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白菜 雪球:新华保险H股,为什么越下跌,越有价值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详解:新华保险内在价值3-4年翻倍的基础
新华保险原先的保单结构很差,目前已经转型成功;
目前新华保险还有人力增长相对较慢的大问题,目前已经着手去突破
但即便新华平庸,未来3-4年,新华内含价值翻倍的确定性还是很高的
在一条又湿又厚的雪道上,平庸也会变得卓尔不凡
此外,个人只推荐新华保险H股,毕竟H股涨百分50的价格才是A的价格。
(一)三年大比,新华内含价值第一
先看一张图,过去三年四大保险公司的对比:
14年:国寿内含价值增(32.9%);平安增(30.1%);太保增(29.2%);新华增(32.4%)
15年:国寿内含价值增(23.2%);平安增(23.2%);太保增(20.8%);新华增(21.1%)
16年:国寿内含价值增(16.4%);平安增(10.7%);太保增(19.5%);新华增(25.3%)
三年里,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增长最佳,实现翻倍:
132.4*1.211*1.253 = 201
(二)核心增长,新华落后
1、期初内含价值预期回报,贡献了32.9%。
2、一年新业务,贡献了25.5%。
3、投资多贡献了23个点:18%+9.2%-4.3%=22.9%。
一年新业务价值贡献中,
平安贡献了38.4%
太保贡献了32.1%,
新华只有25.5%,
很明显,新华的新业务价值对总体内含价值贡献度太低
分解来看:
不仅过去增长慢导致基数低,
同时过去三年还是继续落后平安和太保
而保险成长性的第一指标,就是新业务价值
(三)新华的三大优势
新华保险虽然新业务价值持续慢于平安和太保,
但内含价值增速第一
主要由三个原因:投资假设保守,纯寿险,运气好
1、假设保守,由于新华的贴现率和投资假设更保守,有助于新华的两项回报会高于其他险企。
一是贴现率更高,使得内含价值被低估,所以每年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利润。具体来看,就是预期回报一项更厉害。二是投资回报差异上会有一定的优势。
2、纯寿险的优势
目前金融子行业中,内在价值增速最快的是寿险。
新华虽然平庸,但过去三年,平均每年还是达到24的增速
如果把1倍内含价值当做1pb,每年内含价值增长当做净资产收益roe
那么,新华过去三年的roe=24
平安很高的寿险roe被其他金融子公司摊薄
太保更是如此。
也就是说,静态的三五年来看,新华的内含价值增长都会处于行业的第二名,仅次于平安
3、运气不错
新华原先的保单结构非常差
高度依赖银保,销售很多的趸交保单
这些保单,对投资收益敏感度高,同时大量消耗资本
但运气的是,过去两三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不错
下面这张图是关于平安各渠道利润的,个险的利润率是银保渠道的几十倍(这还是包括个险中的理财险的):
(四)、利用时间窗口转型
这两年时机非常不错,个险保单大增,新华得以以个险的保单填上银保保单,尤其是趸交保单缩小销售的问题。现在,并且可以松一口气,未来靠续期保费来推动增长了。
银保到个险快速切换
5、代理人增长不会有问题
代理人增长始终是目前情况下,保险公司长期增长的源动力。如果重视都不为过。过去十年,平安从只有国寿百分40的新业务价值,到超越国寿,主要依赖的就是代理人持续快速增长。
而新华,虽然是纯寿险。但国寿当初也是纯寿险。纯寿险又如何呢?平安用国寿三分之一的净资产,就达到国寿的业绩,剩下多出来的2000亿,又可以贡献大量的价值。
目前来说,新华的最大问题,保单结构,已经彻底扭转
但新华新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代理人的增速不至于落后于同行
新华18年,代理人增长百分36的任务,是一个好的目标
有些人担心新华增员达不到任务,我认为没必要担心。
有一个数字也很让人颠覆 :12-15年, 几家大险企中,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为24.5%。
(六)保险公司股价都有翻倍的可能
总之,在目前的高景气长周期下,所有的保险公司的具备翻倍的价值。
因为3-4年来说,内含价值翻倍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情
常年roe超过百分20的公司
pb等于2 ,不算过分
现在的估值,也就是1左右徘徊
目前,新华H的内含价值也就0.9倍
如果新业务价值能持续保证年百分15-20的增长
那么,大幅上升到1.8-2.2的ev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估值不上升呢
那么,每年坐享百分20的底部估值抬升,其实也是不错的。
(七)新华关键投资指标逻辑链
新华保险未来三年内含价值达到20个点,三大逻辑支持:新华更保守的贴现率和投资收益假设;新华制定了新业务增长计划;新华是纯寿险,没有其他业务摊薄
1、贴现率的过度保守假设,使得每年内含价值释放,会贡献10-11个点。
2、每年新业务价值如果保持15的增速,对内含价值的也能贡献10个点。
3、投资假设偏保守,会额外贡献投资收益。
4、公司有希望通过高分红(超过百分30)释放过多的资本
已投稿到: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流水白菜:值得投资的新华保险
(一)保险股的雪道
目前的大背景下,稳妥经营的保险公司都是典型的轻资产的企业;同时社会保障缺口极大,所以行业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状况。保险业是一个漫长的雪道,有厚厚的积雪,所以,持续投资保险股,持续重仓保险股,是很容易就做出的选择。
(二)暴力转型的新华保险
选择新华保险H股,一是其相对A股有百分30的折价,二是今年以来涨幅远落后于平安和太平。这一年多来,新华做了什么?
转型,而且是非常暴力的转型。逆行业的转型,保费虽然不增长了,但业务质量大幅的提高。对于一家成熟的公司,早就不应该把保费增长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新华的转型虽然来得太迟,但终究来了,疾风暴雨的来了。
(三)新华的转型有利于缩小AH的差价
根据中信的观点:2016年新华保险确立了转型发展的战略,缩减趸交业务,加大期交(尤其是长期期交)业务发展,提高保障型占比,从利差驱动模式转向死差驱动模式。那么按照我们的理论,只要新华未来持续推进转型,利差贡献降低,新业务价值增长的稳定性提升,H股的折价大概率会趋于收敛。如果基本面不断转好,那么新华保险H股肯定比A股有弹性
;如果转差,那么H股也应当比A股抗跌。
(四)新华转型缺失的一环
新华转型,我一直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只注重保单质量,但忽视了代理人增长。这两年,在人寿,太保,平安,太平的代理人飙升的情况下,新华居然的代理人增长居然极为缓慢。大大时代背景下,发展代理人极为容易,但新华居然战略上没有重视,实在是让人无语。代理人增长意味着未来的新业务高速增长,而新业务价值持续大幅增长最终使得企业价值大幅提升,这是简单的道理。现在的期望就是:新华18年能下大力气,大力发展个险渠道。亡羊补牢,还有机会。
(五)纯寿险公司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由于是纯寿险公司,因此,它的内含价值增速未来三年,每年的增长不会低于20左右(其他保险公司,会被其他非寿险业务拉低一些;平安的寿险太强悍,所以总体内涵价值增速可能还是最高)
目前新华保险的H股大概是1EV左右,每年增长百分20的速度,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同时,十年期国债上升,对于纯寿险公司来说,一方面是准备金计提反转;另外一方面,对于投资假设也极为有利。如果再考虑到新华的假设过度保守,在同行折现率11的情况下,它11.5。因此,其投资价值就多了一份保障。
1、低估值,高成长。
新华保险H股,估值大概是1EV,未来三年,ev增长会达到20以上。
2、别人新业务价值狂飙突进,新华只是高增长
其他保险公司动辄百分40-50,甚至60的狂飙突进,新华17年中期的28.8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就显得慢。但这个慢,只是相对于行业来说,换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极快的。
但新华的主要竞争对手大多不只是寿险,会被其他业务拉低增速。新华EV增长更快的一个原因,他的贴现率假设过于保守,因此有额外的释放。所以,新华保险的EV增长,目前在行业仍然仅次于平安。(未来不好说)
3、行业投资向好,不是明年,而是明年后年
十年期国债的影响,从17年四季度开始,一直会延伸到19年。
18年无需计提,相同条件下,业绩自然会增长百分20以上。
19年业绩释放,相同条件下,业绩自然会再增长百分20以上。
而如果十年期国债保持向上半年一年,那么,业绩释放会持续到20年。
保险公司从15年开始计提,到17年,也跨越了三年的时间。
此外,目前上证指数在3300点,这个点位,缺乏大幅下跌的可能性。
总之,新华保险的投资价值,目前看来,并非是企业本身的优秀,主要是其作为纯寿险,处于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躺在风口中赚钱。极低的估值下,显得非常有投资价值。
1、代理人增长,是长期投资保险的第一指标,这个大逻辑是不会变的。2、但目前来说,保险的内在价值增长太容易了,新业务价值增长太简单了,所以新华保险躺在那里,新业务价值中期都增长了快百分30。(这个增长放在大多行业都很强劲)3、寿险行业在风口中,纯寿险只有两家。纯寿险公司本来估值可以非常高,但新华和国寿都有问题。所以,新华如果估值更高,我是不考虑的。4、新华的代理人虽然这两年落后,但未来一两年可能醒悟过来发力。
总之,我的大逻辑是,在市场不给新华纯寿险溢价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中线投资(一年左右),这个估值是防御。如果新华大力发展代理人,就变成进攻型的了。
保险公司中,我唯一想长期持有的是中国平安。尤其在平安有科技加成后。
1、长期价投,保险股肯定就是中国平安,没有之一。
2、平安在企业文化上,在金融科技上具有无疑比拟的优势。时间越长,优势就越加明显。路遥知马力!因此,未来市场必然给以其非常高的溢价,以体现其强大而且稳健的盈利能力和潜能。
3、新华保险H,更多是从估值和中短期的角度考虑。寿险的高速增长一旦趋向正常,作为纯寿险的新华保险就会显示出平庸的一面。目前来说,新华保险胜在纯寿险,平安的产险极为优秀,roe达到20以上,仍然不如平庸的纯寿险。
4、中国平安我个人是锁仓式的长期投资,风雨不动,暴涨也不动。新华H目前的投资年限我认为1年左右。具体还是要看各种情况。
新华保险&今天在厦门首次举办开放日,总结前两年转型成果,展望18年工作计划。我印象中这是首次召开此类型的会议,平安&比较喜欢搞这种,不是传统的业绩发布会。主要有几个关键地方:
1、剩余边际大超预期。2017年上半年剩余边际1600亿(占市值比例92%,四大保险公司中最高,领先同业20个百分点以上,且精算假设最严格),其中保障型业务占比超过60%,剩余边际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017年上半年储蓄型业务利差占比85%,保障型业务利差占比仅为23%。
2、134号文影响行业最小。134号文影响的年金险快返占2017年全行业比例有60%,但对大公司影响较小,对于新华的影响更小。新华目前健康险占比大,健康无忧系列产品的销售今年有100亿,占首年保费36.4%,且margin很高。
3、18年公司要开始发力业绩。公司内部要求为业务大发展、队伍大增长、管理大提升,目标举绩人力同比增长22%,规模人力同比增长36%到45万人,这个比例一旦实现无疑是全行业第一名(此前新华人力都被太平超过了,&的增速很快)。在增员方面投入超过10亿的专项费用,并已纳入预算。公司在2017年一直人力变动不大,主要是清虚和精简,举绩人力占比也是全行业最高的。
4、公司预测个税递延年底推出。公司认为,试点将于年底前出台,目前产品准备和技术标准已经完成。新华保险参与了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了产品演练,做好了系统对接,并已经启动了内部的销售培训。应该比较确定。
赶紧做了两个图分享给大家,拿走不谢~@今日话题&&
最后送个公司分享的现场图。伟大的目标~
以下引用海通非银分析师现场发回的纪要,他们今年做的好,打call!
1、新披露的精算数据
2017年上半年剩余边际1600亿,其中保障型业务占比超过60%。剩余边际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017年上半年储蓄型业务利差占比85%,保障型业务利差占比仅为23%。
2、2018年保费
监管方面,134号文对于2018年年金险销售影响较大,2016年被禁年金险的新单保费占比高达84%,2017年的占比也有60%。资金运用和承保的监管都在趋严,能够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回归保险本源。134号文对于前六家保险公司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各家续期保费占比很高。前六家的首年保费增长可能会有压力,但比中小公司的压力小得多。134号文对于新华的影响更小。
2018年首年保费增速可能不高,NBV预计两位数增长,但健康险的增速一定很高。年,健康无忧分别销售了19亿、60亿和100亿,2018年的目标高达150亿,对应50%的健康险新单保费增速。2018年健康无忧在首年保费目标中的占比高达48%。公司健康险的销售形式主要为重疾险(主险)+医疗险(附加险)。目前健康无忧的保额约14万,未来希望提升到20-30万,健康险保额与件均保费将长期提升。
2018年也将加强附加险的发展,推出多款附加险,提升“附加率”,并以附加险促进主险的销售。附加险主要是住院和门诊医疗险,公司目前附加率很低(2%),增长空间非常大,能够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将通过物美价廉的医疗附加险实现“用理赔创口碑”。
公司年的转型非常成功,获得了股东与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2017年董事会考核指标:NBV规模、NBV增速、投资收益率、首年期交保费、10年期期交保费、税前利润。
3、2018年队伍发展
2018年公司追求“业务大发展、队伍大增长、管理大提升”,目标是举绩人力同比增长22%,规模人力同比增长36%到45万人。公司2018年在增员方面投入超过10亿的专项费用,并已纳入预算。截至2017年9月末,公司规模人力33万人,2017年4季度开展了增员与“清虚”,预计年底规模仍为33万人,但举绩人力有所增长。
公司要在增员的同时,持续提高队伍的各项KPI指标。月,举绩率约50%,去年48%,已经明显领先于35%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人均产能7093元,同比增长13%;13个月留存率约35%,亦领先于30%的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人均件数将大幅提升,件均保费将降低(健康险的件均保费较低),人均产能预计持平或者小幅下降。
队伍发展的策略是“先将后兵”,“中高层稳定,底层适当流动”,打造“高活动率高产能高留存率”队伍,并推动“赋予权(孤儿单归主管)、继承权(客户资源归自己子女)、跨区域团队经营”等制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队伍积极性。公司还将加强培训力度,加大队伍荣誉体系建设。公司2017年完成了“万名班长”工程,培养1万名优秀主管,有利于2018年的增员与留存。
4、健康产业
公司通过“健康管理公司+康复医院”,为广大健康险客户提供附加与增值服务。公司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目前有16个网点布局。公司在北京六里桥建设的康复医院将于下个月开业,投资入股南京康复医院,提供客户健康管理与康复服务。
5、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试点将于年底前出台,目前产品准备和技术标准已经完成。新华保险参与了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了产品演练,做好了系统对接,并已经启动了内部的销售培训。
6、金融科技
公司正在筹备中外合资的“新华科技公司”,把互联网业务和IT业务相融合,预计将于近期公布。IT是新华的最大短板,公司借助社会力量和先进技术,搭建新的销售综合支持平台,并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
已投稿到: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重仓新华保险H股
去年年底,重仓了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这两家公司一年来,都有非常好的表现,涨幅都超过了百分100。目前来说,非常看好平安的长期竞争力,尤其是科技金融这块,所以,继续保持平安的重仓。中国太平,代理人增长非常理想,屡超预期,因此,也会留一部分股票,我认为中国太平40元左右的估值是比较合理的。但上周已经说了,不会再重仓持有。但目前的大背景下,稳妥经营的保险公司都是典型的轻资产的企业;同时社会保障缺口极大,所以行业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状况。保险业是一个漫长的雪道,有厚厚的积雪,所以,持续投资保险股,持续重仓保险股,是很容易就做出的选择。
选择新华保险H股,一是其相对A股有百分30的折价,二是今年以来涨幅远落后于平安和太平。这一年多来,新华做了什么?
转型,而且是非常暴力的转型。逆行业保费增加的转型,保费虽然不增长了,但业务质量大幅的提高。对于一家成熟的公司,早就不应该把保费增长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新华的转型虽然来得太迟,但终究来了,疾风暴雨的来了。
(三)新华的转型有利于缩小AH的差价
根据中信的观点:2016年新华保险确立了转型发展的战略,缩减趸交业务,加大期交(尤其是长期期交)业务发展,提高保障型占比,从利差驱动模式转向死差驱动模式。那么按照我们的理论,只要新华未来持续推进转型,利差贡献降低,新业务价值增长的稳定性提升,H股的折价大概率会趋于收敛。如果基本面不断转好,那么新华保险H股肯定比A股有弹性
;如果转差,那么H股也应当比A股抗跌。
(四)新华转型的问题
新华转型,我一直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代理人增长迟缓。这两年,人寿,太保,平安,太平的代理人飙升的情况下,新华居然的代理人增长极为缓慢。而代理人增长意味着未来的新业务高速增长,而新业务价值持续大幅增长最终使得企业价值大幅提升。
新华的人力增长,不看同行对比,其实也过得去。(但能不看同行对比吗?)。现在的期望就是:新华18年能下大力气,大力发展个险渠道。
(五)纯寿险公司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由于是纯寿险公司,因此,它的内含价值增速未来三年,每年的增长不会低于20左右(其他保险公司会被其他非产险业务拉低一些;平安的寿险太强悍,所以总体内涵价值增速可能还是最高)
目前新华保险的H股大概是1EV左右,每年增长百分20的速度,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同时,十年期国债上升,对于纯寿险公司来说,一方面是准备金计提反转;另外一方面,对于投资假设也极为有利。如果再考虑到新华的假设过度保守,在同行折现率定位11的情况下,它定位11.5。因此,其投资价值就显得更高了。
已投稿到:新华保险H股,为什么越下跌,越有价值
最近新华保险出现持续的下跌,我认为是很好的配置机会。
尤其是新华H股,是一个值得重仓的买入良机。
最大的理由,就是安全,
目前的估值对应桌18年新华保险H股0.75EV,
而1EV以下,是不用想就知道的便宜。
一、超出直觉:保费的空间
投资保险股,每次提到保险公司未来还有5倍以上的发展空间,感觉像是吹牛,因为超出我们的直觉,很难想象。树是不可能长到天上去的,但天空是非常非常高的,举两个例子:
台湾45年,保费增加3556倍
日本39年,保费增长1348倍
二、保险的防御墙
如果成本高于收益,那么就会发生亏损
巴菲特为什么不投美国寿险公司,我猜想其中原因之一
美国的寿险公司日子不好过
不是因为投资收益太低,而是因为过度竞争后,负债成本太高
下图:美国大都会公司(Metlife)可以作为一个注解:
低息周期下,大都会的投资收益依旧有4。但坑的是,负债成本达到5。
中国的保险公司会不会有这个问题。
如果看懂保监会为什么打妖精就知道,有这个苗头的保险公司,会被打压。
毕竟,美国,日本,台湾,这么多地方保险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增值,不是投资收益,而是负债成本
这也是中国平安说自己盈亏成本在1.5的时候,我就放心大胆了。
这也是我投资新华保险,看他的保障性保险达到和平安差不多的比例的时候,我就觉得后顾无忧了。
三、为什么新华H的估值有非常高的安全边际
保险公司EV,是保险公司的净资产。
低于净资产的,尤其是高速发展的行业,
不仅很低估,而且有很高的安全边际
所以,只要证明:新华的内涵价值是可靠的,就知道1倍内含价值以下,都便宜
1、新华的投资假设最保守:(投资回报假设越低,越保守;贴现率越高,越保守)
2、新华的投资没有问题:
讨论安全边际,讨论便宜以否,
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
赚钱之钱,先想想是否有亏钱的可能性
如果安全,那么,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
已投稿到: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流水白菜:新华保险H股,为什么越下跌,越有价值
今天专心谈下新华保险H股
最近新华保险出现持续的下跌,我认为是很好的配置机会。
尤其是新华H股,是一个值得重仓的买入良机。
最大的理由,就是安全,
目前的估值对应桌18年新华保险H股0.75EV,
而1EV以下,是不用想就知道的便宜。
一、保费的空间:超出直觉
投资保险股,每次提到保险公司未来还有5倍以上的发展空间,感觉就像是吹牛,因为超出我们的直觉,很难想象。树是不可能长到天上去的,但天空是非常非常高的,举两个例子:
台湾45年,保费增加3556倍
日本39年,保费增长1348倍
二、保险的防御墙
如果成本高于收益,那么就会发生亏损
巴菲特为什么不投美国寿险公司,我猜想其中原因之一:
美国的寿险公司日子不好过
不是因为投资收益太低,而是因为过度竞争后,负债成本太高
下图:美国大都会公司(Metlife)可以作为一个注解:
低息周期下,大都会的投资收益依旧有4。但坑的是,负债成本达到5。
中国的保险公司会不会有这个问题。
如果看懂保监会为什么打妖精就知道,有这个苗头的保险公司,会被打压。
毕竟,美国,日本,台湾,这么多地方保险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增长空间,不是投资收益,而是负债成本
这也是中国平安说自己盈亏成本在1.5的时候,我就放心大胆了。
这也是我投资新华保险,看他的保障性保险达到和平安差不多的比例的时候,我就觉得后顾无忧了。
三、为什么新华H的估值有非常高的安全边际
保险公司EV,如果假设可靠,就是保险公司的净资产。
所以,只要证明:新华的内涵价值是可靠的,就知道1倍内含价值以下,都便宜
1、新华的投资假设最保守:(投资回报假设越低,越保守;贴现率越高,越保守)
2、新华的投资没有问题:
讨论安全边际,讨论便宜以否,
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
赚钱之钱,先想想是否有亏钱的可能性
如果安全,就会无惧股价的波动
就会耐心等待市场先生从冷漠脸变为热情脸
等待,总是会遇到的,不在这只股票,就在那只股票
手气不佳,也总是会遇到的,一上来,就碰到电梯先向下。
但只要确定电梯下完还会上
那么,在人不挤的时候上去,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据说新华1月份保障性产品卖得很差,市场担心它的市场竞争力不行了,份额下降,转型失败。跟行业没关系
:1、市场前几年保险1月份保费暴增,但1月份印象保险股基本都是平淡甚至不佳的。所以,波动只是波动本身而已,保费本身和股价相关性很弱。2、新华的保费节奏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样,去年12月,
新华单月增速还改善了( +9.02% , 前值+4.72% )
。新华17年下半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估计会保持和上半年一样。但其他险企上半年一般会大幅优于下半年。3、新华的转型是一个至少持续4年的事情,前两年可以说非常成功,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也有战略目标明确执行跟上的因素。18-19总体来说,是可以期待的。因为整个市场非常好做,而新华的目标不算高,加上前两年的蓄势铺垫。
新华EV这么高,为何利润迟迟不能释放呢?如果把EV作为净资产,那长期roe实在是太低了。白菜兄,这是为何?
:如果把EV当做净资产,那么roe是EV增速。新华的roe过去几年平均有20以上的增长。保守些估值,也会有1.5EV。目前是0.75EV(18年)。保险公司的利润释放是大幅延迟的,这是保险业的特点。这个特点,乐观的看,就是这个行业具有高度垄断性。因为经营保险,必须忍受长期几十亿甚至数百亿资金从亏本到微利的过程。其他行业,如果利润丰厚,就很容易被新入场的资金分食。但保险这个行业,没有足够大的资金和足够的耐心,来了也是哭着回去。
:白菜兄,对照美国过去30年长期利率趋势图,就清晰地看到你文中大都会所面临的困境是一种必然,不仅仅是激烈竞争的原因。而当前恰逢从0利率开始出发,下一个30年的利率长期上升周期。而前10年,就是保险公司最黄金的时期。中国保险公司再叠加有限竞争、人口大国、跑步进入老龄化、大数据优势等等,10年后回看今朝,只会感叹: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就在那里,你只需要弯弯腰抱起来,一直养着就好了。
1、新华H和新华A,如果差百分10,可以说差别不大。但价格差百分40,意味买H本身就相对于A来说,有非常高的安全边际。
2、市场就两家纯寿险公司,纯寿险最大的好处是业绩弹性大。当投资收益高的时候,弹性不会因为其他业务被摊小了。18年,我认为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非常有利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当然,这是个人的假设)。选新华,是因为新华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且规模发展的空间大。
3、新华H的业务进展达不到预期重要吗?
第一,市场更看中业绩。或者说,市场主要看业绩。
第二,今年管理层目标打个5折,估计新华今年新业务价值也有两位数的增长。即便先慢后快,业务节奏我们难以猜测,但大方向是这样。
第三,内含价值增百分20是大概率事情。退一大步,也有百分15。目前新华H相对18年估值也就0.8EV左右。所以高枕无忧
今天账户又新高了。又,是因为前几天就新高了,今年还会有很多很多账户的新高,这是牛市,是低估的蓝筹的牛市,我相信这点,不会错。
(一)投资的两个坐标
投资的两个坐标,一个是复利表。当股票便宜的时候,资金的涌入就不可避免
再一个是指数的估值,下图一目了然。很显然,蓝筹还是便宜,便宜就是王道。
(二)身在牛市要知牛
全球同步牛市已经一年了
17 年2 月10 日九大指数相比各自前期低点累计涨幅全部突破20%,那时全球主要股市已经集体进入技术性牛市。回顾过去30
年,全球技术性牛市出现过五次第一次出现在1996 年4 月23 日,第二次出现在1999 年5 月27 日,第三次出现在2004 年1
月7 日,第四次出现在2007年5 月18 日,第五次出现在2009 年4 月30
日。进入全球技术性牛市后,各指数继续大幅上涨,从技术性牛市的起点算起,前五次各大指数的累计平均涨幅。为:72.75%、106.93%、59.63%、71.64%、80.25%。
虽然我不是技术派。但我觉得,投资什么公司,看什么指数这是小学生就可以理解的
沪深300的牛市
上证50的牛市
(三)戴维斯双击,保险公司的大牛市还在中途
这是低估蓝筹的牛市,但由于我长期关注的是保险股,就再谈谈:
1、保险公司过去5年,平均EV增长百分20以上,但估值非常低。目前的修复还只是半程
2、中泰证券的调研和预测
看不懂保险公司业务的,还在说什么灰犀牛。而真正的大肥牛他们缺选择性失明。当然,一部分原因,保险公司不花时间研究,确实不好懂。
未来3-5年,由于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持续爆发增长,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增速还会达到20左右。2EV意味着每年的回报百分10,而现价买入,意味着每年回报百分15-20。
3、大牛市中,保险公司戴维斯双击
保险股目前处于一个低位区域,何况目前的蓝筹的大牛市中。保险公司牛市越牛,原因是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回报暴增。以中国平安为例,近一年来,平安投资的地产股,投资的大银行股,都有超一流的市场表现,相信越来越多人都看得很清楚了。
股价会跟着企业的利润走,这是不会错的。
我们长期买股票的人,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水白菜博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