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试验区区能推动侨资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吗?

东风股份:汕头华侨试验区获批,有望受益政策东风,建议增持
申银万国证券
&&&&事件:9&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位于汕头湾出海口,依托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滨海新城南滨片区,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华侨试验区将规划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华侨试验区将获四方面支持,跨境、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从中受益。根据国务院批复,华侨试验区将获四方面支持:1)支持华侨试验区着力转型升级,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2)支持华侨试验区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的人文合作。3)支持华侨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4)加大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发展。通过一系列开放、法制、平等的机制,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海洋等产业有望受益,培育富有活力的都市产业体系。&&&&:公司旗下资产有望受益华侨试验区发展,或有机会介入开发,多元化业务结构积极布局。1)受益政策东风,开展多业务布局。公司为侨资企业,未来公司有望受益政策东风,打开多业务发展想象空间,例如跨境金融领域(此前公司曾参股金平区汇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9%股权)。2)汕头特区整体发展提速,土地增值带来隐蔽价值。设立华侨试验区将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公司立足汕头地区,集团层面亦有房地产相关业务,有望受益土地升值带来的隐蔽价值。&&&&产业结构升级,政策东风提供发展加速剂,建议增持!传统烟标主业有望受益国企改革三产剥离、国企混合制改革带来的外延式增长,提供估值安全边际和充沛现金流。云印刷业务拟与EPRINT&成立合资公司探索O2O&模式,并逐步向东南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拓展;车膜业务现有产能500&万平米,拟探索O2O&营销模式;电子烟业务在渠道和产品研发领域积极布局。我们维持公司14-15&年分别为0.71&元和0.85&元的盈利预测,目前股价(12.03元)对应14-15&年PE&分别为16.9&倍和14.2&倍,建议增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华侨试验区要“试”出汕头经验 - 市场 -广州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华侨试验区要“试”出汕头经验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顾大炜 黄学佳 陈群 林馥盛
5月14日,汕头市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程在香港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与来自世界各地近30名侨领侨商一起,共议华侨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
华侨试验区的建设,华侨是主力,华侨是主人。
5月14日,汕头市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程在香港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与来自世界各地近30名侨领侨商一起,共议华侨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使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体系更符合广大华侨的意愿,更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发挥好华侨的主力军作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亚洲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全国侨联副主席刘艺良,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幼南,国经中心课题组组长陈宣庆,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省侨办党组书记、巡视员陈仰豪,市委副书记孙光辉等参加了座谈会。
争取创新政策早日落地、打造公平高效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侨领侨商们各抒己见,对华侨试验区建设充满信心。
陈有庆、陈经纬、刘艺良、香港汕头商会会长叶振南、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新加坡作家协会原副会长蓉子、澳门潮汕文化协会会长陈维炽、加拿大潮商会会长林少毅、英格兰西北华人协会总裁吴克刚、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主席李桂雄、阿联酋潮汕商会执行会长翁丹生、香港潮州商会会长张成雄、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副会长董晓艺、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等侨领侨商都作了发言。
陈有庆:泰国盘谷银行有信心重返汕头
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的不少华侨金融机构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在试验区内有计划地引入华侨金融机构,条件是存在的。我们泰国盘谷银行在内地的第一家银行于1992年在汕头创立,面对汕头现在的新发展,盘谷银行有信心可以利用新的机会重返汕头,具体情况双方可以好好探讨。建立跨境合作的金融产业,实现汕头内外金融资源的优势互补,政府的政策相当重要。课题组已经就有关政策提供了若干建议和说明,这是很好的开始,对“将上海等自贸区实行的政策运用到华侨试验区”这一建议,应继续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早日落实。这是国家给汕头一次新机会,我对前景充满信心!
陈经纬:试验区要试出经验让全国复制
华侨试验区的设立是以“华侨”两个字为特色,申办华侨试验区,源于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全国两会时我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港澳、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这个提议得到全国政协、全国政协常委会等认可,并列入今年全国政协的政策决议。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强调“试验”两个字,试验出来的经验要可以供全国复制。华侨试验区要依托“华侨特色”想出其它自贸区所没有做的,研究出这方面的特色政策出来。国家没有明文禁止的政策,就要大胆去创新。要运用华侨在世界各地学到的经验,按国际惯例的做法,为试验区提供借鉴。
刘艺良:要吸引侨资还要能留住侨资
我觉得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成为国家“通侨”“联侨”的一个重要枢纽,对我们试验区的发展非常重要。这需要一些细化的规划,包括整个布局和几个重点区域的建设等。我比较重视政策,规划是可以进一步完善的,但政策要有可操作性。
吸引侨资,最终还要能够留住侨资,华侨试验区要有这样的方向。怎么让侨资进来?怎么留住侨资?除了有关政策外,还有我们的软环境,投资的环境、经商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行政方面要先行先试,包括创新和简政放权,以及我们现在构建“一岛两区”这种服务区,从企业到华侨试验区的注册登记开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备案登记要简化,税务的优惠也很重要,企业所得税和关税都要优惠,进一步把华侨试验区的政策扩大到汕头保税区等。此外,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应该要先行先试。
叶振南:重点研究如何吸引投资和人才
我认为华侨试验区与前海自贸区的运作模式差不多,该如何突出和吸引投资者和人才去华侨试验区,要进行研究。我听过前海的推介,主要集中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合作区、青年梦工厂等。深圳前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就算香港会去前海上班,也会带动香港西界西北的楼价,香港西北街的人也可以到前海工作,交通方便,时间比去中环还短。
我们汕头是不是也要想好如何跟前海、横琴竞争?外地人到试验区工作,有没有个人税务或者企业税务的优惠?如何鼓励青年人尽量利用类似前海的“梦工厂”发挥他们的创意?在住房租金方面,又该如何吸引年轻人?
李大西:吸引全球人才发挥本地优势
首先,要突出华侨“侨”的特点,要吸引潮州华侨,世界顶尖大家,包括像李嘉诚,要用最好的政策把他们吸引过来,而且不光是潮州的、东南亚、香港的华侨,像美国这些地方的华侨也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强调创新,一是怎么吸引人才,一是创新重点是什么。
在金融创新方面,我们潮州的华侨就已经有很多好的先例,一定要强调金融创新才能吸引人才,这里作为一个华侨平台,我们就应该敢做一些创新,吸引资金,没有钱很多事情都很难做。
第二个创新是科技创新,必须把这点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既要往全世界吸引人才,也要充分发挥本地自己的人才优势。例如李嘉诚先生要跟汕头大学合作办一个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是一个吸引人才、吸引技术的重要桥梁,华侨试验区应该把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填进去。也许这个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不是在试验区里面,但可以把孵化团队吸引到试验区,尽量把这个科技的资源拉进来。
蓉子:把世界作家带到汕头采风写作
华侨试验区是国内首个挂上文化牌子的地方,在这里就可以做文章。我建议在南澳岛建立世界华文作家写作营,去年底国侨办在香港成立了世界华人文学联盟会,这个联合会旨在团结世界文化人、作家,那么这个联盟会今后年年就要开会,我们可以把世界作家带到汕头来,最近地点就是南澳岛。我还建议可以设立一个世界华人作家作品的资料库,成立华人作家写作基地。
要把这里的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到汕头来旅游。两年前我曾带过国内外的作家团来,大家都很惊讶,没想到中国有这么漂亮的地方,可见汕头的旅游业大有可为。国内有很多成功的潮汕人,是否也可以邀请这些潮籍商人回到家乡,参与华侨的经商联营。汕头的发展不但需要华侨,需要财势雄厚的企业家的支持,也需要文化、科技的人才。只有大小企业家,国内外人才大家一起,百花齐放,才能加快汕头步伐。
陈维炽:创新通关模式发展跨境物流
如何让华侨试验区有实质性和生命力很重要,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吸引鼓励海外侨胞、商业精英的第二代来家乡了解乡情,参与建设,进行传承。我建议,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其次,城市的综合面貌也非常重要,汕头市这么多年,希望领导重视搞好城市面貌,让外来团体留下好印象。
因为我从事物流业,关注如何发展商贸物流、跨境商贸物流,如何采取一体化的检验通关模式提高时效性等。“三检统一”目前还停留在研究中,如果能落实到华侨试验区推广,将大大提升试验区物流业发展。
林少毅:尽快建设高端华侨养老基地
华侨试验区成立后,海外的华侨都很振奋,也非常期待华侨试验区能够尽快发挥作用,对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海外有1000多万的华侨,在加拿大有很多不会讲潮汕话的都是潮州人,还有很多潮汕精英,他们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奋斗,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不管是第一代第二代华侨,对家乡都有一颗怀念的心,汕头是一个非常漂亮、非常适宜生活的地方。我们回到家乡吃东西都吃起来感觉最香,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为华侨做事,就要抓住机遇。我建议尽快建设高端的华侨养老基地,让在海外拼搏几十年的华侨能够回家乡,体会思乡之情。这些人的成功经验会给试验区带来很大的好处。加深华侨二代、三代对祖国的认知,如果老的华侨能够回家,那么对第二代、第三代回国投资、筑巢都有很大的作用。希望以后,汕头家乡能够把华侨引进来,也要留下来,这才是关键。
吴克刚:引进经营文化产业成功模式
从国家政策报告和规划来看,汕头以及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是注重全面的经济发展,光靠华侨不一定行。华侨在中国改革开放35年里并不是一个“处女地”,现在中国很多利好的政策他们都利用了,剩下还有多少,出台新政策后增量有多少,这很关键。我希望这个试验区将来的政策吸引的不仅是华侨,也有华人,还有以华侨华人作为引资引进来的国际企业。这个试验区面向全球,以华侨华人为主,同时也欢迎国际企业。我建议:
第一,华侨试验区能不能把“人”这个因素作为试验区主要因素。华人有一点特殊的因素:华人在世界上,出去几十年,有一批华人精英在科技界、经济界,他们想回来或者在工作中间有时间回来,要拿个签证并不容易。假如汕头的试验区能够以“回乡证”或“华侨绿卡”作为一个特色,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先走一步,可以保证有大批高科技人才回来。
第二,在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做特色。华侨试验区本身有文化地区的烙印,怎样把中国文化这个元素融入到出口、投资里面去?如果试验区着眼点只是华侨文化,那么没办法在全球市场有销路。实际上我认为很多文化可以作为产业来做。英国做得很好,他们一系列的世界遗产都是经营性的,都是赚钱的,而且保护经营得很好,而不是政府拿钱去做,这里面有一个特定的经营模式。汕头能不能作为这种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经营模式的引进地,把一些欧美和世界各地的经营文化产业比较成功的模式引进试验区,再把它推广到全中国。
还有,南澳岛能不能发展成离岸岛?现在世界出名的离岸岛在金融服务、在公司注册的方便方面、船舶注册都有一套很完整的经验,这些模式可以总结后引进汕头,而且这套模式在汕头是没有的。汕头要有特色就必须做中国现在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
李桂雄:利用好东盟一体化建设机会
大家都知道泰国是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仅潮汕人就有一千多万,泰国的六大文报每天都有宣传华侨试验区,大家都很关注支持试验区的发展。汕头试验区是我们泰国华侨的一个家。我认为,现在有这个机会加快建设,马上做起来,世界五百强中有我们的正大集团、盘谷银行、泰国TCC集团,这些都来了,正大集团的老板参观后决定要在试验区建设一个基地,要加快建设,多做宣传。
建议设立华侨华人学校,我们很多泰国潮汕华侨华人子女在国内读书,最多去厦门、杭州、北京、广州、云南、广西等地读书,试验区要重视华侨教育服务。
此外,华侨试验区要利用2015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机会,特别是亚欧命运共同体的契机,在东盟和亚洲以及世界各地华侨华商在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基地。
翁丹生:建具有侨居国风情文化园区
国家把这个华侨试验区放在我们汕头,是要借助我们的侨力,发展中国在世界各国与当地政府的软实力。这个软实力要怎么发挥出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我们的华侨能够回来,回来做什么。在商言商,回来后怎么赚到钱,怎么跟当地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个提到“义乌”模式。我觉得现在不是义乌模式,而是通过华侨把世界各国的产品引进中国市场来,各国都有侨商,华侨试验区应该是进口商品的市场,义乌是出口市场。第三,华侨试验区在国内外听起来概念模糊,建议由50多个国家的华侨商会来华侨试验区建成具有侨居国当地风情文化的国家园区而形成世界城,世界城一半为商业,即把各自国家的特色、优质物品带进世界城,形成国内最大的进口商品市场。
张成雄:吸引人才不应仅限于潮汕人
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30几年过去了,汕头发展落后,现在华侨试验区很好。过去很多潮州人回到家乡来,就是捐款捐医院捐学校,投资相对少。这为什么呢?这次搞试验区,可以把不是潮汕人的人才也请来。要想办法把不是潮汕人的外商、华侨、华人吸引到汕头投资。
董晓艺:试验区必须是“自贸区+”
欧洲的一个港口有88种功能,有集装箱、散货、石油、化工,钢材、水泥,矿沙,木材……我建议整个粤东的港口整合在一起,由汕头试验区跟我们汕头港务局去做。另一个关于土地政策,现在中国大陆工业用地年限为四五十年,民用为七十年。华侨进来就怕过几天用地到期了,就开始担心有问题了,房产的登记制度的年限要不要延长?这些制度要真正能吸引人。
此外,华侨试验区首先必须是个自贸区+,就是说自贸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然后在自贸区的基础上有个华侨的特色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郭一鸣:在汕头建立中国美食城
试验区要成立顾问团队,吸纳海外各界真正能为家乡建设出意见的人士,包括学者、企业界、文化界的朋友。
汕头最强的优势是华侨,是文化。潮州菜是中国最有代表性,最有吸引力的。在汕头建设一个中国美食城,如果在汕头建立一个汕头菜的评级中心,我们来定规矩,潮州菜的厨师的评级,量化,以汕头为评级,全世界潮菜由我们来定规矩的。这样汕头的名片就可以建立起来,汕头就可以走得很远。美食文化、通俗文化必定大有可为。
装着走的移动楼书——乐居广州买房_微房产(微信号:gzkanfang)官方微信服务号,为各位广州街坊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楼盘资讯服务,包括新盘营销信息、折扣优惠,另外还定期免费提供专业线下实地看房接送服务。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获取更全面、更专业、更优惠的买房信息。
········
热日 16:07
热日 14:57
热日 15:24
热日 15:19
热日 13:04
热日 17:56
热日 09:27
热日 10:47
热日 16:26
热日 16:06
热日 10:27
热日 10:25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大神来了丨房子用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汕头市委书记: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吸引侨资侨力-中新网
汕头市委书记: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吸引侨资侨力
日 20:03 来源:  
  广州1月25日电 (陈启任)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5日在广州开幕,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在汕头代表团讨论时称,汕头将加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使华侨试验区能够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关注,争取更多项目落户,推动华侨试验区健康有序、创新发展。
  汕头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著名侨乡。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陈茂辉称,华侨试验区批复一年多以来,建设发展顺利,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对试验区寄予很大希望。
  据介绍,当前,华侨试验区正加快基础建设,已完成填海24平方公里,桥梁、道路、航管等基础设施在加快推进。华侨试验区集聚效应明显,在华侨试验区注册的企业已有2400多家,包括金融、文创等项目正在逐步落户华侨试验区。
  在日华侨试验区批复成立一周年之际,汕头在华侨试验区创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挂牌企业381家。
  陈茂辉称,华侨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开局良好,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争取在华侨试验区打造具有华侨特色的证券交易所。
  陈茂辉表示,汕头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对华侨试验区进行规划政策创新建议,在46个方面提出政策创新要求,重点放在跨境金融和自由贸易便利化、华侨服务管理等政策上,争取这些政策能在今年落户汕头。
  陈茂辉说:“华侨试验区不空等政策,汕头已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政策和可复制经验,推广到华侨试验区,同时争取省一级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华侨试验区,将国家、省、汕头创新的政策叠加,推动试验区政策创新。”(完)
>地方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华侨试验区能推动侨资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华侨试验区能推动侨资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吗?
报道称,早在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冠名的试验区,华侨试验区规划面积约4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报道称,华侨试验区承担“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和“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使命,截至今年10月,“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486家,其中8家成功转板到“新三板”,意向融资额68.46亿元,改制转板功能和融资通道功能日益显现。专家表示,积极推动华侨银行、华侨人寿保险等一批金融服务平台和机构的设立,构建具有华侨特色的金融政策试点区。同时,设立了规模达200亿元的国家级华侨产业母基金,以及“华侨试验区发展专项资金”,计划筹资6亿元。希望试验区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从业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侨试验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