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收购玉米收购市场什么价格

  •   大家好,欢迎关注吉林省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省粮食局副局长杨光,将就我省粮食收购的有关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您好!

  •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省政府网站,为大家介绍今年的粮食收购政策。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多年来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   今年国家对玉米收购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取消了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可以说这个问题广大朋友都非常关心。请问,国家为什么要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

  •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是国家的临储政策在前几年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市场形势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供求整体宽松,特别是玉米品种供给远大于需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全国玉米产量是4400亿斤,今年的消费量是4000亿斤,多出400亿斤。再加上玉米和其他的替代品进口400亿斤,总体上今年玉米这一块要供大于求800亿斤。
      第二,价格倒挂的问题。由于临储政策使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地”,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南北方粮食流通陷入停滞状态,贸易企业纷纷退市,东北产区加工企业大面积限产停产,亏损加剧,进口粮食大量涌入国内,呈现出“洋粮入市、国粮入库”局面。
      第三,政策性粮食库存连年“滚雪球”,目前我们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已经达到5000亿斤,超期储存数量特别多,品质劣变加速,中央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所以,原有的政策弊端已经比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了,到了不改不可、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必须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   可以说现在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由市场定价,价格和补贴分离开来。
      “市场定价”,就是取消临储,国家不再定价托市收购,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形成,农民随行就市卖粮,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粮食收购由过去的“政策市”变为“市场市”。
      “价补分离”,就是把对农民的补贴从价格中剥离出来,原来的临储价格高于当期市场价格,实际上高出的部分就是对农民的补贴,现在让价格回归市场,国家另外实施玉米生产者补贴。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把补贴单拿出来,补给种地的农民,谁种地补给谁。这样,既有利于解决粮价倒挂的问题,又兼顾了农民基本收益,还可以使各类主体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农民根据市场来安排生产,逐步实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

  •   改革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   从有利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优质优价。我们吉林的玉米品质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黄金玉米带”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突出地位。
      二是有利于粮食市场流通。实行市场定价,产销区价格不再倒挂,可以顺价销售,这样就为贸易企业经营、粮食外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是有利于加工业发展。玉米价格回归市场,我省的加工业可以发挥产地粮源和价格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即使收购期结束,(收购期大体是从今年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7个月左右的时间)销售我省临储库存对本地加工企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四是有利于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通过市场机制,能够真正体现市场供求和比较效益,能够推动土地租金和玉米收益回归到合理的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来提高效益,以此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么,遇到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一是市场价格面临不确定。由于价格市场化,需要一个发现价格、形成价格的过程。当前我省玉米市场收购价格每吨大体在元之间,就是0.7-0.75元一斤。近期由于农民卖的粮不多,略有上涨,昨天我看统计报表,在0.72-0.77元一斤。后期新粮大量上市之后,价格肯定会发生波动。我们分析,价格向下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从玉米期货来看,美国的玉米期货到我们这口岸价是1659元,到我们省的车板交货价是1400元,去掉各种费用120元,是1280元。所以用这个算的话,就是0.64元一斤,价格是呈下行的趋势。这是我们做的分析。
      二是多元主体入市的不确定性。原来实行玉米临储时是敞开收购,粮食可以随时入库。今年在市场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各类市场主体肯定要非常谨慎。
      三是存在坏粮隐患,今秋降雨多,玉米水分高,如果农民把握不好售粮时机,前期卖的少,后期集中卖,容易导致粮食卖得不顺畅、卖的价格不理想等问题。

  •   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玉米市场化后,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对于今年来说,是改革的第一年,稳定市场预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有什么措施吗?

  •   玉米收购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玉米全部交给市场,政府不再管了。特别是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在这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内,政府更需要实施灵活的调控手段。主要办法有:
      一是发挥储备粮调控作用,引导市场价格。在发挥中储粮和省储备粮正常轮换收购功能的基础上,国家今年对中储粮还下达一定规模的储备玉米收购计划,增加所属企业玉米收购数量。目前,中储粮和省储备粮已挂牌开库,收购价格为每斤0.725元。当然,收购价格也是随行就市的,今后要适时调整。但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决不率先领跌。
      二是中直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入市,始终在市收购、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已经对中粮、中航、中纺等中直企业下达了市场粮收购计划,力争收购量不低于上年水平。由中直企业主动担当,宁可不挣钱,也要尽最大努力多收粮,缓解玉米收购压力。目前,中粮所属企业也已经开库收购。
      三是落实加工补贴政策,引导就地加工转化。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对省内22户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省内新玉米继续给予补贴。补贴收购期限从11月1日到明年4月30日,加工期限到明年6月底。补贴标准是每吨200元,支持深加工企业多收购、多加工、多建库存,增加玉米就地转化数量。
      四是发挥社会多元主体活跃市场流通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入市收购,鼓励贸易企业短线经营、快购快销、见利就走,扩大市场流通。实行市场化收购,出路得靠我们自己去找。年初以来,我们已组织企业在国内召开或参与30余场推介会、洽谈会、产销协作会。8月份还举办了“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邀请全国31个省区市粮食部门和大型涉粮企业对接洽谈。对于签订的购销协议,各地正在跟踪落实。同时,主产县政府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由领导带队组织企业到销区卖粮,推动异地代储、联购联销、合作经营等产销协作项目,为企业搭建产销平台,促进粮食外销。

  •   经营粮食的企业需要收购资金,在“政策市”的时候,可以说资金是没有问题的,农发行可以足额保障。但是现在是市场化收购,“有钱收粮”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我们是如何研究破解的呢?

  •   在“有钱收粮”的问题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继续发挥农发行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对于中储粮、省储备粮等储备粮企业,中粮、中航、中纺等央企,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和省直的国有粮食企业,以及一些实力强、诚信度高的民营企业,农发行都积极予以贷款支持。目前,农发行已经首批认定支持企业71户,可以覆盖收购库点282个,基本上省内都覆盖了。
      另一方面是,省里创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运作、粮贷挂钩,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思路,建立玉米收购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先行设立玉米收购风险补偿基金,同步组建粮食收购信贷担保公司,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考虑到社会多元主体玉米市场化收购的需求,我们打算在春节前设立玉米收购风险补偿基金8亿元,撬动银行按10倍放大,可解决收购资金贷款80亿元。

  •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卖粮,怎样把粮食卖上一个好的价钱,在这里也请您给广大农民提些建议。

  •   最近国家财政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门调研督查,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对农民的意愿也进行了了解。农民觉得今年的粮价比往年低了不少,都想等一等再卖,期盼粮价再涨一涨。这个心态和想法我们十分理解。但是现在综合国际国内期货现货的价格来看,我个人判断,当前玉米价格就比较不错了,现在可以卖粮。
      所以,建议广大农民朋友:
      一是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自主把握售粮的时机。因为今年市场化了,不像过去临储玉米收购的时候,常年价格基本都是稳定的。现在市场价格是波动的,所以要多看多听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多渠道掌握信息,把握好行情走势,选择好售粮的时机,争取好粮能卖上好价钱。
      二是要做好庭院储粮。从过去来看,由于有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农民基本可以在五一前把粮食销售出去。市场化以后,农民应当做好常年常时卖粮的各项准备。如果保管条件不好、天气回暖前粮食卖不出去,就特别容易发生坏粮的问题。粮质差了,不但卖不上价,而且用途变窄、收的人也少了。所以,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采取“搭栈子”“上楼子”“码窄趟子”等传统的储粮方式,离墙离地立体储存,千万别坏粮。
      三是可以到粮库存粮。有些农民可能地多,打的粮也多,庭院储粮确实有困难,而且对粮价还有预期,一时半会又不想卖。针对这些情况,我省已经有153户企业开办了“粮食银行”业务,目的就是为农户提供代储、代烘干、代销售等服务。所以,请农民朋友关注一下附近的粮库,只要挂牌“粮食银行”的,都可以送去,双方签订好协议,按照约定随送随存、按期取出,也可以商量好价格,进行销售。

  •   也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在访谈预告的时候,也收到了一些网友的提问,麻烦您帮忙解答一下。有一位网友问:如何控制米业加工商和粮食收购商窜通进行反垄断控制粮食价格上涨迫使农民低价出售?

  •   他提这个问题主要是垄断和粮价的问题,这些事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在粮食销售中垄断和操纵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和违法违规等行为是严格禁止的,并且明确规定了要由相关的部门监管和处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粮食销售活动中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和违法违规交易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价格主管部门对粮食流通活动中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一经查实,就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

  •   一个延边的网友说:今年夏天,延边发生了洪涝灾害,对农田损害很大,对于灾区农民的粮食收购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政策和照顾?

  •   作为我们粮食部门,目前没有接到对灾区农民粮食收购给予特殊关照的指示。所以,目前看,省内各市县都应该执行同样的粮食收购政策。其中,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农民随行就市卖粮,同时国家给予农民发放生产者补贴;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三等标准品的收购价格是1.55元/斤;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目标价格是2.40元/斤,在采价期内,农民销售大豆的平均价格与目标价格的价差是由国家来补给农民。目前还是这些政策。

  •   还有一个网友说:现在玉米收购价才五毛六,顶多达到五毛八,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提高了,他说他家有三垧地的玉米,种植补助一共领到5900元,这样来看,收入比往年低了不少。

  •   收入跟去年比,单纯种玉米,肯定是要减少。综合国际国内期货和现货的价格来看,后期粮食大量上市后,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当前能够脱粒的话,现在就可以卖粮,还应该及早卖粮。

  •   有一个网友提问:粮食价格“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目前粮食企业入市谨慎,今年秋收较晚,再加上前几天降雪,农户如何做好安全储粮?属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   有条件的农户应购买科学储粮仓,没有条件的也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取“上楼子、上栈子、拴穗子、挂嘟噜、码窄趟子”等方式,实现粮食离地通风、立体储存,降雪天还要做好顶部苫盖,以防玉米被雪水浸入。各级政府应做好组织宣传、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督导检查等工作,确保广大农户安全储粮、提质增效、减损增收。

  •   还有一个网友提了一个建议:我省粮食局能否建立一个实时信息发布平台,指导各县农民卖粮,同时也给各县粮食管理部门提供信息?

  •   目前,我省粮食局已经有了信息发布平台。省粮食局的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平台都是定期发布粮食收购价格等相关信息的,也欢迎广大农民朋友以及粮食行业同仁来登陆查看。只要登陆到手机公众号“吉林粮食”,就可以进入吉林粮食的微信里边。

  •   还有一个网友说:今年开始收购玉米的价格比往年低了很多,请问今年玉米价格能否达到往年的水平?

  •   目前看,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是达不到去年水平的。因为近年来,玉米基本上就是临储收购,这个临储收购价格中就包括了保护农民收益的补贴了,今年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价补分离了,把补贴分离出来,单纯的市场价格不可能有去年的价格高。所以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是达不到去年的价格水平。

  •   非常感谢您的介绍,也非常感谢网民朋友的关注和参与,本次访谈就到此结束了,再见!

2017年03月10日 18:33 来源:玉米价格信息网 标签:玉米当前价格


玉米当前价格行情分析:谈谈近期上涨的原因

1、农户余粮不多,供应减少价格自然涨。

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7204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064万吨,1482万吨,1937万吨,2721万吨。

大部分黑龙江玉米产区的贸易商反映2017年的玉米收购进度要快于往年,近期市场基本无大宗粮源供应,预计黑龙江地区再有半月余粮基本购销结束。

2、一次性储备库,开启提价收购新篇章。

东北地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一次性储备了,主要是以往国储收购力度较强,中储粮无需自筹资金进行收购,而今年中储粮为响应国家政策“稳定粮价”便开启了一次性收储。

3、加工企业补助,扩大到生产企业。

春节过后,我国政府在东北玉米产区相继出台了饲料企业收购玉米补贴政策。东北产区政策逐步落实,与深加工补贴一同支撑玉米市场价格底部。

在政策支持下,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涨,目前东北地区多数饲料企业库存在20~40天用量不等,但一些有远见的饲料企业开始订购5~6月份的玉米,价格较目前水平高出100元/吨。这是笔者认为近期玉米疯涨的又一主要因素。

两会“暖风吹” 、补贴“亮底牌”,玉米价格涨起来!

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华北地区环保工作力度加大,等地玉米烘干塔开工受限,而东北受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采购补贴政策激励,部分地区“抢收”气氛浓厚,各地玉米价格“涨”声不断。

阳春三月,借着两会的热情,国内玉米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其价格“涨声”也不断涌现。在当前国内饲料消费表现清淡、春耕前东北农户最后一波卖粮高峰呼之欲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国家补贴东北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亮出玉米市场“底牌”,其价格也未必能够上行。

补贴亮底牌助力东北市场,之所以上涨。

一是受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采购玉米补贴政策影响,区域市场“抢收”气氛浓厚,同时,中储收购库点、贸易客户、加工企业、受到补贴的饲料企业和存有备货心态的南方饲料企业,以及计划交割的产业客户等主体,相继出现在产区收购市场,描绘出一幅“多元化”市场收购画面;

二是目前东北地区多数饲料企业库存在20~40天用量不等,但一些有远见的饲料企业开始订购5~6月份的玉米,价格较目前水平高出100元/吨;

三是中储粮一次性储备轮入继续展开,南方用粮企业产地采购增加,加之北方港口装船需求旺盛,刺激产区贸易商囤货。在此情况下,为吸引基层上量,贸易商普遍提高收购价格,推动市场玉米价格上涨。
环保及惜售助力华北市场

一是两会召开,华北地区环保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河北地区,有贸易商反映基层粮点由于扬尘问题,严格限制收粮设备的使用,导致基层玉米上量收紧,深加工企业到货不足;

二是春节后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下行,累计降幅达50~80元/吨,较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售粮情绪,尤其是等地农户惜售情绪重新抬头,影响市场购销,也导致深加工企业到货量减少。目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要以消耗库存为主,玉米库存量普遍下降,大型企业仅在10天左右,中型企业则不足一周。为吸引到货,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提价收购。

余粮及船期助力港口市场

进入3月份,北方港口玉米收购 报价稳中趋强。截至目前,辽宁口玉米干粮主流收购报价1490~1510元/吨,较2月末上涨10~30元/吨,主要原因是东北玉米余粮不多,企业提价收购,短期内港口收购报价以坚挺为主。

同时,南方港口玉米行情窄幅趋强。截至目前,港口15%水分以内的辽吉玉米价格为1630~1650元/吨,较2月末上调40元/吨,主要原因是港口到货船期部分推迟,北方港口价格上行带动到货成本增加,用粮企业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


自玉米收储制度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玉米价格出现下降,多元市场主体收购活跃,玉米产业链被激活。

但是,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上扬,南方主销区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谷物进口压力再现,原因何在?

3月份,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数量较大,收购价格较2月份明显上涨。根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底,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9555万吨。

其中3月份,东北地区收购玉米2043万吨,较2月份增加529万吨,是去年10月份开秤以来收购量最多的月份。而3月底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每斤在0.59元至0.86元,环比上涨3分钱至4分钱。

玉米供应偏紧和市场预期看涨是支撑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的两个主要因素。从供求基本面来看,到3月下旬,随着农户余粮不断减少,玉米日均收购量由上中旬的75.7万吨减少至48.1万吨,玉米供给量下降。同时,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增加。

其主要原因一是春节前养殖企业集中出栏造成1月份、2月份饲料需求出现淡季,3月份又出现饲料需求季节性回升;二是养猪利润向好,大型猪场和散养户进一步补栏,带动了饲料需求增加;三是东北玉米品质好,加工贸易企业对东北玉米需求旺盛。

从市场预期来看,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认识到,从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的市场走势看,玉米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不仅如此,随着农民手中余粮减少,玉米价格还出现了上涨。

在市场粮源减少的情况下,后期粮源主要是临储玉米,品质不如新玉米,各类主体看涨后市,加工企业建立玉米长期库存的意愿强烈,贸易企业认为囤积玉米有利可图,积极入市收购,导致玉米价格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4月份,玉米价格将会维持3月份以来上涨态势,但上涨空间不大。

因为随着新玉米收购接近尾声,从去年10月份暂时停拍的临储玉米销售即将恢复,部分贸易企业担心临储玉米竞拍恢复以后玉米价格会走低,提前销售库存新玉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玉米供应偏紧的局面。

5月份以后,临储玉米是市场供应主体,玉米价格主要取决于临储玉米的销售价格。不过,5月份之后玉米价格将会出现分化,临储玉米价格与东北新玉米价差将明显拉大。

现在玉米国内外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进口玉米价格将会对我国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形成长期影响。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东北产区港口价格和南方销区港口价格出现倒挂,东南沿海玉米进口又出现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达到每吨1610元,东北玉米到达广东港口的成本价预计为每吨1750元,广东港口的玉米销售价格为每吨1730元,进口玉米到广东港口的完税价格为每吨1650元、进口高粱到广东港口的完税价格为每吨1680元。

专家认为,产销区玉米价格倒挂,一方面是因为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价格便宜,对南方玉米价格上涨形成压制;另一方面是因为南方部分加工贸易企业新玉米库存比较高,市场需求不旺。

实际上,去年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同比大幅度减少。

但是,国内仍然面临着阶段性进口压力。去年11月份,东北玉米因为运不出去,导致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当月签订高粱和大麦进口合同超过200万吨;今年3月份东北玉米价格整体上涨,当月签订的高粱和大麦进口合同超过200万吨。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玉米阶段性进口压力。首先,要保证粮食流通顺畅,避免出现因为交通不畅导致的价格上涨、进口压力增加。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认真研判市场,预测价格走势,及时采取措施。要合理引导市场价格预期,让企业尽早释放库存新玉米。要通过加快轮换、及时恢复临储玉米竞拍等措施增加市场供应,灵活把握销售时间、销售量、销售价格,临储玉米销售价格要低于进口玉米到港价格水平。

第三,应适当控制当前东北玉米深加工产能无序无限制扩张,防止东北玉米外运量大幅度下降,导致南方销区企业无粮可用,不得不通过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来解决粮源。

第四,要加强粮食进口管理,在加强玉米进口配额管理的同时,对于非配额管理的高粱、大麦和木薯等饲料替代品,实行进口许可管理,加强进口监测。

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成千上万的多元主体进入市场,更多粮源由政府粮库转到社会主体手中,转到市场上,粮食宏观调控需要逐步由依靠直接调控,转向以政策引导为主的间接调控。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加快构建与改革相适应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有针对性地出招发力。

完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这是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石。要健全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准确掌握市场行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建立预测预警数据模型和粮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政策性收储大量减少后,必须强化储备粮的管理和调控。实现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在数量、布局、结构等方面有机衔接,是增强储备粮调控精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要发挥好储备粮的“调节器”“蓄水池”功能,灵活运用收购、销售、轮换等方式,有效调节供求,合理引导预期,保持粮食市场稳定。要与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价格等手段的调控作用。

加强产销衔接,支持和鼓励产销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促进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要建立粮食运输协调机制,提高粮食调运能力。要适应收储制度改革的需要,要全面建立与铁路、交通、物流等相关部门长期稳定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粮食运输及时、快速、安全,满足粮食调控的需要。

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后,成千上万的多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必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

各地要充实监管力量,增加必要的经费,满足新形势下的粮食市场监管需要。

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市场监测和跨区域调运,坚决防止出现局部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上涨。

坚决打击压级压价、囤积居奇、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收购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