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旗是不是倒闭了,蚂蚁借呗利息怎么降低从2分降到8厘,合同上写的是按月正常打利

当前位置: >>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皇朝由盛转衰 封建社会的末世 皇朝的“末世病” 1、政治上:专制集权、吏治腐败 2、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上:儒学的正统统治地位 4、军事上:武器落后、训练松弛 5、外交上: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 (1)闭关政策的内容 ①对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口 ②建立公行制度 公行 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经营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 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公行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又是清政府与 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政治、外交职能。 ③对出口商品的禁止和限制 ④对商人出海贸易的禁止和限制 ⑤制定对外国人的防范措施 ( 2 )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①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②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③ 隔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3)闭关政策的后果 ①限制了正当的中外贸易,束缚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造 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停滞; ②严重阻碍了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阻碍了中国人的进步; ③清廷自诩 xǔ “天朝上国” ,盲目自大,将西方先进的科技视为奇技淫巧,拒绝学习, 助长了保守、愚顽的反动势力。 (4) 闭关政策的评价 闭关政策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是弱者对付强者的消极的、 防 御的自卫手段。但它既不是防止侵略的必要手段,更不是抵御侵略的有效方法,从本质上说 是保守的、没有出路的政策。 二、鸦片战争的世界 (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殖民扩张空前加剧. (二) 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 缓冲地带越来越少 . 三、中英矛盾的由来1 “磕头”;外交平等权的战争-文书格式“禀”、“谕”等;贸易与经济冲突;鸦片引发的战 争。 1、贸易摩擦 (1)马嘎尔尼使团 (2)阿美士德使团 (3)律劳卑事件 ? 1833 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设立驻华商务监督,代替东印度公 司的大班,任命律劳卑(Williarn John Napier)勋爵为首任监督,代表英国女王。 ? 他 1834 年到达澳门,要求直接向粤督卢坤投递公函 。被拒。率军舰强闯虎门,炮 击炮台 。 (4)“孟买”号事件 ? 1837 年,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伦,8 月,借口中国水师检查“孟买”号,马他伦、义律 率舰驶向虎门,中国由水师提督出面道歉,英舰才离开虎门。 (5)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对华使用武力 ? 1834 年 12 月,64 名在华英商上书,要求派一名全权大使来华,并带一支相当规模 的武装力量,然后以武力为后盾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求。 ? 1835 年格拉斯哥工商联合会致英国首相备忘录。 ? 1836 年曼切斯特商会致英国首相、外交大臣备忘录,都要求英国政府采取强硬的对 华政策。 2、鸦片走私与清政府的态度 (1)中英正常贸易(1689) 中:出超(顺超) 英:入超(逆超) (2)鸦片走私 原因:扭转贸易劣势 概况: 危害: A、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白银大量外流。 B、统治者更加腐化,加剧了国家危机。 C、毒害国人身心健康,摧残社会生产力。 (3)清政府态度 严禁――弛禁 (4)道光皇帝决定禁烟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一)导火线――虎门销烟(―25) 林则徐的备战措施: ①加强防御力量。 ②广泛发动群众。 ③了解国外情况。 (二)战争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自 1840 年 6 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至 1841 年 1 月下旬义律发布所谓《穿鼻条 约》为止,历时约 7 个月。 英军至粤,挑起战争→进犯厦门, 被击退走→沿海北犯,2 攻占定海→直逼天津, 清廷妥协→林遭革职, 琦善挂帅→英军返粤,“穿鼻草约”。 2、第二阶段 自 1841 年 1 月 27 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始,至 5 月 27 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 4 个月。 清廷宣战,易帅奕山→虎门之战, (关)天培殉国→清军连败, 《广州和约》 。 3、第三阶段 自 1841 年 8 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 1842 年 8 月 29 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 历时一年。 民众激愤,三元里抗英→英方易帅,扩大战争→中方失利,折将陷城→奕经“丧威”, 敌犯长江→《南京条约》 ,战争结束。 (三)结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 2100 万元 3.开五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最惠国待遇。 四、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一) 、人口、疆域 中国:1300 万平方公里,人口 4 亿多。 英国:本土加殖民地 1 000 万平方公里,本土人口 2000 万,连殖民地七八千万。 (二)、经济实力 1、制造业 2、外贸、财政 (三) 政治、社会 英: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中: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四)、科学、文化、教育 (五)、军事 1、兵员 英国:20 万。 清朝: 八旗 20 万,绿营 60 万,战时可以募勇,兵员数量占绝对优势。 2、武器装备 (1)、步兵兵器 英国用伯克式(Barker)燧发枪,射程 200 米,每分钟 2―3 发;布伦斯威克枪(Brunswick) 中国用土制洋枪炮,仿 17―18 世纪欧洲式样,鸟枪,射程 100 米,每分钟 1―2 发。 (2)、炮 (3)、船舰 五、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通商”战争说 。 中: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殖民侵略和扩张的结果。 六、鸦片战争中的民族气节3 (一)鸦片战争殉国名将: 陈连升(): 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 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 将领。 关天培() ;葛云飞() 王锡朋() ;郑国鸿() (二)三元里人民武装抗英斗争 七、清皇朝的“闭关”政策 (一)、何谓“闭关”政策 1、“闭关”政策的起源和演变 2、含义:一般认为,所谓“闭关”政策,是指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限制进出 口贸易、限制防范来华外国人、限制和禁止中国人同外国人交往,限制外国文化的传入和禁 止了解外国的政策。闭关是相对于开放而言的。可以认为是文化严格闭关,经济相对开放, 官方严格闭关,民间相对开放。 3、“闭关”的各项措施 (1)、对通商口岸的限制 ? 1656 年(顺治十三年)“海禁”: “片板不准下海”。 ? 1685 年(康熙二十四年)部分开放海禁: 粤海(广州)、闽海(漳州)、浙海(宁波)、 江海(云台山)。 ? 1757 年(乾隆二十二年) : 仅留广州 一口通商。 (2)、对中国人出海的限制 (3)、对来华外国人的限制 (4)、公行制度(行商制度) ? 十三行 行商 散商 ? 清末行商指七十二行 商人 ? “保商制度”。 ? “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5)、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禁制 (二)、对“闭关”政策的评价 第一、有民族自卫性质。 第二、这些政策无异消极作用远远大于自卫的作用。 第三、外国人夸大了他们在中国所受到的“歧视”。 《旧中国札记》 、 《广州番鬼录》 。 八、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初步确立 ――从朝贡(制度)体系到条约通商体制的转变 1、不平等条约有多少: 1182 个 、1100 多个 、745 个 、300―400 个之间 。 2、评判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两个原则: 一是缔结程序是否平等; 二是条约内容是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4 3、不平等条约: (1) 《南京条约》 () (2) 《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虎门条约》 ) (3) 《望厦条约》 (4) 《黄埔条约》 (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三)贸易中心地的变化――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 3、上海租界设立后专门人才和贸易主体的“集聚效应” (四)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向――传统的经学统治地位的松动,经世致用之学发展 1、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 (1)龚自珍 A、深刻地揭游了封建主朝面临末世的严重危机,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难以挽 回的趋势。 B、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尖锐矛盾中,预言了社会巨变的即将爆发、期待社会变革风雷的 到来。 C、提出了以更法,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主张。 D、坚决反对鸦片输入,对清政府禁烟不力表示不满。 (2)林则徐 A、反对侵略,坚持抗战的爱国思想 B、“用民心,恃民力”的民为邦本思想 C、承认落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3)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所反映的思想 反对外国资木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评价 名词解释 1、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英语: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缩写:BEIC)又称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 (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缩写: HEIC) , 有时也被称为 “约 翰公司” (John Company) ,是一个股份公司。西元 1600 年 12 月 31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此特许状给予“可敬 的东印度公司”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21 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 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 1858 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 职能。 创建历史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 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 “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 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 1600 年 12 月 31 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 度的 151600 年至 1707 年的公司旗帜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 125 个持股人,资金为 7.2 万英镑。1613 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 拉斯建立商馆。1698 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 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 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5 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2、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指公元 1839 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 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缴烟过程中,林则徐对英人“不公强办”,及随后林维喜案的中英司法和军事冲突,成为次年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导因, 并令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1839 年 6 月 3 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 ,林则徐下令在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 6 月 25 日结束,共历时 23 天,销毁鸦片 19,187 箱和 2119 袋,总 重量 2,376,254 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 6 月 3 日,后来由 中华民国政府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3、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斗争, 是指 1841 年 5 月 30 日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 三元 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 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 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4、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 是清朝魏源编撰的书籍。 林则徐做钦差大臣时, 命人编译英国人慕瑞所著 《世 界地理大全》 ,集成《四洲志》 ,但未及出版。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遣戍伊犁,将书稿全部 交给魏源,希望他编撰《海国图志》 。魏源以这些书稿为基础,搜集更多世界地理资料,一 年后成书,初版五十卷于 1843 年 1 月 3 日刻印于扬州。1847 年至 1848 年,魏源又将《海 国图志》增补为 60 卷本;到 1852 年又扩充为百卷本。此书在中国未受到广泛关注,流传至 日本后启发明治维新及成为天皇及大臣必读书籍。 5、关天培 关天培(1781 年 1 月 8 日-1841 年 2 月 26 日) ,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 人,鸦片战争中的大清名将。行伍出身,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1834 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后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训练水师,加强海防,屡挫英国侵略军的 挑衅。1841 年 2 月英舰攻虎门,他即向两广总督琦善请援,不允,遂率部死守横档、永安、 靖远诸炮台,25 日,英军从横档登陆。次日,他在靖远炮台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将士壮 烈牺牲。著有《筹海初集》 。1846 年其子依关母遗嘱,用朝廷所发的抚恤金和筹措的资金在 县东街建造了“关忠节公祠” 。 6、义津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津[义律(Charles Elliot,)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代表。出 身英国贵族。 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 年(道光十 四年) ,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屡次要求 英国从印度派舰队到中国炫耀武力。1836 年 12 月,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1839 年,林则 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他多方阻挠破坏,并怂恿英外交大臣巴麦尊对华使用武力。10 月, 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次年 2 月,懿律和他被任命为正副全权代表。6 月封锁广州海面, 挑起鸦片战争。7 月率舰队攻占定海,并北犯大沽,递交巴麦尊给清政府的照会,提出赔款、 割地、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1841 年 1 月在广州和琦善会谈中,提出《穿鼻草约》 , 并于 20 日单方面公布,同时派兵强占香港。5 月又率军攻广州,迫使清将奕山订立《广州 和约》 。后被调任驻北美洲得克萨斯代办、百慕大总督等职。]蓄意抵制和破坏中国的禁烟措 施,他怂恿烟贩拒缴鸦片,还指挥大鸦片贩子颠地逃跑,被商馆内的中国雇员截回。林则徐 采取了断然措施,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撤走商馆的中国雇员,派兵封锁商馆,断绝商馆与鸦 片船的往来交通。义津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自动地屈服,命令英商缴出全部鸦片。6 7、 《四洲志》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 非洲、美洲)30 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 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创作历史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 现状,让幕僚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 《四洲志》一书。 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 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外患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背景 (1)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2)统治者实行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3)人口剧增,耕地锐减,游民增多 (4)广大地区连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5)清廷在广西的统治有利于起义爆发 (6) 基督教的传入。 2、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和活动 第一阶段: 担任塾师,热衷科举; 第二阶段: 仕途断绝,改拜上帝; 第三阶段:洪秀全反清思想形成 (二)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及发展 ――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3.3) 1、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武装反清的序幕。 2、武宣称王(1851.3)――建立军师和五军主将制度。 杨秀清――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 萧朝贵――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 冯云山――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 韦昌辉――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 石达开――左军主将 3、永安“封王建制”(1851.12)――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 4、定都天京(1853.3) ★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凯歌前进的原因: (1)正义性、群众性。 (2)太平军纪律严明,号令统一。7 (3)军制灵活。 (4)实行“圣库”制度 。 (5) 清军腐败无能,没有战斗力。 (三)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与东征 时间 将领 结果 影 响北伐1853林凤祥 李开芳因孤军深入而失败打乱清军计划西征1853胡以晃 赖汉英 石达开控制皖、鄂、赣巩固天京大本营东征1856秦日纲 石达开攻破江北、 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达到全盛二、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政策 (一)政权建设 1、太平天国政权结构简图 体制特点: 第一:军政合一,官制不分文武。 第二:没有名义上永久性的总理国务的机关 ,而杨秀清的东王府成为实际上的总理国务的 机关 。 2、军队 (1)太平军的建制 军种:陆营、水营、土营(类工兵) 单独组建的女军;“童子兵” “诸匠营”、“百工衙” (2)兵员成分 农民(主要) 、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游民无产者、知识分子 。 (二) 人间“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各项政策 1、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内容: 土地制度与分配制度为核心、 组织制度、官吏的保举制度、教育与司法制度。 思想渊源:8 (1)农民平均主义思想; (2)儒家的大同、均平等思想; (3)西方基督教思想。 基本精神: 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性质: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2)标志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达到空前高的水平 (3)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 1)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以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和幸福的要求,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2)要求消灭一切私有,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 实现的空想。 2、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实践 (1)“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实行。 (2)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 A、“打先锋”。 B、薄赋税。 C、承认和保护一些农民获得的土地,并免于或减少向地主交租。 D、太平天国政权直接没收了一些地主和庙宇寺观的田产。 (3)圣库制度推向社会及其失败 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 赐, 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 故称公库为圣库。 亦称公库制度。 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 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 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 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 是每天供给。 又有买菜钱、 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 兼作零用, 数量各有等差。 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 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o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 积极作用。后引起人民的不满。 3、其它方面的政策 社会组织管理政策: 废除家庭制度,除诸王外,暂停婚娶 4、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问题 (1)从政体看(即政权构成形式问题) ――君主制 (2)从国体看 ――一个逐步向封建政权蜕化着的农民政权。 三、湘军与厘金的出现 1、湘军 湘军是在地主团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建者是曾国藩。9 (1)湘军产生的契机 ①八旗、绿营腐败无能 ②办团练与用勇营(团练:地方上用以自卫的地主武装) (2)湘军的编练初成 (3)湘军之所以产生于湖南的原因 (4) 湘军的发展和兴盛 ①受限制 ? 派满州官员监视 ? 不给曾国藩地方事权 ? 从空间上限制湘军 ? 控制湘军数量 ? ②兴盛() (5)湘军和八旗绿营异同的比较 ①共性 :维护封建统治为自己的根本职责 ②区别: A、内部关系上的不同 : 八旗、绿营作为国家正规军,其兵员和兵权都是直属中央。 湘军则不同,表现为: 兵为将有 ;将帅内部有特殊关系网 ; B、人员素质上的不同: 八旗、绿营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到文化素质都很差; 湘军则不同 ,表现为: 湘军的人员构成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 ; 反革命的政治态度特别坚决 ;具有较高的反革命才略 ;湘军的士兵主要是由“山农”构成 的 ; C、军种配备、营制上的不同 军种配备 : 八旗、绿营只有陆军 ; 湘军有陆军 、水师; 营制 : 八旗、绿营编制散乱; 湘军的营制(这里仅以陆军为例)非常严整; (6)湘、淮军对清朝制度和清朝统治的影响 其一,淮军的产生和湘淮军势力的相对消长。 其二,湘淮军对清朝制度和政局的影响。 ①暂时挽救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②使清朝军制发生变化。 ③汉族地方实力派参政揽权趋势的加强。 2、厘金 两种: 一种是抽取于行商的过境税,称为行厘(又称活厘); 一种是抽取于坐贾的交易税,称为坐厘(又称板厘)。 作用:保护洋商洋货,严重地阻碍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0? ? ? ? ? ? (一)战争爆发的借口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二)战争概况 第一阶段: 1856 年 10 月(英军进犯广州)--1858 年 6 月(《天津条约》签订) ①挑起战争,进攻广州。 ②扩大战争,攻陷广州。 ③北攻津门, 《天津条约》 。 第二阶段: 《天津条约》签订--1860 年 11 月(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 ①战事重起 ②大沽之战(第二次) 。 ③扩大战争。 ④攻陷津京。 ⑤《北京条约》 。 4、失败原因 1、政治上:避战求和,以“抚”为要、以夷制夷的错误策略。 2、军事上:错误的战术思想。兵器差距大。 3、经济上:军费紧张。 5、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及对中国的危害。 ①外国公使驻北京。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直接控制清政府。 ②除前五口外,又增加了 11 口(天津条约增 10 口,北京条约中又增天津) 。 ---侵略势力从沿海扩张到长江流域,从华南扩张到东北。 ---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 、军事据点。 ③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较前降低商税(5%的海税和 2.5%的子口税,这是通过《通商章 程善后条约》 ) ---扩大商务特权,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和税务。 ④割占九龙司(英)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⑤分别给英法 800 万两的赔款。 ---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 ⑥教会侵略势力夺取了在各省买地建造和传教的特权 。 ---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开方便之门。 子口税 旧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关税。 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 除 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 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 地关卡应征的捐税和厘金。当时以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地常关、厘卡所在地为子口,因 此把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 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1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 地化加深。 扩大: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 ②侵略时间增长。 ③侵略区域扩大。 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看: 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②赔款增加 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五、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858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 包括库页岛在内 60 万64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40 万中国西部44 万1881中俄改订条约 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部7 万多五、辛酉政变及其影响1861 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o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时在 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 ,亦称“北京政变” 。 辛酉政变后, 清政府决意求助于外国军队来镇压太平天国。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 太平天国。 (一)辛酉政变的发生(祺祥 政变;北京政变) (1861、11) (二)辛酉政变后的政局 1 、新机构的设立与“借师助剿”政策 ①总理衙门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 1901 年改为外务部, 1912 年改为外交部12 ②南北洋大臣 五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 ③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署 (1859 年两江总督何桂清于上海设立, 1861 年第一任总税务司为英国人李泰国,
年由英国人赫德担任) ④京师同文馆(1862)――中国近代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丁韪 wěi 良(,第一任校长 ) ⑤借师助剿 2、 重用汉人,地方势力的急剧增长 六、天京事变的发生及其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一)天京事变的原因 1、外部原因:敌人颠覆破坏的影响 。 张继庚反革命集团案 2、主要和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 (二)天京变乱的经过 悲剧的第一幕: 洪秀全密诏图东王,韦昌辉乘机行滥杀 悲剧第二幕: 石达开回京险遭难,洪秀全诛杀韦昌辉 悲剧第三幕: 翼王回京遭疑忌,率师出走不复回 (三)天京变乱对太平天国的危害 1、首义时的领导核心消失 2、大大削弱了军事力量。 3、引起了太平天国的信仰危机。 4、导致战局急剧逆转。 七、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一)太平军的重振 1、崇杨贬韦,挽救思想危机 2、重新建立领导核心 3、三河大败湘军主力 4、再破江南江北大营 5 、 《资政新篇》 (1) (主要内容)先进性: 政治上:主张立法,用人得当 经济上: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文化上: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外交上:提出独立自主,平等往来的政策 (2)局限性 第一: 未能总结太平天国前期革命战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当时解决 生死存亡的关键、即军事上克敌制胜的路线。 第二:投有提出土地的改革主张。13 第三,在对外关系的问题上, 《资政新篇》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反侵略的主张。 (3) 《资政新篇》没能得到实现的原因: 第一,客观上,缺乏全面实现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第二,主观上, 《资政新篇》本身存在着思想局限。 (二)太平天国的失败 1 、安庆保卫战的失利 (陈玉成死难) 2 、江浙丧失 3 、天京陷落 如何评价李秀成的历史功过(不同观点) : ①供状起着伪降的作用,目的在于争取保存数十万太平军,等待时机,争取复国; ②供状是李秀成彻底出卖战友,背叛天国的表现; ③供状确实奉承了敌人,贬低了自己,有乞降之意,是李秀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节行为,应予 批判。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一生,功是功,过是过,既不可夸大和粉饰,也不该一笔 抹煞,而应予实事求是地评价。 第三种观点比较接近历史事实,目前大多数学者基本上坚持这一观点。 4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天上神权,地上皇权――解不开的历史死结 (2) 地上天国,封建体制――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3)聚也宗教,离也宗教――上帝教的巨大影响 (4)得人则昌,失人则亡――天王孤家寡人政策 (5)北伐西征,形同流寇――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6)不修德政,治国无章――天国治国政策检讨 5、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猛烈冲击和极大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迎头痛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 (3)推动了中国近代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发展 名词解释 常胜军 中国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装备近代武器、用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雇佣。1 简介 常胜军(Ever Victorious Army) ,原称洋枪队。 中国清政府与外国势力联合组建的一支雇佣军, 装备近代西方武器, 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 义、捻军的战斗行动,活动时间为 1860 年~1864 年。 历任指挥官 1 华尔( Frederick Townsend Ward)2 白齐文(Henry Burgevine) 3 奥伦(Holland) 4 戈登( Charles George Gordon) 2 军队组成 1860 年,华尔在中国相关人士支持下,招募流浪在上海的 200 余名西洋盲流组成一支雇佣 军。青浦首役战败后,华尔遣散其中大部分人,仅余下少部分作为军事主官,另以一批菲律 宾雇佣军为骨干,又招募了数千中国人( 人) ,组建“洋枪队” ,这也就是“常 胜军”的前身。在其顶峰时期,部队人数曾多达 5000 人。 常胜军的军队架构也是从洋枪队建立之初便确定下来,即:以西洋军士作为军事主官,招募 “华勇”作为士兵;配发当时先进的火器,并使用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操练部队。14 3、战斗经历 1860 年 7~9 月, 洋枪队先后在中国松江、 青浦两地被太平军李秀成部打得大败, 损失惨重。 其后,清政府为洋枪队再次扩大投资,购买新式枪炮,不断扩大编制,兵员达 1200 余名, 企图与太平军一决雌雄。1862 年 2 月初,太平军李秀成部第 2 次进攻上海,洋枪队以其优 势兵力在松江一带打了几个胜仗, 清政府便将洋枪队首领华尔升为三品官, 并将洋枪队更名 常胜军。咸丰十年(1860) ,美国冒险家 F.T.华尔经清苏松太道吴煦赞助,于 6 月 2 日成立 洋枪队,有百余人,以华尔为统领,美国人 E. 法尔思德( E. Forrester) 和 H.A. 白齐文 (H.A.Burgevine)为副统领,总部设在松江。次年 8 月,洋枪队在松江改组,由欧美人任军官, 中国人当兵,扩编为 700 余人,随后又增至 2000 余人。同治元年(1862) ,洋枪队改名常胜 军。 3 月, 清政府授华尔为参将, 以吴煦为督带, 杨坊会同华尔为管带。 常胜军人数虽达 5000, 但与太平军作战中屡战屡败,英国人在这个时候抵达,英国将军斯特维利(William Staveley) 决定与华尔和另一支小型法国军队将上海 30 英哩内的太平天国势力逐出。嘉定、青浦原本 被太平军占领,在 1862 年底这些地区基本上被洋枪队夺回。 华尔在对慈溪的攻击时阵亡,他的后继者不被清朝皇帝所喜欢。当时的江苏巡抚李鸿章,要 求斯特维利另指派英国军官来指挥洋枪队。斯特维利选择了戈登。1863 年 3 月,戈登在松 江接任了指挥,他仿照英军建制,实行薪金制。4~7 月,与淮军联合西进,陷太仓、昆山、 吴江,并将总部迁至昆山,被清政府赏总兵衔。8 月,常胜军与淮军攻苏州,数月无功,伤 亡惨重。戈登通过奸细了解到守城的太平军将领纳王郜永宽等“四王” 、 “四大天将”与主帅 谭绍光一直不和。知道纳王郜永宽有投降之意,便主张诱降纳王,兵不血刃攻克苏州。戈登 的建议为李鸿章采纳。 经过一番秘密联络, 郜永宽在苏州城外亲自与戈登、 程学启商议降约。 4 事件 李鸿章杀降事件 戈登听到李鸿章杀降的消息后提着洋枪要找李鸿章算帐。 由于找不到李鸿章, 戈登忿忿然留 下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李鸿章下台。然后,他就率“常胜军”返回昆山,同时给英国驻华公 使布鲁斯(Bruce , Sir Frederick William Adolphus)写信,要求英国政府干预,迫使李鸿 章下台。英国驻华陆军司令伯郎也从上海赶到昆山,与戈登商定“常胜军”由其节制,不再 受李鸿章及中国政府调遣,从中方夺回了“常胜军”的控制权。上海的外国领事馆官员代表 列强及所有外国侨民也签署了一项严厉谴责李鸿章的决议, 警告说此事很可能使列强不会再 帮助清政府,并可能撤回帮清军打仗的洋兵洋将。李鸿章没有想到,他的“杀降”居然会引 起外国人如此强烈的反应,甚至有可能破坏难得的“中外和好”局面。慌了手脚的李鸿章于 是一方面急忙向对中国政局影响颇深的英国人赫德 (Robert Hart) 和马 (MaCartney Sir Samuel Halliday)求援,请他们代为调解。 “涉外”成功不等于“外交”成功。另一方面,李鸿章向 朝廷辩解说因太平军人多,自己不得不杀降,同时力陈淮军已掌握西方枪炮技术,战胜太平 军不再需要“常胜军” 。李鸿章的这两手果然奏效。朝廷下旨不仅明确支持李鸿章并责备戈 登“不明事理” , “意殊颇测” , “惟有据正理驳斥,以折其心” 。与此同时,经过赫德等人的 调解,英方制止了戈登的过激行为。戈登仅要求李鸿章发一文告,说明此事与己无关。对此 要求李鸿章立即答应,双方都有了“下台阶” ,一场大风波总算平息,但此事更坚定了李鸿 章裁撤“常胜军”的想法。 5 结局 1864 年 5 月,陷常州后,清军在苏南的胜利已成定局,戈登主动要求遣散“常胜军” 。早就 想裁撤“常胜军”的李鸿章立即高兴地同意。1864 年 5 月 31 日,常胜军在昆山解散,全体 军官辞去了在清军中的职务, 其部分精锐部队和大部分武器装备被编入淮军, 进一步提高了 淮军的实力。从对“常胜军”的利用、处置,可以看到李鸿章“请神” 、 “送神”的现实和老 辣。15 解散后,李鸿章划银 1500 两在上海建立了常胜军纪念碑。纪念碑原在外滩花园北门外,重 建公园围墙时划入园内, 它以正方形大理石为基座, 基座上为三角锥形碑, 碑上镌刻汉文 “得 胜”二字,共镌刻有 48 名阵亡的外籍常胜军官兵姓名,因华尔列居首位, 因而又被称作“华 尔纪念碑” 。 厘金制度 厘金制度,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 和坐厘(板厘) 。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 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 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的办法。 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是 1861 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D发动的一次宫 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 ,辅弼皇太子载淳为 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 ,亦称“北京 政变” 。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 ,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 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 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 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 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 亦极为不满。 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等 人联合,发动政变。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 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亚罗号事件” 1853 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 年 10 月 8 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 号事件” 。 “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 事件中的一个。 事件经过 1856 年 10 月 8 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 。 1853 年英美等国掀起了 “修约” 交涉未能得逞。 1856 年 10 月初, 一艘 100 吨的中国商船 “亚 罗号” ,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香港华人。该 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 月 8 日,广东 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 2 名中国海盗和 10 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 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 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 当 22 日,叶名琛把 12 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 23 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号事件”成为了 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并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 由中国传教士梁发著于 1832 年 (道光十二年) 。 全书共 9 卷(或分四卷、三卷) ,约 9 万字,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修改校订在广州付印刊行。 书中多半集《圣经》章节而成,余则结合中国人情风俗,借用某些儒家言论,阐发基督教新 教基本教义, “劝人勿贪世上之福, 克己安贫, 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 , 让人崇拜上帝 “独16 一真神” , “安于天命” , “安贫守分” 。宣称人民受奴役蒙罹苦难,是上帝给予的惩罚。 《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 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之一。洪秀全撰。1852 年(咸丰二年) ,编入《太 平诏书》刊行。後改称《原道救世诏》 。旨在通过此诗歌发出战斗号召,动员人民去推翻清 朝封建统治。 《原道觉世训》 它是洪秀全 1847 年完成的,1852 年(咸丰二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後改称《原道觉 世诏》 。作者:洪秀全 重要性: 《原道觉世训》 、 《原道救世歌》 、 《原道醒世训》 、 《百正歌》 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 需要注意的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 动的理论基础。 《原道醒世训》 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之一。洪秀全撰。1852 年(咸丰二年) ,编入《太平诏书》刊行。 後改称《原道醒世诏》 。 《北京条约》 是 1860 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不平等条约。 内容及影响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它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攫取了一些侵略权益: 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 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 当马牛; 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 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以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使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还侵犯了中国内河行驶主权.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 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 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 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 1856 年 10 月,1860 年 10 月结束。1858 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 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 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 曾国藩 曾国藩(1811 年 11 月 26 日-1872 年 3 月 12 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 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 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 乡人的推崇之情。 湘军17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 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 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 军改造为半中央军。到 1949 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赫德 赫德,英国人,28 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掌权长达 45 年,被清廷视为客卿,在衰朽的 旧帝国制度中创造出唯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他怀揣大英帝国的野心,却又以“中国政 府外籍雇员”自居。1854 年,19 岁的赫德来华,先后在英国驻宁波和广州领事馆担任翻译 和助理。1859 年起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 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 年 11 月任海 关总税务司。1908 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 中, 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 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 政治、 经济、 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洪仁\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 1859 年 4 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 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经洪秀全 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 资本主义色彩, 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集中反映了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没有付诸实施的 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经济方面:一、发展交通。造火车、轮船,修筑省、郡(相当清制的府、直隶州)、县、市镇、 乡村大道,整理街道,疏浚河道,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二、国家设立邮亭,办理邮政;三、 发展近代工矿生产,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及制盐等,主张“兴宝藏” 、 “兴器皿技艺” ; 四、兴修水利;五、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奖励技术发明;六、开办银行和保 险事业。还介绍国际大势,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 由法善也” ;美国“礼义富足” 。述及德、法、俄等国,提议与各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允 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但不准干涉天国内政。 政治方面有:一、加强中央领导权, “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 ;二、普设乡官乡兵; 三、各省设置地位独立的“新闻官” ,专收中外报纸呈缴,以备天王阅览;四、建立省、郡、 县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五、严禁贪污;六、禁止私门请谒,杜绝卖官鬻爵之弊; 七、创立“罪人不孥” 、刑止一身的制度;八、重视群众意见,准卖新闻篇(报纸)或设置暗 柜(意见箱之类),使“民心公议” , “由众下而达于上位, ”做到“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 者。 ” 社会方面有:一、 成立士民公会, 以拯困扶危和办理教育等事, 并设新闻馆,报导时事物价; 二、开设医院;三、兴办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和育婴堂:四、查禁庙宇寺观和演戏修斋 建酿, “革阴阳八煞之谬” , “焚去一切惑民之说” ,反对传统迷信;五、禁止游手好闲,不务 正业;六、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七、禁止溺婴、买卖人口与使用奴婢, “准富 者请人雇工” ;八、屋宇应“坚固高广” “方正” ’ “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 ’ “勿得执 信风水” 。 3 局限性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书中未 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但主张从事系统的内政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制度,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以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 ,具有一定进步意 义,合乎时代潮流。但以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18 4 先进性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 、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 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捻军 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 ,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 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 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p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 不等。经常在安徽亳州p阜阳、河南三河尖、江苏p山东间护送私盐,并与清政府发生武装 冲突,后甚而起义攻城。1853 年(咸丰三年) ,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起 义后的“捻” ,史学界称捻军。两次鸦片战争 年的鸦片战争和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侵略 中国的序幕。这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清王朝统治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殖民扩张 (二)英对华鸦片贸易 1.直接原因:扭转入超地位 2.根本原因:开拓中国市场 3.鸦片输入的危害 (1)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财政空虚 (2)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市场萧条、萎缩 (3)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 (4)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使吏治更加腐败 (三)禁烟运动 1.严禁与驰禁之争:鸿胪寺卿黄爵滋,太常寺卿许乃济。 2.林则徐广州禁烟,其直接对手是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 3.虎门销烟 (1)经过 从 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花了 23 天时间,终于把 2 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 (2)意义 虎门硝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四)英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1.经过 鸦片战争从 1840 年 6 月开始,到 1842 年 8 月结束,持续 2 年多,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9 (2)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3)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清朝政府命令全权代表、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 8 月 29 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 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 《南京条约》 ,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局: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 2100 万元 3.开五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最惠国待遇 中国战败原因分析:政治制度落后,经济、技术的落后,造成清军武器装备的劣势 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通商”战争说 。中: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殖民侵略和扩张的结果。 2.三元里人民抗争 1841 年 5 月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群众围歼英军的战斗。五口通商城市民众自发组织了反入 城斗争。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采取投降主 义政策。 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 。 第二, 腐败的清政府是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取得胜利的, 要取得反侵略 斗争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推翻清王朝寻求新的阶级领导力量 。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军,只有坚决地依靠他们,才能在反对外国侵略斗 争取胜。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 受外国干涉。 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 主的地位。 香港被英国侵占后, 很快地由一个荒凉的鱼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运转运站 和海军基地。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成为第一批半殖民地城市。 (二)经济上: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 战后,失去 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1、中外贸易重心逐渐由广州向上海转移,并首先在上海出现了外国租界。 2、商品倾销 3、掠夺原料 4、鸦片走私猖獗 (三)社会矛盾上: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 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 来越突出。 (四)社会结构上:出现买办、工人阶级。 (五)思想文化领域: “ 经世致用”之风盛行 1、“师夷长技以制夷” (1)林则徐与《四洲志》 (2)魏源与《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中收集的林则徐主持的《澳 门月报》 (3)姚莹与《康j纪行》 (4)徐继与《瀛寰志略》 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人物研究20 (一)林则徐 1、关于林则徐的家世和家庭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没落的地主家庭;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 家庭。 ) 2、关于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活动。 (目的、途径、内容、评价、局限性) 3、关于林则徐其他方面的研究。 (二)道光帝 1、总评(昏庸的皇帝、投降派的总代表;一个企图有所作为的皇帝;未必是一个识时务的 好皇帝。 ) 2、与禁烟运动。 (比较积极;作用: 否定;肯定;既支持又扼杀。 ) 3、与鸦片战争。 (基本是一个投降派;基本是主战派;是 一位速胜论者。 )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年,正当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之际,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发动新的侵华战争, 目的是要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英法提出“修约”要求,实质是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二)经过 1.第一阶段(1856 年 10 月――1858 年 6 月) (1)“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1856 年 10 月 8 日,广东水师在 黄埔逮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这纯系中国内务,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竟称“亚 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捕人时扯落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 (2)“马神甫事件” 所谓“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内地活动,胡 作非为,于 1856 年 2 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 1857 年 12 月,英法联军 5000 余人在珠江口集结。28 日,英、法联军向广州城发动进攻, 并于次日攻陷广州。 1858 年 6 月中、下旬,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11 月,桂良 等在上海又同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2.第二阶段(1859 年 6 月――1860 年 10 月) 1859 年 6 月,英法两国派军舰“护送”换约代表入北京,拒绝按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率领 舰队冲进大沽口,向岸上的炮台轰击。 1859 年 6 月 25 日,英法联军突然袭击大沽口炮台。守卫炮台的直隶总督史荣椿,大沽协副 将龙汝元等,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沉着迎战,开炮反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击伤多艘 敌舰艇,登陆进攻炮台的 1000 多英军伤亡近 500 人,何伯负伤。 1860 年 2 月,英、法联军约 1.8 万人再次发动战争,先后对舟山、大连、烟台、旅顺、大沽 口的进攻,占领天津。 10 月初,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交换了《天 津条约》的批准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失败原因 政治上:避战求和,以“抚”为要、以夷制夷的错误策略。 军事上:错误的战术思想。兵器差距大。 经济上:军费紧张。21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及对中国的危害。 ①外国公使驻北京。---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直接控制清政府。 ②除前五口外,又增加了 11 口(天津条约增 10 口,北京条约中又增天津) 。 ---侵略势力从沿海扩张到长江流域,从华南扩张到东北。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 、军事 据点。 ③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较前降低商税(5%的海税和 2.5%的子口税,这是通过《通商章 程善后条约》 ) --扩大商务特权,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和税务。 ④割占九龙司(英)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⑤分别给英法 800 万两的赔款。---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 ⑥教会侵略势力夺取了在各省买地建造和传教的特权 。---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开方 便之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 地化加深。 扩大: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②侵略时间增长。③侵略区域扩大。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看: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②赔款增加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香港被英国割占的历史: 将香港岛给予英国-《南京条约》第三款;劳崇光租让尖沙咀。 《北京条约》 , 《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与“新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加紧向我国东北和西北边疆大肆进行以掠夺领土为中心的侵略扩张活 动。 1849 年 9 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加紧推行武装鲸吞 我国黑龙江流域的计划。1849 年,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口和库页岛地区。1850 年,侵占黑 龙江的重镇庙街。至 1853 年底,沙俄势力已经扩张到兴衮河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及口岸这 个中国领海,并侵占库页岛。 在西北地区,沙俄于 1846 年侵入我国巴儿喀什湖东南的库克乌苏河。19 世纪 50 年代, 侵占巴儿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1851 年 8 月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伊犁塔尔巴 哈台通商章程》 ,攫取了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特权。 1854 年 5 月,沙俄突破中俄边界,闯过雅克萨、瑷珲等地,在黑龙江下游屯兵。1855 年再次侵入黑龙江,迁来“居民”。1857 年,向黑龙江中下游推进,在瑷珲城对岸屯驻。 一、 《瑷珲条约》 1858 年 5 月 28 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多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 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 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22 批准《瑷珲条约》 ,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 1860 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 约》 。 二、中俄《北京条约》 1860 年 11 月,清政府被迫派奕山同沙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共 15 条,主要内容有: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 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 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 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俄国在库伦、伊犁、塔尔巴哈台、张家口、喀什 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 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 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 4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领土强行割占。 同时 《中俄北京条约》 的签订, 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 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自 1862 年 8 月(同治元年七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谊和沙俄政府全权代表巴布科夫 p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中俄西部边界的谈判。谈判前,俄方 出兵强占中国境内山隘p要津,垒石立界,制造既成事实。谈判过程中,俄方态度蛮横,硬 要清政府接受常驻卡伦外中国领土归俄国的划界方案, 并多次出动军队袭击博罗胡吉尔等卡 伦,甚至扬言攻取喀什噶尔和伊犁,致使谈判长期中断。1864 年 10 月,中俄双方在原地重 开谈判。在俄方武力威逼下,10 月 7 日明谊代表清政府签订勘界议定书《中俄勘分西北界 约记》 。 按照中俄《北京条约》里规定的边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了从沙宾达巴 哈山口(今俄境)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据此,沙俄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 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计约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总之,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益者。它通过一系列条约,共侵占我国 144 万多 平方公里的领土。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一)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1843 年 6 月,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劝人敬拜上帝,不拜祖先、邪神,不行恶事,将 村塾中供奉的偶像和孔子牌位尽行撤去。 在 1845 年至 1847 年间,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教世歌》 、 《原道醒世训》 、 《原道觉世训》 等文章,提出要创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天下一家”的社会。 1847 年夏,洪秀全再去广西找冯云山,这时拜上帝会在紫荆山地区已发展到 2000 多人。不 久,便形成了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导 集体。 (二)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1.金田起义的原因 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掠夺, 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 剥削,中国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所以在 1851 年爆发了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 命运动。1849 年至 1850 年,广西发生饥荒,人民揭竿而起,小规模的起义到处发生。 2.金田起义23 1851 年 1 月 11 日, 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洪秀全随即颁布军纪五条: 一、 尊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睦) ,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 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3.永安建制 1851 年 9 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今蒙山县),洪秀全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 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一)定都南京 1853 年 1 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3 月 20 日,攻克南京。太平天国把南京改称天京, 作为首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北伐和西征 1.北伐 为了彻底推翻清朝反动政权,1853 年 5 月,太平军开始北伐和西征。林凤祥、李开芳。 但是由于孤军深入等,北伐军坚持到 1855 年 5 月,最后失败。 2.西征 目的在于夺取长江沿岸各省,扩大地盘以确保天京。西征军在胡以晃、赖汉英等人率领 下,曾大败湘军。1856 年,破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至此,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达 到了全盛时期。 三、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一)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加上封建思想的影响和腐蚀, 滋长 了骄傲自满情绪,宗派主义和争权夺利的斗争也越来越严重。 洪、 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韦昌辉乱杀东王府, 又企图杀害石达开。 终被洪秀全处死。 洪秀全对石达开加以牵制。石达开出走,终遭失败。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 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从此由战略 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为了扭转危急的局面,洪秀全自任军师,总理国政,并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 轻将领为各军主将,重建领导集体。1859 年 4 月,洪仁\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被封为 干王,总理朝政。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 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后,在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的协同配合下,曾一度使太平天国面 临的危局有所好转。但是,清政府也日益加紧对太平军的攻击。 1.破江北大营 1858 年 8-9 月,陈玉成、李秀成。 2.三河镇大捷 1858 年 11 月,陈玉成 3.安庆保卫战 1861 年 11 月,陈玉成 4.经营江浙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64 年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反革命势力大大超过革命势力。24 主观原因是: 第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破坏了团结,涣散了力量; 第二,拜上帝会的宗教迷信束缚了革命群众的手脚; 第三,太平天国一度实行消灭家庭、消灭私有财产、取消商业等过火政策,引起群众 不满; 第四,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概括地说,太平天国革 命仍然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它始终不能摆脱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 性,特别是不能摆脱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和自私性等落后面的影响。由于自身的局限 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没有也不可能制定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 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广大 群众;他们缺乏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力地证明: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即使像太平天国这样 伟大的农民战争, 也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 军,但不可能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却是巨大的。 这场斗争坚持了 14 年之久,革命势力发展到 18 个省,建立了一支上百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和农民政权,提出 了一系列较为系统完备的纲领制度, 把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它严重地打击了清 王朝,削弱了封建统治势力,又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独 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它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为今后的民主革命斗争提供 了很多启示。它还对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何评价李秀成的历史功过(不同观点) : ①供状起着伪降的作用,目的在于争取保存数十万太平军,等待时机,争取复国; ②供状是李秀成彻底出卖战友,背叛天国的表现; ③供状确实奉承了敌人,贬低了自己,有乞降之意,是李秀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节行为,应 予批判。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一生,功是功,过是过,既不可夸大和粉饰,也不该 一笔抹煞,而应予实事求是地评价。 第三种观点比较接近历史事实,目前大多数学者基本上坚持这一观点。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一、 《天朝田亩制度》 (一)主要内容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 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凡 16 岁以上的,分得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 16 岁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 赈荒的调剂办法。 此外, 《天朝田亩制度》还对农副业生产和分配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内容:土地制度与分配制度为核心、组织制度、官吏的保举制度、教育与司法制度。 思想渊源: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儒家的大同、均平等思想;西方基督教思想。 基本精神: 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25 性质: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2)标志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达到空前高的水平 (3)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二)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农民革命纲领和较完整 的社会改革方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总结和提高 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提出过的“均平”、“均贫富”、“均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消除贫富区分的愿望,表现了农民群众对封建土地制 度深刻痛恨和大胆否定的高度的革命精神。 但是, 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田方案只能是农民 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 二、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 (一)军政合一的官爵制 (二)四级政权制 中央、省、郡、县。东王府成为国务总管机关。 (三)乡官制度 每五家设一伍长,每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 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有 12500 家。其中由五伍二十五家组成的“两”为最基层单 位。 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 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 或者由上级官吏委派, 他们被称为“乡官”。 此外,还规定“寓兵于农”的乡兵制度,即在军帅的辖区内每家出一个人为伍卒,组成一 军,闲时维护治安,忙时从事农业耕作等。 乡官在维护地方秩序、征收赋税、办理军需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乡官充分复杂。 (四)城市管理方面 曾完全废除私有制,实行供给制。1855 年,又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 (五)妇女方面 主张男女平等,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建立女军,设计女官。但领导者仍沿袭封 建帝王妃嫔制。 (六)在思想文化领域 猛烈冲击孔孟以及儒家经书,但没有进行实质性批判。进行了考试改革。试题不本四书 五经。改革旧的历法。 (七)外交方面 实行平等外交,不允许鸦片买卖。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因宗教形式相同 而把侵略者当成“洋兄弟”。 (八)评价 表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但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 不能建立一个符合历史发 展的新的社会。 三、 《资政新篇》 1859 年 4 月,洪仁\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向洪秀 全提出了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主张仿效西方,改革政治,移风易俗, 实行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 政治上,主张“自下而上,权归于一”,即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领导,其中特别强调制定法 律制度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包括铁路、公路、轮船、邮政、银行、保26 险等。 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学馆,办医院,禁迷信,禁鸦片,除恶习等。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干涉内政。 《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阐述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 尤其是其中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对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人来说, 是很有启发的。 但是,这个纲领没有提出解决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脱离了当时农民革命的实际,因而没 有得到广大革命群众的积极响应, 再加上当时太平天国处在艰苦的军事斗争环境中, 不具备 社会改革的客观条件,所以无法付诸实施。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一、曾国藩与湘军 (一)曾国藩的生平与思想 曾国藩()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咸丰二年(1852) ,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 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1854 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 1.7 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 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1865 年至 1866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 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 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 年 3 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 集》 。 (二)湘军及其特点 兵员募自湖南“团丁”(即“练勇”) ,粮饷由清朝政府拨给,属于“官勇”,称为“湘勇”,即 后人所谓“湘军”。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凡欲立军,由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 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所募兵勇,需取具结保,又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 强思想控制。全军统辖于曾国藩。这种“兵为将有”的格局,实乃清朝军制的一大改革,因而 使湘军具有更强的战斗力,后成为镇压太平军和各地人民起义的一支主要反动武装。 与清朝军队相比,湘军具有以下特点: 1、军官 曾国藩以理学精神为号召,寻找那些具有“忠义血性”的儒生来带兵。 2、士兵 让带兵官自行回乡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用乡谊故交维系部队内部的情 感,以求增加作战中的互助力。 3、编制 鉴于清军兵将不习,兵兵不习,胜则相妒,败不互救,曾国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挥 体系, 4、由大帅统领到营官,不越级指挥,职权归一;又因湘军的任务单一,作战时一营一营 地 成建制调出,兵将相习,又可收指臂之效。 5、火器 注重轻重火器与冷兵器的恰当比例,并为解决运输问题而专门设立了“长夫”(类 似于今日运输部队) 。 6、水军 建立水军,以水制水。湘军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陆协同作战的力量。 7、训练 藩格外重视技战术训练。衡州的营地,实际上就是一个训练基地。 8、饷俸 湘军实行厚饷制度,所募士兵多为青壮年,无家小之累。27 二、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9 世纪 50-60 年代清王朝的内忧(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日益遭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严重挑战而趋于削 弱。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地方势力的崛起,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解体的过程。 (一)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地方督抚为首的地方实力派,拥有强大的 政治、财政、军事等势力,他们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各地农民起义过程中迅速崛起的。 他们的势力增长表现在: 军事上,中央军权下移,督抚掌握实权。 财政上,地方财政权大增。 人事上,中央权力下移,督抚扩大了对官吏的支配。 (二)满汉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由于清王朝是满族建立起来的, 满人在数量上只占汉人的八十分之一, 但占据行政官员 的一半,享有很多特权。随着地方势力的崛起,满汉力量对比朝着汉族有利的方向发展。至 咸丰时,汉人巡抚占 70%以上。 地方势力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政治权力 ,动摇了清廷统治的政治权威 . 它是清末政局嬗变的主要力量之一,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对中国社 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第三章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洋务、洋务派、洋务运动 (一)洋务 洋务是由夷务发展而来的,泛指包括外交、传教、通商等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务。 (二)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倡导和推动洋务运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员、企业家、思想家被 称为洋务派。 (三)洋务运动 何千之: 《启蒙运动史》 ( 1938 年)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的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 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自救运动, 涉及制造枪炮船舰、 编练新式海陆军、 兴办工矿交通、举办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等。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1、洋务派的构成: 满族中央权贵派:奕D等人为代表。 汉族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2、顽固派的构成 大学士倭仁、徐桐等。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思想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为“中体西用”) 顽固派:唯祖宗之法是尊, 唯古圣先贤是尚,闭目塞听,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例:“马拉火车” (1881 年 ) “以扇蔽面”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28 1 、天文算学馆招收正途出身人员 2 、停办江南制造总局与福州船政局 3 、关于修筑铁路问题的激烈争论 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一)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60-70 年代) 名称 安庆军械所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时间 65 1866 创办人 曾国藩 李鸿章 李鸿章 左宗棠 产品 子弹 火药 炸炮 劈山炮 火轮船 大炮 弹药 枪支弹药 大炮 轮船 钢铁 机器 轮船 洋火药 洋枪炮 子弹 开花子弹 铁舰 快船 鱼 雷艇 水雷管 军火弹药天津机器局1867崇厚湖北枪炮厂1890张之洞小口径步枪 快炮 大炮 炮架 弹药洋务派军事工业的作用 ①开始改变中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局面,逐步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增强了国防实力, 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为民用企业的出现和民间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条件;29 ③兴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通过翻译西书、开办学堂等传播了西学,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具有 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 洋务派军事工业的性质 1、封建官办企业(封建性) ①从组织形式看,企业衙门化情况普遍; ②从经营管理看,未完全采用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 ③对工人人身限制严格,甚至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存在超经济剥削现象。 2、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性质) ①一般都采用机器生产,而采用机器生产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 ②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和工资形式的剥削,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③生产已经开始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特别是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 (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1、 陆军的改制 2 、筹建新式近代海军: 动因: “阿思本舰队事件” (1861 年 6 月-1863 年 9 月) 海防吃紧(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 (1)福建水师(1879 年) 防御福建本省水域和台湾海峡 到中法战争前,福建船政水师已经成为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1884 年 8 月 22 日爆 发的马江海战中 ,福建水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909 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 巡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2)广东水师(1664 年) 防御南海 绿营广东水师最早成军于 1664 年;1866 年,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 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 1884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福州船政订购了巡洋舰广甲 号、广乙、广丙和炮舰广庚,1909 年,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 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终结。 (3)北洋水师(1888 年,李鸿章督办) 守护山东半岛直至辽东半岛之间的广大海域, 以拱卫京畿, 其实力在这四支舰队当中最为雄 厚。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 (4)南洋水师(1875 年 5 月,沈宝桢督办) 警戒江浙一带海防事务 。 (三) 创办民用工业 三种方式: 官办 官督商办(最主要的方式) 官商合办。 官督商办: 洋务派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即由商人出资认股、 由官方借垫部分资金来筹建企业,并且由官方委派官员进行管理的一种资本主义的经营方 式。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此形式。30 行业名称时间创办人航运业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采矿业开平矿务局1878李鸿章电信业电报总局1881李鸿章冶炼业汉阳铁厂1890张之洞纺织业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李鸿章交通业 唐胥铁路、台湾铁路、畿辅铁路??S? ? ? S ? ?? 琰
??琰? ? ? ???官督商办的作用 1、积极作用 ①促成民用企业的开办; ②为企业开办垫借经费; ③抵制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和敲诈勒索; ④招揽业务、减免税厘、给予专利权等。 2 、消极作用 ①官督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②企业必须向官府提供报效; ③衙门作风、官场恶习带进企业。 民用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1、从生产工具上看,采用机器生产; 2、从产品分配上看,是进入市场的商品生产; 3、从劳动者看,工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 4、从经营上看,基本按经济规律办事; 5、从资本上看,主要以商款为主。 (四)新式教育的举办 1、洋务学堂的创办 (1)“西文” 京师同文馆(1861) 上海同文馆(1863) 广州同文馆(1864)31 (2)“西艺” 福州船政学堂(1867) 天津水师学堂(1881) (3)创办洋务学堂的意义 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洋务学堂冲击了晚清科举制度,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派遣留学生 (1)倡议者:容闳 (1847 年赴美学习,1854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55 年回国) ,多次向 曾国藩提出派遣幼童留学的计划。 (2)正监督:陈兰彬;副监督:容闳 1872 年开始,每年送 30 名,四年共计 120 名,赴美留学。 清廷于 1881 年下令成批撤回留学生。 (3)派遣留学生意义 1、冲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克服了夜郎自大的心理,开出国留学风气之先河,为后来留 学教育政策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通过派遣留学生,中西文化交流的渠道被打通,近代自然科学课程逐渐被重视,国内 学习自然科学风气也因此高涨。 四、外交近代化的努力 (一)外国使节觐(jìn)见中国皇帝问题 跪拜礼→免冠五鞠躬礼(1873 年) (二)晚清驻外使节制度建立过程 1、第一批外交使团(观光使团) :斌椿使团(1866 年) 2、第二批外交使团(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 ) : 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 年) 如志刚的《初使泰西纪》 、孙家谷的《使西述略》 、张德彝的《欧美环游记》 3、第三批外交使团: 崇厚法国道歉之行( 年) 4、第四批外交使团: 陈兰彬为驻美国兼驻西班牙(日斯巴尼亚) 、秘鲁公使(1870 年 12 月 ) 5、驻外使节制度的创立 (1)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英国(1877 年 1 月 21 日抵英 ) (2)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1877 年 ) 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 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 全面负责两国 关系,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各个地区 。 领事馆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 有总领事馆, 领事馆, 副领事馆等, 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3)意义 清政府在世界各地建立公使馆和领事馆,是近代外交史上的大事,它使清政府的 外交体制逐步完备起来,走进国际社会。 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保护海外华侨的利 益、密切华侨与祖国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五、洋务运动的评价 (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的提出32 2、中体西用的评价 (1)相对于对外来事物深闭固拒,对西方懵然无知,顽固坚持“夷夏之防”,反对学习西 方事物的守旧思想来说,中体西用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2)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文化观念形态,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及中国文化的 近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中体西用自身存在着深刻矛盾,“体”“用”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洋务派将资本主义 的“用”移植到封建主义的“体”上, 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 注定不会成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一)历史意义 1、首次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变为大规模的实践,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并带动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为中国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局限性 1、洋务运动充满浓厚的封建性; 2、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不成系统; 3、布新而不除旧,影响了运动的发展。 七、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初步发展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慢慢兴起来。商办企业主要由一些地主、官僚、买办和 商人投资而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原来的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化而来。 自 1869 至 1894 年,商办企业只有 50 多个,资本共有 500 余万元。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一)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二)发展进程缓慢,主要是日用工业产品。 (三)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关于几个基本概念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洋务派所办企业的类别属性 3、商办企业 开端标志 :1869 年发昌机器厂 著名厂家: 1872 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设立的继昌隆缫丝厂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中国的民族资本才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 4、民族资本特别是私营资本初期的经济特征: 第一,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 机器制造业少得可怜。 第二,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第三,分布比较集中,以上海、广州、天津等地为最多,其他零星各厂也都建立在通商 口岸或靠近通商口岸的地方。 说明中国在民族资本其产生时期从布局上便带有半殖民地的特点。 5、民族资产阶级的孕育33 ①形成的时限: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②形成来源、途径以及阶层构成 形成的途径和来源有二: 一是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 一是由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场主上升而来。 ? 从其阶层构成看: 上层、中下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重性特征: 一方面:它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摧残。 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向其妥协。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 出现: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特点: ①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以及资本家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受苦较深,因 而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坚定性。 ②集中在几大城市(特别在沿海)和少数行业、工矿,便于组织起来。 ③出身于破产农民的多,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组成反帝反封的浩浩 荡荡的大军。洋务运动一、辛酉政变 1861 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o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 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辛酉政变后, 清政府决意求助于外国军队来镇压太平天国。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 太平天国。 二、洋务派的形成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强大冲击力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 (3)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睁眼学西方”的思想是其产生的思想来源。 (4)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需要的产物。 (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在中央有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 大学士桂良、 户部左侍郎文祥, 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后起的张之洞等有实力的督抚。所谓“洋务”,主要是指 当时的对外交涉、进出口贸易、兴办近代工业、用洋枪洋炮装备军队、开办近代交通工矿企 业、派遣留学生、举办新式教育等。洋务派办洋务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是 “自强”与“求富”。 三、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洋务派“自强”的主张虽然没有触及封建专政主义制度,但仍遭到倭仁、徐桐、李鸿藻为 代表的顽固派的反对。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自强; 西方 诸国是“蛮夷”还是科技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 论争主要围绕同文馆增设算学馆、修筑铁路等方面。 这场论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学西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34 向。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1 、天文算学馆招收正途出身人员 2 、停办江南制造总局与福州船政局 3 、关于修筑铁路问题的激烈争论 四、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 世纪 60、70 年代)以“自强”为主,创办了一批 近代军事工业,后起以“求富”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一)军事工业 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从“制器”和“练兵”开始的。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兴办以军 事工业为重点的洋务事业。 1862 年和 1863 年,李鸿章先后在上海、苏州建立洋炮局。洋务派官僚先后建立起一批较大 的近代化军工企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①1861 年, 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军械所, 这是洋务派制造新式武器的第一个近代化兵工厂。 (特 点:最早,洋务派的军火工业开端,但未雇佣洋匠,手工生产 ,非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军火 工业) 。 ②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 (因在上海, 故简称“沪局”, 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它在当时洋务派的军工业中规模最大,很典型。 ③李鸿章于 1865 年创办的金陵制造局 (地点在南宁简称“宁局”, 全称是“金陵机器制造局”) 。 ④左宗棠于 1866 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简称“闽局”因设在福州马尾,故称“马尾船政局”) 。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 ⑤崇厚于 1867 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崇厚当时是三口通商大臣。 ⑥张之洞建造的湖北枪炮厂。厂址在汉阳,特点:比其他各局设备新,规模也比较可观。 ⑥张之洞建造的湖北枪炮厂。厂址在汉阳,特点:比其他各局设备新,规模也比较可观,但 建厂速度很慢 。 洋务派军事工业的性质 1、封建官办企业(封建性)①从组织形式看,企业衙门化情况普遍; ②从经营管理看, 未完全采用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 ③对工人人身限制严格,甚至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存 在超经济剥削现象。 2、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性质) ①一般都采用机器生产, 而采用机器生产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 ②比较普遍地采用 了雇佣劳动和工资形式的剥削, 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③生产已经开始受到价值规 律的制约,特别是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 洋务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州八旗倒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