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论坛转出方账户的英文缩写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网络支付征意见稿被称史上最严&业内直呼“玩不下去”
&&&&来源:&&&&
原标题:网络支付征意见稿被称史上最严 业内直呼“玩不下去”
  【金融?资本】网络支付“征求意见稿”被称“史上最严”
  业内人士直呼“玩不下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 上海报道
  7月31日,央行一纸公文在网络上刷屏,成了震动互联网支付行业的深水炸弹。这份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其对于网络支付领域的安全规范被坊间惊呼为“史上最严”。
  不少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的“设计理念”是拟通过支付限额、业务范围等多项规定,旨在引导支付机构“去银行化”,进一步回归“小额支付”和“通道”的本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即走访了多家互联网支付公司,注意到其中用户开户验证、余额限制等诸多条款备受争议,甚至有从业人士直呼“玩不下去”。
  而网络支付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腾讯相继作出回应。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监管,不断开放进步和前瞻的监管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腾讯集团互联网金融公关中心也表示,近期腾讯相关业务团队会和央行保持紧密沟通,为正式的管理办法建言献策,努力创新、提高便利,共同促进支付行业发展。
  单日支付限额成“靶心”
  “单日只能支付5000元太少了吧,网上连买个高端电子产品都不行了”、“有了交易限额,我再也不用当‘剁手族’了”……网络上,关于《意见稿》中提及的支付限额成了矛头所指的靶心。
  据悉,《意见稿》对综合类、消费类支付账户分别规定年累计20万元、10万元限额,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分别设置为单日付款不超过5000元、1000元的限额。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时强调,上述限制性规定仅适用于消费者支付账户内的资金扣款,对那些使用快捷支付和网关支付的消费者基本没有影响,并称极小部分超出上述年度和单日付款限额的客户,可以选择支付机构提供的跳转银行网关或快捷支付方式,用本人的银行卡(银行账户)完成对外付款。
  不过,互联网行业一向讲求用户体验,移动端支付也成为趋势,支付流程的繁琐化仍然成为众矢之的。据平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2014 年第三方网络支付 8 万亿元,同比增长50%,移动端支付 6 万亿,同比增长390%,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网络支付。
  “虽然在 PC 端央行所论述的网关支付等流程替代勉强可行,可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基本已有分庭抗礼之势,而所谓网关+电子证书支付即无上限,在移动端基本目前没有任何应用。”上述团队撰文称。
  但对于央行限额的政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无道理。“《意见稿》客观上有利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因为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相当于‘预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账户沉淀资金被盗取、挪用的事件时有发生。《意见稿》中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功能限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积聚。”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去年央行也出台了相关的征求意见稿,比今年的更加严格,去年规定的单日支付额度是1000元。目前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还在和央行沟通中,未来是否会放宽也未可知。”而易宝支付CEO唐彬也对记者分析,央行可能会结合大众反映,调高额度。
  开户交叉验证“你是你”
  此前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新闻在坊间传为笑谈,而如今《意见稿》中关于开户身份验证的设定似乎又要旧戏重演。
  《意见稿》第九条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通过三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多重交叉验证,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
  如果按此规定实施,那么办理账户要公安、社保、银行、工商等多部门来证明“你是你”。许多网友微博发声:这对于一些打工人员、学生,没有缴纳社保的人员而言的确会增加办理难度,即便对于普通工薪族,办理起来也极其繁琐。
  业内人士则呼吁,如果采用面对面核验身份的方法无疑会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在全国各个城市像银行一样开设网点将是一大笔开支。
  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主体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约270家,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亿笔,金额24.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3%和137.6%,交叉验证办理账户会否令行业开倒车成为业内隐忧。
  对此,马韬对记者分析,对于账户开立的规范确实会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对于消费来说影响不会特别大,但他同时也建议审核可以进行简化交叉验证环节,“如果第三方机构能选择和银行所持的信用卡、借记卡结合,便会简单化。因为银行在发卡时已对持卡用户做了验证,相关信息也录入了公安系统,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考虑也有所保证。”
  免费转账时代或结束
  《意见稿》还提到,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应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
  “转账还是可以的,但是只支持同名账户之间,如果要转账给别人,不支持直接将钱转入对方账户,要曲线操作。” 马韬对记者解释,“现在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一般不会选择直接转账到银行卡,这种规定还是可以满足小额多频的社交支付。”
  但据记者了解,父母给孩子转生活费、缴纳学费、交房租、慈善捐款等支付场景,也已经和支付平台的转账业务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透露,农行前几年每年的银行卡转账服务费收入就超过20亿元,按此计算,支付宝等网上支付平台无法免费转账到银行卡后,银行业仅这方面的收入就能增加百亿元。这也反映了消费者的担忧,免费转账这一“免费午餐”或许也会伴随着规定的出台而终结。
  另一方面,按照《意见稿》的设定,机构转账的免费时代也可能不复存在。爱钱进联合创始人张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因为时间差,机构的账户里沉淀了不少资金,原本可以拿这些资金赚钱,以补贴转账产生的费用。如果账户限额,现在这部分收益消失或减少的话,可能转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
  这对中小型支付平台的生态可能产生较大冲击。“对巨头的影响较小,毕竟腾讯、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布局已相对完善,该拿的牌照基本都拿了。”张辉对记者分析。
  银行才能托管互联网理财资金
  除此之外,遭到业内猛烈抨击的还有《意见稿》对个人客户支付账户的限额。据悉,个人客户拥有综合类支付账户的,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个人客户仅拥有消费类支付账户的,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10万元。
  记者注意到,按照《意见稿》目前设定的限额,由于年限额在10万至20万内,而互联网理财产品很容易就超过这个金额,这一限制可能意味着互联网理财将就此封路。
  “对于大型机构来说影响不大,因为有牌照可以避免相关影响。如阿里和腾讯都拿到了民营银行的牌照,这样大额资金可以走银行通道,小额资金可以走支付通道。”马韬认为,中小型支付机构业务会受到较大冲击。
  此外,《意见稿》称,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而此前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
  “会有一批运营能力较差的P2P公司被淘汰,P2P行业已有的创新模式可能将归于零。”马韬对记者表示。广州e贷总裁方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实际上从央行层面再次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为P2P平台做资金托管是不可行的。
  这也映射了央行出台这份《意见稿》的初衷:资金的划转最终都需要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只能作为纯通道。《意见稿》若真正付诸实施,显然将影响万亿级市场。究竟央行下一步将采取何措施,尚存变数。
  对于《意见稿》中的种种严苛限制,易宝支付CEO唐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无疑是金融,安全是底线,但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和生命力却在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通过新技术和跨界融合不断创造新业态,在推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的难题,只守住底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安全和发展兼顾。归根结底,发展是硬道理,要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反思过去的分业出身论管理模式,打破出身论,按功能监管。”
  唐彬说:“支付业务本身微利,因此跨界融合、靠衍生业务获利是大势所趋,《意见稿》延续了分业监管的思路,将促使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多类业务牌照,以获得多元化业务的‘准生证’。”
  (毕彤彤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谭、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账户新规执行半年有余,闲置的银行卡该如何处理
来源:新华社
  你还记得半年前正式实施的账户新规么?新规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半年后,你手中是否还有同一家银行的多张银行卡?长期闲置的银行卡有没有被处置?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银行对于一人多户的核查清理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据说,为了引导客户归并账户,不少银行都推出了特别服务。例如,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均表示,将在2017年底前免除在账户清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挂失费用。
  在加紧梳理一人多户的同时,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对一些长期未用的银行卡率先采取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大致分为:降级或限制业务范围、转为睡眠户、销户。
  1、限制业务范围:
  工行表示,对于半年以上没有交易记录的账户,工行会限制该账户非柜面渠道业务办理范围。
  中行表示,对于无法核实开户合理性,中行将引导客户撤销或归并账户,提供个人结算账户升级或降级服务。
  相对于Ⅰ类的全能账户,如果账户被降为Ⅱ类和Ⅲ类账户了,很多服务会受到限制,尤其是消费和转账有限额影响。Ⅱ类户非绑定账户消费和转账日累计限额合计为1万元,年累计限额合计为20万元;Ⅲ类户非绑定账户转出资金日累计限额合计为5000元,年累计限额合计为10万元。
  2、转为睡眠户:
  光大银行规定:对于满两年无交易,账户余额为零,且无未结清利息;卡内无存款;无关联其他账户,账户无挂失、冻结、质押的账户,将转为睡眠卡管理。
  中信银行同样在梳理个人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连续两年无交易、账户余额在10元(含)以下;无三方存管、借贷关联、贵金属等签约;无未到期理财产品和未赎回基金产品的账户,将被转为睡眠户。
  转为睡眠户就不能使用了,但是还是可以唤醒的。若要重新启用账户,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存折或银行卡,到银行任意网点办理激活手续,重新启用该账户。
  对于一些长期没有客户唤醒的账户,可能会转为长期不动户。记者了解到,银行对于长期不动户会通知其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
  不过,目前农行和建行表示,对长期不动户暂时不会销户,但不排除过几年会进行清理。
  3、销户:
  光大银行明确提出,转为睡眠户满一年后仍未使用,或持卡人办理借记卡开卡手续6个月后未领取且无交易发生的,该行将做销卡处理。不过,目前光大银行暂未对有余额的长期闲置账户进行处理。
  日前,招商银行公告称,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七类银行卡将被率先清理,有多张招行卡的客户需要注意:
  1.卡片等级为 “一卡通”普通卡,且持卡人未持有“一卡通”普通卡以上级别的、未销户的借记卡、存折、存单;
  2.“一卡通”普通卡账户余额为零,且不存在任何未结清利息,同时持卡人两年内(含两年)未使用该卡主动发起任何交易;
  3.未处于挂失、换卡、冻结、预警等状态,未关联Ⅱ类户或“一闪通”;
  4.未关联该行信用卡还款或个贷还款,也未签订代发协议或无有效保险保单;
  5.非该行住房公积金卡、企业年金卡、社保卡;
  6.不存在关户限制;
  7.未持有该行有效的或者未激活的信用卡,且在该行系统中不存在在途的信用卡申请。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了63.7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7.6亿张,同比增长13.5%。其中,约有21.9亿张卡片为“睡眠卡”。
  “睡眠卡”不仅给银行带来账户管理的负担,还将给持卡人带来经济损失,因为“睡眠卡”很可能被收取年费或小额账户管理费。如果“睡眠卡”是信用卡,信用卡的年费不断累计,形成欠款,将影响持卡人的信用记录。
  所以,快点清理一下自己手中的卡包,对于快被遗忘的“睡眠卡”及时处置,以免造成不必要麻烦。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