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入职需要注意什么?

土木工程学院(原土木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是学校成立最早的院部之一 ,现设置有三个系和一个基础教学中心—建设工程系、智能建造系、工程造价与管理系和土木专业基础教学中心;专业范围涵盖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智能建造、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主要领域。学院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特点,以培养土木工程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导向,以建设部推广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和全过程咨询为未来发展方向,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支撑平台,以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动力,抓住新工科建设机遇,强化专业基础,加强内涵发展,突出实践应用,持续推进各专业建设。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绿色、低碳、新能源和智慧为专业特色,以跨专业的交叉融合为契机,秉承“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培育优势专业学科、重视教学质量研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化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能力,形成产学研的结合,通过“重实践、促创新”、“一课双师、以赛促学”等方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各专业协会、工作室制度相结合,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创新文化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院为学生配备7个专业实验室、4个工作室以及6个专业协会。现有7个教学科研团队,专任教师4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60%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

同时,学院教师和学生在全国大学生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BIM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工程造价建模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半数以上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中,有多名英国特许工程师、博士等高水平人才,以及多名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教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进来”,挂职进修“走出去”,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多数教师拥有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咨询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发展平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强化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校级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多项。

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立项三十余项,其中省部级一项,市厅级十余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核心期刊收录;主持参与专利项目二十余项。

学院形成了由专业负责人、学业导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专业协会社团、工作室为支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团队、从强化教到学生学的分层级、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一课双师制、学业导师制和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助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职业规划的发展。

学院强化课内学习与课外专业协会、工作室助学相结合的模式。我院设有结构设计创新协会、BIM创新协会、工程造价协会、图学协会、测量协会等专业协会;同时和企业共同形成设计—施工一体化、智能建造、岩土工程和全过程咨询工作室;目的是以专业课知识为基础,以专业协会竞赛活动为促进,以工作室为实践探索基地,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实施土木类专业学科竞赛群、学科竞赛月、创新创业教育课相结合的“一群、一月、一课”创新工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院结合建设部“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标企业职能岗位的工作标准,参照建设部执业资格的水平,加强课程间的融合,突出实践能力的锻炼。为此与中建、中铁、青岛德才股份集团公司、青岛海川建设集团公司、青建集团、荣华建设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形成了长效合作关系,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有利的岗位支持和职业发展平台。

学院基础性实验设有测量实验室(配备有常规测量仪器室和精密测量仪器室,配备有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DS3微倾式水准仪、光学经纬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常规结构实验室;开拓性实验室包括3D打印机、静态/动态电阻应变仪、标准等强度梁、智能电动四联直剪仪等精密仪器设备;同时也具备简支钢桁架、自反力加载试验架等大型设备。硬件设备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设有大型机房,系统的软件包括结构计算软件、工程造价算量和计价软件、项目管理模拟软件等,为学生的软件应用和模拟实训项目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锻炼,从而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就业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行业发展升级转型,专业融合势在必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目标;学院学生综合能力强,就业良好。毕业生在知名企业任职或进入研究机构或大学深造,有的已成长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的中坚力量。

升学代表院校(部分)

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毕业生入职企业(部分)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中铁建设集团、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建设集团、青岛德才股份集团公司、青岛海川建设集团、青岛建设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入职前需要了解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