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有fm2017财政公平怎么过政策吗

如果欧洲像中超那样要交调节费 转会是什么样子_国际足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如果欧洲像中超那样要交调节费 转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欧洲像中超那样要交调节费 转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内马尔这样的转会也要交调节费……
  去年中超的冬季转会窗,奥斯卡以6000万欧元从切尔西加盟上海上港,再度刷新了中超引进外援的转会费纪录。去年全球冬窗转会费最高的10大交易中,中超占了一半;而去年冬窗中超自己的10大转会中,第10名的赵明剑转会费也达到1095万欧元。再看今年冬窗,中超转会费排名第10的交易金额只有370万欧元,像纳英戈兰和奥巴梅扬这样的传闻中的“大转会”并没有发生。
“调节费”成了热点词
  从发挥的作用上来说,中超的冬季转会窗相当于欧洲主流联赛的夏季转会窗。而之前火爆的中超在这个冬窗遇冷,自然就和足协的引援调节费政策相关。在足协的规定中,引进内援和外援都有一个所谓的“合理区间”:外援不能超过4500万人民币,内援不能超过2000万人民币。换算一下的话,引进外援的转会费不能超过582万欧元,否则就要缴纳等额的引援调节费用。可以说这是对中超“烧钱”的一种非常严格的政策把控,论执行力度而言,比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要严格得多——当然了,欧足联管理的范围要大得多,也不太可能出台这么具体的缴纳相关费用的政策。
巴坎布是中超今冬的转会标王
  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的数据,今年中超只有4笔外援转会超过了限额:北京国安的巴坎布和比埃拉(共计5100万欧元),以及大连一方的卡拉斯科和盖坦(共计4800万欧元)。按照规定,这两支球队需要缴纳等额的调节费,加起来的话会达到7.65亿人民币。而在巴坎布转会一事上,足协还专门出台了新规定:“采取支付球员与原俱乐部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方式,球员与原俱乐部解除合同,以自由身形式加盟国内新俱乐部的,以所约定违约金的费用为标准计算引援调节费。”换句话说,想通过让球员自己买断合同来换取形式上的自由转会,在足协这里是行不通的。另有消息称大连一方引进卡拉斯科和盖坦走的是万达集团内部股权转让的这条路,无论此消息是否属实,从足协对巴坎布一事的态度来看,就算想走什么新的形式也是很难过关的。
姆巴佩的转会走了先租后买的形式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你愿意大笔投入,又遭遇严格的政策限制,想玩点花样(至少是尝试一下玩点花样)也不奇怪。在去年夏天豪掷2.22亿欧元引进内马尔之后,大巴黎又瞄准了当红的超新星姆巴佩。但在明摆着一个夏天花4亿欧元会被欧足联盯上的情况下,大巴黎选择用先租后买的形式拿下姆巴佩,买断的条件仅仅是巴黎保级。其实从效果上来说,这和巴黎直接1.8亿欧元买下姆巴佩没什么区别,但在账面上看,巴黎的转会总投入就只有2.38亿欧元了(内马尔和贝尔奇切),显得“正常”了不少。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欧洲足球圈里,钻政策空子或者是绕过规定的事情也不算少。
球员确实越来越贵了
  虽然说欧洲转会市场为球员开出的价码没有中超最火热的时候那么疯狂,但近几年转会费的飙升也是惊人的。现在再去追溯到底是马夏尔、博格巴、内马尔还是登贝莱让转会费一路飙高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如今的现实就是拿着五六千万欧元也未必能淘到顶级货,莱万、凯恩、伊卡尔迪这样的转会目标没有九位数根本拿不下来。足球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假,但这样的转会费飙升势头也让很多人觉得有点过分了。而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看起来对目前的势头并没有什么限制作用。那如果欧洲各国采取中超这样严格的调节费政策,又会给转会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自由转会可能会更吃香
  首要的问题是,这个限额应该是多少呢?假如这个金额是3000万欧元,那么对欧洲足坛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如果是7000万欧元,或许影响就没那么大。假如真的限定为3000万欧元,那么自由转会可能会更吃香——其实如今就有这样的趋势,要么出天价,要么自由走人,卖方越来越有底气了。在转会费遭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俱乐部很多的支出可能会投入到合同上,给球员们开出越来越大的合同。另外,这也意味着大牌球员越来越难转会,就像如今大牌很难来到中超一样。设想一下,如果许多六七千万的转会费用还要翻倍,买家会愿意乖乖掏钱吗?本来出这么多钱就是下血本了,再翻倍是难以想象的。但其实就目前的市场趋势而言,豪门球会的重要资产本来就是很难转会的,未必需要调节费的限制。
假如有调节费,登贝莱这样的转会可能就少了
  其实在说如今的欧洲转会市场疯狂的时候,人们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是花2.22亿买内马尔更疯,还是总价1.5亿买登贝莱更疯?这都是天价,但就球员的级别而论,在内马尔身上花这么多钱还是普遍被认为更值当一些,毕竟登贝莱只有一个赛季德甲+欧冠的出色表现。球迷们常说“连谁谁谁都要五六千万了”,指的也是和登贝莱相似的这种交易。如果有调节费作用,这样的交易可能会减少。曼城可能愿意花费5100万欧元买沃克,但如果沃克要1.02亿欧元呢?或者说,像多特蒙德这样的球队可能会从调节费的政策中受益,因为那些四五千万的球员更难被买走了。如果有调节费政策,那么各大豪门在选择青年才俊的时候,就可能从“刚打出来的”转向“还没打出来的”以降低花费,一些不是非要靠卖人赚钱的球队也可以看着调节费来设置违约金,在留住球员的时候握有更多主动权。
除了财政公平政策,还需要新举措吗?
  当然,即便有调节费这样严格的政策,中超仍然有北京国安和大连一方花费了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外援。同样地,对于球队非要进行的重要补强,曼城和巴黎这样的土豪也是愿意缴纳高昂的附加费用的。调节费政策在给中超的市场“降火”,而欧洲足坛的转会市场需不需要降火呢?各方观点并不一样,有的认为太过疯狂,有的则认为市场形势就是如此。的确,在各队收入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转会投入和球员转会费上涨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幅度难以控制也不奇怪。以转会窗的现状,有些球队的球迷慨叹日子不好过;但如果有了调节费这样严格的政策,一些眼馋的资源买不到手了,会不会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好过和无聊呢?欧足联目前并未出台财政公平政策之外的规定,并没有采取重大措施来调控转会市场现状。
  欧洲足坛也会有“调节费”吗?无论从欧足联的身份还是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类型和尺度的政策都是不太可能实施的。而欧洲转会市场如今的局势就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这个现状不是人人都喜欢,但也不是人人都说要改变。转会形势会变成什么样,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新浪体育 华迪维亚 专栏)
  新浪国际足球原创专栏:
  作者其他文章:
  (责编:布伊利)
阅读排行榜肖良志:中超人傻钱多 需要建立财政公平制度
正在加载...
我非常赞成购买更多的高水平或者大牌外援,但是,我反对各方蓄意或者肆意抬高外援的转会费和薪酬。这种过热或者过度的投资,失却理性,细思极恐。中超引援频出大手笔中协作为管理机构,应该下大力气调查清楚每家俱乐部每年的收入,及时出台“财政公平制度”:每家俱乐部每年的花费投入不能超过收入的3倍或者其他合理的数字;如果违反这个政策,轻的禁止参加,重的禁止引进内外援。如此,就会把一种过度的投资拉回到理性的轨道。各位看官可能会因此骂娘:这不是打击刚刚火起来的中超吗?您别急,购买大牌或者高水平外援本身绝对没错,关键是不能因为购买大牌就要成为冤大头;购买强力外援可以溢价,但不能趁火打劫。为何说是趁火打劫,且听我道来。此前,我已经多次阐述过韩国外援的现状,他们在日本J联赛和K联赛的年薪也就在40万美元至60万美元,像李东国那样顶级的也就100万美金左右。但是,在经纪人和相关利益方的“合谋”下,只要到中超,就必须翻番,甚至是原来的三倍或者更多。那些年薪45万美金左右的韩国外援,到了中超之后,年薪都在120万美金以上,有的甚至在300万美金或者更多。在转会费方面同样如此。除了那些旅欧的韩国顶级球员之外,其他球员的转会费都不多,只要是到中超,早已形成同盟的经纪人就会狮子大张口,比实际价值大出数倍。比如说韩国的权敬元转会费是1100万欧元,还有220万欧元的经纪费,400万欧元的年薪,算下来接近2000万欧元。正常情况下,这个级别的球员,转会费不会超过700万欧元。此前签下的浩克,随着年龄的在增长,加上体重方面的原因,非常容易受伤。他在俄的东家都快愁死了,这时候,上海上港接盘了,而且是以5580万欧元的天价接盘。包括俄罗斯、克罗地亚和其他相关欧洲国家的俱乐部,都对中超如此溢价接盘外援感到不可思议。上海绿地申花此前已经和32岁的特维斯草签了合同,期限是两年。因为和原来的俱乐部合同中有约定,特维斯可以随时以自由身走人,申花不用付转会费。但是,特维斯两年的合同薪酬是4500万欧元(税后),年均2250万欧元。其实,1000万欧元都多了。特维斯以及他的经纪人们可能不这么想,拉维奇的年薪都能有2000万欧元,而且还有1500万欧元的签字费,特维斯凭什么不能挣2250万欧元?后来的奥斯卡以及经纪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浩克的转会费都5580万欧元,年轻当打的奥斯卡6100万欧元多吗?佛罗伦萨的克罗地亚前锋卡利尼奇,在俱乐部的年薪加上奖金等总收入也就150万欧元左右。一听说中超有意,他和自己的经纪人就说给1000万欧元就去中超。卡利尼奇的克罗地亚国家队队友们不干了,一个边缘或者说边缘国脚都算不上的人,到中超敢要1000万欧元,那么克罗地亚国家队的常客但并非太过出名的球员到中超怎么也要2000万欧元的年薪。问题是,卡利尼奇和他的经纪人要1000万欧元的年薪,真的有中超俱乐部感兴趣啊。这样的球员到中超踢球,年薪翻番就很不错了,给到500万欧元就是天价。最终,成交的年薪价格可能不止1000万欧元。外援如此,内援也如此。此前,国内球员的转会费纪录是8000万人民币,签字费纪录是3000万。现在,纪录被刷新:转会费新纪录是1.5亿,签字费新纪录是6000万。外援和内援,都在上演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戏。这其中,有一批经纪圈里的新锐,有一批财大气粗刚入主俱乐部不久的财团,他们猛打猛冲,外援和内援市场,就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是内外援转会市场上的“利益链条”造成的,他们设置了连环坑,坑你没商量。现在想想,虽然引发了军备竞赛,但是他们在外援市场上的策略是对的,即购买年轻当打的非大牌实用外援,比如400万欧元的、1100万欧元的、1600万欧元的、1400万欧元的。上述这些,都没有被经纪人忽悠。一旦被忽悠,就会出现状况,比如说J马,就是轻信了经纪人,结果4200万欧元几乎打了水漂。有些经纪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操守,比如说长春亚泰的外援伊斯梅洛夫到现在的年薪也就70万美金左右;上海上港元旦之后将官宣的乌兹别克国家队队长艾哈迈多夫,也是物美价廉。说实话,多花冤枉钱的模式,的确已经引起上级的关注。中国足协应该及时出手,正在无法用红头文件式的限薪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出台最为科学的“财政公平制度”,切实调查清楚各俱乐部的收入水平,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投入准则。一旦超出,先是不让参加亚冠,严重了就禁止购买内外援。做到这一点,就会逼迫俱乐部不再被经纪人绑架,在购买高水平外援和内援的时候,合理溢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iko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果欧洲像中超那样要交调节费 转会是什么样子
去年中超的冬季转会窗,奥斯卡以6000万欧元从切尔西加盟上海上港,再度刷新了中超引进外援的转会费纪录。去年全球冬窗转会费最高的10大交易中,中超占了一半;而去年冬窗中超自己的10大转会中,第10名的赵明剑转会费也达到1095万欧元。再看今年冬窗,中超转会费排名第10的交易金额只有370万欧元,像纳英戈兰和奥巴梅扬这样的传闻中的“大转会”并没有发生。
从发挥的作用上来说,中超的冬季转会窗相当于欧洲主流联赛的夏季转会窗。而之前火爆的中超在这个冬窗遇冷,自然就和足协的引援调节费政策相关。在足协的规定中,引进内援和外援都有一个所谓的“合理区间”:外援不能超过4500万人民币,内援不能超过2000万人民币。换算一下的话,引进外援的转会费不能超过582万欧元,否则就要缴纳等额的引援调节费用。可以说这是对中超“烧钱”的一种非常严格的政策把控,论执行力度而言,比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要严格得多——当然了,欧足联管理的范围要大得多,也不太可能出台这么具体的缴纳相关费用的政策。
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的数据,今年中超只有4笔外援转会超过了限额:北京国安的巴坎布和比埃拉(共计5100万欧元),以及大连一方的卡拉斯科和盖坦(共计4800万欧元)。按照规定,这两支球队需要缴纳等额的调节费,加起来的话会达到7.65亿人民币。而在巴坎布转会一事上,足协还专门出台了新规定:“采取支付球员与原俱乐部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方式,球员与原俱乐部解除合同,以自由身形式加盟国内新俱乐部的,以所约定违约金的费用为标准计算引援调节费。”换句话说,想通过让球员自己买断合同来换取形式上的自由转会,在足协这里是行不通的。另有消息称大连一方引进卡拉斯科和盖坦走的是万达集团内部股权转让的这条路,无论此消息是否属实,从足协对巴坎布一事的态度来看,就算想走什么新的形式也是很难过关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你愿意大笔投入,又遭遇严格的政策限制,想玩点花样(至少是尝试一下玩点花样)也不奇怪。在去年夏天豪掷2.22亿欧元引进内马尔之后,大巴黎又瞄准了当红的超新星姆巴佩。但在明摆着一个夏天花4亿欧元会被欧足联盯上的情况下,大巴黎选择用先租后买的形式拿下姆巴佩,买断的条件仅仅是巴黎保级。其实从效果上来说,这和巴黎直接1.8亿欧元买下姆巴佩没什么区别,但在账面上看,巴黎的转会总投入就只有2.38亿欧元了(内马尔和贝尔奇切),显得“正常”了不少。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欧洲足球圈里,钻政策空子或者是绕过规定的事情也不算少。
虽然说欧洲转会市场为球员开出的价码没有中超最火热的时候那么疯狂,但近几年转会费的飙升也是惊人的。现在再去追溯到底是马夏尔、博格巴、内马尔还是登贝莱让转会费一路飙高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如今的现实就是拿着五六千万欧元也未必能淘到顶级货,莱万、凯恩、伊卡尔迪这样的转会目标没有九位数根本拿不下来。足球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假,但这样的转会费飙升势头也让很多人觉得有点过分了。而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看起来对目前的势头并没有什么限制作用。那如果欧洲各国采取中超这样严格的调节费政策,又会给转会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要的问题是,这个限额应该是多少呢?假如这个金额是3000万欧元,那么对欧洲足坛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冲击;而如果是7000万欧元,或许影响就没那么大。假如真的限定为3000万欧元,那么自由转会可能会更吃香——其实如今就有这样的趋势,要么出天价,要么自由走人,卖方越来越有底气了。在转会费遭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俱乐部很多的支出可能会投入到合同上,给球员们开出越来越大的合同。另外,这也意味着大牌球员越来越难转会,就像如今大牌很难来到中超一样。设想一下,如果许多六七千万的转会费用还要翻倍,买家会愿意乖乖掏钱吗?本来出这么多钱就是下血本了,再翻倍是难以想象的。但其实就目前的市场趋势而言,豪门球会的重要资产本来就是很难转会的,未必需要调节费的限制。
其实在说如今的欧洲转会市场疯狂的时候,人们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是花2.22亿买内马尔更疯,还是总价1.5亿买登贝莱更疯?这都是天价,但就球员的级别而论,在内马尔身上花这么多钱还是普遍被认为更值当一些,毕竟登贝莱只有一个赛季德甲+欧冠的出色表现。球迷们常说“连谁谁谁都要五六千万了”,指的也是和登贝莱相似的这种交易。如果有调节费作用,这样的交易可能会减少。曼城可能愿意花费5100万欧元买沃克,但如果沃克要1.02亿欧元呢?或者说,像多特蒙德这样的球队可能会从调节费的政策中受益,因为那些四五千万的球员更难被买走了。如果有调节费政策,那么各大豪门在选择青年才俊的时候,就可能从“刚打出来的”转向“还没打出来的”以降低花费,一些不是非要靠卖人赚钱的球队也可以看着调节费来设置违约金,在留住球员的时候握有更多主动权。
当然,即便有调节费这样严格的政策,中超仍然有北京国安和大连一方花费了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外援。同样地,对于球队非要进行的重要补强,曼城和巴黎这样的土豪也是愿意缴纳高昂的附加费用的。调节费政策在给中超的市场“降火”,而欧洲足坛的转会市场需不需要降火呢?各方观点并不一样,有的认为太过疯狂,有的则认为市场形势就是如此。的确,在各队收入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转会投入和球员转会费上涨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幅度难以控制也不奇怪。以转会窗的现状,有些球队的球迷慨叹日子不好过;但如果有了调节费这样严格的政策,一些眼馋的资源买不到手了,会不会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好过和无聊呢?欧足联目前并未出台财政公平政策之外的规定,并没有采取重大措施来调控转会市场现状。
欧洲足坛也会有“调节费”吗?无论从欧足联的身份还是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类型和尺度的政策都是不太可能实施的。而欧洲转会市场如今的局势就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这个现状不是人人都喜欢,但也不是人人都说要改变。转会形势会变成什么样,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新浪体育 华迪维亚 专栏)
新浪国际足球原创专栏:
作者其他文章:
Sina.cn(京ICP0000007) &取代欧冠?ICC创始人欲办欧洲超级联赛 取消财政公平_网易体育
取代欧冠?ICC创始人欲办欧洲超级联赛 取消财政公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根据《马卡报》的消息,ICC国际冠军杯创始人想要举办一项新的赛事,即超级联赛,已取代联赛。
斯蒂芬-罗斯是ICC国际冠军杯的创始人,这项赛事每年夏天在全球各地举办,有不少豪门会在这项赛事上进行热身。不过,罗斯正在酝酿一项新的赛事,即欧洲超级联赛,这项赛事由来自五大联赛的24支球队参加。根据《体育图片报》的报道,罗斯已经与一些俱乐部会面,他的目的就是举办一项能够取代欧冠联赛的赛事。在这些新赛事中,没有升降级制度,同时不受限于财政公平政策。而一些俱乐部则希望借此向欧足联施压,他们期待更改欧冠一项规则,就是如果已经代表老东家在欧冠亮相,那么在冬窗转会后,他将无法代表新东家亮相欧冠。
本文来源:肆客足球App
责任编辑:庞博_NS469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