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考生可以重新选科吗?

最近有不少同学陆陆续续拿到心仪美国大学的offer,首先给大家道声喜。还没等到自己offer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属于你的不会跑。

那么现在考试也结束了,申请也结束了,好像没啥事情可干了?

从现在到出国前的这段时间可千万别放松警惕,美国很多大学在入学的时候有到校考试,如果你的测试结果和你申请时提交的成绩差别很大同样是会出问题的!

那么,中间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利用起来呢?

建议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安排英语学习任务,并且开接触美国大学的基础课程,这点毋庸置疑学习AP课程是最好的。

前天收到学生的提问,现在是否还能报名AP考试?

错过了AP考试,现在还能报名今年5月的考试么?

20年报名及缴费时间安排如下
AP考试:每科港币1,936元
AP延迟考试:每科港币2,588元

官方强烈建议考生在此时间前了解AP课程和考试状态,并完成报名。 
2019年11月15日(秋季报名)
在此日期前考生可选择以及取消AP考试,不会产生额外费用
2020年3月13日(春季报名)
须缴纳晚报名手续费或科目更改费
费用:134美元/每科,包括94美元+40美元延期费用)
如果取消考试,可退还部分报名费,官方收取40美元。

别看了,上面这个你肯定报不上,看看下面这个吧~

定期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11月15日
费用:每次考试470新元
最终报名截止日期:2020年3月13日
费用:每次考试500新元
AP标准和延迟入学时间:
AP标准和延迟注册时间:
2020年3月2日上午9:00 - 3月6日晚上7:00(只有剩余的测试座位才能进行额外注册)

凡报名参加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含春季和夏季)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体检。莱芜区社会考生的体检时间是2021年4月23日至25日,地点在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莱芜区凤城西大街79号,官寺商场对过)。

要求:(1)持本人身份证;(2)空腹;(3)上午7:30到体检科报到;(4)体检费50元。缴费后领取体检导引单。考生必须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体测正常、健康绿码进入体检区,全程佩戴口罩。

体检顺序:(1)打印体检抽血条码(2)采血(3)胸透检查(4)其他项目检查(5)需要增加检查项目的,在查体科开单缴费后到相应科室进行检查。

体检结束后考生在导引单上签字交回,打印体检结论告知书一式二份,考生签字一份考生留存一份招生办存档。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报

已完成山东省2021年统一高考报名缴费,且准备参加统一高考和等级考试的考生,均需进行等级考试科目选报。4月12日至16日(每天9:00—18:00),考生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科目选报。

关于国家是否取消复读的几点看法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严格一点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相信每年从3月起,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老师,今年国家取消复读吗?我家孩子想复读怎么办?

不会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平台公布将取消高考复读政策。一切有关取消高考复读文章都卖课程,或卖资料的。

请所有高三家长切记,任何一项高考新政策的颁布,都是国之大计。届时不仅有官方说明,政府平台解答,各大新闻平台都会在头版头条有权威解答。家有准高考生的,不要相信任何自媒体。不要点,不要点,不要点。重要的话说三遍。

如果当年有高考新政策的颁布,只听官方信息,多咨询学校老师。不要听第三方信息,不要信,如果信了也不要告诉孩子,不然自乱军心。

请各位准高考生家长切记,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高考,他比那些笔下生花的自媒体更懂高考,更懂当年一切高考政策。

复读生是否影响高考公平性?

答:复读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高考公平性,尤其是高考前大大小小的联考,一定程度上对应届生的心态有所影响。但高考作为一项全国性考试,复读生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先说可行性。这几年,尤其是从2019开始每年高考人数都突破千万。而我们知道高考录取人数是以院校当年预计招生人数而定,于是,在这种洪流之下,有部分同学不得不望洋兴叹。不是他们不优秀,也不是他们不认真,更不是他们运气太背,这是时代的必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给这部分同学一次机会何尝不可呢,也许他们不如那些考上重本的学生优秀,但他们的付出一样是可歌可泣的。

从2019年之前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近10年来没有突破过1000万,主要原因是中考取消了预选制,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持续增长。一直到1999年高校扩招。总体而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增长状态。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了千万。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次达到1000万高峰。2022年预计高考人数突破1100万!

复读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在其论著《法哲学原理》中谈到:“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此,高补现象作为一个“现实存在”,必然具有其合理性。

本段摘录于《试论高考复读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局限 》

作者:王锴 谭才锋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06期

这两天复读生的新闻在家长圈里传播很多,尽管这不是上海的新闻,也依然引发了大家对于复读行为的关注。

记得2017年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在给学生的一封信里专门提到了失败复读的学生:

或许高考的结果并非如你所愿,但所幸的是,这并没有挫伤你坚毅的品格和挑战的勇气。铩羽归来,你拍却尘土,重拾课本,查缺补漏,反躬自省。我们深信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将淬炼你坚毅、勇敢、豁达的品格,也会让你守得云开见月明。

要提醒你的是: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必定要经历重考,“+3”科目的成绩是可以保留的,这可以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准备赢取更多时间。如果你认为“+3”科目中某门学科有潜力更上一个等级,也可以选择撤销该科目原来的成绩,重新考试。

上海每年究竟有多少社会考生参考并没有很准确的数字,但是从近3年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实际人数和高中毕业生人数情况对比,那么上海实际上参加考试的社会考生人数是非常少的,至少对于全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高考是大学的招生考试,中国的大学以公办占绝对地位,属于社会资源,因此高考开放了社会考生参加考试,所以有了复读的概念。

由于高考招生和高中教学是两套系统,两套内容,所以各地可以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这其实更多是为经济利益考虑),但是并不是简单禁止社会考生的报考。

由于社会考生的存在,高考并不是真正一考定终身的,哪怕是按照上海这种等级考的设计,同样允许社会考生进行相关的测试,真正意义上无法复读的只有年这一年的上海高考考生。

虽然一些大学在招生时对社会考生进行了一定限制,比如一些专业社会考生不能报考,但总体来看,社会考生依然占据着比较多的机会。

对于社会考生不公平,以及家长关注的焦点,首先表现在一些学生反复占用名校的招生机会。

考上了北大,不好好学习被劝退,又考上了清华之类的新闻比比皆是。中国的名牌大学本来本科招生人数就少,加上这种人反复占用名额,就让人非常愤怒。

另一个引发关注的是毛坦厂。这所学校是以复读见长的,学生人数非常多,而且复读效果还特别好,许多学生都能考上名牌学校,虽然比起安徽省全省的招生,一所毛坦厂的复读生人数不算什么,但是这个绝对数还是大得惊人。

显然,这都损害了应届生的利益。

复读生不见得一定比应届生有优势,从目前看到的复读生情况来看,差生复读的情况远远多于好学生复读,比如像前面说的毛坦厂,也是主要以把学生弄上本科线为主的,尽管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学生。

换言之,复读生并没有真正成规模地挤占大学资源,否则国家一定会出台相关问题,试想如果上海4.2万人高考,里面2万复读生,我相信上海的家长一定也坐不住。

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考生的出现依然揭示了大学招生与高中教育脱节,分离的问题,尽管我们在考试设计上正在更多地强调两者的结合,但高考考试和高考招生依然还是两回事。应试教育的源头不是考试而是招生。

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允许社会考生考试本身就破坏了公平性,至少从时间上来看,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考试,社会考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法规禁止公办学校来招收复读生,但却没有限制民办学校和社会机构来赚这笔钱。

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究竟改如何对社会考生的考试行为进行规范,以及将大学招生和高中教育进行更好的衔接。

要在大学的大门敞开,公开报名的前提下,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确需要时间和智慧。

尽管复读要花费极其宝贵的1年时间,但大学文凭的影响实在太大,这也导致复读情况的盛行。但这1年的时间还是相当珍贵的,加之多复习一年压力极大,许多学生依然选择了匹配自身学习能力的大学。

《上海初高中讯息第336期》

复读生的增加,2022高考难度会不会增加?

答:不论是复读生还是应届生,理论上高考难度(包括考试、高考人数、大学录取等等因素)都会呈上升趋势。故,高考难度并不会有大幅度增减。

总体情况是:报考人数越多,复读生也就更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报名数据来看,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目前已突破1100万;人数在不断琴升,其中复读生的人数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是可以估计也不少。

根据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发布的数据显示,年的高考考生复读比例为17.47%,若以此为基础计算,2021年复读生至少有187万,比2020年增加约10万人

由于疫情的影响,高考的报名人数本身就会增加,再加上个别同学没有发挥好,再战一次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人数将会大大的提升。

明年这些省份加入新高考,能不能复读?

2014年启动-2017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

2014年新高考改革试点正式开始,作为第一批实行新高考制度的省份,浙江和上海分别公布了本省的新高考制度,浙江使用浙江卷采用七选三的选课模式,选考等级采用21等级制度。上海使用上海卷,总分660不变,选课采用六选三的模式,等级制度采用5等11级制度。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二批实行省份

继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之后,2017年作为第二批改革的省份,山东、天津、北京、海南四个省份也公布了新高考改革的方案。此四省沿用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的方案,采用3+3选课的模式。但是四个省因地制宜,参照每个省的不同情况在学考和选考制度上各有不同。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省份

2018年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江苏、福建和广东八个省份。作为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这八个省份充分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省份的经验,有效的调节选课不平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采取3+1+2的考试模式,实行统一的等级赋分制度。使新高考方案再次升华。

2019年启动-2022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四批试点省份

不久前,河南教育工作会上流出将在2022年秋季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正式实施新高考方案的重磅消息。无独有偶,贵州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要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最开始的计划第四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陕西、宁夏、云南、广西、甘肃、新疆、青海七省。但是由于四川、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内蒙古和西藏8个省份原定于2018参与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却因为新高考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以新高考制度不成熟,不适合本省教育情况为由,推迟了新高考改革,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省份是否参与第四批新高考改革,以及原定于第四批改革的省份是否也会出现反悔的现象都还未定。

近日,重庆市教委印发《关于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通知》,提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2002〕1号)明确规定:“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除了重庆,近年来,陆续有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都有哪些具体规定?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

据“重庆教育”报道,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进一步规范全市高中招生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教育秩序,日前,市教委印发《关于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不得与社会机构联合举办复读班,不得在培训机构以学校名义举办复读班,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

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复读生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秩序,贵州省教育厅2020年4月下旬印发《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审批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严禁招收生源地录取控制线下的学生,严禁公办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

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

2020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其中明确提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举办复读班的学校要严格登记学生信息情况”。

出台减负措施规范学校管理

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

2019年10月,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印发《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共分35条,分别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办学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职责、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个大的方面,明确中小学生减负举措。

其中,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减负措施中提到“普通高中一律不得招收借读生、择校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开始,北大、清华、人大等36所国家“双一流大学”实施“强基计划”。“强基班”会在高考上线考生中划取录取人数的3倍以上进行“校测”,最终确定录取名单,这样就会降低上线分数。如果你2021年高考分数与“双一流大学”要求的差距不是太大,你可以在复读时巩固原有的知识,比应届生抽出更多的时间针对“强基计划”进行准备,你完全有可能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心仪已久的一流高校。

总结:最近有很多人问关于复读的事情,说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复读。复读除了要综合考虑自身心理素质、未来规划、家庭情况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高考政策”,大家需要谨慎考虑,下面的这些观点仅供参考。

现从考试科目、难度和招生范围的变化分析如下:

新政考试科目改革:语、数、外三科必考;物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

新政给应届高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对往届生来说,理科就选语数外物化生,文科就选语数外史地政,这既能保持前期一年的复习优势,又能避开一定的竞争压力,是完全有利且可行的。

新高考教材的要求核心素养未变,考试大范围、大方向未变,更注重基础回归。科目难度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学上。数学不分文理科,考试范围在原理科基础上删除算法框图、三视图、命题、选讲内容。因此,对于理科生来说,新高考数学考试范围变小,难度也可能降低。

文科数学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空间向量、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貌似在原文科数学基础上增加了内容,竞争难度略有加大。

在大学招生方面,新旧高考相比,各大学向传统文、理科招生的专业有增无减,而选择原理科(选考物化生)、原文科(选考政史地)学科人数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