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粤语方言的特点怎么说 探究粤语方言的特点的历史和语言特点?

详细讲解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  之前看到有卡友发贴讨论说香港电视台的粤语与“广东电视台”上讲的粤语有不同,当时睇到大家的讨论都比较热烈,但并无人能够指出此粤文化差异的关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比较了解广东文化的历史与现在的人,趁这几日得闲详细写了下文,等大家能够全面认识粤文化!  下文较长,先贴出一个最权威的粤语发音网站:香港语言学会自2003年起制作的粤语音网站,里面包括了目前的主流粤语发音、及香港“粤语正音运动”之后推出的“复古粤语音”这两大流派的标准发音。例如“构”字,只需要在该网站上输入其繁体字“構”,就可以查出其分别读为“KOU3(“扣”字音)”(主流粤语)、“GOU3(“救”字音)”(复古粤语)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些外省人会奇怪,为何秦汉时期的“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广东,现在除了在粤北的深山上有一个“瑶族”外,其余地区全是清一色的汉人?为何韶关南雄县的“珠矶巷”及肇庆封开县这两处相距甚远的地方都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近代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地迁徙外国,并诞生了孙中山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些都涉及到汉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并且是一环扣一环地一直发展到如今!以下详细讲述!  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万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史书中记载当年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百越的过程中,曾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丛林地区惨烈撕杀。当然,当时装备、人数、科技水平都明显占优的秦军仍然顺利地征服了百越。由此开始,现两广地区第一次归属中原政权。赵佗征服百越后,将行政中心选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汇聚处、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现广州越秀区),因此广州的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之后“楚汉双雄”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秦朝本来命令赵佗带大军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且趁机在番禺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此政权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因此当时的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是“马”,但两广地区本身并不产马匹,必须从中原引起,因此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中原。到汉武帝时中原稳定,武帝逐派大军南下歼灭了“南越国”,自此两广地区一直嫡属于中原政权,也成为了以后历史长河中,中原汉人的南下逃难的世外桃源。而中原汉人的南下,也最终形成了当今的中国,此是后话。  顺便说一句,南越国的第二位皇帝,赵佗的孙子赵昩的陵墓在上世代八十年代在广州的“象岗山”处被发现且被完整发掘,出土了“金玉玺”、“金缕玉衣”等众多国宝级的文物。该“南越王墓博物馆”是现今广州的知名历史文物景点(可以进墓参观)。  另外,几十年间就经历了两次中原大军的大规模军事征服后,原百越的少数民族数量已经大为减少。至于这些“百越诸部”究竟去了哪里,史书中并无记载。现越南人认为其北部的原“京族”等民族就是由两广地区为逃避中原军队的征服而逃到越南北部的百越诸部,因此之前竟然有越南人以此为依据荒唐地要求中国将广东、广西交还给越南!因此1979年中越战争时,当时越军的口号就是知名而搞笑的“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而中国历史学家则认为原广东地区的“百越诸部”是向西逃到了广西、云南一带,而成为了现在壮族、侗族的祖先。  还有,汉武帝收复南越国后,将行政中心(郡)由番禺迁往现两广交界处的“肇庆市封开县”,并将封开县城的一条小河命名为“广府河”,寓意汉武帝“广布恩泽”。自此该县城以东称为“广东”,以西为“广西”。封开县城也是四百年汉朝时期,两广地区与中原交往的中转枢纽,因为被称为是广俯文化的起源地。二、广东人的由来  广东人由三大群体组成,广府人(占大多数,分布在珠三角及粤北、粤西地区)、潮汕人(李嘉诚就是这一人群,分布于粤东南的潮汕平原)、客家人(分布于粤东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语言:粤语(即广府语)、潮汕语、客家话。这三大群体全部是不同时期、内地不同地区的汉人南迁的后代。  为何会在广东出现这三大群体?先要继续上文的广东史: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收南越,奠定了汉朝长达四百年的江山,中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个拥有统一文字、语言、文化、民俗的强大民族“汉族”。  之后是较短时间的三国演义,再到西晋。期间三国时期统治两广地区的“东吴”政权,又重新将行政中心由“封开县”搬回南越国的首府“番禺”,并改名为“广州”。自此“广州”一直是广东的行政中心并一直没再变更名字。  但从西晋开始,汉族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内部战乱,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乱”!这场始于宫廷内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虽然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而结束,但已经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也导致汉民族力量的急剧衰退。接下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趁汉民族衰退而大举入侵中原,形成了又一个知名的战乱历史时期——“五胡乱华”!再到后来的“南北朝混战”,一直到唐朝中原战乱才彻底结束!  这时中原的汉人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南方,有一块物产富裕、虽然嫡属于中央政权但山高皇帝远的乐土“广东”!所以从“八王之乱”开始,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而长时间的大规模南迁,当时是整个家族、整条村庄在族长、村长(称之为“太公”)带领下的扶老携幼式的长途南下,因此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几乎所有传统广东人的家族都有“族谱”记录自他们是来自中原何方,何时迁到广东的。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其始祖就是山东的“曾子”,其族谱就记载了什么时候由山东南迁到广东的南海县。到曾荫权的爷爷时再迁到香港。  以当时的交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如此的长途南迁是多么的艰辛。因此当这些南下的汉人族群在终于翻越岭南山脉到达粤北韶关南雄县,不会再受战乱影响时,就都会在那里休养生息。但南雄县毕竟是山区,农业物产远不及平原地区丰富,所以南迁汉人在那里繁衍了几代人后,就又大多会继续沿北江南下、沿西江西进而到达最终的迁徒地——珠三角、粤西、甚至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因此南雄县的“珠玑巷”又被称为广东人的发源地,这与之前提到的“封开县”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广东的大的姓氏都在那里修建了“太公祠”以缅怀带领族群南下并安葬在那里的“太公”。  这一时期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汉人则有部分南迁到粤东地区的潮汕平原,成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语与“闽南语”是同一语系,与作为来源于中原古汉语的粤语不同。  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南迁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汉语再次重新统一,且广东地区到唐朝末年其汉语也由汉朝时期的汉语也逐步演变为唐朝的汉语(尽管两者并无好大区别)。唐朝四百年安稳岁月,也使得前述的来自中原各地的汉人在广东重新混合形成了在珠三角,以及沿北江、西江分布的“广府人”,语言文化上也趋一致。  另外,这次汉人的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原广东地区的百越诸部终于彻底湮灭,全部被赶光、杀光。到唐末全广东就只剩下粤北深山上的一个“瑶族”,其余平原地区全是汉人了。因此广东的汉人后来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音与“越”字相同的汉字——“粤”,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现在的“粤”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越”了。三、广东古汉语的稳定与中原汉语的胡化简音  李唐之后,中原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战乱及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占领,语言随之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北宋初年时,中原地区的汉语仍能基本保持汉唐语言,当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但之后中原因为受到西厦、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占领,汉语开始胡化,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汉语已经由汉唐汉语(粤语)演变为现在的“客家话”了。  而偏于一隅的广东却是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没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因此大量的唐诗宋词现在只有用粤语来读,才能符合诗词基本的“韵律美”了。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竹枝词》为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知名的情诗也是古汉语文学的代表作,不直接表达而运用了古汉语内“语意双关”的表述手法,用天气的“晴”的有无,来代表男女之间的“情”的有无。在粤语里“青、平、声、晴”均是同一个韵母的,读来完全符合诗词的韵律美,用粤语一读就能体会出诗词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话,“声”字的韵母却变了,结果用普通话读的话第二句完全不押韵,连诗词最基本的韵律要求都达不到,大煞风景!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粤语里“亲、人”是同韵母的,符合诗词的押韵要求。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从这首诗作可以肯定唐代的山东人说的也是与粤语一样的古汉语。  还有唐代著名的哲理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粤语里“流、楼”是同韵母的,符合绝句诗词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要求。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古汉族是男耕女织的农耕型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近距离长时间地面对面交谈,而当时的“文言文”都是很简短的,所以需要多达九个音调,这样保证了大多数字之间的读音都有差异,从而不会有过多的“同音字歧义”,所以能够在简短的语言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都是游牧民族,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坐在马背上较远距离地沟通交谈,所以音调必须最少,仅有四个调,这样才能达到不同音调之间差别很大,让较远距离的人都能听明白发的是什么音调,但这样就会导自同音字的大量出现。  南宋之后的中原汉语,因为音调大为减少,为避免过多的同音字而严重影响到交流的弊端,其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声母,即在原来从没有卷舌音的古汉语基础上,通过把“z、c、s”三个声母发卷舌音而新增加了“zh、ch、sh”这三个声母。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话有卷舌音的由来了。四、南宋开始的再次汉人南迁与客家人的形成  接前面的历史讲述,到了南宋后,中原的汉语已经较汉唐时有明显区别,音调有所减少。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引起的长时间战乱,再次引发了中原汉人的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广东。这次的汉人南迁一直到清朝初年才结束。  因为当时广东的平原地区均已被之前南迁的广府人及潮汕人全部占据,所以这次南迁的汉人只能迁到粤东北与江西、福建交界的梅县山区,并被称为“客家人”,即“客居他人地方的人”,他们所说的南宋中原汉语就被称为“客家话”。后来部分客家人又再主动迁徒到台湾,又有部分在清政府的安排下迁徒到原广府人居住的地方,从而又引起了一系列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后面将会讲述。五、粤语与普通话的最终形成  广东省内广府人的生活一直安稳,所以语言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特征,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宋朝时广州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一些阿拉伯语也由此传入从而影响到广府语言的词汇。清朝260年的稳定岁月,使得保持了古汉语九个音调、及大部分文字发音的现代粤语在清朝末年彻底形成。同期,现在的普通话也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形成,但其音调只剩下四个调了,彻底与北方胡语相一致。  粤语覆盖地区广泛,不同地区在口音上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过大,例如粤北韶关地区的人,完全可以和广西东部的人进行粤语交流。基于广州两千多年来在广府地区的龙头地位,因此公认的标准粤语发音是清末民初时期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发音。西关地区就是现广州旧荔湾区,是清末民初时期广州有钱人的聚集地,清朝时期全中国唯一的外贸口岸“十三行”即位于该处。六、广东史上的“土客之争”及广东华侨的形成  清朝初期,客家人大量聚集在粤东北的山区,而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物产丰富且人口并不密集。于是在清朝政府的安排下,部分客家人由梅县、惠州一带迁往了珠三角东岸的增城、宝安县,以及粤西的肇庆、五邑(即“台山、鹤山、开平、恩平、新会”五个县,现江门市范围)。  其中珠三角东岸因为离省城广州近,一切都在官府的控制之下,所以迁往当地客家人与当地的广府人能够和平相处。香港在开埠以前,也就是几十户客家人的小渔村。这也就是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的由来,因为当地客家人的粤语发音将“香港”读成“康港”。  但迁往粤西地区的客家人就完全不同了,和原居当地的广府人爆发了长时间的暴力冲突。据肇庆、五邑等地的地方史记载,清朝中后期发生了多次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往往都是需要政府由广州派军队过去才能平息,史称“土客之争”。土客之争持续了几十年,最终以客家人有些重新迁回梅县、惠州一带,有些继续向西迁徒到广东、广西交界处,余下的以通婚等形式彻底融入当地广府人族群而告终,因此现江门、肇庆地区再无客家人村落了。  表面上看“土客之争”以广府人胜利结束,但持续了几十年的械斗也使得五邑地区的广府年青人对留在当地感到厌恶。因此到了清朝晚期,大量的五邑青年宁愿通过“卖猪仔”卖身去美国、加拿大做华工修铁路也不愿留在当地。在此带领下,开启了清末广东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浪潮。大量广东华侨的形成,使得广东人的视野、思想一下子就“国际化”、“现代化”。这为之后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诞生、以及辛亥革命的发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皇朝后,竟然有大量北京当地的人(无论满、汉)在故宫前跪拜哭诉,要求皇帝快些回来统治!可见当时内地的人已经完全被臣民化了,根本不可能有推翻满清皇朝、实现民*主共和的思想与行动。  以下就是知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牌坊大门,其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该次为推翻满清皇朝而进行的广州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历史大潮及中国现代史的序幕,广东华侨是这次起*义的绝对主力,国民*党也由此创立。并且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同盟会”的众多创始人也安葬在那附近,连接这些陵墓的路也被命名为“先烈路”!七、香港粤语的发展与争议极大的“粤语正音运动”  前面讲过,香港在开埠前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渔村,但开埠后因为大量广府人的进入,再加上当时广州、广府文化的绝对龙头领导地位,使得其使用的汉语迅速变为粤语,港英政府也认同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是标准的汉语。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9年。  49年之后,香港与内地的直接的人员与文化沟通完全中断,香港的发展逐步超过了广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腾飞就更是远远把广州抛在了后头,两千多年来广州第一次不再是两广大地区的龙头老大!自此香港的语言文化发展也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了,不再受广州的影响。  本来1949年之前,大量原居住在上海、江浙一带的有钱人举家南迁香港,大量的上海话口音使得香港的粤语发音已经有些混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内地“逃港潮”,又有很多潮州等非粤语区的人进入香港,香港的粤语就更为混乱。大量不发鼻音的“粤语懒音”现象出现,例如将“恒生银行”读成“痕身银行”,将“朋友”读成“贫友”等。  为此从七十年代开始,港英政府推行了“粤语正音运动”,即规定电视、电台,以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音必须符合标准的广州粤语。这一正音运动一度很好地纠正了上述粤语发音混乱的局面,但之后又有反复。  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大量中青年人要忙于工作而必须请家佣照顾小孩。七十年代时香港曾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引进一批广东的中年妇女去香港做家佣,因为广东人与香港人“同声同气”,但被广东省拒绝。无奈之下,香港只好向菲律宾、印尼、泰国引入大量的菲佣、印佣、泰佣,结果很多香港的小孩出生后学到的第一种语言竟然是菲律宾语、印尼语、泰国语!于是粤语懒音现象在八十年代再次广泛出现。  这时一个非常重要而具争议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何文汇”!八、何文汇与粤语复古音(病毒音)  前文讲过,粤语在清朝晚期正式形成后,其读音相比起汉唐时期虽然大部分保留,但肯定会会有一定的改变,且改变是以语言的表达更为流畅、清晰为前提的。其权威的发音是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音,其权威的音韵书籍是1979年广东省出版的《广州音字典》。  但香港中文大学的何文汇教授并不认同这点,他认为标准的粤语发音应该是严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广韵》的音!例如“构、购”两字应该读为“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应该读为“素”音,而不是“索”音;“纠”字应该读为“九”音,而不是“斗”音等等。  于是他藉着香港政府推行的“粤语正音运动”而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制作了一系列的电台、电视节目,推广他的复古汉语,并成功让香港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发音更改为《广韵》的音。结果粤语产生了两大流派,一派是广州话为代表的现代粤语,一派就是复古粤语。  何文汇的举措引起了包括广东、北美等地大部分粤语语言学家的反对,并称其发音是搞乱粤语的“病毒音”。相当一部分的香港语言学家也不认同按照《广韵》来发音,再加上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日常说的都是现代的粤语。因此现在香港是两种发音并存(但新闻播报则以复古粤语为主),中学生毕业时按规定要用粤语流利朗读一段文字,也是随便采用那种发音都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与广东的电视台在发音上会有一定区别的根本原因。九、粤语相比起普通话的优势。  前面已经说过,粤语有声调更为丰富、朗诵古诗词时更为符合韵律美的优势外,更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近义字的区别。古汉语对于近义字的发音特点是:声母相同,但韵母不同。这样近义字的读音相近但又有区别,才能够正常表达。  普通话最大的问题是文字完全继承自古汉语,但读音却被“胡化”,从而出现很多常用的近义字读音完全一样的情况,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极大混乱。例如“的、地、得”,“做、作”,这两组常用的近义字,在粤语里完全符合“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要求,所以懂粤语的人完全不会搞混淆“的”与“地”与“得”,也不会用错“做”与“作”。但北方地区的人经常会搞乱这两组近义字。因此要想汉字能够正确地使用的话,让北方的人学一些粤语非常有意义!  另外,就是前文曾提到了,粤语里没有卷舌音,即不存在北方地区的人也经常搞混淆的  “z、c、s”与“zh、ch、sh”这三对对应的、卷舌与不卷舌相区别的声母的正常使用问题。所以粤语的表达往往能够比普通话更为清晰、明确。十、总结  综观整个广东人文的形成、发展史,其实质就是中原汉人为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断迁徒、奋斗的血泪史篇,并由此带动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史。在此过程中,语言、文字、宗族等是维系着广府人的最重要纽带,因此几乎所有广府地区乡村的家庭,屋里都会摆放一块红色底的“祖先牌位”并定期给祖先上香的。也因此广东人“宁丢祖宗田,莫丢祖宗言。”的观念也远比内地要强,粤语成了保留古汉语最好的现代汉语!再举个例:宋词中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时、几多”这两个古代词汇只有粤语才完好地保存下来,且是日常用语,胡化的普通话根本不会这样表述的。另外粤语中“愁、流”同韵,但普通话就不同韵了。  粤语(Cantonese)也是除普通话(Mandarin,洋人认为是:满大人的语言)外,唯一拥有完整的文字系统的汉语,即所有粤语发音均有对应的文字,能够用文字完整地记录发音,这是沪语、湘语等其它地方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广东人走向世界,粤语也被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现在粤语除了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外,也是美国、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澳洲的第四大语言。因此粤语在海外的地位明显高于普通话。现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群超过一亿,为此联合国早已将粤语定义为“语言”而非“方言”。相信以后广东人及广东文化的发展史,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全文完。【关注我们】新浪微博:小榄电视微信公众号:小榄电视网址:http://www.xltv.com.cn/新闻报料热线:18933366000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什么叫执着?什么叫不是执着于普通话?广东人没人反对普通话吧?没人反对学习普通话吧?国家统一语言这个没有错,我们也支持。在我们广东,除了老老一辈之外,现在广东有谁不会说普通话?标不标准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是口音问题。最简单的,你在广东不会说不会听粤语,没人强硬用粤语跟你沟通吧?如果你在广东生活,工作,公司明知道你不会听粤语,还会用粤语跟你开会吧?在广州哪一个学校不是用普通话教学的?总不能我们广东人与广东人之间,我们用我们自己觉得最舒服最自然的语言去交流,这就是执着粤语,不支持普通话吧?你在家不会用普通话去跟你父母亲交流吧?现在全国各地,哪个地方说话不带点自己地方的口音和方言?这个根,我们总不能把自己的根遗忘掉吧? 我是广东人,但我不会讲粤语!我读大学后,在广州待了快三年,发现虽然是一线城市,但对方大多数都是会跟你说粤语,普通话在这个地区不太盛行! 我舍友有两个讲粤语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们很少讲普通话。我是潮汕人,我们初高中只要老师是本地人,就一定会用方言上课。在我的初中基本,所有的老师都会用方言授课,当然外省的老师是因为条件不允许。 但我上大学发现课堂上基本很少老师会讲粤语,如果偶尔有个老师讲了,大家就会很兴奋地接茬。虽然可能是因为大学外地老师多,但事实上据我了解到,大部分的教师师龄也不低了,基本是会点粤语的。 我们宿舍不全是是讲粤语,但宿舍讲话一般还是直接讲粤语,对我而言是我希望在这种的氛围下学会听,对他们而言,是这种语言会使表达更完善舒畅。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发现就是像寒暑假放假回老家,然后回学校的第一二天,普通话很容易嘴瓢!事实上也就只是休息了一段时间,没怎么用到,然后这种东西又得重新适应。但如果同样的时期放在你的方言上,你并不会因为你读了一个学期的书回去,发现自己不会说家乡话,反而是一进入那种氛围语言能力马上复苏。 对于讲粤语的广东人,也是同个道理。白话本来就是他们的方言,再加上广东一直很注重自己的文化输出,我这里仅想表达在国家电视台里,很少有像广东一样就是自己的方言! 大家对于这个文化是相当认可的,再加上这个大氛围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在自己的地盘上,不可以对自己的语言文化表现得自信呢? 我大学的时候在博物馆做过志愿者,影响特别深的一次是——当时馆内来了一批香港国际学院的交换生。在广州基本大家会潜意识觉得你会粤语,就直接开口说白话了。 因为我个人的语言问题,即使我听懂了他们大概想表达什么,只能用普通话回应。我发现他们立马切换了一种语言,变成英语。 后来听一起去支援的小伙伴说,这群学生很少有会讲普通话的人,甚至还有些连听都听不懂。 我个人觉得在某个点上,广东讲白话的地区跟香港应该有点像,首先他们是同根方言,其次他们的方言在国内被认可度是高的,所以导致他们会更加频繁地用自己可以骄傲的方言,这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老一辈的人,跟其他讲方言的地区一样,因为教育水平不足,他们对普通话掌握能力并没有普通话高,他们只是习惯用他们会的语言罢了。 不过,我听长辈们说:因为现在一直在说普及普通话,小朋友对粤语的需求少。所以事实上, 并不是广东人执着于粤语,而是任何地区的人都很怕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忘记了自己的家乡话,这也是很可悲的事情!
首先,粤语是一种语言,不是方言!在祖国以外,说普通话的人不一定比说粤语的人多! 其次,广东人并无执着粤语,而是这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份!你有听过有中国人会执着过春节而不是执着过圣诞节吗? 再次,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广东人都尊重,强推也只能执行,但你不能说只需讲普通话而禁止在公共场所说粤语,这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的权利! 所以还是那句,撑粤语,由自己做起! 我叼啊,凭乜嘢一定要我哋广东人讲普通话。我同我老表出来行街向一个捞佬问路,一开始讲白话,佢话请讲普通话,我哋用全国都听得明既普通话同佢讲,佢都话请讲普通话。后尾我哋直接走人,激鸠死人,自己普通话比我哋仲要屎,竟然够胆要求我哋讲普通话。仲有四川好多都系用家乡话同我哋广东人沟通,反过来佢话听唔明我哋既普通话。我好像叼死佢啊,好彩你四川话有少少似普通话,唔系鬼听得明你讲乜嘢啊,你哋都仰鸠既 反过来问,为什么广东人要放弃粤语[what]。从声韵到含义,粤语都胜过普通话。普通话只是书同文车同轨一样的责任,听懂会说,就可以了。国家都没强制全国消灭地方语言,总有心机人士要把语言问题扩大化……不客气的说句,北方人笑广东人普通话差的时候,广东人甚至都不当回事,家庭学校教育都是对普通话发音得过且过罢了,是北方人太重视普通话了,总感觉广东也必须放弃粤语。疫情当前,还是关心一下 社会 现状吧,粤语是一种语言,不是方言,不可能被舍弃的
其实,不单是广东人对粤语的执着,全国各地对自己的方言都很执着,难道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执着的情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说不能再用传承千年的方言。 广东人对粤语的执着,并不是说普通话表现力不强,而是说粤语是广东人最早学会的“第一语言”。粤方言是汉语中的一支 历史 比较悠久的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 历史 过程。广东地区对语言承载的价值观很看重,有着“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之说。而且粤语有很多独特的俚语表达,歇后语甚至成语,普通话里确实表达不了。 粤语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州方言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及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少。只因为粤语不是北方语系,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难听懂,所以在区域内大范围使用就被省外人觉得是“过于执着”。
著名学者钱玄同曾经说过:“方言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方言文学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它们自己发达,它们永远存在。”方言是人们不愿意割舍的情节,其中蕴含了悠久的地区文化,其独特的“味道”也是“普通话”所无法替代的。语言是文化传递的使者,一种语言背负着一种文化。正因为多元化,中华文明才如此丰富精彩。
江苏农村孩子,从小说普通话就觉得别扭,记得四五岁那时第一次进县城,听有些人说普通话,心想,天哪,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讲话的语言,后来马上上小学时都要讲普通话,还担心自己以后会不会学会,现在想想,有点好笑。 但二十多年来总觉得说普通话有种虚伪,不自在,而且不顺口的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还是江南的吴方言顺口多了。 一门方言已经经过千年或几千年的沉淀代代承传,流传至今,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基因细胞,别的言语没有千年的渗透流传,说起来或听起来是不可能顺口顺耳的。粤方言也是一样,也是门传承几千年的古老语言。 有的广东人执着粤语而不是普通话,是一种情结,无可非议。广东人说粤话很顺口,沟通方便。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讲粤语有优越、自豪感。早些年会唱粤语歌还是当时的 时尚 ,年轻人往往效仿,显得有香港之类的派头。我祖籍广东,生在外省,不会讲粤语,我曾途经广东某地,用普通话向当地老年人问路,双方沟通不了,很遗憾。说实话,广东话还认可,粤剧(听过红线女的录音)就不敢恭维了,简直是不知所措。但话又说回来,不少广东人(特别是年轻人)是不耐烦与外省人用普通话交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听到广东人真正讲起普通话来,比咱们还标准呢! 广东人喜欢说粤语 历史 悠久,习惯成自然。广东人保留粤语是特色,应该肯定,对各省各地的语系、方言也应肯定,这是祖国文化的沉淀。外地人学广东人讲话,或许会令人捧腹大笑,如果说是嘲笑,还不如说是幽默,逗你玩的。说到底,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不通,最好是都讲普通话,这不仅仅是相互沟通的需要,而且是彼此尊重的礼貌语言。特别是在某些场合会因语言差异引起误会,造成多余的麻烦。因此,地方话与普通话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我们有权说自己家乡的方言,请问提问者,是不是在岐视我们,是不是在搞语言岐视制造国内民族内部裂痕?如果不是请你收起这些哗众取宠的提问。不要一次又一次地发这些让我们粤语区域的人民感到不高兴有故意制造裂痕的提问好吗? 其次,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说粤语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的方言吗?当然我们同来自北方的客人交往那肯定是说普通话,我们粤语区域内大家交往当然是说粤语了。 我很气愤别人一次又一次在文字字眼上岐视我们的粤语方言,希望以后再没有人用这些字眼或用这些以提问方式攻击我们的粤语方言。 起码,你是故意这样的。 因为粤语很好听,粤语歌就有很多很多好听的。香港说粤语,电影事业很发达,全国各地人都喜欢听粤语歌,应为好听,但有听不懂,就显得高级,还有很多大明星都说粤语,比如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成龙 等等一些巨星都说粤语,所以广东人更钟爱粤语,因为他们觉得粤语高级,说越语人就显得高级。广东人很自负的,觉得他们广东经济强,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强省 ,广东有的城市,一个市的经济相当一个经济不怎么样的省。他们的地方语言他们就觉得很高级,所以他们不怎么说普通话。这就自负的表现,广东经济强还不是靠海,有海运,但是还是离不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广东人钟爱粤语就是以上原因。广东人觉得说粤语的人都很高级,都很有钱 ,他们的粤语歌人人都爱听,他们就很自负的让为,说越语才是有品质的人,才是高级的人 ,普通话太普通了,全国人都在说,只有我们粤语,很多人说不来,有好听,会说粤语就显得好牛逼是的。你们想吗?如果说粤语很难听,很土,他广东人会钟爱粤语吗?如果粤语都是穷人地方说的方言,广东人还会钟爱粤语吗?如果越语没有那么多好听的歌,广东人还会钟爱粤语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你们觉得我说得在理不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语方言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