箱空调洗衣机,除了高档奢侈级的外,基本没国外厂商的活路。
  楼主不要胡扯了,国产汽车销量口碑不好,5年以前确实是技术品质外观设计比别人差,但是现在主要原因是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怪,次要原因是部分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点私利而帮外国车打广告黑国产车,你拿最近两年新出的吉利比亚迪的车,如果换成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的车标,还会有人说技术低品质不好外观不靓小毛病多吗?
  传统汽车行业其实是夕阳行业,现在没必要去赶超了。中国不需要所有产业都领先世界,你看汽车公司有几个活得好的?传统汽车行业合资就合资吧,这有什么稀奇,对经济贡献没那么重要。  
  又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  喜欢喷体制的眼高手低的货  键盘BB谁不会  市场是开放的,谁行谁上
  一群BB 全是键盘侠
  体制问题。
  感觉楼主思想太感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说的太表面化。  
  吉利 长城 奇瑞都好起来了
再过10年就可以看到现在国产手机的一幕了
  吉利 长城 奇瑞都好起来了
再过10年就可以看到现在国产手机的一幕了
  电器没几个零件,汽车很多,涉及到几万个吧,要是每个厂供应一个零件,对应的就是几万个厂,那么多厂反应的就是整个社会状态。汽车公司也就组装,盗版然后低价,压榨零件供应商,能造出好车?整个系统的问题。日德汽车好是整个工业体系支撑的,每个零件都是好的。
  电器没几个零件,汽车很多,涉及到几万个吧,要是每个厂供应一个零件,对应的就是几万个厂,那么多厂反应的就是整个社会状态。汽车公司也就组装,盗版然后低价,压榨零件供应商,能造出好车?整个系统的问题。日德汽车好是整个工业体系支撑的,每个零件都是好的。
  汽车行业聚集太多买办,现在还在掌权。
  落后不落后你要看和哪个国家比,和欧美日比肯定落后的,在发展中国家算不错了,比韩国也就稍微差点。
  这帖子里有几个在车企工作过?都是些自以为是的货。我在车企干了20年了,我想我比你们掌握的信息多点。问题的关键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懂不懂?跟体制有毛线关系。国企丶民企质量控制不严,跟外企没得比,懂不懂?研发投入不少了,别扯发动机,BYD都可以做发动机,关键是质量控制!
  还有一个,国家要允许深度改装,改装多了,可以培养很多汽车业的技术人员,产业要发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
  重庆青山的变速器设计方面不比日本爱信差,质量呢?爱信甩你几条街。为啥?就说外壳吧,爱信的外壳只要掉地上,那必须报废,你青山会不会?缺肉产品,你青山用修补剂,爱信直接报废。你怎么跟人家比质量?生产线都是同样的设备,甚至你青山用库卡机器人,爱信用发那科机器人,三坐标大家都有,甚至你青山还有X光机,爱信还在用紫外线探伤,怎么你质量还比不过人家?你控制不严,懂不懂?你发现小缺陷照样判定合格,人家直接枪毙,这叫质量控制,懂了吗?
  @亖罘鵺
08:02:55  电器没几个零件,汽车很多,涉及到几万个吧,要是每个厂供应一个零件,对应的就是几万个厂,那么多厂反应的就是整个社会状态。汽车公司也就组装,盗版然后低价,压榨零件供应商,能造出好车?整个系统的问题。日德汽车好是整个工业体系支撑的,每个零件都是好的。  -----------------------------  呵呵  你是来搞笑的?  你说说看一台电视机有多少零件?
  面对的人群不一样吧,在我老家农村,几乎家家一辆国产车,10W以下,看着大气,价格便宜。这是结婚的必须要求,买外国的车?太贵,买不起。国产吧,便宜,实惠。很多国产车,正好迎合这个需求,在县、乡、镇市场销量大大滴。  所以没觉得国产车多不行啊,起步晚点,技术差点,服务欠缺点,但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尽量发展呗。等国民整体消费能力提升了,市场需求什么多,他们就会生产什么,他们不傻。别揠苗助长
  BYD逆向工程能力强大,你产品质量呢?你一汽缸盖上都有毛刺,看看大众的汽缸盖,人家抛丸出来是什么样子?你BYD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做到,这就是差距
  @ALEX9G
09:08:59  还有一个,国家要允许深度改装,改装多了,可以培养很多汽车业的技术人员,产业要发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  -----------------------------  相关技术人员多了去了,高手遍地了都  底盘调校的高手我都认识十几位  为啥调校不出一款标致的底盘?  质量控制啊,兄弟
  @苦行僧6-11-13 09:44:15  面对的人群不一样吧,在我老家农村,几乎家家一辆国产车,10W以下,看着大气,价格便宜。这是结婚的必须要求,买外国的车?太贵,买不起。国产吧,便宜,实惠。很多国产车,正好迎合这个需求,在县、乡、镇市场销量大大滴。  所以没觉得国产车多不行啊,起步晚点,技术差点,服务欠缺点,但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尽量发展呗。等国民整体消费能力提升了,市场需求什么多,他们就会生产什么,他们不傻。别揠苗助长  -----------------------------  国产车企现在技术不错,你看现在的国产车外观多好,接缝什么的细节都不错,这可不简单,设计、开模、制程要求都比较高
  曾经看过一个国产汽车企业设计技术人员写的帖子,现在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制造技术主要是抄袭德国的,尤其是发动机。将别人的产品分解测绘制图仿造。所以设计技术人员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是遵从主管的指示行事。而且设计技术人员的地位处于次要,人人都要争取当上行政主管,才能在企业站稳脚跟,占据重要位置。这样怎么会造出一流的汽车?而合资企业的技术方永远都是将二流的技术给你,所以你甭想超越原厂的产品。
  模仿投入少。
  外国老爷车是一种荣耀和产业,我们能上路吗
  1。中国人缺乏钻研精神、创新精神  2。政策倾斜不够,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3。环境氛围不好,全民炒房,整个把价值观颠覆了,人们整个被房价整的神魂颠倒,心思整天在关心房价上,哪有心思搞研究。话又说回来,你不关心房价行吗?谁能在房价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涨而保持淡定?  4。尊重知识了吗?尊重人才了吗?有点能力都想当官,只有当官才体现价值,有权了人们才尊重你,研究人员再牛也还是不如当官!  5。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可是高精尖的钢材还是靠外国,难道不值得反思?  6。跟德国和日本好好学学吧!如果十几年前踏踏实实搞技术创新,而不是玩房子,我们早不是现在这样了。已经失去了十年,还要继续这样下去?
  因为上级只懂潜规则,他是潜规则的受益者,他对下也用懂潜规则的人,会潜规则的人上来后,吧心思用在潜规则上,不把心思用在研究和开发上,导致了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回送的,会送的不如上面有人的,这就是现状。
  因为上级只懂潜规则,他是潜规则的受益者,他对下也用懂潜规则的人,会潜规则的人上来后,吧心思用在潜规则上,不把心思用在研究和开发上,导致了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回送的,会送的不如上面有人的,这就是现状。
  吃现成的,谁还做饭?
  都是合资惹的祸,用人家的技术加上国产一些零配件就能赚钱而且活的不错谁还搞研发,反观军事、太空领域被欧美一直禁运封锁却发展的有模有样就是很好的证明。
  还有一个:内耗!
  汽车是一个综合工业要求很全面的产品。中国工业基础一直以来就很薄弱,想把汽车搞上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国产车不是已经干掉韩系了嘛
  楼主是农民吧?
  问个事情,,H6上面装的1.5T长城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三菱有什么关系,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