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酒店排名销售茅台酒需要怎样办理酒牌

真假茅台黑产业链追踪:内部员工竟然参与造假酒 www.sinonet.net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每年产量仅2万吨,销量却达20万吨真假茅台黑产业链追踪《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杨宛  日,农历正月初二,这天也是立春。深圳市某局官员樊先生招呼了一群哥们儿,到华侨城摆“立春酒”。      一落座,樊先生就拿出两瓶53度飞天茅台。众人一惊:“你真有本事!茅台在不少地方都限购了,凭本人身份证在专卖店也只限买一瓶,多少人凌晨四五点就去排队还买不到,你从哪儿弄来两瓶?”樊先生神秘地笑了笑,给每人分别倒上两杯,“你们先尝尝这两瓶味道如何?”大家各抿了两口,狐疑地看着他:“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都是‘飞天’吗?”樊先生闻言,哈哈大笑:“果然连你们这些‘老酒缸’都分不出来!我照实说吧,这两瓶酒,一瓶是我们单位向茅台酒厂批量购买的,我留了一瓶,真货;另一瓶是限购令出台前,一个经销商帮我弄到的高仿货。你猜怎么着?真货才七八百一瓶,高仿货拿到柜台上卖,还叫价1000多。要不是我们单位买得到‘协议茅台’,今天我只能请你们喝假茅台了。”      一桌“立春酒”,话题就此围绕茅台展开。这小小“杯中物”,因有了“国酒”的鼎鼎大名,让众人甘愿为之出奇招、显神通,一条“真茅台抢手、假茅台也抢手”的黑色产业链也随之形成。浓郁的茅台酒香,已被染上重重的金钱味和权力味。      真茅台去哪儿了      近几年,真茅台难买,已成共识。一到岁末年初的销售旺季,揣着钱都买不到更成了茅台的“傲人之处”。      贵州茅台的全线产品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和其他酒系列,飞天茅台是其中的主打产品。从2005年至2011年,53度飞天茅台的市场售价从每瓶368元飙升至959元,平均每年上涨百元。而到了终端消费者手中,更远不止这个数。      上海市一家茅台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茅台酒难买,是由茅台酒厂的“限量提价政策”造成的。“2005年之前,我们店每天能有三四十瓶的货,价格不像现在这么高,也好卖。到2007年,茅台酒厂一边提价,一边限量,像我们这样的专卖店,想批半吨茅台也得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关系。2009年,酒厂方面又加大‘限量’力度,将发货量减少一半;2010年,更将所有产品的出厂价平均调高20%,同时出台限价令,将其在专卖店的售价限定在959元每瓶;到2011年,又多了一条限购令。我们店现在一天限卖24瓶,上海还是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的情况,更可想而知。”      在专卖店买不到,有人自然想到直接和酒厂打交道。以樊先生所在的深圳某局为例,因为是茅台酒厂的协议单位,他们每年会以稍高于出厂价的价钱,从酒厂批出一批酒。“2009年底谈协议时,我们提出来年想多要些酒,可厂方不同意,说‘一次给你们太多了不好办’。我们据理力争,‘2010年亚运会在广东举办,我们的接待任务肯定比往年多得多,哪少得了茅台?’这才谈了下来。”      樊先生说,类似他们这样的“协议单位”,全国都有,大中城市的主要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据我所知,茅台酒厂的整个销售渠道,就是由三大块组成的,一是特供,二是团购和协议单位(含经销商),三是各省市区的专卖店。其中,前二者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量。2010年,茅台酒厂年产酒量为2.2万吨,其中53度飞天茅台产量约为1万吨,除开特供、团购和协议单位的那部分,真正分到各省市区专卖店的,只有两三千吨。按每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有10个地级市计算,每个地级市一年能分到6至10吨茅台酒,也就是6000至2万瓶,每天的供应量最多也只有50来瓶。想在市面上买飞天茅台,能不难吗?”      在这种形势下,手中有货的经销商便有了发财的门路。樊先生曾接触过贵州省仁怀市的一位茅台酒经销商老程。老程获得茅台酒经销商资格已近10年,是个“老江湖”。“12瓶一件的茅台酒,我一年能拿到七八百件。2008年以前,我都是将货拉到仓库里再销售,2009年茅台价格飞涨后,我和身边不少人都改行做起了‘提货单生意’。”      老程所说的“提货单”,就是经销商在与茅台酒厂签好合同后,拿在手中的提货凭证。每每有外地客户来到茅台镇,想买真酒,就得先买到提货单再说。找老程买提货单的,有驻京办、驻省会办,有一些小城市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有高档酒店和民营企业。“什么人都有,都是够不上协议单位资格,又有钱、有接待需要的。”      “跟客户沟通好数量、价格后,我会先让客户核实我的茅台经销商证件和提货单,这提货单做不了假,都有酒厂的印章和防伪标志。之后,我会将客户带到茅台大厦二楼的财务室。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他们按每瓶619元的出厂价与酒厂结款,离开财务室,再将商量好的差价款付给我,我今年的报价,是每瓶1260元。之后,他们就能拿着我的提货单,到酒厂仓库提货了。”像老程这样做“提货单生意”的,在茅台镇随处可见,不止是经销商,就连酒厂保安、后勤及工作人员都会掺和一腿,算是个公开的秘密。“一句话,只要你给得起钱,到了茅台镇,就能买到提货单,进仓库拿真酒。”      老程承认,“提货单生意”其实是利用了酒厂管理上的漏洞:“厂方只对提货单的防伪、给每个经销商的供货数量进行管理,但提货单并非实名制,一旦发出去,怎么转让、转给了谁,酒厂都管不着。”      谁在炮制假茅台      买一瓶茅台要“不择手段”,但就是这样煞费苦心,还不能保证买到的就是真茅台。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西北13公里,处在赤水河谷底的山坳里,闷热、无风。特殊的生产环境、传统的制酒方式,使最普通的茅台酒也需酿造5年,无法像其他名酒一样实现大规模生产。2003年,茅台酒年产量勉强达到万吨,2009年才突破2万吨,而去年全年,全国茅台酒消费量就达20万吨。如此算来,市场上90%的茅台都是假酒。      樊先生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习惯——喝完茅台要撕掉包装盒、砸掉瓶子。“这是父亲教我的。他以前在某市糖业烟酒公司工作,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带着重金来我家拜访,求父亲将旧的茅台酒盒酒瓶给他们,就是为了‘真瓶装假酒’。如今,一条高价回收链条已形成,那些人也不再需要找关系回收旧盒旧瓶了。”      记者在广州走访了几家礼品回收店和烟酒经营店,假意问“有喝过的茅台酒的瓶子,要不要?”几位老板都表示“要”,并十分在行地反问记者:“外包装完好吗?防伪涂层有没有刮开?开瓶时有没有破损?”在记者再三强调“包装完整、品相良好、肯定能用”后,他们才报出价格:“53度飞天茅台,一个瓶600元;有盒的,800元。”记者又问年份酒酒瓶的价格如何,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礼品店的老板对此十分感兴趣:“你是什么样的年份酒?15年的贵州茅台,一个瓶400元。30年的2000元,50年的5000元,80年的,你只要有,我上万块都收!”      据记者了解,几乎每个“老资历”的礼品回收店和烟酒经营店,都有一两个经常联系的“中间人”,后者高价收走品相完好的空茅台酒瓶、酒盒后,再转卖给假酒制造者。“中间人”还会盯住两个地方,一是废品回收站,因为有些“不懂行”的人喝完茅台后,往往会将酒瓶、酒盒当废品卖掉,这些5毛钱一个的废酒瓶被“中间人”收走后,简直是一本万利;另一个是高档酒店,很多高档酒店的餐饮部都对服务员进行过开酒瓶的专业训练,以求做到不刮花防伪涂层、不破坏防伪标志、瓶口能严丝合缝地重新盖合。一家礼品回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大多数顾客在酒店喝完茅台,酒瓶都随便酒店处理了。高档酒店也就成了‘中间人’的重要据点。”      那么,谁又是这些空酒瓶的真正买家?按经销商老程的说法,“10个茅台酒瓶,8个回到茅台镇”。      在茅台镇,大大小小有600多家小酒厂和作坊,其中70%都是茅台酒厂内部员工所建,余下的30%,也是员工亲戚建的。“茅台酒厂全厂职工近万人,内部员工为这些制假贩假者以假乱真带来了便利,也给相关部门的治理带来了麻烦。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双胞胎兄弟,弟弟如果穿上哥哥的衣服假冒哥哥,连父母都很难区分。”茅台酒厂的一位管理者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内部员工造假酒的最大“便利”,就是酒基。所谓酒基,是指刚生产出来、未经任何勾兑的原浆酒,是造酒的关键物。通常,酒厂职工从内部拿一件老酒(10斤),视年份不同,价格在500至800元不等,而以这10斤老酒做酒基,能勾兑出上百件假茅台。此外,茅台酒厂旗下有一系列产品,较低端的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也深受员工们的“青睐”,被大量用于自家作坊里假茅台酒的勾兑。“用它们做出来的假茅台,一般人很难尝出真假。”老程介绍说,樊先生弄到的那瓶高仿茅台,就是这样来的。      老程的一个朋友季某,自称是某地“最棒的假茅台供应商”。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53度飞天茅台的瓶子800元,一瓶茅台王子100元,就算全拿来做酒基,成本也不过900元。真瓶装假酒——不对,应该说是真瓶装半假的酒——几乎能以假乱真,拿到市场上,能跟真的53度飞天茅台一样,卖到1500元左右,利润就是600元,而专卖店卖一瓶真酒,利润才100元。所以,在茅台酒厂供货紧张的情况下,有些专卖店也会卖假酒。当然,他们不会放在店里公开卖,而会混在一件酒里,3瓶真3瓶假,买的人根本不知买的是真货还是高仿货。至于那些普通烟酒铺子和所谓的高档酒店,几乎不可能有真货卖给你。”      傲慢的“饥饿营销”      采访过程中,一些专家认为,真酒销售渠道管理混乱、假酒制造销售无人监管——这两方面的客观情况,固然是造成茅台酒黑幕猖獗的原因之一,但其根源,却是茅台酒自身的傲慢。      早在唐、宋两代,赤水河畔所产的大曲酒就已成为朝廷贡品。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已在茅台镇杨柳湾陆续兴建。时至清朝,茅台镇已村村有作坊,独步天下的酱香型工艺也已成型。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成为世界名酒。      据中新社报道: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当晚,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周恩来总理做主,选定茅台酒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1952年,在全国首届酒类评选会上,茅台一举夺魁,后被指定为国务院宴会招待外宾的专用酒,成为新中国的“国酒”。      茅台酒特供的历史也由此开始。解放初期,茅台酒厂的年产量仅75吨,只有军队和省级以上部门才有资格获得特供酒。1978年后,茅台酒厂在国家的支持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品供不应求,茅台酒被称为“液体黄金”,喝茅台也由此成为身份和权势的象征。      特殊的发展历史、特殊的“国酒”地位,导致了今日茅台酒“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从2005年开始,茅台的产量日益跟不上市场需求,供需关系的失衡客观上带来了涨价的压力。资深营销策划人穆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茅台酒厂并未采取提高产量、加速释放产能、理顺销售渠道等有效措施,而是开始玩弄“饥饿营销”的伎俩。      何谓“饥饿营销”?北斗天团营销公司顾问刘九学解释说, 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迫于大环境,不少销售商不得不降价以应对,茅台酒厂却通过控制出厂数量,造成“不宣而涨”的事实,借此对市场及消费者的反应进行试探。由于中国消费群体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传统,且有强烈的追求品牌的消费心理,这种试探被消费者接受。随后,茅台酒厂再次站出来宣布出厂价上调。从此,“货源紧缺”成了被茅台酒厂反复利用的最佳台词,他们一次次通过控制出厂数量,人为加剧市场“饥饿感”,高明地推动涨价潮。      资深营销专家牛恩坤也认为,“如今,茅台酒的销售已无淡季、旺季之分,常年都处于缺货状态,价格只会被越炒越高,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茅台酒厂。单从股市来看,上市不到10年的贵州茅台,其股价已经涨了55倍”。这种“饥饿营销”在为茅台酒厂攫取天价利润的同时,遮蔽了真酒销售紊乱、假酒泛滥成灾的管理问题和制度问题,长期积累,将给茅台带来真正的灾难。      高端白酒乱象丛生      在茅台的“领涨”下,中国各大白酒品牌也“涨”声四起。      2010年,茅台刚宣布涨价,五粮液就借势秋季全国糖酒会之势,推出每瓶售价1200余元的“永福酱酒”,其52度“水晶瓶”和“1618”的价格也上涨了10%左右。以川酒为主的白酒市场第二梯队也不甘示弱,2010年10月初,“中国品味·国窖1573”以每瓶1880元的零售价格,抢走茅台、五粮液的风头,直指奢侈品定位。      连番涨价,使高端白酒市场的监管失序问题进一步凸显。其一,大量产业资本和民间游资蜂拥进入白酒行业。2010年8月中旬,30多名山西煤老板向汾酒集团注资50亿元,将汾酒产能扩大3倍。汾酒集团表示,扩产后的汾酒,将抓住茅台提价后每瓶400至600元的价格空间,走中高端路线。其二,白酒企业盲目求大求快发展。宣称“茅台在前,郎酒殿后”的郎酒集团,2010年在央视投入3亿元广告,销量突破50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几年前才卖三四十元一瓶的郎酒,已成为涨价潮中最大的赢家”。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茅台和五粮液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买方购买能力这几年迅猛增加。  ZF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大增,对这种消费品需求也大增。想想普通老百姓有多少闲的没事喝这么贵的酒?
  茅台和五粮液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买方购买能力这几年迅猛增加。  ZF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大增,对这种消费品需求也大增。想想普通老百姓有多少闲的没事喝这么贵的酒?
  等着你们往里进呢
  写这么多干嘛?   一句话:P民拿RMB到超市卖得到真茅抬那才叫见鬼!
  茅台价格一万一瓶才好!
  还是那句老话:“皇帝拿金斧头砍柴”  统治阶级鼠目寸光,不成大气。  国民的基本保障————》教育————》创新才是出路。
  茅台的年报出来了,这么多酒都被喜欢吃喝交际的富人和管人们喝掉了。  
  毛利率比可口可乐还高,  中国人这么多,大家都喜欢酒场文化,喝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林园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思考和接触新的东西。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林对当时刚刚兴起的股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事就去当时深圳仅有的四家证券营业部去看报价板。      1989年,林园和家人合资8000元以86元每股的价位全部买进了当时面值100元的深发展。当时的深发展股票还处于党员带头认购阶段,林园在这个时候充分体现了西北汉子的胆识。果然,在1990年底,深发展一股拆成32股让林园的投资增值不少。同时,林园开始了他的第一段婚姻。      在1990年到1992年期间,林园在不断地炒作深发展。他和同时期的杨百万一样还看到了内部职工股在上市后存在的暴利机会,期间他在海南、上海等地大量地买进了包括琼民源、锦兴、深华新等职工股,这些职工股在上市后都有十几倍的涨幅。      当时散布到大街小巷的黑市交易更是加速放大了林园的财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延中实业由每股100元涨到了1599元,豫园股票由100元涨到了3580元,最后竟一度突破万元大关。而深发展拆成每股面值1元后,其黑市交易价格高达150元每股。因为每个地方的黑市交易价格存在价差,林园当时就骑着自行车到处奔波利用价差套利。      短短四年间,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萌芽,林园利用自身的敏锐和制度的漏洞,成功地掘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其资产从8000元迅速膨胀到了1000万元,基本完成了他资本的原始积累。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深圳莲花营业部的老总回忆,在90年代初深圳证券市场刚刚建立的时候,市场的震荡变化非常大,从党员带头认购到排队抢购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不规范的市场存在大量的获利漏洞,在T+0的交易制度下新股一上市都是十几倍、几十倍的涨,赚钱效应让大量的中国第一代股民从全国迅速涌入深圳,有人为了领到一张认购新股的抽签表扛着整麻袋的钱排队几天,为此还引发过骚动。      林园在这四年间将8000元炒到1000万从逻辑上来说是可能的,但是不具备严格的投资意义。就像赌博从逻辑上说也可以把8000元本金赚到1000万一样,上述老总认为。        1000万到4亿      1992年,在没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林园正式从深圳博物馆辞职,全心投入这个对他来说&没有牛市和熊市之分,从来不会亏钱&的市场中来。      也就是在这年年底,股市回落到400点左右。到了1994年下半年,上证指数更是跌落到了326点的历史最低位。然而据林园称,他在1993年2月份以后,已经基本撤离股市转战家乡西安的房地产市场。&当时公司只有八个人,没有赚到什么大钱,收益严重低于林园的预期&,曾在林的房地产公司工作过的员工透露。      1994年底,股市在超跌后迅速反弹,林园变卖地产转战已经复苏的股市,事实上,他在这两年期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股市的跟踪关注。林园在这个时期因为一宗诉讼标的3000万的 &深圳最贵离婚案&已经开始出名了,他的第一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在1995年到2001年间,林园集中炒作深发展、四川长虹(600839,股吧)和同仁堂(600085,股吧)等股票。1995年以12元每股的价格大量买进的深发展,1996年底以40元每股的价格出手,期间获利丰厚;以22元每股买进的四川长虹在1997年以60多元的价位卖出,单次交易获利在4000万以上。1997年香港回归,政府为了打压股市投机,上了很多新股,因为当时充沛的资金和价差,这些新股流通后涨幅巨大,林园在这些新股当中又狠赚了一笔。      在此期间的1999年,林园迎来了他的第二次婚姻。      2001年年初,股市又迅速大幅回落,林园称在2100点时他已经将大部分资金再次撤离股市在无锡度过了两年房地产生涯。林很少提到这段经历,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在无锡至少有参与开发一个广场。      2003年,股市还在熊市挣扎时,林园又杀了回来,将全部资金换成了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五粮液(000858,股吧)、云南白药(000538,股吧)等股票。据林园的助理王洪称,从2004年的4月到2005年底,林园炒股挣了近2亿多元,加上之前账户上的1.7亿元。林园实际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        20只金股      在资产达到4个亿后,林园就一直在他所到处大力鼓吹的20只金股里面坚守。      2005年,林园从深圳搬离北京。&不在调研公司,就在调研公司的路上&的林园已经很少回深圳了。      随后的一年间,林园买入铜都铜业、黄山旅游(600054,股吧)、丽江旅游(002033,股吧),并融资买入无风险套利品种:五粮液、上海机场(600009,股吧)。这也是林园鼓吹的价值投资策略的最好范本,让林园在熊市中都能赚到钱。      2006年初,林园开始进入媒体的视野:以高达85%的年收益,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股票投资者&,被股民赐予&股神&封号。      王洪称,从日到2006年10月底,林园又在股市上滚雪球累积效应,又让他净赚了4倍,总资产翻了5倍,市值已超过20亿元。      同年年底,林园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团队作战。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其位于长城大厦的注册地,该大厦是一幢居民楼,敲门后无人开门,隔壁的邻居表示,&我在这里住过很久了,隔壁就是一家居民,没听说过有个什么公司&。      2007年3月,林园成立的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深国投·林园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林园以3%的出资额获取17%的投资收益。截至7月20日,其收益率为27.74%,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林园似乎需要新的举措来维护自己的&股神&声誉,应对那部分从来没有叹服过他的股民和业界人士的质疑。  
  意社04月21日讯
    1新世纪以来中国橡胶市场需求分析      1.1近年来中国橡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中国橡胶市场消费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测算,到2001年,中国各类橡胶的消费量在430万t左右,比2000年增长60%。其中天然橡胶约为180万t,合成橡胶约为250万t,分别比2001年增长50%和67%。      进入2005年以后,中国橡胶消费旺盛,增长格局不变,预计全年各类橡胶消费量不会少于460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8%以上。其中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或超过210万t,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或超过250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大体持平。2005年,中国合成橡胶消费增幅明显回落,主要原因是两大类橡胶价格倒挂,合成橡胶价格高出天然橡胶价格许多。      从前些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消费橡胶(含出口消费,下同)最多的国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头号橡胶消费国的地位都不会发生动摇。      1.2中国橡胶消费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      分析中国橡胶消费持续旺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7%以上;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工业产值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由于中国现阶段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传统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各类橡胶的消费自然要大量增加。      2.汽车生产增势强劲。2001年以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扩大,汽车消费开始大量进入家庭,从而推动了与橡胶消费密切相关的汽车产量的强劲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为520万辆,比上年增长14%,比2001年增长%。200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量30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6.5%,继续呈现增长局面。如果按照现有月平均产量推算,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600万辆。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000万辆。      3.公路运输量急剧增加。经济总量的扩张,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贸易的繁荣,对中国的公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数量要求;同时,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为大幅度提高公路运输提供了基础条件。据统计,2004年,中国公路行驶里程达到185.6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5000km,比2001年增长了80%。2004年,中国公路货物周转量为5445亿吨公里,比2001年增长了33.4%;公路客运周转量为8751亿人公里,比2001年增长21.5%。公路运输量的大幅增长,直接刺激了主要橡胶制品轮胎的消费。      4.橡胶制品出口高水平增长。近些年来,全球重要的橡胶制品企业,如固特异、普利斯通、米其林等轮胎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大陆,大量生产出口产品。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橡胶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而构筑了中国橡胶制品出口持续高水平增长的坚实基础。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各类轮胎外胎19969万条,比上年增长26.3%,比2001年增长80%。2005年上半年,出口各类轮胎外胎10985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20%。      正是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促进了中国轮胎等橡胶制品产量的强劲增长,使得橡胶消费量不断跃上新台阶。据统计,2004年中国最主要的橡胶制品,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下同)23926万条,比上年增长18.7%比2001年增长79%。今年上半年,中国生产轮胎14486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28.7%,增长势头更为强劲。      1.3中国橡胶消费的满足渠道      中国的橡胶消费需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加以满足。      一是国内生产。目前中国年产各类橡胶在200万t以上,其中天然橡胶年产量55-60万t,合成橡胶年产量150万t左右。国内橡胶产量大体能够满足国内需求量的一半。天然橡胶的主产区在海南和云南,其中海南干胶年产量33万t左右,占中国干胶年产量的一半以上。广东、广西和福建也有少量生产。      二是境外进口。中国橡胶的国内产量,无论是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都不能满足消费需求,50%以上的需求依赖进口。2004年,中国各类橡胶的进口量为238万t。其中进口天然橡胶128万t,进口合成橡胶110万t。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各橡胶116万t,比去年同期增长0.4%。其中进口天然橡胶64万t,增长6.6%;进口合成橡胶52万t,下降6.4%。      中国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国分别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2004年上述国家进口量分别为64万t、31万t、20.8万t,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0%、24%和16%。      合成橡胶的进口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从韩国、日本、俄罗斯分别进口18万t、15万t和13万t,分别占全部合成橡胶进口量的16.7%、14.1%和12.4%。      山东、广东是中国主要的橡胶制品生产地区,也是中国橡胶的主要进口省份,两省天然,橡胶进口量约占中国天然橡胶年进口量的一半。合成橡胶的五大主要进口省市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福建,五大省市进口总量占全国合成橡胶进口量的78%。其中广东居全国首位,2004年进口40万t,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6%。      2中国橡胶消费前景展望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橡胶消费将继续旺盛增长,仍保持全球橡胶主要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的地位。初步测算,即使按照年均增长5%的幅度,到2010年,中国橡胶消费量将达到或突破550万t,比2005年增长28%。两大类橡胶消费结构中,天然橡胶消费量大约230万t,合成橡胶消费量大约320万t。      在橡胶总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两大类橡胶的使用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年消费量。按照历史经验,在正常价格水平(每吨天然橡胶价格高出合成橡胶价格2000元)情况下,中国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消费比例大体是6:4。即100t的橡胶消费总量中,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大约是40t,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大约是60t。2004年中国橡胶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合成橡胶价格反而高出天然橡胶1000元人民币,从而刺激了天然橡胶消费比重的提高,两者间的消费比例大约为6:4。      即100t的橡胶消费总量中,天然橡胶的消费量提高到60万t,合成橡胶的消费比重相应降低。这就是为什么2005年上半年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20多万t的天然橡胶库存在短短几个月内被迅速消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经验,如果今后世界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保持在每桶60美元的价位之上,甚至进一步上涨,合成橡胶价格也将保持目前高位运行,继续高于天然橡胶价格。这样,就会刺激天然橡胶使用量的增多,因此我们对于天然橡胶消费量的上述预测值也要相应向上调整,其主要依据如下:      1.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还没有结束。到2004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停顿的迹象。今年上半年,经济(GDP)增长速度为9.5%。多数观点认为,到2010年,甚至更远些的年粉,中国经济都可以实现7%左右的增长水平。中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传统工业化时期,重化工业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各类橡胶的需求量还没有达到峰顶,将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多。      2.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到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100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汽车不再仅仅是生产资料,并且成为重要的生活资料。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年需求量将接近或达到1000万辆,年均增幅为10.9%,从而为中国汽车的持续增产提供强大动力。预计在今后5年内,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800万辆,甚至更多。同时,全国汽车保有量和公路运输里程也会有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样,同等的中国经济总量中,轮胎等橡胶制品的需求份额会比以前更多一些。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各类轮胎年需求量将达到3亿条,比2005年增长30%,这就使得中回橡胶消费具有了坚实的增长基础。      因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橡胶消费增长,不仅会引起中国国内的橡胶消费增长,而且也会引起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增长,这是一种绝对性的增长。      3.橡胶制品出口有增无减。今后数年内,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因而世界经济的增长也不会逆转。同时,全球重要橡胶制品企业产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的转移还在继续。在这个大的格局之下,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物美价廉的橡胶制品的需求不会减少。预计到2010年,中国轮胎、胶管、胶带等橡胶制品的出口年均增幅不会低于5%。这种橡胶消费实际上是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不过转移到中国大陆进行生产而已。这种消费,虽然会引起中国大陆橡胶消费量的增长,但全球的橡胶消费总量不变,只是其他地区的生产消费减少而已,因而是一种转移性消费,是转移性的增长。正是上述两方面的增长,使得中国橡胶消费的前景看好。      中国橡胶消费的相当部分还要依靠进口。预计今后5年内,中国天然橡胶的年产量在60-65万t之间,增长潜力不大,年进口量达到或超过150万t。合成橡胶的国内产量会逐步增加。预计到2010年,年产量将达到或超过200万t,比2004年增长30%左右。此时,将有百万吨的产需缺口,必须通过进口加以满足。      展望今后5-10年内的橡胶进口市场,中国境外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地仍然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仍将是向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接壤的一些国家,越南、老挝等,因为中国企业在上述地区投资橡胶园,并由于其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多,以及边贸方面的优势,今后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橡胶量也会逐步增多,并将在对华橡胶出口排名中前移。据越南橡胶总公司提供的资料,年,每年从越南销往中国的天然橡胶量为16万t左右,到2003年达到18万t,2004年增力降到30万t。今年前5个月达到了10万t(这个数字比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要大一些)。      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中国合成橡胶的主要来源地区,这一格局在今后数年内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今后5-10年内,中国橡胶的主要消费地区仍然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其中山东、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市还是中国橡胶的主要消费地区。      综上所述,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橡胶消费的前景看好。因此,全球橡胶生产国,尤其是东南亚天然橡胶主产区,面对的将是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庞大的、持续增长的橡胶消费市场。我们有理由对共同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股票喝醉了。
  股票喝醉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尼西亚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