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二手上排水洗衣机机在没有装水的时候,一般手扶起二手上排水洗衣机机把它一只脚落地,另外三只脚离开地面,此时担心落地的那只

常规洗衣机在没有装水的时候,一般手扶起洗衣机把它一只脚落地,另外三只脚离开地面,此时落地的那只脚会_百度知道
常规洗衣机在没有装水的时候,一般手扶起洗衣机把它一只脚落地,另外三只脚离开地面,此时落地的那只脚会
常规洗衣机在没有装水的时候,一般手扶起洗衣机把它一只脚落地,另外三只脚离开地面,此时落地的那只脚会断裂坏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要不受冲击力,是不会损坏的,因为洗衣机的整机重量就是30公斤左右。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会的,一切皆有可能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一  (微信ID:pedaily日消息,E休智电宣布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为智能充换电柜新三板企业宇松科技。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系统平台研发迭代、市场招商运营和电瓶充电柜的市场投放。  本次方宇松科技,是网络智能设备整体方案提供和快递物流智能设备方面的科研厂商,未来双方将推出智能充换电柜,可加速提升E休智电的共享电瓶站点布局。  相对于大热的服务C端的共享充电宝项目, B端的共享充电是存在需求但并未很好满足的领域。  E休智电于2017年7月上线,他们介绍:“每天外卖骑手对电瓶的更换需求很大,据预测目前市场外卖和快递的骑手数量已经增长到了400万级别。他们每个人每天需要派送几十甚至上百单,而目前的电动车续航能力大约在30~60公里左右,经常需要更换电动车的电瓶,但缺乏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  据悉,E休智电的典型使用场景是,外卖、快递等骑手发现电动车的电量不足以支撑今天余下的业务量,他可以在E休智电的APP端查看附近的电站站点,APP会显示这个站点有60V20AH锂电池、48V20AH锂电池两种型号,还有多少块电瓶可以续租。骑手选择最近的站点直接过去,并扫码用电,以按月、季、年的方式付服务费。  目前,E休智电日均订单1600万单,派送冠军可达到70-100单/日。此外,E休智电1期有6个直营站点,更多的是快递站点等合作伙伴。当下E休智电正在推进城市计划,主要为打造城市级的用电、用车综合服务运营商。未来公司2.0阶段,将推出智能商务整车包月长租计划,以及对车/电后市场的维修保养服务。  目前共享电瓶领域已经出现多家玩家,包括获得经纬A轮张飞充电,原换电网推出的易骑换电等,据悉,2017年9月,张飞充电正式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金库创投跟投。本文为界原创,作者:Cherry,原文:http://pe.pedaily.cn/72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二原标题:抓住大潮,电动车充电市场被看好陈威至今还记得那时的场景。“2017年10月,在云栖大会举办期间,马云走到了我们公司的展台前面,听了工作人员介绍之后,马云说了五个字——这个项目好。”实际上,被马云点赞的这个项目是由前阿里人创办的。2016年5月,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产品云充正式立项。“我们的设备和家用插座大小一样,只不过里面加入了芯片技术,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一旦充电完成或者发现电瓶异常就会自动切断,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云充联合创始人陈威对亿欧说到。据了解,从创立至今,云充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南昌、南宁等20多座城市,布局智能云充产品将近40万个,用户数量达到30万。陈威透漏,云充已于今年10月完成了1500万的Pre-A轮融资,由银杏谷资本领投,齐一资本、多牛资本跟投。抓住移动支付大潮,从阿里离职创业2011年,陈威还是选择离开了已经工作两年的阿里巴巴。离职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想自己做一些事情”。彼时,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刚刚起步,这座蕴藏着机遇和财富的“大金矿”给互联网创业者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从阿里辞职不久后,陈威就与朋友打造了一个经验分享平台。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搜索合适的智客抛出问题寻求解惑。风光时该项目也曾完成Pre-A轮融资,但最终并不成功,无奈终止。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交通出行行业的变革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在陈威看来,未来扫码支付的生态体系会和出行行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陈威及其团队把目光瞄向了电动车充电市场。在传统充电场景之下,只能通过投币或者从家里牵电线的方式为电动车充电。前者随着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增加,主要经营商们也急欲寻求一种更加智能、便捷的替换方式。而私拉电线又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两者都不能做到在电动车充满之后自动断电,极易造成安全事故。陈威和团队开始思考能不能借助新技术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就这样云充正式诞生。与传统电动车充电场景不同的是,云充能够通过技术,让软件系统可以清楚的反应每一个插座的充电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实时掌握充电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及时的预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主攻二三线城市,加速扩张实际上,云充一开始选择的是“一拖多”的机箱模式。即用一个大型的充电机箱,为用户提供提供多个接口进行充电,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安装以及维护成本高。“当时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就想能不能直接搭建插座式的充电基础设施,从而降低代理商的运营成本”,陈威说道。从2016年9月开始,云充技术团队就开始投入到研发之中,直到第二年4月,这种与家用插座大小的智能充电设施才研制成功。在这个长宽均不超过10cm的插座,植入了7家质量达供应商提供的电容、电阻压缩而成的芯片。产品有了,可如何推向市场呢?。在陈威看来,云充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流量入口的平台,这就决定了云充注定不能直接面向C端销售。最终,云充还是坚持走代理以及城市合伙人模式。在具体城市的选择上,云充更多地布局在了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对发达,电动车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所以云充的主要方向为二三线城市,但这也不意味着彻底放弃一线城市。” 陈威说道。无论是代理还是城市合伙人,云充要求对方必须在当地政府、消防、物业等方面有一定的资源。陈威透露,云充在每座城市只会有一名代理商,城市合伙人却可以有多位。云充会根据代理商所在的城市向其收取1-3万元不等的代理费用以及1万元的保证金。与之相应的云充向代理商提供一台设备的价格也在98-118元之间,远远低于其158元的市场零售价。各级区域代理商享受区域保护的零售权,可直接面向C端销售,也享有自主招募城市合伙人的权利。与此同时,云充会根据代理台数的级别,抽取交易额的4%-6%。城市合伙人则最低需购买100台云充设备,多在小区、写字楼、商场、高校等高频使用场所布局,云充会要求城市合伙人采取在某个区域集中安装的策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方便社区的管理。除了基本的电费收益外,云充还采取了广告分成的模式,根据某一地区的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进行收入分成,为城市人合伙人带来更多的收益。云充并没有自己的独立APP,用户直接使用微信扫码即可使用。在陈威看来,云充的用户画像多为年龄较大的人群,让这类人群安装和使用APP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他们却基本上都会使用微信,所以云充就决定放弃已经开发好了的APP。“现阶段主要考虑因素还是用户的方便程度,但不排除以后会推出APP”。陈威透露。市场前景广阔,用户有待于被教育据了解,全国电动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在方便用户的同时,由于电动车引发的火灾问题屡见报端。据统计,2016年全国由于电瓶车引发的5起大规模火灾中,就有21人失去生命,电动车充电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需求的地方自然就有创业者,除云充外,云易充 、小斑马等公司都试图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在电动车充电行业分一杯羹。以云易充为例,其业务已经覆盖沿海及中部各省主要城市,在扩展方式上都采取了加盟的策略。但与云充不同的是,云易充主要采取的是多路充电的方式,即与机箱模式相类似,云易充的一台充电站同时为用户提供多个充电接口。在陈威看来,与云易充相比,云充的这种可独立使用、与家庭充电插座大小差不多的产品将会是其优势所在。“他们的安装成本会远远高于我们。”陈威说道。实际上,对创业者来说不仅要关注内部风险,更要时刻保持对外部可能风险的敏锐性。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新的行业的出现都可能对与之相关的行业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对电动车充电市场来说,共享单车以及随之兴起的共享电单车无疑带有这种潜在的破坏基因。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在共享单车的影响下,共享电单车也开始零星的出现在部分城市,这难免会对传统的电动车市场造成冲击。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电动车销量将同比(去年电动车产销量为3500万辆)下降15%~20%,全年的销量预计在2800万辆~2950万辆之间。在陈威看来,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电单车的出现或多或少会对电动车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正是由于这些类竞争对手的存在才会带动行业的不断进步,云充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谈及发展规划,陈威表示云充计划在未来的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安装1000万个充电插头,从而为代理商以及城市合伙人提供更多的广告收入。“但现阶段市场对这种新兴的产品接受程度较低,用户有待与进一步被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陈威说道。来源|微信公众号:亿欧网《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作者:origin一年半前的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大建电动车充电桩的冲锋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数十家有名有姓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抓住这个朝阳产业的机遇。今年一月,国家能源局再提年度目标:今年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又一剂鸡血下来,这次资本市场却没有像2015年那样反应激烈了。充电桩产业这个有政策保驾护航的明日之星,全然不像去、前年那般光鲜。充电桩行业服务的不完善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让其发展步入了不上不下、不知该去向何处的尴尬境地。一、梦幻开局:三种资本四类玩家同场竞技2014年,国家电网向开放电动车充电桩市场后。前赴后继地,这个行业涌入了海量的玩家。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充电网络。智东西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出了43家充电桩产业相关企业。我们必须说明,这只是行业里的代表性玩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厂家。市场上的玩家按照按照资本属性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而按照产业链的位置,则可以划分为:电动车车厂、充电桩设备生产/建设商、充电桩运营商、充电信息平台。产业中企业太多,我们可以挑一些有代表性的来说。首先是为数众多的运营商。1.车厂势力:特斯拉领头特斯拉作为这一轮电动车热潮的开启者,很早就在中国市场进行其充电站的布局。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建成了554个超级充电桩,目的地充电站则有约2000个。虽然入华后特斯拉采取了中国的充电标准,但是一开始并未开放其充电站。后来其目的地充电站开放了,不过超级充电站到目前为止还是特斯拉车主的保留服务。另外上汽也成立了上汽安悦充电,以上海为中心建设充电站点。北汽新能源则是主要通过与能源企业、充电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其电动车的充电问题。2.国资巨头:国家电网最卖力国家电网国家电网作为电力的直接供应者,最早在2014年牵头进行充电桩的建设、运营。截至2016年,国家电网已经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4万个。在模式上,国家电网选择了充电桩建设+运营,收取电费和服务费。之前倔强的国家电网坚持采用刷卡取电的购电模式,就像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一样,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后来他们相通了,让电动车主用上了APP刷二维码。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并不是唯一要分充电桩行业大蛋糕的央企。2015年7月,中石化与北汽达成合作,将在北京人大和天桥附近建设充换电站,主要为北京市的电动出租车提供服务。这项合作被认为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拥有庞大加油站体系的石化巨头能够将充电站与其现有的加油站进行整合,化解充电站的场地难题。不过对那些还在为场地发愁的民间资本玩家来说,中国石化的入场则使他们的发展之路笼罩了又一层巨头的阴影。其实早在2015年4月,中石化就在北京广泽桥开始试运营第一家充电站。中石化与北汽宣布了合作,无独有偶,中石油这边,则在2016年初与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称将在重点城区及高速公路新建或增设电动车充电站。不过,相较于国家电网的倾情投入,中石油与中石化仍处在一个观望的状态,实际行动是声大雨点小。毕竟,充电和加油这两项业务,看起来天生就是相抵触的。除了他们之外,充电桩运营商中体量较大的还有同样是央企的南方电网和具有国资委、中海油背景的普天新能源。3.民资力量:创新势力特来电特来电是电动车充电设备制造商青岛特锐德旗下的子公司。2015年7月,特来电与北汽新能源、冀东物贸建立合资公司北汽特来电,在北京布局充电桩运营。除了北京之外,特来电在全国各地都有较大规模的充电桩布局。根据其母公司特锐德2016年财报,截至2016年底,特来电运营着4万1千多个充电桩。(特来电充电桩)星星充电星星充电背靠地处常州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万帮新能源,从2015年开始发力。由于其体量和国家电网差距巨大,在高投入的充电桩建设中,星星充电特别发展出了一套建桩的“众筹模式”——由第三方提供车位以及富余电容,由星星充电免费进行电桩的建设,最后的服务费由场地提供方与星星充电共同分成。这一套四两拨千斤的打法一时引人瞩目,甚至引来副总理马凯亲赴常州进行考察。日,星星充电宣布进驻北京。那时刚发布不久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副总理的看好显然让这家企业充满了信心。星星充电踌躇满志地表示计划在三年内进驻100个城市,建设25万个充电桩。从充电站建设密度来看,民营资本中规模较大的充电桩还有运营商依威新能源等。至于规模较小的玩家,那就难以计数了。新能源车与充电桩渐渐多起来,找桩日益成为一个新能源车主们关心的问题,而各充电桩运营平台在服务意识上差强人意,其自有APP要么不提供充电桩定位,要么这一功能并不好用。于是,一批基于充电服务建立起来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又应运而生。其中第一电动网的“充电桩”APP于2015年上线,率先占得了这个闪亮的ID。而出身于互联网媒体的“充电桩”也的确最具有互联网特质:在电桩位置和数量的数据集成上,“充电桩”发起众包模式,通过用户上传来补足各家充电桩的信息。2016年初,北京市科委亲自站台的e充网也上线,官方背景使其很快整合了不少运营商进入平台,不仅包括主流的国家电网、特来电、普天新能源、依威新能源等,还包括新源恒远这样充电站点并不多的小玩家。(e充网的平台,集成了众多运营商充电桩数据)除了它俩,智东西还发现了“找电桩”、“蘑菇充电桩”等“找桩平台”。就形态上而言,这些第三方平台大同小异,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点是:1、以APP的形式出现。2、核心服务是帮助新能源车主找到充电桩。另外,在产业链上游,则是多达数十家充电桩硬件设备制造商、运营解决方案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老资历的国电南瑞、许继电气、长园集团、特锐德、易事特、众业达、科陆电子、万马新能源等,也有联桩这样新兴的、拿到上汽订单的后起之秀。当然,充电桩行业的分工并没有如此泾渭分明,有为数不少运营商,是由充电设备制造商同时担当。比如特来电在各方力量的全力以赴之下,年3年间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上演了一场蒙眼狂奔,充电桩概念股板块指数从1000点最高冲至4200点,而后又稳定在3000点以上。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整个2016年,国内一共建成公共充电桩15万个。然而充电桩狂飙突进的同时,却遗留了众多问题。二、充电桩野蛮生长背后:服务滞后智东西对北京的多个公共充电站走访发现,体量快速膨胀的充电桩有些“顾头不顾尾”:扩张很迅疾,但服务却不咋地。智东西实地调查了6家充电站,均发现充电桩有损毁现象,而其中“2”似乎是电桩们的不幸数字,包含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在内的三家充电站,都有两个充电桩处在无法工作的状态。(北京某商场停车场中的直流快充设备,因故障无法使用)好在对于有20多个充电桩的大型充电站来说,两个桩停摆尚处在可以接受的状态。然而充电桩前的停车位却常常被汽油车占据,有电动车想充电也挤不进去。于是有20多个电桩的充电站在实际使用的情况往往是,只有不到半数甚至只有几个电桩是在为电动车服务。(充电停车位被汽油车占据)当然,令电动车主们不快的远不止这些。智东西可以在这里细数充电桩各种罪状:国家电网的慢充充电桩不提供充电线,需要车主自备;由于接口兼容性问题,有些电动车在充电途中会“迷之断电”,车主返回后发现充了好一会儿电的车子电量依旧不见涨;某运营商老久的刷卡取电系统吞了电卡;根据导航到达充电桩所在地后发现空无一物;功率7KWh的充电桩太慢;一小时5块的停车费太贵······在“充电桩”这个用户回应较活跃的APP里,可以看见新能源车主们在评论里表达充电时各种各样的不爽。总之,开汽油车时可以享受几分钟加满油就走的畅快,在使用公共电桩的新能源车主这里完全不成立。为了给车充上电,他们需要与充电桩本身、时间以及同类搏斗。此前,运营商们采用的模式更倾向于“重建设轻运营”,主要寻求的是把充电桩的量铺开,这一过程天然地忽视了新能源车主们的体验。当然,各运营商之间此前各自为战的的态势也让彼此之间的数据难共通,无法实现跨运营商充电、付款(这也间接促成了e充网此类第三方平台的诞生)。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此前公开表示,威马之所以开发威马充电APP,就是因为目前的充电APP上充电桩信息不全不准,不同公司充电桩产品无法统一付款的情况。现在各家平台的态度相对开放,都会尝试接入同行的充电桩位置数据,但是不同运营商、不同APP之间的互联互通依然任重道远。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公司整合了所有充电桩运营商的数据,即使是专门干这活的“找桩”平台也没有。三、充电桩之困:行业很火,盈利很难以上提到的种种不爽,只是对于用户而言。而充电桩从业者这边,或许比用户还要委屈。新能源车主们嚎着充电桩不够用,而他们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却未能得到足够的回报。以国家电网为例,2016年其累计建成了4万个公共电桩,全年共提供了1200余万次充电服务——也就是说,单个充电桩每日的使用频次不足一次(作为比较,同样以投入著称的汽车分时租赁,在北京的数据是每天使用5.1次。 )。而单台公共慢充设备的成本为5000元(快充桩则是3万起步)以上,运营商仅靠收取0.8元/kwh的充电服务费(以北京服务费标准为例),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这台充电桩要运行6250个小时才能回本,也就是说,它要不眠不休连续工作260天,才能证明自己不是个赔钱货。(北京某充电桩上,标示出了充电计费标准。每度电服务费固定为0.8元)单纯靠服务费来盈利的模式显然不太靠谱。因此,充电桩的创业者在构建盈利模式的时候,加入了各类相关的,比如桩体广告,汽车服务乃至直接售车,分时租赁,以及基于的数据挖掘。这立马让充电桩成为了一门互联网色彩浓重的生意。比如星星充电,就直接在其APP中整合了其东家万帮4S店的入口,甚至还在APP内置商城中卖起了充电桩。而富电科技的小易出行则称要将充电桩和分时租赁服务整合起来。“充电桩”则加入了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团购。爱充网的APP内提供二手车查看。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套路,一些创企还想了些奇招:一家叫做“超级电”的公司期望以“桩找车”的模式打开局面:一台物流车搭载多台充电装置,以流动的形式运营。用户在APP上发出请求后,物流车根据定位前往既定地点,提供充电服务。而中航赛维时代,则试图将太阳能发电、充电桩运营、分时租赁整合到一起。在地铁停车站安装自带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桩,电能自发自用,除了充电服务费之外还能收取电费;同时,利用APP向分时租赁服务导流。不过,和今年风口最契合的,还得属“共享充电”——个人将其闲暇时不用的私人专用充电桩接入到运营商的APP平台上,供其他新能源车主使用,收益由平台和“桩主”分成。这套方法最初由谁提出已不可考,但其受到各大充电桩运营平台乃至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广泛欢迎。私人电桩,在这些平台中已不鲜见。其中星星充电对此尤为看重,在其“共享充电”单日充电量突破一万度的时候,还特意发布了对私人“桩主”的奖励计划。即使这套打法获取的分成收益相对于巨大的硬件投入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为何各平台对此仍不遗余力?其意义在于,聚合更多用户到其平台中,让用流量产生效益的互联网模式才得以实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为109万辆,我们若以过分乐观的100%增长率(2016年为87%)来预计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的最终保有量,到今年结束,全国的新能源车也仅为两百万辆。即便两百万辆新能源车转化出两百万公共充电桩的用户,当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分散到多个服务运营商和第三方信息平台时,靠规模效应来创造除服务费之外的额外收益这一逻辑已经无法成立。充电桩从业者们作出的上述种种努力,最终仍要回到用户规模这一落点上。目前总体规模不足两百万的充电桩用户虽然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的背景下有充满想象空间的前景,但在当下,较小的用户规模将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模式锁死在了收取充电服务费这条单一路径上。在实地考察中,智东西并未在充电桩上发现电桩广告,也未在各家APP页面看到开屏广告;点开小易出行(富电)APP的分时租赁服务,发现其页面公告:“正在建设中”;国家电网“e充电”APP中内建的售车平台“e车城”中,出现的则是“订金18块”这样诡异的数据······(在星星充电电桩上,并未发现广告;显示屏上也没有)种种迹象表明,充电桩行业基于用户流量发展各项增值服务的这一设想,远未实现。连充电服务费都没法收的“找桩”信息平台,则基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有第一电动网支持的充电桩尚能存活,有国家支持的e充网也能用。而没什么背景的找电桩和蘑菇充电桩,则已经停止了服务。在充电桩运营商这边,坦承的国家电网则大方承认,在2016年,其充电桩运营业务并未盈利。倒是此前表示做好三年不盈利准备的特来电,在其母公司特锐德2016年的中,声称其充电业务已经实现盈利。但显然,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状况——众多体量较小的运营商并不愿谈及盈利情况。其实从特来电明言准备三年不盈利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到企业们对此已有准备。为何前路看起来如此坎坷,各方玩家还要纷纷涌入?除了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增长率突破50%展现出来的美好前景,政府的补贴无疑是另一重要的催化剂。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早期为鼓励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为充电桩建设补贴30%。这一补贴鼓励显然比建桩数年后取得回报来得更加直接。怀着“前期建桩拿补贴挺过去,后期靠增值服务赚大钱”的美好愿景(当然不排除有骗补者存在),众多公司蜂拥而上。然而,在补贴细则出台过后,细化的要求将众多公司拒之门外。如 《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要求企业在上海注册登记、注册资本2000万元起,充电桩接入规模至少1000根;深圳则要求1年内建设总功率达到8000KW的电桩,建设资金也是2000万起;北京则要求充电桩建设项目通过各区县发改委向市发改委申报,项目需要经过第三方审定。上海的一名充电桩运营从业人员向智东西证实,“国家的补贴要看规模”。而即便是满足了要求的大玩家,在补贴落实的过程中,也会因各种繁琐的手续导致“拿钱”之路困难重重。四、谁会胜出:大运营商和平台或将挺到最后“为电动车提供能源”这一属性,让充电桩天然具备了很强的基础设施性质。2014年国家向民间资本开放充电桩市场后,充满创造力的民营资本为其添置了“众筹建桩”、“互联网+”等概念,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建桩的高投入成本,以及国内电动车市场仍处在培育期这一事实。本质上来说,这是一门需要规模效应才能实现利润的生意,要实现这个规模,一要大量资金投入,二要等得起足够长的时间。由于这个原因,小玩家往往撑不住,那些“有靠山”、能容忍一定亏损的大玩家更有机会。而本文并未怎么涉及的充电设备制造商,虽然因为行业技术门槛低,竞争充分,难以赚到大钱,但由于充电桩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快速增长,因此倒也算得上旱涝保收。而第三方信息平台,由于其资产投入较轻,因而更加灵活。拥有互联网背景的公司更可能占据优势——因为他们更懂以APP形式运作的信息平台,也更加具有“用户思维”。如果再背靠一家有耐心的母公司,那么其机会则更大。目前,由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这三个领域内都未出现整合者,当然就更加没有横跨三个领域的大型垄断者。在苦苦探索两年却仍未找到当下可用的盈利模式后,充电桩行业的声量又渐渐回落。充电桩概念股的指数在今年以来也持续走低,逐渐滑下3000点。但黎明前的黑暗潜藏着机会,新能源车主们对充电桩“有桩无服务”的现状颇为不满,若有玩家能够集中力量提升其服务,很可能就将率先用口碑建立起壁垒,成为那个整合者。《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四原标题:研究报告|《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全文1月3日,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重磅发布了《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报告重点跟踪了京东物流、顺丰速运、韵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同时开展了一项特别针对末端配送的问卷调查,对当前行业痛点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充分研读和预判。报告认为,末端配送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但整个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痛点,亟待创新变革。末端配送的未来形态将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编辑 | 小L古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放到现代生活,有了新的定义。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统计数据显示,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58.6亿件,同比增长28.6%,人均快件使用率已经突破26个。按照行业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物流不仅越加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收快递也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然而,作为快递服务的关键一环,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每年双11的天量包裹派送、以及天量包裹的常态化,对末端配送服务能力持续带来高压考验:配送延误、破损、丢件、信息泄露等问题频发。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和产业的持续升级、技术的不断突破性发展和应用,零售业从线下时代走入电商时代、进一步向无界时代迈进,物流逐渐围绕用户体验而设计,对末端配送服务持续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上述背景,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特别推出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报告重点跟踪了京东物流、顺丰速运、韵达、圆通等快递物流企业,充分听取了多家物流企业人士、权威专业人士观点。盘点了末端配送仍然存在的安家难、上路难、部分场景化投递难,以及人员流动大导致的雇佣难、规范管理难等行业痛点。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同时开展了一项针对末端配送的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研结果,结合新一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认为,末端配送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但整个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痛点,亟待创新变革。末端配送的未来形态将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智能化已经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需要更多技术和研发的投入;多元化配送、多元场景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常态;绿色化通过行业共识全面提速。而随着消费者成为新的供应链「权力中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脸谱化、品质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是未来末端配送争夺的「新战场」。一末端配送行业现状1一天一亿件!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中国快递业务量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巨大的业务增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尤其每年双11天量包裹的增长,对末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带来高压考验。如何让中国物流服务能力、尤其末端配送服务能力尽快跟上中国电商/零售的发展节奏,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急切摆在了全行业面前。2传统末端配送三种模式从目前国内外的物流配送实践来看,主要发展了三种模式来解决末端物流配送问题。1)共同配送模式即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集中配送服务的物流形式。这也是目前国内快递公司最主要的一种配送模式。2)与便利店合作模式即企业在便利店设置储物柜等,与便利店形成终端物流合作。比如,京东便民点的开设,顺丰早期与7-Eleven的战略合作、以及天猫社区服务站、菜鸟驿站等。3)自设终端物流中心模式即不依赖于其他机构,企业自身广泛建立终端物流中心。这种模式国外的典型代表就是亚马逊公司,国内则以京东物流为代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大量自建仓库,同时运营多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目前京东物流57%的订单可实现12小时送达,90%以上的订单24小时。3技术革命、消费升级,末端配送新模式崭露头角1)智能快递柜日益普及凭借时间配置灵活、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智能快递柜近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目前,国内快递柜的「玩家」有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苏宁易购、丰巢、中集e栈、速递易、日日顺乐家等。据国家邮政局官方统计数字,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地区各企业投入运营快件箱数量已超过17万组。2)「末端+社区」多元发展在各种末端服务探索中,深入社区的商业机构一直被认为是嫁接快递功能的最好载体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WOWO便利」与百世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圆通在上海开设了国内首家「妈妈菁选」便利店;中国邮政也推出了「友邻居便利店」,在提供各种零售服务的同时承担最后一公里功能。3)「物流+众包020」模式萌芽新经济环境下,众创、众包、第四方物流等协同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为电商物流末端配送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4月,即时配送企业——达达,打造众包物流平台+超市生鲜020平台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将末端配送环节外包。2017年双11期间,达达就承担了京东30%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2016年双11,圆通也尝试将业务外包给即时配送平台蜂鸟;即时配送企业「点我达」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也陆续承接菜鸟网络末端的派件和揽件业务。4)无人机、机器人配送起步① 无人机在早年顺丰、京东物流研发摸索的基础上,2017无人机末端配送在全行业已呈「多点开花」之势。2017年,不仅京东、顺丰的无人机应用获得重大进展,同时亮相的还包括苏宁、邮政、中通、菜鸟网络无人机。以京东为例,在无人机物流体系的搭建方面,京东已规划了干线、支线、终端三级网络,在宿迁建成全球首个无人机调度中心,并在2017年获得覆盖陕西省全境的无人机空域书面批文,全球首个通航物流网络正在落地。2017年11月,京东宿迁全球首个全流程智慧化无人机机场正式启用,意味着京东已经实现了无人机末端配送运营全流程的无人化与自动化。② 末端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无人车2016年9月,京东物流、菜鸟同时公开了各自自主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希望未来能解决部分场景化配送,帮助快递员缓解末端配送压力;2017年,唯品会、苏宁的智能快递无人车也相继亮相。4末端配送行业痛点仍在尽管行业升级、科技进步和配送新模式的推陈出新,都一定程度缓解了现有末端配送环节的部分压力,但末端配送仍有六大痛点待解。1)末端网点安家难、盈利难① 安家难: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2017年3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城市配送难,首先提到的就是网点安家难。以北京为例,北京三环内的快递网点越来越少,很多往外搬迁,快递员送件从原先的两三公里范围内,变成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内派送。造成网点安家难的原因之一则在于老百姓不喜欢网点安在自己家门口,觉得太嘈杂,很多快递网点被投诉扰民,基本是半年搬一次。② 盈利难:基于成本压力,2017年双11前夕,中通、韵达接连宣布价格调整。近年来,持续的低价竞争和成本上涨,特别是用地、房屋、设施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使末端网点的盈利水平持续压缩甚至亏损,这对末端配送服务质量造成很大消极影响。2)社区、校园、农村等场景化投递难① 社区投递难:大型居住区、商业区、校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区等不断涌现,对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区域人员密集、交通繁忙、管理各异,快递使用需求旺盛、服务需求个性化突出;但同时,在部分居住区、校区、写字楼、机关办公区中,快递服务与用户使用需求、生活习惯不匹配,造成服务满意程度降低。② 校园投递难:有调查结果显示,可以收到上门快递的在校生仅占6.74%,大多数学生只能去快递分发点或校外领取。如何打通校园快递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是高校学生群体和快递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③ 农村投递难:传统快递行业在农村区域的配送,多数以在镇级政府所在地开设驻点为主要形式,要求用户自行解决从村到驻点的交通,规避更下一级物流下沉的成本问题,但这就要求农村用户耗费额外的时间,在退换货时还需要再重复一次取件流程,严重影响着农村网购的体验。对于能够覆盖村级别区域的物流企业,农村消费场景中诸如配送地址模糊化、人员强、消费习惯和信任度底等痛点也影响着用户配送服务的体验。此外,农村网购用户习惯以现金形式做货到付款结算,也需要与配送员面对面收货,诸如此类的新特点也要求物流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3)快递三轮车游走灰色地带、上路难尽管在快递企业眼中,电动三轮车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末端配送运营效率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之一。但由于国家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各地对电动车的管理办法并不一致,很多城市的快递三轮车游走在灰色地带。尤其近几年,多个地方「禁摩限电」的整治,一度导致当地快递业面临瘫痪,成为困扰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4)末端快递员流动大、雇佣难2016年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一半站点人员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说明站点人员的流动性较强。究其原因,从行业整体看,低工资、高强度,第三方物流快递员等一线员工工作不稳定,造成行业“用人荒”难解。尤其每年春节后,快递员返岗率仅在70%左右,造成很大的员工短缺,给末端配送时效和服务品质造成影响。5)消费者体验满意度不高、规范管理难第三方物流加盟模式管理,造成丢失、损毁、延误较高,投诉频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在官网公布的《快递服务体验式调查报告》,就投诉反馈情况看,快递物破损投诉占比近六成。此外,包装破损、延误、未联系发件人便直接退件、未通知取件等也都是投诉的原因之一。6)末端快递垃圾围城、环保难中国已经成为网络购物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了包装物流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2016年中国快递超过300亿件,使用了120亿个塑料袋、144亿个包装箱和247亿米封箱胶带,海量的快递垃圾正成为困扰。其中,胶带部分主要材质是聚氯乙烯,需要经过近百年才能溶解。而快递行业每年使用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达2000万到3000万吨。二末端配送问卷调研2017年11月底,为了更好地开展末端配送调研,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特别针对末端配送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看,受访者以80、90后为主,其中,63.6%的受访者收发快递频率以半月/月计;25%的受访者每周都会有快递。「收快递」已经成为老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之一。调研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对「时效」持续提出更高要求调研显示,「时效」(越快越好)依然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末端配送最希望增强的服务也是时效性。现有末端配送服务中,体验最好的依次是当日达、次日达、1小时/2小时精准预约。在被问及末端配送未来最期待的场景,38.5%的受访者希望“开启时空任意门,上一秒下单、下一秒送到”。这都显示出消费者对时效持续提出更高要求。2「私密性」倍受关注调研发现,私密性已经引起消费者的空前关注。■ 在问卷“你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选项中,“个人信息安全”得票率59.4%,仅次于“时效”。■ 在问卷“最希望增强的服务”选项中,“私密性”同样第二,仅次于“时效性”。■ 当送货上门不在家时,36.9%的受访者选择更愿意智能快递柜代收;31%的受访者选择便利店/智能柜/传达室代收都可以。这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便利店/传达室都需要和人打交道,智能快递柜的私密性更强。一定程度反映消费者对末端配送“私密性”的需求在不断提升。■ “末端配送,未来最希望的配送场景”是?得票最高的是希望“房间/门有专门收货管道,再也不用蓬头垢面见小哥”。“如果是女性,晚上回到家里,卸妆之后不想再见别人,晚上一般都不愿意去接收快递品。”雅玛多控股专务执行官兼任雅玛多管理(中国)董事长、总经理皆木健司此前不久也曾公开表达类似观点。皆木健司说,过去日本的消费者希望在自己的家里接收快递,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直接接收物品了,希望放在箱子里。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不断去匹配,提高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3 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 在“你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选项中,“个性化服务(夜间配等)”的得票率占到了43.9%。■ “末端配送你最希望增强的服务是什么?”有接近4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精准性(精确预约时间、夜间配等)和精细化(生鲜)的配送需求。■ 而“现有末端配送服务中,体验最好/最期望体验的是?”,选择“个性化高端配送(专人、专车、专线顶配服务)”的比例,与选择“隐私面单”的比例不相上下。说明末端配送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4末端服务品质亟待提高,64%受访者愿意为提高服务买单■ “你最担心的末端配送问题是?”调研显示,消费者对“暴力分拣”和“信息泄露”的担忧,超过了“包裹延误”。■ “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中,投票最高的是“不送货上门,尤其是重物”;其次是“快递袋又脏又破”,再其次才是“包裹延误”。这都说明,随着智慧物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全行业配送时效虽然已显著提升,但末端整体服务品质还亟待提高。而为了享受更好的服务,6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快递涨价。其中,47.6%的受访者能接受3块钱以内的涨幅;6.4%的消费者能接受5块钱以内的涨幅;还有10.2%的消费者表示,只要服务好,涨幅5块钱以上也接受。5 绿色化、环保意识觉醒2017年双11是国内绿色物流的首次集中行动,不仅多家快递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各零售平台纷纷从源头响应。从问卷调研看,这也已经引起了消费者对绿色化的高度关注。问卷结果显示,“当你知道今年双11一天剁手产生的包裹就超过10亿件,你的第一感受是?”有43.9%的受访者选择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同时,89.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快递箱被回收。综上,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通过本次问卷调研认为,“时效”依然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消费者不仅对时效持续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越加关注末端配送的私密性、个性化,以及绿色环保等问题。其中,对“私密性”的关注度仅次于“时效性”;对精准性(精确预约时间、夜间配等)和精细化(生鲜)的个性配送需求显著提升。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消费者对「暴力分拣」和「信息泄露」的担忧,超过了「包裹延误」。「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得票最高的是「不送货上门,尤其是重物」,其次是「快递袋又脏又破」。并且,64%的受访者在调研中表示愿意为提高服务质量接受快递的适度涨价。这都说明当前末端配送在行业整体提速的大背景下,服务品质亟待提高。三末端配送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新一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深度调研以及消费者问卷结果,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认为:末端配送的未来形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电子商务交易增速、科技进步、商业零售变革、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方面驱动影响,将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1 持续智能化升级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快递行业纷纷加速向智慧物流转型,智能化已经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基础。一系列智能算法、自动分拨流水线、机器人分拨相继投入使用,使得分拣、干线等各环节效率显著提升。但由于末端配送仍需消耗大量人力,尤其迎战双11这样的行业高峰,整体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持续升级。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通过对京东物流进行深入的企业调研,认为京东物流目前通过在自营干支线、城配线路上加载北斗系统,包括给2万多名京东配送员配备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手环设备,实行智能建站、智能路径优化等做法,在末端配送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在调研中了解到,未来,随着各项无人化产品的常态化运用,京东物流将打造出一个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无人化的智慧物流体系。在末端配送环节,不仅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常态化,无人配送车在智能化升级中也将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应用。以京东物流为例,在京东X事业部的蓝图中,计划5年内用无人配送车去覆盖至少50%的配送场景。这些场景大部分集中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比如,现在校园配送,配送员要在指定集散地,把包裹摊在地上等待学生来取。这期间,配送员没有什么操作,只有等待。而无人配送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自提柜”,解决这个场景下的等待和效率问题。最后一公里配送还能从校园扩大到园区或更大范围,像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状况与校园差别不大。甚至像华西村那样的发达村落,完全可以投放几台配送机器人,每天在村中穿梭,给每家每户送货。无人配送车适用的另外一个场景,则集中在「最后5公里」。因为配送员每次从配送站带出的货物有限,他一天要多次往返于站点和配送区域之间。配送机器人可以把货物送到约定的「接头地点」,缩短配送员反复的路程。2 多元化配送将成常态每年的双11物流大考,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立承担双11天量包裹的配送,而是需要全行业通力合作、社会化协同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同时,每年双11,由于货物积压较多,社区、学校、农村等场景化“配送难”问题往往得到成倍放大。随着天量包裹的常态化,以及不同场景越加个性化需求,多元化配送、多元场景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末端配送的常态。2017年是京东物流集团正式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双11。京东物流开放业务订单实现了200%的大幅增长。其中,接近30%的订单都是交给达达帮助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目前京东物流在自营配送之外,还搭建了各类场景的自提基础设施,包括各类社区便利店为形态的便民点,城市中高端封闭社区、楼宇内的自提和上门配送的星配站,可以24小时自助式提货的自提柜、全国高校内为学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京东派等,目前京东物流全国已拥有超过30万末端服务网点,2018年将全部面向社会开放自提服务。此外,韵达2017年双11也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20000余个自建门店、16650余个合作便利店、140000余个智能快递柜来强化「最后一公里」及「末端100米」揽派服务。「圆通+先达」也在2017年双11首次亮相。3绿色化全面提速2017年11月,国家邮政局、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每年11月第一周作为“绿色快递宣传周”,并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基本淘汰重金属等特殊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专门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在此背景下,京东物流发起「青流计划」,未来3年内,京东物流会将体系内几十万辆车替换为新能源车,并通过联动合作伙伴3年内减少100亿个一次性纸箱的使用。日,京东物流联合DHL、法国邮政、雅玛多、顺丰、普洛斯、绿色消费与绿色供应链联盟、雀巢、达能、达达等共同举行了「青流计划」全球供应链绿色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推动物流这一商业基础设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宣布投入10亿成立京东物流,用于供应链环保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绿色消费社会的倡导和推动。同时,继纸箱回收行动后,新投放了10万“青流箱”,并首次尝试引入第三方专业回收循环机构,打造物流包装的全新回收体系,让绿色物流形成可持续的规模效应。苏宁物流在2017年双11也宣布将大力实施「共享快递盒」行动,截至2017年10月份,投放的5万只共享快递盒已经累计节约了650万个快递纸箱。韵达主动采购了大量可降解的胶袋,将原来网点与网点之间交接的编织袋换成了可以多次使用的布袋,实现了包装袋的循环使用,同时,韵达也开始试点回收纸箱。2017双11是绿色物流的首次集中行动,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物流行业的共识,无论是小小的包装耗材,还是整合全社会的平台搭建,背后都是物流行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内生需求。随着快递行业从野蛮增长到规模化稳定增长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正在将绿色物流的意识纳入运营过程中,这背后,有用技术发展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有企业自我发展,感知到社会责任的驱动。这一切,都让整个行业在开放的环境下连接和聚变成为了越来越明显的可能。4 「脸谱化」势在必然快递末端商业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满足各种场景不同用户接受末端配送服务体验度的差异化需求。随着零售从线下时代走入电商时代、进一步向无界时代迈进,供应链的“权力中心”不断向消费端转移,物流逐渐围绕用户体验而设计。未来末端配送的「脸谱化」,就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形成一套消费者专属的个性化服务体系,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就好比脸谱在传统戏剧里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不同色彩施于脸谱,赋予的性格、意义完全不同。当消费者基于时间、安全等因素考虑,对末端配送有越来越多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极速达、限时达、个人信息保护等。用户体验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同时,从2017年双11战报来看,生鲜、奢侈品等新兴品类迎来大爆发,末端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也渐成趋势。以「大闸蟹」寄递市场为例,2017年除顺丰之外,就同时迎来了京东物流、德邦快递、圆通速递等入局。在目前精细化、个性化布局中,顺丰产品矩阵主要包括:顺丰即日、顺丰次晨、重货快运、生鲜速配、顺丰专送等。京东物流则正在形成包括211限时达、夜间配、极速达(2小时送达)、京准达(最高精确到30分钟)、京尊达、生鲜品全程温控可视在内的阶梯式、个性化的行业标准。2017年双11节前,京东奢侈品仓正式曝光,这是全球首个顶配奢侈品仓,结合京东物流首创的“京尊达”高端配送服务,满足奢侈品用户个性化的体验需求。当用户在京东商城自营平台上购买了奢侈品和标有“尊”字头的商品后,均可享受专人、专车、专线的顶级配送服务。京东同时搭建了全球首个冷链物流全流程智能温控体系,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超过20万个智能保温箱,近220个城市的消费者有机会实时查看在京东上所购自营生鲜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温度反馈和实时位置,实现全流程可溯源。5 品质化升级迫在眉睫“十三五”是国内主要快递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2017年双11,国家邮政局首次提出“质量双11”的目标。要求邮政行业最大限度地按照承诺实现高质量配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无论从宏观环境、行业升级、还是消费者需求来看,末端配送作为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又是零售体验的关键环节,品质化升级迫在眉睫。不过,由于目前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的末端配送都是加盟模式管理,这给品质化带来较大难度。调研发现,目前,在行业内品质化服务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速运。2016年6月,京东物流开始试行微笑面单,利用技术手段从包裹生成时即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和手机信息,以笑脸(^_^)代替,以一种更温清化的方式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顺丰也正式上线「丰密面单」,收寄件人信息将用编码显示。2017年4月,京东物流对外发布了业内首个“五星级配送服务”标准,实行全国统一无差别服务。这一套服务标准包含“您好+”(微笑及文明用语)服务、清洁包裹、纸箱回收、帮带垃圾、拍照通知、闪亮登场、呵护孩子、佩带鞋套、郊县代购、京尊达服务等十条服务规范。此外,在问卷调研中,「快递袋又脏又破」在「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中」排名第二;消费者同时表达了对绿色消费的强烈意愿。绿色消费也为末端配送品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快递包装袋的材料的可降解,包装箱的循环使用、新能源车辆的引进等等,也成为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开门七件事,件件是大事」。推动快递末端配送的品质升级,其重要程度已经无异于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谁能率先实践创新变革,谁就将在白热化的末端配送竞争中傲视群雄。结语:我国邮政快递行业已经进入由大到强的新时代。快递物流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未来,物流会越加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收快递更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在此基础上,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认为,整个行业末端配送不仅将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也将朝着新一代物流「短链」、「智慧」、「共生」的方向发展。通过打通物流平台、服务场景、消费需求等的界限,围绕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深度融合,共建末端配送价值网络。最终推动零售、物流行业共同的成本、效率优化,实现随时随处随需、触手可得的价值体验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源:运联传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五原标题:中邮速递易畅谈行业发展现状,智慧物流时代已到来“快递包裹数量在极速增长,如果这些快递仅仅依靠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进行人工配送,显然配送网络的搭建和配送速率难以跟上包裹增长的速度,而智能快递柜就能解决这一痛点。”12月20日,中邮速递易副总裁李雁彬在由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媒体机构21世纪报系旗下《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日报》联合举的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高峰上,就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谈话,引发了全场热议,成为关注焦点。图:中邮速递易副总裁李雁彬受邀出席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李雁彬是在“探索与颠覆——寻找行业新力量”圆桌会议对话中发表了此番谈话。共同参加圆桌会议的行业大咖还有瑞尔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邹其芳、汇通达副总裁孙超、光速中国副总裁王国栋、鼎诺光华财富CEO王烨、大华乐橙业务总经理王延波等,各方分别根据自身所在的行业就会议主题发表了相关看法和意见。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高峰论坛通过企业案例追踪评选,在国内率先科学定义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并建立起了商业模式内涵分析框架体系。在今年正式跨入第十个年头,经过十年的累积,本次论坛自然备受关注。论坛还邀请到了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义军,华大基因CEO尹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盒马鲜生联合创始人沈丽等大咖出席。同时,还聚集了兴业银行、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平安租赁、李宁(中国)等数百家优秀企业,共同探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其中,中邮速递易作为智能快递柜行业的领军企业荣获“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图:中邮速递易荣获“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态势如何?中邮速递易高速发展早已表明效率很多时候关乎着企业的生命,尤其在每年订单海量且高速增长的快递业,人力成本过高、配送效率过低的问题始终是行业的发展困境。所以,解决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派送痛点的智能快递柜就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方式。那么智能快递柜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状态到底如何?对此,中邮速递易副总裁李雁彬在圆桌会议环节分享了一组数据,“在2012年,中邮速递易正式开启智能快递柜时代,在2013年开始全面扩张,逐步遍及中国各大核心城市,中邮速递易也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在2015年,中邮速递易累计包裹量成功破亿,成为了当年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递柜企业。到了2017年,中邮速递易有了更快的发展速度。在12月份的时候,我们中邮速递易的累计包裹量就成功突破了13亿。整个快递柜规模也达到8.1万组,覆盖79个城市。”作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智能快递柜企业,中邮速递易在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无疑反映了国内智能快递柜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历程。而李雁彬在会议上透露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着智能快递柜行业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未来。李雁彬表示,相关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单日快递包裹量将超过2亿。这也意味着不仅是在物流末端需要智能快递柜提升物流消化能力,在寄件端,同样也需要智能终端设备的助力。布局物流两端,中邮速递易构建智慧物流生态对于寄件端的变革,其实中邮速递易早已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在2017年,中邮速递易正式推出了24小时自助寄件智能终端设备——小黄筒。据介绍,中邮速递易小黄筒延续了邮政绿筒的“集约化配送”基因,同时又具有“智能化管理”,不仅在后台数据、处理、GPS定位等注入了数字智能化管理,在用户的体验操作、产品的自维护等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而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和小黄筒,中邮速递易还可有效地调动起周边快递员的配送效率。而大数据又能将用户在物流配送上的需求、电商购物的需求以及对社区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串在一起,为电商、社区O2O等赋能。但显然中邮速递易的“野心”并不仅止于此。除了小黄筒,中邮速递易此前还携手中国邮政在部分省份完成了社区内的智能信包箱的铺设,在原有的社区闲置的信报箱产品中作优化升级。这意味着,中邮速递易将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切入到了社区O2O中,勾画出了最后10米、最先10米颠覆式交付蓝图的同时,将重新定义新的物流生态体系。图:中邮速递易联合中国邮政推出智能信包箱服务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变得越来越理性,企业所体现的商业价值,甚至是对其它行业带来的影响力就越来越被看重。而企业要想获得投资人关注,就必须像热带雨林一样,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个体与个体之间往往建立着多维度的关系。“未来企业的估值,将不再是传统商业上的衡量标准,而是这个企业为所处行业以及关联行业的赋能作用。”而在这一点上,中邮速递易早已开始发力布局。结合中邮速递易的目前布局来看,中邮速递易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智能快递柜企业。通过智能快递柜、小黄筒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多方布局,中邮速递易正在将用户、商家、快递员等等全面结合起来,形成基于智慧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因此,可以想象,在未来中邮速递易或将打造出一个基于智慧物流、链接各行业大数据的复杂生态系统,诞生出新的物流制造,书写更多可能和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六朱啸虎和王刚这对联手押注的智能充电宝项目“小电”继3月31日宣布天使轮融资后,短短两周内,又传来Pre-A轮的融资消息。投资界(微信ID:pedaily日消息,小电获得Pre-A轮融资,在此轮投资人名单中,腾讯、元璟资本、鼎晖创新与、道生投资等资本巨头纷纷入场,上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王刚、盈动资本、德同资本继续跟投。对于一家只融到Pre-A轮的创业公司而言,这张华丽的投资人名单无疑是在向新入场的玩家宣布:此处城墙已筑起,门槛已高,入场请小心。刚刚,《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对小电朱啸虎做了采访。线下场景化高频应用的商业价值小电5个月前刚刚成立,创始团队主要来自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大多都专注于无线充电和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研发,核心业务是通过智能无线充电设备帮助用户实现充电共享。创始人唐永波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叠加,耗电速度愈来愈快,随时随地充电成为了刚性需求,而同时,共享的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手机共享充电的小电是在这两个核心条件成熟后应运而生的。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小电将正式开展城市扩张计划,除核心直营城市开拓外,开放城市代理商招募,计划招募50个城市合伙人。涉及城市包括:沈阳、大连、天津、青岛、西安、苏州、无锡、宁波、厦门,以及其他二、三线城市。从基本面来看,充电的高频刚需属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在逐步消失之际,更突出线下场景化高频应用的商业价值。而腾讯以及本轮投资人的参与,也充分反映互联网业对于线下商业价值的信心。唐永波透露:“小电将和腾讯展开在微信支付、微信信用、等众多业务合作。并推出更多场景化出行电源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典型的小生意”小电是朱啸虎投资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切入点小,而且手机充电这个痛点绝对够“痛”。朱啸虎接受《投资界》专访时表示,小电(或者说共享充电),硬件成本低,损耗率极小,所以商业模型比OFO更健康。创业者需要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小电的长板是什么?“共享充电看上去门槛很低,但是未来运营的执行层面门槛很高。而在一众充电宝创业者中,唐永波领衔的小电团队,深谙中国互联网商业逻辑、具备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朱啸虎说。而本轮领投方腾讯,上周刚以2790亿美元的市值挤身全球十大上市公司。合伙人夏荛也表示:“共享充电宝作为微信支付的场景们的一个核心考量。小电管理团队对互联网的理解、执行力和愿景规划是我们在如此早期投资的催化剂。”小电的核心合作方是各种线下店面,而在这方面新美大等巨头有着天然的基因,那么新美大会不会出手去做?对此朱啸虎的回答是:这个点太小了,他们不会做。共享充电创业大门已关?龚虹嘉曾评价朱啸虎的:典型的小生意,猛虎下山砸大钱的方法变成巨大的生意。在朱啸虎看来,今天移动互联网创业窗口非常短,快是核心,超过3个月就基本上没戏了。去年OFO时,也表示几个月内结束战斗,但是事实上现在依然有机会,所以,小电飞速融资也是因OFO积累了经验,介绍腾讯迅速入局,元璟资本、鼎晖等投资,率先筑起资本壁垒。关于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下一个风口的议论甚嚣尘上,但对于闻风创业的新玩家来说,这场战争似乎尚未全面开打,就对后入局者“关上了大门”,事实是否如此?朱啸虎说,关键看融资能力,如果你能够拿到足够多的融资,可能还有机会。在经历了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等一轮轮风口后,巨头加持似乎已经成为创业公司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标配,而在分别得到巨头加持后,创业公司间的厮杀会愈发血腥。从靠补贴烧出巨大市场和用户,回归到对商业本质的遵从,值得考虑的是,资本的理性回归之路在共享充电宝这一役中如何实现。《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七在南京一家汽车配件厂工作的张先生近期在上海出差,一天外出办事时发现自己的iPhone手机电量不多了,于是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共享充电宝APP搜寻到附近一处商家,然后步行到商家处扫码租借了一个充电宝,花费一元钱给手机充了一小时电。“既解了燃眉之急,收费也不高,整个过程比较新潮、有趣。”谈及正被舆论热议的共享充电宝使用感受,张先生如是说。近年来,在国内异军突起,从最初的共享出行、共享短租等服务,到近期正在跟风兴起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共享经济正成为一种极具颠覆性的经济现象。有专家预测,“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当前市场上的一些共享服务可能只是“伪需求”和炒作噱头、互联网泡沫。共享充电宝:逾10亿资金热捧以“共享经济”名义出现的共享充电宝近日正迅速成为国内资本界和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新“网红”。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内,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30多家投资机构入局,超过10亿元,Hi电、来电、街电、小电等先后获得投资。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获得的融资金额,已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其中,聚美优品对深圳街电科技的3亿元投资最为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一家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为何投资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的答复是,因为充电宝是高频刚需,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他还透露,未来3个月内,聚美优品还将继续注入街电科技几十亿资金。资金追捧共享充电宝有其一定的投资逻辑。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电量不足、频繁充电是用户面临的一大困扰。智能充电宝在这方面能够解决一部分特定用户的“痛点”。“现有锂电池的技术发展相对停滞、诸如石墨烯等新兴技术离商用还太早,而移动端的用电需求仍在增大,因此二者之间的不匹配正是共享充电宝可为之处。”近日领投移动电源租赁项目“魔宝电源”的水木资本合伙人刘若川称。面对共享充电宝的意外“走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争相入局,通过投资来布局这一市场。在互联网从业者看来,共享充电宝作为新兴市场,投入成本低,回本速度快,线下快速盈利、支付场景高频,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关注点。“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将使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追捧也意味着烧钱补贴大战即将来临。”随着资本的推动,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正加快推广步伐,在各大城市掀起新一轮“跑马圈地”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目前共享充电宝还处在起步阶段,最主要就是快速抢占市场,积累稳定用户。同时,也要大力推行信用免押金租赁,提升硬件水平,使用户充电更加高效、安全。共享经济:乱花渐欲迷人眼共享充电宝的兴起,只是当前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共享经济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渗透,颠覆并重新构建着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公共出行领域,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新的便利;在短租住宿领域,小猪平台、蚂蚁短租等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青睐;在共享办公领域,国内正迎来爆发期,全国已经有近3000个联合办公空间……“目前在国内,在出行、酒店、餐饮、快递、知识共享等各个领域,共享经济正在不断深化普及,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现象。”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国内正涌现出一大批共享经济创新模式,已经涵盖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比如在人们日常穿衣方面,衣橱也能“共享”,用户每月只需几百元,就可以天天穿大牌,数万件服饰任意换穿。这种模式眼下正在一线城市中流行。不久前,磐霖资本宣布领投时尚共享平台“衣二三”,磐霖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宇辉表示,衣二三正是满足年轻城市女性用户需求的“共享衣橱”。家用电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件消费品,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共享家电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一些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创维等正在尝试推出共享洗衣机业务,以满足部分流动人员对于洗衣机的需求。而在近日,继共享充电宝之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也争相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崭新案例:共享雨伞已在广州、深圳及江浙沪一带开始试运行;共享篮球不久前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一些篮球场边,近期将陆续在全国开始布局。艾媒咨询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已进入快速扩展期,未来仍将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精神资源共享需求增多,特别是能满足日常刚需的兴趣爱好服务上的共享,预计未来用户普及度会更高。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库斯·费尔森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乔·斯佩思提出,大意是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在获得报酬的同时还产生额外的附加值。在专家看来,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共同拥有而不是占有。通过整合闲散物品或服务资源,让用户以较低价格获得产品或服务。从2014年移动打车等交通共享应用大规模进入市场后,国内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迎来飞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共享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在需求与政策支持下,共享经济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经济模式。艾媒咨询此前所做的一项中国网民用户对互联网共享经济认识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网民表示通过互联网共享经济可以用低价获取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中国网民对互联网共享经济看法比较乐观,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期望。用户对共享经济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预计也将会有更多的共享商业模式出现。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陈大年曾认为,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共享经济深入生活,背后的本质是对全行业的颠覆性改造。共享经济将对行业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带来本质的改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在其《创业3.0时代,共享定义未来》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些东西没有必要购买。理论上讲,共享经济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能够产生闲置资源、过剩产能的行业。事实上,共享经济也正在从交通、住宿拓展到生活服务的其他众多方面。喧嚣背后谨防“伪需求”和泡沫共享经济热潮四起,但同时一些新模式也面临质疑和担忧,特别是近期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的争相涌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异于一场投资泡沫和炒作噱头。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吸引逾10亿元资金入局,共享充电宝吸引了无数人眼球,但也有专家指出,共享充电宝的真正用户其实有限,市场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旺盛,当前的热潮只是一场伪需求、低门槛的“资本游戏”。共享经济一般要价格相对较高、大件不方便携带或购买的刚性需求物品才较为适宜,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而一个价格并不贵的充电宝、雨伞、篮球等,可能只是一种盲目跟风。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其实并不大。而且,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等模式的兴起,共享充电宝将面临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技术进步的双重风险。未来,它可能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资本喧嚣背后,缺少清晰盈利模式,这也是当前一些共享经济业态被人诟病的原因。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租赁费用、押金、广告收入、周边产品售卖,但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盈利模式不足以支撑高额运营成本。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业界对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大多仍持保留意见。当下共享充电宝企业致力于扩大市场规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要实现盈利,市场仍需探寻多元化盈利模式。模式尚不清晰,前景仍然存疑,但市场却一拥而上,为抢夺用户不惜“烧钱大战”,大家深陷同质化竞争,这是当前共享经济领域的另一乱象。共享单车行业迄今已融资了上百亿资金,为抢占市场份额,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在大街上随意停放、恶性竞争,引发种种投诉和不满。专家强调,共享经济正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但发展共享经济应避免泡沫和噱头,不能只靠炒作共享经济概念而无共享经济实质,否则最终只能被市场所淘汰。《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八科技在创新;时代在变更;人类在进步!当取餐、送餐都由机器人来代替时,外卖骑手这个职业离淘汰还远吗?饿了么宣布:外卖无人化!还记得去年年底,那位在写字楼里急哭的饿了么外卖小哥么?因为电梯每一层都停,还有三单外卖没送、没送就会被投诉扣钱的大男人像个孩童般哭了。今天,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一切都将改变!北京时间日,饿了么正式在上海虹桥万科中心推出全国首个外卖机器人。从此外卖小哥可以将最艰巨、最耗时间的最后100米外卖任务交给机器人!办公室大楼里外卖骑手繁忙的身影将成为历史!来看一遍最简单送餐的步骤:第一步,交接外卖。饿了么外卖员到达大厦,找到蓄势待发的外卖机器人,由于共用相同的系统,可以将外卖直接放进外卖机器人的“肚子”!它最大支持载重80千克,能一次性装载3-4份不同的外卖;而且搭载了保温箱,让美食恒温。第二步,自动送货。接到外卖后,外卖机器人开始送货了,它行动灵活,装有路线感应区,会根据送餐目的地自动设置路线,在光滑石地面、地板、地毯、缓坡等室内多种地面环境下都能畅行无阻,还能机智地避开障碍物。而且,它还打通了电梯控制系统,到电梯边上时,电梯会自动开门,外卖订单需要送到几楼它就会给电梯发相应指令。第三步,呼叫用户。到达指定楼层后,它会自动拨通用户的电话,语音通知用户前来取餐!第四步,用户取餐。找到外卖机器人后,你只要输入手机号,就能完成取餐。第五步,自动充电。外卖机器人充一次店就能工作8小时,关键是到警戒电量会自己去充电。有人在想,万一它被人抱走或强行开它的“肚子”拿别人的外卖怎么办?别担心,万小饿搭载了报警系统,一旦被劫持就会自动触发定位和报警器。来看看更震撼的视频:饿了么外卖机器人诞生!完成中国首个办公楼内订单配送整个过程极具科技感,时间仅需五分钟左右!目前,很多办公楼都不允许外卖小哥进入,用户需要下楼自取,如果外卖机器人能够普及,将大大改善用户体验,外卖小哥也更加省事。不止外卖机器人,还有无人机外卖!同样是饿了么公司。北京时间日,在世界无人系统大会上,饿了么无人机载着外卖成功试飞。这意味着今后国内上百万外卖骑手可能要大规模失业了!视频中的饿了么无人机中文名为“翼”,又叫“E7”,最高飞行时速65千米,也就是说它差不多平均每分钟飞一公里。如果忽略其他流程的时间,3公里远的外卖从出锅到送至用户家中,最快只要3分钟!因为相比较而言,陆地配送中的塞车、缓行、红绿灯等障碍已经一扫而光,坎坷变通途了!同时,E7目前最大载重为6千克,大概是8-10份的外卖数量。如果将来功能升级,单次配送外卖的单量提高到几十份应该不是问题。一般而言,一个骑手每天能配送50-60单左右的外卖。一架无人机配送两次就能赶上一个骑手一天的单量了,而且它不要工资、不要社保、任劳任怨,骑手这个职业还怎么生存?!据悉,E7的各项核心指标上都达到了实际应用水平,最快今年底就能投入商用了!届时,一旦外卖无人机与外卖机器人成功普及,它们将一前一后解决外卖配送问题:无人机负责远距离运送,机器人负责最后100米。外卖小哥骑车送外卖的现状将不复存在!你只知道大势已去,却不知道未来已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彻底改变!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成本和盈利、以及管理模式,随着这种无人模式的逐步成型,传统行业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而外卖小哥、快递员、服务员,普通厨师,售货员等等职业,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再不努力,你将会被淘汰......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职业大变革就要来了!!!来源:互联网热点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九投资界(微信ID:pedaily日消息,奢侈品包包共享租赁平台“抖包包”今日对外宣布已经获得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千万级,两轮分别由猎鹰创投和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投资。抖包包创始人程凯文介绍,这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扩展、团队扩张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抖包包是一个包包共享租赁平台,以奢侈品女包共享租赁、以租代买为主要业务模式,通过微信服务号和APP搭建女性用户之间的奢侈品包包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这两个渠道,实现包包浏览、租赁、置换、购买、在线支付等服务。程凯文介绍,奢侈品女包租赁消费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已经很普及,女性用户对租赁女包的认知很高,奢侈品女包租赁、以租代买的模式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据了解,“抖包包”今后将把中国和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韩国)作为主要市场。抖包包的种子轮投资方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表示:“在消费升级被重度普及的当下,有一个词可能被大家所忽略“消费降级”,即人们追求更高品质消费的同时,现代生活中各种支出的不断增多、加大,个人可随时支配的现金其实是很短缺的。一个升级、一个降级造成了两端不均衡,这个问题亟待解决。这时候以新经济、新型为代表的共享经济2.0就应运而生了。”随着共享经济大潮的袭来,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在经历各种变化,除了每天刷屏的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服装包共享平台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单从服装共享这个细分市场来说,2017年2月,女神派刚刚拿到来自北极光创投、经纬中国和华创资本的1800A轮融资;日,多啦衣梦也获得了来自君联资本、拉夏贝尔的1200万美元A+轮融资;衣二三也在2017年3月获得磐霖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Cherry,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E休智电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给外卖骑手提供用电服务》 精选十赤橙黄绿青蓝紫,万花丛中一点绿。在一眼望去不是橙色摩拜就是ofo小黄车的小区门口,家住闵行的王艳艳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一点绿——享骑电动自行车。 “我家离地铁站如果骑自行车的话,需要25分钟左右,挺费劲,但是骑电单车的话,只要15分钟,轻松多了。”对于早上分秒必争的上班族而言,15分钟可以吃完早餐,化个快手妆美美地出门了。不光是能够节约时间,关键是夏天快到了,一骑车就会浑身出汗,顶着一身臭汗钻进冷飕飕的地铁车厢,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骑电单车,就不会出太多汗。”对于爱美的王艳艳而言,电单车的出现绝对是。 可眼下,她遇到了新的烦恼:电单车太抢手了,早上稍微晚一点,就会遭遇没车可骑的尴尬。为什么不多铺点车啊? 没车可骑的尴尬也在困扰着年轻的享骑团队。因为北京、杭州、上海发布的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中都明确表明,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这难道是对共享电单车按下了stop键吗?电单车到底安全不安全?1999年出台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对电动车的外观、车重、车速、管理等各项指标,均有严格规定。其中,对于电单车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有三项硬性标准: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公斤、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可是多年以来,大街小巷充斥着太多不的电动自行车。不仅质量重,速度快,而且脚踏板都“进化”没了。市面卖得好的几乎都是超标电动自行车,因为时速快的往往更受欢迎,这些被称为豪华款的电动车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却是——交通事故频发、死亡率高!据上海市交警部门统计,仅上海市因电动车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2015 年发生 158 起共 96 人死亡,2016 年发生 108 起共 95 人死亡,电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由 2015 年的 60%上升至 2016 年的 88%,事故死亡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这也是享骑觉得最委屈的——为降低电动车车身重带来的安全隐患,享骑电单车整车重量只有24公斤,比市面上行驶的摩拜经典版单车还要轻那么一点儿。按照设计骑行时速来看,享骑电单车时速最高不超过20公里,和成年人骑行单车15公里左右时速差别并不明显。设计中还加入了脚踏骑行功能,如果在不使用电助力的情况下,一辆享骑电单车和一辆自行车在整车设计上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双动力”自行车。享骑电单车作为国内第一家电单车共享平台,目前投放市场的6万余辆电动自行车,均已取得合法的上路运营牌照,经过交警部门核准后,每一辆享骑电单车牌照信息均已备案,随时可查。“如果把市面上不合规超标的车辆造成的事故统计数据和时速合规共享电单车企业放在一块儿说事,这无疑是不公平的!”享骑运营总监钱赟说道。“共享电单车要想走得远,必须消灭安全隐患”。这是享骑自创始以来一直坚守的信条。在他们看来,与参差不齐的私家电动车相比,由企业统一运营管理的共享电单车无论是在骑行体验上,还是整车合规性上,安全都有足够的保障。共享电单车从某种程度上,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加持,提供更为标准化的电单车服务,缓解私家电动车乱象。享骑创始人施银锋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选择享骑的出行者,在骑上路之前,都要通过有效证件完成实名认证,安全定位到人,实现车与人的实时链接。同时,为了让让骑行者体验到“安全出行”,共享电单车就要解决一个尴尬的问题:中途没电怎么办?电池出现故障如何解决?毕竟,电单车是需要电助力的产品,先天注定“靠电吃饭”,不能保证电池安全的电单车都是“伪安全”。电池是电单车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它的安全性和比能量关系着电单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甚至可以说,电池水平决定着电单车的产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享骑对电池选择非常谨慎。锂电池的安全温度范围为-20~55摄氏度,这适用于国内绝大部分区域,包括当前出台‘禁令’的北上深等地。”施银锋说,“享骑所有单车使用的是国内巨头能源企业天能集团生产的锂电池。”天能集团作为全球高端耐用电池创领者,位列全球新能源企业第30名,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享骑提供了全方位锂电池解决方案和安全保障。为保证电池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享骑采用的是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在电池内装有GPS装置,后台实时掌握剩余电量及定位位置等相关信息,包括SOC(剩余电量显示)、SOH(故障诊断)、故障预警等和电池监管切身相关的一些参数显示,确保电池始终行驶在安全状态。一旦出现参数异常,将会有运维人员及时到岗更换电池。享骑电单车使用了电池盒阻燃防水设计,能很好地适应刮风下雨等各种天气,杜绝电池使用隐患。另外,即使电池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享骑电单车按照国家标准文件设计,具备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骑行者完全可以用脚蹬应急,安全到达目的地。施银锋还特别指出,如果骑共享电单车发生意外谁来管?这个事情各家单车平台的处理态度不一。但是对于享骑,在投放之初就为每一辆电单车购买了保险,为所有用户提供全面的保障。其实,要做到安全出行,除了电单车这个“不会思考”的物件,真正的掌控者还是骑行者——“有思想”的人。电单车,只是骑行工具,需要人赋予它更多的安全意义,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逆行、不占用机动车道;出行前观察单车电池情况,掌握续航里程及目的地距离;及时锁车,将车定点停放……“将安全时刻挂在心上”,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每个骑行者都有一份强烈的安全意识,那么许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从挂牌安全上路、全方位保障电池安全、与合作,享骑电单车的安全三步走,虽为保障用户骑行安全,但更为重要的在于为“安全”用心,包括电单车整车合规性、App安全责任提醒,GPS实时定位等,全为保障骑行者安全。虽然没有套路,但享骑电单车将安全融入了每一个细节。成长的烦恼目前享骑注册用户 150 多万、七成活跃用户、日均开锁 5-6 次/车,6万多辆运营车辆,6000多个运营站点,这个数据已经让享骑成为国内共享电单车的“龙头老大”。从成立之初的商户租借试水失败,到电单车遭遇退款风波、断电风波,再到如今定点还车、唯一一家实行电子围栏技术,逐步走上正轨又遭遇政策“急刹车”,享骑这一年多的经历可谓极其不平坦。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因为骑不到车,因为电瓶更换不及时,因为要定点还车,因为拿不到退款,创始人施银锋平均每天要接几百个投诉电话,特别是在客服下班后的凌晨两三点钟也电话不断,每每听到用户的各种抱怨,施银锋只能默默叹息。施银锋说迄今为止一个用户的电话还会让他想起来就有哭的冲动。“那是一个凌晨3点,用户半夜骑行完毕不能还车,打电话向我投诉车子的各种不是。这些车子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被别人说得如此不堪,我真的是心如刀割。”“那是我们车子刚刚上线没多久,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不少车子没有及时更换电池,很多用户骑不上车子,非常生气,集中发起退款。那段时间,财务从早上9点上班一直到晚上10点下班,都在做一件事情,在系统里点击同意退款,同意退款,同意退款。”施银锋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大学生在周末打来电话,带着哀求的口吻对他说,自己已经没有钱吃饭了,可不可以行行好把299元押金还他。“我想着即使再快,也要财务周一上班以后才能处理退款,于是就直接加他微信,转了299元给他。”类似的创始人加微信退还押金的事情还发生了好几次。让施银锋意外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人收到正常流程的退款以后,又从微信里把施银锋垫付的押金给还了回来。正是用户对自己的这种信任,让好几次打起了退堂鼓的施银锋决心坚持下去。于是,这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创业团队硬是不言放弃,咬牙走过一个又一个坎,以精细化管理赢得了用户的心。“电单车不是坏孩子,我们可以管好它。”施银锋信心满满地表示。其实早在2015年,施银锋就冒出了共享单车的点子。那时摩拜还没成立,ofo还在校园里转悠。出身于电单车世家,父亲经营着一家早在海外上市的电动车大工厂,似乎注定要子承父业的施银锋却有点不安于现状。看着分享经济如火如荼,他想到了电动车分时租赁的点子,并很快在 2015 年 10 月就上线第一家按照国标设计的车辆,那个时候 App还不是现在的样子。起初,施银锋将5000辆电动自动车发放给商户,由商户负责看车、守车和维护,用户到商户处扫码拿钥匙骑车,然后再将车还给其他提供服务的商户。但问题很快就来了。一是商户本身有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洗衣机脱水的时候移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