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法律顾问,有职工受伤单位该管不该管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大企业监控员工电脑引争议 安全软件该管不该管
关键字:企业监控 新媒体
  “我的聊天记录都被老板给监控了!”职场新人小丽意外从老员工口中得知这一事实,这让憧憬着“杜拉拉升职记”的她感觉很受伤。
  小丽今年刚毕业,经过层层面试入了一家大型。而就在小丽第一天入职,正在MSN上和好友们大聊公司新鲜事的时候,老员工却告诫她“少聊天”。原来,老板可通过内网监控软件查看员工的聊天记录。“感觉自己像被扒光了”,小丽对此很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但她很想知道这种监控是否合理合法?
  那么,公司为何要实施这种监控呢?小丽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保障公司,并非刻意偷窥员工聊天记录,监控软件也不会读取员工的隐私信息。可见,一边是员工对隐私的忧虑,一边是公司的机密安全保护,信任的天平始终无法平衡。一场安全防护与隐私保护的博弈也因此而起。
  调查显示,国内对员工的上网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内容实施监控的企业超过20%,而在IT、以及部分高新技术行业,这一比例更高。企业给出的理由都是保护公司网络安全及保证公司机密不被泄露。
  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员工为了保护隐私安装了个人版的360、卡巴斯基等,对抗公司的监控程序。这些个人版杀毒软件也因此被有些网管视为眼中钉,禁止员工使用。有种说法是:“办公电脑是企业所有,就应该受到企业的监控管理,杀毒软件拦截企业管理软件纯属多管闲事。”
  企业用监控员工电脑的方式来维护信息安全是否合法呢?长期关注互联网领域的陆敬波律师表示,对于、MSN聊天记录监控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业内的观点是,只要企业明确公司电脑只能用于工作、并提前告知员工公司有监控部门会随时监控聊天记录,请不要把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通过公司电脑传播,就不构成侵权。
[ 责任编辑:周文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职工咋回家,企业该不该管?
E-mail推荐:&&
  ■新闻事件
  2012年底的一天,在郑州市五里堡地区交通十字路口,有2名职工骑电动车违章行驶,一名职工抄近路步行。他们的违章行为没有被值勤交警发现,却被站在一旁的郑州客运段安全科两名干部逮了个正着,立即给每人开了个一级违章通知书。
  一个企业安全科的干部怎么摇身变成了交警?
  原来,这个段拥有万余名职工,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和新乡三个城市,因为三地的工作地点所处位置比较偏僻,交通拥挤,线路狭窄,为了确保职工上下班途中的人身安全,在去年的10月,下发了《关于规范职工上下班行走路线的通知》,规定了职工上下班必须走的路线。
  这份通知在职工中引起轩然大波。有的职工认为,我们在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企业怎样要求都不过分。但是,下班走哪条路回家,应该从哪里拐,自己就能决定,企业没必要把手伸那么长。
  有的职工直言,企业发通知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必要。单位那么大,值乘的72对列车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管理,只要保证职工工作中不出事就行了,再去为职工上下班的事操心,明显是分散管理精力,没抓到重点。
  个别职工更认为,一万人的单位10年来仅发生了3起职工在上下班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职工都是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都有,没必要专门发文件学习。
  一名有36年工龄的老列车员深有感触地说:“我学了一辈子文件,但是如何下班安全回家的,这是头一回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特别是在工作中没受伤,在高高兴兴回家的路上出了问题,就更冤。”
  不少职工把这一特殊的文件回家传达给家人后,受到了家人的一致拥护。
  特别是上夜班的职工,走在复杂交通路段,无人约束监管,自身容易放松警惕违反交通规则,一旦在路上出了意外,不能得到及时救助,会给个人、家庭带来悲剧,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段领导态度非常坚决: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凡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无论在什么时段、什么场所都要管,无论怎么管都不过分,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既要婆婆妈妈,又要有刚性规矩,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一时安全不等于永远安全,口头提醒不如制度约束,为了吸取以往的教训,这个段不仅下发《通知》,要求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记名式传达,而且还每天派出管理人员不定时在职工上下班的路线周围暗访,对发现有横穿马路或开车逆行等违章行为的,先防护,再制止。
  该段除了对责任人按规定处理外,责任部门还要组织召开“劝导会”,达到“处理一人,影响一片”的效果。文件下发以来,已经发现并制止21起职工交通违章事件,广大职工遵守交通安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大大增强。(陈有会)
  ■编辑点评
  ●晓 燕
  制度刻就“护身符”
  上班受单位管束,8小时之外,还要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并且,只是为下班回家的路线和走法。在职工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根本,就是一个字,管。用文件的形式,用刚性的制度,管得太严,好像让人失去了自由。
  其实,在我们这一栏目中,也曾探讨过企业给职工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等话题。貌似多管闲事,其中别有洞天。
  “安全是财富、安全是幸福”,“高高兴兴来上班、安安全全回家去”,“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些安全提示和标语,是对职工善意的敲打,也是对企业责任的提醒。
  交通事故猛于虎。职工在出行时把遵章守法、安全礼让当成行为的自觉,才能不让生命遭受无谓的伤害,避免因漠视交通安全而造成的家庭悲剧。
  交通安全不单单是职工个人和家庭的事,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只有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谈得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生命才能创造财富,企业重视职工的生命安全,既是分内之事,又是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之举。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回家走哪条路,从哪拐弯?仔细考量这些小细节,正是企业文化在具体方面的生动彰显。
  从表面看,企业为此付出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却用制度为职工和他们的家庭刻就了“护身符”。企业为职工多操一份心,职工就会回报企业十分的敬业。
(责编:闫妍、段欣毅)已解决问题
对于兼职员工偷懒,作为公司老员工该不该管?
老板暑假招来了一批学生来公司做兼职,让我们老员工平时多照顾下他们,他们是按时间结工资的,也不要汇报工作情况,最近老板比较忙,大部分时间不在公司,老板在的时候那些兼职学生认真上班,老板一出去就在那玩了,老板也没明确让我们管着他们,我们老员工还真不知道要不要说他们呢?各位给个意见。
浏览次数:10274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影响生产进度的,我认为有必要出声提醒一下。要是不影响的话,还是不要管的好。老板也没有说叫你们看着。是叫你们照顾一下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如果有事情要做的时候他们不好好做事,那要提醒下的。如果没什么事情,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你跟你直接的上司反映一下是需要的。给你个建议下次暑假工计件工资。看他们要不要去做?
这个肯定是要说下的喔 &毕竟老板说了叫你们稍微负责下喔
多多少少可以试着提醒一下他们。
只要是对公司好的事,可以给一些提醒
这个要靠他们自觉,都是实习生学到的东西是自己的,靠别人来管没意思。
他们也应该有直接的上级吧,不可能是老板直接管的吧
可以管一下
应该管吧!
如果影响到别人的工作,这个情况是应该及时给予指出,当然老员工的资历一定要够高,需要以身作则,要不然怎么让人信服。
如果可以的话,跟他们交朋友,给他们说一些以后步入社会的经验。
当然也可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过这是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
共81页 到页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单位组织旅游职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高杉LEGAL
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受伤是否构成工伤问题研究&
作者:张媛媛(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微信号:,邮箱:)&
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时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因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作参考,历来难有定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单位组织旅游期间职工受到伤害算不算“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这一争论似乎随着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4)珠中法行终字第79号判决书有了定论。各省市多家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报道,认为该判决对于认定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受伤构成工伤具有示范意义。&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却发现在有珠海中院案例在前的情况下,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2015)济行终字第96号判决书,否定了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期间受伤构成工伤。下面通过两个案件的对比以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此问题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单位对相关旅游活动有无“强制或鼓励”成为能否构成工伤的关键。&
【案情回顾:(2014)珠中法行终字第79号判决(以下简称“时蓬蓬案”)】&
时蓬蓬为珠海永臣公司生产部操作员。日至6日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外出旅游,时蓬蓬报名参加。旅游期间时蓬蓬拍照时受伤。后永臣公司向香洲区人社局提交了对时蓬蓬的工伤认定申请,香洲区人社局认为时蓬蓬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活动,主要是观光休闲性质,并非因公外出,与工作原因无关,故时蓬蓬受伤不构成工伤。时蓬蓬不服向珠海市人社局申请行政复议,珠海市人社局维持了香洲区人社局的工伤认定决定。&
时蓬蓬仍然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原审法院认为:永臣公司组织旅游与工作有本质联系,其目的是放松职工身心,增强和改善单位团队沟通与协作,更好地促进公司绩效,实现公司利益,是职工工作的延续。时蓬蓬在公司积极鼓励下参加上述活动应属于工作范畴。符合“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工伤认定范围,应当认定为工伤。香洲市人社局不服上诉至珠海市中院。珠海市中院认为:用人单位要求或鼓励参加的集体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属于工作原因,应当认定为工伤。&
【案情回顾:(2015)济行终字第96号判决(以下简称“张艳华案”)】&
张艳华为康佳集团济宁经营部派驻金乡世纪金辰家电公司的康佳彩电直销员。日张艳华搭乘同事的车,前往参加旅游活动途中,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致张艳华受伤。金乡县人社局依张艳华申请,认定张艳华受到的伤害符合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规定,认定张艳华受到的交通事故伤害为工伤。后康佳集团济宁经营部向济宁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济宁市人民政府维持了金乡县人社局作出的工伤认定。&
康佳集团济宁经营部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原审法院认为:张艳华参加的此次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不属于单位强制要求或鼓励职工参加的情形。因此,此次旅游活动,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该活动不应视为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张艳华在此期间受到伤害的,不符合工伤认定的情形。金乡县人社局和张艳华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康佳集团济宁营业部组织其职工参加的旅游活动带有福利性质,由企业出资,职工是否参加出于自愿,不带有强制性,其内容也与工作原因及履行工作职责无关,更不属于康佳集团济宁营业部指派张艳华参加的活动,不构成工伤。
【焦点总结】&
以上两个案件都经过了行政复议以及两级行政诉讼的审理,可以说是法院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判决。而这初看相互矛盾的判决,通过仔细分析法院的说理部分似乎能看出些许端倪。&
时蓬蓬案中,一审法院判决理由中写道“时蓬蓬参加的旅游活动是由永臣公司组织并承担经费的企业文化活动,永臣公司将职工参加旅游活动视为正常出勤,并计算工资,这说明永臣公司组织旅游与工作有本质联系,其目的是放松职工身心,增强和改善单位团队沟通与协作,更好地促进公司绩效,实现公司利益,是职工工作的延续。时蓬蓬在公司积极鼓励下参加上述活动应属于工作范畴”。二审维持原判的理由是“用人单位要求或鼓励参加的集体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属于工作原因”。&
而张艳华案中,一审法院判决的理由是:“张艳华在行政程序中认可单位组织的此次旅游时对职工是否愿意参加并未作强制要求,仅通知到职工个人,是否参加由职工个人决定。对此,其在庭审时亦未予以否认。即张艳华参加的此次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不属于单位强制要求或鼓励职工参加的情形。因此,此次旅游活动,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该活动不应视为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张艳华在此期间受到伤害的,不属于工作原因。”二审法院也认为:“从各方当事人陈述看,康佳集团济宁营业部组织其职工参加的旅游活动带有福利性质,由企业出资,职工是否参加出于自愿,不带有强制性,其内容也与工作原因及履行工作职责无关,更不属于康佳集团济宁营业部指派张艳华参加的活动。”&
可见,对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是否受“单位强制要求或者鼓励”成为能否被认定为工伤的关键。那么为什么各级法院都把“单位强制要求或者鼓励”作为判断的焦点呢。而之所以要识别是否为“单位强制要求或者鼓励”的原因就是判断职工受伤是否因“工作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第五条说到:工伤认定的“三工”(工作原因、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要素中,工作原因是核心要件,是认定工伤的充分条件。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但只要是工作原因,同样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在工伤认定中一方面是补强工作原因,另一方面是在工作原因无法查明时用以推定是否属于工作原因。&
【法律法规中对“单位组织集体活动”是否构成“工作原因”的理解】&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期间受伤被认定为工伤的法律依据是且只能是被认定为“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各法律法规中关于“单位组织集体活动”是否构成“工作原因”分析的法律法规包括:&
1、全国性法律法规及相关理解与适用&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全文》(法释【2014】9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
第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因工外出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
(2)《&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作者】 马永欣,李涛,杨科雄【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期刊名称】《人民司法(应用)》2014年)&
我们认为,如果属于用人单位强制要求或者鼓励参加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属于工作原因,由此受到的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因工外出期间”的认定,应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致。&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到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国法秘函【号)&
作为单位的工作安排,职工参加体育训练活动而受到伤害的,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中关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的规定,认定为工伤。&
2、地方性法律法规及相关理解与适用&
(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指南(2011年)(节录)&
职工因外出期间从事违法行为或者完全是个人目的的行为而产生的伤害,如探亲访友、娱乐游玩、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中受到他人或意外伤害、突发疾病死亡的,因所从事的活动与工作无直接和间接关系,不能再扩张解释属于工作时间、工伤场所、工作原因,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2)《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宁劳社工【2006】5号)&
第三十六条
职工在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视为工作原因。但不包括用人单位组织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也不包括职工利用工作之便及以因工外出为名进行的宴请、娱乐、游览、走亲访友等涉及同事或个人的私利活动。
(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保障监察、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日由审判委员会第51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二十条 职工在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视为工作原因。&
(4)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
十二、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应作为工作原因。用人单位组织职工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不能作为工作原因。&
(5)《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川高法【号)&
第十九条 职工在参加本单位或者其内设机构经单位批准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因工作原因。&
(6)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吉高法会发【2008】4号)&
职工在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安排的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视为因工作原因。职工在由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安排的旅游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因工作原因所致。&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京高法发【号)&
8.职工因工作原因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职务有关的活动的时间应认定为“因工外出期间”,但不包括外出游览、娱乐、购物等非工作原因的时间。&
(8)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高法【号)&
第十九条 职工在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安排的政治思想教育、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比赛等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视为因工作原因。&
3、已失效相关法律法规&
(1)《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2002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19号)[失效]&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条例》第十五条所规定的“因私”:(三)因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娱乐活动造成负伤、死亡的。&
【各方争议】&
对上述法律法规及相关理解与适用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对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期间受伤能否认定工伤的观点分歧的原因:&
1、认为构成工伤的理由&
(1)不论是全国性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性法律法规都肯定了“职工在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政治教育活动、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视为工作原因,应当认定为工伤”。有人社局和法院认为,与“旅游”相比“政治教育活动、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活动”同是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活动。参加政治教育等活动期间受伤被认定为“工作原因”的关键就是“单位安排或组织”。那么“单位组织或安排的旅游”同样也是“因工作原因”,自然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2)“工作原因”是概括性规定,该概括性规定之下包括的具体工作内容各式各样。而单位组织旅游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职工放松身心、增强团队协作,促进公司发展,是工作的延续。即便单位没有强制,也是积极鼓励职工参加的。从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在对“应当认定为工伤”不明确的,应当适用扩张解释从宽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也是对“工作原因”做了扩张解释的。此外,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的范围,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保护弱势群体的精神,可见做扩大解释更加合理。&
(3)单位组织职工旅游是集体活动而不是职工私利行为。单位是集体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管理者、交通工具提供者、资金提供者,职工在外集体活动中,始终处于单位组织的管理中,职工始终是被管理的状态。期间如果发生伤害,应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组织者要对整个集体活动过程负责。&
2、认为不构成工伤的理由&
第一,全国性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肯定过“参加单位组织旅游受伤”是“因工作原因”,而地方性法律法规中却明确进行了否定。(1)《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宁劳社工【2006】5号)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在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的政治教育活动、学习考察、工作交流及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视为工作原因。但不包括用人单位组织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也不包括职工利用工作之便及以因工外出为名进行想宴请、娱乐、游览、走亲访友等涉及同事或个人的私利活动。(2)《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十二:“用人单位安排或组织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应作为工作原因。用人单位组织职工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不能作为工作原因”。(3)《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吉高法会发【2008】4号)(八)规定:“职工在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安排的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视为因工作原因。职工在由用人单位组织或安排的旅游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因工作原因所致”。(4)《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京高法发【号)8:“职工因工作原因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职务有关的活动的时间应认定为“因工外出期间”,但不包括外出游览、娱乐、购物等非工作原因的时间”。(5)《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2002年深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9号)(失效)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条例》第十五条所规定的“因私”:(三)因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娱乐活动造成负伤、死亡的”。(6)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指南(2011年)八“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理解中写到:“职工因外出期间从事违法行为或者完全是个人目的的行为而产生的伤害,如探亲访友、娱乐游玩、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中受到他人或意外伤害、突发疾病死亡的,因所从事的活动与工作无直接和间接关系,不能再扩张解释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第二,单位组织旅游是对职工的福利,但是单位并不要求职工必须参加,与职工的本职工作无关。旅游中发生的事故已经超出了工作的范围。国家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确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人获得保障。基于控制和有效利用工伤保险基金的考虑,不能随意扩大工伤保护的范围。如果职工在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受伤均认定为工伤,将不利于单位组织和开展这种职工福利性质的旅游活动,最终损害的将是职工的正当权益。
第三,旅游活动虽然由单位出钱,在旅游过程中单位也会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但是旅游的行程安排是征求职工意见或者直接找旅行社负责安排的。单位在旅游活动中只是起到部分辅助管理作用。比如有人参加抽奖活动中的正好是资助获奖者外出旅游,难道获奖者旅游期间受伤要赞助者承担责任吗。事实上,旅游活动中,旅行社都会购买保险,如果发生事故已经有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事故也可能由保险公司或者承运人赔偿。并不需要工伤保险作出额外赔偿。且单位组织旅游本就是额外的奖励了,职工不应当在此福利活动中获得额外利益。&
【笔者观点】&
根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立法方向,笔者认为对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不应一概而论。正是因为地方性法规已经率先做出详细规定的情况下,全国性法律法规还依然采取暧昧的态度,才导致争议如此之大。同样,各省市中,在江苏、北京、吉林、深圳(已失效)已经对此问题表态的情况下,其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浙江、广东、四川、天津等省市还是没有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表示。理由如下:&
(1)江苏、北京、吉林、深圳的否定性规定都发生在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修改之前。在那之前,我国作为生产型大国,出于保护生产型中小企业的目的,对于工伤的认定不愿做扩大解释。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到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国法秘函【号)不就是作了扩大解释吗。但是应当考虑到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鼓励国民参加的活动。而且旅游则不同。“体育活动”对于职工来说没有经济上的利益,而且一般是大家不愿意参加的,需要单位强制或者积极鼓励。而“旅游”不仅可以让职工享受到金钱利益,而且是职工参与度较高,更加自愿参加的活动,通常不需要单位强制或者积极鼓励。&
而2010年修改《工伤保险条例》时,我国最强调也最急切的事情是法治建设,于是各项立法逐渐完善。于劳动法而言,就是更加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强调劳动者福利,鼓励单位组织职工旅游等活动,就像鼓励单位多组织文体活动一样。近年来,作为劳动法律师感受最强烈的也就是单位承担的劳动成本越来越高,承担的劳动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一现象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指南(2011年)中也可见一斑,该《审理指南》明确指出在应当适用扩张解释从宽适用。可见在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也领会了中央的意思,但是因为江苏省一直以来都是明令否认“参加单位组织旅游受伤构成工伤的”。出于缓和作用,该指南加了前缀“职工因外出期间从事违法行为或者完全是个人目的的行为而产生的伤害”。也就是说只有完全是个人目的的娱乐游玩才不构成“因工作原因”,才不构成工伤。&
(2)最新出炉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此后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撰写的《&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写到:“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是否认定工伤的问题,争议较大。我们认为,如果属于用人单位强制要求或者鼓励参加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属于工作原因,由此受到的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该《理解与适用》中认为《规定》第五条列举“因公外出期间”时第(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是个兜底条款。强调“因公外出期间”不应仅限于“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以及“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的活动的期间”这两种情况。可见,最高法的规定为旅游、文体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等等与工作需要有关的活动被认定为工伤留下了可能性。而判断是否为“因工作需要的活动”的关键就是“单位是否强制或者鼓励参加”。&
联系到时蓬蓬案和张艳华案可以发现,时蓬蓬案中永臣公司组织职工旅游期间是按照正常考勤处理计算工资的。永臣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时也是提交了多份证据主张公司是鼓励职工多参与集体活动的。而张艳华案中法院也调查了公司与职工的旅游是否存在强制或者鼓励的情况。而最后认定的结果为“认可公司组织了此次旅游,对职工是否愿意参加并未作强制要求,仅通知到职工个人,是否参加由职工个人决定”。也就是说即便单位组织旅游是对职工的福利,但是单位对该次旅游中职工的人身安全承担劳动法上的责任的前提是单位“强制或者鼓励”职工参加。类比于文体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可以发现,该活动一直也必须是单位强制或者鼓励职工参加的活动,所以单位应当承担劳动法上责任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判断“单位强制或鼓励”情况存在与否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了,不可一概而论。&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遇到问题律师、法官都要去翻法条,希望找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怎奈制定法律的人有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可能并未领会。不同时间国家的立法政策也会改变。各地方情况又有所不同,在全国性法律概括性规定的前提下针对本地情况又会制定出本地适用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那么作为企业、个人、律师来说,就需要详细分析、因地因时制宜,选择适合的办法。比如在江苏、北京、吉林等地,因为关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旅游受伤不认定为工伤”的法规尚未失效。在该省市可能仍有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之嫌。但是总的来说,现在的大势应该是要根据“单位有无强制或鼓励参加”来进行判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在单位受伤个人咨询部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