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户账号打钱打进去淘宝主账号收不到消息我为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cn
崇左“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工厂倚村建 扶贫送上门“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本报记者 郑孟阳 李鸿熙 通讯员 黄丽兰许金深是天等县龙茗镇乔皮村百龙屯一名普通留守妇女,如今除了周末,她一天的时间安排大致是这样:早上7点骑电单车出门,将9岁多的孩子送到学校,再前往位于天等县返乡创业园的天等县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上班,中午在厂里用午餐并休息一个钟头,然后上班至下午5点下班,之后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天等县常年有13万多人在外务工。回想多年前,许金深和自己的爱人就像当地大多数外出务工夫妇一样,常年在广东打工挣钱养家。有了孩子后,许金深就留在了老家,丈夫则继续外出务工赚钱养家。“总得有一个人出去打工,不然就养不起这个家;总得有一个人在家,不然家就没人照顾。”她说。许金深自己在家负责照看老人、小孩,虽有心找活儿干、增加家庭收入,替丈夫分担压力,但是赚钱的门道却不好找。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开张了,招工了,许金深便与屯里的姐妹们来到这里打工。“如今就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工厂离家不远,许金深骑电单车用时不到十分钟。“一个月能挣元,还能照顾家,比去广东打工好多了。”许金深说。都康乡鑫达手套厂在天等小有名气,是一家专门生产发达国家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专用手套的工厂,其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等国,尤其深受日本富士集团、三菱重工等知名机器制造企业的青睐。“盛名之下有巧妇”,这家工厂全厂152名员工有150名为女性,且90%为当地留守妇女。这些妇女家距工厂都是二三公里,平时都骑电单车上下班。“按计件算工资的情况下,员工可以自由安排下班时间,家里有急事可以随时回去处理。”都康乡鑫达手套厂工会主席李红艳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曾经,打工就意味着背井离乡;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则意味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出现,由此不可避免地带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然而,不外出打工哪来的钱挣?贫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如能一举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既能挣钱养家、又能照顾到家,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帮助群众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近年来,天等县抓住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鼓励、支持天等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县域内创办了一批制衣、电子、手工艺制作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工厂,吸收了一批留守妇女就业打工,不少原先在广东打工的妇女也回到家门口打工就业。这是天等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大招数”。天等党委、政府为此类工厂命名为“加工扶贫车间”——这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扶贫车间”。在天等,党委、政府通过打造“扶贫车间”,致力于以发展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各类扶贫产业就是“扶贫车间”产出的一个个“产品”,有加工类,有贸易类,有种养类,有休闲旅游娱乐类……“加工类扶贫车间”作为一类“扶贫车间”,主要是由返乡创业支撑起来的。为了有效推动返乡创业,加快“加工类扶贫车间”发展,天等县委、县政府没少下功夫。天等县委、县政府经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以工作队的形式“走出去”宣传、发动。除此之外,该县还出台了专门支持政策,吸引老乡回家创业,确保返乡创业者“干成事”,例如该县出台的《关于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发展的实施方案》就富含“真金白银”:——支持开发利用闲置资产。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鼓励社会能人重点利用乡镇、村屯闲置集体土地建设厂房,或直接租用乡镇、村集体闲置的旧学校、旧村委办公楼、闲置公有房屋、仓库等创办厂房;——大力实施资金奖补政策。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按3000元/户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租用政府资金建设厂房平台的,减免5年租金;对于招聘贫困户就业的“扶贫车间”,贫困户劳动力占比达20%以上的,通过“公司+贫困户”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且合作2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鼓励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愿望的能人,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等免费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可优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高担保贷款额度为10万元,并给予全额贴息2年;——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扶贫车间”开办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实行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企业,符合减免条件的,予以适当减免……对很多返乡创业者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政策“大礼包”。实践中,各级党委、政府对返乡创业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持。天等都康乡返乡创业者黄静芳创办都康鑫达手套厂以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其解决厂房用地、创业贷款、工人招聘乃至工厂儿童家园建设等诸多问题,为工厂顺利开工运营提供了极大帮助。在党委、政府支持下,都康鑫达手套厂在原有200多台生产设备、152名员工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筹备300万元资金推进三期厂房及5个乡镇“村头扶贫车间”建设,实现这一规划后该厂将新增就业岗位700个。“从提出创业意愿,到项目施工落实,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贯穿了整个过程。”黄静芳的丈夫冯春暖说。有了种种扶持、支持,很多在外面打拼的天等籍创业人士、务工人员心动了,行动了,梁邦红就是其中之一。“在外面干不如回家乡干,这里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里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天等县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红邦如是说。梁红邦是天等都康乡永隆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历经艰辛成功在浙江义乌办厂,经营五金工业品加工。2015年,梁红邦返乡创办了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吸收了1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此外,该公司计划在天等进结、驮堪、小山等乡建设的十个“村头车间”正在建设中。在进结镇爱乐村采访时记者看到,该村村委办公楼后面山坡下的一块空地已经完成平整,爱乐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李加红乐呵呵地说,“‘村头车间’搞起来后,闲在家里没工做的妇女就可以就近打工挣钱了。”天等县都康乡教惠村的农梅花、黄鑫夫妇,过去多年一直在广东打工。2016年,夫妻俩在与广东广州永利鞋厂老板商定后,回乡创办都康乡教惠村鞋面厂。由广州永利鞋厂发来鞋面材料,下订单,经由都康乡教惠村鞋面厂加工成鞋面,再发回广州厂部加工成成品。如今,这个利用自家房子一楼创办的小工厂,吸收了30多名当地留守妇女打工。我们在该厂采访时看到,一些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上班,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有人在家门口创业,才有人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天等县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全县已建立起各类“扶贫车间”128间,其中从事各类加工的“加工类扶贫车间” 50多个,遍布全县各乡镇。在“扶贫车间”提供的2000多个就业岗位中,“加工类扶贫车间”占据了大部分。截至今年上半年,所有“扶贫车间”累计安排妇女就业1250人,由此直接减少留守老人498人、减少留守妇女927人、减少留守儿童750人——这就是在家门口就业的好处!采访期间,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员工黄叶丽坦言,“孩子不听话,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2006年,天等镇豪辉皮具厂老板黄宝红外出务工时孩子才几个月大;都康乡鑫达手套厂上映分厂员工许秀逢当年在广东务工时,邻居一个电话告知其留在老家的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便得火速赶回……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慢慢减少。如今,“扶贫车间”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让妇女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夙愿,帮助她们做到了挣钱养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减少,让因之而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在天等乡下,在村头或村尾,“扶贫车间”里机器声此起彼伏,车间外,儿童乐园里若干小孩一边嬉戏一边等待妈妈下班。下班后,年轻的妈妈骑着电单车载着自己心爱的宝贝,一路欢笑回家。夕阳的光辉无限温馨,乡村的美景令人陶醉……人们都说,是“扶贫车间”留住了妈妈。“我很开心,因为我能够让更多的老乡就近务工,照顾家里和打工赚钱两不误,这是返乡创业最大的快乐。”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红邦建议天等县进一步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多年来,梁邦红通过努力不仅帮助更多老乡实现“就近务工”,而且实现“快乐打工”,在梁邦红的工厂里,有职工书屋,有职工健身室,有职工“生日屋”,老乡们在打工之余也享受到了快乐生活。不过梁邦红也有自己的抱怨,“各种配套不完善,比如说物流,快递公司总要等车厢满载了才发货,效率非常低,没有标准储货仓,一下雨就急急忙忙拉蛇皮遮布……”——这也许就是天等的真实写照: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尽管如此,我们愿意期待天等发展,期待天等通过发展来消除自身的各种落后境况。事实上,消除自身各种落后境况的过程恰恰就是发展的过程。聚焦细微具体处,“扶贫车间”也正处于加快发展当中,我们期待“扶贫车间”真正达到当地党委、政府所设计的发展目标:实现“四扶”、“四赢”,即扶贫、扶就业、扶产业、扶集体经济;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当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当是解决“最大的民生问题”——切切实实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让广大群众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让“家”还原其最初的意义。
编辑:李香莹&
作者:郑孟阳 李鸿熙 黄丽兰】
高清图集推荐
好消息!柳州至三江城际铁路有新进展news center
海口琼山区旅游扶贫“开花结果”为贫困户开启致富之门
&&& 25日,海口细雨绵绵,寒意袭人,龙塘镇永朗村村民吴运雄抱着刚从家中果树摘下的木瓜,跑进香世界庄园,顾不得擦去身上的雨水,急忙将怀中新鲜的木瓜摆放在香世界庄园入口处的&农夫集市&上,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农夫集市&是香世界庄园的&特色&,专门为贫困户而设,免费提供摊位、免费包装、免费代销。 &&& 吴运雄家中有3个小孩,支出较大,再加上腿部先天残疾,且年龄已迈过50大关,想找份工作实属不易,常常入不敷出。&如今,我在这里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每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平时也会拿点家中的农产品到这里销售,腰包鼓了,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吴运雄笑着说。 &&& 贫困户吴运雄生活的转变,只是海口琼山区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 旅游搭台,扶贫唱戏。近年来,琼山区结合实际,依托本土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协调和整合各方力量,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全区旅游帮扶就业64人次,直接帮助27户78人实现旅游创业脱贫。
&&& 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脱贫信心足 &&& 远离城市喧嚣,欣赏田园风光,乡村旅游成为当前出游的热门选择。香世界庄园位于南渡江畔,建于2007年,是一座以&芳香&为主题的休闲农庄,备受市民游客喜爱。&平时节假日都是爆满的状态,我们庄园去年的总营业额在海南省所有农家乐中排第一。今年国庆黄金周,我们的营业额突破了50万,再创新高。&香世界庄园业务经理张日霞说。 &&& 乡村旅游的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香世界庄园除了管理层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其中有7人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开始,它们还创办了&农夫集市&,不以盈利为目的,免费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在琼山区旅游局的积极引导下,我们正在筹建一个芳香主题民宿,计划建造30间客房,可解决周边村庄60人的就业问题,当然,会优先考虑贫困户。&张日霞说。 &&& 泮边休闲农庄位于红旗镇苏寻三村委会泮边村,走进农庄,绿树掩映、溪流环绕、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俨然一处世外桃源。该农庄采取&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年底获得分红,同时还可在此就业,获得稳定的劳动报酬。&我们吸纳了5名贫困户在农庄就业,同时开设扶贫特产店,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销售平台。&泮边休闲农庄总经理张忠明说。 &&& 今年48岁的韩永胜,是泮边村的贫困户,家中有3个孩子,都在求学阶段,花销较大。之前,韩永胜在外面打工赚钱养活一家,收入并不稳定。如今,随着旅游扶贫的逐步推进,他也尝到了甜头。&我和妻子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泮边休闲农庄找到了工作,两个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韩永胜说,他会好好珍惜这份工作,通过努力,早日脱贫致富。 &&& &民宿+扶贫&擦出新火花 助力脱贫攻坚 &&& 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板块,也是琼山区推动旅游扶贫的&重头戏&。&通过&民宿+扶贫&的新模式,既可以让贫困户的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收入,同时也提升了贫困户的就业创业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市场意识,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让他们在脱贫路上走得更顺畅。&琼山区旅游局局长王武说。 &&& 世外桃源休闲山庄&龙佑民宿&项目位于云龙镇堆插村,是海口市2017年计划投资的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策划设计、同村民签订共建协议、地基走线等工作,共投入资金202万元,计划建设一个火龙果主题民宿,可提供120间客房,预计明年下旬正式营业。&我们采取公司与村民共建的模式,村民腾出土地,成为股东,我们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世外桃源休闲山庄相关负责人表示,特色民宿是当前旅游市场的&香饽饽&,周边入股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将会每年获得分红,他们还计划不定期免费组织贫困家庭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真正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 据介绍,琼山区共有9家民宿,其中正常运营的有6家,有2家正在进行升级改造,还有1家正在加紧建设中。&在民宿方面,我们积极引导现有的民宿转型升级,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鼓励进一步丰富充实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民宿。同时,积极推动旅游扶贫项目落地和建设,并明确为落地动工项目优先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推动乡村民宿建设。&王武表示,下一步,希望将琼山各个特色民宿连成一线,抱团取暖,形成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贫困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海南在线微信号
海南周末去哪儿
走读海南微信号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导语: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一至二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各位收集整理提供的扶贫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扶贫帮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司法行政机关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引导、扶持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根据《攀枝花市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的相关要求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结合司法行政职能,现就我局20xx年度定点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定点扶贫帮村工作的指导思想
定点扶贫帮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为重点,通过发挥本单位、本部门职能优势,采取智力的、科技的、经济的、科学的方法和措施,牢牢把握“奉献爱心,共建和谐新村”这一主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定点帮扶对象解决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定点扶贫帮村工作的原则
在定点扶贫帮村工作中,应坚持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出个好主意”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努力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解决定点扶贫对象的实际困难,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三、定点扶贫工作的对象
定点帮扶对象: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帮困规划和指示要求,以市扶贫办下达的具体扶贫点和单位进行扶贫。
四、定点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攀委办函〔20xx〕14号、攀扶贫办函〔20xx〕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的职能优势和盐边县渔门镇十村的实际情况,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帮扶对象进行定点帮扶:
1、由局领导带领局扶贫帮困小组成员,深入扶贫帮困村进行实地调研。主要是摸清基本情况,特别是掌握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和失学儿童等情况,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扶贫帮困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2、签订帮扶协议。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帮扶对象充分研究协商,拟定帮扶协议。帮扶协议一旦形成,并经双方确认签字后,则按协议条款逐条加以落实。
3、帮扶工作的重点。一是提供智力支持。要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自身实际,加大对帮扶对象智力支持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在五·五普法期间,我们要经常对帮扶对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采取一定的方式,结合当前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以给他们上法制课、赠送法律书籍和音像制品的方式,教育群众学法、用法、守法;以外出务工农民工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为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宣传学文化、学科学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学会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帮扶对象经济收入有较大的增长;以运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手段,解决好帮扶对象的各类矛盾纠纷,无偿为他们提供公证、律师及法律援助服务,达到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二是提供经济支持。尽管目前司法行政经费有限,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为帮扶对象着想,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本年度我们要在上年度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扶贫资金的来源:采取行政挤一点,协会出一点,职工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在春节期间,向特困家庭提供一定的实物支持,鼓励单位职工捐款、捐赠衣物和其他用品。市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他们紧急所需的物资。
  2017年最新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我连支部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党支部努力形成党政领导、工会负责、职工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连队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能医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昌江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三个升级版”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昌江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三个升级版”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中国木棉之乡——昌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木棉旅游,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舒晓 摄  
昌江引领农民种桑养蚕发家致富。 舒晓 摄
昌江富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给新品种辣椒吊蔓整枝。
    走进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鸡实村,很远就能听见一阵接一阵“哞哞”的牛叫声。穿过一片树林,两座钢结构的牛棚出现在眼前,其中一座已养了大大小小数十头黄牛。这是该县正在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昌江绿盈种养专业合作社和牛养殖示范基地。
    鸡实村是昌江发展比较滞后的贫困村,全村共106户,其中贫困户22户。为了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昌江县从儋州引进和牛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动鸡实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先入社养殖,然后带动贫困户一起谋发展。
    “扶贫开发要把发力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选择符合市场需求、顺应群众意愿、适合当地条件的种养品种发展特色产业。”昌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林安说,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昌江把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
    在产业扶贫方面,昌江突出抓好“三个升级版”。一是品种升级,引进品种新、产量高、效益好的新型产业;二是技术升级,注重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三是合作方式升级,以能人带动、“公司+农民”、入股进社等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实现可持续增收。
    鸡实村的和牛养殖项目,正是在产业扶贫“三个升级版”指导思想下发展起来的。据鸡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斌介绍,通过引进企业参与扶贫,和牛养殖对农户来说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政府投入26万元建一座现代化牛棚,配套先进饲养设备,出资购入母牛240头并将全村2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帮扶范围。”
    海南石通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符传锂介绍说,按照计划,每户贫困户可无偿获得10头左右母牛,并由公司负责配种、防疫、治疗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农户只需将牛赶到野外放养即可,不用喂食饲料。由于采用“借腹怀胎”技术,农户养殖的本地黄牛产下的小牛即为价值不菲的和牛,养到6-8个月后即由公司保价回收,每头小牛至少可收益6000元。
    据昌江县扶贫办主任柯承坚介绍,按照鸡实村类似的模式,昌江全县目前共有3个乡镇7个自然村饲养和牛,存栏量达330头。“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和牛养殖规模,使之成为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实际上,和牛养殖只是昌江实施“三个升级版”产业扶贫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该县还积极引进了辣木、种桑养蚕、特种野猪等经济效益好又适合农民发展的种养项目。全县共种植辣木1535亩、桑树3235亩,和牛、野猪等项目陆续上马,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阔。
    “老百姓笑了,证明我们走产业扶贫致富的路子是对的。”昌江县委书记林东说,昌江要继续以“五大精准扶贫”为抓手,在产业发展上要突出抓好“三个升级版”,引领贫困户共同致富,让老百姓笑口常开。(白竹)
    扶贫先扶智,昌江实施教育移民扶贫
    造血扶贫 职教兜底
    11月26日,感恩节,昌江黎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收到了一份视频文件,它来自一位毕业于此的学生——杨海康。“如果没有母校的教育,没有家乡的教育扶贫政策,我不会有如今的事业,成功于我只会是缥缈的梦,我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家乡的哺育之恩。”杨海康在视频中动情地说道。
    今年24岁的杨海康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姜园村,2009年中考失利,未能进入高中。而昌江县实行的教育扶贫政策让这个落榜生圆梦,如今他已成为海航旗下东莞市唐拉雅秀酒店的副总经理。
    2006年,昌江县在全省首次实施教育移民扶贫,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该县最好的教育资源。据了解,昌江教育移民扶贫秉承“扶贫先扶智”的理念,通过让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进而考入高等院校或习得一技之长,以让他们能在社会上立足,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进而带动整个家庭乃至地区脱贫。
    “教育扶贫完整的共分为3段,第一段是统筹王下乡各村的小学教育资源,合并为王下乡中心学校,让全乡的小学生在此就读;第二段是把王下乡等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初中生全部送入县城的民族中学就读;第三段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让考入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昌江中学就读,中考失利的则送入该县职教中心就读。三段过程中,学生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县委县政府买单。”昌江县教育局副局长林书辉说。
    自2006年至今,教育扶贫已收获丰硕成果。2010年,5名王下乡学子考取省内外大专院校,这在当地前所未有;2013年,9人考取省内外高等院校,并诞生了王下乡第一位考取一本的大学生;今年,王下乡更是诞生了22名大学生。6年来,共有98名王下学子先后走进了全国高等院校。
    2013年8月,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发展资金会成立。截至今年9月,全县已募捐和认捐款共计一千余万元。其中,2014年共资助336名大学生,2015年资助344名大学生,两年资助的资金合计两百余万元。基金会还对2015年在昌中、矿中考取700分以上的优秀学子(昌中4名、矿中5名)实施奖励每人2000元,共计18000元。
    进入职教中心的学生,所取得成就同样喜人。昌江县职教中心校长文王壮告诉记者,自2007年,第一批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孩子进入该校以来,已有数百人从此毕业,其中多数如今已落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目前我们学校共有学生596人,下一步,我们计划邀请国家级工艺大师周金甫来我校合作开办玉石雕刻技工培训班,不仅拓宽我校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能为我县正在规划的玉石产业园输送血液。”文王壮还透露,从明年开始,该校的三年级毕业生将参加全国高考,届时该校的学生除了能够走上毕业即就业的道路外,又多了进入全日制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跃泷)
    昌江实行整村推进和基础扶贫成效显著
    贫困山村换新颜
    钢筋混凝土结构翻新的房屋、充满黎族特色的图腾篱笆和墙面、全新的地板瓷砖,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山竹沟村村民吉建成没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家的农家小院竟会出落得如此精致。
    伫立在吉建成的院落门口,看看周边的环境,笔者发现村内的其他人家也有同样的居住条件。这都是昌江今年实行整村推进、基础扶贫的成果。
    在去年,昌江县投入4489万元完成了洪水、七叉等村庄的整村推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3870人减贫对象实现增收,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变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整村推进有10项标准,譬如村里面主干道一定要通上硬化的水泥路,年人均收入达到2809元等等,我们实施整村推进的几个村庄基本上达到审定的10项标准。”昌江县扶贫办主任柯承坚告诉记者,今年,昌江又启动了七叉镇大章村,石碌镇孔车村等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它将惠及群众人。其中在对大章村实施整村推进的过程中,昌江县委、县政府计划整合上千万元的资金将这里打造成了旅游风情村,实施旅游扶贫。
    “我很期待,因为到那时候,有很多游客来,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收入,进而改变生活条件”昌江县七叉镇大章村委会宝山村村民张翠梅热切期待。
    同时,昌江县还急群众之所急,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70多万元完成石碌镇尖岭村委会老古地村饮水工程建设,让这里74户村民告别用水靠手摇肩挑的历史。
    “现在干工一天回来,一开水龙头就有水喝,哪像以前还要费力气去打,有时候没有水还要去挑,很不方便,有政府的帮助我们才能喝上自来水。”石碌镇尖岭行政村老古地村村民董志忠说。
    据了解,近5年来昌江县累计建设饮水工程10宗,解决一万余人安全饮水难问题;单单去年就建设饮水工程8宗,解决了6589人安全饮水难问题。据统,5年来,昌江县累计扶持贫困村建设村道路70条,总长66公里,解决五万多人行路难问题,贫困村通水泥路达100%;安装太阳能路灯工程12宗,解决一万余人照明难问题;建设村级文化娱乐设施17个,民房改造806户,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跃泷)
    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
    山村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中,青石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村道两旁,一栋栋灰砖青瓦、状如别墅的两层小洋楼整齐排列;村子南边,一座极具民族风情的客栈开门迎客……走进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七叉村委会苗村,改变让人惊喜——搭乘昌江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这个霸王岭脚下的小山村已换了新颜。
    七叉苗村是霸王岭脚下的一个苗族村,这里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困难。为了帮村民脱贫致富,昌江将苗村的危房改造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引进海南天涯驿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苗村,采取“政府+农户+银行+企业”投资方式,着力将其建成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村寨。
    去年3月,苗村天涯驿站开工建设,目前已正式开门迎客。驿站集度假、休闲、娱乐、服务功能于一体,不仅设有客栈、咖啡厅等,还有农耕体验区、垂钓区、骑行区等,游客在这里休闲度假,其乐融融。
    苗村村民小组组长林桂香,目前在村里的“木棉客栈”做客房服务员,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1200元。“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又可以照顾家里,非常方便。”林桂香说,通过房屋出租、售卖土特产以及到客栈打工等形式,全村已有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七叉苗村只是昌江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据昌江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昌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和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大对当地乡村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扩大就业。如对农家乐经营户,每户补贴10万元。
    此外,昌江还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举办主题活动,开展旅游服务促扶贫,推出“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和“激情玩海棋子湾”等旅游主题活动,借助旅游扶贫的平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整合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旅游产品促脱贫。
    据悉,目前昌江全县贫困村内有18户96人开办农家乐,年户均增收2400元;经营乡村旅馆35人,年户均增收30000元;直接参与乡村旅游接待服务110人,销售农副土特产品287户1097人。七叉镇苗村、大章村、宝山村,石碌镇保突村等村庄的村民开始吃上“旅游饭”。(白竹)
    昌江实施领导干部 “结对子扶贫”工作
    结对帮扶“攀穷亲”
    不久前,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村民黄亚苗家里迎来了几名特殊的“亲戚”——县委副书记、县长林安一行。他们走村入户,了解该村山猪养殖产业园的建设等情况,并现场解决了黄亚苗等3户帮扶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昌江县开展的“结对子”扶贫活动之一。
    今年来,昌江县将“结对子扶贫”作为“五大精准扶贫”举措之一,推动全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结对子、攀穷亲”等帮扶活动。实行“领导包村、单位驻村、干部帮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县四套班子领导驻点一个整村推进自然村或有减贫任务的行政村,每个村落实帮扶单位,每个减贫户有帮扶责任人,按照“县负总责、部门齐抓、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形成扶贫工作新合力。
    活动开展以来,帮扶领导、帮扶单位精心谋划,帮助驻点村庄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帮规划、帮产业、帮资金、帮技术”的扶贫“四帮”活动,帮扶干部帮助减贫户发展生产拓宽收入来源。
    据介绍,昌江今年共有包括四套班子领导在内的46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625户减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县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312.5万元,用于减贫户发展生产和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白竹) 
主管单位:昌江县黎族自治县组织部   Copyright 2015 All Reserved  ICP号:琼ICP备号
地址: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昌江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 邮箱: — 海南信息岛技术支持 —
琼公网安备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账号收不到交易提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