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香港上市要在香港上市,怎么打新股 ?

  据港媒报道,餐饮界的“扛把子”海底捞将于今日(9月12日)正式招股,拟向全球发售4.25亿新股,招股价区间为每股14.8-17.8港元/股,以每手1000股为单位在联交所主板进行买卖,入场费近1.8万港元,为香港近年最高入场费的新股。

  据了解,海底捞目前估值介乎100~12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80亿~820亿。国际投资者对此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国际配售已经超过20倍超额认购。

   海底捞基石名单确认,高瓴、景林领衔

  上周五,海底捞确认基石名单:高瓴、景林、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Snow Lake和Ward Ferry,其中高瓴和景林分别认购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和Snow Lake分别认购8000万美元,Ward Ferry认购3500万美元,共计3.75亿美元,占到IPO发行规模的40%。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MSIM)是全球十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高瓴和景林是中国最顶尖的长线基金,Snow Lake和Ward Ferry是亚洲近期参与IPO最活跃的对冲基金。海底捞IPO定价区间每股14.8~17.8港元,相当于100~120亿美元估值。

  「资本看好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的核心经营指标非常漂亮,包括总体的收入增速、同店增长、利润率、翻台率等,是个很优质的标的。」有分析指出,二级市场基石投资者们最看重的就是这些数据。

  海底捞用不到肯德基3%的门店数,创造了肯德基25%的营收。十大餐饮中,仅海底捞、呷哺呷哺为直营模式,其他均为加盟。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当海底捞开店达1000家,收入规模将超过肯德基成为中国第一餐饮

  海底捞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1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海底捞的同店销售额在2016年度同比增长14.1%;2017年度同比增长14.0%。

   整体翻台率由2015年的每天4.0次,平稳增加至2016年的每天4.5次,以及2017年的每天5.0次,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根据沙利文调查,在海底捞的顾客有约99.3%满意而归,有98.2%会再次光顾。68.3%的顾客至少每月光顾一次海底捞。

  100~120亿美元估值到底贵不贵?

  海底捞的基本面数据无疑是出色的,但海底捞IPO定价区间每股14.8~17.8港元,相当于100~120亿美元估值,人民币的估值680亿~820亿,这个估值贵吗?

  海底捞2017的净利润是11.9亿人民币,680亿~820亿的估值对应的静态市盈率是57倍~69倍,什么概念?这妥妥的一个股王腾讯巅峰时期的估值,腾讯今年创下历史新高475.72港元对应的静态市盈率是52倍。再来看一下,同行的估值,截至9月7日收盘,百胜中国38倍,呷哺呷哺24倍,颐海国际56倍。

  海底捞的估值上线120亿美元比百胜中国的146亿估值略低,但要知道肯德基在中国有7000家店,还不算必胜客、小肥羊等。有分析认为,作为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是火锅品牌二级市场中最好的对标。颐海国际在香港股价表现不俗,在上市的两年时间中,股价涨幅超过5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和颐海国际根本不可比,因为二者的逻辑(业务模式)并不相同,倒是可以和已经上市的港股同行呷哺呷哺对比(虽然大火锅和小火锅的管理难度、单店规模和门店空间也不完全一样)。呷哺呷哺2017年市值峰值约为169亿港元,市盈率达到36.54。上市4年,股价由发行价4.70港元,涨至今年最高点17.5港元,涨幅也非常喜人。

  所以,如果从静态市盈率57倍~69倍来看,海底捞似乎不便宜。但如果我们往前看,2018年经营结束后,想象一下海底捞出第一份年报后,这个估值会便宜一些吗?

  我们先来看看海底捞单店盈利能力。15年初112家店面,净利润4.1亿;16年146家店净利9.8亿,17年176家店,净利润11.9亿。单店盈利能力分别为366万、671万和676万元。以此推算,按招股书上数据,忽略2018新开店的盈利贡献(海底捞新店达到盈亏平衡开始释放利润的时间通常是3个月以内)全年经营的店有273家店,净利润保守估计18.4亿是没问题的,按680亿~820亿的估值,对应的静态市盈率是37倍~45倍。

  如果时间滚动到2019年年底出年报,按招股书的计划,2018年海底捞将计划新开180~220家新店,目前已经新开95家,剩下的将在2018的下半年开完。换句话说,2019的全年利润贡献的店是(保守估计新开180家)453家,净利润保守估计30.6亿,对应的静态市盈率是22倍~27倍,这个时候估值似乎有点便宜了。换句话说,现在的IPO定价把未来的两年增长透支了。

  但好公司值得长线持有,保守估计5年内,到2022年,海底捞店面达到1000家的话,即使按照目前的数据,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利润达到60亿以上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即使未来不再扩张,10倍PE,600亿市值应该说是一点也不贵的。

  如果海底捞破发,董事长亲自护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IPO,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决定不使用「绿鞋机制」

  「绿鞋机制」是IPO发行中的一种护盘方式(就是上市公司会任命某一个主承销商为后市商,而后市商会在公司股价跌破IPO发行价后,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人为创造买盘,护盘拉高股价,并再将这些股票以IPO的价格卖给上市公司进行套利)。

  几乎所有的IPO都会使用「绿鞋机制」,以保障后市的稳定,包括小米、美团点评等。张勇决定不使用,代表了海底捞和主承销商对于本次IPO极大的信心

  有分析解读张勇此举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但其实张勇也不会让海底捞IPO「裸奔」,或者完全交由市场决定。为了对参与IPO的各方负责,张勇采用的是自己的「护盘方法」,也就是筹集和成立自己的基金进行护盘和后市稳定。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张勇本人及其亲朋好友,说明他有很强大的背后支持。

  而另一种分析则认为,张勇不使用「绿鞋机制」,是特别担心股权被更大的稀释。因为「绿鞋机制」的触发会带来「超额配售」。

  在新经济泡沫不断破裂和国际资本市场异常波动的外部环境下,海底捞的成长性,盈利性和巨额亏损的新经济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在市场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投资者普遍倾向于投资诸如海底捞这样具有防御性、财务数据更加扎实的公司。诚然,从基本面上看海底捞无疑是个优秀的公司,堪称餐饮界的「茅台」,但投资者还是要注意“人多预期高”的风险。(文

原标题:赴港上市潮:下周迎海底捞、华兴资本 港交所半年净利新高

  下周,港交所又将迎来两家内地新经济企业:9月26日,餐饮界“航空母舰”海底捞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9月27日,专注于新经济并购服务的华兴资本也将在香港上市。

  就在9月20日,美团点评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小米集团之后,港交所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公司。市值也超过了小米和京东,在中国互联网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仅次于BAT,位居第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4月港交所推出了25年以来的上市制度改革,包括接受“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等,进一步降低了IPO门槛,内地企业IPO步伐加快。同时,内地企业扎堆上市背后,最直接受益者为港交所本身。

  迎新经济企业上市浪潮

  今年下半年以来,香港交易所可谓异常热闹,在7月12日一度出现一天之内8个公司同时敲锣的盛况,两家公司共敲一个锣,前所未见,业界一度戏称“港交所锣都不够用了”。

  除了数量上同比大幅增多,在募集资金方面亦是不“含糊”。

  7月9日,小米集团上市募资370亿港元,成为港股今年以来首个超百亿募资公司;8月8日,“巨无霸”中国铁塔登陆港交所募资约543亿港元;9月20日,美团点评挂牌上市募资超过300亿港元。

  9月上旬,香港交易所公布今年前8月的市场概况。在前8个月,香港交易所共迎来了150家公司在香港敲锣上市,比去年同期的103家公司上升46%;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已达18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18亿港元增加逾1.6倍。

  此外,据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预测,2018年全年香港IPO市场的募资总额将超过250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募资总额1290亿港元几乎增长一倍。若此,港股下半年募资将占据全年的八成。

  港交所董事总经理巴曙松也预计9月-11月份是内地新经济公司上市的高峰期。

  实际上,除了小米集团、美团点评等新经济企业代表,在扎堆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中,还有被严监管的互金平台企业。例如,我来贷、维信金科、汇付天下、凡普金科、51信用卡等纷纷登陆港交所。

  同时,今年7月,从新三板摘牌的新东方在线也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8月28日,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也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9月10日,360间接持股41.37%的360鲁大师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

  而近期,继美团点评挂牌之后,即将于9月26日上市的还包括海底捞,致力于帮助新经济企业融资或并购的财务顾问公司华兴资本,也将大概率于9月27日挂牌上市。

  此外,还有消息称,滴滴最快于下半年启动上市,且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形式到港交所上市;另一只新经济企业富途证券也被传闻称将在港股或美股上市;今日头条也被外媒《华尔街日报》曝出,今年晚些时候将赴港IPO,不过今日头条否认了该说法。

  港交所成改革直接受益者

  实际上,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内地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如“过江之鲫”,与港交所今年4月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4月30日,港交所“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改革生效,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赴港上市。

  “这次改革是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改革。”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表示。

  对于内地企业扎堆上市的情况,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香港的政策更利于互联网公司IPO。此前港交所改革降低了IPO门槛,接受“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市场的自由度。港股市场本身自由度更高,也更成熟,降低门槛之后可以说去掉了最后一层阻碍,所以企业的IPO步伐加快了。

  二是,港股市场估值也更好谈。在香港上市,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金和投资者。对于内地企业来说,近期IPO的需求比较迫切,因为受宏观环境影响,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强,面对不确定性,首先要锁定收益,尽快IPO是锁定收益比较好的方式。

  三是,在香港上市,有助于企业后续更多的资本运作。目前而言,内地虽在加快资本开放步伐,但对于部分企业来说依然不够,不如直接去香港IPO。并且,在香港把人民币资产换算成港币价格,国际投资机构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2018年成为香港IPO大年,这背后最直接受益者非港交所(00388,HK)莫属了,因为港交所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8月8日,港交所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港交所实现营收81.94亿港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50.41亿港元,同比增长44%,半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预计港交所后续不仅会欢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还会推动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扩展渠道或者提供便利,或者是沪深港通的规模扩大。” 赵璞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内地资本市场也在今年初酝酿重大变革,意在增加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已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可在境内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

  虽然破发不断,但赴港上市的名单有增无减。昨天有报道称,全国最大连锁火锅店海底捞将在周四(23日)进行上市聆讯,最快9月赴港上市。此外,美团也在积极筹备赴港上市,并有可能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海底捞估值100亿美元?

  据报道,海底捞目标集资约10亿美元,目标上市估值介乎90亿至120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预测市盈率22至28倍。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溢利11.94亿元,截至2017年底,餐厅数量达273家,计划2018年开设180-220家新餐厅。

  不过伴随着扩张,其现金流不断走低,海底捞的账面现金已经从2016年的2.9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6020万元;其次是逐年增加的负债,海底捞的流动负债已经由2015年的6040万元增至2017年的11.56亿元,招股书显示,海底捞本次募集资金的15%拟用于还贷。

  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近日有报道称,海底捞被将于9月10日上市。对此海底捞没有回应。

  港股今年上市151家,83%破发

  2017年下半年起,内地公司奔赴港股美股上市的数量陡增。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共计74起,其中,50家在香港市场完成上市;另有24家在美国上市,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中概股赴美IPO数量最多的一年。

  近期内地公司筹备境外上市的消息仍旧不断。美股方面,趣头条,P2P车贷款平台微贷网、蔚来汽车,已递交了招股书。港股方面,美团点评、华兴资本、宝宝树、沪江、找钢网等公司的IPO都在推进中。

  不过,由于今年大势不佳,加上新股密集,赴港上市的新股破发率大幅提高。安信证券指出,近三年港股的平均破发率高达62%,即超过六成的新股在上市一个月内会发生“破发”,而密集发行阶段破发概率也随之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在港股上市的151家企业中,有125家企业股价存在破发的现象,破发率高达83%,其中包括小米等知名公司,仅有26家港股上市企业逃过了“破发”的命运。

  港股、美股为何受追捧?

  分析普遍认为,港股、美股IPO大受追捧的原因,是其对于科技类新经济公司的接受度较高。港交所推出的“同股不同权”政策对于科技公司十分有吸引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在上市后仍然拥有重要话语权,有望解决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谋求发展与资本的后顾之忧。

  并且,对于中国企业家上市的费用,目前看港股市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一方面,数据显示在港上市付出的上市费用更低。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需要支付的法务、审计等费用平均约为 万元,此外需要再向证券承销商支付1.5%-4.0%的承销费。另一方面,在香港资本利得税收并不收税:上市后股东一般需要获利套现,香港地区对于股东的资本利得部分并不征税。更重要的是,海外上市无需审批。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扎堆海外上市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二级市场危机情绪蔓延,比如纳指已经连续上涨十年了,市场走向可能会改变。诺亚国际首席研究官夏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历史来看,企业集中上市往往出现在牛市的后期。目前,港股、美股的牛市整体来看已经持续了9年,现在市场正在出现调整的信号,一大波新经济企业决定将IPO的计划提前,正是害怕错过了牛市的尾声。

  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捞香港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