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真的不管北方经济期刊了吗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方经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方经济?牛弹琴百家号作者:巴九灵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已获授权谈到中国的南北差异,你最先想到什么?是供不供暖,还是豆腐脑甜咸?打开知乎,搜索“南北差异”,看到的都是大家直观、感性的经历。什么南方人和北方人一起住宿然后惊了,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吃饭然后惊了,南方人见到北方公共浴室然后惊了,北方人见到南方大蟑螂然后惊了……说实话,很有趣。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抽象、理性、可能不那么好笑的差异。7月中旬到8月初,
各省陆续公布2017年经济半年报
。按增速排名,南方15省和北方14省分别是这样的:* 青藏地区不属南北,其中西藏半年GDP 555.41亿元,增速10.8%,青海半年GDP 1204.3亿元,增速7.6%。港澳台暂无数据。**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地跨南北,分别归入了占省内GDP大部分的那一侧。不难看出,
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增速,拉开了些差距。或者这样形容:2017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6.9%, 南方各省都在全国均线以上,而北方……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会说,从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中国就一直是北弱南强。但根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的研究:
1977年至2015年,北方经济份额由49.5%震荡下滑至41.3%。也就是说,至少在改革开放前,北方占全国经济近半。而北方经济占比降低是近40年的事。更关键的问题是:不看存量看变量,最近两年,北方的经济增速是怎么回事?笔者不想将原因归结为风俗习惯、行为偏好的不同。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曾说:用文化去解释经济绩效和增长差异的任何尝试,最终都只能化为一团业余社会学的火花。这教诲我一直记得。所以,还是回到数字里找答案。南方15省,按照2016年末各省常住人口(不是户籍人口)加总,共有7.5亿人;北方14省,5.7亿人。 据此计算人均半年GDP:* 西藏常住人口331万,人均半年GDP 16803元;青海常住人口593万,人均半年GDP 20293元。港澳台暂无数据。似乎看不出明显的南北之别。 基本上是人均GDP较高的省份,增速则较低, 除了几个异类: 重庆的人均很可观,增速堪称可怕;黑龙江和甘肃则是人均与增速双低。经济总量看不出原因,再去分析
“经济质量”。提到北方省份,你会想到什么?石油大省、煤炭大省、钢铁大省。我们来看看南北的产业差异――各省的重要企业往往代表着该省的支柱产业,以最新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为例:北方坐拥70家上榜企业,南方则仅有33家。仅北京一地,就有56家企业上榜。(央企总部很多在那里)然而,
河北上榜的两家企业,一是河钢,一是冀中能源,都在亏损;陕西上榜的两家企业,一是延长石油,一是陕西煤业,都在亏损;山西上榜的五家企业,都是煤企,四家在亏损……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筛选过后,只看
北方有5家上榜,南方反而有13家。所以,北方经济增速为何下滑?背后是传统、低端的重工业、化工业的衰退。这些产业曾让北方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追平南方,也曾在年突飞猛进,但 如今, 却包含着大量的中国力图淘汰的落后产能。换言之, 让北方经济更好看的指标 ,是李总理在辽宁任省长时提出的“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但那是十年前了,如今李总理也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克强指数”已不那么合乎时宜。那北方有没有新经济?有的。独角兽企业(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是新经济的代表。根据科技部的统计,
全国131家独角兽企业,北方有69家,过半了。但问题是,排除掉在北京的65家之后,剩下的北方怎么办?(还有3家在天津,1家在青岛)不想怪罪谁,更不想唱衰谁。 笔者在写文章时询问了不少北方朋友对当地经济的直观感受,确实有人感受到了“寒意”,但也有人觉得日子一如往昔。而且雄安新区正在建设,我们对它满怀期待。笔者只是想解答标题里的那个问题: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方经济?落后产能淘汰了,新的出路在哪里?问题宏大,需要集思广益,期待大家的评论,无论是找原因还是想办法。本文已获得吴晓波频道授权,推荐关注财经第一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在开挂的印度,瑜伽有着非常特殊的用处 》《别总是嘲笑这个国家,因为它的存在,中国已没有退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让中国变成了救世主?这些下水道里,藏着的是这些城市的良心!(原创视频首发)《最扎心的判决!一位母亲被开了5张罚单,判决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在这件事上日本竟然比中国还要痴迷,很多细节超越你想象!内容合作、商务品牌请联系牛小财 ID:niuxcai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牛弹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幽默、风趣解读天下风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邳州部门动态
关于邳州车位问题房产中心主任有明确回应,致青少年活动中心篮球场无良的伪球迷我滴心,现在在邳州吃八大碗都这么讲究了?新媒体乡村行 · 探访邳州银杏林海中的村落邳州:老人孤身晕倒路边,住院10天花3万,紫薇正在邳州这个地方等你,尔康,你来吗?
查看: 5876|回复: 0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3 积分
其实,只要根据已有数据做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以下是2010年中国各省GDP数据
  GDP总量排名 省份 亿元 常住人口(亿) 人均GDP(元) 美元
  1 广东 .97 1.52
  2 江苏 .79 7.20
  3 山东 .95 1.50
  4 浙江 .52 0.20
  5 河南 .96 0.34
  6 河北 .72 2.79
  7 辽宁 .44 7.11
  8 四川 .83 4.83
  9 上海 .21 68.65
  10 湖南 .69 4.47
  11 湖北 .59 0.80
  12 福建 .38 0.72
  13 北京 .18 07.20
  14 安徽 .62 7.80
  15 内蒙 .24 6.12
  16 黑龙江 .39 6.74
  17 陕西 .39 5.45
  18 广西 .52 5.64
  19 江西 .44 3.23
  20 天津 .13 95.03
  21 山西 .36 9.17
  22 吉林 .30 3.38
  23 重庆 .29 9.13
  24 云南 .46 8.59
  25 新疆 .22 9.84
  26 贵州 .39 5.62
  27 甘肃 .29 7.74
  28 海南 .09 4.91
  29 宁夏 .06 3.44
  30 青海 .06 2.28
  31 西藏 507.46 0.03 8.76
  由此可以得到全国GDP亿元,全国人口13.51亿。得到全国人均GDP为32031元
  南方各省数据为
  1 广东 .97 1.52
  2 江苏 .79 7.2
  4 浙江 .52 0.2
  8 四川 .83 4.83
  9 上海 .21 68.65
  10 湖南 .69 4.47
  11 湖北 .59 0.8
  12 福建 .38 0.72
  14 安徽 .62 7.8
  18 广西 .52 5.64
  19 江西 .44 3.23
  23 重庆 .29 9.13
  24 云南 .46 8.59
  26 贵州 .39 5.62
  28 海南 .09 4.91
  31 西藏 507.46 0.03 8.76
  由此可得到南方GDP总量为亿,人口7.82亿,人均GDP31574万元
  北方各省数据为
  3 山东 .95 1.5
  5 河南 .96 0.34
  6 河北 .72 2.79
  7 辽宁 .44 7.11
  13 北京 .18 07.2
  15 内蒙
  16 黑龙江
  17 陕西 .39 5.45
  20 天津 .13 95.03
  21 山西 .36 9.17
  22 吉林 .3 3.38
  25 新疆 .22 9.84
  27 甘肃 .29 7.74
  29 宁夏 .06 3.44
  30 青海 .06 2.28
  由此可得到北方GDP总量为亿,人口5.69亿,人均GDP32659万元
  于是一个很简单的比较题我想大家都会做
  北方人均32659&全国人均32031&南方人均31574
  南方经济不但不能说远比北方发达,甚至不能说比北方发达,实际上是不如北方发达。
  如此简单的算术题,为什么就没有人真的去计算以下,而让一个可笑的谬论经久不衰,仿佛南方真的比北方发达似的。
  很多人喜欢说,古代北方发达,现代南方发达,可是这么一看,现在仍然是北方略强于南方。当然和古代北方远远领先于南方,视南方为蛮夷相比,现在北方已经是大幅退步了。考虑到南方左一个经济特区,右一个经济特区,北方仍然比南方强,这已经着实不易了。
  并且,南方GDP多靠一些小作坊,低端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堆砌,比如袜子厂皮鞋厂衬衣厂之类的。而北方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战略性产业。比如电力,石油,煤炭,军工,航天,科技等等先进产业。所以,北方不但人均GDP高于 南方,GDP质量更是远远胜出。
  所以我很想不明白,南方总是自信满满的说自己的经济多么发达。其实,南方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不过是广大落后地区中的特例罢了,考的是国家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还真以为是南方人自己的本事么?而北方则相对平均,哪怕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照样人均GDP超过南方。所以今后不要再说南方比北方的经济发达了。
  也许有人要说,虽然人均不如北方,但是我们南方的GDP总量和人口总量超过北方啊。首先,我且不说安徽,江苏,湖北的北部地区从文化上属于北方,我也不说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这些和北方在文化上更接近的地区,其GDP都算在了南方。
  其次,我想请你动动脑子。我请问什么叫“我们南方”?南方各省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巨大。虽说同处南方,但彼此之间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共同体。请问,广东人听懂上海话吗,浙江人听懂湖南话吗,云南人听懂福建话吗?
  真要比GDP总量,那就应该按照文化区来比较,这样才能最准确的判断中中国何种文化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
  那么我也不妨把数据列出吧
  1,江浙沪在语言文化上差异不小,彼此方言不能相通,但是就把你们加在一起好了,算为吴越文化,其实是吴文化和越文化两种不同文化。江浙沪的GDP总量为85001亿,人口1.52亿。
  2,广东广西加海南,算作岭南文化。GDP总量为57026亿,人口1.58亿
  3,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加在一起算西南文化,GDP总量为36606亿元,人口1.97亿
  4,湖南湖北,文化也有差异,但加在一起算两湖文化,GDP总量为,31708,人口1.28亿
  5,福建,算闽南文化,gdp总量为14357亿,人口0.38亿,
  6,西藏,藏文化,GDP总量为507亿,人口0.03
  7,安徽江西两省具体属于哪种文化不好界定,因为这两省同时包含多种文化因子,比如安徽北部为中原文化,南部为吴文化,江西也同样在两湖,闽粤,吴越之间,文化较难界定。这两省GDP总量为21698亿,人口1.06亿。因此,为了公平起见,把这两省的数据平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给吴越,岭南和两湖文化。则每种文化各加GDP7233亿,人口0.35亿。
  于是,南方各文化最终的经济势力排名为
  1吴越文化
  2岭南文化
  3两湖文化
  4西南文化
  5闽南文化
  6藏文化507亿/0.03
  这基本上客观反映出南方各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分量和话语权。其中两湖和西南文化属于半斤八两,可算并列。这个排名的科学性是一目了然的,因为它的结果应该和大家通常的印象和尝试相符。这6种南方文化彼此之家的差异是巨大的,语言是不相通的,因此把你们分开计算,并不是不公平,而是因为你们确实是不同的文化区域。
  说完南方,再来看北方吧。北方文化基本属于一个整体,语言可以相通,彼此可以交流。属于一个整体。也就是北方文化。
  那么北方的数据很简单
  就是1北方文化.69
  要注意,以上北方文化的GDP和人口并没有包括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北方文化地区的GDP和人口,也没有包括西南官话区等亚北方文化的GDP和人口,更没有包括广东大量的北方外来人口所创造的价值。要知道,深圳虽然地处广东,但是文化却是偏向北方文化。这一切我都没有计算到北方文化里面,即使如此,北方文化已经遥遥领先,占有绝对压倒性优势。
  这就充分说明,哪种文化是当今中国不折不扣的老大,谁的分量和话语权最重。这也就说明,为什么首都在北方,为什么普通话是北方话,为什么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
  http://blog.sina.com.cn/liwang3891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举报 | 分享 | 楼主
广告热线:/
联系我们:9/
法律顾问:君德律师团队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苏B2-号
电话:9工作日 8:30-17:30在线
广告联系:广告联系: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持续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都依靠东南地区.回答:
问题描述:
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持续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都依靠东南地区.回答:1.上述现象表明了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宋朝南方农工商方面发展情况怎样?3.宋朝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启迪?
问题解答:
  1.表明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2.农业.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代平均每亩约1.5石(比汉代高50%),宋代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甘蔗、栽桑养蚕、种棉,均比唐代发展.特别是棉花种植的普遍推广、小麦种植在南方的推广尤为显著.  工业.在许多方面都比唐代进步.如制盐、制茶、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除了产地扩大、产量增加而外,技术提高是很明显的,如“单筒井”的开凿;“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宋瓷的精良,等等.  商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发展.“坊制”的突破,集镇的兴起,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等等.  3.正反两方面都必须看到,这是回答启迪类问题的必备常识.  首先说正面,就综合国力来说,北宋较盛唐时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丝毫不逊于盛唐,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窥知一二.这给我们的启迪便是,要重视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合理规范流动摊贩,让他们也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该说反面了,还是拿唐来作对比.就说初唐,李世民的“天可汗”是广大少数民族同胞自愿尊称的.大唐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一不陈兵,二不设卡,而是广设驿站,外使来了,咱们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当然,这是以综合国力为保证的.再看北宋,四帝仁宗的“澶渊之盟”,结果是年年纳贡、岁岁称臣,神宗时期几次对辽用兵毫无战果,综合实力不够是关键,为什么不够?只重视经济,忽略政治、军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启迪很容易想,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统筹兼顾.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政治中心的南移带来了国家发展的支持,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极大提升了生产力,读书人多带来文化的兴起为经济重心形成创造了保障,同时,北方的战乱衰弱客观上造成了经济重心在南方的形成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
1.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宋朝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2.近代闭关锁国,南方通商早3.改革开放后南方对外交流时间更早,更为密切
出县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好象是 在(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中心以经南移 (2)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
个人觉得1.“安史之乱” 期间是中华民族又有一次人口的大迁移,从北方迁到南方,是经济南迁 的主要原因. 2.南方的农业,从生产技术来说,大约宋代达于高峰.江南(这个近代中国最富庶地区)水田的开发,引起绿色革命.耕犁制造的多用途化,可锻铸铁之应用于农具,早熟稻的引进以及农艺学的进步,使传统农业达于成熟. 3.南宋.直接是
你是想看中晚唐朝的历史剧还是中唐以后的所有朝代?中晚唐朝差不多就是唐豫宗之后的了,好像也有一个和亲吐蕃的公主,拍没拍电视就不大清楚了.那会宦官和外戚轮着来,没有很著名的历史事件,没有香艳的历史人物,拍成电视耶没有多少噱头的. 真想了解还不如去看看资治通鉴,还算是比较原始的吧PS,正剧再怎么说都有点戏说的味道,不是吗?
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
1北方常年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3大运河开凿后南方进一步发展4南宋将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国务院财经、文教各部委党组: ?  现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第三个五年农业发展计划的初步设想”和“第三个五年农业发展计划中几个问题的说明”发给你们.这只是初步设想,请你们准备意见,在最近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讨论.〔1〕 ?  中 央?  一九
B是怎么说明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合发展城镇或者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城镇和耕地集中在平原地区,乙省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都需要平原,自然矛盾大.
我是地理师范的,这么给你解释吧.尤其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面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天气系统.副高是个闭合反气旋,气旋的西北偏西方吹偏南风,形成暖脊(暖是因为风从南边来,较为暖和).一般而言,副高南北两端大概相距10~15个纬度,而副高中心是以干热天气为主.而在副高的偏西北方向,由于从南边吹来的较为暖的风个
我国属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热带,无寒带)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根据受夏季风影响强弱划分,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非季风区收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
解题思路: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解题过程: 我国南方雨季与北方雨季长短的差别 解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同学:以上解答如有疑问请在讨论中提出,祝学习进步!最终答案:略
A纬度因素南方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值较多,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份还有太阳直射现象呢,正因为南方地区的纬度低,获得的热就较多一些,因此南方地区的气温比北方地区要高.
气候原因吧,有句话叫《柑桔生在河南则为橘生在河北则为zhi(sorry忘怎么说了)》
有很大关系.在唐代中期以前,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在北方,尤其是在河南、陕西汉中地区以及山西南部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而同时期的南方则人口稀少,经济要相对落后.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由于地理的原因,社会则相对稳定,所以北方的人口大量南渡,为南方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促时南方生产力的发展.三国之
北方连年战乱,在五代十国时期主要战争都在北方,所以经济发展都被打乱了!这只是其一,后期北宋被灭,大部分居民都转移到了南方,当时建立了南宋,而北方的经济并没有的到发展,辽虽然做到了恢复生产但并没有大力发展,而且北方不消停,总是少数民族战争,而南方却很安稳,得到了发展的机会,金又灭了了,而后来又遭到了蒙古人的破坏,蒙古人是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70年格局之变:南方经济增至全国六成
关键字: 南方经济南方省份改革开放
据第一财经5月14日报道,我国经济已呈现出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在上月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4个百分点,2017年南方GDP实现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左右,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
而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也是中国经济由北至南、不断开发发展的过程。
重化工业奠定北方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在苏联的帮助下,紧邻苏联的东北地区,在已有的工业基础上,建立了重工业基地。这个时期,我国的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地。
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北方地区的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这也是重化工业在北方布局更多的一大客观因素。同时,在铁路布局方面,东北和华北的铁路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不错的基础,到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对铁路需求更大。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介绍,“当时的铁路主要是货运,铁路建设也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资源、人才往哪里集中,哪里就发展得好。
相比之下,由于东南沿海地处海防前线,重工业、大项目的布局很少,浙江和福建尤甚。
研究表明,在不计港澳台的情况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基本上在50%左右小幅波动。从1978年各省份的GDP总量来看,上海和江苏位居前两位,辽宁和山东紧随其后,位居第三、四位,如今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当时排名第五。
在不少方面,北方曾明显领先于南方。例如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北方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明显多于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唐山、包头、淄博等北方非省会城市。现如今的厦门、苏州、宁波等南方明星城市,当时不过是城区人口几十万的中等城市。
福建泉州的谢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到辽宁做生意。他表示,当时辽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福建“高太多”,“那时候辽宁的城镇化率很高了,生活水平也很不错,福建这边主要住在农村,生活条件差多了。”
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国安表示,这一时期的经济布局是行政命令的体现,并不符合经济自身发展规律。例如,三线建设中的一些企业,到了改革开放后就逐渐转移到自然发展条件更好、交通区位更好的大中城市去了。
也就是说,从更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经济重心在南方的大趋势并不会变化。
珠江流域崛起
改革开放后,水资源与气候条件更好的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珠江流域尤其是珠三角的崛起,与长三角并驾齐驱,使得南方经济的分量更加凸显。
丁长发说,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经济意识浓厚的南方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再加上华南地区的海外华侨资源,以及东南沿海良好的港口资源和营商环境,南方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这个过程中,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经济高速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GDP占全国比重高达1/9。
此外,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的经济位次也快速提升,比如浙江GDP总量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四,福建近年来GDP总量也稳居前十。
相比之下,东北、华北等地一些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省市,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灵活,在市场化的冲击之下,转型十分艰难。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传统重工业城市获得了大量的要素资源,所以发展得很好,但在改革开放时代,大量的要素资源包括资金和人才等都转向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比较有弹性的区域了。”丁长发说。
根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南北差距趋于扩大。1977年至2015年,北方经济份额由49.5%震荡下滑至41.3%。其中,1999年至2008年期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北方经济份额小幅回升至43.2%。
丁长发也表示,1999年后,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作用日益凸显。大规模的铁公基建设对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化工业需求量很大,因此大量的投资向环渤海等地倾斜。这其中,作为环渤海省份,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山东曾位居全国第二,并一度紧追广东。这个阶段也一度有“经济重心北移”之说。
不过,在丁长发看来,这个阶段,北方重化工业地区的快速发展只是短暂的辉煌,是政策和大规模固投之下的高速发展,由于缺乏足够的动力,没有及早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在快速发展几年后,就进入到下滑的轨道。
相比之下,由于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不转型就得死”,所以转型的动力更为迫切,通过数年的努力,近几年转型升级成效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正引领新一轮发展。比如近几年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浙江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卓见成效。
近几年,山东与广东的差距也不断拉大。2017年,广东GDP总量领先山东超1.7万亿元。
区域经济专家、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教授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相比广东和江浙,山东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但只有市场化程度越高,产业转型才越灵敏,转型的效率才会高。
长江中上游增速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南方的中西部省份的快速发展是南方经济提档升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南方沿海发达地区领先于北方沿海地区,但是南方的中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不如北方。西南地区山地多,平原少,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均GDP一直不高。
但这个格局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变化。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上游的贵州、重庆,中游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经济增速排名前四的省份均来自西南地区,贵州和西藏均超10%,云南和重庆也都超过了9%,此外,四川以8.1%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七。
胡晓登认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东北、西北等地而言更为丰富,能源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备,受近几年能源下行的冲击小。此外,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近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势头良好。
原标题:70年格局之变:南方经济增至全国六成
责任编辑:王骁
小编最近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方经济只能靠河南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