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的房子在有没有棚迁加征迁的政策?名单上吗,朋友们请你们告诉我,谢谢

非幻即真之理,未佛皆魔之道(86版《西游记》杂谈一)
题跋自李评本之序,袁于令之妙笔: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門修煉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通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匮,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
万事有始有终,万物皆从无到有…《西游》亦然,自大唐玄奘法师赴天竺礼佛论道;至有辩机《西域记》收录之实;间杂宋辽夏元四代之杂剧,遂成明初之轮廓,乃至于嘉靖年间成书,万历年间新刻本诞世(世德堂现存本为万历新刻,如今西学界李安纲等人支持嘉靖旧刻一说,笔者会在后面的杂谈提及),已是水到渠成,编纂者何也?为淮安射阳山人吴承恩乎?抑或游方僧客,七五闲人??皆未有定论…遑论西游衍生题材之变幻,未守世本之道,皆自由放荡,各言其说;《猪八戒招亲》《通天大圣过海记》皆非“西游”乎??谬也,生之于民,起之于民,始之于民,流至万民,万般不离其宗…佛即为魔,真即为幻;而诸般西游皆为西游也…
央视《西游记》自81年立项至今,已走过了32个年头;这些年中,《西游记》伴随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逐渐的走入了千家万户,其故事上至垂垂老朽,下到稚嫩孩童,未读原著即知大略者逐年增多;本剧之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由此剧挑起兴趣继而大嚼原著者亦大有人在,但深读之人却不多,读懂之人更少,为何??皆因本剧与小说差异太大所致…笔者曾亲身体验过心猿木母的难解,金丹肾水月门之迷路…但张书坤说的好:“通人读书,只往通处解,所以愈读愈明;不通人读书,只往不通处解,所以愈读愈不明。”悟得此中道,初解原著则不难矣…结合笔者对于本部电视剧制作流程的了解,遂有撰此杂谈的打算…
正如笔者第一二段所说,我并不想将原著强加于读者和观众的心头,万般皆是西游,万般皆有缘法;但是,本剧与原著之差异以及笔者对本剧改编的各种看法都会在杂谈里面一一提出,某些段落可能过于辛辣,但仅为笔者一家之言...不可当真...
本篇杂谈将按照央视《西游记》的剧集拍摄顺序更新;每次更新一集;
本剧的制作顺序大略如下:
81年底,央视副台长洪天民,电视剧部主任阮若琳,王枫开启《西游记》《红楼梦》两大名著的拍摄计划,前者交给了电视剧部的导演王扶林,后者出人意料的交给了文艺部的杨洁…
82年1月到6月,杨洁,王崇秋,李成儒等六人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走完了全国,初步确定了本剧的取景地点,并且完成了相应的协调工作…同时,中国京剧院的戴英禄,邹忆青完成了30集的剧本初稿…
82年7月1日,试集《除妖乌鸡国》开拍
82年10月初,央视组织了吴祖光,谢添,郑榕,袁世海,李万春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对试集做了评估,结果是满意的,300万前期资金开始投入…
82年11月,正式开机;83年秋天,第一任唐僧汪粤离组,山东话剧团演员徐少华入组...
84年2月,《三打白骨精》和《计收猪八戒》制作完毕,于2月3日在央视播出,大受欢迎...
86年春节期间,播出由《猴王初问世》到《三打白骨精》的前十集,外加试播版的第十三集《除妖乌鸡国》…
86年拍摄了从《智激美猴王》到《孙猴巧行医》的九集剧情(包括翻拍版除妖乌鸡国),其中86年夏天拍摄《大战红孩儿》时,前期的300万资金已经用光;剧组演员李洪昌联系到了中铁十一局,其局座拍板,将下一批300万送入剧组,成为后面所有剧集拍摄的契机;同年秋天徐少华离组,央视演员迟重瑞入组…
87年春节,《西游齐天乐》晚会播出…为后五集的拍摄制造声势…
88年2月1日起,号称全本缺五集的25集电视剧《西游记》正式播出…因资金原因没有拍完的剧集为《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遇阻狮驼岭》《救难小儿城》和《收伏青牛怪》…
至于1998年立项拍摄的《西游记续集》,因笔者精力有限,且个人不太喜欢,所以将不会在本杂谈中作详细点评(可能会在某些回目中提及)
既然是按照拍摄顺序编写,笔者计划将82年至84年份的试播三集首先合为一帖,86年播放的其他八集放在一处,同年的制作的8集是第三贴,而最后的5集则合成第四贴,逐步更新…
今日风和日丽,开讲《除妖乌鸡国》…
1.本集被杨导选做试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师徒四人都登场,二是要求特技较少,三是故事不被观众所熟悉…
2.本集讲述的故事自原著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始,至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的开头为终,共四回多一点的内容…
3.因试播版《除妖乌鸡国》的底片缺失,且86年的翻拍版本中存有大量试拍版镜头,所以笔者只能将翻拍版和老版混起来讲,可以拿来分辨版本的镜头笔者都会一一择出来…
4.试播版《除妖乌鸡国》中,悟空身着虎皮裙,浅红直裰,八戒的颈项与嘴边有毛,戴着个布肚子;沙僧则是鹅黄氅…唐三藏头戴五佛冠,由汪粤扮演…而86翻拍版中,四人的形象都和四年前的版本有了很大变化,孙悟空头戴珠冠,身穿红坎肩;八戒的肚子早就由布换成了海绵,还纹上了眼影;沙僧的装束则换成了紫布氅…唐僧改为了迟重瑞扮演,不甚严谨的五佛冠也在汪粤的修改下改为了庄重的毗卢帽…
5.其实本剧对唐僧的人设是有一些瑕疵的,譬如这顶毗卢帽,密宗和汉传佛教里面,毗卢帽和五佛冠属于典礼型服饰,在讲法,放焰口以及迎接贵宾时佩戴…但是自有《西游》开始,毗卢帽一直伴随着唐长老出现,甚至有人说,唐僧从来没有摘过帽子,其实古人让老和尚不摘帽子实为凸显其高僧的形象,尊贵的身份;而电视剧改编当中,则应注重生活化,写实化,况且原著中唐三藏其实有多种造型,他是个凡人,既怕热,也怕冷,有光头的时候,也有戴斗笠躲雨的时刻,并非是个水火不进的佛像…譬如这三十六回中,就明言道:“那三藏光着个头…”
6.至于三个徒弟的妆容,试集比起翻拍版来更接近原著的描述;行者的虎皮裙自不必说,试拍版本的猴子就是红脸的,这一点暗合原著的描写以及戏曲的勾脸,但翻拍版却改成了玉面,世上哪有玉面的猴子呢,果然有,也不是孙行者啊…八戒嘴边与脑袋后的硬毛也形如其名;而沙僧的装束在二十二回中也有描写,其中鹅黄氅是主要特征,毫无疑问,试拍是做对了,但翻拍改成紫色却是搞错了…其实,杨导对试拍之所以不满意,主要来自于其对徒弟三人妆容的要求,她是个唯美主义者,自诩读过原著的她认为孙悟空曾经号称美猴王,所以就是要美,试拍在她看来把行者搞得像只大猩猩,且因为穿了虎皮裙的缘故,又被称之为猎人,所以一定要改;而王希钟塑造的带毛版猪八戒也被杨导否掉了,杨导说:“这不是野猪吗,猪八戒不是野猪…”其实猪八戒长什么样,看过原著的观众都知道,“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黑脸短毛,长椽大耳…”
7.行者的金箍在原著中之描写也与本剧有很大不同,原著中形容金箍为金线一般,见发生跟,不甚明显;而本剧则采取了戏曲中孙悟空的扮相,将金箍改大了许多…
8.其实关于猴猪两徒的面孔,在本剧之前的大部分文艺作品中之形象都是颇为符合原著的,譬如绍剧《三打白骨精》;猴子就是红底花脸(代表丑陋爱冲动);而猪八戒就是黑脸且有皱纹(原著中惠岸曾称他是山中的老彘);往更远追溯,一直到世德堂本的绣像以及清代的某些画像,猪八戒的形象一直是个黑脸长嘴的壮汉,肚子也并未撑破衣服,皂布直裰也是交领的…而孙悟空只是上身着黄布直裰,下身披着虎皮裙,光着腚,露着一副可怕的毛脸…可见自古以来,原著中猴猪的形象都是被民众认可的,不存在接受不了的问题…
9.对于沙和尚的形象,王希钟则基本根据京戏的脸谱来打造,包括头上的大箍,其实原著中的沙僧是没有箍的,摩顶受戒则是形式重于造型,而原著中曾明言老和尚给沙僧剃了头,所以实际上小说中的老沙很可能是个光头…
10.杨导受诳选六小的故事对于很多西迷来说耳熟能详,其实杨导对孙悟空的选材最早锁定在了北派猴戏的范围内,她先拜访了北猴王李万春,结果话不投机,根据杨导回忆李老爷子希望能在电视剧里让孙悟空勾脸…这一点她是不会同意的;后来杨导又看好了中国京剧院的董志华(就是《功夫》里的五郎八卦棍油炸鬼,《西行平妖》里的孙悟空),但此君却有出国任务;无奈之下,杨导才想起了南猴王六龄童…杨导亲赴绍兴六龄童的家中,遇到了老人家和他最小的儿子——章金莱,父子俩推着自行车步行把杨导接到家中,两人箭步如飞,就像猴子一样,杨导大开眼界…进屋之后,她一眼就相中了老先生正厅照片上的小猴子,这个小猴子机灵可爱,被周总理抱着,杨导问六龄童,“这孩子符合我的标准,您知道他在哪吗。”老爷子平静地说:“他是我的儿子,得白血病去世了。”杨导十分惋惜,这时六龄童指着旁边的六小龄童说:“这也是我的儿子,唱昆曲的,为了纪念他哥哥,学戏七年了,他可以的…”杨导试看了六小的一段表演,觉得他尚显稚嫩,回到了招待所,她又在当地报纸上发现了一个绍剧猴戏演员,这个演员神采飞扬,十分符合她的要求,转天,她决定再次拜访六龄童,请他介绍自己看上的这个演员,但是见面之后老人还是笑着推荐自己的儿子,并且追加推荐了自己的侄子七小龄童;如是十多天,一直到杨导返回北京;最终,就是在六龄童老人的坚持下,六小完美的完成了在北京的试戏,进入了西游剧组,但因为其隐瞒了自己非常有限的自理能力,杨导也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要演戏就要先学会照顾自己…(本部分故事转述自杨导自传《敢问路在何方》)
11.猪八戒的挑选则相对不费周折,前面六龄童推选的七小龄童最终因为太瘦太稚嫩被杨导刷掉了,她转而开始将范围扩大到丑角演员…北京昆剧院的丑角马德华也来试戏,看完之后,杨导比较满意,但嫌他太瘦,而且马是回族人,听说真要演猪八戒,心里也有些犹豫,但最终在副导演王铁嘴——王小颖(之后又担任《三国演义》制片人)的撮合下,甘心加盟,杨导最终找到了猪八戒…
12.闫怀礼老师能出演沙和尚,还要归功于剧务李成儒的慧眼识才…作为西游创始六人组之一,二十七八岁的李善于钻营,冲劲儿很足,杨导一声令下,他就赴汤蹈火,找演员是个很辛苦的过程,需要各个剧团的跑,各个城市的转,有一天,李成儒又跑到了北京人艺的大院,去圈人,正好看见有个壮汉在操场练双杠,他浓眉大眼,瓮声瓮气的,直觉告诉李成儒他肯定能在西游里演点什么,于是就把他拉到了杨导的组里让他试妆,最初试乌鸡国的妖道,扮上之后杨导不满意,说他面相不凶;这时候老闫有点不耐烦,说话要走,刚发出声来,杨导马上灵机一动,这声音竟然和心目中的沙和尚一模一样,于是赶紧让他穿上了沙僧的衣服,出来一看,马上就拍了板…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13.汪粤是杨导即六小之后定下的第二个主演,他面相俊美,肥瘦合适,有种书卷气质,对角色也有献身精神,杨导很喜欢他…为了拍这部《西游记》,汪粤很情愿的去法源寺体验生活,吃斋念佛,且跟着老师傅们学习经文以及佛教的礼仪,为此还剃光了头,更有甚者,还经常穿着袈裟顶着光头在大街上走,去电影院看电影…拍完试集之后,汪粤给杨导提意见,把唐僧的五佛帽改为了毗卢帽,且样式由自己亲自设计,这顶帽子一直传承到《西游记》拍摄完毕…但是最终,汪粤没有戴着自己设计的帽子走完全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他为了自己大银幕的梦想,放弃了这个小银幕的机会,也成为其人生的一大遗憾…
14.这一集《除妖乌鸡国》因为是翻拍和试拍混剪,所以会出现两个唐僧,第三任唐僧迟重瑞是杨导无意中在央视大楼中遇到的,出演《西游记》之前,他刚拍完《夜幕下的哈尔滨》;杨导对他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满意,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减肥,二是削发…迟爽快的答应了,入组之后杨导为了测试他的吃苦能力,又让他试演了本集中的井龙王,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对于贴脸塑形既没喊苦,也没喊疼,于是剧组就定下了他…
15.主演们的故事笔者还会在后面大量的提及,下面我们进入剧情部分…
16.原著中敕建宝林寺的位置是在山凹里,离乌鸡国城池尚有四十里地,而本剧之宝林寺显然处于都市中,可以明显看见相连的院墙…这座寺院的取景地是苏州大林寺…
17.原著的故事是由师徒四人行路开始,老和尚心中憋闷,问徒弟们何时才到灵山,悟空的一番话颇有禅机:“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我等还没出大门呢…”此处戏码不但剧本没有,熟读原著的杨导也未保留…其实四众每到一处,其路上的对话都暗合故事内容,有统领作用,可惜本剧引用甚少…
18.禅机略去,却加上了个丑宦官…此人物为编剧杜撰…演员李建成还客串了伽叶尊者…
&19.试拍部分的乌鸡国,其取景地是在扬州个园;到了86年翻拍的时候,剧组已经转到了网师园进行拍摄…
20.乌鸡的扮演者雷鸣时为北影厂演员,一副官相,经常演些大领导,反腐大片《生死抉择》中,他扮演被王庆祥整治的厂党委书记…后来的《大汉风》中,他还出演过秦始皇,雷先生已于2010年仙逝…给他配音的正是八一厂第一男声吴俊全(也就是94三国的旁白)…
&21.乌鸡国王后的人选可是让杨导大费周章,最初她希望自己的老朋友——中国京剧院的名优李维康出演,李在我国可是名副其实的花旦皇后,但不凑巧的是,试集开拍的时候,她刚好要赶排北京京剧院的大戏,走不开…所以就此作罢;最后杨导在开拍前几天才在苏州话剧院找到了郑楚琪作为临时选择,但播出之后效果并不理想…86年翻拍的时候,杨导又想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演员,那就是上影厂的美女向梅,向老师是新中国电影界的第一批美女之一,他在《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中的表演给50后60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鼻梁高挑,风韵犹存的向老师正好符合杨导对乌鸡国王后的设定,于是一拍即合,她来组里一共住了五天,但提前两天就完成了拍摄任务,其他时间都在给剧组帮忙…
22.乌鸡国太子王海宁也和他剧中的父亲雷鸣一样,两次拍摄都有参加…他是吉林省评剧团的演员,曾经试妆过小白龙…
23.乌鸡国王的扮相颇合原著,“头戴一顶冲天冠,腰束一条碧玉带,身穿一领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珪。面如东岳长生帝,形似文昌开化君。”
24.假国王不让太子与王后相见以及对王后冷淡的剧情被编剧提前了…说到底还是为“老迈身衰事不兴”做铺垫…
25.关于沙僧与八戒谁挑担,谁牵马;原著第一百回说的很清楚,八戒挑担,沙僧牵马…不过,因为现传西游记的底本新刻世德堂本第76-80回,第91-100回是缺失的,我们看到的全本其实是清补做,所以可以对此描写持有一定怀疑,不过仅从底本看,如果八戒手上没有任务的话,还是八戒挑担的,因此,本剧的这个设定终归是错的…(可惜错事流千年,本剧做对的事儿却没多少人记得)
26.剧组好歹有了白马,这马是从北京军区骑兵团借的,屁股上两个大大的字“八一”彰显高贵气质…试拍版的白马《西游再聚首》里八戒提到过,是用白漆染的…
27.唐僧穿着行脚僧的衣裳去见宝林寺僧官,被对方恶语相向…此处原著明言是光着头,但本剧里唐僧却是迟迟不肯摘毗卢帽,正常情况下,院主见毗卢帽,如见高僧,就不应该对他恶言恶语了,所以这个地方的改编不但不符合原著,还不符合常理…
28.因为本剧与原著多有不同,有很多铺垫因为剧组条件所限都未来得及呈现,笔者只能挑重点的说,诸如宝林寺的一对金刚四大天王华为乌有的情况笔者就不多赘述了。
29.宝林寺有个很奇怪的规矩,道人伺候和尚,本剧也未呈现,到此处基本可以确定,主创所读之原著为小人书…
30.老和尚也非良善之人,见僧官轻慢,自言自语的拿猴子宽慰自己:“那猴子进来,把孤拐都打断你的。”难怪近些年有很多同好给“三藏高僧说”翻案…
31.本剧改编的最大问题在于完全略掉了故事的起因和缘由,搞得最后文殊登场收狮子显得不明不白,没看过原著的还以为这是西游套路化的再次重现呢;其实不然,菩萨是为了报自己被浸在御水河里三天三夜之仇…此处宝林寺僧官不接待唐僧也因邋遢游僧而起,但本剧却只塑造了僧官嫌贫爱富,看门面相人的一面,而彻底舍弃了深层次的原因…
32.猴子的珠冠是我极为不喜欢的设定,佛门以清苦为本,是不戴任何贵重饰品的,何况原著在西游途中,并未提及他戴过如此奢侈的装扮,而大圣铠甲已在丹炉中被烧化,行者哪有这么好的衣服穿??
33.孙悟空大闹宝林寺这出戏,六小的演技是十分到位的,他的眼神灵动,炯炯有神;可惜扮相太过俊美,丝毫没有原著中丑恶的样貌,看到这里某些观众就得莫名其妙,如此相貌的猴子就能吓的僧众满处爬???其实作者对孙悟空的丑可是作为重点描写的,笔者至今还想象不出他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杨导对美猴王外形的塑造与原著完全是南辕北辙,其实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当然不必搞得如原著一般丑恶,但至少要是张猴脸,但是剧组自86年开始,对悟空样貌的美化日渐严重,已经基本看不出猴像来了…当然某些观众会说,相由心生也和佛法,但悟空依旧是只猴子,我们可以用去掉其獠牙,减短其猴毛的方式来表现,但最终是不应该脱离其本相的…
34.还有猪八戒的样貌,原著的八戒毫无疑问是个山中野猪,黑壮汉子,就连戏剧的勾脸都是黑色的;退而求其次说,如果导演实在想把他改成家猪的话,嘴边的几撮毛还是需要的,背后的毛也是必须的;但美化之后的八戒,除了面具上有个长鼻子之外也就和人差不多了,况且还加上了眼影,抹上了口红…这哪是原著中的猪刚鬣啊,这分明就是猪娘炮…
35.悟空的金箍棒本剧完全是借用戏曲的设定,和原著中对此物之描写大相径庭…原著中曾明写道,此物中间一段乌铁,两边两个金箍…
36.乌鸡国王桌上的松鼠鲈鱼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37.为了含蓄的表现国王“事不兴”,在本集接近一个小时的长度中,有大约25分钟都是夫妇两人的对手戏…
38.唐僧出门小解,看见一轮明月,师徒四人遂出门赏月,又开了赛诗会,由长老古风开头,徒弟们也各颂诗句一首,此处的四篇诗句即对应四人的五行属性,又借月色之变化铺垫接下来的剧情,可谓景美意深…用八十年代的思想看,还可以表现出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但这些都被剧组抛之脑后了,在杨导眼里,王后国王的戏还是更重要的…
39.本集的特效多为抠像,如乌鸡国王托梦唐三藏的戏份以及后面真假国王的戏份,其实比起拙劣的特效来,省掉的重要剧情更令笔者惋惜…
40.全真因何而来,国君却又因何与其结拜兄弟本剧只凭一句点石成金就带过去了,而国内三年大旱,唐僧的国君论则连提都没提;缺失故事灵魂的剧情轮廓又有什么意义呢??杨导把这集乌鸡国拍出来难道仅仅是为了表现国君一家重归和睦???况且乌鸡国君此来只是为了见神通广大的孙大圣,托梦唐僧是个引子,此处改为唐僧主动提出徒弟孙悟空,就显得没头没尾了…
41.试拍集妖道的扮演者夏柏华是北京体育学院教武术的教授,并且兼任本剧前半部分的武术指导,孙悟空的很多打戏就是他设计的…不过86年翻拍的时候,老夏已然离组,妖道改为董洪林扮演…(图一为董洪林,图二为夏柏华)
42.试拍集无片头,片尾曲即为蒋大为演唱的《云荡荡,海茫茫》,此时许镜清阎肃尚未入组,歌词如下:
云荡荡,海茫茫,裂石金瞳美猴王;识真伪,辩真假,七十二变本领强,本领强。 保唐僧,沥风霜,神奇故事远传扬,神奇故事远传扬 神奇故事远传扬!
43.本剧对道士的装束呈现的十分到位,和现在的批发党简直是两个档次,道教发展至今近2000年,哪有什么批发装扮!!在此要特批某胡子的车迟国道士戏份…
44.原著中乌鸡国王是夜游神送来,并且看到长老身边有护教珈蓝,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守护,方敢申冤…本剧把这一大串角色都省略掉了,出于成本原因,可以理解,而且可以变本加厉的塑造孙大圣神武的形象,但是四值功曹在小儿国,金兜洞等处的戏份就无法承接了…
45.唐僧惊醒,大叫徒弟,八戒有句埋怨很有意思:“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但本剧出于美化师徒四人关系的缘故,并未采用…笔者窃以为采用也无大碍,八戒这性格还是很有意思的…
46.乌鸡国王子在原著中是全副武装的小将形象,带领三千御林军前去狩猎,悟空化作一只白兔,将其引入宝林寺…本剧改为王子进香,碰巧遇见…李卓吾评曰:“兔者,阴中之阳也,乃月生庚方之相。”即悟空所变之白兔即映射月明夜之梦;笔者窃以为此处铺垫略显繁琐,可要可不要,何况剧组的条件艰苦,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个机位,所以舍去这部分戏是可以理解的…
47.《西游记》原著中,孙行者火眼金睛,降妖无数;对鬼魂却是不大灵光,前有鬼使索命,今有国王托梦浑然不觉…
48.唐僧借献宝禀真情这出戏里,老和尚原是打算出三件宝贝,说到这第三等袈裟之时,王子对此一脸不屑,曰:“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却奇穷无比…”读到此处之人多半不解,人人都说中原上国,物产丰饶,王子也太没有见识了,其实联系实际反倒是错了,此处有作者暗讽时局的意味,实乃是善心之穷,况且按五行说,东为我家,西为他家,经在他家,则穷在我处;如此看来,王子之言不虚;况且本回之标题称太子为婴儿,婴儿万事不晓,万物不明,认假父为真父;安得能辨穷富???当然,献宝这段戏本剧拍的也是异常简略,只有一二等宝贝而已…
49.注意看,此处汪唐僧露了个侧脸,为试拍集保存的镜头之一…
50.悟空将自己命名为立帝货,《西游证道书》称此名妙绝,正对应本故事末尾匡扶君位,扶立国君一说;但因为本集剧本省掉了原著的结尾,所以谁都没有在意这个名字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51.原著中国王落井之处为王宫中的御花园,而本剧则改为宝林寺的后花园,便于猴猪做事,但少了小说中的紧张感…
52.悟空怂恿八戒寻宝这出戏可以明显看出是两版合成的,从井底仰望井口的镜头是试拍版的,而平视井口的镜头则来自翻拍版,两人服装造型也完全不同,仔细的观众应该可以认出此处穿帮…
53.怂恿八戒探宝之前悟空埋怨唐僧偏心的戏码被省略掉了,四众的关系在本剧中真是和谐了很多…
54.前面王子打猎的戏被改成了进香,那么行者拘土地献猎物的戏码就自然不存在了…
55.八戒原是天庭掌管水军的天蓬元帅,见到井龙王自然熟识,原著这一声“故交”甚是亲切,而本剧的八戒却惊奇的喊道:“井底也有龙王??”直接凸显其无知…殊不知剧中人物的无知既是编剧的无知…
56.这个井龙王就是迟重瑞入组之后扮演的第一个角色,而且音也是他自己配的…(见14条)
57.本剧所有水底的戏份都是透过玻璃水缸拍出来的…
58.82年开始试拍的时候,不仅演员拍戏受罪,配音李扬张云明等人也跟着受罪,因为当时没有同期录音的技术,只能后期配音,但是配音的时候又要模拟出各种情境的声音,于是杨导决定,洞里的戏演员就去洞里配,山上的戏演员就去山里配,这样一来,配音演员和剧组演员几乎没有一点分别…
59.这个加戏的贼宦官还趁机将王子与王后相见的消息通报国王,此时国王对母子俩起了杀心…这和原著中所表达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狮狸奉佛旨下界,施予国王三年灾厄,却并不欲伤害其家室…贼宦官可看作是破坏原著故事意境的元凶…
60.郑榕老先生不愧是人艺的镇团之宝,他出演的老君仙气十足,又有些油滑顽皮,实在是上上等的人物,见了猴子并不是怕,而是防,这种状态恰恰符合原著…郑老先生也一直担任本剧的演绎指导,六小刚入组的时候,戏曲味还很浓,演戏总是拿腔拿调的,老先生帮他克服了不少毛病…(他在94三国里还出演了孔融)
61.斗率宫的戏份是在北京一所大学的旧体育馆搭棚拍摄的…
62.原著中,因猴子长了个孤拐脸,嘴边有嗉子,可以藏东西,所以老君赐丹之后,他将仙丹藏在了嘴里;本剧因为对悟空做了百分之二百的美化,几乎去除了嗉子,所以只能藏在手里…
63.悟空借丹这一处,其实八戒将了猴子一军,报了前面让他背尸的仇;悟空此时因悟得国王合该有此灾难,所以故作推诿,而八戒却偏说其有法救得,最后竟然说动老和尚念起了紧箍咒…悟空无法,只能找老君去讨…但他却又不甘心吃这一亏,遂让八戒哭丧…这处师兄弟斗心眼儿的戏很有意思,但本剧出于美化四人关系的考虑,也未拍摄…
64.原著中,悟空一口清气度得国君还阳,本剧则改为亲手送入,显得平淡无奇…
65.妖道的真面目被提前揭开,王子策划政变,妖道要挟王后,剧情一泻千里…妖道有句话笔者至今没参悟透,他劝说王后道:“你若顺从于我,两年之后便可夫妻恩爱。”夫妻恩爱??难道杨导想让煽了的狮子长出点啥东西来么???
66.汪唐僧在本集中被保留了两个正脸,都出现在乌鸡国登殿这处戏份中…
67.此处可以算是明显穿帮了,四人两秒之内换了两身衣服,亮了两次像…头一个镜头就是试拍版本中的,而第二个镜头则为翻拍版,喜欢研究两版衣着之不同的朋友可要着眼了…
68.原著中,行者在解秘之前先与妖道聒噪了一番;而本剧则改为直接把当事人请出,笔者比较认可此处的改编,显得干净利落,戏剧冲突爆点,比罗罗嗦嗦的原著强了不少…
69.贼宦官终于死去,李建成这个表演还是很扎实的,其死状堪称全剧最丑表情…
70.原著中妖道逃跑,悟空数合败之…而本剧则改为两兄弟齐心合力;而且妖道的兵器也由大刀改成了双锤…
71.在借鉴吊威亚技术之前,杨导对腾空的戏份一直采用蹦床拍摄法,他在苏州体校租了两个10米见方的蹦床,请了两个专业运动员作为演员的替身,在床上进行对打…
72.原著中八戒出了主意,让真假唐僧念紧箍咒来辨别真伪,妖道变化的当然不会念,自然露了馅;本剧中,杨导可能是为了突出师徒四人感情深,给老和尚设置了不忍念的剧情,而妖道却振振有词,这种剧情设计即不符合原著,也不符合逻辑;
而且三圣XXXX战青狮这处戏码也被略掉了,因为跟前面的打斗有所重复,文殊来接坐骑了…
73.到此为止,故事就进入尾声了,师徒四人做好事不留名,也没有盖通关文牒就上路了;至于国王为何遭难,青狮因何下界,皆一字不差的略去,就连真国王,最后也只给了个常服造型,“立帝货”这三个字的由头也无从探究…结尾异常潦草几乎是整部剧集的通病,在后面笔者还会陆续提到…
74.那么这个故事到底因何而起呢,原著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其实完整的呈现出来并不困难,只是给文殊菩萨加几句台词而已…:(这个地方要表扬某胡子的版本,有始有终,才能称之为故事)
“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扇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罢。若不是菩萨亲来,决不饶他性命。”那菩萨却念个咒,喝道:“畜生,还不皈正,更待何时!”那魔王才现了原身。菩萨放莲花罩定妖魔,坐在背上,踏祥光辞了行者。咦!径转五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
75.扮演文殊菩萨的叶以萌是剧组的班底成员,所谓班底成员,就是啥活也干,啥戏也演;濯垢泉蜘蛛精洗澡那部分,他还给美女客串过大腿呢,这都是后话了…
76.试拍集《除妖乌鸡国》播出之后,据说专家组对唐僧悟空的意见最大,他们说汪粤面堂黑暗,无高僧气质;孙悟空动作毛糙,活像个猎户;但是杨导力挺两人;而六小则收养了名为小庆的一只猕猴,且一养就是六年;遂有其在《三打白骨精》中的精彩演绎…笔者计划在本周末更新试拍的第二集《计收猪八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计收猪八戒》这一集成就了很多人的首秀,第一位是号称第七作曲家的许镜清先生(他是剧组接触的第七位曲作者,之前的六位杨导都不满意),在为本剧创作之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农业电影制片厂员工,是《敢问路在何方》和杨导的坚持将他留在了组里…不过当年打动杨导将他引入剧组的并不是《敢问》,而是一首小调《欢乐花果山》;大胆使用电音合成器的老许是民乐创作的怪才,他的一系列故事笔者还会在今后的杂谈中提及…第二组完成首秀的就是来自山东的《精变》组合,为什么叫这么怪异的名字呢,因为杨导是通过观看82年上映的电影《聊斋志异·精变》而认识的这两位演员;他们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山东话剧院的青年演员徐少华,女一号——山东省京剧团的魏慧丽…杨导很早就定下了魏美眉,她的眼睛水汪汪的,而且是戏曲演员,表情丰富,正好适合出演猴子变的高翠兰;而徐少华的指定则颇费周折,在第一任唐僧汪粤离任之后,杨导一度垂头丧气,看过很多的试戏都不甚满意;后来在副导演王小颖的提醒下,她才想起了开拍时来试过小白龙的徐少华;徐是跟总政话剧团的一位青年演员一起来的,但他的气质形象远胜过同行的那位,于是杨导毫不犹豫的就定下了他,并办好了借调手续,第二任唐僧就这样诞生了…第三个首秀就牵扯到整部剧集了,本集《计收猪八戒》如果按照剧组真正的拍摄顺序来说,晚于《偷吃人参果》《祸起观音院》《三打白骨精》,但却是《西游记》走出海外的第一集,1985年,央视领导王枫带着杨洁导演参与了日本NHK同行组织的东京电视节,《计收猪八戒》作为剧组最喜爱的一集被杨导带出了国,且受到了日本同行的一致好评,他们甚至不能相信具备这么多精*河蟹*效的剧集竟然只是通过一台摄像机拍出来…所以说,本集成就了整个剧组在海外的首秀,这也是一亿(本剧的海外销售额度)奇迹的开端…
2.其实西游记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不能算是小说所独有的,本集的主角猪八戒更不例外,陈寅恪先生说他起源于印度神话中牛卧苾刍变猪惊吓仙女的故事,而在元末的西游记杂剧,明初的西游记平话中,则早就有了猪刚鬣招亲,猪八戒背媳妇之类的搞笑戏码,这说明这个人物是完全来自于民间的,他的形象是中外的老百姓一步一步堆彻起来的,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形象受到老百姓的喜爱,那么他就是符合原著的…因此,笔者也更正一下前一次杂谈中有些过激的看法,猪八戒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只要观众觉得他可爱,他就是一只好猪…
3.小说中的猪刚鬣其实并不那么可爱,他是个可怜可恨可气可乐的复杂猪格混合体…他六根不净,*河蟹*熏心,调戏嫦娥遭贬,下界时还挨了两千锤;又咬杀了生产自己的母彘和一帮猪兄猪妹;他气运衰微,一年就克死了老婆卵二姐;他穷凶极恶,靠吃人度日,不服佛法,不听经文,观音大士劝他要想好前程,他却只知肥腻腻吃他娘;最终走上了强抢民女,玷污良善的道路…之所以踏上取景的征途,也是自己心中早有打算的结果,其动机并不纯良;况且在取经路上,遭难途中,他遇事退缩,履生异心,常进谗言,贪无止境,委实不是一头好猪…幸好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并不只有小说这一个版本,何况在小说里他也并非只有那些数不清的缺点;家长里短,修修建建,犁地耕田下苦工,说明他具备诚恳劳动者的特性,精通房中术,善于打理世故人情,懂得装傻充呆又能让他在大小团队,男女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在上一条已经说过,群众喜爱的猪就是符合原著的猪,从这一点看,编剧的确做到了,本集也成为25集中超级好看的一集,改编虽然很多,但神来之笔连连…
4.很多朋友对原著中猪八戒的称谓十分不解…何为木母??八戒又因何被称之为木母呢??天干地支中,亥为猪,五行方位里,亥为正北,且正北为水,暗合天蓬北极四圣的说法;五行中水能生木,所以八戒应为木母…这样说来八戒属水了??也不尽然…他被贬下界,已自水中脱身,寄居于云栈洞,使一柄钉耙,此二者皆有木,他与猴子相生相克,也正好符合五行中金木的关系;且八戒又擅三十六般天罡数变化,自言只会变大木桩;这时候他的属性就由原来的水变成了作者强加的木…
5.高老庄的戏份是在山东潍坊的十芴园,青州的范公亭拍摄的…十芴园号称鲁中第一园林,深得北方古典院落之妙,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住宅…范公亭则相传为北宋的户部侍郎范仲淹所立,得两处名胜之精华,高老庄真是非同一般了…
6.编剧在处理每集开头的时候,更看重故事背景,与此相比,取经团队的行程倒是第二位的了…这一集也是一样,以翠兰和妈妈母女相隔的悲泣呼喊来铺垫出接下来要发展的剧情…
7.本集的剧情对应原著中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的后半部分,以及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的前半部分…拢共一回的内容…
8.高老太太这个角色是编剧加入的第一个神来之笔…小说中的高太公是独居,三个女儿里两个出嫁,找个倒插门女婿显得迫在眉睫…老太太这个角色的加入,会增添本剧的情感支线,并且充当太公与取经团队之间润滑剂的角色,丰富了故事脉络…凑巧的是,老太太的扮演者也姓高,名叫高玉倩,是杨导的老相识了,当时供职于中国京剧院…
9.項汉老师终于在笔者杂谈的第二回露面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笔者经常把他挂在嘴边,因为他实在是我最喜欢的西游演员,他的戏路超级宽广,在本剧里出演的角色连杨导自己都数不过来;而且演啥像啥,第六集的黑熊怪,走起路来就是个熊样,这一集的高才,又是老实憨厚可爱并存,颇有原著中少年的气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杨导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杨导还在戏曲部制作地方戏纪录片的时候,碰巧在湖南看了項汉的湘剧《柜中情》,他出演的“淘气”肢体动作丰富,搞笑功力十足,逗的杨导前仰后合,82年开拍的时候,杨导毫不犹豫的就把他选进了组…在本剧中,項汉还兼任武打指导,猪八戒的钉耙功就是他和二郎神林志谦想出来的…
10.本集首播版的片头曲依然是杨导和音乐编辑王文华选出的试验品,只不过这试验品的作者也来路不小,《百曲千折显精诚》词曲皆由王立平编纂…(另一部名著《红楼梦》的配乐之父)
词曲:王立平;演唱:吴雁泽可叹世上多危难,无奈人间有不平。指天为誓,普度众生,远道西天取真经。忍千辛,历万苦,自有忠心耿耿;除鬼魅,斗妖魔,但见铁骨铮铮。得失胜败寻常事,百曲千折显精诚。万代传美名,传美名。
11.《敢问路在何方》终于在本集片尾正式亮相,此曲据许老师自己说,是突发灵感,第一句词曲“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是写在他随身带着的牡丹牌烟盒上的;本曲的采用也是一波三折,最初杨导报审的时候,台里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以戴临风(三国演义剧本参订)为首的守旧派不喜欢这首歌;而阮若琳主任则坚定的支持杨洁,最终把歌曲敲定在了试播的第二集,演唱者是当时炙手可热的第一代通俗歌星张暴默…
12.这身《刘海砍樵》的戏服直接被剧组拿来套在了高才的身上,竟然意外的合身;原著中高才的打扮与本剧略有不同:又见一个少年,头裹绵布,身穿蓝袄,持伞背包,敛裩扎裤,脚踏着一双三耳草鞋,雄纠纠的出街忙走。
13.悟空戏高才这一段尽显人物特点,比原著中行者暴躁如雷的态度要好很多…行者曾经说过他生就一副笑脸,又是爱玩爱闹之辈,戏弄个少年却是再好不过了…項汉的喜剧功底也很扎实,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夸张,镜头感十足…
14.原著中曾明言此时为春融季节,本集也恰好吻合…
15.这一集也算是前期拍摄,所以悟空的妆容既有猴像(脸色通红,嘴部凸起),又很耐看(一副笑脸),可谓是原著眼缘兼得…
16.这是徐少华入组之后拍摄的第一场戏,明显可以看出他身形瘦削,还有些撑不起老和尚这个角色…据杨导回忆,他是个内向腼腆的小伙子,话不多,喜欢窝在宿舍里看书,但是师徒四人相处时间长了之后,也找到了默契,偶尔还耍个淘气…
17.悟空找到了好营生,三藏却在旁叮嘱“莫要逞能啊。”正好对应上一集《祸起观音院》中行者受到的教训…
18.高太公的扮演者孔芮当时已经60多岁,处于退休状态;他是八一厂的老演员了,享受副军级待遇,是本剧中级别最高的演员…他老骥伏枥,90年代还出演过《东周列国·战国篇》,在里面客串秦惠王…
19.原著中高老儿勉强见礼之后,请师徒二人屋内叙话,悟空自顾自的将马拴在敞厅上,老儿揶揄悟空挺家怀;这个家怀大约是作“不见外”讲…
20.因为加入了高老太太这个角色,所以故事的起因和背景就多了一个讲述人,高才的负担瞬间变轻了…
21.原著中高老儿有三个女儿,本剧则改为一个,更能显出掌上明珠的娇贵和不堪其扰的苦恼…
22.丫鬟的扮演者向玲是北京昆曲院的小旦,在本剧中客串过很多宫女一类的角色…
23.徐唐僧的手印就没有汪唐僧打的标准了,这个是难免的,三个唐僧里只有汪粤体验过寺院生活…
24.悟空这个“老嫂子”叫着还挺亲,正好暗合原著中的“挺家怀”
25.地保抢亲这个故事其实早在30年代的足本京戏《西游记》《高老庄》一出中就出现过,当时猪八戒的扮演者是南派名伶李瑞来…这处加戏虽然小说中没有,但是民间流传甚广,加上它可以更好的阐述高家招这个养老女婿的原因,从而使得故事脉络更符合常理…如果照搬原著,则高老儿难免有不分青红皂白就嫁女儿的嫌疑,毕竟猪刚鬣此人来路不明…
26.本剧的某些表演戏曲味很浓,你看地保这一套动作,甩袖加抻腿,再加上条马鞭,就是草原驰骋的节奏了…
27.地保的扮演者张寄蝶和項汉叶以萌一样,属于剧组的班底演员,也是什么都演…佛祖身边的阿难尊者,弼马温身边的小官就都是他的手笔…他的美术造诣还很高,即会画画又会篆刻…
28.前十集中八戒的造型都不错,虽然是家猪,但是嘴边长着胡子,耳朵和后脑明显能看出有毛,更难能可贵的是,胸部还被贴上了毛,而且这身青不青,蓝不蓝的直裰就仿佛是从原著中扒下来的一样…毫无疑问,这个造型基本可以满足原著党所有的想象…
29.前十集中,马德华的表演在某些层面上尤胜六小龄童,他十分上镜,眼神灵动,且两个酒窝就透着股可爱的劲儿…
30.果真是个呆子,这个镜头抓的太好了,眼里都放光了…小说中“呆子”这个诨号说起来还算是他老丈人高太爷取的呢…“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
31.猪八戒娶亲这出戏,几乎是全组人员大集合,组里除了王崇秋扛摄像机,杨导看监视器之外,其他人员全部换上衣服登场了…六小客串着老太婆,闫怀礼演一个吃酒席的老乡绅,一会又加入到了地保抢亲的队伍中…
32.小说中猪八戒的变异并非是在娶亲仪式上开始的,而是婚后不久就变脸了…此处改为婚礼变脸,编导组一方面是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如果按照原著拍,则翠兰就非清白之身了),另一方面也为了美化猪八戒的形象…
33.这一幕禁锢小姐和上一幕地保抢亲何其相像,都是恃强凌弱,映射高家引虎驱狼的窘境…
34.高小姐被老猪摄入绣楼这出戏,杨导第一次采用了央视刚从美国买来的ADO特效机,但却总是觉得做出来的人像纸片,她觉得是自己用的不对;后来才知道是央视采购的人舍不得买软件造成的恶果…
35.悟空开门这段有个小改编也很有意思,原著中悟空是拿哭丧棒砸了个大洞进去的,本剧里刚开始高老太太却不让他砸,老人家主要是对这位新来的毛脸法师心中没谱,盘算万一降不住妖,又露了马脚,这一家人可怎么活啊…
36.行者表演的穿墙术算是杨导早年的特技绝活,他在81年拍摄的《崂山道士》中就用过,还收到过不少询问穿墙术的来信…
37.原著中翠兰这个姑娘是个没心没肺的空心人,她被老猪抢占,知道他是妖精之后却是从了他(高老所说的三年);有了三年夫妻恩情之后行者来到,提起“斩草除根”时她竟然毫无反应…一日夫妻百日恩啊…本剧因为把翠兰改成了坚决不从,所以剧情就通畅了许多…
38.阿弥陀佛如果按照正规的佛教念法应该是a弥陀佛;e弥陀佛的读音是错误的…
39.三个唐僧诵经的方式各有不同,汪粤喜欢敲木鱼,徐少华喜欢滚念珠,迟重瑞喜欢啥也不干…
40.魏慧丽果然不负杨导所望,她出演的女悟空简直比真悟空还真…两只大眼睛里都是戏…
41.猪八戒背媳妇被恰如其分的加入了,这可算是元祖戏码了,见于明初的各种评话中,山西还有很多梆子戏,专门唱这个…
42.小说中是没有背媳妇这一段的,猴子一摸脸,猪便化作万道火光逃跑,西游证道本有个评语很有意思:“老猪此处却会化火光!以后西方路上,被妖魔拿住时,再不见化火光,何也?”
43.《猪八戒背媳妇》在成片中只出现了音乐,其实阎肃的词也早就写好了,这首歌最终也未曝光,因为87年《齐天乐》的时候杨导选了另一首新歌《猪八戒之歌》…
《猪八戒背媳妇》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贾斌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肚皮大呀,耳朵大,有呀有福相。老猪俺今天喜洋洋,背着俺的新媳妇,一边走,一边唱,一呀一边唱哈哈…… 出了高老庄,一路好风光啊,叫声娘子,听俺把话讲:都说俺老猪肥又胖,比俺还有分量,像座山,压身上,压呀压身上。 老猪俺累得汗直淌,脚发抖来直摇晃。倒在这大路上,大呀大路上。哎呀……娘子咧嘴笑呀,对俺现本相啊,原来新媳妇是那猴头装。俺老猪,俺老猪,背媳妇,背媳妇现了丑,现呀现了哟丑——哎呀……
《猪八戒之歌》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马国光 想当年俺本是天蓬元帅,吃醉酒出了错打下尘埃。高老庄打抱不平仗义除害。招赘俺当女婿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安排。到如今反说俺是个妖怪。丈人啊,我的丈人啊,评一评这个理儿,你该是不该?你该是不该? 别看俺吃的多,干活痛快;虽说俺长的丑,胸有;又老实哎又善良,心眼不坏。似这样好女婿你可哪里?你可哪里招来? 谁想你观念旧跟不上时代。丈人啊,我的丈人啊,让俺看你才是又傻又呆。你又傻又呆。 碰上俺孙猴哥,万般无奈;随师父上西天,受累当差。他给俺取了个名,叫什么八戒。雷音寺取完经,俺可还要,俺可还要回来 你叫俺好媳妇安心等待。丈人啊,我的丈人啊,到那时再团圆。善哉善哉!善哉善哉!
44.木母背着金公走了,老和尚开始嘀咕了:“我徒弟往日降妖,总有一番拼斗,为何今日不见动静呢?”这句台词加的妙,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师傅担心徒弟的慈悲心肠;二者可以看出老和尚也是动了脑子的…
45.背媳妇的途中,老猪看一眼美貌的娘子,又抬头望望圆圆的月亮;想起了自己的陈年旧事…这段加戏颇有诗意,而且引出了猪刚鬣的身世…
46.所有天庭的戏份都是在中央台的老摄影棚拍摄的,为了制造云山雾罩的仙境,剧组用掉了很多干冰,烟火师刘礼是八一厂出身,拍完这部电视剧之后还参与了《大决战》的制作…
47.本剧的天兵天将的衣甲值得赞赏,既保留了天朝特色,又有些许佛家特色的点缀,可谓匠心独具;如果条件能再好一些,改成金属质感的铠甲会更出彩…
48.扮演嫦娥的邱佩宁时为战友文工团的演员,在入组西游之前,曾经短暂担任过《红楼梦》的场记…(其详细资料可自行百度)86年筹备《齐天乐》晚会时,许阎组合还专门写过一首《嫦娥曲》,依旧由东方歌舞团吴静演唱…
49.玉帝章玉善和嫦娥邱佩宁算是同事,都来自战友文工团…
50.小说中猪刚鬣曾有一段对上古神冰铁耙的自夸…本剧没来得及呈现,笔者觉得稍有遗憾,更可惜的是道具组制作的铁耙样式完全不对,耙头竟然是个猪脸,这个理解有点太低级了,八戒并非生来是猪,而他的铁耙为自幼随身之物,其制式应该符合其天蓬元帅高贵的身份…在这方面,袁枫的设计值得借鉴,耙子形状尖利,以云纹水纹辅以兽头搭配,很上档次…
51.福陵山云栈洞部分的拍摄是在杭州灵隐寺通天洞进行的;此处有个小穿帮,小说中悟空与八戒自二更战到东方发白,本剧也力求这样呈现,但是中间有一段明显可以看出是白天拍的…
52.小说中行者两战猪刚鬣,此处浓缩为一次,窃以为这样改很好,悟空回庄子这个戏码在笔者看来除了给唐僧报个平安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53.小说中猪刚鬣拿耙子空筑悟空引出了取经人的故事,本剧改为两人玩闹追逐时套话得出,窃以为也无不可,毕竟杨导已经舍弃了很多金木相争的戏码…
54.猪刚鬣倾心降伏,*河蟹*洞府,也是一种表决心的行为;本剧改为孙行者替烧,少了这么一丝味道…更可气的是,后面的很多影视版本也竞相效仿…
55.悟能戒了五荤三厌,李批有句话很有意思:“难道高老女儿是素的?”
56.小说中高老儿一家是被迫赠予八戒衣服,本剧改为高老太太主动赠送,显得这家人人情味更浓,也更能让人理解八戒不舍离家的苦楚…不过老太太赠送的这领青锦袈裟从未见八戒穿过,甚是遗憾…
下周一或者周二将会更新《三打白骨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剧片头《西游记》三个大字杨导本来打算请佛学领袖赵朴初先生书写,但是说服过程并不顺利,赵老先生对《西游记》这部小说存在偏见,觉得主人公唐三藏和历史形象差别太大,书中的描写是对玄奘大师的一种歪曲…最终,他只给杨导提了一个重要的建议——还原玄奘的历史形象…这个建议杨导还是采纳了不少,剧中的老和尚虽然还是有肉眼凡胎,偏听偏信的毛病,但体谅徒弟,意志坚定这些优点则都是原著中少有表现的…所以本剧播出之后,赵先生又联系到了杨导,首先对当初未题写片头表达了歉意,又称赞了整个剧组,也算是一段佳话…82年杨导在央求赵老未果的情况下,最终邀请了书法界的泰斗陈书亮先生执笔书写了本剧的片名,88年,《西游记》全部25集首播,91年,陈老病逝,老人在走之前也算是看过了自己的作品,没有留下遗憾…
2.“尸魔三戏唐三藏”这个故事在原著中只占一回,却隐隐有总领全书的意味,李卓吾开篇评曰:“得长生者必食唐僧肉,皆源于此处。”这是一个读者很容易忽略的细节,唐僧真正意义上晋升为长生不老身正是由于吃掉了镇元大仙赠予的人参果…而并非是他生来就有的属性,至于“十世修成的好人”之类的褒奖,只能算是珍贵食材的噱头而已…
3.唐僧三逐,由浅入深,各有深意;一则尸魔巧于变化,善于迷惑人心;二者八戒谗言祸害,老和尚偏听偏信;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唐三藏迷于红粉骷髅,食色自虐,不可救也…唐僧在这一回里是高于尸魔的第一反角,白骨精在后世许多西学家看来,只不过是红粉骷髅的一种幻像,而真正的魔障却是在老和尚的心中;书中亦多方面多层次通过塑造悟空这一忠诚可靠,明理懂佛,知恩图报的英豪形象来反衬唐朝和尚的迂腐…其实小说中的故事远比电视剧冰冷百倍,唐僧肉眼凡胎,坏话说尽,嘴里不干不净,悟空苦苦哀求,有理有节,谢恩那一处更是看的人肝肠寸断;八戒则不明事理,谗言陷害;沙僧麻木不仁,几无规劝之声…取经团队的破裂预示着唐僧在碗子山宝象国的大难…
4.《三打白骨精》成型于《西游记》小说,从丹学来看,取三尸神暴跳之意,隐喻唐僧好色,猪八戒好贪,孙悟空好杀…
5.既然小说如此冰冷,那么改编必然不可照搬原著,古往今来对于“三打白骨精”这出名头很响的戏码,衍生文艺作品几乎没有不动刀的,其目的在于匡正四众形象;将唐僧贬斥悟空往佛法上扯;将八戒进谗往肚子饿上靠;将沙僧变成屡次规劝的忠厚老实人;再完完整整的美化出顶天立地的悟空形象,就是一出很精彩的师徒群戏…令观众感到艰深的立意则完全可以舍弃不用…
6.本集拍摄于1983年初春,白虎岭的取景地点是杨导早就定好的张家界黄龙寨…凑巧的是,2年以后的又一个春天,上美影制作,同样以“三打白骨精”为主题的动画电影《金猴降妖》问世,隐隐有种叫板的意味,两部作品中猴子的配音都是李扬…
7.杨导把白骨夫人定义为女王,但80年代初期,社会刚刚开放,民间对于这种臭名昭著的人物都十分反感,没有几个演员想接这个角色,幸好当时电影界以特立独行而闻名的大腕刘晓庆看上了“白骨精”,非要出演,而且一演就是一家人,杨导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如果三口人都让一个人演了,那就完全表现不出白骨精善于变化这个特点,合作最终没有达成;到了节骨眼上,杨导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杜鹃山》里的出演柯湘的杨春霞…杨老师当年号称上海第一旦,其唱腔得言慧珠先生真传,是很多5060后的时代偶像…但是劝说过程一波三折,导演刚开始说出自己的目的时,杨老师很不高兴;后来通过副导演王小颖对剧本人物的各种解说,杨老师终于表示了理解,不过却开出了个让导演左右为难的条件——演完白骨精之后,她还要演女儿国国王…这一点杨导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开拍在即,却不能犹豫,于是她连哄带骗的把杨老师带进了组;1986年拍摄《趣经女儿国》的时候,导演食言了,从此二杨不碰头,尔来已30年矣…
8.黑狐精为剧本添加人物,他是连接白虎岭到碗子山的关键角色,第十一集点破唐僧更是起到了弥补原著逻辑空洞的作用…他的扮演者邱必昌是老一辈配音演员齐天大圣邱岳峰的儿子…小邱先生出演西游记真算是薪火相传了…
9.“尸魔夺三命”添的好,即烘托了本集的惊悚气氛;又合理的延伸了白骨精山凹变人的剧情…
10.笔者最喜欢这一集悟空八戒的造型,行者红脸杂毛,眼睛炯炯有神,孤拐脸明显可以看出突起;八戒嘴边和脑后有硬毛,嘴和鼻子连在一起形成猪椽…两人的塑形都十分符合原著的描写…
11.白骨洞的取景地点是湖南冷水江市的波月洞,在杨导到来之前,这里本来是要被拆除用作矿脉探索用的,但是杨导不甘心,回京之后促成政协提案,最终保住了这个洞,并且让市领导修葺一新;此洞为天然的钟乳石地穴,有很多小的厅堂和洞府,十分深邃...对剧组来说是留有大用的,后面拍摄花果山水帘洞内景时观众还会见到它…猴子和尸魔比邻而居,简直是天作之合…
12.一家三口的扮演者各有来历,出演村姑的杨俊当时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台柱演员,在87年春节的《齐天乐》晚会中还和項汉赵丽蓉老师合作过小品《柜中缘》,而今她已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客串老叟的黄斐是北影厂的老演员了,他是陈家林版《武则天》里的魏征,陈凯歌《霸王别姬》中的老师傅…老妪刘惠敏则是湖南省戏校临近退休的一位老师…
13.白骨夫人熟睡起身,问黑狐精:“我的血食呢??”“血食”一词用的极好;95年香港无线配音的粤语版里直接改成了“早茶”,这就和阴森的气氛格格不入了…
14.时至今日,张家界已经成为影视作品的取景圣地,凑巧的是,张版西游《三打白骨精》的戏份也有一部分在此拍摄…
15.这一集师徒四众的表演笔者看的是相当满足的,猴子抓耳挠腮,撅着屁股,佝偻着背,走的是正宗南派猴戏人学猴的路子;老猪碎言碎语,小动作小表情都一一展现;唐僧法度威严里透着一股慈祥;沙悟净台词增多,原著中的麻木不仁一扫而光…
16.白马是货真价实的,剧组再也不必像试集那样利用涂料拍摄了;但是却不能骑,因为这是一匹刚刚一岁半的小马,它是副导演王小颖演员項汉从湖北马戏团借来的…
17.白骨精进食这段戏虽然参与拍摄的演员不多,但围观群众却着实不少;杨导和摄像王崇秋还因为现场的一个屁暂停过摄制…
18.三个唐僧中,徐少华和迟重瑞都喜欢把人物的动作放慢,来凸显圣僧的法度;汪粤则不然,他的表演方式多种多样,有快有慢,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动作…让老和尚这个人物更接地气…
19.小说中的老和尚可没有汪唐僧那么好脾气,本回一开始因为悟空不去化斋,三藏就开始撒泼骂人了,什么“越发懒惰”之类的话一句句的往上顶,都不用老猪撺掇…而且悟空找到桃树时,老和尚也只是催促“快去!”,暗合后面八戒对徒弟三人“为奴为仆”的评价…
20.《三打白骨精》算是正式开拍的第二集(紧随试拍《除妖乌鸡国》之后的是《偷吃人参果》),那时候很多技术剧组都不会用,比如吊威亚,过江龙等等;所以王崇秋在制作飞行镜头时,全部使用抠像…
21.小说中悟空驾云,惊动妖怪;而本剧中的女王白骨精,显然是谋划多时,悟空还没走,她就探头了…逼得行者不得不画下圈子保护三众,其实小说中悟空画圈仅出现于“大战金兜洞”那一次…
22.本剧对于沙僧的塑造虽然偏离小说,但暗合民间故事;汉传佛教中,护法罗汉多持宝铲,后来衍生到京剧昆曲中,沙悟净的兵器也都是月牙铲,且和鲁智深的形象有所重合…原著中沙僧的兵器降妖杖其实是一柄类似于擀面杖的短棍…
23.为了塑造红粉骷髅,小说作者可谓煞费苦心,这个村姑十分妖艳,酥胸半露;比较而言,本剧中的装扮实在是相当保守,但却并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因为本集的主题已经由原著的贪色自堕改成了师徒惜别…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24.小说中白骨精因惧怕八戒沙僧的神将威严,所以必须变化之后靠近;本剧则改为悟空之圈子法力无边,限制妖怪于圈外,客观上削弱了二弟三弟的实力展现…
25.86年夏天,为了准备《西游齐天乐》晚会,阎肃和许镜清还创作了许多角色歌曲,比如《白骨精之歌》和《紧箍咒歌》;后来因为节目长度原因,两首歌曲并未被晚会选用,而是出现在了89年发行的《西游记歌曲卡带》上…
《白骨精之歌》
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高旭东 哈哈……在这个世界要想生存,就必须随机应变;为求目的能够达到,就应该不择手段。 哈哈……这便是我的观点,这便是我的经验! 第一回变作村姑,娇滴滴走过山前;碰上他火眼金睛,我只好化作青烟; 第二回变作婆婆,哭啼啼泪声喊冤;搅得他三魂志乱,我才能调虎离山; 第三回变作老汉,大喊一声怒气冲天;挑拨他师徒翻脸,我就有缝隙可钻。 在这个世界要想生存,就必须随机应变;为求目的能够达到,就应该不择手段。 哈……这便是我的观点,这便是我的经验……(这首歌曲词曲俱不佳,未上晚会实为万幸)
《紧箍咒歌》
作词:闫肃;作曲:许镜清;演唱:李小护 米罗摩罗……清规戒律你不守,一腔火气冲斗牛,自持神通法力大,惹祸生非你强出头! 这是你自作自受,莫怪我无尽休,多亏这万般灵验的紧箍咒,紧箍咒!啊米罗摩罗…
26.小说中悟空拿钵盂给师兄弟们摘桃的设定不合常理,一个小小钵盂,能盛几个果子??本剧则改为背上一个桃枝,较之原著合理了许多…
27.因为主题的改变,原著中悟空责备老和尚肉眼凡胎,贪色的话语杨导是不会引用的,本集中师徒的对话较之原著要柔软很多…
28.八戒比起小说中的形象也要可爱很多,他并不是有心撺掇,而确实是腹中饥饿,最后在师弟的劝说下又当了个和事佬,催促大家吃桃子…
29.小说中的沙悟净在这一回仿佛不存在一般,悟空不论如何遭受非难,他都不发一言,而今有些学者断定为敢怒不敢言,倒也未必…因为毕竟有流沙河“大闹天宫多带累我等”的说辞,后来又有“君子不念旧恶”的自解…所以沙僧必然不如剧中形象那般忠厚老实…
30.小说中三贬心猿悟空的说辞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报恩,第二次是松箍咒,…本剧将前两次说辞调换了顺序,将第一次改为松箍咒,第二次更为报恩论,最后才是遇难说,显得逻辑上通顺了不少…而且汪粤将圣僧的悲悯表现的极为充分,一下子就削弱了观众对唐僧的反感,注意看一贬时师傅原谅悟空时露出的笑容…
31.白骨精变老妪的片段被用在了88年最终版的成片片头中,这个小段落当年曾让很多观众大为称奇,摄像王崇秋的想象力真是无穷无尽,他把抠出来的白骨精身形拉长,然后借用地面的烟火,构筑出一个十分诡异的变人画面…
32.小说中白骨精所变的老妪年已八十,满头白发,本剧中的角色则六十冒头;其实这还是因为主题改变的缘故,原著中故意弄出这个破绽百出的老妪,是想让读者知道唐僧是多么愚蠢;而杨导在本剧中塑造的老妪是想告诉观众真伪如何难分…老和尚的形象瞬间提升了不少…
33.原著中第二十七回的主旨是告诉人们心中魔障不消,难取真经;所以四众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白骨精,而是自己的内心…本剧因为主题的改变,势必要将白骨精的法力提升…因此出现了白骨精黑光摄猴王的戏码…
34.“恶徒不除,难取真经”笔者窃以为这是编剧的神来之笔,既然本剧将唐僧塑造成了悲悯圣僧的形象,那么在悟空的苦苦哀求下,他必然不舍将其驱逐,此时能够催动他干这件事的就只有佛祖了;白骨精果然诡计多端,伪造的这个佛旨成为了唐僧贬斥行者的真正原因…
35.因为这一集拍摄的很早,剧组还处于磨合阶段,且技术各方面都不成熟,张家界又是地势崎岖,行走不便;所以细心的观众可以听到背景中王崇秋催促马德华“跟紧点”的不完全消音…
36.小说中二贬心猿的戏份,八戒的碎嘴随之升级,甚至诬告行者要分行李;杨导将不但将其删去,还让老猪规劝唐僧,而且老和尚最终也没有念紧箍咒,显得师徒关系和睦了不少…
37.在张家界山顶四人悠闲的走完了串场镜头,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因为他们脚边就是万丈深渊…
38.原著中“我师傅,我老孙”用的较多,而“俺老孙,俺师傅”则很少出现,本集因为拍的早,称谓方面基本尊重原著…
39.小说里悟空因恼于白骨精屡次脱逃,所以最后一次务求将妖除尽,他唤出土地山神,令其为自己作证;行者棍棒一抡,妖魔丧命…本集则未引入土地山神,而是让悟空直接一棍打死,但白骨夫人四个字却是真真切切…八戒这时候的挑唆简直肆无忌惮,竟然说白骨夫人也是悟空变出来的,杨导当然不会采用,这时候前面出现的伪佛旨就派上了用场,当年本集播出时,汪粤的唐僧虽然较之原著有较大美化,但依然招致了很多观众的怨恨,其实如果看客们能够注意到佛旨这个细节的话,就能体会出剧中圣僧的无奈,他其实已经原谅了悟空,但是佛旨和行者的顶撞让老和尚下不来台,只能硬充面子的写下了贬书…汪粤在悟空走后那个挽留的动作至今还留在笔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40.《吹不散这点点愁》没有赶上本集的首播,这首歌曲创作于1984年的夏天,当年春天的首播版中,师徒四众是有分别戏份的…
八戒追唤:“猴哥,你难道真的走了?”悟空止步回头:“八戒,你那贪吃贪睡的毛病好歹要改一改……”沙僧不舍地:“师兄!”悟空殷殷叮咛:“沙师弟,你是个好人,途中要仔细精心,好生照看师父。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竭力抑制矛盾心情:“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41.到了85年春节完整播放前11集的时候,郁钧剑演唱的《吹不散这点点愁》才正式被加入到了剧集中,但却抹掉了师徒间分离时的对话…直接造成了11集《智激美猴王》中“提我老孙姓名”的无头有尾…
《吹不散这点点愁》
词:阎肃 曲:许镜清唱:郁钧剑 & 就这样蓦然分手,& 就这样一去不回头。& 临行方知情深厚,& 多少往事在心头。& 啊,山悠悠,水悠悠,& 一路上秋风吹不散这点点愁 & 吹不散这点点愁& 啊....这点点愁& 啊,山悠悠,水悠悠,& 一路上秋风吹不散这点点愁 & 吹不散这点点愁& 啊....这点点愁
至此,84年2月3日起首播前三集的杂谈已更新完毕,笔者将于本周内开启85年首播的其他八集之杂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完成于6月12日
LZ会写水浒的么
等楼主好久了,终于出来了~~~
JRS 有福了! 先码字 码完再看.....
沙发??????
我还是一拉到底了。。。。
先顶再慢慢欣赏
看了50分钟,除了略过其中一段全文言的梗概,其他全部是边看边思考的。
确实有笑有泪。
可惜当年是技术问题,现在是人性问题,难得完美。
@ 啾啾啾啾······
神贴留名!
楼主辛苦了!
等得我好苦啊
楼主87红楼梦能不能写?
又看了一篇,马克
神贴 留名!~
楼主好文 用“非幻即真之理,未佛皆魔之道”作为杂谈的卷名真的非常好 认真看完这个帖子得将近2个小时 写的话的好久好久吧
希望楼主可以一直写下去
马克,一次看不完
老版西游记里的女妖精都个顶个的漂亮,印象深刻的有老鼠精,铁扇公主,九头虫的老婆也不错,女儿国国王更不用说了(当然这个不算妖精哈哈)
老版西游记里的女妖精都个顶个的漂亮,印象深刻的有老鼠精,铁扇公主,九头虫的老婆也不错,女儿国国王更不用说了(当然这个不算妖精哈哈)
挖坟么??什么情况?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10人参加团购198.00元&699.00元
1096人参加团购198.00元&399.00元
198人参加团购35.00元&99.00元
140人参加团购269.00元&499.00元
513人参加团购98.00元&399.00元
272人参加团购249.00元&499.00元
395人参加团购279.00元&569.00元
388人参加团购29.00元&99.00元
182人参加团购139.00元&499.00元
906人参加团购289.00元&599.00元
1378人参加团购488.00元&1499.00元
365人参加团购288.00元&86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外遮阳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