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一丝不苟造句子?

  想必大家对于这个词也是经常的遇到,我个人也是经常的在使用它,现在我将这个词进行一个简单的剖析,以方便很更好的去理解。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丝不苟的意思解释和造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形容办事、做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放过。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拓展阅读:一丝不苟的造句40条

  1. 遵章守纪一丝不苟,落实标准一点不差。

  2.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了事。

  3. 男人一丝不苟的吸引力仅次于女人的一丝不挂。

  4. 小红做作业一丝不苟,值得我们学习。

  5. 阿婆白发婆娑,一丝不苟的对着我说着。

  6. 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7. 别看他不修边幅的模样,做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

  8. 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9. 她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熨着每一个褶痕和贴边。

  10.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尽善尽美不可。

  11. 郑叔叔是一个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人。

  12. 考试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13. 他慢腾腾一丝不苟地把手在破裤子上擦了几擦。

  14. 一提到工作,妈妈总是那么紧张,那么一丝不苟。

  15. 在学术问题上,他总是一丝不苟,溯本求源。

  16. 生命对它那一丝不苟的形态表示战栗。托马斯·曼

  17. 我敬佩爸爸,是因为他做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18. 都要严于律已,一丝不苟;一是要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19. 笔画的长短笔顺的先后,都必须一丝不苟才能不出错。

  20. 岳衡不敢怠慢,本着礼多人不怪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套着近乎。

  21. “于先生的篆书属于规整端严一路,对称工细,藏头护尾,一丝不苟。

  22. 见到这情景,不认真的同志也一丝不苟地按要领做了。

  23. 我敬佩爸爸,是因为他做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24. 每次听老师讲课我总是一丝不苟的认真仔细听讲,生怕有一点点听不明白。

  25. 郑叔叔是一个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人。

  26. 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27. 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8. 军训前我总是会问自己:军人真的那么一丝不苟吗?

  29. 美国的测试一丝不苟的但是也是监管技巧的炫目展示。

  30. 每次考试我总是一丝不苟的认真答题,只有这样才能考出最好的成绩。

  31. 老师是陪伴我们成长不可缺少的一员,她总是一丝不苟细心的教育我们,希望我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32. 他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他常说做每一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心去做。

  33. 詹天佑不但对工作一丝不苟,而且还有创新精神。

  34. 妈妈对我总是一丝不苟的,生怕我出一点点事。

  35. 隔壁的小五进过军队训练,现在他做事总是一丝不苟的,非常认真仔细。

  36. 我们的企业宗旨是:一贯作业,一丝不苟,以诚为本,共同发展。

  37. 我为了手抄报做的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我一丝不苟的做,绝不敷衍。

  38. 他们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39. 只见她把纸一张张的铺好压平,再叠起来[],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40. 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2、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3、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4、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
(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
多、多么 (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
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1、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2、张老师对待教学工作一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3、刘老师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是大家学习上的表率。
4、爸爸写文章一丝不苟,用词造句反复推敲。
5、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6、她是个是一丝不苟的人,银钱帐目,管理得一清二楚。
7、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8、一提到工作,妈妈总是那么紧张,那么一丝不苟
9、他办事考虑周到,一丝不苟,总能做得滴水不漏。
10、小红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一丝不苟地记笔记。
11、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2、我为了手抄报做的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我一丝不苟的做,绝不敷衍。
13、笔画的长短笔顺的先后,都必须一丝不苟才能不出错。
14、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埋头苦干。
15、因树为屋,我们从他在这些小事情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可以保证,委托给他重大的工作也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
16、在考试中我还平静的答题,一丝不苟的检查。
17、郑叔叔是一个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人。
18、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响遏行云,可以绕梁三日。
19、见到这情景,不认真的同志也一丝不苟地按要领做了。
20、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1. 第十三车队工作~,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狮子搏兔 矜持不苟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摧枯拉朽造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