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如何找准职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毕业季同时也代表着大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对社会的好奇,对事业成功的渴望,对经济独立的向往。他们怀揣着一腔热情,希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之社会、服务社会,干出一番大事业。那么如今的大学生踏入职场要怎么做才可以赢得公司或企业的青睐呢?

长期的校园生活,过于理论化的知识结构,与真实环境并不完全吻合的校园专业模拟情境等,都是目前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距,就温州人力资源网研究小组对企业选拔人才需求调查中发现:

初试阶段依据的是硬能力,这些能力置于冰山的最上层;

面试阶段的重要依据是软能力,即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而人才进入企业工作后,冰山底层的价值观(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决定了人才发展的潜力。

大学生都希望在职业生涯中能成为10%的顶尖人才,但是对用人环境生疏,缺乏用人单位需要的实践能力,遇到了具体问题束手无策,与人交流时要么信口开河,要么张口结舌,不具备适应社会的软能力,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和今后职业生涯竞争力的欠缺。

温州人力资源网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好的职业生涯就是尽快有高收入、高title,殊不知这些都是建立在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拥有特殊技能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空有一腔热情和自我实现的高预期心理,是很难找到理想工作的,也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要解决这个问题,温州人力资源网建议大家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视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

其次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技能,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尤其是软能力的提高;

最后学校应该多与企业合作,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校企合作循环机制,为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在学生和学校共同的努力下,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与能力冲突才会缓解。关注温州人力资源网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少走弯路,还有什么职场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私信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

首批00后本科毕业生走向职场:求职心态更加开放和多元

“通过校招进了大厂,专业对口,食宿方便,待遇基本符合预期。”今年6月刚从某双一流高校王牌专业毕业,平稳过渡到工作状态的晓杰,在7月11日接受锦观新闻采访时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总体满意”。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四川近57万人,两个数字均创历史新高。如果将这组数据解剖开来,会发现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首批00后本科毕业生正步入职场

00后生活在物质丰裕的年代,更追求悦己和去权威化。当“00后整顿职场”“00后拒绝加班”这些极具个性的热词频频冲上热搜,折射出00后这一新生代,正从学校的跳板,在跃向新的生命阶段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坐标与未来。

正确认知自己 及时调整预期

7月1日,刚从在蓉普通高校编程专业毕业的周明,入职某县级市政务中心,负责政务中心大数据的运维。尽管这不是他的理想岗位,但好歹与编程相关,也是他几经调整,与自己和解的结果。“朝九晚五,周末双休,福利待遇挺好。”周明满意现在工作的轻松。

早在大三下半期,也就是2021年5月,周明与许多同学一样,进入互联网大厂实习。随后这一年,他边实习边找工作,想在成都找个程序员的职务,央企、国企、银行和互联网大厂自然是首选。前后海投了30多份简历,进入笔试、面试不多。或因工作时间长、经常出差,专业不对口等,他都没有签。

“互联网行业很卷,还是因为学历、专业技术沉淀不够。”周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思。毕业前夕,周明调整预期,将目光投向老家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并迅速实现就业。在他看来,这不是躺平,只是暂时的沉潜蓄势。

程序员用代码与这个世界对话,但加班赶任务也是家常便饭。 不过,他依然想回到编程岗位,“现在工作轻松,工作之余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争取早点回去。”

找准方向不懈怠 珍惜每一个机会

王成或许是别人口中的“卷王”。在他的认知里,学校只是跳板,不能总在那里学习生活。要早做职业规划,才不会在毕业季被动找工作。大二时,他就确定目标,要在自己喜欢的信息安全领域创业就业。如今,走出校园的他,已积累近20个商业信息安全项目的工作经验,自己初创的公司,已完成产品内部测试,预计年内投放市场。

王成自小对信息安全产生浓厚兴趣。因高考失利,他无缘进入专业院校学习信息安全。反而从更大格局思考今后的人生走向,从选城市、选专业逻辑出发,最终来到成都的普通高校,学习物联网工程。“成都的地方机遇和产业发展很好。”王成说这是促使他选择成都的根本原因。

在他看来,大学只是高通教育的基础阶段,要主动增加专业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学好物联网工程的同时,他在信息安全领域有了更深学习、更大建树。从大二开始,他带着团队参加信息安全领域的全国、全省比赛。在朋友、业界的推荐下,承接信息安全商业项目。这些积淀的加持,让他的就业、创业之路,在承接项目的时候,更有辨识度和竞争力。

“找准方向后不要懈怠,努力做下去,珍惜遇见的每一个机会,慢慢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总会打开局面。”王成说。如今,他又确立了新的人生目标,用团队成熟的技术,带动初创公司走向成熟。

00后求职心态更加开放和多元

在成都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桂高看来,今年是第一批00后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的第一年,相较80后、90后,00后在面对毕业去向决定时,就职的心态更加开放和多元。

除瞄准一直处于高温的考公、考研、国企、大厂热外,00后毕业生对二、三线城市的接纳度提升,更加关注工作生活平衡。同时,他们格外关注个人成长和职业与兴趣的匹配,更加注重企业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愿意尝试副业或灵活就业的比例增加。

蒋桂高建议,00后毕业生们保持新时代青年乐观、理性、从容的优秀品质,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结合个人和家庭实际,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入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前了解和适应社会需求,并加强自身专业和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竞争力

(应受访者要求,晓杰、周明、王成均为化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唐小未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意是指学生自身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顺利攀登到更高峰,但吃苦并不等于“吃亏”,尤其是在就业求职时,大学生若是将“吃亏是福”信以为真的话,那也会受到诸多不友好的待遇。

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也接受着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对于不同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尤其是就业,既不像70后或80后那样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与默默奋斗的90后形成鲜明对比。

00后大学生的想法更加个性,遇到职场不友好的事情也会直言拒绝,甚至还会来一场“职场整顿”,而若是遇到态度不礼貌甚至是不尊重人的HR,那00后大学生也是丝毫不惯着,直接用态度给HR上一堂“生动形象”的课!

“刚毕业谈什么工资”,00后大学生回怼HR毫不留情,结局可谓很解气!!

大学生站在就业的分岔路口,往往会面临诸多的抉择,想要在众人之中成为“佼佼者”也并不轻松,但若是遇到不礼貌的HR,那00后大学生也会完美诠释着“职场整顿”!

一位00后男大学生在网上求职,本是看到一家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而且HR也是主动打招呼,但在男大学生询问薪资待遇时,却受到了不友好的待遇,HR直言表示:“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谈什么工资”,言外之意便是让大学生不要在乎工资,而是要更加看中经验。

但00后大学生面对HR的职场“PUA”,也是丝毫不惯着,回怼HR毫不留情,直言表示:你刚毕业出来就做牛做马,做习惯了是吗?结局也可谓是很解气了,而且男大学生还表示:你咋不每个月倒贴给公司发工资呢?

不得不说,大学生找工作的本意便是冲着薪资待遇,而HR在那里大谈梦想、前景等等,在大学生眼里无非就是“画大饼”,难道找工作不图薪资待遇还图免费干活呀?网友也纷纷表示:打工就是打工,不是来做慈善的,怎么还让我贴钱养公司呀?还有的网友表示:这HR可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好员工!

而在笔者看来,大学生求职也应保持自己应有的态度,勇敢拒绝职场不友好的PUA甚至是“画大饼”,毕竟“嘘寒问暖不如打比巨款”,大学生也要有着坚定地求职信念,不要被HR的话语所混淆了自身的思维!

毕业生并不等于“免费劳动力”,HR也应摆正心态,正确面对求职的大学生

虽说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也让本科大学生的“含金量”逐渐被稀释,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就成为“大白菜”了,也并不是“免费的劳动力”,若是将00后大学生当成“软柿子”拿捏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所以HR不妨先摆正自身的态度与眼光,可千万不要“小瞧”他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更何况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于职场上的不友好的事情自然也会毫不留情地直言回怼,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去忍气吞声,所以HR在踢到“铁板”时,不妨反思自身的言语或行为,以免错失优质人才。

笔者认为,“以和为贵”是很简单易懂的道理,也是HR在面对求职者时应保持的基本态度,尤其是遇到优质人才时更应做到“求贤若渴”,而不是将自身态度摆放的过高,甚至连自己的位置都没有摆正,那自然也会受到大学生的回怼,毕竟尊重他人亦是尊重自己!

就业往往是“双向选择”,00后大学生也要增添自身含金量,争取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00后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就业经验,以及较高的个人情商,并对职场上的“人情世故”手到擒来时,自然也会收货更多的好人缘,并获得更加广阔的晋升空间,但大学生也要保持自己的底线,坚决对不友好的事情说“不”!

大学生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证书级别越高越出色,自身也会变成“香饽饽”,尤其是应聘技术型岗位时,学生的“一技之长”才是硬道理,若是学生专业能力较弱的话,那自然也会处于下风。

但大学生也要找准自身定位与价值,清楚自身的奋斗目标与方向,并让领导看到自身的“闪光点”,而不是空有高学历却没有足够匹配的“头脑”,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大学生也要争取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够在就业时占据更多的优势。

笔者寄语:从HR面对求职者的态度上,也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风气与氛围,若是HR过于高高在上甚至是“俯视”他人,那自然也会被毫不留情的回怼,毕竟同样都是“打工人”,谁又比谁更高贵呢?但大学生也要保持应有的礼貌态度,争取做到“以德服人”,并顺利入职心仪的工作岗位!

话题:你对职场上不友好的事情如何看待?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