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网说Surface Book 2gf显卡官网是6GB有什么好处

分享一些 Surface Book 2 的购买建议丨数字尾巴
去年 1 月,我第一时间入手了 Surface Book,并在深度使用了 5 个月后分享了一篇 Surface Book 的体验文。这次,我将结合自己对于 Surface 系列的理解,帮助更多朋友正确选购 Surface Book 2 。
考虑到 Surface Book 2 在设计上相比前代产品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这篇文章中将不会谈及设计方面的信息,有意购买 Surface Book 2 的朋友们,建议看完本文后再浏览我前不久写过的快速上手体验文,以及 Surface Book 深度体验文,三篇文章进行综合参考,相信你会更加清晰的看懂这款产品。
「Surface Book 2 适合哪类用户……?」
在我看来,Surface Book 2 最适合那些对显卡性能有一定要求的用户。
例如注重游戏体验的玩家,Surface Book 2 几乎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正如我在上手体验文中所谈到的,13 英寸版本的 Surface Book 2 配备了一块 GTX 1050 独立显卡,相比一般笨重的游戏笔电,它拥有更轻薄的机身,续航更长且不会发热,确保你可以稳定畅玩所有主流游戏。
▲ 以「吃鸡」正式版为例,适当调整好画质与分辨率可稳定 60 帧
默认「高」画质约为 30~45 帧默认「中」画质约为 40~55 帧默认「低」画质约为 55~60 帧
另外,15 英寸版本的 Surface Book 2 还配备有 GTX 1060 独立显卡,它的性能等同于一部 PS4 Pro ,完全是性能怪兽。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劲的显卡性能,Surface Book 2 同时也成为了极佳的移动工作站,无论是视频剪辑还是 3D 渲染、设计,都可以拥有极佳的体验。它还采用专业级的屏幕,搭配 4096 级压感的 Surface 触摸笔甚至可以作为专业绘图板使用。
有鉴于此,对于看重显卡性能的用户而言,Surface Book 2 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当然,劣势也有不少,请接着往下看。
「我几乎不看重显卡性能,那我还要买吗?」
显卡性能之外的,我想可能还会有一部分朋友看重 Surface Book 2 的可拆卸设计,想要实现一种在公司接上底座使用「笔电」形态,下班取出「平板」带回家的美好愿景。在我看来,这个想法确实挺不错,可是否切合实际,这真的很难说。
反正我是不会这么做。
我在入手第一代的 Surface Book 时曾经这么设想过,后来由于平板端续航太弱就放弃了。要我说,Surface Book 2 的可拆卸设计意义还是在于某些特定场景下,比如旅途中打发时间,它的续航比一般的多形态笔电长得多,屏幕又大,无疑是看片神器。
因此对于经常需要出差或旅游的人而言,Surface Book 2 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你确定它真的适合出差?」
如果你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我宁愿带着 Surface Laptop 出差。原因是我出差时从来不会看视频,纯粹就是用来完成文字工作,比起带上 Surface Book 2 ,我更愿意选择一部没有独显,极致轻薄便携的笔电。
当然肯定也有不少人出差不只是完全为了工作,还想在业余时间「吃鸡」和「煲剧」,想要所有的需求都用一部设备去完成,那么这个时候 Surface Book 2 又成为了让人纠结的种草对象。
纠结的重点 Surface Book 2 的重量并不便携,出差难道不应该是包袱越少越好吗?什么?你说你平时带着一部外星人出差。好吧,你咋不换一台 Surface Book 2 呢?
「换之前,总得告诉我几个 Surface Book 2 的优劣吧?」
要说优劣,Surface Book 2 作为一部售价不菲的旗舰笔电,自然有不少很棒的体验,当然也有不少值得改进的。
可能是最好用的触控板
Surface 的触控板体验是 Windows 笔电阵营里最好的,从最初的 Surface Book 开始,到让我无比惊艳的 Surface Laptop,现在,Surface Book 2 又再一次进化了触控板体验,我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玩游戏外几乎不用鼠标进行操作。
不过遗憾还是有的,只不过不是硬件层面,而是有些软件对于触控板的滚动体验适配得不是很理想,这些我曾经在 中提到过:
然而,硬件优秀是优秀,极少数软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是蛮让人遗憾的。以桌面版和 UWP 版微信、QQ 举例,桌面版用触摸板滚动查看聊天记录和聊天列表时很明显是不如鼠标滚动来得舒服,作为对比,两款软件的 UWP 在触摸板操作的表现则非常完美,这要得益于 UWP 现代化的应用框架。
至于其它软件,我现在用电脑除了 Chrome 和 Firefox 外就是 QQ 和微信了,少数情况下用 Adobe 系列大型软件和 Office ,在这些软件当中也就只有腾讯系做得不够好,希望这两者的未来版本能够在触摸板的滚动体验上也越做越好吧!就目前而言,如果你恰好看重这方面,其实触摸屏也是一种操作方法呢。
除了触控板外,Surface Book 2 的键盘体验依然保持在极高水准。
极佳的屏幕体验
Surface 系列一贯保持着 Windows 阵营中最好的屏幕体验,其初代产品的屏幕体验曾经是所有笔电中最好的,这一代也丝毫不逊色,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水准,高对比度、色彩准确、亮度饱满,完全是顶级旗舰笔电的表现。
如果你对于一些专业数据非常关心,可以,根据其测试结果,Surface Book 2 的屏幕表现可能是 Windows 阵营中表现最好的,没有之一。
令人惊讶的续航表现
Surface Book 系列的独特设计注定它在续航上可以匹敌所有对手,它的元器件几乎都在平板端,底座则是独显和电池,这使得其续航表现非常出色。以我的工作习惯为例,Surface Book 2 在推荐亮度下完全可以支撑一整个工作日。
以下为 Surface Book 2 实测的续航时间※,作为对比的是新款 和:
小米笔记本 Air 持续播放了 4 小时 34 分钟
小米笔记本 Pro 持续播放了 5 小时 52 分钟
Surface Book 2 持续播放了 8 小时 59 分钟
※ 测试方法是开启最高亮度并关闭声音,播放同一部 4K 片源。考虑到 Surface Book 2 的分辨率和亮度级别更高,其续航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倘若你是用来玩游戏,那么你可能需要注意一点:由于 Surface Book 2 采用分离式的电池设计,当底座电池耗尽后将无法使用独立显卡,所以玩游戏时最好是连接电源边充边玩。
没有配备雷电 3 接口
作为一部旗舰笔电,缺失雷电 3 接口可以说是非常让人遗憾的。雷电 3 的设备非常多,硬盘、显卡扩展坞、显示器等等,雷电 3 高速的传输速率对于专业用户而言非常重要,在这点 Surface Book 2 作为一部面向专业领域的产品,我觉得用上硬伤来形容其严重性都不为过。
此外,Surface Book 2 改用 Type-C 接口传输视频信号,因此你必须要配备一根 Type-C 转 HDMI 或 DP 的视频线。
诡异的电流声
在最高性能的电池模式下,Surface Book 2 会出现非常诡异的电流声,只有调整电池模式才能解决。
说起来我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注意到电流声的存在,直到后来有一次深夜码字时才察觉,好在这个问题并不严重,毕竟只有玩游戏或运行大型软件时才需要开启最高性能模式。
略显尴尬的屏幕比例
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Surface Studio,所有的这些 Surface 产品现在都全面采用 3:2 屏幕比例,这一结果是你用来观看照片、处理文档和浏览网页都非常棒,可是当你用它来看视频时就会略显尴尬。
再以「吃鸡」这款游戏为例,它并没有原生支持 3:2 屏幕比例,这意味着你只能选择 16:10 屏幕比例,代价就是会有轻微拉伸现象,好在并不明显。
Surface Book 2 的优劣并不仅限于上面所提到的,以下我再简单分享几点供大家进一步参考:
+ 相比 Surface Book 的虹膜识别体验,全新的人脸识别更加先进和迅速,识别范围更大,体验提升明显
+ 平板部分采用无风扇设计,在独显没有被调用的前提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声响
+ 做工极为优秀,多形态设计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 配备有全尺寸的 SD 卡插槽
- Windows 生态的一些客观因素仍然不容忽视,例如某些软件对触控板不友好,部分软件仍然不思进取没有匹配视网膜屏幕
- 笔电模式下,耳机孔的位置非常尴尬
- 独立显卡运行时会有明显噪音
「我应该选择无独显的版本还是带独显的版本?」
我想在这篇文章中,Surface Book 2 的好与坏已经全部展现给你。因此,究竟是要选择带独显的版本,还是不带独显的版本,我认为还是要结合需求。
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我买 Surface Book 2 肯定是直接选带独显的版本,为什么?因为独显版本是 i7-8650U 啊,而不带独显的版本虽然轻了 108 克,可是它的处理器是七代 i5-7300U 啊……
当然你要是对性能和便携性不敏感,更加看重 Surface Book 2 的多形态设计、屏幕、键盘、触控板和续航这几大方面的出色表现,那么不带独显的版本依然还是值得入手的,毕竟足足省了 4100 元。
另外,某宝在售的 Surface Book 2 已经有渠道批发价格,比官网足足便宜了好几千元……
「这年头真的还需要购买一部笔电吗……?」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笔电不再是人们娱乐的中心,也不再是人们交流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移动设备,这些即时唤醒,时刻在线,拥有超长续航的设备才是人们真正的中心。
「有少数媒体发表高论,声称笔电领域是一个夕阳产业。」
「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无需笔电,有手机就够了。」
「还有的人认为,笔电就是工作才会用到。」
几乎整个业界都普遍不看好笔电领域的未来,消费者们甚至对笔电产生了一种排斥感,认为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便不再需要一部笔电。
笔电该如何走出困境,重新吸引用户的关注?
Apple 选择将笔电做得更极致,藉此和移动设备产生本质上的区分。而 Windows 阵营则在微软和英特尔的带领之下,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从最初的超极本到 2in1 笔电,再到借助电竞而大规模爆发的游戏笔电,以及明年即将登场的骁龙笔记本电脑等等,笔电行业在悄悄的酝酿着大动作,它试图重新夺回用户的关注。
毕竟,多数人的工作始终离不开笔电,它依然是生产力工具的首选,绝非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能替代的。
正是因此,以微软为首的 Surface 系列不断推动着笔电行业的变革,这些产品试图在这个移动设备成为人们中心的大环境下,模糊掉移动设备和笔电的界限,从而让笔电更好的适应人们的生活。
至于它们能不能成功,我们只能说拭目以待。而身为消费者的我们,认清自身需求去选购适合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Surface Book 2 体验:这电脑,我给满分Surface Book 2 体验:这电脑,我给满分爱范儿百家号文:刘学文前不久采访微软副总裁的时候,这位微软高管透露了大概这样一种硬件制造思路:我们顺应消费者需求来制造产品,同时,我们的产品也是标杆性的(贵贵的)。Surface Pro 3 的极致便携,Surface Laptop 的顶级设计质感,Surface Book 的能扛能打能跑,Surface Studio 的完美机械工艺…这一系列的产品,倒也完全不负“标杆”之名。系列中最全能的 Surface Book 也走到了二代,一共出了 13 英寸和 15 英寸两款。今天出场的,是小弟 Surface Book 2 13 英寸顶配款。这款电脑到手至今,也有 2 个月有余,它伴随了我室内工作,长途出差,这其中给与我的支持,也是时候用这篇文章来回馈,安利给大家。重吗?Surface Book 2 拥有全系列中最长的续航,另外,为了实现一定的图形性能,满足玩游戏剪视频的需求,微软也在高配版 Surface Book 2 里面加入了英伟达 GeForce GTX 1050 显卡,显存 2GB。这就意味着,相比于堂兄弟 Surface Pro 5 和 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 2 不仅有更大的三围尺寸(312mm x 232mm x 15.00–23.00mm),里面还有更大的电池,更多的元器件,因此其重量也达到了 1.534 千克。别忘了,当年乔布斯从牛皮纸信封中拿出来的 MacBook Air 13 英寸现今的重量还是 1.35 千克,它依旧是轻薄的代表作之一。实在的微软并没有把楔型设计用在 Surface Book 2 上,加上平板和笔电双形态的限制使得这款电脑的合体厚度达到了 23 毫米,差不多是 Surface Pro 5 厚度的三倍。这使得从观感上,我们就下意识地认为 Surface Book 2 挺重的,其实不然。因为主板、CPU、硬盘、内存等主要元器件都在 Surface Book 的平板部分,所以这部分的重量也挺可观。重量的相对平均分布,在我单手捏住 Surface Book 2 底座的时候,电脑远端的重量又显得很有压迫感。综上,Surface Book 2 真的不算重,放在普通的运动背包隔层长时间背着也并不觉得累,对于编辑来说,背着 Surface Book 2 出差跑发布会的负担,和隔壁 MacBook Air 差不了多少。整体评价就是,Surface Book 2 便携,但不轻薄。不过它的厚度和重量分布,又并不适合装在空间小的提袋挎包,也不适合手持演示,当然拆分出来的平板部分就另当别论了。因此,从多次长途出差的经验来看,Surface Book 2 还是一款直男友好型的产品,它合适的容器是背包。而日常出行提袋挎包的 Office Lady,则更推荐 Surface Pro 5、Surface Laptop 或者隔壁的 New MacBook。细节个人认为 Surface 家族中的颜值担当还是 Surface Laptop,至于 Surface Book 2,多的是人夸它慧中,但少有人说它秀外。也难怪,轻薄当道的设计取向让设计师们一次次地进行“视觉欺骗”,这种潮流对于横平竖直的 Surface Book 2 来说并不友好。设计简单质朴,外观和上代区别不大,这些因素让 Surface Book 2 不太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不过当我用了一个多月的 Surface Book 2 之后,却认为这款笔记本是一种内敛的美。乔布斯说微软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品位。当年这句话没什么错误,不过现在来看,在硬件上,苹果和微软谁的品位高还不好下个定论。MacBook Pro 胜在视觉,Surface Book 2 胜在触觉。作为电脑使用的三机党,我日常使用一套占桌面积超大的台式机,27 英寸显示器加机械键盘是我觉得最舒适的工作搭配。出差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是新 MacBook Pro,这款笔记本的优点显而易见,性能不错,屏幕和扬声器表现优异,外观好看,做工精湛。MacBook Pro 的缺点,反过来也正是 Surface Book 2 的优点。微软独家的镁铝合金材质,赋予了 Surface Book 2 低调不张扬的观感,以及无比细腻的触感。不像 MacBook Pro 那样冰冷坚硬,也不像戴尔 XPS 的 C 面那样容易油腻。MacBook Pro 看似圆润柔和,实际上一些地方非常尖锐,被诟病最多的是触控板下方边缘缺口两端的尖角可以用锐利来形容了。当手掌不经意划过这个边角的时候,它的存在就是平淡生活中的刺。Surface Book 2 看似方正,但边缘处理却很柔和,可以形容为“柔和的棱角”,或者“直男的温柔”。镁铝合金材质少了些金属冰冷感,多了些塑料的亲肤感,这样的好处还有一个,那就是 C 面键盘区的统一度非常高,银白色塑料键帽和金属机身完全没有色差,手指触感也几乎一样。还有一个细节想必是 MacBook 用户心心念念的,苹果这几年将 MagSafe 电源接口砍掉,换成了常规的 USB Type-C 接口,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的同时,也失去了优雅感。Surface 系列的磁力自吸电源接口和苹果之前的 MagSafe 很类似,不过设计有几个改进,线缆更粗更牢固,磁吸也更宽容,基本上是靠近随便一扔,就自动吸上了,具体有多方便,看下面动图。笔记本的进化往往就是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性能更强机身更轻薄屏幕更清晰自然不用多说,材质设计更舒适,使用中的磕绊更少。Windows Hello 生物识别登录的存在,和磁力自吸电源接口类似,也是属于“减少磕绊,让使用更优雅”的细节:坐下,翻开屏幕,进入主屏,这一切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过程中不需要输密码,不需要按指纹,一切就跟 iPhone X 上的面部识别类似,甚至更为顺畅。分合Sueface Book 2 是目前二合一产品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平板和底座部分各有一组电池,独显位于底座,可以热拔插。关于二合一产品,有的人认为何必多此一举,有的人认为这样方便机动很多。一切都得看需求。就比如 12 英寸的 MacBook 键盘手感很差,性能羸弱,如果是日常码字数千的编辑,或者要剪视频的视频编导,用起来肯定有种尿急找不到厕所,便秘闹钟在隔壁的感觉。但是只是日常演示下 Keynote 再看看剧听听音乐的商务经理,轻薄便携,音质画质出众的 MacBook 就再合适不过了。回到 Surface Book 2 上,这段时间真正让我用到 Surface Book 2 二合一分拆功能的情况有两次。一是在越洋飞机上,我把 Sueface Book 2 搁在小桌板上看电影,然后中间送餐,餐盒占据了小桌板,并且从送餐到收餐盒之间,大概有快一个小时的时间,然而这个时候电影到了高潮处,根本舍不得移开视线。如果此时我用的是普通笔记本,那么飞机座位狭小的空间根本没地方在容纳常规形态的笔记本,我只能合上笔记本,放进前方座椅口袋。这个时候 Surface Book 2 二合一形态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我很从容地把 Surface Book 2 分开,底座扔进座椅口袋,屏幕以平板的形态搁腿上继续看电影。二是在办公室的时候,实习生写了一篇长文章,里面有很多小细节需要修改,但我们在不同的工位区,在沟通软件上交流的话,会很繁琐,我带着电脑过去当面沟通的话,正如前面所说,Surface Book 2 因为重量分布的原因,拿着还挺重的。所以轻便的平板形态又派上了用场,而且重力感应的竖屏模式更适合文章的浏览,手指滑动的感觉也比触控板更为流畅。这些因素叠加一起,我就很方便直观地捧着 Surface Book 2 的平板部分指出,实习生数千字的文章里面,哪里需要修改,哪里该调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Surface Book 2 平板部分的电池容量大概是底座部分的三分之一,所以平板的续航不太让人放心,比较适合的场景是给他人演示一个 PPT,带出去咖啡馆看一两部电影这样子,正儿八经办公还是带着完全体比较安心。性能不能免俗地还是说一下性能,在微软官网上,对 Surface Book 2 的描述是“性能巨匠”。在 13 英寸和 1.5kg 档位上,Surface Book 2 完全对得起性能巨匠这个称谓,尤其是在八代酷睿 i7 和 GeForce GTX 1050 的加持下,应付日常办公完全没有问题,3D 渲染,4K 视频观看剪辑也不在话下,甚至还能勉强吃个鸡。按照《绝地求生》的最低配置需求,独显版的 Surface Book 2 还是稍微高出一些,低特效下还是能在 60fps 下流畅玩游戏的。想要获得更好的吃鸡体验,配有 GeForce GTX 1060 独显的 15 英寸 Surface Book 2 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起码可以中高画质流畅吃鸡了。一般像是《英雄联盟》之类的网游更是可以最高特效流畅运行了。在最新的 PCMark 10 上,Surface Book 2 顶配的基准测试得分是 4128。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远超普通办公本,逼近能支持 HTC Vive 的游戏电脑。不过因为 GeForce GTX 1050 的显存只有 2GB,整体性能和 GTX970 以及 GTX 1060 有整整一档的差距,所以想用 Surface Book 2 13 英寸版玩大型 VR 游戏还是比较悬。还是那句话,想流畅中高画质吃鸡,想玩大型 VR 游戏,建议选 15 英寸的 Surface Book 2。必须要夸奖的是 Surface Book 2 的处理器和 SSD 硬盘,这块八代酷睿 i7 8650U 进化成了四核八线程,作为末代 14nm 技术,英特尔已经优化得炉火纯青了,性能提升比七代酷睿相当之大,有了质的飞跃。在播放一段码率接近 80000kbps 的 4K 视频时,CPU 占用大概只有 4.4%,这个表现要比上代酷睿 i7 好不少。用 AS SSD 跑了下这块来自三星的硬盘,表现也相当可以,算是笔记本硬盘中的第一阵营了。最后是续航,官方标称是可以大到 17 个小时,当然我们知道那是实验室数据,日常使用肯定用不了这么久,对于超极本来说,一般超过 8 小时的日常工作续航,满足出门在外的全天工作要求。实测在断开网络,二档模式(一档续航最强,四档性能最强),50% 亮度条件下播放 720p 视频,一小时耗电刚好 10%。如果再把亮度调低一些,国际越洋航班全程用 Surface Book 2 看电影是完全没有问题。平板部分的续航也测了一下,同样的模式同样的视频,播放一小时耗电是 39%,也就是说平板的续航也就支持一部电影多一些。在使用电池的时候,Surface Book 2 也没有说优先使用哪一部分的电视,而是两块电池平均使用。整体来看性能的话,Surface Book 2 在集合了 13 英寸和 1.5kg 两个限定条件之后,其实很难找到对手,当然,价格也很难找到对手。买吗话题落到购买建议上来,在软粉遍地走,果粉多如狗的知乎,买笔记本的争论永远是 Surface 还是 Mac。对于对设计做工有追求的常春藤 985 211 BAT 名校名企人士来说,选择阵营确实是个问题,除了系统的差异,Surface 以及 Mac 之争其实是个没有结论的事情。Surface Book 2 和目前 MacBook Pro 的价格入门门槛差不多,一万出头就可以拥有品位和信仰的象征,但是 Surface Book 2 的上限要高得多,尤其是独显版版本,官网价 2 万出头。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Surface Book 2 和 MacBook Pro 都有优秀的屏幕,极致的设计和做工,最知名的品牌,Surface Book 2 的优势在于:性能强,率先更新到八代酷睿领先一代的节奏自然能获得更强的性能接口齐全,有 1 个 USB Type-C 接口,2 个 USB 3.1 Type-A 接口,一个全尺寸 SD 读卡器键盘的手感超好,适合长时间码字,1.55mm 的键程远比对手好Windows Hello 生物识别方式更优雅无感Surface Book 2 的劣势在于:触控板面积小,顺手度在 Windows 阵营上佳,但还是不如 MacBook Pro扬声器表现一般,远不如 MacBook Pro 的扬声器清晰明亮相比于 MacBook Pro 还是更重一些,更占地方耳机孔位置尴尬最高性能模式下,电源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然,如果你们问我 Surface Book 2 值不值得购买,我当然要说一句“买买买”,毕竟我一直的观点就是“手机够用就好,电脑一定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范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报道未来,服务新生活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何说Surface Book 2让该系列步入完整形态?_凤凰科技
为何说Surface Book 2让该系列步入完整形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何说Surface Book 2让该系列步入完整形态? 是的,没有一点点防备,微软Surf
原标题:为何说Surface Book 2让该系列步入完整形态?
是的,没有一点点防备,微软SurfaceBook2在Windows10秋季创意者更新版本的“掩护”下,就这样悄然来临。笔者前几天还在跟同事念叨10月17日微软会不会搞一些什么事情出来,结果就真的发生了。
号的微软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微软继SurfacePro系列之后,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笔记本系列,也就是SurfaceBook。独特的屏幕铰链设计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屏幕可插拔加上翻转屏设计,使得该系列在笔记本产品中独树一帜。超薄机身配独立显卡的硬件方案,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
微软发布SurfaceBook2
不过,SurfaceBook终究因为较高的定价、以及欠点儿意思的显卡配置(940MX),而给世人留下了不小的遗憾。记得两年前值夜班看完那场发布会之后,笔者的第一感想就是,SurfaceBook或许里真正的成功只差一步,因为当时如果使用了性能更加强大的独立显卡的话,它无疑就是轻薄型独显笔记本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时隔两年之后,SurfaceBook第二代产品SurfaceBook2悄然发布。至于微软为何如此低调我并不太关心,然而让我有松一口气感觉的是,SurfaceBook2“终于”没有配备MX150独立显卡,而是搭载GTX1050以及GTX1060两块GTX10系独显中的中高端独显。我觉得,这才是SurfaceBook系列最初就应该拥有的完整形态!两年前940MX独显欠下的那口气,终于被微软补了回来。
·SurfaceBook为何开创了轻薄独显本先河
“Theultimatelaptop”,是微软在发布第一代SurfaceBook时所使用的描述。
Theultimatelaptop意味着什么?终极笔记本电脑意味着什么?其实坦白来说,第一代SurfaceBook并未给我们做出完美的示范。
从客观上来看,SurfaceBook的出现其实在当时解决了笔记本行业一个很大的难题,即便携性与游戏性(令用户信服的图形性能)与续航能力三者不可兼得的问题。而这其实是相当大一部分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最终诉求。
SurfaceBook2显卡升级弥补了一代显卡性能不足留下的遗憾
但940MX这块欠点儿意思的独显却让SurfaceBook无法真正担当起“Theultimatelaptop”的重任。
近两年,随着硬件功耗的不断降低,以及MAX-Q方案的出现,轻薄型高性能独立显卡笔记本已经并非如当年那么罕见,不过即便SurfaceBook只是采用了940MX独显,它也依然算得上是轻薄型独立显卡笔记本的开山之作。
采用MAX-Q方案的轻薄型高性能独显笔记本
此外,2015年时候的2合1电脑市场,还并未像现在这般成熟。厂商们还在纠结2合1电脑是否该使用Windows+安卓双系统,还在纠结如何做好双系统之间的切换。时过境迁,SurfaceBook似乎早有预见性的印证了2合1电脑最纯粹的形态。时下,2合1电脑很难再看到双系统切换这样的纠结设计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21897
播放数:75322
播放数:163587
播放数:5808920你可能不知道,微软昨晚发布的Surface Book2有这么几个第一你可能不知道,微软昨晚发布的Surface Book2有这么几个第一鲜科技百家号科技巨头的拳头产品总是会在一片欢呼声中与消费者见面,不过昨天的 Surface Book 2 来的非常低调,没有发布会,没有预告,事先甚至连个爆料都没有,直接就在微软官网和新闻稿中出现了,现在微软的保密工作做得可比苹果好多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 Surface Book 2 不重要,作为微软的年度重磅产品,Surface Book 2 在业界可有着好几个“第一”的名头。如果说你认为 Surface Book 2 不算轻薄本,那么它可变形机身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代 Surface Book 就配备了 940MX 独显,后来微软又发布了 965M 的增强版,而今微软终于在同等体积下带来了性能更强劲的 GTX 1050 独显,这回谁在说 Surface Book 显卡弱鸡就可以大方地回敬之了。在八代酷睿之前,没人相信可插拔变形本会使用四核心处理器,微软这一次的两个尺寸均配备了八代酷睿 i7 处理器,四核心八线程的设计加上超高的主频,CPU 性能可以说有了极大的进步,结合各自性能彪悍的显卡,说 Surface Book 2 是一台游戏本都是可以的。15 英寸变形本已经有了不少,但是采用可插拔设计的产品 Surface Book 2 是第一台,喜欢 Surface Book 产品形态但是抱怨屏幕太小的消费者这下可以买买买了。之前的变形本受制于体积、散热结构以及产品定位的限制,没有厂商考虑过配备性能强大的独显,微软这一次直接把 GTX 1060 塞了进去,而且还是 6GB 显存的满血版,结合四核 i7 处理器,应对各种大型游戏都不在话下了!如果你有看过微软的官方参数,一定发现了 15 英寸版本全系标配 16GB 内存,或许这让消费者少了许多选择,不过对于定位高端的 Surface Book 2 来说,这其实是负责的表现,只有 16GB 内存才对得起高规格的显卡和 CPU。本文编辑:李佳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鲜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全球科技产业最新鲜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伟达显卡驱动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