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安全还是德意志银行信托公司司安全?

九个方面解读信托的安全性 : 经理人分享
九个方面解读信托的安全性
信托产品安全吗?这是投资者选择购买信托产品时最大的疑虑。本人从九个方面为您解读信托的安全性。
一、法律层面
1、《信托法》第16条规定,信托资产具有独立性,不能抵债不能被清算,具有债务隔离功能;2、存在银行的钱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钱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债的)请问 哪个更安全?
二、收益的实际兑现情况
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去百度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
2、再去百度就可以搜到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
3、今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财风波,比如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无归的理财风波,再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50万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鸿遍野。
三、从对风险的控制来看
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盖本息?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D,抵押物净值如何?变现能力如何?一旦融资人还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
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大同小异。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借款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
请问:风控过程和指标一样,做法同样,抵押率信托更低,凭什么说信托风险高?
四、从收益的分配来看
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腾讯财经图片报告《万亿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看腾讯财经报道的下图:
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出席期间表示,“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通过资金池的方式将短期资金对应长期资产,这样银行可以给投资者提供相对高收益的产品。按信托原理,银行应该将赚取的收益都给投资者,但由于资金池的复杂性,银行实际上并没有将赚取的收益都给投资者,而是自己留下了大部分收益。”
请问: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为什么不直接相信信托?
五、《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集合信托的隐性暗示
2010年9月,《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正式面世,该办法共六章三十条,其关键词是“净资本”和“风险资本”。规定:每个集合信托项目发行,信托公司都要提交一定比例的风险资本。目的说:确保信托公司固有资产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满足抵御各项业务不可预期损失的需要。这可以看做银监会对集合信托监管上的暗示。
集合信托融资类业务计提比例2-3%。
《净资本管理办法》的核心要求是:1)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2)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3)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六、从信托发行看
1、信托产品有大半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为什么?老百姓相信银行,银行知道你存多少钱,没办法这就是优势)。而其中有些银行是直接卖信托产品,有些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池。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4-5%,信托理财产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润差了吗?此外银行还要赚大部分发行费。银行理财资金占了信托规模的1/3。
2、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公开卖信托产品了,至少笔者接触到的银行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信托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银行肯定不愿意;所以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银行很少主动推销信托,即使客户问起来,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大大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银行美其名曰是产品经过银行的筛选风险更低,但仔细一看,不仅收益率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而且基本是小信托公司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分配。小信托公司收费便宜,通常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通道而已,这样利差比较大,品牌好的信托公司银行不愿代销,如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的产品,市面口碑好,但银行很少见到。如果要风险低,为什么只要代销小信托公司的呢?真正出问题了,银行也不会负责的,因为信托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受托人。比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风波,项目是工行推荐的,工行赚了4%的发行费,中诚赚的不会超过0.5%,中诚信托不过是银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银行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只是代销,信托公司才是受托人?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
七、从全球信托业发展趋势看
1、这些年我国信托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递增,自2013年2月末达8.27万亿管,资产千万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经选择信托公司管理财富。这么多年信托收益都在兑现,8.27万亿的资金都在信任信托,难道您的钱一进来,信托的口碑就倒了?您有这么厉害吗?
2、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国,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信托资产对GDP的占比超过了100%,在在中国,即使如今信托业风光无限,这一占比也不过才10%左右而已。信托业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如果以发达国家为标杆,信托规模还是太小了。
3、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乔布斯等等,都将大量的家族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并作为财富传承工具。信托作为财富管理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国人还不够了解而已。中国远没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采用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富豪,中国富豪胡润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上的多数人财富严重缩水,2011年中国亿万富豪财富缩水高达1/3。中国胡润上的富豪能守住财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亿万富豪难守财富20年。当然在西方信托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托财产免交遗产税,信托资产规模受保护(不能公开);而在中国,尚未开立遗产税。
4、如果有钱人都懂得信托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里会遭遇财富缩水?
八、交易对手违约的信托风险处理结果
截止2013年10月末,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0万亿,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每一次融资方都能及时还款的,交易对手违约肯定存在的,信托公司如何处理呢?
1、2011年9月,绿城中国事件:共涉及14款信托计划,11家信托机构,融资85亿。处理方式:以51亿港币变卖24.6%股权,转让9个项目套现33.72亿元,摆脱资金断链之困。
2、2012年2月,吉林信托被骗1.5亿事件:融资方伪造资料被拘捕,吉林信托涉嫌揽资。处理方式:自有资金本息垫付投资人,吉林信托停发产品数月。
3、2012年3月,华澳大连实德事件:董事长被中纪委调查,涉及信托融资31亿。处理方式:华澳信托上诉,庭外和解,变卖抵押物,本息兑付。
4、2012年6月,中诚30亿矿产信托事件:民间融资引发诉讼案件,处理结果:政府介入,传闻工行垫付本息。
5、2012年9月,安信信托地产违约事件:信托规模6.27亿,由于调控,融资方资金链断裂。处理方式:自有资金刚性兑付,再向融资方追债。
6、2012年3月,中融“凯悦门”事件:3亿信托项目到期无法偿还,处理方式:信托公司引入单一资金垫资兑付本息,11月份再拍卖抵押物。
九、既然信托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推广?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是比银行还发达的金融机构,而在中国,信托远远落后于银行。这是中国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规定不允许信托公开搞推介、宣传,广告也不能做;信托公司的发行人员也不能做公开推广,公开的宣传活动、博客、QQ、短信推广等全部被禁止。因为,如果信托发展过快,大家都去追求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减少。而在中国,银行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银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国企、央企就没办法获得那么便利的低成本融资。所以,信托产品基本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这些年信托公司的直销业务也建立起来,但总体销量仍然不容乐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信托产品和银行产品哪个更安全_百度知道
信托产品和银行产品哪个更安全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您需要看您想做的理财产品的具体类型,如果在风控条件好的情况下,任何正经的理财产品都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但是按照理财种类不同有具体的风险评级R1-R5。如果您想了解更细的请私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目前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信托产品,主要有贷款信托、不动产信托以及证券信托几类。无论是哪一种信托产品,信托公司在发行时,一般都会设立一定的风险控制及增信措施,要求贷款方提供足以覆盖项目风险的抵押价值或质押价值,同时根据需要,由一些实力机构介入作第三方担保,以保障项目本金及投资收益的相对安全。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刚性兑付”实际上是信托行业的“潜规则”,因为并没有相关文件规定,信托公司一定要履行“刚性兑付”原则。   一:法律层面  1,《信托法》第16条规定,信托资产具有独立性,不能抵债不能被清算,具有债务隔离功能;  2
,存在银行的钱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钱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债的)  请问,哪个更安全?   二:收益的实际兑现情况  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去百度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  2,再去去百度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http://finance.ifeng.com/roll/1084.shtml)  3,今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银行(原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50万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鸿遍野。  三,从对风险的控制来看  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盖本息?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D,抵押物净值如何?变现能力如何?一旦融资人换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  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大同小异。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借款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  请问:风控过程和指标一样,做法同样,抵押率信托更低,凭什么说信托风险高?  四、从收益的分配来看  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腾讯财经图片报告《万亿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看腾讯财经报道的下图:[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6b95b1ba01013oi9&url=http://s9.sinaimg.cn/orignal/6b95b1bagcf][/url]  http://s5.sinaimg.cn/mw690/6b95b1bagcf20469dfc74&690  请问: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为什么你不直接相信信托?  五、从信托发行看  1,信托产品有大半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为什么?老百姓相信银行,银行知道你存多少钱,没办法这就是优势)。而其中有些银行是直接卖信托产品,有些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池。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4-5%,信托理财产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润差了吗?此外银行还要赚大部分发行费。银行理财资金占了信托规模的1/3。  2,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公开卖信托产品了,至少笔者接触到的银行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信托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银行肯定不愿意;所以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银行很少主动推销信托,即使客户问起来,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大大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银行美其名曰是产品经过银行的筛选风险更低,但仔细一看,不仅收益率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而且基本是小信托公司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分配。小信托公司收费便宜,通常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通道而已,这样利差比较大,品牌好的信托公司银行不愿代销,如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的产品,市面口碑好,但银行很少见到。如果要风险低,为什么只要代销小信托公司的呢?真正出问题了,银行也不会负责的,因为信托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受托人。比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风波,项目是工行推荐的,工行赚了4%的发行费,中诚赚的不会超过0.5%,中诚信托不过是银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银行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只是代销,信托公司才是受托人?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  3, 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请问,为什么你不直接相信信托?  六,从全球信托业发展趋势看  1,这些年我国信托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递增,自2012年12月已达6.92万亿管,资产千万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经选择买信托产品。这么多年信托收益都在兑现,6.92万亿的资金都在信任信托,难道您的钱一进来,信托的口碑就倒了?您有这么厉害吗?  2,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国,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信托资产对GDP的占比超过了100%,在在中国,即使如今信托业风光无限,这一占比也不过才10%左右而已。信托业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如果以发达国家为标杆,信托规模还是太小了。  3,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乔布斯等等,都将大量的家族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并作为财富传承工具。信托作为财富管理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国人还不够了解而已。中国远没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采用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富豪,中国富豪胡润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上的多数人财富严重缩水,2011年中国亿万富豪财富缩水高达1/3。中国胡润上的富豪能守住财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亿万富豪难受财富20年。当然在西方信托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托财产免交遗产税,信托资产规模受保护(不能公开);而在中国,尚未开立遗产税。  4,如果有钱人都懂得信托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里会遭遇财富缩水?  七、既然信托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推广?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是比银行还发达的金融机构,而在中国,信托远远落后于银行。这是中国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规定不允许信托公开搞推介、宣传,广告也不能做;信托公司的发行人员也不能做公开推广,公开的宣传活动、博客、QQ、短信推广等全部被禁止。因为,如果信托发展过快,大家都去追求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减少。而在中国,银行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银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国企、央企就没办法获得那么便利的低成本融资。所以,信托产品基本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这些年信托公司的直销业务也开始建立,但总体销量仍然比例很小。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如需详细了解信托 或者购买信托产品  请致电 信托资深顾问 童生
  如需详细了解信托 或者购买信托产品
  请致电 信托资深顾问
张   各大信托公司产品都可以对接购买
  买信托产品享购买金额的0.4%-2%的现金返利,林
市场上的大部分信托项目我们这边都有,如中融产品,中江产品,等等大信托公司的项目,都有高额的返利给到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信托的安全性,购买信托产品是否安全?
1,《信托法》第16条规定,具有独立性,不能抵债不能被清算,具有债务隔离功能;
2,存在银行的钱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钱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债的) 请问,哪个更安全?
二:收益的实际兑现情况
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去百度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
2,再去去百度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
3,几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银行(原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50万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高风险。(慢钱网)www.manqian.cn
三,从对风险的控制来看
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盖本息?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D,抵押物净值如何?变现能力如何?一旦融资人换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
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大同小异。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借款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
请问:风控过程和指标一样,做法同样,抵押率信托更低,凭什么说信托风险高?
四、从收益的分配来看
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腾讯财经图片报告《万亿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信托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
请问: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为什么你不直接相信信托?
五、从信托发行看
1,信托产品有大半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为什么?老百姓相信银行,银行知道你存多少钱,没办法这就是优势)。而其中有些银行是直接卖信托产品,有些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池。银行的收益4-5%,信托理财产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润差了吗?此外银行还要赚大部分发行费。银行理财资金占了信托规模的1/3。
2,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公开卖信托产品了,至少笔者接触到的银行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信托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银行肯定不愿意;所以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银行很少主动推销信托,即使客户问起来,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大大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银行美其名曰是产品经过银行的筛选风险更低,但仔细一看,不仅收益率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而且基本是小信托公司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分配。小信托公司收费便宜,通常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通道而已,这样利差比较大,品牌好的信托公司银行不愿代销,如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的产品,市面口碑好,但银行很少见到。如果要风险低,为什么只要代销小信托公司的呢?真正出问题了,银行也不会负责的,因为信托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受托人。比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风波,项目是工行推荐的,工行赚了4%的发行费,中诚赚的不会超过0.5%,中诚信托不过是银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银行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只是代销,信托公司才是受托人?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
3,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 请问,为什么你不直接相信信托?
六、从全球信托业发展趋势看
1,这些年我国信托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递增, 2014年末已达13.75万亿管,资产千万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经选择信托公司管理财富。这么多年信托收益都在兑现,5.75万亿的资金都在信任信托,难道您的钱一进来,信托的口碑就倒了?您有这么厉害吗?
2,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国,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信托资产对GDP的占比超过了100%,在在中国,即使如今信托业风光无限,这一占比也不过才10%左右而已。信托业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如果以发达国家为标杆,信托规模还是太小了。
3,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乔布斯等等,都将大量的家族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并作为财富传承工具。信托作为财富管理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国人还不够了解而已。中国远没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采用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富豪,中国富豪胡润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上的多数人财富严重缩水,2011年中国亿万富豪财富缩水高达1/3。中国胡润上的富豪能守住财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亿万富豪难受财富20年。当然在西方信托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托财产免交遗产税,信托资产规模受保护(不能公开);而在中国,尚未开立遗产税。
4,如果有钱人都懂得信托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里会遭遇财富缩水?(慢钱网)www.manqian.cn
七、交易对手违约的信托风险处理结果
截止2014年末,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3.7万亿,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每一次融资方都能及时还款的,交易对手违约肯定存在的,信托公司如何处理呢?
1、2011年9月,绿城中国事件:共涉及14款信托计划,11家信托机构,融资85亿。处理方式:以51亿港币变卖24.6%股权,转让9个项目套现33.72亿元,摆脱资金断链之困。
2、2012年2月,吉林信托被骗1.5亿事件:融资方伪造资料被拘捕,吉林信托涉嫌揽资。处理方式:自有资金本息垫付投资人,吉林信托停发产品数月。
3、2012年3月,华澳大连实德事件:董事长被中纪委调查,涉及信托融资31亿。处理方式:华澳信托上诉,庭外和解,变卖抵押物,本息兑付。
4、2012年6月,中诚30亿矿产信托事件:民间融资引发诉讼案件,处理结果:政府介入,传闻工行垫付本息。
5、2012年9月,安信信托地产违约事件:信托规模6.27亿,由于调控,融资方资金链断裂。处理方式:自有资金刚性兑付,再向融资方追债。
6、2012年9月,中信信托三峡全通事件:钢材行业全面亏损,13.33亿信托融资无力偿还。处理方式:延期兑付,处置抵押物。
八、既然信托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推广?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是比银行还发达的金融机构,而在中国,信托远远落后于银行。这是中国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规定不允许信托公开搞推介、宣传,广告也不能做;信托公司的发行人员也不能做公开推广,公开的宣传活动、博客、QQ、短信推广等全部被禁止。因为,如果信托发展过快,大家都去追求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减少。而在中国,银行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银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国企、央企就没办法获得那么便利的低成本融资。所以,信托产品基本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这些年信托公司的直销业务也建立起来,但总体销量仍然不容乐观。
(www.manqian.cn) 慢钱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慢钱网金融服务行业主要包含:信托产品、阳光私募、专业金融理财师
慢钱网金融服务行业主要包含:信托产品、阳光私募、专业金融理财师
今日搜狐热点买信托产品安全吗?_百度知道
买信托产品安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信托有风险。  根据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抵押、质押、担保和结构化设计等 。有的产品只采用一种风控措施,有的产品同时采用多种风控措施。  (1) 抵押或质押:融资方将其动产或不动产(房产、股权等)抵押或质押给信托公司,若融资方无法按期支付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收益,信托公司可以拍卖抵押或质押物,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2) 担保:对于没有抵押(或质押)或者抵押率比较高的,信托公司往往会要求融资方对信托财产提供相应的担保。比如,担保公司担保、第三方担保(融资方的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公司法人无限连带担保等;  (3) 结构化设计:所谓结构化设计就是将信托收益权进行分层配置,购买优先级的投资者享有优先收益权,购买次级和劣后级的投资者享有劣后收益权。在固定收益类信托理财产品中,劣后级投资一般由融资方投资,信托期满后,投资收益在优先保证优先级受益人本金、预期收益及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全部归劣后级受益人;若出现投资风险,也先由劣后级投资者承担;  (4) 以房地产信托为例:房地产信托贷款,风险控制措施一般为土地或现房抵押,保证担保;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为信托持股,股权质押,派驻人员,监控资金,回购安排等。
游戏爱好者
转自网络:一:法律层面1,《信托法》第16条规定,信托资产具有独立性,不能抵债不能被清算,具有债务隔离功能;2,存在银行的钱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钱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债的)二:收益的实际兑现情况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去百度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2,再去去百度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3,今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财风波,比如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无归的理财风波,再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50万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鸿遍野。三,从对风险的控制来看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盖本息?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D,抵押物净值如何?变现能力如何?一旦融资人还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大同小异。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借款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请问:风控过程和指标一样,做法同样,抵押率信托更低,凭什么说信托风险高?四、从收益的分配来看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2.腾讯财经图片报告《万亿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原报道链接:)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看腾讯财经报道的下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目前来说信托在同等收益的理财里面,风控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信托公司受到银监会的监管,所有的信托项目都必须银监会批准之后才可以发行,并且信托项目也有抵押担保的设计,信托实际的兑付情况也非常不错
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信托本身是净资本机构、需要向银行交纳保证金的、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信托产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系信托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