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谁引起是哪个国家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哪几个国家之间?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哪几个国家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多长时间?谁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巴拉圭、黎巴嫩47国。 欧洲战场是日闪击波兰到德国签字投降日 亚洲战场是从日卢沟桥事件到日日本宣布投降 所以。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印度、卢森堡、荷兰,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希腊、危地马拉,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法国、厄瓜多尔:美国、英国、叙利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挪威、意大利、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波兰、南非联邦。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保加利亚、芬兰7国。 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德国、巴拿马、沙特阿拉伯、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苏联、中国、新西兰,前三国是这一阵线的核心。 参加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秘鲁、智利日本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因 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
),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其仆从国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最具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倍,军民死亡1亿零221万余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年、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联军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对德国军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欧洲东线战场的转折。苏军在这场保卫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形势,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参战成员国
主要法西斯国家:
、、、、、、。
主要反法西斯国家:
、、、、、、、、、、、、、等47个国
1.德国进攻法国 意义:打破了英国的绥靖政策,把法国的守旧彻底毁灭.
2.偷袭珍珠港 意义:日本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成世界大战.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德国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
4.中途岛海战 意义:日本海军遭到重创,美国掌握战争主动权.
5.诺曼底登陆 意义: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战役.是苏联免于单独作战,同时让德国成为两线作战.开辟第 二战场,为二战结束奠定基础.
6.中途岛之战 意义: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7.北非阿拉曼之战 意义:北非战场转折点
8.西西里岛大会战 意义:为意大利投降打下基础
9.轰炸英国 意义:人类史上第一次以火箭为主武器的战略轰炸
10.菲律宾战役 意义:日本无力进行反击,为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奠定了基础,挫败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挣扎.
11.攻克柏林 意义:使猖狂的德国战败,日本要承受全部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
12.日本遭到核袭击 意义:加速日本投降.为日本本土决战敲响丧钟
13.攻克柏林 意义:欧洲战场的结束
14.冲绳岛之战 意义:二战的结束
主要战役: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德国法西斯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同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7月17日,德军开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侵占该城,切断伏尔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经过3天激战,德军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德军在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和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的指挥下,多次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均因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一直未能攻下这座城市。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先后投入150多万兵力。
德军9月抵达斯大林格勒市郊区和工厂区,但他们遭到工人战斗队的英勇抵抗。10月中旬,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苏联防御部队几乎被逼到伏尔加河畔。随着冬天的来临,德国军队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他们的坦克在巷战中也没有用武之地。11月19日,苏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同时转入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德军22个师33万人,并于12月粉碎了德军的突围企图。
到日,苏军全歼被围德军。斯大林格勒军民毙敌约23万人,俘虏了德军元帅保卢斯、24名将军及官兵共9.1万人。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一次异常激烈和残酷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斯大林格勒全城的建筑均毁于战火。
莫斯科保卫战
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尖兵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但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从日到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这场战役时间之长达一年多。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从朴茨茅斯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次登陆作战,盟军出动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数以百计的坦克和15.6万名官兵(7.3万名美军,8.3万名英国和加拿大军),分五路向诺曼底海滩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开始登陆。登陆的海滩从奥恩河的河口湾延伸到科唐坦半岛东南部。12日,盟军的登陆点已连成一片。7月5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人员已达100万。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将士献身疆场。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盟军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这场战役也被称为“霸王”战役。诺曼底登陆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
西西里岛登陆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并最终战胜意大利,于1943年7月至8月间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
1943年5月,盟军在把德意军队逐出非洲大陆后,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定为下一个进攻目标。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兵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这次作战的代号为“哈斯基”,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共有13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人,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约3200艘。
为保证西西里岛登陆战的胜利,盟军在战役前曾实施代号为“肉馅”的误导行动,发出盟军将在撒丁岛和希腊登陆的错误信息,致使希特勒下令分散了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兵力。
日深夜,盟军按计划以空降登陆打响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0日凌晨,盟军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在西西里岛强行登陆。面对盟军的突然袭击,德意军队猝不及防,海岸防线很快被摧毁。战役进行到第3天,英军便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东南部。7月22日,美军又攻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摩。8月5日,英军占领卡塔尼亚。8月17日,盟军先后进入西西里岛东北角通向大陆的咽喉重镇墨西拿,随即占领全岛。至此,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以盟军获胜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德意军共投入兵力约27万人,总计损失近17万人,盟军损失3万余人。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打开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大门,也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所面临的危机,为最终迫使意大利投降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除了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面对国内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及军事上接连失败的严酷现实,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在东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消灭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攻占了德国东部地区,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1945年3月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集结了250万兵力、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战飞机,完成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德军此时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他集中了近100万兵力,组织起近20万人的守备队,在柏林以东设立了三道防线,并环绕柏林城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准备与苏军最后一搏。
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起攻击。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4月25日,苏军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4月30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宣告结束。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意军队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拉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1945年7月至8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右)、杜鲁门(中)和丘吉尔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谋求解决同盟国之间在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及战后和平安排等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英勇奋战的苏联红军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盟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押解被俘虏的德国纳粹分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当前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北B.德国希特勒上台C.轴心国集团形成D.国会纵火案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希特勒上台后的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在德国政治危机严重的情况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C项是三国军事同盟,D项是希特勒上台后独裁的措施,A项是日本的侵华行为,本题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纳粹政权的建立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主要考查你对&&慕尼黑会议,纳粹政权的建立,反犹狂潮,西班牙内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慕尼黑会议纳粹政权的建立反犹狂潮西班牙内战
慕尼黑会议:~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祸水东引: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纳粹主义: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国会纵火案:国会纵火案,是德国建立纳粹党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日,柏林消防队于晚上9时14分开始接到德国国会大楼火警报告。火情同时发生在几个不同地点,但当消防队到达时,主要的议会大厅发生爆炸,燃起大火。纳粹党首脑宣称这起事件是第三共产国际策划的,逮捕了三名驻共产国际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当时警察并不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自己辩护,被宣布无罪释放。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纳粹主义的发展特点:1.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以世界经济危机为契机,主要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势力2.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3.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4.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表现:1.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全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3.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4.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5.建立德国政治警察称“盖世太保”,可以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活动猖獗。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迫害和控制人民.如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迫出逃美国。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背景:1.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年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2.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新分割世界。3.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德国纳粹政权的内外政策:1.政治上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有大约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2.文化上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3.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4.军事上大肆扩军备战。5.外交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和日本的影响:纳粹的标志:“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希特勒选“卐”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不过,佛家“卍”是金色,纳粹“卐”是黑色。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希特勒从小就有一股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字标志。希特勒崇拜院长的权势,把“卐”视为院长权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佩恩认为,这是他后来选用“卐”字做党旗符号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响。这个组织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世界才有希望。这与希特勒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传教士兼占星家,他为希特勒占卜,预言他日后将是震撼世界的人。听了这些话,希特勒很振奋。这个组织的标志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可以视作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常被政客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种族主义从集合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解释为一种情感上的现象。种族主义以德国纳粹政权为代表,德国纳粹政权视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为最优秀的主宰种族,德国纳粹政权称之为雅利安人水晶之夜:德国纳粹发动一次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日至10日凌晨,在纳粹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日海德里希所发的电报许多犹太人的窗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反犹主义:希特勒在其《我的奋斗》一书中,强调反犹主义,认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低等的种族。纳粹政权建立后,希特勒进一步制定反犹政策,包括: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不得经商,不得参军。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到会他们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的主要手段:1.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不得经商,不得参军2.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到会他们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德国纳粹迫害和杀害犹太人的原因:1.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退立、姑息,使纳粹对犹太迫害不断升级。“水晶之夜”后的惨状:集中营的焚尸炉:《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获得第66届(1993年)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德军进驻波兰,将纳綷军队组成“近卫军”,下令重新安顿犹太人的户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战乱,一方面迎逢德军各级军官,另一方面则进行低价引进犹太劳工,并委任犹太工头以??对以撒却颇为仁厚而备受爱戴。“近卫军”司令阿蒙生性残暴,以枪杀劳工为乐,整个占领区如同炼狱般。1941年3月,德军将维斯图拉河以南归为犹太区,阿蒙更变本加厉,1944年4月甚至大规模展开焚尸行动,辛德勒看不惯如此行为便和以撒商议出一计,以所有资产行贿阿蒙,以捷克新厂需要大批劳工制作军火为由,列出一份长至千人的名单,运往家乡布蓝恩利兹躲藏,待德方发现时,大战结束了,辛德勒则仍以战争罪犯法办。佛朗哥政府:佛朗哥政府是指西班牙在1930年至1975年间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实行独裁统治的法西斯政府。 1936年,佛朗哥发动反共和政府的武装叛变,得到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军事上的支持。日,西班牙内战结束,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正式解体,佛朗哥成立独裁政权,以法西斯主义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于日爆发,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发起,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发生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战争的结局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纵队:国际纵队,为西班牙内战时(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军事单位。由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志愿兵组成,以对抗西班牙民族主义者(法西斯主义势力)。纵队成员亦包括诗人、艺术家、医生与记者,如阿尔贝·加缪、聂鲁达、海明威、乔治·欧威尔、毕加索等等。巴黎是主要的招募中心,志愿者在此获得金钱及护照方面的协助,并由铁路或乘船前往西班牙。志愿者主要来自意大利、德国与其它当时的专制国家,队伍中也有许多失业者(主要来自法国)与冒险者;此外,有大约五百名之前遭流放至俄罗斯的共产党人来到西班牙,其中包括许多活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领袖。德意法西斯支援佛朗哥的原因:1.西班牙优越的地理位置,西班牙扼大西洋至地中海航路的咽喉。德、意控制了西班牙,就可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还可以获取西班牙的煤、铁等资源。2.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寻求盟友,为发动二战做准备。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战的干预:1.德意法西斯向佛朗哥提供军事物资援助;2.德意法西斯在国际上向英法施压,迫使其采取绥靖政策,不干涉西班牙内战;3.德意法系释直接派兵镇压西班牙革命力量。佛朗哥与希特勒会面:
发现相似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5697192629948846023352751952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