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银行创新如何选好切入点

适应经济新常态
银行创新 如何选好切入点
来源:金融时报
&&&&“创新要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增长,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应着眼于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金融创新数量的无限增长。”去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提交的“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应更加注重社会的真实需求”提案曾引起广泛关注。&&&&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商业银行实施创新发展应遵循怎样的新理念,采取哪些新行动,培育哪些新动能?这或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找到答案。&&&&新理念:聚焦实体经济&&&&“随着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将是银行业的新常态。”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近期撰文表示。&&&&“创新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未来依然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北京银行蔚然成风。”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该行2016年工作会议上如是表示。&&&&今年年初,多位银行业高管对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公开表态,明确了创新在银行业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而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金融创新该遵循何种理念值得深思。&&&&“经济新常态下创新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创新的方向,要有正确理念的指引。”王广谦表示。&&&&事实上,在当前金融创新的浪潮之下,让业内专家有所担忧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所出现的创新“过度”和“方向迷失”问题:一方面,创新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过度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替代品,导致实体部门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内部各种衍生产品的创新使金融业开始出现自我创造需求与供给,形成了金融系统内部的自我循环。&&&&对此,业内专家强调,金融创新不应是简单的为竞争而竞争、为盈利而盈利,而更应着眼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果。&&&&“好的金融创新必定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便利和福利。”王广谦认为,“所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创新都必须始终围绕为实体经济部门服务这一宗旨,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避免金融资产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虚拟化。”&&&&新行动:对接国家战略&&&&如果说金融创新只有对接了社会的真实需求才具有意义,那么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当下我国社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从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来看,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是新形势下金融创新的有效着力点。&&&&“面对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大数据战略、自贸区建设等各领域次第开花的全新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自身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协同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各种新战略、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全新金融需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商业创新、科技创新的高效对接,用金融的力量为中国在‘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闫冰竹表示。&&&&具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一方面应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助力产业升级。“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加大与投资、担保、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力度,建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债权与股权、融资与融物多维度结合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合作机制,建立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闫冰竹提出。&&&&另一方面,则是以产品创新为抓手,紧贴产业特点。闫冰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机遇无限,但其价值和潜力往往不能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同时还面临缺乏贷款所需的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的现实困难。为此,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既要积极利用保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弱化抵押的信贷产品,同时也要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新动能:练好信息化建设“内功”&&&&在当前金融创新的浪潮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动能何在?&&&&分析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信息化建设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其不仅仅是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的手段,也成为银行业务转型与创新的巨大动力。&&&&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显示:“银行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目前国内银行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业务发展与管理水平提升需要,也已经成为驱动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保持稳定,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调整投入重点,反映出银行信息化建设逐步由大规模投入阶段进入精细化建设阶段。”&&&&这在多家银行的战略规划中已得以体现。&&&&“围绕建设数字化银行的目标,民生银行将不断加强信息科技治理、数据基础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决策端的科学化、市场端的精准化以及中间管理环节的信息科技水平,并将逐步把数据资产作为撬动金融资产的核心资源,对识别机遇和风险,乃至对战略和决策发挥更大作用。”民生银行表示。&&&&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也提出探索信息科技的创新,将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大力推进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实现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适应经济新常态 银行创新如何选好切入点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适应经济新常态 银行创新如何选好切入点
适应经济新常态 银行创新如何选好切入点
应着眼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果。
“好的金融创新必定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便利和福利。”王广谦认为,“所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创新都必须始终围绕为实体经济部门服务这一宗旨,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避免金融资产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虚拟化。”
新行动:对接国家战略
如果说金融创新只有对接了社会的真实需求才具有意义,那么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当下我国社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从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来看,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是新形势下金融创新的有效着力点。
“面对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大数据战略、自贸区建设等各领域次第开花的全新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自身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协同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各种新战略、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全新金融需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商业创新、科技创新的高效对接,用金融的力量为中国在‘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闫冰竹表示。
具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一方面应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助力产业升级。“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加大与投资、担保、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力度,建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债权与股权、融资与融物多维度结合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合作机制,建立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闫冰竹提出。
另一方面,则是以产品创新为抓手,紧贴产业特点。闫冰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机遇无限,但其价值和潜力往往不能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同时还面临缺乏贷款所需的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的现实困难。为此,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既要积极利用保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弱化抵押的信贷产品,同时也要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新动能:练好信息化建设“内功”
在当前金融创新的浪潮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动能何在?
分析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信息化建设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其不仅仅是银行业务经营与
Word文档免费下载: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_百度知道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我有更好的答案
 面对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紧抓深化改革重要历史机遇的同时,中小企业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敏锐把握消费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中小微企业如何更好应对这一变化?近日,以“改革激发活力 创新驱动转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在江苏南通举行,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认为,中小企业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紧抓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两个重要历史机遇的同时,敏锐把握未来10年的消费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截至2013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了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该协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别为95.9%、94.1%、93.1%,处于景气临界线以下。  面对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李子彬认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一是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入手,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管理进步;二是投身电子商务,未来的中国电子商务必将迅猛发展,并将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三是通过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并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广大中小企业要走出多元化的误区,走出“专精特新”的发展新路;五是企业家们应促进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技术与资本的结合。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表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通过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打破少数大型银行垄断融资市场的局面,鼓励、支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充分的金融市场竞争。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根据自身实践有感而发。他认为,当前我国的发展动力已经从生产制造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体验式消费、环保产业以及与移动互联网关联的行业是最值得关注的投资领域。中小企业应顺应发展趋势,从中抓住商机。
采纳率:66%
来自团队:
缩减成本、人手,降低投资支出,存粮过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