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金马镇有没有冷库

金马镇(云南泸西县金马镇)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云南泸西县金马镇
金马镇(云南泸西县金马镇)
金马镇位于泸西县境西北部,东接,西与旧城、接壤,北与相连,南接、,距县城12公里,地处东经103&31′41″——103&31′26″、北纬24&27′18.6″——24&27′36.6″之间,国土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7个、26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85个合作社。还有金马镇。
  该镇位于泸西县境西北部,东接白水镇,西与接壤,北与曲靖市师宗县相连,南接中枢镇、午街铺镇;国土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0.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0公里;全镇辖爵册、新安、山口、太平、新坝、雨龙、石缸冲7个村民委员会,26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85个合作社。2008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45965亩,总户数12689户,总人口51213人,其中,农业 金马镇人口49903人,占总人口的97.4%。境内居住着回、彝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6人。   金马镇地处东经103°31′41″——103°31′26″、北纬24°27′18.6″——24°27′36.6″之间,东接白水镇,西与旧城、三河镇接壤,北与曲靖市师宗 县相连,南接中枢镇、午街铺镇,距县城12公里。 地形以丘陵、坝子为主,地势较为平坦,最高海拔1975.4米,最低海拔1790米。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1.27毫米。2002年,全镇耕地面积38953.6亩,其中水田17107亩,旱地21846.6亩;总人口49289人,其中农业人口43868人,占89%,占11%;少数民族人口1698人,占4%,主要有回、彝等少数民族。2002年,全镇8785万元,643.4万元,粮食总产1655.1万千克,1309元,农民人均有粮368千克。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坝子为主,较为平坦,境内最高海拔1975.4米,最低海拔1791米,是全县最大的万亩坝子;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无霜期达238天 金马镇,年日照量1962.9小时,年均降雨量1101.3毫米;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农村劳动力31157人,的石匠和商贩在县内较为有名;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板桥河水库主干渠、横贯镇境,境内地表有水库8个、小坝塘11个,年蓄水500余万立方米,地下水面积达71.3平方公里。
  该镇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豆泸公路、陆泸公路、石泸二级公路和白金公路、金碧公路、太山公路、太所公路交叉贯穿全境,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2008年,全镇实现100%行政村、99%自然村进村道路和村间道路水泥路硬化。
  全镇16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428元,比上年增长16.5%;15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4%;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57.3%;全镇3692万元,比上年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6948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全镇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24046万元,同比增长48.49%;各项贷款余额达23554万元,同比增长37.8%。
  (一)改革开放以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前,金马是最大的乡镇,是泸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镇,三 金马镇大产业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均居全县前茅,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相对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以来,金马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大飞跃,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大发展,也取得了大进步。   (三)经济结构现状   1、农业。农业是金马镇的基础产业,种植业以烤烟、水稻、小麦等为主,是泸西县优质烟主产地之一;养殖业以猪、牛为主,肉牛冻精改良及肉牛养殖在省内有一定名气。蔬菜、优质米等项目发展迅速;养殖业异军突起,目前已建立起10个仔猪养殖示范村、1个肉牛冻改中心和1个,有年调运生猪2万头以上的营销大户4户。   2、工业。金马镇是泸西县总体规划的工业园区,现有企业21家,有硅铁合金、等产品,质优价廉,远销海南、广东等省。   3、第三产业。辖区内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商业门店鳞次栉比。   (四)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金马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上,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队伍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顺利通过了“普九”、“普实”验收,全镇有中学1所,职中1所,完全小学13所,在校学生达8892人,有教职工450人;文化上,各种文艺创作及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村文化生活活跃;卫生上,金马中心卫生院已经建设成为泸西最大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已在全镇农村推行,社会稳定,治安良好。通过狠抓,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在金马农村蔚然成风。
  1、土地资源。现有耕地38953.6亩,坝区面积占73%,丘陵面积占18%,山区面积占9%,是全县最大的万亩坝子。 2、。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无霜期238天,年日照数1962.9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人力资源:是人口大镇,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农村劳动力28737人,素质不高,金马石匠和商贩在县内较为有名。   4、水利资源:地表水有水库8件,小坝塘11件,年蓄水502.7万立方米;地下水面积71.32平方公里,厚10米,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1、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化程度已达80%,田间沟渠纵横,能够满足各种农作物种植需要。 2、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镇内有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电压稳定。   3、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石泸二级公路、豆泸公路、陆泸公路贯穿全镇,是红 金马镇河州进出滇东地区的必经之路,距召夸站仅30千米,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全镇各村委会都已修通水泥路,村民小组道路硬化率达86%,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率达99%。   4、市场建设。现有农贸集市6个,其中爵册集市是全县除县城外最大的集市。有大牲畜专业市场4个,商家众多,市场繁荣。   5、中心集镇建设。2003年,在爵册集镇基础上,以建设红河州一流小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的中心集镇,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田间道路截至2008年,全镇共投资4779.39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件。其中:土地整理项目1件,投资2896万元;金马灌区干支渠防渗工程1件,投资560万元;烟区水利工程9件,投资1043.39万元;整合项目2件,投资280万元。13件工程均已在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共衬砌“三面光”沟渠26条67.41千米,新建水池20个,铺设管网11千米,农田坡改梯6103亩,改善灌溉面积28350.6亩,建成3000亩早实核桃基地和300亩水果基地各一个。   截至2008年,投资760万元,规划占地15亩的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18.1万元,完善集镇新区三角地小市场道路和建材市场内排水系统。位于集镇中心占地66.85亩,规划户数115户的农村居民小区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全长3000米的环乡公路已初步完成挡墙支砌等基础工程。加大“两小”出让力度,拍卖小宗地92宗10.98亩,共收取457.16万元,单宗土地出让最高价达1783.44元/平方米。   截至2008年,全镇通过群众自筹和争取上级补助,投资100多万元硬化村间道路3条3.6公里;在土地整理项目、烟水工程项目中修村间、田间道路25条41.5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把增强作为推进的长效机制,通过“五个创新”,全力打造“休闲之都”、“商贾之地”、“田园之所”、“和谐之邦”,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和改善党委、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是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组织保证。一是从制度上确保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分管领导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经常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效果、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二是在第三届村“两委”选举中广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镇党委、政府除严把外,通过取消流动票箱,设立投票站,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环境,鼓励优秀人才积极参选,严格按照合法程序,选举产生了主任7人,其中3人连选连任,副主任7人,其中5人连选连任,5个村民委员会实现了“一肩挑”,“一肩挑”的比例达71%。三是建立健全。把热爱新农村建设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工作大胆创新的站所干部选调到村担任总支书记;把安心新农村建设工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新农村指导员推选为所驻村总支书记,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四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宣传,增强他们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创新领导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设置模式,如石缸冲村的新庄科、两个村民小组于今年4月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正式建立党支部,全村委会做到了每个村民小组都建有党支部,从而形成了总支负总责、支部牵头、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格局,创建了一个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干部经常受教育”的基层党建新机制。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还是烤烟合同、农村低保,只要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创新和改革农村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调解网络。对矛盾纠纷、等,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安定稳定。   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让基层群众分享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加快农村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服务,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了协会、协会、肉牛养殖协会,形成了实用信息、市场营销、科技示范、资金、服务五大服务联动网络。高质量完成,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如该镇山口村在第三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通过组织候选人向村民代表发表演说、回答村民提问这一形式,推行目标承诺制和践诺保证制,不仅有效解决了换届中存在的选前乱承诺、乱许愿和选后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维护了选举秩序,而且创新了新一届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诚信建设的思路,促使村干部进行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期重点,知道任期内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措施,真正做到干有方向、有目标,让干部始终有压力、有动力,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
  金马镇增强交通意识,投入了2000多万元,完成了214公里水泥路的铺筑,使29个自然村有27个村的进村道路建成了水泥硬路,交通的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金马镇地处泸西县西北部,以坝区和丘陵为主,有较好的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较有利。该镇主要种植大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烤烟,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这个镇的29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回三个民族近5万人,自然条件优越。但在2003年以前,29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都是泥土路,晴通雨阻,交通十分不便。   随着的较快发展,为尽快改变农村的交通面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泸西县政府于2002年底出台了支持全县各乡镇村村修筑水泥路的政策,金马镇在全县10个乡镇中率先行动,向29个村发出修水泥路的号召。镇党委和政府积极做好百姓的工作,大力宣传“大路大富、好路快富”的道理,并在金马镇山口村率先进行试点,帮助这个村很快修通了水泥路后,使其它村的村民亲眼目睹了修水泥路的益处,以点带面,在全镇掀起了修水泥路的高潮。   修筑乡村道路,最困难的是资金缺乏,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金马镇采取了“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即“县里补助一点,镇里补助一点,村民投工投劳凑一点”,充分调动了各村的修路积极性,全镇29个自然村中的27个村修成了水泥路214公里,实现全镇10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交通的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镇里办起了厂、铸造厂、冷库等10多个私营企业,不少村民出行都骑上了摩托车,全镇增加机动车200多辆。2004年镇财政收入775万元,人年均收入1499元,比公路修通前的2002年分别增长了12%和13%,在全县名列前茅。
  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围绕把镇建设成为畜牧业基地、蔬菜基地、泸西县工业园区和农村商品流通中心的目标,优化农业、发展工业、壮大第三产业,不断加大力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推进金马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主要建设项目:   (一)泸西县金马镇农牧业交易中心,计划投资2500万元;   (二)泸西县金马中心集镇,计划投资5000万元;   (三)组建泸西县金马蔬菜,计划投资200万元;   (四)建设5000亩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   (五)建设万头肉牛改良基地(即一个中心,两个改良点),计划投资500万元;   (六)建设万头肉牛、万头优质仔猪养殖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   (七)建设万亩牧草种植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   (八)完善、提高乡村道路等级,计划投资5000万元;   (九)建设自来水处理厂,计划投资700万元;   (十)金马坝万亩园田化建设,计划投资1500万元。
  2008年全镇共有中小学24所。其中:1所,职业初级中学1所,村委会完小7所,村完小6所,村小6所,单师校点3个。初中教学班43 个,在校生 2307人,初中105.73 %;小学教学班 155个,在校生 5761人,入学率 99.96 %;学前(幼儿)教学班 37个,在园(班)1290 人,入园率50.98 %。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 0.05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 1.34 %。泸西缺电暴露电力大小网僵局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泸西缺电暴露电力大小网僵局
  水库缺水导致3个小水电站停产
  县内的另外几个发电站却不直接为泸西供电泸西缺电 天灾还是人为?
  一家小店,除了使用着的一台发电机外,还备用了两台发电机。
  电网僵局
  20年前,全国公布第一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名单,泸西县就已位列“七五”期间已达标验收的电气化县名单之中。可20年后的今天,该县却仍然面临着缺电之痛。近两个月来,除县城外,泸西县的其他地区每天都采用轮流供电的方式,而且每次只能供电2至4个小时……在县城住了几十年的李师傅评价道:“‘电老虎’虽然可恨,但终归有电可用。‘电老爷’却是想来就来,想停就停,让你无电可用。”
  ?现象?
  地点:泸西县旧城镇老停电,冷库内两吨水果全坏了
  在泸西县通往昆明的石泸公路边,在青松岭红果园边上零零散散地放着许多的钢筋。为了安全,园主打算将路边的一段用栏杆围起来,但是,20多天过去了,这些钢筋仍然摆放着。园主说:根本不可能焊得起来,因为最近两个多月一直在停电,一天能有电的时间不超过两三个小时,而且供电时间不固定,好几次,刚把师傅请来焊栏杆,却一下子又停电了,折腾了几次后,也没有师傅愿意来了。
  更让园主恼火的是,果园冷库内存放着两吨水果,原计划保鲜到春节出售,可这样断断续续毫无规律地来电、停电……冷库内的两吨水果已全坏了,损失可不小。
  果园对面的洗煤厂也很无奈,厂主说,由于来电不规律,工厂根本没办法开工,好几次,刚把工人召集来,刚开动机器却又停电了……幸好,厂里的工人大多是村子里的人,不然早就被折腾得走光了。
  地点:泸西县金马街、旧城镇
  小店内摆了3台发电机
  三河农贸市场边上,一家制作钢窗、铝合金窗的小店,门口的柴油发电机正在隆隆响着……整条街面上,除了有发电机的店铺开门营业外,其他店铺都闭门谢客。店主告诉晚报记者:“我的店里还有两台发电机摆着备用,一台是汽油发电机,一台是柴油发电机。每天光用来发电的油钱就在120元左右,一天下来,基本没利润可赚。可这些活都是熟人、朋友拉来的业务,就算没赚头,也得硬着头皮干。不然把工人给闲跑了,想再招回来就难了。”
  事实上,在泸西县,最近有不少店铺都购买了发电机,在金马街上,甚至在一家理发店前也摆着一台发电机。店主称:“金马街上今年可能家家都有发电机。”
  而弯腰树公路边的一家小塑料废品加工厂,厂主正考虑把工厂搬到相隔不远的陆良县或者师宗县。他说:“加工塑料废品,光烘机器就得花1个多小时,废塑料倒进机器后,很快就能溶化,这时如果停电,根本没办法把溶化了的废塑料取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又在机器里慢慢凝固,与机器里的垫片凝在一起……事后还得拆洗机器,而且里面的垫片都已报废了……最近老停电,根本不可能开工。”
  地点:泸西县中枢镇和向阳乡
  农村小学每天都上不了第一节课
  最近几个月,因为频繁的停电,电饭煲、电炒锅等家用电器无法使用,大兴堡小学的老师们上完课后,便轮流到村子边的山上找木柴,来为蜂窝煤炉生火……不过老师们倒是乐观,他们笑着说,如果来电,这个煤炭火就成了烤火炉,一举两得。
  在条件还算不错的沙马小学,为了让学生们正常上晚自习,学校专门买来发电机,供晚上教室照明用。当然,学校里的电铃是不会响了,广播也不会响了,电脑也不能用了……而在那些没有条件买发电机的学校里,学生上晚自习,只能靠蜡烛照明。
  很多农村小学,都习惯在早上7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这个时候一般天都没亮,可最近由于没电,课根本没法上,老师们只能等到天亮后,才开始上课。
  泸西县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忠明:
  泸西每日供电缺口达15万~20万度
  据了解,目前,泸西县的供电完全依靠着泸西县电力公司和南方电网红河供电局。
  泸西县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忠明称:泸西县正常的电力需求是每天85万度左右,最近这段时间泸西县电力公司每天能供电65万度左右,每天的缺口在15万度至20万度,如果红河供电局能匀出部分电量供应泸西,泸西缺电问题就可基本解决了。
  15日上午,红河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刘二宝则称,今年以来,红河供电局在泸西县投资建成了220千伏吾者变电站,改造了110千伏泸西变电站,泸西地区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那么,泸西县的缺电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调查?
  县内3个电站都不直接供电泸西
  晚报记者了解到,其实,目前泸西县境内拥有不少电站,其中泸西县与丘北县交界处南盘江上的云鹏电站,拥有不小的发电量,但该电站属于调节电站,发电后,将并入南方电网,并不直接向泸西县供电。
  而正在该县建设中的风能发电站也不能直接向泸西供电;云南省圭山煤矿的自备火力发电站也不向外供电……而且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圭山煤矿这座发电站必须在今年12月20日前关闭。
  水库没水,水电站都停产了
  为泸西县供电的还有泸西县阿庐水电公司的3座小水电站:板桥河电站、者红坡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发电用的水就是从泸西县最大的生活用水源――板桥河水库来的。
  可是由于水库已放不出水来,板桥河电站从去年开始就停产了。者红坡的两个电站也在今年11月开始完全停产了。正常年份,3座小水电站每年可以发电500多万度,高峰时可以发电1000万度,但是今年,能发电250万度就算不错了。
  由于停产,电站里的20多名工人也没了收入,为此,有的人去一些工地管电,有的人去开出租车。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也就只能闲着了……其中一名工人,因为自己工资被停发,妻子开始闹离婚了。
  煤老板们不敢评论停电
  对于泸西县的煤老板们来说,这几个月他们可是受够了停电的苦。
  煤矿是不能停电的,即使工人不下井,也要随时用电抽着水,不然矿井就得报废了。那几家靠近陆良县的煤矿还好说,每家出了10万元把原来从陆良拉过来的线路进行了改造,使得供电恢复正常。可其他距离县城较远的煤矿就只能靠柴油发电机支撑了。
  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其中一家靠柴油发电机维持的煤矿,机电科长称,这里每天光用于发电的柴油费用就过万元,但问及他有关供电的详细情况,他却并不愿多说,称说多了害怕电力公司有意见。
  晚报记者又联系了一家更大的煤矿,这位煤老板称,这里一天会供电6至8个小时,何时停电,何时来电也没人通知,从去年至今,每天用于发电的柴油要近万升……不过他也不愿多评论,称害怕电力公司找麻烦。
  任锐刚 摄影报道 <  ?
  现象:泸西缺电不全因干旱
  本质:大小电网的10年僵局并网 为何如此艰难
  希望风能发电站建成后,能缓解泸西的用电难。
  电网僵局
  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泸西县供电网络,在电力需求不大的情况下,平安的走过了40多年。但随着用电量的连续攀升,加上从2009年以来的连年干旱,泸西县的供电软肋在今年被彻底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以前,泸西电力部门向群众解释供电不足是由于干旱少水发不出电,一些群众也认可这个说法。但最近几个月,相邻的师宗、弥勒、陆良等几乎都正常供电了,大家开始质疑泸西电力部门的解释。当大家知道是因为泸西小电网和南方大电网僵持10年没有实现并网,导致南方电网的电进不了泸西后,部分群众甚至愤怒地到供电所抗议,要求供电。
  ?软肋?
  管网太细 充沛电量过不去
  红河供电局相关人员介绍,今年,红河供电局在泸西建成了220千伏的吾者变电站,9月投产后,目前仅向泸西工业园区供电,36万千伏安的供电容量,最高用电量却仅有1万千瓦的负荷,其他客户却用不了这条电,相当于是火车头接着一辆小汽车。
  此外,红河供电局还对泸西变电站进行了改造,又从吾者变电站架了一条线向泸西变电站供电,这样,就改变了原来仅有弥勒变电站向泸西供电的状况,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红河供电局称:泸西变电站此前只有一台变压器在运行,另一台经过改造后从12月13日起才恢复供电。但即使是这样,泸西县的电网还是非常薄弱,现在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边疆县都已用110千伏线路供电,而泸西县却仍然在用着35千伏的网络在供电。就好比是红河供电局要向泸西供电,虽然有电,但泸西县的供电管网太细,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讲述?
  披露内情 供电设施年纪大
  一位多年管电的电工向记者讲述了泸西电网的部分内情。
  泸西电网架设于1974年前后,至今基本没有改造过。虽然这些年说要进行农网改造,但其实只改造了将近80%的终端,而向终端供电的高压线则根本没有改造,很多电杆都已经风化。再说,那个时候架设的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大,怎么可能承担得了如今的电力供应呢。另一方面,泸西县电力公司的供电管理非常落后,将乡镇供电所都承包给了私人或者乡政府来管理。以电力公司每度4角的单价计算,供电所向用户收取每度0.483元来计算,还有的动力用电是0.713元每度,像旧城镇这样有许多煤矿的乡镇,每月的用电量接近200万度,供电所承包人员每年可赚上百万元。如果电力公司自己把这些电管理起来,电力公司将这些钱用来改造电网,早就可以提升供电能力了。
  ?尴尬?
  改造资金 近9亿进不了泸西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公司共投入41亿元建设红河电网,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按红河州13个市县计算,每个县的改造资金将近3亿元。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110千伏及以下)中,年红河电网计划总投资78.19亿元,但这些资金不包含泸西县,也就是说,两个5年计划中,有将近9亿元的国家电网建设改造资金进不了泸西县。
  为什么呢?原来,早在1997年,泸西县电力公司就进行了体制改革,由职工出资将电力资产全部买断,泸西县电力公司成为民营企业,职工每年都有分红。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电网改造建设资金,就不可能投到民营企业中去。
  ?难题?
  电网并入 政府部门多次介入
  事实上,泸西县电力公司供应的电力早就不能满足泸西县的需求。为此,红河州人民政府、泸西县人民政府都提出将泸西小电网并入红河供电局,但泸西县电力公司认为挖掘泸西丰富的小水电后,县电力公司就完全能满足泸西县的用电需求。泸西县电力公司就建设了冒烟洞四级电站。但是,连年的干旱导致发电不足,泸西县电力公司只好向红河供电局购电转供用户。可是因为电网老化,供电能力弱等,还是无法满足供电。
  为此,红河州政府相关领导介入到了泸西小电网并入大电网的解决,问题却一直未得到解决。红河州工信委、发改局等要求在今年完成并网,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初,泸西县人民政府也组成了工作组进驻泸西县电力公司,对并网工作进行推进,但仍无多大进展。前不久,红河州分管副州长又再次到泸西,对并网问题进行协调,也还是没有结果。
  泸西县电力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一定会积极配合政府推进这项工作,只要是上级安排的,公司都会把工作做好。
  ?传言?
  并网难题 有关资产核算身份界定
  泸西县电力公司职工私下里对记者说:其实大家都希望并网,但是不知道并网后电力公司的资产如何核算,职工的股金如何退还,职工的身份如何界定,今后的待遇会不会下降……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传言1 听说南方电网要求无偿上划,只要供电网络市场不要人员,对公司原有的电站如何处置都没有明确,只是要求政府回购后,再无偿上划给南方电网,这些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
  传言2 听说弥勒县电力公司上划后,原来的职工不属于南方电网,工资也会大幅度下降,这些都造成了职工的消极应对。
  传言3 如果泸西电力公司并入电网后,原来公司领导层、职工等就不可能再分红了。因此,不管是电力公司还是当地政府,对推进并网一事都不太积极。
  传言4 泸西县电力公司自称资产为4亿元,但如此老旧的供电网络,南方电网未必认可。况且就供电市场来说,泸西市场对于红河供电局并没有多少利润,对泸西电网的并网如同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没有优厚的条件,南方电网也并不会全力推进。加之泸西供电能力弱,这些压力都会由泸西县当地政府和电力公司背着。
  传言5 泸西县自以为当地小水电丰富,自己发电自己用,现在出问题了,当地政府要回购无偿上划给南方电网心有不甘,或者是没有这个财力。而南方电网又不愿意出钱收购,形成了多年的僵持局面。只不过“两张网”僵持着,却害苦了老百姓。
  ?回应?
  特殊政策 有偿收购身份工资不变
  泸西县工信委电力保障科介绍:现在泸西县电力公司的自供能力只能保障泸西用电量的很小一部分,现在的情况就是大电网上的电过不去,国家的投资也进不去,电网也改造不了。像这种独立的小供电王国,全国都没有几家,云南省也只有泸西县。
  红河供电局主要领导表示,从国家推行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对于规范泸西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农网建设改制,从根本上解决好泸西电力供应的问题,各级政府和云南电网公司不知做了多少工作,近10年来各种努力一直就没有中断过。2010年8月份,红河州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泸西县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批复》(红政复〔2010〕80号),明确提出:同意红河供电局在泸西注册成立红河供电局泸西分局。同意将阿拉坡、旧城、舞街、逸圃4个乡(镇)及工业园区划为泸西分局的供电营业区;红河供电局电网与泸西电力公司电网实现“一点联网”。但时间过去一年多了,相关工作也没有取得丝毫实质性进展。
  对于上述言论,特别是泸西县电力公司职工的顾虑,红河供电局也明确表示,针对泸西县电力公司的实际,云南电网公司早就为推进泸西电力体制改革给了特殊政策,明确了泸西电网资产可以有偿收购;明确了改制后只要泸西电力职工自愿,保持身份不变,工资不变,逐年增长。
  任锐刚 摄影报道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泸西人才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