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区块链提现有几种方式可以充值,提现一般几天到账,一般有白皮书就指公司的战略和规划对吗?

“据金融研究机构Autonomous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新兴科技公司通过ICO已经融资了近13亿美元。在最近一个月内,ICO融资规模就高达近6亿美元,几乎占到了上半年融资规模的一半。”

这条旧新闻,发布于2017年7月。它一直静静地躺在何杰的微信收藏里,像一束光,不断给他输送着信心。何杰不是圈内的投资人,但是他每天的工作和区块链投资机构、项目都息息相关,他坦言自己的“生意”绝对不会亏钱,因为自己是写“白皮书”的高手。

“其实就是一锤子买卖,好在没有任何风险。”在一些区块链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的何杰告诉懂懂笔记,他帮企业代写区块链白皮书,只考虑叙述内容和商业模型的完整性。至于这个项目最后能否落地,成败如何,都不是他需要关心的问题。加上先收定金不赊账的原则,也让他免去了许多商业上的纠纷,更让“写白皮书”成了区块链领域里,最稳赚不亏的行当。

如今,何杰身边每天都会簇拥着一些不想错过区块链红利,却又Diss挖矿炒币、信不过私募代投、言必Token的“创业者”,他们都在期待着何杰批量生产的“白皮书”能尽快帮助自己创造财富。他们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我是从两年前开始接触区块链的,白皮书的底子也算是有一点儿吧。”

何杰告诉懂懂笔记,两年前,他在创业热潮的推动下加入了一家FA机构,负责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创企优化、代写商业计划书。头脑灵活的他,很快做得一手好PPT,也受到了老板的赏识。当时,他虽然关注比特币但并未想到会与自己的职业有什么关联。

“不过从去年初开始,写BP很快不那么吃香了。”随着市场上的创业项目逐渐匮乏,加之创投机构日趋理性,大量被称为融资“中间商”的FA机构,日子也并不好过。何杰的收入开始大幅下滑,“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拿个两三万,但去年经常每个月就只发五六千了。”

此时由于某宝上大量代写机构的“搅局”,一份二十页左右的商业计划书,市场报价已经低于千元。面对公司裁员的隐忧,他一方面感谢老大的“不杀之恩”,另一方面却在寻找新的出路。

去年初夏,一位自称在数字金融企业工作的朋友找到何杰,询问他是否了解区块链,是否知道ICO,是否擅长代写白皮书。“那时候,区块链概念和ICO我都有一定了解,白皮书只是略知皮毛,壮着胆子聊过几句后,对方直接给了报价,一下子把我吓傻了。”

他清晰记得,对方开出的价格是1万元/套,并可以先行支付5000元的定金。而且在协议上约定可修改两次,超过两次修改,无论是哪一方的责任,都可以再加5000元/次作为修改的“辛苦费”。

这样的条件,让何杰喜出望外,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代写任务。“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虽然我没有写过白皮书,但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挺自信的。”以了解公司和项目背景为由,何杰从机构那里要来了两份类似的区块链白皮书,开始埋头钻研“范例”里面的干货。

他发现,能够吸收“范例”中的理论和概念,并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固然是好事,但万一要是完全看不懂,那直接依样画葫芦“高仿”一套,把要素和结构照搬过来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这些白皮书的套路和商业计划书都差不多,吹嘘一下项目前景,吹捧一下公司实力,高大上的团队背景,再捏咕些行业背书。”

在对区块链和ICO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何杰开始着手撰写白皮书“处女作”。他告诉懂懂笔记,根据对方的需求,区块链白皮书一定要足够“厚”,页数要让人感觉内容丰富和详细,这样才能凸显出项目的“专业性”。

“因此,有些本来可以一句话带过的概念,就要尽可能的拆分成若干个点来分析。”他在“范例”中摘抄了大量理论性的东西进行堆砌后,一套页数多达80页,看起来十分“厚实”的区块链项目白皮书,就这样诞生了。

在何杰看来,凭借经验操作这种区块链白皮书的难度并不大,而他也为自己能找到一门好“生意”而沾沾自喜,开始梦想一个月写个十来份白皮书时的情景。那么,一样是将“项目”讲清楚,一样是拿来“圈钱”的白皮书,真的这么简单?

“白皮书”也是一门技术活

“我想着把成稿给他们之后,就等钱了,结果却挨了一顿骂。”

将区块链白皮书提交给这家数资机构之后,对方很不满意。觉得何杰所撰写的白皮书缺少项目解决方案的描述——“币圈”很重视的代币实施、分配以及资金使用计划,而这些内容都没有阐述清晰。同时,何杰所罗列的数据,对方认为对市场前景、散户规模也缺乏支撑。

总而言之,这套白皮书看下来之后,几乎每与什么干货,就只剩下“吹嘘”。

“但这些我都觉得没什么,最侮辱人的是,他居然说看错人了。”对方告诉何杰,之所以会找他写区块链白皮书,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备这项能力的人并不多。而且,能够将白皮书写得有干货的,一般都是在区块链领域深耕已久,了解区块链开发、基础理论扎实的工程师,这种人确实难找。

在多次修改依旧无法达到要求之后,对方直接给了何杰5000元辛苦费,就不再有任何联系了。这次受挫,并没有打击到何杰,反而让他在“人才紧缺”的区块链白皮书上,看到新的赚钱商机。

为了涉猎更多区块链的基础知识,何杰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相关的书籍,查阅各种资料,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恶补”区块链理论,“速成”白皮书写作技能。

“我真的不想再写廉价的BP了,不如趁区块链的井喷期小赚一把。”何杰表示,自己除了恶补基础理论之外,还不断地通过身边朋友的介绍,尝试接触更多与区块链、数字金融相关的企业,了解更多行业内的信息。他在几个当地的“币圈”里,主动承接一些要求不是很高的项目白皮书,当做练手。

功不负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两个月的“恶补”和“苦练”,何杰写出来的区块链白皮书,已经不再是只阐述商业模式、只能忽悠“小白”的“入门版”。而是涵盖了项目相关技术原理、模型架构、数据支撑的“专业著作”。对于部分ICO项目,他甚至能将代币发行总量、流通量、私募比、解禁周期甚至应用环境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设计与描述。

“尤其是知道了部分机构的商业套路之后,写白皮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他告诉懂懂笔记,随着去年10月份以后找他撰写区块链白皮书的机构越来越多,收费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以ICO项目的白皮书为例,开价大约在2~5万元不等,根据企业所提供材料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浮动空间。“有些企业连概念都没有研究明白,就是想往区块链概念上硬套,这样写起来就很费劲,什么都要我自己想自己设计,所以收费自然也就贵很多。”

何杰透露,现在企业只要提供ICO项目的交易逻辑、盈利模式、私募比例、公开募集计划等关键要素,他就能够将这些核心要素,包装成一份看起来相当严谨的官方白皮书,甚至连前景规划、运作规范也都应有尽有。

“需求很大,单子很多,这业务其实是做着做着就熟练了。”何杰表示,只要企业所能提供的基础材料足够详实,一份7万字、50页左右的区块链白皮书,仅需要四五天左右就能够完成。按照这样计算下来,何杰每个月可以获得十多万元的收入,“工作早就辞了,现在也找了一两个帮手,每天就是等圈里的朋友找上门来,专心写好白皮书。”

对于何杰来说,每一份亲手操办的白皮书都是“完美”的。因为他只要将项目技术逻辑、交易模式、商业闭环描述清楚,即可收到相应的报酬。而项目日后的成败、代币价值的高低、散户数量的多少,一概与他无关,“都是先交钱再写,也不存在欠账的问题。”

“白皮书”难掩“不靠谱”

相比炒币的风险、买矿机的成本、技术和人员的投入,何杰仅凭借着撰写白皮书的小本领,就在区块链井喷的背景环境下找到了一个几乎不会“亏本”的生意。

但他也开始担心,随着区块链白皮书的需求增加,愿意去钻研这项技能的人会越来越多。“专业写白皮书的团队已经出现不少了,未来竞争也许会变得更激烈,那些出手阔绰的数资项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何杰告诉懂懂笔记,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他一共撰写了将近60套区块链白皮书,而且清一色都是ICO,除了“发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一个都没有,“这些项目怎么说呢,感觉不靠谱、跟风的居多。”

“其实都不是真的想做区块链。”他表示,找他写区块链白皮书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完全不懂区块链,但看着区块链火爆起来之后,想趁机蹭些行业热度,好让公司在投资者、资本机构面前有“故事”可讲。

何杰透露,近一两年资本市场趋于理性,有很多企业在“忽悠”融资这方面都不太顺利。而就在这时,大量投资机构All in区块链项目的信息被释放出来,让这些企业看到了新的“融资”希望。“有时和他们聊天,他们自己也说与其说是做在线教育、共享项目、社群电商,还不如一句我是做区块链的来钱快。”

另一类企业,就只想着发“币”后尽快“割韭菜”。这些项目想着都是炒高币价后,吸引大量散户进入,然后再出货砸盘变现。等到币价处于低位时,再重复以上的套路。“不少项目是直接抄一套现成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然后找一些刷单代理开始炒,忽悠完一波老韭菜,再吸引一批新韭菜进场。”

“在白皮书里,这些团队的背景都很牛逼,技术开发方面也完全没有问题。”何杰透露,其实这些机构就只有创始人和合作人,别说项目运营和推广策划了,就连最基础的开发人员都懒得找一个来装装样子。何杰告诉懂懂笔记,他们花那么多钱做出厚厚一沓的精美白皮书,只是为了能够在项目发布会上、公开募集时,看起来更正规、靠谱。

或许,这些急于发币的项目很多会在最后演变成资金盘骗局,在崩盘之后纷纷跑路,留下大量无法“兑现”的代币溜之大吉,让所有的“韭菜”烂在地里。“我经手的(白皮书)项目里,去年12月底跑路的就有两家,而且发起人都是有备而来,清一色的外籍。”何杰满脸不屑地说到。

当问及何杰,他帮助那些机构撰写白皮书,挣的是否也是“不义之财”时,何杰不以为然地反问:“写区块链白皮书只是一项技能,白皮书本身也仅仅是一个工具罢了。去美国西部淘金的人或许有问题,可是卖牛仔裤的有对错吗?”

作为“工具”的设计者,他坦言没有办法规定使用者一定要背负道义责任。并且客户掏了钱,白皮书怎么用他的确管不着,而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按商业协议写出东西,“谁能保证那些财富榜上的富豪们,每一分钱都来的正直?”

对于何杰的观点,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区块链“狂热”的大环境下,的确催生了许多赚钱的门道。无论是割“韭菜”、卖矿机,还是风起云涌的区块链媒体,以及写白皮书的小机构,都在一片焦虑和兴奋中无限膨胀,如美丽昙花般开始绽放。

放眼各个城市正在举行的座谈会、交流会,“区块链”三个字已经满眼都是,网络上币圈和链圈似乎也从互相鄙视开始转为达成共识。而用于官方发布正式文件的“白皮书”,似乎也成了机构“割韭菜”、拿融资的工具。据说这个小圈子内的专业“人才”,早就变得供不应求,相对于某某新媒体百万千万年薪聘请区块链主编的新闻,也相差无几。

虽说每个风口的诞生都是草根创业的天赐良机,但如此疯狂的“造富”行为,又能够持续多久?

不可否认,区块链将带来新的技术革新,在未来的行业应用上也会有无限可能。但对待这样一项新兴事物,是不是能有更多人去冷静、谨慎地分析一下,这概念背后的真正价值。

“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的。”听到懂懂笔记说出这句话后,何杰沉思了一下,表情凝重地说了一句:“你们想不想发币,要写白皮书可以找我……”

区块链和比特币给小伙伴们介绍过几次了,大家都比较关心区块链如何赚钱?最近币圈熊市,场内一片哀嚎,到处都是带血的筹码,场外却跃跃欲试生怕错过一夜暴富的机会。今天子悠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普通人进军区块链赚钱的几种方式,跃跃欲试的小伙伴们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入场。

一、做矿厂挖矿,目前是最稳定回报的

比特币刚发明时,一开始是私人在家里或办公室用CPU挖矿,后来随着算力增加,有人开始用GPU挖矿。第一个用GPU挖矿的就是那个用一万枚比特币换披萨吃的程序员。

后来随着挖矿所需算力不断上升,GPU也不能满足了,于是有人发明了专门挖矿的设备:“矿机”。现在个人挖矿很难挖到比特币,所以基本都是规模化挖矿,需要和矿池合作。

如何挖矿呢?首先你需要挑选一台算力高、功耗小的“矿机”,然后找个地下室或者仓库挖。因为矿机运行声音很大,放家里会影响到休息。

1.选择一个矿池,在矿池注册一个账号,填入子账号和密码;

2.填好你的比特币收币地址,可以是比特币钱包地址也可以是交易平台充值地址;

3.给矿机插上电源和网线就可以开机运行了。

如何买币呢?买币分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场内交易类似于股票交易,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买卖,平台实时显示当前报价。

但目前我国禁止了场内交易,想要买币只能场外交易,现在国内所有用RMB入场买币,都是场外交易。

所谓场外交易是通过平台做担保方,买家卖家一对一进行交易。卖家会挂出他能接受的最便宜价格,买家可以在平台内挑一个最便宜的价格买入。

场外交易平台买家卖家都已通过身份验证,安全可靠,而且平台拥有冻结账户及申诉权力,防止卖家收钱跑路。目前国内买币常用的场外交易平台是OKEx和OTCBTC。

虚拟币有分主流币,传销币,山寨币,空气币等。建议新手主要配置主流币: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因为是硬通货,并采取定投方式降低风险。切记要用丢了不心疼的闲钱投资,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资产。

三、做交易所/交易平台

不管币圈涨跌,交易平台抽交易流水,一定是赚钱的,参与炒币人数越多,平台越赚钱。但目前国内交易所也被禁止了,币安网前阵子已经禁止了国内用户注册,只能去海外,如币安转战马耳他。

ICO本质上是区块链众筹,是区块链创业公司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类似于股票市场的IPO,只是融资的不是钱,而是虚拟货币。

有些朋友可能想参与ICO项目,觉得比炒币收益高,就好像原始股上市比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强。但目前市场上忽悠的ICO比比皆是,很多白皮书都懒得写就大肆募资,大多空气币、传销币。ICO风险极大,而且在国内被定性为违法,不建议大家参与。

五、投资区块链概念股/基金

如果你看好区块链,觉得会是下一个互联网,可以提前布局区块链概念股。

Wind32只区块链概念股

如果国内以后上线区块链基金就更好了,那投资者就不用去投资单个资产(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高),可以选择投资整个区块链行业。如Nasdaq(纳斯达克)和NewYorkStockExchangeArca(纽交所旗下电子交易所)就有推出区块链指数基金:RealitySharesAdvisors和AmplifyTrustETF。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研究一下怎么投资。

六、做交易中介服务,如矿机提供商、上游服务商

淘金热的时候并非都是淘金子的挣了钱,所有提供服务的,比如卖水的,卖帐篷的,卖铁锹的,都挣了大钱。

区块链市场初期,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区块链,又想参与进来,必然催生了区块链知识付费市场。今年以来,出现了很多以“区块链”为主题的公众号,诞生了很多区块链付费课程和投资小密圈。

八、注册免费领“糖果”

“糖果”是区块链项目方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加入早期的使用和传播,给早期用户奖励的代币。类似早期的“滴滴”,为了培养大量早期用户,给用户发了大量的免费打车劵。

奖励的机制是你注册账号,我送你币,你邀请朋友一起用,我再多送你币。虽然每个项目送的代币并不是很多,但如果你用不同的邮箱,手机号,各种亲戚的身份,去注册多个账号,来不断的赢取不同的项目赠送的代币。这其实还是一笔很可观的收

区块链火的时候很多人利用空闲时间注册平台,每个月也可以获得几万块的额外收入,算是薅市场投机分子的羊毛。

目前区块链赚钱的方式基本就是上面几类了,感兴趣的朋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入场。

区块链业内有句话叫做:90%的人是因为赚钱效应来投资区块链的,9%的人是因为懂一些区块链技术参加投资的,而只有1%的人是发自内心地相信区块链技术能改变商业而坚定投资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近期,数字货币圈开始盛行着一股子“分叉”妖风,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

在谈IFO之前,笔者先聊聊“分叉”(fork)与“空投”(airdrop)这两种糖果派发方式。社区普遍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认为,“分叉”属于“空投”的范畴,但“空投”不一定要是“分叉”。

“分叉币”与“空投币”的异同

举例来说,在2017年9月1诞生的比特币现金(BCH)就是通过分叉比特币(BTC)而来的,比特币(BTC)的持有者能够以1:1的比例获取到BCH。

而恒星币(Stellar)、OmiseGo、 Byteball Bytes(字节雪球)等竞争币进行的“糖果”派发活动就属于空投,但不属于分叉。

(“分叉链”和“空投链”的区别)

空投一般采取快照的形式,其比例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1:1,也可以是任意比例,但分叉一般是同等比例的(修改总量的情况除外)

相同点是: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精准的用户。

而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叉币具有较强的强制性,这个强制性主要体现于针对交易所、钱包商等。

例如,恒星币在进行空投活动时,除了几个已上线该币种的交易所之外,其它的交易所都无需提供“糖果”代领服务,而比特币现金(BCH)的诞生,却颠覆了这种情况,最初包括Coinbase在内的多家交易所都是拒绝提供这种代币的,但随着用户发起投诉之后,这些交易所就妥协了,有的立刻选择支持了BCH交易,有的则选定了一个日期,到期后再开放提币服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是分叉币不仅仅是继承了比特币(或以太坊)大部分的代码,它还继承了比特币区块链分叉前所有的数据,分配也是直接的,从而使得分叉币相比一般的山寨币而言更具噱头(也表现在价格方面)。“真正的比特币”以及“真正的以太坊”之争,也就由此而来。也因此,BCH,ETC这类分叉币相比一般的山寨币而言更容易发展起来,因为它们会获得部分社区成员的支持。

这就迫使交易所不得不正视这些分叉币,因为不管不顾就会遭到支持者的投诉,或者面临用户损失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说,分叉币上线交易所的难度,会比其他类型的币种远远要低的多。

“空投”就不一定要继承比特币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了,上面提到的Bitcore项目,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属于分叉币,它只是在比特币高度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快照,然后进行空投活动,要获取这种币种,是需要进行签名认领操作的,因为这一区块链并不继承比特币此前的数据。

既然不继承交易数据,像Bitcore这类币种,也就和一般的竞争币没有太多区别了。

社区所提出的IFO,一般指的是通过分叉(fork)的方式来初始发行某种代币的行为,大家会把Bitcoin Cash、Bitcoin Gold、Bitcoin Diamond、SuperBitcoin甚至Bitcore全都归到这个名词下。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不太准确的,首先,Bitcore这类属于“空投”行为的币种,并不属于分叉币,准确来讲它应该被归为IAO(Initial Airdrop

再然后,不存在预挖行为的分叉币项目,其实也不应归类到IFO这个范畴,因为只有当项目方存在预挖行为时,其才可能有经济激励,否则项目方与大众就没有区别了,也就谈不上Offerings这个词了。

抛开具体的项目,让我们来谈谈IFO的利与弊。

根据上面的定义,IFO也就是存在预挖行为的分叉币项目,显然对于项目方而言,它就相当于变相的ICO,也即是说,ICO的好处与弊端,IFO基本都会具备。

此外,IFO获取用户的难度要远远小于ICO,“你送我某某币,我是不要的”,这种情况很少会在币圈子里发生。

但与ICO不同的是,IFO用户所获取的币,基本是零成本的,因此想要让这类项目发展起来,项目发起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否则基本就是以失败告终。

目前,包含筹资属性的ICO在国内已经遭到了全面禁止,类似的IFO又还能存在多久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提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