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上云服务值不值得选择?

  即将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严峻。然而,在近一年的风雨洗礼下,深圳却跑出了经济“加速度”、蓬勃发展的ICT技术也激发了城市潜能。

  上半年,深圳GDP12634.30亿元,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同比增长0.1%,实现V形反转。下半年,深圳经济不断回暖向好。据核算,前3季度,深圳实现GDP19786.98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半年回升3.2个百分点,延续3月份以来的复苏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3.6、27.5个百分点。

  在经济形势持续不断向好下,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交出了亮眼答卷。

  8月17日,深圳宣布已建成4.6万个5G基站,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5G覆盖全国领先。

  11月17日,在由联合国人居署、世界经济论坛等联合举办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深圳市荣获“全球使能技术大奖”。全球智慧城市大奖大中华区评审委员会秘书长毛辉东表示,深圳智慧城市先行示范的做法,为全国乃至全球树立了典范。

  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全球城市价值链——透视人类文明时空演进》(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公布。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续竞争力由去年的第19位跃升至第9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内地惟一闯入前十的城市。

  至此,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已达到350多万户;2016年-2019年新引进近100万人才;涌现出华为、腾讯、大疆、金蝶等一批深圳成长起来的头部科技企业……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回望深圳这一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不难看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制环境下,创新的深圳就像一座雨林,滋养和发展了众多科技企业成长;科技企业也在反哺着深圳这座城市,让城市的雨林更“丰盈”、更“繁盛”。

  日前,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实有人口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正以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为重要抓手,努力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

  城市治理和发展需要“智慧”

  “数据”融通是智慧的基础

  深圳早在2010年便提出了“打造智慧深圳”的概念,而扎根于深圳的华为是国内最早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科技企业之一。记者日前采访了华为中国区政企业务副总裁、深圳政企业务总经理陈斌,在问及智慧与城市的关系时,陈斌表示,从智慧城市的维度看智慧,智慧就是要有数据,并且是要打通的数据。

  陈斌说,城市的治理需要智慧,智慧的对应结果是提高效率,什么能提高城市治理和产业行业效率?就是让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有效数据资源实现共享,让这些融通的数据和新技术真正能提升产能、产值和效率。

  陈斌表示,以如何更快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降低更多利率来说,企业有产供销存等各方面的大数据,这些数据一部分在企业、一部分在政府、一部分在银行,其分布在跨领域的多个业务部门中,如果能将这些数据打通,再加入AI精准算法,银行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被贷款企业做精准画像,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放贷做好服务。

  深圳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改革政务

  让数据多跑路、让服务更智慧

  事实上,打通多方数据、让数据多跑路,并让其产生更大价值正是当前深圳在智慧城市领域积极探索并已成功实践的方向之一。12月20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评选结果显示,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深圳位列第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首先用科技赋能,从2月7日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了手机“亮码”“扫码”无接触通行模式,到目前,“亮码”行为已经超过4亿次,实现了“一次申报”、“一码通行”,同时借助大数据织密织牢防控网,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助力。截至12月9日,“深i您”小程序累计注册人数达2549.2万,累计访问量24.47亿次。之后又先后上线“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和“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的服务,让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服务企业的温度。

  深圳还在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服务提速。以“秒批”改革为例,现在已成为了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金名片,目前,“秒批”政务服务已在人才引进等278个事项上成功实现。今年以来,深圳还推出了“秒报秒批一体化”新模式,创造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全自动的政务服务,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此外,深圳打造的“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通过融合全市7786项服务,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准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延伸,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数据会主导业务和管理流程发生积极变化。”刘佳晨表示,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

  城市“智慧”要结合应用场景

  不断打磨实践才能让智慧更成熟

  “不是有数据中心就是智慧,智慧还包含了各个层面的内容,城市中的各项”智慧“是不断演进的过程,不是最终结果。”陈斌告诉记者,数据打通融合的前提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要真正能带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陈斌介绍,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明年L4级自动驾驶轿车已能实现量产,但其距离真正上路和大规模商用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停车场、码头园区和高速公路等封闭场所将成为最有价值的三大应用场景。

  “比如,深圳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万辆,深圳商圈停车难、找车难一直是顽疾之一,可以先从地下停车场把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做出来,通过将自动驾驶技术和数据打通,融合算法、数据及精准导航等技术,在停车场里反复打磨,再结合适配的停车规则,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则完全可以率先在地下停车场实现商用,像自动寻车、一键泊车等能力都会离我们不远了。”陈斌阐述了他认为未来可能的智慧化场景。

  “掌握数据说明我们具备了利用数据的基础能力,但是并不能保证治理质量的提升。”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说,技术只是辅助工具,从技术思维转化为治理思维很重要,源头治理才是根本。

  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城市,接下来,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以数据为驱动的时代,各业务流程要实现和数据相匹配的变动,未来要走到业务场景和具体业务需求下,通过融合数据、算法、场景,不断实践、打磨,城市的“智慧”才能不断成熟。

  深圳智慧城市发展已迈入2.0阶段

  从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概念至今,十年的探索实践、十年的创新发展,让深圳的智慧城市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有能看、能用、会思考的“智慧大脑”;深圳有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体系;深圳政务更便民,“指尖办理”享誉全国;深圳的5G+AI创新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不仅如此,日前,深圳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使能技术大奖”,标志着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宝贵经验已经登上世界舞台,距离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更近了一步。

  在华为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实现、逐级衍化。它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成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智慧城市1.0阶段:即简单场景、基础夯实;第二阶段是:智慧城市2.0阶段:指数据融合、平台先行;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3.0阶段:实现共建共享,自我演进。《白皮书》认为,当智慧城市的发展到达3.0阶段时,城市就将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演进能力的城市智能生命体。

  有专家表示,如今,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迈入第二阶段,深圳政府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原则,全力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从基础设施到城市服务均有领先实践应用。

  回顾深圳这一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可以看到,深圳在资源治理、市民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正并驾齐驱,并相继实施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海洋、智慧社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深圳智慧水务打造全面信息化新格局

  深圳产业度集中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压力大,深圳市水务局以水务信息化作为推动水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水务工程补短板、水务行业强监管、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强力支撑。深圳市水务局结合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确定“数据信息全面获取、水务要素全面集成、管理行为全面智能”的建设思路,确立了1个指挥决策中心、“智慧政务、智慧调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4大智慧平台、N个应用模块的“1+4+N”智慧水务总体框架。

  智慧水库方面,水库作为深圳市重要的供水资源,深圳市水务局联合华为将共同打造智慧水库管理平台,利用5G网络、无人船、人工智能等技术设备实现全自动监测报警、精准指挥、高效巡查等预期成效。智慧流域方面,城市流域综合调度作为城市水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探索,深圳水务局和华为及中国水科院将联合搭建基于大数据和机理模拟的多维水务模型体系,将实现晴天维持河湖生态健康、中小雨减少初雨污染、大雨减轻内涝灾害、暴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等预期成效。

  深圳机场和地铁为智慧交通立样板

  在市民服务方面,深圳交通落地了多个大项目,包括携手华为推进的深圳机场和深圳地铁两大项目。

  今年8月18日上午,深圳地铁6号线、10号线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次单线全部应用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的地铁线路,也是深圳首批5G全覆盖地铁线,更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综合承载地铁各业务系统的新纪录。

  深圳地铁6/10号线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它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单线路首次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综合承载地铁各业务系统,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烟囱式”的垂直体系架构,可实现ICT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需调配、即需即用、有效共享,并为深圳地铁的智慧化应用奠定基础,为未来的数智升级带来全新动能。

  在智慧工地建设方面,深圳地铁与华为成功打造全球首个线网级工程数字化管理中心(CDMC),创新实现全城400多个地铁建设工地的集中管控,全面提升城轨交通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前,一支15人的监测队伍,可能需要花上7天才能巡视完400多个在建工地,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只能抽检。如今通过AI算法,安全隐患识别率提升约30%,日常巡检工作量减少约35%,准确、全量识别出安全隐患,将问题及隐患识别降到分钟级,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在深圳机场,一张脸畅行无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机;一张图统管大空港,整合了终端设备、数据治理、行业应用等,“一体化”打通数字化。此外,深圳机场还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和旅客服务效率等,智能机位每年让260万人次旅客免坐摆渡车。

  近两年来,深圳机场携手华为分两期规划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在国内率先推出智能机位分配、智能安检通道等项目,全面实现5G全覆盖并推出一系列5G场景应用,让深圳智慧机场建设成为全国行业标杆。以VTT(VariableTaxiTime)机场地面可变滑行时间为例:通过精准预测和智慧管理,VTT能让每架飞机少跑1分钟到2分钟不等,每2分钟可减少耗油约20公升,如果以每天1000多架航班计算,每年可减少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真正达到资源最佳的分配。

  深圳鲲鹏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推动政企的智能升级,繁荣智慧生态是全场景智慧深圳建设的关键举措。过去几年,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各级政府与华为在鲲鹏、昇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诸多基础产业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共建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智慧产业的生态,从而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五大未来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加速度。

  2019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与华为共同设立的鲲鹏创新中心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正式启动,面积近5000平方米。今年1月10日,深圳市鲲鹏政务云应用创新实验室揭牌。

  据悉,随着AI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长,鹏城实验室还与华为共建鹏城云脑II。11月19日,“鹏城云脑Ⅱ”取得了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权威的全球性榜单IO500测试中获得全球IO500总榜第一名与10节点榜单第一名,这是国内科研机构首次夺得该排行榜榜首。

  数字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齐头并进

  以深圳光明区“三网络四平台,三门户两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光明”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深圳构建智能数字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其中,光明区光明街道白花社区作为光明智慧社区建设的样板点受到业界各方的关注。

  据悉,“4321+X”是光明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4”指的是融合政务网、视频专网、物联感知网和互联网。“3”指的是面向治安、治理及服务三项社区业务。“2”指的是打造社区治安治理平台、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台。“1”指的是形成一个数据池和一套安全机制。“X”包括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多项业务。

  在日前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科学发展大会上,光明街道白花社区还凭借“4321+X”的建设理念和以人为本、以服务促管理的建设思路,从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大推荐案例。该荣誉是深圳光明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获得的又一重要行业奖项。

  光明智慧社区建设总体内容

  在物理基础设施方面,深圳大学城的Wi-Fi6实现稳连接,高带宽,简运维,全覆盖。今年10月22日,深圳大学城携手华为正式启用智慧科教园区网络样板点,这是国内首个规模采用Wi-Fi6标准建设的智慧科教园区,融合了Wi-Fi6、物联网、人工智能等ICT技术,提供全场景智能联接服务,是深圳大学城教育信息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年,深圳像这样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因为依托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圳在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确实具有先发优势。正如深圳市领导在“华为全联接2020”上致辞所言:深圳坚持政企联动、协同推进,坚持开放创新,全面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品质化,实现了科技赋能、数字转型、云上行动,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能力。

  深圳将携手科技企业

  “一个好的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我们都知道深圳的科技创新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紧紧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基层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刘佳晨说。除了顶层科学的规划设计,深圳还有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科技龙头企业的助力,智慧城市应由政府携手科技企业共建。

  在今年9月举办的华为全联接2020上,深圳市政府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共建鹏城智能体参考架构。双方通过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体系,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创建数字经济的样板城市。

  此次发布共建的鹏城智能体将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通过云网边端协同,建设“数基、数网、数纽、数脑、数体”系列工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引领未来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据了解,深圳正在建设全市泛在连接的统一门户、标准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和集约高效的城市智能中枢,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深圳还与华为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深圳打造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

  近期,深圳将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草案)》也将首次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对此,刘佳晨表示,接下来,深圳要将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共创智慧社会。

  “未来的深圳要像没有天花板、没有围墙的展厅,让世界各地来到深圳的人都能悄然细无声地感受到深圳人的热情和服务,无论是坐出租车、坐飞机还是坐公交,都能感受到深圳高科技带来的便利。”陈斌最后总结道。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创新和发展的发动机。正如《白皮书》所言,在不断加速的信息化进程中,未来城市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极其复杂的运行体系,其体内生长着具有不同生理机能的系统,是一个各系统生长、融合、迭代的生命运行体系。

  回看深圳这座城市,不仅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绩,更在今年的疫情中显示出了超群的城市发展动力;深圳有创新的土壤、有优质的营商环境,还有一众科技企业排头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深圳头部科技企业的共建赋能下,深圳这座城市能通过智能调度每一个系统,能以个性化的服务迎合每一个市民的需求;城市里将遍布着传感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以及实现真正的全场景智慧,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典范。

园区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推动园区科学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物流园,引领北湖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北湖区十二五时期园区发展基础

北湖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是广东沿海通向华中腹地的咽喉要冲,是中西部货物出境距离最近的地区之一。作为中西部地区通粤达海的“门户”,北湖区境内各产业园区是沿海产业转移的首要承接地,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北湖区综合交通体系完备,“六纵”(京广铁路线、京广高铁专线、京港澳高速及复线、岳汝高速、107国道)“二横”(厦蓉高速、郴州大道)交通干道从境内穿过,为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高效的交通,特别是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各产业园区迅速融入“珠三角”和“长株潭”两大经济圈,实现一小时无缝对接。京广铁路货运站以及郴州铁海联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与港澳和海外的市场融通、资源互补、产业连接。郴州机场选址北湖区华塘镇并即将开工建设,桂郴赣横向铁路已规划布局,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

北湖区地处湖南省南大门郴州市,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湘南风情。矿产资源富集,有“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美誉,钨、钼、铋、锡、铅、锌、微晶石墨、萤石等储量在全国和世界均占有重要位置,是华南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地。

湖南省委、省政府将郴州作为新的重要增长极,赋予先行先试政策,鼓励采取开放灵活的措施加快发展,积极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郴州市经济总量处于全省中上水平,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医药食品、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

北湖区境内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1个,同时根据产业集群现状,在下湄桥老工业区兴建了通达机械创业园,正在筹备和兴建的有郴州通航产业园、鲁塘石墨加工园。郴州经开区是198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2012年园区调规至68.83平方公里。湘南国际物流园(原为2002年设立的郴州北湖工业园),于200811月经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湖南省八大重点物流园”。

1.发展势头迅猛,主导作用增强

“十二五”期间,各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园区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北湖区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10亿元,较2010年的73.2亿元翻了近九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0亿元,较2010年的3亿元翻了近三十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1亿元,较2010年的10.9亿元翻了七倍;实现税收6.2亿元,较20102.4亿元翻了近三倍,年均增长30%左右。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北湖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5%大幅提升到2015年的91.5%

2.产业特色鲜明,项目建设良好

“十二五”期间,各产业园区抓住产业转移的战略性机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其中郴州经开区以先进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有色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湘南国际物流园以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集约效应和洼地效应逐步显现。空间布局逐步优化,长冲创新创业园、武广高铁新区、湘南物流园、石盖塘、华塘等五大片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菜单、第一推动”,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等“软”、“硬”环境,着力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练好“内功”,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实效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了银泰新能源汽车制造、郴州国际电商谷、明柯泰机电、阳普医疗、春韵动漫文化、明柯泰机电、锦汇顺新型光电等大型产业项目,已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工业地产,建设工业园区或标准厂房,自行“招商引资”。奥美森工业园已引进3家配套工业企业,长冲创新创业园标准厂房业主招商成效明显。湘南国际物流园凭借郴州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这两大一站式快速大通关物流平台,充分发挥我市“无水港”城市名片效应,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有色金属、仓储物流企业,使园区进一步向连接长株潭与珠三角城市群、辐射海外的集物流仓储、商品配送、海关监管、集装箱中转、保税业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业示范基地成功迈进。铁海联运是郴州市唯一的铁路海关口岸,一期建设的铁路装卸场站、运输线和配套设施已全部完成,于201310月竣工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的郴州铁路口岸于20131226日正式封关运行;开通了郴州——黄埔的“五定班列”;2015年郴州公路口岸国际快件业务与铁路口岸结合,开通4条监管线,将省内的进出口货物通关业务直接引入郴州形成“内陆港”,实现公、铁、海联运。郴州公路口岸是200512月省政府批准同意开放的二类公路口岸,于200912月正式开放,是湖南省第一个建成开放的公路口岸。湘南大市场、义捷水果批发市场、金煌物流项目、 姣龙矿业仓储中心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当中。

3.基础设施完备,支撑能力提升

“十二五”期间,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及厦蓉高速建成,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区位交通条件。2012年,郴州经开区园区扩规至68.83平方公里,拓展了发展空间。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湘南物流园整体提质改造、五岭大道改造、冲口路改造、寒溪路、船洞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景轩路、新园路、工业大道等项目进展顺利。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新建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住宅小区、学校医院、星级酒店、文体休闲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公路铁路口岸、铁海联运、海关商检机构等开放平台一应俱全。实行项目用地综合评估制度,对项目用地从投资强度、年产值、社会及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退出机制,实施“腾笼换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物流园区目前运营面积达6平方公里,共有铁路装卸线4条,拥有货车总数945辆,年货运吞吐量可达546万吨。京广铁路以西3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铁路以东3平方公里已完成主干道(郴江路)修建,郴江河治理和沿江景观带建设正在建设之中。

4.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园区着力打造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建设长冲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孵化企业70家以上,其中工业企业29家,成功孵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新增工业产值1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500多人,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基地,成为郴州市目前唯一的电商示范基地,积极引导企业打造本地互联网上市品牌,扶持电商企业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以长冲创新创业园31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为依托,成功引进对接了中国网库、百助通物联网科技、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中国网库投资建设郴州国际电商谷,打造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培育平台运行上市公司。成功创建省级首批示范物流园区,在空间上整合铁路口岸、公路口岸、海运,借助保税功能,构建了省际物流枢纽平台,打造湘南最大跨境电子商务中转基地,湖南省4A级物流企业2家,优秀质押监管企业2家,3A级物流企业4家。

5.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经济环境明显优化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区合一”的优势,北湖区与郴州经济开发区逐步融合发展,协调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实行项目建设“双领导”机制,由两区各派一名区级领导联系项目,调动两区力量,推动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做大做实福城高新投资有限公司和槐海服务发展公司,将管委会办公楼及区内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打捆注入福城公司,增强融资抵押能力,全面启动公司债券发行申报工作,计划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积极推行PPP模式融资,通过与省二建公司及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成立新的项目公司,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标准厂房建设融资。

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园区增加政务中心项目代办职能,力争实现“一站式”服务。组建了企业服务中心,与政务中心合署办公,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提升服务效能。

北湖区园区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基数较低,经济规模仍然偏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2015年,北湖区园区技工贸总收入610亿元,其中郴州经开区509.99亿元,湘南国际物流园100.04亿元,不仅低于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1129.56亿元),也低于资兴经开区(730.51亿元)、永兴经开区(628.23亿元)、桂阳工业园(542.9亿元)等,在郴州市产业园区中仅居第二方阵。

受早期整体规划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现有园区工业用地分为五个片区,产业布局零碎,对产业布局缺少前瞻性和系统性,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原有的科技工业园土地被调规而面临“退二进三”的局面,原物流园开发板块东侧的待建地块2685.65亩用地调整为商业和住宅用地,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功能不明确,空间布局调整的难度大。受用地短缺等因素制约,园区近年来没有大工业项目落地,龙头企业不多,入驻的物流企业规模也不大。多数企业处于委托加工的低级环节,中低档产品和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在分工体系处于不利地位。产品、行业之间关联度小,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在传统的物流商贸领域,电子商务、科技、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仅占30%。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相对薄弱,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是一般性的运输和仓储,无法提供流通加工、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物流服务,难以有效地引导项目、企业的入驻和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家对土地的管控政策将延续,面对繁重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任务,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园区征地时间拉长,征地成本上升很快,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园区产业发展的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多数企业反映普通员工面临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的困境。

园区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较弱,创新积极性不高,工业生产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市场竞争力不强。2015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仅占工业产值的1.8%。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不到200人,仅占规模以上全部从业人员的1%

二、园区“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世界技术革命出现新突破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最大特点是,四大技术之间正在融合,可能会改变世界产业的基本形态,使得产业边界模糊,形成了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比如互联网+、智能化、低碳化、机器人、3D打印机等。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核心都是要大力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传统的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将逐渐被灵活、满足个性需求的分散化生产模式所代替,多数产业的组织形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见,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对北湖区园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2.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

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园区已进入到以工业、商务、居住多功能为一体的第四代产业园区发展阶段。上海、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相继设立,一批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国家新区获批建设,“一站式”和“一个窗口”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园区管理模式不断优化。2014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意味着,开发区今后的开发已经不能局限于对经济资源和技术产品的开发,而是要比以往更加重视对发展模式的开发,率先探索更多以发展模式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为园区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

3.新一轮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深化,产业链进行全球性重组。发达国家在继续对我国加大投资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也成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地之一。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成为转移的重点领域。郴州是全国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也是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20159月,湖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制订了18条扶持政策。作为全省面向粤港的前沿,郴州开放发展迎来重大契机,也为郴州经开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郴州市属于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各类国家级开发规划对郴州市形成利好。2012年,国家出台《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方面出台了若干指导意见,郴州市被纳入罗霄山片区范围。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要求湖南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作为湖南省的南大门,北湖区境内各产业园区将面临新的重大机遇。2014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跨省市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合作共建,郴州市被确定为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联动发展的地区。201511月,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要“打造郴州新增长极”。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商外资的投资信心不足;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全面进入“新常态”,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企业投资意愿放缓,给园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区域边缘化风险显现

随着沪昆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的开通,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到沿线内陆城市的时间大大缩短,郴州的区位优势已不再突出,经济发展边缘化的危险开始加大。北湖区产业园区与衡阳、永州、赣州等周边地区的产业同质化特征明显,同业竞争态势加剧。周边地区在招商引资上竞争更趋激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比拼更加白热化。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鼓励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对转移产业形成“截流”效应。此外,投资环境、产业配套、政务服务、人力供给、物流成本、市场辐射等成为投资商更多地考虑因素。内地各省区、东南亚各国对产业转移项目你争我夺、各尽所能,招商的策略和手段不断创新,机遇稍纵即逝。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北湖区园区的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较高,对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大压力。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是各级政府和园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新增能耗空间小。“十三五”期间,北湖区园区的资源承载力将有所下降,环境容量逐步饱和,对产业扩张形成制约作用。

三、北湖区“十三五”时期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抢抓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家级罗霄山片区规划和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等重大契机,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主体战略,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和创新创业园、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总揽,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为路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打造沿海产业承接基地、特色产业新城和产城融合新区,建设“实力、创新、开放、生态、人本”园区。

全力推进“1447”行动,即创建1个千亿级园区,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国家级创新创业园、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大国家级平台,培育先进制造、食品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大特色产业,实施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湘粤赣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建设“两型”园区等7大重点任务。

——坚持深化改革。将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方式,探索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实现方式,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坚持创新驱动。以建设创新创业型园区为目标,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制定完善企业技改扩能、重组上市、品牌创建、科技创新等扶持政策,实现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坚持绿色集约。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坚持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着眼于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和布局,提高单位要素的投资回报率,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的转变。

——坚持融合共享。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手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实现产业功能、生活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的相互渗透、集成一体,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园区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让园区居民共享园区科学发展成果,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生活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总体目标是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生态建设,为北湖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具体目标有:

202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上缴税金10亿元,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年均增长10%;实际到位内资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5%。新增就业5万人。

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土地投资强度达到2000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占规划面积的比重达到50%,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1.2,工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产值达到20亿元/平方公里。标准厂房面积累计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

2020年,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园公共平台,建成先进制造、食品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年申请各类专利100项以上;科技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1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有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

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比2014年下降2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50%,工业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100%

1 北湖区园区“十三五”发展指标

11.工业用地占规划面积的比重

13.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

14.标准厂房建设面积累计

15.省级以上研发中心

16.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9.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2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

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4.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四、北湖区“十三五”园区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充分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转移等因素,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产值过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家,产值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1)机械制造。积极对接长株潭装备制造业的辐射效应,扶持郴州筑路机械厂、郴州三联、郴州矿山机械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山装备等产业。以奥美森机电、华安电机、海德威、中交筑路机械等龙头项目建设和技改升级为基础,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先进机械制造企业,打造机械制造产业集群。(2)电子信息。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扶持凯纳方科技、伟晟电子、帝京化学、凯纳方、昇光科技、锦汇顺等企业,重点围绕手机整机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制造、LED制造、智能电子等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驻点招商,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3)新能源汽车。以银泰新能源、明柯泰机电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掘我区发展汽车产业比较优势,全力引进汽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带动引进轮胎、精铸造件、电池、汽车LED灯、车桥与底盘、轴承、齿轮、汽车饰品等零配件系列产品以及整车的生产线项目。

1)食品加工业。发展以裕湘食品、嘉华面业、圣安娜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天泰烟叶、大北农饲料、骆驼饲料、九鼎饲料、郴州烟厂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2)生物医药产业。以华润三九郴州制药厂、阳普医疗、东润制药等企业为重点,做大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本地特色医药品牌。

依托郴州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引导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领域。(1)重点推进湘工焊材特种不锈钢焊材生产、湖南帝京UV涂料生产、德馨2万吨特种蜡生产及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2)依托宇腾有色、国大有色、高鑫铂业、湘晨高科、泰益涂层、湖南有色新田岭钨业、云锡郴州矿冶等重点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关联企业的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加速推动新材料的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3)创建鲁塘石墨加工园区,引导南方石墨开展微晶石墨深加工技术攻关,引进动力电池、石墨烯等石墨加工企业,形成特色石墨加工基地。

充分发挥园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优势,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创意为主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1)电子商务。以郴州国际电商谷为龙头,全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企业,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2)现代物流业。以湘南国际物流园为依托,支持金煌集团、义捷物流、兴义物流、亿达物流、湘港物流及荣大冷链物流、福田·雷沃华南物流配送中心等企业发展,形成以运输、配送、仓储、流通为主的物流业体系。(3)商贸服务业。依托鲲鹏商贸城、台湾商贸城、乾通时代广场、华盛世纪新城、五岭及七星等批发市场,建设商贸流通聚集区。(4)文化旅游创意业。发挥岭南文化和有色金属文化优势,形成融历史文化、地质文化、休闲文化和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圈,打造特色餐饮服务、旅游服务、会展服务等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到2020年,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园区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过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3家。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南岭大道产业发展带为主轴,以武广高端服务片区为核心,以长冲、湘南物流园、石盖塘、华塘等四大片区为支撑,打造“一轴一核四园”的空间布局。

1.重点发展武广高铁片区

1)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等总部机构以及金融、咨询、商务等服务业机构。开发建设台湾商贸城、鲲鹏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具备湘南风情特色的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2)做好原科技工业园“退二进三”工作。针对原科技工业园的产业转型需求,尽快制订《郴州经开区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方案》,逐步推进,加快实施,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优先发展长冲创新创业园

1)以“筑巢引凤”为目标,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充分发挥公共科技孵化平台功能,大力建设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孵化、培育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成长一批中小板市场上市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2)以奥美森(郴州)工业园项目为龙头,大力数字装备制造、机器人、特种电梯、农业自动化设备等,壮大高端制造业规模。做好华润三九异地扩改项目启动工作,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加快石盖塘、湘南物流园、华塘片区建设

1)加快石盖塘片区建设。重点发展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规模工业企业集聚区。全面推进石盖塘片区征地拆迁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石盖塘路网建设为先导,推进裕湘东路、康庄大道等主次道路建设。打造多个主题产业片区,加快银泰新能源汽车、湘工焊材、九鼎饲料、海德威等项目建设。(2)建设湘南物流园。规划建设物流节点,提升配套能力,发展铁海联运和公铁联运,探索航空物流与公路物流、铁路物流有效对接。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网络等高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研发应用。(3)推进华塘片区建设。制定华塘片区详细的发展规划,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一批符合产业规划的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兴建郴州通航产业园,以拟建的北湖机场为中心,建设郴州空港经济区,布局飞行器俱乐部、飞行器展示销售中心等一批前瞻性的项目。

2 北湖区园区的产业功能分工

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创意、总部经济、商贸服务业

郴州国际电商谷、城前岭(台湾)商贸城、总部经济大厦、鲲鹏国际商贸城、文化创意产业园

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

长冲“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长冲基地、广州阳普医疗器械生产项目、荣大冷链物流、锦汇顺光电产业园、奥美森(郴州)自动化工业园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深加工

银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九鼎饲料生产基地建设、明柯泰(郴州)电机部件生产项目、“数控一代”工业系统控制设备产业化

EMI电子屏蔽材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槐树下交通综合物流中心暨铁海联运、湘南大市场、金煌有色金属仓储物流检验中心、恒运冷链物流仓储中心

华塘片区(郴州通航产业园)

飞行器俱乐部、飞行器展示销售中心等项目储备

鲁塘镇(北湖区石墨加工园)

鲁塘石墨加工基地、南方石墨提纯中心、石墨加工项目(石墨分选30万吨,储备50万吨,电池炭棒1万吨,石墨制粉制粒30万吨,静压石墨5000吨,开发动力电池用石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

规划总用地面积68.8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3.8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78.2%;非建设用地11.96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17.4%;远期发展用地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4.4%

(三)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园区

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加快实施“135”工程的意见》,全面落实郴州市创新创业园区“1555”工作计划。在长冲创新创业园片区规划1平方公里用地,先期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孵化培育100家企业,发展先进制造、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创业园区。

1.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依托现有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创业人员提供开展信息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征集、融资贷款、政策扶持、用工招聘等“一条龙”创业服务。组织实施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协调办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制定创业服务操作规范,推进创业服务标准化。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专项服务活动。发展创业导师队伍,指导开展创业服务。

2.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创业服务。加大在创业场地、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省市权力下放的承接工作,履行好规划、土地、建设、环保、节能、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审批事项。切实加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全力落实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示范,力争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引进、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搭建孵化载体,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创新成本低、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成功率高的创业“梦工厂”。

4.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

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投资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可以依托投融资公司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租赁或出售给企业生产经营使用,或者在园区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或者由园区投融资公司与企业合作共建标准厂房,综合运用PPP(公私合营)、TOT(移交-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等多种模式,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或贷款担保费补助、减免补助税费和租金等途径和方式,对园区标准厂房开发建设给予支持。

依托长冲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中心,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特色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与湖南、广东各园区的区域科技合作力度,开展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构建开放合作体系,打造区域科技合作中心。

(四)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按照“三大园区、九个中心、六个平台、一支基金”的思路,打造实体与网络协同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立足郴州,辐射湘南和湘粤赣省际区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40亿元以上,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5%以上,引进1家大数据龙头企业,培育2家物联网龙头企业。

1.打造三大电子商务园区载体

以创新创业园为载体,建设总部创意电商示范基地项目,以电子商务和软件研发服务业为主,致力于打造一个实体与网络互相结合、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配套的综合型服务基地。(1)电子商务集聚区,在五岭市场片区和武广高铁片区,重点建设郴州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打造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企业办公集聚区。(2)智能仓储基地,在长冲创新创业园,依托现有标准厂房,建设智能仓储基地。(3)现代物流基地,在万寿桥物流片区和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2.创建九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9个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即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创新中心、电商与物联网融合创新中心、电商高级管理与团队运营培训中心、电商战略咨询与专家服务中心、电商、务风险投资与平台上市服务中心、电商与智慧城市融合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工业4.0)、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中心,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咨询、物流、投融资、法律、信息等综合服务。

3.搭建六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6个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即政策资讯平台、云计算平台、电子商务人才平台、金融和法律平台、统计监测平台和电商安全交易保障平台。深化与国内最大的单品电子商务聚集平台——中国网库的合作,整合市内外资源,加快推进“郴州国际电商谷”项目建设。在建设20个单品交易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郴州地区挑选优势产品,重点打造1-2个跨境电商平台,力推平台公司上市。

4.成立一个电子商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设立郴州市电子商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纳入市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状况和电子商务发展增加基金额度。制定相应的管理使用办法,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电子商务进社区企业等,对获得部、省级电子商务荣誉等不同情况采取给予补助或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调动社会及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资金融资的规模。

5.推动电商企业创新升级

依托中国网库、百助通、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打造地方性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电子商务创业,壮大电商队伍。推动“创业团队”、“家庭电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商企业转型。挖掘和推介一批电商成功案例,宣传推广发展成功经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与应用,支持移动支付体系做大做强。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鼓励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物联网企业加强对接,提高电子商务智能化水平。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支持发展制造业网络直销(M2C)、社交网推广、网络团购、物联网应用等电子商务新模式,支持发展网络拍卖、数据托管、数据分析、网上培训等电子商务新业态。

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等与全球、全国资源的高起点对接。立足国际招商,主攻港台,深入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吸引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吸引省内大企业总部入驻,构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总部—加工基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鼓励在华外资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投资。力争每年引进投资过1亿元或者销售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

实行以商招商、产业引商、战略招商,丰富招商引资渠道。由全面出击向精准招商转变,突出先进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招商,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定向招商。对主导产业的龙头项目实行战略招商,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关联度。

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和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等省内外知名园区的合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园区负责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合作方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双方财力分享办法,实施共建共享。加强双方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规划对接与统筹,筹划引进珠三角的电子信息、长沙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配套项目,实现产业互补发展。深化区内飞地经济模式探索,将鲁塘石墨加工园作为郴州经开区的“飞地”园,共建石墨加工基地。

抢抓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用好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的先行先试政策,坚持以产业承接促进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口岸物流中心、铁路口岸配套、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优化转型、电子口岸等建设,拓展口岸国际业务,加快往来港澳公路跨境快速通关体系建设。

(六)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建设由保留山林地、水域、生产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等绿化用地组成的园区绿地系统。生产防护绿地包括防护林带和道路沿线防护林带,保证沿线的生产、生活不受噪音干扰,保证城市环境的生态、整洁。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增加防护绿地宽度,以保证城市环境质量。规划严格保护仙岭湖、郴江、燕泉河、同心河等滨水空间,强化自然山水景观特色格局;充分利用潜在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现代文化氛围浓郁、水绿交融的园区形象。

充分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按照“整体布局、特色鲜明、多元组合”的原则,建设精品景观与建筑,打造齐聚商务观光、科技研发、度假养老、娱乐休闲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打造一批文体娱乐设施,高品位规划配套文体娱乐基地,打造文体娱乐中心。将科技、人文、生态深度结合渗透,建设特色建筑、创建和谐社区,塑造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特色凸显的城市景观轮廓线,凝练城市新形象。

鼓励政府和社会出资入股园区投资平台公司,按照同股同权的方式取得长远收益、资产升值。鼓励园区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支持辖区各项事业建设。鼓励村民接受技术培训、学历教育,不断提升村民素质,提高村民就业质量。引导村民到园区企业就近就业,鼓励村民在园区发展小微企业。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政府调控职能,以南岭大道产业发展带为主轴,以武广高端服务片区为核心,以四大片区为支撑,结合退二进三、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和城市服务发展,优化商业地产区域布局、开发工业地产项目,鼓励建设商规模开发环境舒适、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商业地产项目。到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园区GDP贡献率保持在10%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20%左右。

(七)建设“两型”园区

1.落实两型产业标准体系

贯彻落实湖南省《“两型”产业分类核算标准》、《“两型”企业建设标准》、《“两型”园区建设标准》,发展“两型”产业、“两型”企业、“两型”产品,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准管理,定期开展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通过标准和政策的引导,不断推进一批以废水、废气、废渣治理为典型的两型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健全两型产业支撑政策

加大“两型社会”建设宣传工作,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民众的大力支持,形成建设合力。围绕标准体系出台一系列税收、信贷、用地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园区发展向“两型”标准靠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国有资本及国际资本进入两型产业。实施限制产业退出制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建立两型产业优先供地制度,对符合产业规划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产业用地给予优先供地。推行项目准入评估制度,将产业政策、投资密度、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作为项目准入评估的重要依据,提高投资质量和工业生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以绿色低碳为宗旨,大力推广两型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出行方式,建立慢跑道、自行车道、高密度景观园林等,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倡导两型生活方式。以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卫生环境,进一步做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精品街路,打造高尚和谐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竭力打造绿色宜居新城区。

五、北湖区“十三五”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园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协调、处理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对园区发展进行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查究问责。建立支持园区发展考核机制,主要考核实缴入库税收、规模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等指标,并实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争取、承接和实施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健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办理审批事项按照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倒推办理流程中的具体时限,并向社会公布。对园区项目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和超时默认制,审批程序上OA系统,对项目单位资料提交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事项应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实行全程代办制和并联审批制。重点项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联系领导,园区成立项目跟踪服务小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行园区封闭管理。

3.加大政府财政引导投入

设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对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项目,根据建设进度和效果给予一定奖励。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进行扶持,并优先推荐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市财政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的支持以及国家和省相关财政资金的支持。

4.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

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精神,探索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胆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探索聘任聘用制,采取干部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

增强园区金融机构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满足经济加快发展的资金需求,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全面提升金融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支撑能力。到2020年,力争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1家,新三版挂牌企业5家,进一步做实福城投资有限公司和槐海服务发展公司,发行公司债券15亿元以上。

一是加强银区、银企合作。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引导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园区建设的信贷支持;根据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加强银政、银企之间的衔接,确保重点项目资金的落实。

二是创新债务融资方式。推进福城公司债券发行工作。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当放大抵押、质押担保倍数或通过账户托管方式发放贷款。对市场前景良好、还款有保障的科技投入项目可发放无担保信用贷款。对资信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授信额度。支持企业采用债券、股票、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并给予扶持。加强园区企业与深、沪交易所和境外资本市场及中介机构的联系沟通,选择一批优质企业进行重点跟踪辅导,争取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捆绑式集合发债,建立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补偿基金。

三是加快融资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分担、风险补偿、信用担保激励机制,设立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初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通过筛选,向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重点推荐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一是提高土地保障水平。合理规划园区用地,通过对区域用地规模、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全面安排,实现合理布局。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用地需要。加快改造城中村及低容积率居住区的工作力度,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科学规划城市广场、道路绿化、街心公园等城市生态建设用地。尽快完善标准化厂房配套,解决中小企业的入区发展问题。适当提高配套商住用地比例,以满足园区资金平衡。

二是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园区内建设用地批准后的跟踪管理,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开工、竣工期限,提高已批未用土地开工率。建立项目投资准入门槛,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250万元/亩,年上缴税收不低于10万元/亩。固定投资额低于5000万元的项目不单独工地。鼓励支持工业用地依法适当增加容积率,继续执行工业项目用地提高容积率部分不再缴纳土地出让金政策。建立园区企业腾地机制,对建设密度、容积率、投资强度、单位面积税收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继续实施科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和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定向供需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采取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派遣等多种柔性方式引进园区亟须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对园区建设开发亟须的人才在个人所得税、购房、社会保险、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稳定人才队伍。鼓励引进人才将所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以股权形式参与投资。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培养高级人才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尝试本土人才战略,通过有关政策逐步吸引外地的本土人才回流。

把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主动对接企业,在招工、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深化落实与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区校合作、校企合作”,切实满足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招聘、创业导师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服务,持续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四纵四横”的快速路系统。四纵是槐万大道、南岭大道、107国道绕城线、华塘大道;四横是工业大道、郴州大道、名胜大道、107国道绕城线。增设园区公交路线、公交车次、公共自行车点以及直饮水点,完善路灯架设,解决园区出行难的问题。加快发展医疗、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园区生活功能配套。加强供水、污水处理、天然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能耗限额标准要求,提高园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件,控制布局过剩产能。禁止超国家标准的高耗能企业入园,优化产品结构。认真落实环评制度,严把“环评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突破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推广。鼓励和支持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机制,及时推广节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废水治理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接近或达到零排放。园区内各生产装置根据用水量和条件,自建循环水系统。煤场洒水、厂区绿化、浇洒道路及冲洗地面用水等也尽可能采用中水。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理。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协调解决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园区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组织园区企业开展安全管理情况检查。配备满足园区安全管理需要的人员,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化工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

2.加强安全生产规划与建设

编制园区安全生产规划、消防规划,纳入园区总体规划,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确保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卫生和环保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强化入园单位选址安全评价,逐步提高入园项目建设标准和集约化程度,确保项目选址恰当、规范有序。完善水、电、汽、风、污水处理、公用管廊、道路交通、应急救援设施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的专业化共建共享。

3.严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强化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系统。对园区安全生产状况实施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建立完善的园区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进出园区的危险化学品车辆实施统一监控管理。

附件:北湖区“十三五”园区规划项目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鲲鹏生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