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说法:为什么我的儿子皮卡不沉迷游戏

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娱乐杂学铺百家号作者:岛上十点故事(BBfresh)“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游戏人生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来自《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昨天看到一位父亲最近发的这篇文。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子的喜好。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你儿子玩不玩游戏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吗?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Faker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我儿子当然玩游戏,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switch后,开始玩塞尔达了。为什么他不继续玩王者荣耀了?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吃鸡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没有人从海洛因走向抽烟。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王者荣耀对他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而他并不觉得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相反他因为不玩王者而获得了优越感(这不是我的本意…)。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你就没有意义。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首充和七日签到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游戏、番剧和小说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在LOL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后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甚至我的舅舅,作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一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家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我小时候也有“电视病”,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电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地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游戏如此,生活也如此。当然游戏的设计更复杂,教育孩子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当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除了眼界与目标,有空再聊聊如何以游戏设计的套路来引导孩子,希望有所帮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娱乐杂学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游戏带来快乐,快乐游戏,健康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ZT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引用9楼 @ 发表的:& & & 这文章看似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游戏的周期像秒针走一格那么快,那学习的周期比时针走100圈还要慢。时间越长,留给人欺骗自己的空间越大,也就是拖延。如果通过频繁的奖励来缩短周期,那会面临另一个问题,人的期望是上升的,100级的人物不会再期待得到20级的奖励。& & & 游戏是有罪的,罪在设计的太迎合玩家,罪在比生活美好了太多。周期非常短,阶梯式的回报却非常稳定,没有意志力与分辨力的孩子怎么抵抗?游戏世界的“神”敲几行代码就能送来“奖励”,回到生活学习中,父母老师怎么给?习惯了游戏世界的规则,孩子还会愿意接受学习的方式与规则么?说游戏是“精!!神!!鸦!!片”一点都不过分。& & & 但游戏有唯一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没有正当性。所以任何试图给游戏洗地的都是无耻的罪人。& & & 想要孩子不沉迷游戏,只有提高孩子的见识,多读书,多思考。如果真心不认同游戏世界里的做工与回报有意义,那就不会获得太大的满足。没有获得进步的满足感也就不会沉迷。不敢苟同。该策划只是举了最简单的一种游戏的例子,也就是RPG及其变种的升级方式,而游戏使人沉迷的地方当然并不仅仅是奖励,抛开RPG升级元素去看moba,去看rts,去看gal,各种游戏都有各种魅力,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模拟RPG升级让孩子满足,自然也可以通过别种游戏吸引玩家的魅力(比如说介绍类似竞技游戏的体育运动、类似策略的棋牌益智方式、欣赏美丽插画和优美文字),策划资深,自然懂,但是家长们哪里会知道这些,所以人家只是说了这种方式。核心思想还是说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孩子。
引用138楼 @ 发表的:我玩到我自己都不想玩了,开开黑啥的就玩除了同学朋友叫,真是完全不想玩,偶尔除了无限火力会去浪一下
引用121楼 @ 发表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吧,我初中沉迷游戏,父母也采取过所谓的堵不如疏的策略,不过对我来说完全没用,除了按照父母给的时间玩游戏,其他时间一脑子都在想游戏的事情,游戏五分钟,畅想一整天。表面上我还要装着很赞同父母的样子,其实我内心巴不得他们能主动让我玩呢,这样的结果就是,我能光明正大的玩游戏了,但成绩却越来越差了,还好我父母及时发现了这点,及时改变了他们的教育方法,不然可能我考不上高中了。这怎么说呢,我从小就没觉得玩游戏很难,我哥就和你差不多,小学上瘾,初中家里开始放开让他玩,然后成绩上来了,结果高中又自己坑了自己,毕业300+分,所以真的还是看情况
太多的家长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瞎扯淡,这样的策划得做出多恶心的游戏来,我用屁股都能想的到。
游戏的本质,是从重复的机械操作中获得满足感,这个才是游戏的内核,游戏的一切体系都是围绕这个内核来进行搭建,而不是狗屁新手引导。
游戏的乐趣是即时的,所谓奖励,也是对这种即时的乐趣和快感的延伸和强化。给你一款砍怪技能设计垃圾,动作恶心,效果吃屎的游戏,告诉你明天上线所有人都会有牛逼装备,多少人在意。
注意——即时的快感,孔老夫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们课本知识最大的弊端就是,学了不能马上用。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这个东西,那里可以用到,怎么用。一不教方法,二不能立即运用,拿毛线跟游戏比。
说得挺有道理
讲的还可以
引导啊引导,他有一个概念没说,就是交互体验,这个才是关键
引用11楼 @ 发表的:又是这种制造焦虑秀优越感的狗屁鸡汤文,通篇的何不食肉糜
为什么你孩子不沉迷游戏?因为他有个对游戏行业知识体系完备的爸爸,买得起SWITCH带的起老人孩子去国外旅游做SPA,在高压工作环境下还能平衡事业和家庭
这种焦虑太容易制造了,我一小时能造出几百条——为什么你孩子跟小混混谈恋爱你不知道?因为你心理学没学好,只顾着搬砖没时间陪孩子
为什么你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因为你没给报贵的补习班
为什么你孩子自闭?因为你拼命搬砖没精力处理好家庭关系
为什么你孩子自卑不敢跟人说话?因为你拼命搬砖也还是很穷
……讲到底,为什么孩子沉迷这些廉价LOW B游戏?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便宜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方式,这跟你以前看电视打打红白机没有任何区别。谁不知道出国旅游好SWITCH好玩?十万的培训班比一千的培训班好?谁不知道多陪孩子好?&真的这么轻松给得起吗?绝大多数家长为了给孩子好的环境已经竭尽全力了,你怨他们没给孩子更好的玩具出国的机会,把锅都扣教育方法头上?好的教育条件,是都不要成本的吗?赞同,看到switch就不想看了,但还是看完了。
这人孩子有了switch所以就不沉迷王者荣耀了?能说明啥?好比你问屌丝人王思聪一样天天打游戏,天天网上diss这个那个的,怎么就不撸管?尼玛你说呢?人天天玩嫩模。
游戏、性、甚至是社交媒体 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正确引导而不是避之大吉的。这方面隔壁日本比我们做的好得多,当然,这也和国情有关。
引用32楼 @ 发表的:这件事情我觉得我挺有发言权的,我妈从二年级开始,主动带我去网吧,这还是在我们家族已经有四个网瘾少年的情况下,四年级我们搬家,新网吧老板不让我进,我妈给老板留了手机号,警察要来的话,让给我妈打电话,一直到高三,我上网时间固定,从未有网瘾,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上瘾。其实堵不如疏,你让孩子早点接触,完整了解了究竟那是什么东西,其实上瘾还是挺难的。挺羡慕这样的爸妈
引用22楼 @ 发表的:因为有钱人的孩子见多识广,随便就体验到多种比游戏好玩和高大上的东西,丰富而美好的多样性人生体验才是防止在某种单一事物上沉迷的最优方法而对穷人家的孩子而言,好玩的就只有游戏了,对于不爱运动的尤甚当然了,家长呼吁关闭游戏公司是不合理的。但是作者的孩子优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富有,什么教育观真在其次别扯了,就是家长无能,我们市去年的高考状元老爹老娘都是农民,照样去了清华!
已收藏zszszs
无时无刻不想着把热门网游打成low b某些单机捧上天是真的骚
挺好的 学习学习
引用32楼 @ 发表的:这件事情我觉得我挺有发言权的,我妈从二年级开始,主动带我去网吧,这还是在我们家族已经有四个网瘾少年的情况下,四年级我们搬家,新网吧老板不让我进,我妈给老板留了手机号,警察要来的话,让给我妈打电话,一直到高三,我上网时间固定,从未有网瘾,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上瘾。其实堵不如疏,你让孩子早点接触,完整了解了究竟那是什么东西,其实上瘾还是挺难的。我小时候我妈也每周给我钱去上网,不过后来还是有网瘾了,再后来大学我开始用游戏赚钱了,再后来我靠游戏买了房。。。现在是没瘾了,看着都不想玩。。。
马克学习之
游戏中达成一个目标,是在游玩过程获得的,而学习生活中要打成一个目标,是枯燥且乏味的,而且往往来的更困难
听国产游戏策划跟你谈游戏?我觉得国产游戏对于防沉迷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能沉迷“幻”的话,就不简单是沉迷的问题了
引用39楼 @ 发表的:你这么沉迷一个互联网的虚拟论坛就别站在道德制高点呼吁了吧?
你天天看着电脑拿着手机就别说人家孩子没有意志力和分辨力了吧?
游戏连正当性都没有你这么高品德的人应该呼吁立法取缔全世界游戏公司去吧?
你不给孩子20级的奖励,却要求他升到100级。老板不给你工资,让你干10几年活你干么?偏激了,有相反的声音未必是坏事,其实层主和主楼的说法都是各有启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15人参加团购328.00元&699.00元
432人参加团购385.00元&999.00元
79人参加团购226.00元&369.00元
74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238人参加团购299.00元&599.00元
597人参加团购487.00元&769.00元
330人参加团购288.00元&849.00元
469人参加团购769.00元&1399.00元
201人参加团购129.00元&299.00元
478人参加团购309.00元&799.00元
267人参加团购256.00元&10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189.00元&399.00元※游戏设计师: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有不少家长留言“孩子老是要玩游戏,不给就闹脾气”、“孩子一放假就玩手机,怎么说都不听。”相信孩子沉迷游戏这个问题,肯定会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今天文章的作者,是一名游戏设计师,也是一位爸爸,但他说他的孩子从不沉迷游戏。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岛上十点(ID:BBfresh)。
前几天看到一位父亲最近发的一篇文章《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游戏人生。作为一个父亲,我努力了10年,很多父母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无奈。同样沉浸在痛楚和不安之中,也请网络游戏商们给父母们提供一个办法。
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子的喜好。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
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
你儿子玩不玩游戏
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吗?
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Faker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
我儿子当然玩游戏,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switch后,开始玩塞尔达了。
为什么他不继续玩王者荣耀了?
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吃鸡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没有人从海洛因走向抽烟。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
王者荣耀对他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而他并不觉得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相反他因为不玩王者而获得了优越感(这不是我的本意…)。
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你就没有意义。
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
首充和七日签到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
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
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
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
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游戏、番剧和小说
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在LOL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后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
甚至我的舅舅,作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一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
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家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
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
我小时候也有“电视病”,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电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地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
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游戏如此,生活也如此。
当然游戏的设计更复杂,教育孩子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
当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
除了眼界与目标,有空再聊聊如何以游戏设计的套路来引导孩子,希望有所帮助。
(来源:作者岛上十点,是一位从业多年的游戏策划,除了设计游戏以外,夜里十点,在这里他将带你以游戏视角看世界。/编辑:新媒体运营部)
艺妈 ,我老婆总是很唠叨,每天晚上都唠唠叨叨的,一会抱怨这个一会抱怨那个,总是在不停的抱怨,从菜价上涨到物业不搞卫生,到儿子学习不认真到我不负责。孩子也很烦,我也很烦,我该怎么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听独特的教子秘方、赏神秘的育儿经典,孕育惬意、舒适的家庭读书馆,你也能做到!
家庭教育全国第一大品牌,最专业的讲师团队、最有价值的教子绝招,点击便可得到!
今日搜狐热点【图片】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0,928贴子:
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粘贴秒删,直接上图吧。
前排推销席德梅尔的文明以及P社四萌,保证您的孩子下一回合就上床睡觉
感觉吧,方法一般,不过分析还可以
智能手机禁止玩
起诉国家电力局啊
不错 拿舆论对立的两面去比较论证
虽然有屁股的问题,但是老实说有道理多了。另外当年我小学说的是沉迷电视,,,
人家的孩子不爱打游戏 或者 爱打游戏成绩还TM的好!你家孩子爱打游戏并且是个学渣!然后你就只怪游戏!我是感觉挺蠢的!我小时候爸妈出去务农!我6岁!我妈买个小霸王给我玩!让我看家!我TM怎么没上瘾!
说的没错,像我们这些老牌的刀塔玩家,war3玩家,或者eve,星际,再或者主机玩家,是绝对不会对lol,王者荣耀,吃鸡沉迷的……家长越是严防死守,孩子越是逆反想玩,只能造成恶性循环……以我举例,一盘刀塔打下来,整个人都累瘫了,沉迷个鸡儿
大禹治水谁都知道,懂的又有几个
沉迷游戏说白了就是教育问题,没教好,就算他不迷游戏,也会迷上二次元,迷上网络小说,未来还有黄赌毒等着他,世界上这么多诱惑人的东西,你能都禁了么,家长还是想想如何教育,整天找人背锅,惨的还是自己孩子
中国法律漏洞,消费者就是待宰的羔羊,欧美企业敢这样吗?你看那边国内的游戏公司,出了国还不老老实实,堪比良心企业。为啥呢?就是因为国内立法机构不重视该问题。哪天立法禁止游戏运营,每天晚上10点后关服。看你们再沉迷去
确实家庭的教育和关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是物质上满足,精神上缺失,给个几百几千随孩子花却从没时间陪孩子,导致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就算没有网络,也有其他东西会导致孩子沉迷,因为他总会找一样东西满足自己的精神的,这个避免不了
说的有道理
恕我直言,中国并没有什么“游戏策划”,只有虚拟电子商品策划。哪些“无不是为了让玩家沉迷而设计”“无不是为了坑玩家的钱而设计”,满脑子都是怎么骗玩家的钱完全不懂得艺术的码农,好意思把自己称为“游戏策划”吗?这就像一帮传销的骗子把自己称作“老师”一样可笑好不。
链接?我分享给我哥看,
讚!!!!!!!!!!!!!
所以说游戏鄙视链是有理有据的
一群没当过家长的人有什么资格指责家长没教育没引导,六七八十年代生的家长有几个是懂电脑的,每天为了生存忙碌的家长又有多少耐心来教导孩子,就算是教导了能对抗后面几百人的团队吗?还有说风凉话的希望你们都是一本以上毕业,毕竟这种家长理论出来后好的幼儿园招生都看家长背景了!再有昧良心的钱还是少赚点,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别一堆的钱没后人花
星际争霸2,玩之后会思考人生
游戏还分高端低端有什么意义?给日本游戏公司打广告?高端毒品就不是毒品了?
孩子的教育本来就是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一起来引导的,现在好多家长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一但孩子发展不如意就知道来抱怨社会和学校,从来不思考下在家庭里自己做了什么引导。特别是一些家长就以自己的投入多少钱来体现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比如买个玩具几千上万的,报上N个超贵的兴趣班什么的就好像把家长的任务完成了,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对孩子有没有帮助,孩子喜欢不喜欢。
针对社会层面而言,青少年沉迷游戏是社会稳定的体现.平心而论,玩游戏是目前国内最为廉价的娱乐了.就统治阶级而言,青少年沉迷游戏是一件好事,节省了治安成本的同时也缓解了阶级固化的阻力.
少女卷轴玩家,表示国产的这些游戏有什么可玩的?
也就是说,策划表示我是你们的爸爸?
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中国有游戏策划?顶多游戏工程师。第二,文章里给出的方法适用性有如何?不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很中肯的。想要让孩子不要沉迷,首先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沉迷。多陪陪孩子肯定没有错
说的太好了,像我这种不玩游戏的人,对什么玩Dota2,星际,lol.塞尔达,gta,黑魂的人嗤之以鼻,玩游戏有什么可骄傲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资深游戏策划现身说法: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资深游戏策划现身说法: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小型游戏百家号原标题:一篇被称为“完美”的文章本文原标题是《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一个游戏策划人写的,上万网友转发,称赞“写得太好了”、“永久收藏”,值得所有家长一读。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孩子网瘾的问题。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子的喜好。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家长要端正态度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Faker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真想要让孩子摆脱网瘾,做家长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深入了解,逃避只会让事越来越大。我儿子当然玩游戏,非但给他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switch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在在玩奥德赛。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玩《塞尔达》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冒。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王者荣耀他也玩,但对他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他逐渐觉得并不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帮助他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他就没有意义。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在LOL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后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甚至我的舅舅,作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一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家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我小时候也有“电视病”,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电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地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当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沉迷游戏的本质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玩一款游戏?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所以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感,这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相信设计者是专业的,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引导孩子的技巧[标签法]之前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我的儿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儿子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十个里面九个不知道。就好像我儿子喜欢吃一道菜,但是这道菜我却闻所未闻,也就无从下手了。换到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来,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束手无策,其实本质上还是对它的不了解。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没人知道第一步要怎么做,下面我来讲几个技巧。第一步:贴标签。人们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但往往会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个快速定义自己的一个好办法。比如我妈,我给她定义的是中年、母亲、退休、广场舞、小城市。通过这几个标签,大约可以猜到她的社交范围是广场舞的阿姨大妈和小区里退休的前同事,以及各路兄弟姐妹亲戚。你会发现,光看“母亲”是看不出信息量的,标签之间是有联系的,标签越多,就越能准确的定义一个人的特点。为了博我母亲开心,前年我带父母去了一趟长滩岛,那里低廉的消费,酸爽的SPA,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沙滩让人非常享受,但我爸妈更享受的是回国之后和亲戚朋友们的谈资。这趟出国旅行,在她们的社交圈里,成了有孝心、档次高、会享受和生活充实丰富的代名词。这种小地方上的社交愉悦感,是我为他们选择东南亚这趟旅行的原因。作为策划,我们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九零后、社交。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话说回来,如果我立刻让你给你的儿子贴标签,你可能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物,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我的小表妹今年读初三,是我看着长大的,父母基因好,人已经长到一米八了和我平视。春节时我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暑假时还不见她玩,现在已经轻车熟路。重点初中、爱漂亮、成绩不错,这是我对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她怎么有心情玩游戏?后来她组了一个好友,我发现段位比她还要低,组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我大概知道她沉迷王者的问题所在了。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频繁的面对面的社交行为,这是容易形成恋爱、小团体或攀比心理的地方。王者荣耀只是她和这个好看男生的社交工具。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迷王者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问题就能找的更精准。除了贴标签以外,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他的标签。我们都知道一个标签是好赌、有钱的人,下一步就会进入赌场,但是当他亏光后,变为好赌又没钱的时候,他会做什么呢?标签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模糊的看到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和父母害怕游戏一样,动物怕火,害怕被烧死,但是人类可以轻松的控制它,区别只在于动物对火无知的恐惧。很多家长问到我: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我这时不是担心他儿子,我忧虑的是他自己:你平心而论,对儿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不是像动物面对火一样,一无所知。[惩罚与奖励法]许多家长的惩罚方式很容易将自己摆在孩子的对立面。如何惩罚孩子,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在游戏设计中有一个常识,策划几乎不因为玩家没达到目标,而把他已有的东西拿走来作为惩罚,相反是许诺一个奖励,你达成了才能获得。好比完成任务后获得的金币,打死Boss掉落的装备。不会因为你没打死Boss,策划说作为惩罚没收你的装备,这样带来极强的挫败感。惩罚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游戏中我们也极少惩罚玩家,哪怕你玩的再烂,我们都会告诉你:你玩的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如果我的儿子反复受到惩罚,他会觉得这事不适合我,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而如何奖励孩子,简单来送儿子东西时要谨慎。首先游戏策划永远不会偷偷或者无缘无故的送你东西,背后始终都惦记着你什么,不管是期待你多上线也好,期待你想充钱也好,而且大奖励在送之前,都会先画个饼,告诉你想获得是有条件的。奖励跳出来的特效永远酷炫具有仪式感,希望你记住我们对你的好,让你心情激动的明白,这是我们奖励你的,而不是我们欠你的。如果你给孩子的奖励被他认为是理所应该,他也许会因为哪天买不起最新的iPhone、买不起想要的车时怪罪你太过抠门。那么我们可以奖励什么给孩子?我们可以送孩子手机、游戏机的使用权,迪士尼两日游,新款NB鞋一双,或者给他买个皮肤买个游戏也无妨,以财力来定。但是直接赠送手机、人民币、游戏机则不行。我们要投其所好,但要记住,这些奖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使用范围,人民币就是没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你不知道他是攒着买手机了,还是消费到游戏中浪去了,它能实现他所有的目标。奖励的目的是它能让儿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想清楚什么是你儿子想要的,利用它和你儿子站在一起,完成你们想要的目标。哪怕你儿子要买手办,在你眼里这不就是个塑料小人吗,那你自己也要明白,你买的价值不是这个塑料小人,买的是你儿子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结语当然,游戏设计极为复杂,一款游戏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现,是一个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但是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或者希望有关部门一封了之,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最有可能帮助他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在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于指望政府和游戏公司,家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领路人。来源:观察者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小型游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个人原创小视频,录制英雄联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深游戏策划现身说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