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开始借钱了,是不是冬天太猛,经营现金流出出问题了

查看: 8041|回复: 6
请教几个母子公司往来现金流的问题
春季促销报名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一年内免费直播参与
历届活动视频回放
Excel知名公众号作者
随书扫码看视频学Excel
请教各位高手有关母子公司往来现金流的问题:
情形一:母公司借钱给子公司并按期计息,请问母子公司现金流分别如何选择?
情形二:子公司每日定点将资金归集母公司,子公司作为在母公司的存款,可以随时支取。请问在资金归集和下拨过程中母子公司现金流分别该如何选择?
情形三:母公司代子公司缴纳零星费用,比如社保款、审计费等,请问母公司如何选择现金流量?
先谢谢各位大侠了!
1.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2.收、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支付的其他经营。
没人回复吗?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资金池、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嘛?随便答一下:1、筹资活动借款。2不做现金流。3、支付其他与经营相关的现金流。
本帖最后由 churchnew 于
23:28 编辑
1、子公司筹资,母公司不知道公司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话,经营活动支出;一般的公司,算投资吧;2、一个银行账户换另一个银行账户的事情,左手倒右手,不做现金流;3、支付其他
我碰到两家公司的资金池业务都是上拨下划(从子公司账户到母公司账户),抬头不一样,个别报表是要做现金流的
我碰到两家公司的资金池业务都是上拨下划(从子公司账户到母公司账户),抬头不一样,个别报表是要做现金流 ...
是的。对于资金池有些单位是可以动用这部分资金的,于是就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诸如你说的:从子公司账户到母公司账户抬头不一样的情形),有些只是名义上的资金上拨下划,实质上现金流并没有变动,于是就出现了没有现金流的情况。
站长推荐 /1
视野特训营第九期-IPO实战,邀请上市公司、企业、事务所、投行、律所等七位资深实战人士为导师。十六大实务主题,100天在线的全方位参与互动。
Powered by中赫收购国安只是门生意 高层26日借晚会正式亮相_中超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中赫收购国安只是门生意 高层26日借晚会正式亮相
国安将在26日举行晚会
  记者刘翔宇报道 1月23日,中赫国安顺利过了公示期,首都豪门,进入了新时代,但对于新俱乐部,外界了得得依旧不多,但随着中超的开始,中赫以及新国安,都将走向前台,老板周金辉,也将面对媒体和球迷严苛的审视。
  接手国安,目的性明确
  中赫集团的总部位于北京最繁华的CBD,国贸三期写字楼,2011年,公司迁址于此。
  办公区装潢大气质朴,并不浮华,集团总部在职人员不超过100人。相比于大多数位于此处的公司,中赫的办公环境相对宽松,人均面积比较大,更人性化。但这是典型的房地产公司,找不到半点体育的痕迹。
  在地产企业里,中赫绝非土豪。在业界,他们的体量比不上华夏、恒大、绿地、富力,若要划分,中赫应属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不过,他们的盈利能力却十分出众,与广义上的商品住宅开发商相比,中赫更注重高品质的单个项目,他们铺的面不大,涉及的地域不多,但中赫一个优质项目的盈利,就已十分可观。另外,中赫的现金流非常强大,银行负债不多,资金非常灵活。这或许是为何,仅在一日之内,中赫就能拍板,用35亿的代价来收购国安60%股份的原因。
  从去年增资扩股的几个阶段来看,中信今年是铁了心要出让俱乐部的,而作为备胎的中赫最终转正,看起来有些仓促。此前蚂蚁金服和IDG联手收购时,曾对国安俱乐部做了很长时间的尽调,关于股权分配、董事会构成以及俱乐部人事构架,都经过长时间的探讨。而中赫临时接盘,股权只能按六十收购,已无其他选项,一切应该在收购前完成的工作,都放到收购后来进行,只能事后尽调,能看得出中赫是仓促接手,缺乏准备。
  在中国,职业足球目前还是个赔钱的买卖,这一点资本大鳄们都很明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投资足球,很多是谋求政策红利,另外附带广告推广效用,这是他们玩足球的逻辑。但中赫却看似与这两点都不沾边。在北京这个地段,通过体育谋求政策几乎不可能,而中赫也明确地提到,不需要通过足球作为品牌的宣传推广,高端地产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一点。另外,中赫也并非中信这样的国企、投入足球回馈社会。因此,这次收购国安,只能理解为是中赫做的又一门生意。
  据了解,作为中赫的掌门人,周金辉早已有心布局体育产业,作为天使投资人,中赫曾投了盛开体育,这也是周金辉在体育产业里走的第一步。盛开体育一直发展得不错,周金辉做了笔划算的买卖,在证明了自己眼光的同时,也打定了深耕体育的决心,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谋求转型、多元化发展,周金辉也看得清楚。不过,在入主国安这件事情上,作为中赫的掌门人,周金辉只考虑了几个晚上。
  中赫拿到国安,也算是拿到了体育产业最顶端的出口,等到体育产业近一步发展,职业球队一定会是能看到红利的,而倘若不成功,这也只不过是他又一次失败的尝试而已。此前周金辉曾投资建立了团购网站千品网,那时正是O2O最时髦的时期,不过那一次投资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一次在职业球队上的“投资”,毕竟是有形资产,不至于血本无归,倘若失败,代价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用商人的眼光去理解中赫接手国安,或许更简单些。
  为球队更换私人飞机
  中赫的企业精神是“志者恒进”,他们的产品讲究做工、品质,“以最简单的中央空调工艺为例,会加上金属外框,即便这样会有更高的成本、更费工期,但也要这样去做。大部分开发商都不会去注重这样的细节,我们的产品就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中赫人员说。他们强调匠人精神,低调钻研,更像是房地产界的异类。
  进入足球领域,中赫也像是异类。他们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大动作,不声不响,仿佛一切变化都未曾发生过。记者曾几次尝试申请采访周金辉,但均被婉拒,周目前只在最初接受过一次电视台的短暂采访,就再也没有在媒体上露面。有关球队引援的工作,中赫都交由俱乐部全权处理。
  第一年进入职业足球领域,中赫在球队引援上也不会冒险,走的是务实路线,“我们不看重名气,看重的是能力。”邵佳一说,这也是中赫定的基调。
  中赫对外异常低调,但对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十分“高调”。
  这种高调并非成绩上的口号,更多的是一些外围保障上的允诺。比如,中赫高层曾在队内会上提出过,以前球队在工体外场的训练场并不好,球员宿舍条件也很一般,没有自己的健身房、桑拿室等等,这些在未来都会一一改善。
  中赫也许会修建自己的训练基地,甚至是球场。作为房地产企业,这些也并非不可能。另外,中赫希望能够延长球员的“职业”生涯,除了给与球员最好的医疗康复保障外,球员退役后,也能为他们打通渠道、铺好路,想当教练的可以当教练,想进企业的可以进企业。
  而在比赛的保障上,中赫也希望有所改变,“听说有的球队打亚冠会坐私人飞机去,以后我们也不用羡慕其他球队了,我们打重要的比赛,也可以坐私人飞机去。”周金辉对球员说。据了解,周金辉原本就打算买私人飞机,预计今年交付,但决定收购国安之后,他将已基本打造成型的飞机退回,换了一架更大的飞机,可以满足球队使用。
  在球队保障以及硬件上,中赫会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改进,但不会像其他土豪俱乐部那样跟风烧钱、引进大牌外援,以此吸引外界的目光。“走人民足球路线,长期稳定性投入”是中赫高层在一次非正式会面中透漏给媒体的信息,依旧低调。
  26日,中赫借晚会亮相
  关于周金辉,体育圈了解得不多,接触过他的国安球员也很难用一两句话描述他,“不是很有架子,但很有气场。”一位球员这样说。
  今年元旦前夕,中赫确定接手国安,随后,周金辉便动身前往海口,看望正在那里进行冬训的全体将士。在海口期间,周金辉不但给全员开了大会,介绍了中赫这个企业,并且简单阐述了关于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想法,而后,他还找部分球员以及一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一方面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军心。
  上周四,周金辉及国安俱乐部中层一起前往西班牙马贝拉,看望在那里拉练的球队。老板冬训期间两次探营,让正处于过渡期的球队更平稳,另外,从周金辉这两次的行动也不难看出,他在足球层面上应会投入很大的精力,重大事件亲力亲为,不会和其他投资人一样,做甩手掌柜。
  而在21日,国安和丹麦甲级联赛领头羊霍布罗进行了一场教学赛,最终双方1比1握手言和。此役国安以替补阵容出战,李翰博打入唯一进球,缺席了此前5场教学比赛伊尔马兹依然没有出场。本场比赛结束后,国安拉练也将结束,6场热身赛,国安1胜2平3负。借助热身赛,国安近一步磨合了阵容打法,何塞也对现有球员进行了充分考察,并确立了新赛季的主力框架。
  22日,全队由马贝拉前往马德里,经过了一个冬天的紧张训练,球队将会在西班牙首都短暂休整,25日回到北京。新引进的U23球员唐诗,旅途则更为周折一些。由于护照和签证问题,他将独自由马德里坐车返回波尔图,再回到北京。
  26日,全队将前往北京台举行一场晚会,除了全体将士外,中信高层以及中赫高层也将一同出席。与其说是一场晚会,不如说是国安新赛季的出征仪式,新国安即将就此起航。据了解,俱乐部董事长周金辉将有一个演讲和发布环节,这也是中赫方面接手国安后,第一次正式亮相。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ROE现金流负债_悠悠的成长2012_新浪博客
内容来自雪球金融菌,只做个人记录。
ROE,即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净资产)的百分比,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我用属于我自己的钱,创造利润的能力。
​举个栗子,我一共有 100 块钱(净资产),买了 10 个苹果;然后我把它们都擦的漂漂亮亮以后,卖了 120 块钱,那么我的净资产收益率即为:(120-100)/100=20%。~ROE 是个可以很好的衡量一个公司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指标,每家公司都希望能够让这个指标
高一点,更高一点~这样他们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 ROE
刚才我们说过了,ROE= 净利润/ 净资产,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更加细化一下~
比如,我们可以让&ROE= (净利润/
总资产)* (总资产/) 净资产),即&
ROE=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资产净利率再做分解,即
ROE= (净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 总资产)* (总资产/) 净资产),
即 ROE= 净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
以上这个过程,就称为“杜邦分析”,是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在 1920
年时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
净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
从上述的公式我们看到,想要提升 ROE
水平,需要从这三个维度下功夫:
净利润率——每卖出一个苹果我们要赚到更多的钱;
资产周转率——要尽快的卖出所有的苹果;
权益乘数——借别人的钱买苹果然后拿来卖;
那么对应到医药类公司上,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
对应在医药股上面,那么其实就很好理解啦~以制药公司为例:
第一,当这家公司研发能力出众(如恒瑞医药),或手里攥着别人学不来的一些秘方(如云南白药),那么他在市场上必然是无往不利,稳压别人一头。
第二,当这家公司成本控制做得好,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比例比别人
低,那么他肯定更容易赚钱。
也就是说,当我们考察一家医药行业的公司时,特别是制药公司,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1.公司是否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即研发费用、研发费用/ 营业收入比例高;
2.公司是否拥有独特的资源——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的 秘方,山大华特拥有的海洋渔业
3.公司是否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 毛利率高;
4.公司是否拥有较强的费用控制力—— 三费与营收的比例低,花越少的钱可以创造越大
&资产周转率
还是说卖苹果,我这边一天只能卖2个苹果,卖5天才能全卖光;小明卖的速度嗷嗷的,一天就全卖光了,那么不言而喻,小明一定比我更赚钱,因为他的周转速度快——资产周转率高。那么,对应在企业上,周转率高的企业相对更有竞争优势。关注周转率需要关注两个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即 营业收入/
总资产,这表示公司所有的资产周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应收账款周转率——即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会计科目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这代表了公司对下游的控制力,控制力越强,应收账款回收的速度越快,公司的利润含金量越高。当然,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这个指标并不是那么绝对,比如,对于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等下游主要直接面临
C 端(客户)的企业,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必然高的逆天——医院是不会给病人打白条的;而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其下游面对的是
B 短(企业端),周转率自然会下降很多。另外,对于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而言我们更推崇轻资产的企业,也即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低,总资产周转速度快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在竞争中更容易取得相对的优势。
小明为了把我挤出市场,不让我再跟他在学校门口抢生意,向他爸借了 100
块钱(负债率 50%),结果他一下买了
个苹果(批发价格更低),再加上他本来每卖一个苹果都比我赚钱,也比我卖得快,于是我被彻底打败了——这种借钱做生意的手段,就叫做增加权益乘数,也即我们常说的,加杠杆。
市场上,各家公司之所以借钱的原因多有不同,有的是因为想要快速扩大生意,也有的是为了弥补现金流短缺的情况,但并不是说,一家公司的杠杆比例越高就越好;这就和我们炒股加杠杆是一个道理,杠杆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存在好坏之分,硬说的话,能帮助公司赚更多的钱就是好的;运用不当反而加重企业的运营负担,那就是坏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公司的负债除了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来的需要承担利息的有息借款外,还有公司占有的应付账款(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这部分其实代表了公司对于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先拿货,后给钱,用供应商的钱发财,这样的公司在产业链中更具控制力。不过,总而言之,对于负债比率,一般的来说最好还是不要超过
应收账款是个啥?
上回咱们说到,小明同学通过提高苹果质量、增加卖苹果的周转速度、借款增降杠杆的方法,把我逼出了校门口的苹果市场,成为了制霸铃兰的第一人。不过故事还没结束,小明同学刚
high 了两天,就发现事情不对啦!学校教导处囧主任怎么老上我这拿苹果不给钱??这苹果卖的倒是飞起,结果钱没收回来!一大半收成都是囧主任打的白条,这就很尴尬了啊。。上次跟老爸借钱说是过两天就还的,现在这钱也还不上了,付个利息都费劲!能拿出来再多买苹果(扩大生产)的钱也越来越有限。。这么玩下去关门是早晚的事啦!屁股估计也要被老爸打开花啦!这可如何是好?其实上述问题,就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要面临的一个悲剧——应收账款问题。
应收款项包括的科目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
简单的说,就是上市公司出于主动或被动的原因,接受下游打的一张张白条。有时候,公司会为了做大市场,放宽对下游经销商的赊销政策,鼓励经销商拿货,快速推进销售活动;有时候,公司扩张应收账款纯粹是迫于无奈——下游厂商过于强势,自己只能先货后款被人吊着~
如何分析应收款项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应收账款的扩张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好事或者坏事,而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那么,我们在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时,对于应收账款,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1. 增速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应收账款是伴随着企业正常的销售活动而产生的,是一项和企业营业收入密切相关的科目,那么有些事情就需要我们注意了:&在一段时间内(至少
3 &年以上), 当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速较慢,或 远
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速时,那么相对而言,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控制的就比较好,公司的收入质量就相对更有保障。
举个栗子,如上图所示,山大华特自
2012 年到 2015 年这 4 年间,应收账款复合增速大约为 6.24%,而其营业收入复合的增速为
17.4%左右,远超应收账款,相对而言,山大华特的收入状况就是比较健康的,并没有掺进太多的“白条”。
接下来不点名举个负面栗子,上图的公司在 4 年间,营业收入增长了
71.46%,而应收账款增长了
164.98%,是收入增速的两倍有余——当然这和公司 4 年来为了快速做大市场,不断放宽赊销政策有很大关系;但不可避免的,为了做大市场(当然更是为了做大业绩吸引眼球),公司承受了必要的代价——手里拿了不少下游经销商的白条。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考虑下,公司通过扩大应收账款的方式提前确认收入,目的到底是啥?这么做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公司未来的应收款收回状况进行
追踪,关注 其回款进展 。
2. 现金流情况
除了直接将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增速相比较以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其实,我们可以更直观一些,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手。
上表是从宝莱特的现金流量表摘出的一些数据;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下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个科目,在理论情况下,他应该等于主营业收入+相关税费,也就是营业收入的
117%左右;但在实操中,他会受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财务费用等相关科目的扰动。不过总体而言,他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如果能够超过 100% ,
就说明公司的营收状况还是不错的~卖出的商品基本收到了现金。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下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净利润之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指经营现金流量扣除经营运资本增加后企业可提供的现金流量——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买入原材料,卖出商品等一系列活动后,企业还能留在手里的钞票,这是公司最纯粹最重要的现金来源,一个公司是否真正赚钱,就看这个项目啦!而他与净利润之比,代表了公司的净利润中,含有多少因为经营活动而赚到的钞票,
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收入质量越高。
3. 计提坏账
其实不管一个公司的收入质量有多高,应收账款管理能力有多强,只要常在市场里混的,就没有不挨刀的道理——一个公司总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些彻底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来的过于猝不及防,就需要提前计提坏账准备。所谓坏账准备是指企业对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做出的一种计提动作。
在公司的年报中,搜索“坏账准备”即可查到公司对应收账款的计提策略,单看一家的应收账款计提标准其实意义不大,而是需要大家横向去看,比较同业企业的计提方式。假如同一个行业的公司,大家都对一年内的坏账计提
30%的坏账准备,而
A 公司却计提 5%,那么你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想想他老人家这是意欲何为了。
4. 确认产业链地位
应收账款不仅可以确认公司的收入质量,反映公司管理层的心态(急于扩大市场/稳扎稳打),更是可以体现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对应下游经销商,而应付账款则对应上游供应商,通过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对其在行业中所处的顺位有更好的认识了。
再次举个栗子,这次稍微有点跳票,是个汽车零件行业的公司;可以看到,公司的应付账款一直多于应收账款,且金额差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性,小于其对下游经销商的控制能力,在产业链中相当强势,对于这样的公司,更容易在生意中占到便宜——上游不急着给钱,下游先款后货,钱都在自己手里,棒棒哒!
总体而言,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析应收账款的四个维度,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思考,开发出自己的维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要投资的公司有先人一步的认识~
现金流为啥重要 ?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现金流在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在财务分析中的用处,很多同学很不解~这现金流到底是个什么鬼?能吃吗?其实我要说,对于一份公司财报,损益表(就是净利润增长多少,营业收入增长多少那张表)是面子,代表了一家公司乍一看的光鲜程度;资产负债表(就是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之类的东西呆的地方)是样子,深研可以让你看到公司的家底有多少,能明确他到底长啥样,不会被损益表那边
PS 过度的征婚照给骗了;而现金流量表则是里子,代表了公司的日子过得到底咋样,我们都知道,出来混总是想要赚钱的,征婚照(损益表)再美——有可能是
PS 的,着装打扮(资产负债表)再好——有可能都是借的,但如果兜里一分钱都掏不出来,照样日子过得苦哈哈,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具体点说,现金流在小明卖苹果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小明卖出去 200 块的苹果,进货价格 100 块,鉴于小明是路边摆摊,需要躲着城管的,所以他是不交税的,因而我们可以简单记作:营业收入
200 块,营业成本 100 块,营业利润100 块,净利润 100 块;另外,由于上期小明卖了 100 块的苹果,成本 50 块,净利润 50 块,因而我们不难算出,本期小明的营业收入增速为 100%,净利润增速为 100%,可喜可贺棒棒哒~
&上面的数据,就是大多数“投资者”最关心的
利润表情况,一切都很完美,不是吗?但不幸的是,小明本期遇到了他职业生涯的灾难——囧主任。这次的苹果,有 150 块都是被囧主任打白条拿走的,也就是说,虽然收入增长了一倍,但小明实际就收到了
50 块的现金(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上期足足缩水了
50%!虽然这在利润表里无法体现,但在资产负债表里却留下了痕迹,小明的货币现金相比上期锐减到只有
50 块,而应收账款从 0 涨到了 150,这回小明再想去买苹果(购买原材料)就麻烦了——小贩可不认囧主任的白条,只能卖给小明
50 块的苹果——这生意是越做越小啊!而这其实也是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的现状,净利润高歌猛进,现金流一路净流出,这样的公司,表面再好看,日子能好过嘛?嘿嘿,反正谁难受谁知道!这样的利润,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利润,简单直白的说,赚不到现金的公司都是在耍流氓!
京东为啥不赚钱还能维持高市值
很多投资者,言必大格局,心系
BAT,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瞧那美股谁谁谁,上市以后就没赚过钱,不是照样高估值?小的不才,打算用我们熟悉的“剁手党”党魁—京东来举个栗子,探讨下为啥很多公司不赚钱还是可以高估值。讨论京东前我们先做个算数,假如有个好人,
每天发我一万块,每天都发哦~然后要求我
两个月后 每天 还他一万块,那么一年以后的今天,我手里有多少钱?小明你要抢答?恭喜你答对啦——60
万(两个月,每月 30 天)!在这一年里,我啥也没干,就每天收钱,还钱,居然留下了整整 60 万的现金!而这也正是京东在干的事情,假设一年 120 亿的的营收,其中所有的账款我们都延迟两个月偿还,那么我们一年就能留下
20 亿的现金!推迟半年偿还就是 60
亿的现金!假设今年京东亏了 10 个亿,延期两个月还款,那么京东到年底手里的钱反而多出了
只要京东的营收越来越多(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两年的增速分别为 51%和
80%),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京东的现金流可以为其提供很多年的运营资金。而事实上,京东过扩展金融业务,目前已经在很好的利用这些现金在做动作了(京东白条,京东众筹,发行ABS
回款等等等)——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的投资水平再不济,把这些钱存在银行买个
5%的理财,那么一年也能收回 1 亿(账期延迟半年就是 3 亿)的收入啊!
现金流分析应该注意点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公司经营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强大的现金流,电商如是,制造业如是,医药行业同样如此;利润表再好看,没有现金流,日子也没法好过——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是为了月底能发工资的,
总不能生产维生素的公司月底发维生素片,生产钳子的公司月底发钳子吧!那可是真要逆天了!&
那么,我们在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其实,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关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的一系列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或需要温习一下的同学请看看上篇课程
《应收账款是个啥?》
其次,关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很多公司我们会发现其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处于大幅净流出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公司资产过重,需要持续不停的投资才能带来新利润?事实,我们需要确定,公司的现金流是由于购买理财、进行委贷,还是由于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 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而导致的流出;另外,对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我们需要跟踪公司的”
“在建工程” ,来确认公司的产能的建设进展。
还要说一句的是,如果在至少
年的时间里,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可以覆盖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
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则可以说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是相对健康的,是可以不依靠外部融资即可保证内生发展的,这样的公司在财务上可以获得加分。
收购与商誉
所谓商誉,其实是个硬翻译过来的词汇,英文对应的单词是
goodwill,我个人觉得翻译成愿景没准倒是更符合实际点;用学术性的话语讲,所谓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接下来我用人话举个栗子。
还是小明,话说小明先是把我的小摊儿给干黄了,接下来又熬走了囧主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夺得了菜市场论剑的总冠军,把苹果店的净资产做到了
这时候他的生意被隔壁爱泡公司看上了,思布桥总经理上门来开价了~小明啊,你这店虽然很厉害,但我看你开的很辛苦啊!不如从了我们吧?我给你
万!你把你的小店卖给我呗?小明一听,500w!我能在上海买个卫生间啦!好棒啊,立马欣然成交。
签约仪式上,宾主尽欢,小明得了 500
万,思布桥总经理获得了小明的苹果店,只是苦了会计,你这 100
万净资产的店,花了 500
万买,我怎么平账啊!难道记亏损 400
万??当我们是冤大头么。。那股东们还不得剁了我。。这时候天才的思布桥总经理站了出来,大声对会计说到:“小王啊,这还不简单,苹果店值
100 万,剩下的 400 万记商誉呗”“哦哦,您说的是,可是我咋没明白这商誉到底是个啥呢?”
“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未来我们和小明苹果店通力合作,一定能够做到协同效应超强,1+1=6666!我们赚大了哎!”
看明白了没?所谓商誉,其实就是收购公司对收购公司所付出的溢价部分,带着一丝荒谬感,是公司管理人员对未来的良辰美景无端的美好寄托。也是,必须美好寄托,要不溢价收购的我们岂不是看起来像是个傻
股的很多公司都喜欢搞收购,多快好省,大干快上,分分钟就吃成个大胖子,到时候再高位减持,鱼肉一番股民朋友们岂不是美滋滋?
而作为小散的我们,除了盯着快速增长的利润以外,是否也该考虑下,收购造成的大把商誉,真的对公司就有好处吗?甚至于说,收购本身对公司有意义么?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看。
对于收购带来的商誉,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由他造成的负债掩盖作用。
上表是某公司的 F10,今年看起来负债率还不错是不是,相对去年下降了近
3 分之一,又回到了 40%的安全线以下~
但是看看负债细节,哎呀我去,这负债总额不减反增啊有木有?短期借款也增加了一点,不是负债率下降了么??为啥要还的钱反而还变多了?
其实,从资产表一看即知,拜收购所赐,公司的商誉今年猛增 17 亿,体量已接近去年的 4
倍,占到了总资产的近四分之一;另外这里没有出镜的“白条”应收账款也增加了超30%(超 6
亿),依靠他俩的精彩表演,公司真金白银没增加多少,净资产到是增加了不少~
对于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你不能和大股东一起狂欢,看到收购的时候,最好还是默默的把商誉从公司资产里刨除掉为好——值不值这么多钱不好说,未来能不能起协同作用更是不知道,先把他们刨掉再看公司才能让我们更清醒一点。
以上述公司为例,若不考虑的商誉,则公司的负债率依然高达
51.28%,而其中有息负债占到了 6
成以上,再考虑到公司中期报表的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合计净流出超
7亿,公司的经营状况实在堪忧。
多说一句,这个公司中期利润表现很不错,净增
60%哦亲~但你觉得买入他真的是笔很好的投资么?
上述案例其实才只是个开始,公司不过是刚刚通过并购买入了一笔资产而已;我并不排斥并购,有能力靠内生增长把公司做大固然最好,但能够依靠外力,通过不断外延式并购来壮大公司照样无可厚非;
但是,公司的并购行为是门学问,如何选择和公司有协同作用的资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如何在收购和更好的整合各部门的力量而不是散沙一盘各自为战,如何平衡各方力量而不是为了点奖金天天撕逼;这些都是公司在收购前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作为局外人,很多内情难以尽数了解,但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一些数据和现象,来观察公司在不断收购后的整合进度:
1.公司收购的公司和原有业务毫不相关,彻底跨界,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2.收购后业绩连续快速增长一段时间后,营收出现瓶颈,增速放缓;
3.虽然整体利润增速保持的还不错,但
ROE,ROA 等指标全线下滑,公司的收益全靠资产规模支撑;
4.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逐年下滑,收购的资盈利能力并不如之前公司自有的内生部
5.管理费用持续多年快速上升,各部门争权夺利招兵买马导致人员工资越来越高,冗余
开始出现;
6.公司开始对之前收购资产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损失,明面上承认了收购出现问题。
当以上一种甚至多种情况同时出现在一家公司时,你就有必要多加留心公司的未来前景了——这很有可能说明,公司之前纯粹是为了收购而收购,并没有能力整合新收购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未来这部分投资很有可能要打水漂了。
在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了商誉这个概念,并学习了如何判断公司的收购是否有利,希望大家未来在面对公司时,可以举一反三,更好的延展我们学到的内容~
公司业务应该关注啥 ?
上节课我们聊了聊关于收购与商誉的话题,收购固然美好,但落到实处,我们的关注点还是要集中在公司的业务身上,公司如何才能把业务做得更好?我们在分析公司的业务状况时又该关注那些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够掌握答案~
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举个栗子,小明卖的苹果一个 10 块钱,成本是 8
块钱,那么小明卖苹果的毛利率即为:(10-8)/10*100%=20%。那么如果想要赚更多的钱,该如何提升毛利率呢?
之前我们在第一课的时候就提到过,小明想要提高毛利率有两个途径:
第一,小明的苹果是少林寺大师法力加持过的,比别人的质量好,故而能卖个高价~
第二,小明的苹果是批发来的,成本比我低,卖一样的价钱也能比别人多赚钱~
也就是说,要么通过研发(靠自己),或特殊的资源(祖上秘方);要么在上下游中占据强势地位,取得规模优势,从而降低成本。
卓越的公司总会有不同于人之处,而我们在投资时,选择的公司的毛利率最好能够做到30%以上,否则很难形成规模优势;简单的说,毛利率低≈技术门槛低=竞争极度激烈≈赚不到钱=公司难以做大;因而,要找条长而湿润的雪道滚雪球,务必先看看毛利率情况。
当然,在有些特殊的行业上述说法不成立,比如医药商业公司,玩的就是薄利多销,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高毛利对于一家公司的经营还是很重要的。
警惕造假风险
​那么是否公司的毛利率高的吓人,就一定非常优秀呢?
事实上毛利率高于同行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其毛利率情况严重不匹配,而且 高毛利低周转,你就一定要多当心了,这样的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是在虚构收入,讲故事;
为了防止踏入这种财务陷阱,投资者务必要先了解公司所处行业的大致状况,并将标的公司的毛利率横向比较(和同行比)、纵向比较(和历史情况比),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关于造假的话题,我们会在之后的课程里单独开辟一节来聊聊,本节课我们还是继续来看如何分析毛利率~
那么观察一家公司的毛利率情况,再确认符合行业水准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要大于
30%就完事大吉了呢?并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观察其趋势。
以此公司为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近年来一直保持了不断上涨的态势,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研发,公司营收中高毛利的产品占比越来越高,这使得公司的竞争力持续增加,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进入业绩增长的高速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那么是不是说,只有毛利率不断攀升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好的业绩增长表现,公司的毛利率趋势开始往下走了就一定不好呢?
上图是宝莱特近年来的毛利率走势,可以看到,公司自上市以来毛利率一路下滑,今年的毛利率已经比 4 年前低了近 10%,是否宝莱特未来的前景必然会随着毛利率的一路下滑而愈发暗淡呢?
事实上,在观察毛利率变动的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其变动的真实原因,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宝莱特的综合毛利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现象,是由于公司为了快速做大血透业务,一直在收购血透渠道商,他们面对的客户大部分是医院,销售毛利率较低,这拖累了公司的利润水平。不过,现阶段公司的第一要务是快速做大规模,牺牲毛利率以换取更大市场的方式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
说完毛利率情况我再聊聊刚才提到过的研发,其实对于没有祖传秘方的凡人们,想要多赚钱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加强内修,提高姿势水平,换成上市公司来说,就是要他们增强研发,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图是 2015 年全球研发费用最高的 25
家制药公司,可以看到,国际上的医药公司,尤其是非仿制药类的公司,都十分注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的平均水平接近
20%!其中投入最多的 Regeneron 的研发费用占比竟高达 60%!而国内最强的恒瑞也不过 10%左右。
不过,国内药企的研发费用增速相当快,恒瑞 2015 年的研发费用增速达到了
36.76%左右,远高于国际上同为仿制药公司的梯瓦、迈兰等公司,这也说明:国内药企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你说这些我都知道啦,注重研发才能有美好的未来,不就跟小学生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迎娶白富美一个道理吗?还有啥要注意的?
其实我要强调的是,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其实是个很好的利润调节器,公司
在这上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年开始实施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何种情况下研发费用可以进行资本
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提出了 5 个条件: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
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
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看起来说得挺有道理,但在实操中,其实这 5
条都不太具有可操作性。。一项技术,开发到什么水平可以算是有价值?其价值到底如何衡量?别说是会计所的审计人员了,有时候连研发人员自己都说不清,这就很尴尬了啊,以至于这个科目几乎完全沦为了可以随意揉捏的
利润调节器。
&以某制药公司 2015 年的年报为例,该公司当年度净利润下滑 95.59%(净利润 1300左右),业绩可谓是惨不忍睹;而查看公司的研发情况,可以看到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甚,但有将近一半费用被资本化了;也就是说,不资本化的话,公司当年度利润表要大幅亏损才对,而他上一年度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比例仅为
3 成左右。
再看恒瑞,恒瑞出于避税的考虑,几乎每年研发投入的费用都是全部费用化的,这鲜明的对比不难看出,对于需要研发、重视研发的公司来说,研发费用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公司而言,有着相当的调节作用——费用化,则减少当期利润,减少税负,为以后留出更大空间;
资本化,则增加当期利润,增加当期税负,为公司达到改善利润表的目的。总而言之,本课我们学习了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的一些注意点和分析方式,大家分析公司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去拆解和探究各种细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帮助你了解公司~
悠悠的成长2012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9,64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筹资现金流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