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碳交易平台市场即将开启 碳交易有哪些盈利模式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个股分析专区
48小时排行
概念股专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 中国碳市场会是什么样? _ 东方财富网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 中国碳市场会是什么样?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19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
  中国碳市场会是什么样?(美丽中国·热点)
  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此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碳排放交易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面对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中国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这对国家、行业、企业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碳市场将如何设置?
  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首批纳入企业1700余家
  与其他市场体系相比,碳排放交易体系有点特殊。
  “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交易体系既有很强的政策性,政府强制性设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排放总量、各企业的排放限额;同时,这一体系又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碳减排成本高低不同,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企业获取收益,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方式,激励企业改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成本最小化的减排。
  在此次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之前,中国的碳市场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经起步。2011年,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作为试点开展碳交易工作。2013年,深圳率先启动实际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各试点省市随后也逐步启动运行。目前已纳入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11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6亿元人民币。
  试点情况良好,是否适宜一下就推广到全国?
  此次《方案》明确,按照“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再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增加交易品种。以发电行业为碳市场建设突破口,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原因有四:一是发电行业数据基础较好、产品单一,排放数据计量设施完备,数据管理规范且易于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二是行业排放量较大,按照初期纳入门槛——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首批纳入企业1700余家,排放量将超过30亿吨,具有较强示范意义;三是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行业以大型企业为主,易于管理;四是从国际经验看,火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
  建设全国性的碳市场,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庞杂,明确行业范围后,最紧要的是搭好制度框架。《方案》明确,我国碳市场将由3个主要制度以及4个支撑系统构成运行骨架。3个主要制度为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相关制度;4个支撑系统为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系统。
  《方案》也给出了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的时间表,共分三步走:基础建设期——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模拟运行期——用一年左右时间,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全面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李高说,中国要建立一个“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协调协同、广泛参与,坚持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市场将产生啥影响?
  企业、行业绿色转型的制度机遇,每个人都将是直接受益者
  是2014年第一批被湖北省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第一年履约,就花费了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当年我们获得了2046万吨的配额,但在年度履约期结算时却发现实际排放配额超出了115.34万吨,购买配额的花费相当于我们企业在华中地区一年的纯收入,损失惨重。”华新水泥气候保护部部长李英介绍。这笔费用花得可谓教训深刻,华新水泥从第二年开始在节能减排方面下足了功夫,专门成立气候保护部,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把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加工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垃圾衍生燃料以替代传统的煤炭。一年时间,华新水泥不但不再需要购买排放配额,反而通过出售盈余的42.38万吨碳排放额度实现净收益900多万元。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试点3年来,湖北全省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已通过节能降碳实现碳市场收益3亿元。
  全国碳市场启动建设,被纳入其中的企业是最直接受影响者。对企业来说,这是增加了负担,还是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遇?“更多意味着机遇,激励企业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华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履约4年,企业从零开始,探索建立了碳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组建碳交易团队,优化交易策略,逐步提高了履约交易效率,降低了履约成本,4年履约率达100%。
  蒋兆理表示,根据目前的碳排放配额“免费分配且与企业实际产出量挂钩”的制度安排测算,真正需要购买较多配额的仅仅是行业中部分能效水平低的企业。“根据当前的试算结果,80%的企业获得的配额与其排放量基本平衡,略有不足的可通过强化节能管理等手段自我消化,而10%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会产生配额盈余,相当于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蒋兆理强调,部分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不会传导蔓延至整个行业和下游行业,因为单个企业或将产生配额盈余或缺口,会在行业整体实现内部基本平衡。
  不仅对具体企业,对行业整体来说,碳市场建设也是一个绿色转型的大好机遇。蒋兆理认为,碳市场将对能效水平低的企业产生抑制性影响,对能效水平高的企业扩大产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也表示,碳市场能够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优化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有经济上的竞争性,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替代高碳能源发电量,同时通过碳市场的不断完善、扩大,提升散煤转化为电煤的比重,推动实现集中利用、集中治理。“企业和行业都要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在碳约束条件下赢取先机。”王志轩说。
  而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碳市场建设将助攻“蓝天保卫战”,每个人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这与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同根同源。在碳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采用节能低碳和新能源技术、开展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必将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蒋兆理介绍。据估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将相应减少约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
  碳交易还为精准扶贫开辟了新思路。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贫困地区的农林自愿减排项目得以开发,并通过碳市场交易获益。2015年至2017年,湖北省贫困地区的农林类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已累计成交71万吨,为农民增收1016万元。
  碳市场建设难在哪儿?
  交易体系设计复杂,市场要实现活跃有序,期待更多中国智慧
  从2011年确立试点省市到两年后的2013年试点省市才开始启动碳交易,从日全国碳市场启动建设到真正开始现货交易也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要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和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更是任重道远。
  碳交易市场建设,为啥这么难?“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蒋兆理表示,各省市试点过程中,既发现了问题,也在寻求解决之道。
  难在顶层设计复杂性。要建立全国碳市场,除了考虑覆盖范围,还要精准设计交易体系在未来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式。比如总量设定就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工作。
  清华大学教授张希良表示,总量设定不仅要考虑碳市场覆盖范围的特征,也需要把握不同年份国家碳减排目标和对碳排放交易体系贡献的期望值,还需要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和交易体系覆盖行业的成长情况进行一定预判。另一方面,产业和企业的承受力和竞争力也要纳入考量中来。从碳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国内7个省市的试点实践看,总量设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应遵循“适度从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确保国家碳市场发挥作用。
  难在激发市场活跃性。北京市是7个试点省市中交易主体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履约主体已有近千家。但北京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在不断拉升,但此前试点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形成足够的交易规模,不利于市场化碳定价机制的充分形成,而且碳交易只能实行T+5的现货交易方式,同时缺少碳期货等金融化交易产品与风险管理手段。此外企业参与交易主要是为了履约,这些都导致了交易活跃程度不高,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交易规模。
  难在发挥监管有效性。企业上报的碳排放数据是否准确,配额分配是否公平公正,不履约企业如何处罚,怎么建立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这些监管问题都需要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各机构的协同管理。《方案》已经明确全国统一市场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配额分配方案、核查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监管本辖区内的数据核查、配额分配、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监督重点排放单位清缴,并对逾期或不足额清缴的重点排放单位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国家发改委还将推进碳排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逾期或不足额清缴的重点排放单位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碳市场的复杂性、影响广泛性以及与各种政策间的高度关联性,要求我们必须打好基础、协调关系、稳步推进。”王志轩说。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开脚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碳市场,未来有更多困难挑战等着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去攻克。
  ■链接
  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情况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3年11月开市,目前纳入945家重点排放单位。在此前的七个试点省市中,北京的交易主体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为加大温室气体减排控制力度,2016年,北京将控排企业的覆盖范围进行了调整,从行政区域内直接与间接排放1万吨(含)以上的单位扩大至直接与间接排放总量5000吨(含)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履约主体由原有543家跃升至945家。北京市碳市场参与主体类型多样、市场开放度大,是首个实现跨区域交易的试点省份。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连续四年实现100%履约。目前已纳入了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水运、商业宾馆等27个工业和非工业行业的310家重点排放企业参与试点。截至目前,上海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总量874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逾9亿元,共有6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与。上海碳交易试点具有“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特点。试点企业实际碳排放总量相比2013年启动时减少约7%。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于2014年4月开市,至今纳入控排企业共236家。据统计,通过三年多的试点,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投入同比增加了38%,排放总量共减少了2691万吨。60%的企业实现绝对量减排,19%的企业实现了强度减排,控排企业占全省碳排放比重由47%下降到43%。纳入交易的企业主体是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试点尽管纳入门槛较高,企业数量较少,但覆盖的碳排放比重较大,且注重配额分配灵活可控,初始配额分配整体偏紧,采用“一年一分配,一年一清算”制度,对未经交易的配额采取收回注销的方式。
(责任编辑:DF35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开启,利好低排放企业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开启,利好低排放企业第一财经百家号发改委正组织于12月19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市场启动。在新闻发布会之前,还将召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我国国情下,碳交易试点在运行四年多之后,逐渐走向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经消息认证,全国碳市场将于12月19日正式启动,首批将纳入最具透明和可信排放数据的发电行业。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等七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纳入多个行业,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今年9月底,7个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1.97亿吨,累计成交额45.16亿元。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在推动参与企业和试点地区的低碳发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试点发挥了积极作用。国泰君安分析师预计,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即2017年启动至2019年年末间),预计将以现货市场为主,年交易规模为12亿元-80亿元;而未来,将逐步从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碳期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每年600亿元-4000亿元。首批纳入电力行业,纳入预计3500吨,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9%。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利好低排放电力行业龙头企业及从事清洁能源发电(如生物质、垃圾发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公司,即可以通过销售配额获利,关注启迪桑德(000826.SZ)等;2.从事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等三方咨询公司置信电气(600517.SH)。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第一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第一财经官方百家号,可靠又有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的当前位置: >
碳圈盛会!2017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9月在京召开
来源: 创业网&
2016年第一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盛况
按照《&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今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闸&在即,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有什么最新进展?碳交易体系建设的政策思路是什么?面临哪些难题?市场主体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其中?碳资源转化以及有哪些商机?9月23-24日,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论坛将直击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闸&难题。
据悉,本次论坛以&助力全国碳市场发展,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聚焦全国碳市场政策法规制度与技术标准的建设、碳市场定价体系及其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风险、碳市场与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减排与新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国内外碳排放交易领域的领导、和标杆企业将通过政策解读、主题对话、展览展示、企业路演等多样化形式,全面解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最新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探讨企业如何顺应低碳发展潮流、提高企业竞争力、把握全国碳市场巨大商机。
全国碳市场将使包括碳交易所、控排企业、碳资产企业、碳核查/盘查企业、节能企业等在内的相关市场主体受益,形成一个涉及各行业各领域的庞大新兴产业。
论坛得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深圳南方低碳研究院、中科华碳技术研究院、碳道、易碳家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论坛官网:
2017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日程安排(拟定)
日 &星期五 &8:00-22:00&&&注册报到
日 &星期六
&&8:00-9:30
贵宾早餐会(特邀嘉宾)/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09:30-10:00&&&开幕式
主 &持: &&房 &庆 &&&&中国节能协会 &副理事长
欢迎词:&&&江 &亿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致 &辞:&&&顾秀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解振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谢 &极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正司级巡视员
Dirk Forrister&&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主席兼CEO
10:00-10:15
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启动仪式
10:15-11: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体大会
&O&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行动和碳交易市场立法问题的解读
&O&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最新进展与工作部署
&O&&十三五&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新亮点
&O&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政策思路与实施进展
&O&市场参与方如何掘金全国碳交易市场
&O&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的实践推广
会议主持:宋忠奎 &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
报告嘉宾:刘燕华 &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参事
马 &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蒋兆理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吴道洪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唐人虎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1:30-12:00
企业优秀项目路演(限两家)
&12:00-14:00
嘉宾午餐会/自助午餐
主题分论坛
14:00-17:30/下午
分论坛一:全国碳市场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与技术标准
分论坛二:碳金融产品的发展对碳市场定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18:30-21:30/晚上
全体代表圆桌晚餐&&中国企业&碳&先行50强颁奖致敬
日 &星期日
9:00-12:00/上午
分论坛三:全国碳交易市场下自愿减排项目发展新机遇
分论坛四:全国碳市场助力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分论坛五:全国碳市场启动对重点纳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主题分论坛日程
日星期六(下午)14:00-21:30
主题分论坛一:全国碳市场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与技术标准
主题分论坛二:碳金融产品的发展对碳市场定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O&解读碳交易市场最新法规、标准制定现状及交易现状
&O&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及平台的运行和完善
&O&碳市场重点纳入行业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O&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算手段----碳计量
&O&国家配额分配总体方案与首批纳入行业分配方法解析
&O&企业碳排放监测报告体系与第三方核查制度建设
&O&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O&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新形式发展国内碳市场
主持人:唐人虎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讲/对话嘉宾:
马爱民 &&&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房 &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
佟 &庆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教授
林 &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
李 &敏 &&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国际企业代表(ICF、普华永道、SGS)
&O&绿色金融与碳金融的宏观政策分析
&O&中国碳金融体系分析与创新实践
&O&碳定价机制与市场价格趋势分析
&O&交易所的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产品探索实践
&O&国际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方向和风险防范
&O&企业如何合理开发、和配置好碳配额资产
&O&碳市场咨询服务行业创新及人才队伍的培养
主持人:王庶 &安迅思中国碳市场运营总裁原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履约处副处长
演讲/对话嘉宾:
吕学都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顾问
王 &遥 &&&中央大学研究院院长
钱 &锋 &&上海置信碳资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国强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梅德文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
广东普惠金融中心
银行、证券、基金、私人投资机构代表
知名企业代表
对话主题一: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基础与制度框架设计
主要议题:
企业碳排放监测计划、报告体系与第三方核查制度建设
碳排放监测、核算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第三方核查机构资质认证与团队能力建设
从试点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衔接方案
国际碳市场体系与标准建设经验
对话主题二: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及推广运用
主要议题:
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及最新政策动向
国内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方向
碳资产证券化、碳基金、债券等金融行业的碳市场创新实践,咨询电话010-
碳资产公司、大型纳入企业如何借助碳金融工具扩大融资渠道
&18:30-21:30全体代表圆桌晚餐&&中国企业&碳&先行50强颁奖致敬
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
主题分论坛三:全国碳交易市场下自愿减排项目发展新机遇
主题分论坛四:全国碳市场助力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O&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最新政策与未来发展定位解析
&O&碳汇项目(农业、林业)开发门槛和市场潜力
&O&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如何把握全国碳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O&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个人自愿减排市场的商机发掘与广东碳普惠金融实践
&O&碳市场启动、绿证制度运行等给新能源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O&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供需情况与价格影响因素
&O&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及备案流程变革预测
&O&各类型抵消机制在未来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定位
主持:宋忠奎 &&&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
演讲/对话嘉宾:
史立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
张 &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碳资产部主任
李怒云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
周永章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葛兴安 &&&深圳环境交易所总裁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代表、知名新能源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代表(待定)
&O&全国碳市场启动对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O&碳交易体系对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借鉴和推动
&O&售电改革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电力交易和碳交易&双市场&体系
&O&节能服务行业如何切入碳交易市场
&O&工业节能企业低碳减排策略与参与碳市场经验分享
&O&购售电改革及电力交易体系与碳交易市场的结合
&O&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主持人:张志强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综合部副处长
演讲/对话嘉宾
王小康,中国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协会会长
姜克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气候首席、研究员
佘伟珍 &&&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处长
张 &岚 &&&神雾集团知识产权部部长
售电公司代表、地方用能权试点代表
国际大型能源企业代表
新能源汽车企业代表等
对话主题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机遇
主要议题: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前景、绿证交易、CCER开发交易、绿电如何链接碳交易
对话主题四: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战略
主要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积分制、碳配额制度、碳资产开发等
分论坛五主题:全国碳市场启动对重点纳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O&电力行业企业应对全国碳市场启动的战略规划、工作安排
&O&化工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进展与未来展望
&O&电网企业应对全国碳市场的工作思路分享
&O&钢铁企业应对全国碳市场的战略规划及碳资产经验分享
&O&电解铝行业应对全国碳市场的工作重点讲解
&O&大型能源企业碳资产经验分享
&O&国际大型企业应对全国碳市场启动经验借鉴
&O&IT企业最新能耗、碳排放检测软件介绍
主持人:郭伟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咨询电话010-
演讲/对话嘉宾:
蒋丽萍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余洁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六处处长
宁金彪 &华能碳资产董事长
大型控排企业、电力集团、钢铁集团、电解铝、石化、化工、IT软件企业代表
12:00-14:00嘉宾午餐会/自助午餐&&&&&&&(会议结束)
备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当天为准。会议方拥有最终解释权。
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与会人员有:相关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低碳及碳交易领域著名、学者及国际机构代表;第三方碳排放核查认证机构、碳资产服务企业、金融机构代表;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自愿减排企业、节能及清洁能源技术企业代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代表,大会的具体详情可在各大搜索网站上搜索&2017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官方网站&。
在这里你可以从政策层面判断你的碳资源的未来前景和机遇,从市场层面你可以寻找潜在买家对接,从技术层面找合作商可以货比三家,从交易层面可以知道如何给碳定价,从而达到低风险高效益的迎接中国千亿级碳市场的饕餮盛宴。
&&报名请登录论坛官网:
责编:申燕伟美媒:中国将启动世界最大碳交易市场 或为全球树立典范
责任编辑:卫嘉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交易计划被视为一项成功的计划,可以让其他国家有信心采取排放交易模式,承担气候承诺或更加严格的气候承诺。
8月16日报道 美媒称,随着美国逆转气候政策,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据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8月14日报道,中国官员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个排放市场,涵盖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工业二氧化碳。来自欧盟、澳大利亚和加利福尼亚的官员和非营利组织一直就其计划的设计向中国人提供建议。非盈利性团体未来资源的客座研究员、一直在观察市场发展的杰里米&施赖费尔斯说:&一开始,它不会比加州或&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计划&甚至一些试点计划健全。&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计划涵盖美国东北部九个州。中国宏观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说,它打算在11月启动全国市场。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是否必须立即开始购买碳排放配额以覆盖碳排放,抑或采取一些较轻的监管形式比如要求企业报告排放情况。报道称,中国一直在与欧盟、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挪威等国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官员就试点计划开展合作,这些计划从2013年开始在7个省市进行,在设计上有所不同。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忠祥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试点计划涉及2000家企业和每年12亿吨二氧化碳。这大约相当于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八分之一。全国性的体系将是现有计划规模的四倍。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拉里&古尔德说:&就目前所覆盖的设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其规模将是现有计划的四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总量管制与交易体系。&报道称,世界上尚未有碳排放交易体系真正带来了大量减排。由于不同的因素,欧盟、美国、东北部和加利福尼亚的总量限额都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因此企业不必付出高昂的代价,或面临遏制其排放的重大激励措施。报道称,中国的计划至少在一开始,很可能同样难以与实际的减排挂钩。施赖费尔斯说:&该计划成功与否,确实意义重大。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交易计划被视为一项成功的计划,我认为可以让其他国家有信心采取排放交易模式,承担气候承诺或更加严格的气候承诺。&(编译/殷欣)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在中国东部的淮南市,一座特殊的太阳能发电站现在投入使用。16万块电池板和40MW的装机容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水上浮动太阳能...
该系统通过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系统地采集行人的面部图像,并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们的活...
报道称,中国的国有钢铁厂已经再次成为“赚钱机器”。随着北京催促全国各地的省级政府关闭没有从中央政府获得充分许可的工厂,用...
陷入中越南海石油开采争端的钻井船“深海都会1号”已离开在南海的作业区域。
报告指出,西班牙的游客主要来自本国,只有12%属于外国游客。有必要加大投入以吸引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游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交易是骗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