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我的电脑这个1000万资产配置方案合理吗?

  最近几年,家庭资产配置这个概念火了起来。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建议的资产配置方法更是被大多数人奉为投资理财指南。

  标准普尔建议的资产配置方法,别称1234法,把资产配置分成了四大块: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保本增值的钱,分别占了10%、20%、30%和40%。

  这个1234法把投资分成四块是没毛病的,但是它把配置的比例一刀切就不大合适了。因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跟诉求,所以每个家庭的资产配置都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整。

  再者,这1234法是标准普尔公司针对美国家庭的建议,中国和美国的国情相差那么大。直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就让站长想起了小学时抄我作业,把我名字也抄上去的那位同学。

  就拿保命的钱举个例子,标准普尔建议要占到家庭收入的2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一年收入30万,就得买6万块的保险,这也太高了吧。中国的医疗费用又没有美国那么高,大可以根据家庭需要少买一点。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标准普尔建议的配置方式在中国没有普遍的适用性,那么我们要怎么做资产配置呢?今天,站长就做一个对于各位更有可行性的资产配置方案。

  对于要花的钱站长的建议跟标准普尔是差不多的,但注重的不是10%的比例,而是3-6个月的生活费。完全按照比例来的话,就会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

  比如,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是30万,但是只有比较节俭的小两口,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4千。如果是年收入的10%,那他俩得留出3万。可哪怕是按照留出6个月生活费备用的规格来看,他俩也只需要留出2.4万。

  可如果是同样家庭年收入是30万的家庭,父母加上双胞胎总共一家四口,一个月的生活费得2万。只留出3万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不是就太少了呢。

  所以站长建议,留出3-6个月的生活费。这时候,可能会有朋友问,3个月跟6个月差的也很多啊,到底几个月呢?

  对此,站长建议根据自己收入的稳定性来,如果收入很稳定,那就少留一点,3个月就可以啦。反正下个月照常发工资。可如果收入不稳定,或者近期打算辞职,就应该多留一点。

  这笔钱呢,站长建议大部分放在余额宝或者微信的理财通里,想用随时可以取,还有4%左右的年化收益,也很安全。

  保命的钱其实就是保险,用来规避我们难以承受的风险。

  既然是用来规避风险的,对于完全负担得起这些风险的人,比如,万一家人生病需要百八十万,也能轻轻松松拿出来,那么这些人就必须要买重疾险了。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疾病和意外可能带来的金钱负担是很大的,朋友圈里的轻松筹、水滴筹就是见证。因此,普通家庭,请配置保险。

  当然,买保险也不是瞎买。站长的建议是买消费型保险,而不是返还型保险。消费型保险就是只有保障没有任何分红的保险。为啥要买没有回头钱的保险呢?因为性价比高啊。

  返还型保险虽然会给我们分钱,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你拿到的只是你多交的保费,和这些保费带来的收益啊。

  而且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并不高,一年基本上不会超过4%吧,还不如投余额宝这种货基。

  具体要配备哪些品种呢?站长建议至少是重疾险+意外险+寿险。我自己就买了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保到70岁)。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疾病保险,不过两者的区别其实也很大。

  重疾险会比医疗险贵,而且只保合同规定的病种(虽然这些病都是高发的)。但是,长期的重疾险有不同的保障年限,选择保障终身、70周岁、80周岁都可以,大家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就行了。可医疗险只能一年一年买,买一年保一年,不是保证续保的,也就是说你今年买了,如果过几年医疗险下架了,你就买不了也没有保障了。再掉头去买长期的重疾险,可能就不划算了,因为重疾险是年龄越大,性价比越低。

  因此,应该优先配置重疾险(建议保额30万以上),买完重疾险再考虑要不要买个便宜的医疗险作为补充。

  至于意外险价格就更便宜了,两百块就可以买到一百万的保额的了。寿险就适合身上有担子的人,比如父母养老和抚养小孩需要自己的,或者房贷。

  不过,有一种情况买保险是不划算的,就是重疾险、寿险出现保额倒挂,也就是说你交的钱可能还要比未来可能赔的多。

  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老年人当中,因为老年人用到保险的概率很大。这种情况买不买,看个人喽,万一在交保费的前几年就用上了呢。

  保费的支出不要执着于比例,把保险买全了,花了多少就多少。

  前面两项是保障我们当下生活的基础,剩下的钱才是我们投资未来的。

  生钱的钱是创造收益的主力军,所以要求投资的资产有较高的潜在收益,因此在风险上也会更高。主要的资产有股票、股票基金、P2P、房产等。

  而保值升值的钱最重要的特质是稳定,对于收益的要求不高。主要的资产有债券、债券基金、信托、黄金、大盘股指数基金。

  信托的门槛比较高,一百万起投,不适合大部分投资者。而投资黄金也不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炒黄金,那种贵金属交易,多半加了杠杆,风险很大。也不是黄金饰品,饰品有加工费,回收的价值不高,最好是投资黄金基金、投资性金条。大盘股指数基金也最好是使用定投的方式。

  那么生钱的钱跟保值升值的钱之间要怎么分配呢?不妨考虑一下“100-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会降低。因此,“100-年龄”可以用来确定生钱的钱的比例。

  假如一个人30岁,那么他的生钱的钱可以在整体中占比更大,100-30等于70,在剩下的钱当中,生钱的钱可以占比70%,保值升值的钱占比30%。当然,“100-年龄”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适当调整。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包含人力资奉的动态资产配置模型研究——资产配置之谜的一种求解方案 论文摘要 的普遍投资建议并不符合共同基金分离理论;而且二者之问存在系统性的差异一 —保守的投资者持有比积极的投资者更高比例的债券,股票,即风险厌恶程度越 高的投资者持有越高比例的债券/股票.他们尝试了种种可能的解释,无法用完 全理性的投资者的模型对其进行解释,于是将这种现象称为资产配置之谜,在 度入手对此进行了解释。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动态资产配置模型,在基于不完全市场条件和包含人力资 本的随机环境下,分析存在随机预期收益和波动性的长期投资者关于债券、股票 和现金的最优动态资产配最策略,并解释资产配置之谜。 模型的研究建立在几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上.首先,在Viceira(2001)等 文献关于包含人力资本的资产配置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文献中利用传统的 CRRA效用函数和静态研究的框架拓展为利用递归效用函数进行的动态研究;其 述,将单一风险资产和单一无风险资产的模型拓展为包含三种可交易资产和一种 不可交易资产的多因素模型;再次,模型的求解工作建立在Campbell等人的研 究工作基础之上,而模型求解得出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不仅包括Merlon (1973)所描述的两个部分——短期投资需要和跨期套期保值需要,而且还描述 了对人力资本的套期保值需要。 分析债券和股票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二者都包含的短期投资需要和套 期保值需要是相对风险舰避系数的减函数,同时在股票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 中还包含一个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相独立的负头寸对人力资本的变动进行套期 保值;随着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增加,债券下降的幅度小于股票,即债券/股票的 包含人力资本的功态资产配置模型研究——资产配置之谜的一种求解方案 比例增大;模型求解的结果也论证了这个结果。因此,本文结论符合普遍投资建 议,并解决了资产配置之谜。 关键词:资产配置之谜;共同基金分离理论;动态资产配置;人力资本 II 包含人力资本的动态资产配置模型研究——资产配置之谜的一种求解方案 Abstract Canner,MankiwWeil(1997)addressthatthe f'mancialadviceOil and popula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万资产配置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