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公司打拼7,让投钱给股份,要注意什么?

还没有帐号?免费注册一个吧!
若您已有金投网帐号,可直接登录
咨询热线:400-664-4881
贸易战在前,中国应对的底气何在?
导语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将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各自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将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各自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谈判、互相加征关税……你来我往之间,中美贸易摩擦已持续半年有余。这期间,特朗普不断指责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使用不公平的手段获得贸易顺差”……这次最新的2000亿美元听证会上,特朗普依旧得到了绝大多数美国企业的抵制,因为这次加征关税主要就是消费品,直接影响百姓生活。
特朗普的指责真的有道理吗?还是仅仅是一种政治修辞?中国受贸易战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又有怎样的底气去应对美国的挑战?今天推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大为的文章。程老师长期研究全球产业经济,相信她的全球视野会给大家更大的启发。
文章开始前,先讲个故事。
五月份,我在华盛顿发布了“一带一路”的英文新书。会上,美国政策界精英表达了对中国在新兴高科技领域竞争能力的担心。
会后,我乘出租车赶往机场。司机是一个移民到美国十年的非洲小伙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仍住在叔叔家的地下室。他很向往去中国义乌发展,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华盛顿找一个可行的商业机会,他说:“美国生产的产品不适合非洲,我们需要义乌的小商品,我攒够钱后就去做中非贸易。”
非洲司机给我呈现了美国大部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存状态:能消费得起服装、食品,甚至电子产品,但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换言之,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补贴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非洲司机无法求学深造,无法承担租房费用,人生被锁定在贫困阶层。据统计,美国约810万人的房租的开支占到其收入的一半。而学生贷款数额激增,更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危机的因素。
华盛顿的点滴经历能折射出美国劳动阶层的艰辛。不难理解,很多美国人相信特朗普总统要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将就业带回美国的政策议程,更相信中国抢走美国人饭碗。但事实是这样的吗?中国和美国在制造业上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恩怨情仇关系?
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形成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过程中形成了U型链条,也被称为微笑曲线。即发达国家占有品牌、研发、销售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笑逐颜开;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组装进入微笑曲线低端,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我们以一件在孟加拉国生产的瑞典品牌H&M公司的T恤为例,它在德国以4.95欧元的价格销售,H&M公司支付给孟加拉国制造商的费用是1.35 欧元(包括工人费用、工厂成本等),占最终售价的28%。这是全球产业链的典型图像。
在美国伴随全球价值链扩展,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一些产业的生产环节大规模地向低工资国家转移,国内经济结构变化,似乎发展成了一个二元结构的双速经济体。一些行业,如信息产业、服务业表现非常好,但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的行业,则不断空心化或勉力支撑。
所以,低技能的劳动者承受了产业空心化的代价,但同时他们也收获了低价消费的好处。这场全球化的游戏表面上看,是发展中国家工人夺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实质上是资本驱动的全球利益的再分配,资本拿了大头,而消费者收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血汗让渡。
特朗普将以上国内问题转嫁给中国,中国是不能轻易背锅的。一方面,我们感谢全球价值链使中国获得了低端进入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解释清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情况,搞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本质,特朗普想转移矛盾,找中国这个“罪源”,但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全球价值链的竞合中,中国虽然以低端切入的方式进入游戏,但收益颇多,奠定了中国与美国保护主义博弈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中国建立了全产业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配套能力强,这跟其他低端切入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非洲司机为什么向往义乌?因为义乌能生产出适合非洲需求的低价产品。义乌生产的打火机,没有技术含量,但打火机的生产依赖塑料壳、钢制护壳和火石等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只有拥有这样配套能力的国家,才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打火机,并形成规模产量。
美国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国内供应基础空心化、配套能力差的问题。年美国国内出售商品中,本地成分占比下滑了4个百分点。如果美国希望再工业化,把竞争落脚点放在打火机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要重新做好配套产业,但这基本上是不符合美国产业升级发展规律的。
相较而言,中国企业并没有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代工环节,一些企业已经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实现了战略自主与战略蜕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正是因为全产业链基础,中国才有能力构建区域价值链。如果中美贸易争端恶化,中美两国都寻找替代市场,高大上的美国恐怕机会比我们少,至少非洲司机的话证明了这一点。非洲司机的想法停留在贸易阶段,进一步想,非洲是否需要自己有能力生产小商品、甚至手机?
现实很残酷,在全球化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怎么努力,都没能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成为局外人,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落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谋求工业化的机会。
这就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串起来的区域价值链同全球价值链有什么不同?
区域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上企业数量众多,分工复杂但技术标准统一,已形成模块化生产体系,价值链长。发展中国家无法与成熟的全球价值链竞争,可以选择价值链比较短(如服装纺织品、食品)、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产业。这个价值链会更平缓,更公平。
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不均,微笑曲线走向利益分配不均的深U型。如果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较短的产业中寻找机会,会保证一定时期的利益均衡分配,实现共赢,如下图:
区域价值链的想法是现实的。2016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出差,看到一些中国企业成功投资的案例。例如,哈萨克斯坦可以生产西红柿,却不能生产西红柿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去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振华1992年首次提出的“微笑曲线”,该曲线描述了在把制成品推向市场的不同阶段中增加值是如何变化的。20世纪70年代,微笑曲线相对平缓,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区域价值链也应呈现这一特点。
高科技领域竞合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特朗普似乎把他的指责聚焦在衰退产业上,抱怨贸易赤字问题,而他的经济团队更具有战略意识,把焦点放在了未来产业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发布的301调查报告,瞄准的是中国十大高科技产业。
人类正步入新的制造业发展阶段。工业1.0以机械化、蒸汽机和纺织机为标志,发生在18世纪末工业;工业2.0发生在19世纪末,以大规模生产、流水线和电气能源为标志;工业3.0发生在20世纪末,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标志;工业4.0则以机器人、物联网和3D打印为标志,发生在今天。
未来20年,新一轮技术革命会深刻影响着全球经贸竞争格局,全球价值链的很多环节被压缩、取代、外包、众包,全球生产或许呈现其他的范式。智能工厂虽然只是初见,但已经成功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回到发达国家,使制造更接近消费者。很多美国学者称3D打印可以实现家庭制造,你没必要去宜家商场买灯具,而是在宜家资料库中下载图纸,然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技术变化将使美国竞争力得到巩固,一些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一些美国专家认为振兴美国制造业并不是重复历史,而应高瞻远瞩,打造更加数字化的未来。
但是,美国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少有的,能与美国未来竞争的国家。今年7月,在美国众议院关于“中国掠夺性贸易与投资战略”听证会上,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指出,如果不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美国会在接下来的20年内丧失掉众多工作岗位。
他们认为美国在高技术产业中领导地位受到的挑战与美国低技术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有着巨大的不同。与T恤行业不同,如果美国的科技公司严重削弱,要恢复竞争力,需要内嵌于企业、内嵌于工人(从车间到科学家到管理人员)的深层复杂的隐性知识,再加上创新生态系统(大学培训合适的人才,供应商网络等),是很难复活的。
实际上,如果新技术使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发生变化,那么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花旗集团和牛津大学的一个报告显示,70%的花旗集团客户相信,智能生产会鼓励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回母国,这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怎样应对?
中国应做好重塑竞争的准备。
未来竞争中,除了技术,基础设施、物流、生产性服务、管理环境、基础教育等将变得更关键。在这方面,中国或许还有一定自信。我们的基础设施、物流能力已经发展得不错,甚至部分好于美国。我们基于人口数量的创新能力也会呈现竞争力,还有,鉴于电子商务的普遍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时代的适应能力更强,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都领先于美国。
另外,未来20年,生产范式的变化速度在各行业会各不相同,这将为我们布局技术冲击留出战略空间。纺织品、服装和鞋类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但这些商品的出口集中度很高,中国企业还有一定布局时间。很多学者更担心新技术会使落后国家被淘汰,传统工业化将不再可能成为他们的发展路径。对于这些学者的担心,我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基础上建立区域价值链的想法依旧有效,建立区域内自我发展的产业链迫在眉睫。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的美国经济学家声称,自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流失的50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是由于自动化而消失的,中国也会面临就业这个难题。两国都应该寻找内部自信,做好人力资本的培训转型工作。
未来中美会不会有产业合作可能?智能制造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快速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增多,中国作为一个需求大国的地位,仍有吸引美国企业合作的优势。目前,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企业不足25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他们很注重成本,会越来越借助互联网将部分工作外包,这也给中国以合作机会。
总之,美国此次发起针对中国贸易争端,客观上是其国内经济结构问题的转移,试图将结构性的矛盾转嫁中国背锅。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这场贸易摩擦更是两国面对未来的产业竞争,占据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高地,才是这次贸易摩擦的真正目的。
总之,挑战在前,中国会受到冲击,但我们这么多年辛苦建立的全产业链,以及这些年开展的区域价值链布局,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底气所在。此外,我们不变的还应该有中国人吃苦打拼精神、做生意的双赢思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尽快让中国强起来,这样面对美国竞争,我们才有底气和基础迎接更高层次的博弈。
这篇文章是中美贸易战最客观、理性的分析
中国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美冲突将会越来越多,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如何管理危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巨大挑战;中国对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作出调整,已刻不容缓。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休战,更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翻过旧的一页打开新的一页,我们不得不对一些新老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1.以战止战,
有理有利有节,从容应对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是所谓的“疯人战略”,极限恫吓,先是漫天要价,然后利用对手的心理弱点给予一点让步,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美国政府在第一轮中美贸易谈判中提出的要求是一份无理的最后通牒,中国当然不能接受。面对特朗普的挑战,中国没有退路,只能依照 WTO 规则进行报复。
其实,其他国家对美国也是这样做的。贸易战是否会进一步升级,不在中国的控制范围内。特朗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国的让步并不能保证特朗普不会得寸进尺。
中国应该坚持市场化地处理中美贸易的失衡,如降低关税、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市场(电信、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服务业市场),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采用提供购物清单的方法达成妥协,是一种非市场的解决办法,对资源配置可能产生会消极影响。
有人主张在关税之外的其他领域、如投资领域,对美国进行报复。我以为中国的报复是不得已的、被动的,不应该主动挑起在新领域的冲突。在华美资企业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保护。抛售美国国债也是一个坏主意,它对美国造成不了什么伤害,却可能把中国自己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美国每次公布加征关税清单时,都会用数月时间征求各方意见。中国也应该这样做。中国在表明一定会报复的立场之后,不必急于采取行动。应该充分征求公众、特别是企业的意见。中国不用急于确定报复清单,也没有必要急于实施报复计划。
美国的清单针对的是从中国产业政策、特别是从“中国制造 2025 ”受益的产品。中国的反制清单则主要针对美对华出口量较大的产品。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在被美国加征关税的 500 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中,73% 是供美国企业使用的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加征关税必然导致美国企业竞争力的下降。而这些产品中的70% 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加征关税必然导致这些企业包括美国企业利润的下降。
美国想通过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打痛中国,到头来,被打痛可能是美国自己。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中国完全可以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应对中美贸易战。
此外,正如宁南山先生所分析的,中国是有能力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汽车产业予以重击的。我们可以引而不发,但要让特郎普明白:如果他继续胡闹,中国必然会报复。
2.积极维护现存国际秩序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现存世界秩序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应该继续为维护现有国际秩序而努力。具体说,中国应该继续维护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贸易组织(WTO)为支柱的国际组织的权威。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导致对国际组织和国际行为准则进行调整的要求,但这种调整必须在现有国际法的框架下进行。
从法律地位上说,WTO 是国际经贸领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最重要的多边规则体系,其权威必须得到尊重。WTO 的缺陷应该通过新的谈判加以弥补,而不能在完成新一轮 WTO 谈判之前,用单边、双边甚至地区性的解决办法代替 WTO 的解决办法,否则,国际贸易将处于失序状态,危害世界经济发展甚至危害世界和平。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正在遭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反对,中国可以联合欧洲、日韩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倡导恢复乌拉圭回合以来限于停顿状态 WTO 谈判。应该看到,慑于美国的淫威,欧洲和日本也可能会首鼠两端,甚至帮助美国打击中国。
中美贸易争端是通过中美双边谈判解决,还是通过 WTO 磋商和争端解决机构( DSB )解决,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中方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尽管中美双方进入了 WTO 争端解决程序,但主战场显然仍在北京和华盛顿。
实事求是地讲,日内瓦磋商的重要性无法同中美双边谈判的作用相比。现在,中美之间的双边谈判已告失败,贸易战已经打响。中美是否会重开谈判不得而知。
但是,中美贸易代表团进行的双边谈判,和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的谈判如何协调,如何让 WTO 争端解决机制在中美谈判中发挥作用,对于维护 WTO 的权威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美贸易战已经开打,肇事者无疑是美国。美国对中国实施加征关税的措施,中国必须回击。而且,面对类似的形势,其他国家(如加拿大)也已对美国进行了报复。
即便如此,在已经实施报复措施之后,中国应该坚持走完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全程。对于这类法律问题,经济学家难以置喙,希望中国的国际贸易法专家能指点迷津。
3.坚持全方位的开放方针
尽管 301 调查报告的结论完全站不住脚,但中国对 WTO 承诺的履行也并非无可挑剔,301 报告提出的问题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中国在消减关税等方面确实超额完成了 2001 年作出的 WTO 承诺。但在贸易补贴方面,有些做法即便未违背 WTO 的文字规定,也与 WTO 的精神不符。
例如, 由于各国税收制度不同,为了使出口商品在税率较低的海外市场免受不利影响,出口国可对出口商品实施退税。WTO 规则允许对出口商品实施退税,但是中国往往把改变退税率作为刺激出口的政策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退税政策就违背了 WTO 的初衷。此外,在一些地区,有违 WTO 规则补贴出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中国在根据 WTO 承诺开放金融服务业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例如,中国在 2001 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 WTO 议定书》的附件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中承诺:加入WTO后五年内,将取消外汇业务的“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取消限制所有权、经营及外国金融机构法律形式的任何非审慎性措施,包括关于内部分支机构和营业许可的措施”。此外,中国还承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外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设立外国独资银行或外国独资财务公司”。
中国政府在 2018 年 4 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与中国当年的 WTO 承诺不无关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6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大幅扩大服务业开放、基本放开制造业、放宽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准入。
相信这是有关部门在对国家经济安全做了充分考虑之后作出的、同中美贸易战进程无关的决定。6月29日的“负面清单”招致了一些非议。
我以为,中国政府在公布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举措之前,应该举行更多、更广泛的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特别是有关企业的意见。中国政府的一些举措恐怕还要有立法机构的批准。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301 调查报告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大加挞伐。
301 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的目标是使自己在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先进技术领域,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分别取得支配地位和领先地位。
为此,中国试图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提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实现从廉价生产者到全球科技创新大国的转变。应该承认,301 报告的上述概括是比较准确的。
中国目前的产业政策有两个关键环节:
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
政府为选定产业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在确定目标之后,从政府角度来看,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支持企业实现上述产业或技术政策目标。政府支持企业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政策则包括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技术研发、奖励、标准法规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
以光伏产业为例,最开始政府的支持包括: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按总投资的 50% 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支持也是如此。
2015 年,中央和地方为电动车产业提供了 300 多亿元的补贴,只要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除了中央财政补贴,一般还能享受与中央按 1:1 发放的地方补贴。据称,生产一辆纯电动客车,“国补”加上“地补”以及其他优惠政策,最高可以享受 100 万元补贴。
在光伏和电动车领域,政府通过补贴等形式予以支持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扶植新能源产业。日本经济产业省在 1993 年实施“新阳光工程”,布局建立日本本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太阳能市场。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资助推动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研发,另一方面为光伏发电用户提供补贴。德国则实施“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电网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
对于电动车,日本政府为购车者提供补贴,补贴数量以不超过因购买电动车而多付出的购车款的 50% 为限。 欧洲国家则在对购买电动车实行扣税、免税的同时,作为一种逆向激励,对普通车辆加征碳税。在比利时,购买电动车可得到最高达 9190 欧元的个人所得税抵扣。
我们的问题是:
如何确定技术发展目标(不是给予优惠的产业目标)?
政府应该在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
对传统产业政策批评最多的是“挑选胜者”( picking winner )。政府不如企业聪明,政府往往选错“潜力股”。此话有道理。但是:
中国所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是在广泛吸收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
更重要的是,名录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企业大可以走自己的路。
政府对某种技术研发和产品市场的支持,是世界通行的做法。特别是高技术产品研发的周期长、初始投入大,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成功。因而,在这个问题上,301 报告并未做更多的文章。
301 报告对中国政府支持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技术获取方式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国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行补贴是 WTO 所允许的,但这种补贴不能违反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换言之,如果这种补贴给了中国企业就必须给在华外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补贴政策,导致光伏业产能过剩、劣质产品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滋生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寻租等问题。
2018 年 5 月 31 日发布的“光伏新政”(《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幅收缩有补贴的光伏新增装机总量,同时度电补贴每千瓦时下调 5 分钱,就是对过去政策的纠偏。
光伏和电动车的兴衰告诉我们,“产业”政策的失败,同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和有关部门管理能力低下有关。地方政府为出政绩盲目吸引光伏企业投资,是造成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许多汽车厂家大肆“骗补”,则同缺乏完善的监管措施有关。骗补是刑事犯罪行为。骗补大行其道,说明了企业家的堕落。产业政策或“与技术相关”的产业政策能否成功,是以一系列制度条件为前提的。
应该承认,如果企业经济活动受到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如果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和文化生态,有产业政策或技术政策,可能真的还不如没有产业政策或技术政策。
301 调查报告充分反映了美国朝野对中国向高技术领域进军的担忧与敌视。
在中美经济竞争中,美国的优势在高技术领域。而中国也深知赶超美国的关键是高科技。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将尽一切可能通过各种办法保持对中国领先 10 年到20 年的优势。为了防止中国的技术赶超,美国“宁可自伤800,也要杀敌1000”。
美国的 301 调查报告和特朗普 6 月18 日的讲话,已经清楚的表明了美国的这一立场。特朗普政府开始谈论对中国学者和学生的限制,这使我们嗅到麦卡锡主义的气味。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曾经指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生了引进技术的强烈需求,……对技术引进的偏重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对自主开发的替代、并产生了可以依靠引进技术和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的幻觉,甚至出现了排斥自主技术创新的倾向。
本来,随着中国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外国企业对自身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会越来越紧。现在,再加上美国政府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策转变,中国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逆向工程、购买、海外并购等等方式获取外国核心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唯一可靠的选择。
正如路风教授所说: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已经具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知识生产基础结构以及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中国走向自主创新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和政策转变,其实质就是要使科学技术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同时把本土技术能力的发展看作是提供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但由于初始投入大、投资风险高,外国垄断企业往往也会合力打压,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可以且应该通过适度的补贴、减税、信贷优惠、事后奖励、行政便利、基础设施提供等方式,对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创新予以支持。当然,政府在基础研究和教育的投入更自不待言。
中国应该感谢特朗普、纳瓦罗和莱特希泽,他们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只能迫使中国放弃幻想,更加心无旁骛地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
5.重新审视“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中国近几年大肆宣传的“战略”。这一战略已经引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高度警觉。
301 调查报告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在三个方面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中国试图通过并购和投资实现产业升级,损害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由于中国企业得到政府补贴,以及拥有数千亿美元的各种基金的支持,美国高技术企业无法在全球市场上同中国企业开展公平竞争。由于市场份额的丢失,美国企业的研发可能不得不转向其他利润和发展潜力较低的领域,进而丧失长期竞争力。
中国企业比美国并购目标企业技术落后,根本无法给美国带来一般直接投资所能带来的技术溢出效益,因而将破坏美国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中国的海外并购人为提高了潜在并购标的物的价格,造成了整个知识产权并购市场的价格扭曲。
正如日本经济学家关志雄所指出的,为了阻止中国企业为获得先进技术而开展的并购等对美直接投资,美国的外资安全审查制度越发严格。
值得提出的是,只要与“安全”挂钩,WTO 的许多规则就可以被搁置一旁。根据《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FINSA ),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 )负责监管对美直接投资。CFIUS 有权依法审查海外企业以“控制”为目的的企业并购( M&A ),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安全风险。如果判定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CFIUS 就会要求外国投资人改变投资内容或放弃美国国内资产。
2017 年 11 月,美国参众两院联合递交了以增强 CFIUS 监管权限为目的的《外商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 FIRRMA );其中,不仅对以往的部分习惯作了明文化规定,还决定将投资审查范围扩大到一些明显针对中国企业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以资金为基础的在海外并购战略必然受阻,并且代价越来越高。中国应该给这种“走出去”战略降温,企业“走出去”应该建立在商业考虑的基础之上,依靠商业手段加以实施;除非特殊情况,政府不应予以干预。
除了获取技术的动机,输出过剩产能也是许多企业走出去的动机。这种输出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整个经济和产能过剩企业的结构调整被延后;
接受投资的东道国国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对中国的债务。为了避免这两个结果、特别是后者,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决策者必须准备承担被追责的后果。
因此,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走出去”应该调整。中国企业旨在获取高新技术的“走出去”,正受到美国火力全开的阻击;“走出去”获取先进技术的道路肯定会越走越窄。中国企业旨在输出过剩产能的“走出去”,也将会日益受到东道国政局不稳、无法偿还债务等问题的困扰。
企业“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商业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的基础之上。中国过去的对外援助几乎都以“既失去了金钱,又失去了朋友”而告终。这一惨痛经验教训不应忘记。
中国自身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应该是中国企业的主攻方向,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应该鼓励企业在扩大国内投资和调整产品结构,在适应或创造国内需求上多下功夫。
6.避免被美国敲诈勒索
多年来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和世界各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挥舞罚款的大棒,以维护法律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中企既然在国外经营就应该严格遵守外国的法律;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幼稚到相信只要我们遵守(主观上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就不会遭遇到被敲诈勒索的厄运。今后美国将更经常使用禁运之类的“大棒”打击中国企业。
由于美国的“长臂管辖”,即无论发生地在何处,任何人只要满足了“最小联系”(只要和美国发生了任何联系,哪怕仅仅是电话、邮件或银行转账),美国都具有管辖权(判罪),中国所有企业都会面临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式的危险。
2017 年 6 月 30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
中方一贯反对在安理会框架外实施单边制裁,尤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根据其国内法对中方实体或个人实施‘长臂管辖’;
对于中国企业和个人,如果有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行为,一经查实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国内法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从外交部发言人的立场来看,美国对中兴的处罚并无合法性。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反制能力,中国很难使“美方立即纠正有关错误做法”。今后,美国可能会把中资产企业当作人质,绑架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果美国对某个国家(如伊朗)实行禁运,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支持这种禁运,中国企业怎么办?对于这种可能性,中国必须准备好预案,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减少自身所受到的伤害。“不付赎金”应该成为中国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海外资产(包括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做好预案。
7.做好中国自己的事
中国最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可靠保证是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可以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经济。
2006 年,中国出口占 GDP 的比重为38.6%,以后逐年下降,但 2016 年这一比重仍高达 20.2% 。与此相对照,美国出口占 GDP 的比重为13% 左右。中国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为 14% 左右。
2017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5056 亿美元、对美国贸易顺差近 3750 亿美元(美方数字)。尽管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在大国中,中国显然依然是对外部需求、特别是对美国需求依赖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这种经济结构存在三个问题:
资源跨时、跨境配置的扭曲。中国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这种经济结构,是长期执行出口导向政策的结果。而出口导向政策意味着,各种形式的出口补贴措施的使用和汇率的低估,而这些又意味着价格扭曲的存在。
价格扭曲必然导致资源错配。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所导致的国民福利增长,可能早就开始被贸易条件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面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所导致的国民福利损失所抵消。中国早就有必要对经济的外向程度做些回调。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已经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和敌视。
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许多竞争对手不得不接受日益缩减的市场份额,有些对手则陷于倒闭的境地。
德国、美国的太阳能板生产商被横扫就是一例。中国不断占领海外市场的局面,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因而也是不可持续的。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变化,尽管在经济上对美国总体有利,中国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对美国的大量贸易顺差。美国是中国出口的最大吸收国。
减少对美的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必须相应减少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对美贸易格局的调整,也意味着中国必须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中国必须彻底放弃出口导向政策,转而实行中性的贸易政策。
为此,中国必须尽可能减少出口补贴、避免使用出口退税作为刺激出口的手段调节、让人民币汇率发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长期以来,大力吸引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另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中国不缺乏资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国外技术。
通过提供优惠来吸引外资的政策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中国并没有有效地把资本流入转化为贸易逆差,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和国际投资头寸结构。这种结构的不合理性就体现为,中国虽然拥有 2 万亿美元左右的海外净资产,但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投资收入基本是逆差。
其次,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已经证明是一种比较失败的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竞争的日益激化,通过引进外资提高中国技术水平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再次,在某些时期和地区,由于地方政府对外资实行的优惠政策,本地民企受到挤压。因而,中国需要把过去的引资政策改为负面清单管理。在允许外资投资的领域,如果外资希望进入,我们欢迎,但没有优惠政策。
为了顺利执行中性的外资政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当然,中国应该继续欢迎外资,因为外资的进入会增加对中资企业的竞争压力,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中国在过去 20 多年中所积累的 3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也值得注意。
中国早已跌入美元陷阱。有人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对付美国的武器,但事实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美国对付中国的武器。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
如果你欠银行100英镑,你有麻烦;但如果你欠银行100万英镑,银行有麻烦。
现在美国欠了中国 3 万亿美元,有麻烦的是谁是最清楚不过的事情。除非能以某种方法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中国应该逐步、有序地、润物细无声地通过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逆差,用掉其中的大部分,而仅维持最低限度的美元外汇储备。
既然中国已经不再处于“战略机遇期”,中国对跨境资本流动可能造成的冲击就更需要保持更高的警惕性。对于资本项目,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应该再进一步推出任何重要的自由化措施。
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表现为中国按所谓的“雁行模式”参与国际分工,现在则是越来越多地深度参加到全球生产网络的价值链,中兴事件暴露了参加这种分工的脆弱性。但是,脱离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也是极为巨大的。
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建立威慑平衡(类似核武器的恐怖平衡),使美国不敢恣意妄为?
如何既不脱离价值链又不会因价值链受到破坏而丧生生存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中国全球生产网络企业应该积极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同行一起努力,使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免遭破坏。 同时,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以避免中兴的尴尬。
尽量减少中美双方的误解
世界历史上的很多冲突甚至战争是误会引起的。中国应该努力减少美国对中国意图的误解。从 301 调查报告就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意图、战略、政策存在许多误解。
基本上,美国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实力和潜力。而中国自己的宣传则加强了美国的误解。
虽然中国已经被美国定位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不应抱有更多的幻想;但无论在地缘政治领域还是在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中国还有很大政策调整的空间。
中国应该继续坚持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尽量稳定中美关系,避免使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总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没有改变,但战略机遇期已经离去。在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看法的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和美国日益走上竞争的道路,中美冲突将会越来越多,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如何管理危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巨大挑战。
中美贸易冲突将会长期化和常态化。为了使中国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为建立人类自由、民主、平等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对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作出调整,已刻不容缓。
本文来自集金智投,点击蓝色字体下载APP,了解更多财经资讯!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交易,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4-4881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拼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