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吉利lynk co就一定要和别人共享吗

页面未找到_中国吉安网吉利的 LYNK&CO 和长城的 WEY 哪个会更成功,为什么?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8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784分享邀请回答107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2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LYNK&CO,可能颠覆130年汽车历史的“共享”新品牌
柏林时间的10月20日,吉利控股在柏林举办发布会,推出了旗下定位全球化的新品牌LYNK&CO。宣称这一新品将坚持欧洲设计、欧洲研发、全球制造。其中技术研发完全由沃尔沃团队主导,并按沃尔沃的全球标准来开发,根据全球市场需要和消费者需求来柔性设计,而其最吸引人的,则是将乐于分享的互联网思维与智能驾驶、智能生活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
LYNK&CO是一辆车,更作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你甚至不需要“真正”拥有一辆车。你可以选择购买;或者长期租赁;也可以按需短租。你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去尝试、购买、拥有、维护和共享一辆汽车。不断突破自己,创造出世界上最智能的驾驶平台。这种改变,前所未有。它或将打破保持130年不变的汽车销售模式。
真正的智能互联
通过与系统后台大数据库的互联,我们将时刻关注你的车况。LYNK&CO将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与车主保持100%互联。车主只需通过手机APP端就可体验在线预约服务,可以实时了解保养服务进度,在线查阅维保服务的每次记录及数据报告。
数字钥匙技术
LYNK&CO特有的数字钥匙系统能满足你的个性需求。它是安全系统的重要部分,不仅能保护你的车,也能帮助你把车共享出去,或者更方便地借用到别人的车。而且,不论你是在何时何地,使用数字钥匙都能遥控打开车门接收你订购的物品或干洗的衣服。
LYNK&CO还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能随时准备为你提供帮助的私人助手。当你需要预订餐厅、预定旅行、查询信息等,只需按下按钮,她就会替你完成。
德国研发设计平台,当你揭开LYNK&CO的引擎盖,你会将发现比之前更精简,更清洁,更高效的下一代内燃机、电动机或混合动力发动机。
更先进 更安全
LYNK&CO除了有无线充电、自动泊车、电动尾门,日间行车灯和全景天窗等功能。还配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如遇到空气污染将关闭你的通风口。
LYNK&CO将与沃尔沃实现技术共享。由其提供先进的盲区监测,自动刹车、前方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刹停等超前安全功能。
LYNK&CO,口袋汽车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在假期,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在app打开共享按钮,设置好需要的返回时间。如果附近有人想租用你的车,你会收到一个推送提醒。在核对租用者的信息后,只需点击继续。LYNK&CO会把你的数字钥匙发送给租用者的手中,让他可以自由使用你的车。
在结束用车后,并在你设定的返回时间到期前,租用者将会给你的车子加满油,并把它送回最初取车的地点,这时租金将会转付给你。反之亦然,无论你想要去哪里,LYNK&CO就像这个世界的钥匙或者伙伴,陪你走遍每个城市、每个国家。
当你需要,它,随时在你的口袋里。
有些疯狂,但LYNK&CO确实做了一件其他汽车公司不敢做的事,而这,可能颠覆130年汽车行业历史。(文/无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LYNK&CO高级副总裁:汽车行业如此自大,我们不一样
LYNK&CO高级副总裁Alain Visser详解品牌思路策略。
2月23日,吉利汽车集团LYNK&CO品牌高级副总裁Alain Visser在香港中环大厦举行投资者沟通会,并回答投资者提问,此次沟通会没有进行LYNK&CO的相关财务介绍,但对外阐述了吉利打造这个新品牌的起源和背景。Alain Visser表示,当今世界已经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但LYNK&CO想做一些不一样的,做一些与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同的东西,而这也正是他们举行此次沟通会的目的,以下是Alain Visser的讲话实录。LYNK&CO品牌高级副总裁Alain Visser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从内在视角介绍LYNK&CO,关于他的起源和背景,目的,商业模式,车和下一步,商业模式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今天不会有财务相关的介绍。我们今天只想介绍,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谁,以及接下来我们会做什么。我们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认为自己在汽车行业中是不同的,汽车行业有它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我们决定做一些不一样的。这正是我今天想详细介绍的。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第一个问自己的问题是,世界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答案是“不”。尽管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我们如果坦诚一点话的,现在,在中国、在欧洲、在美国,品牌的选择远超消费者认知。所以,为什么要创立一个新的品牌,是有目的、有原因的,因为它在十分特别的事情。大家应该知道背景,吉利在2010年收购了沃尔沃,决定共同开发CMA平台,在瑞士的中国欧洲联合汽车技术组织,沃尔沃的动力团队联合起来,来开发下一代高科技汽车。有了这样的组织,核心的目的是打造下一代吉利车,以及沃尔沃车。任务很清楚,开发业内最好的中小型车。作为结果,沃尔沃XC40和 Z0:LYNK&CO会发布的第一款车,晚些时候在中国,是小型SUV,他们有相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现在简单介绍一下Z0:它具备了豪华品牌的最新的科技,如沃尔沃,技术水平和动力是完全一样的,平台是同一个;但是,品牌不一样,设计是不一样的。另一个要点,车的外形吸引年轻人,并且与同一品牌的沃尔沃XC40完全不一样,这对我们这样定位的品牌非常重要。我们的团队有着来自各个品牌的顶尖工程师,前沃尔沃设计总监Peter Horbury担任吉利目前的设计总监,同时也在我们的团队中担任重要角色,负责设计LYNK&CO的外形。今天大家听到的故事,来源于李书福的灵感,对我来说,这也是我从业 20年来非常想要做的。我们的理念非常简单,第一:做行业的最好的车,尤其是在科技和设计方面,并且有所创新;第二,成为中国汽车公司中第一家真正的全球品牌,之前其他品牌也尝试过,但没有成功,而吉利对此有坚定的信念;第三,也是对我来说最令人振奋的,做不一样的事,汽车行业100年以来都没有太多变化,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去挑战它,做出改变。今天,我们着重介绍第三点。LYNK&CO的故事、它的商业模式。产品很重要,但品牌更重要。一旦把品牌形象建立起来,就会有销量。汽车市场发生了什么,这是很基本的。100多年前,发动机诞生了,汽车代替了马。因而,从一开始,汽车就是动力革命驱动的,不是品牌、商业模式,而是科技革命,完成了从马到汽车的转变。第二步,是大量生产的实现,这个变化也是关于工程、关于科技的,客户并不在其中。后来,经销商出现了,如何完成从科技革命到客户的转移,通过经销商。汽车行业一直是一个动力驱动、工程驱动的行业,商业的部分是从属的,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这种模式也没有太多变化,核心一直是生产高科技产品。100年前,经销商出现了,而现在,最顶尖的品牌希望能够掌握客户联系,这样才能创造收入,塑造品牌,汽车行业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我们把整个产业周期内包,而把与客户打交道的部分外包,这就是今天的商业模式;但看看,我们发现今天的模式,今天的汽车市场,和100年前完全一样。汽车市场是精彩的行业,但也是自大的行业,从不改变。吉利和LYNK&CO就是想挑战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今天,这个商业模式并不是很令人信服,我们看看数据,在全球所有行业的客户满意度上,汽车市场的表现很差,这种将与客户交易外包给经销商的代价十分高,而这种商业模式的盈利却很低。所以,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像爱因斯坦,改变做事的方式,用一种不一样的方法来做。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改变从哪里开始?从客户开始。现在的世界怎么了,有几个趋势,非常重要,并且与汽车市场高度相关。第一,人们对移动性的要求仍然很高,同时,他们对互联也有至少同样程度的要求。现在,对移动性的要求和对互联的要求正在融合,汽车行业尽力变得更加互联,而互联行业也开始向移动方面发展,苹果,谷歌都开始造车,我认为,汽车行业在融合这两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苹果已经在投资和开发汽车,但对于他们而言,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额事情。给车加入互联,比给手机加移动性简单的多,因而汽车行业的机会更大,最重要的,LYNK&CO正是移动性和互联性的结合,互联也是品牌的核心。第二,非常有趣的是,在中国,欧洲和美国都有这种趋势,但中国的变化趋势最快:那就是人们更愿意经历而不是拥有某个事物。人们想要方便的移动,而不是真正的拥有一辆车。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的儿子今年21,在欧洲,我们那一代18岁的时候,我们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我们想要父母的哪一辆车,或者我们将来想要哪辆车。然而,当我问我儿子:Simon,你想要哪辆车?我儿子回答说,我不想要车,我想要一个iPad,我想,我在汽车行业做了25年,结果是我的儿子却不想要一辆车。在亚洲,在欧洲,在美国,18-25年轻人中拥有驾照的比例在以吓人的速度下降,这应当是一个警钟,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一点。第二个例子,英国剑桥大学每年都有个全球性的调查:年轻人最想要的10样东西,之前汽车一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然而在过去5年,汽车再也不在名单上。人们希望可以有移动性,但不是一定想拥有一辆车。这要求我们改变商业模式,从拥有到经历。第三,全球的年轻人不仅是消费,他们希望能够参与进来。他们不仅看新闻,而是希望参与进去,他们给出自己的意见,他们对这个星球很关心,污染不止是读到的新闻,而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这些变化趋势在世界上哪里都一样,这样的消费者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群体,这是全球的趋势,如果不利用这种趋势,会后悔的。所以我们决定,从客户开始,如果世界的变化趋势是这样的,我们就这样做,从开户开始,以客户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并使科技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变革不仅发生在汽车行业,在许多行业都是这样,有些公司做了改变,有些没有,而改变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手机行业,10年前最流行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完全消失了。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前进与改变的方式,有些公司完全改变了行业,如在音乐行业,我经历了从LP 到CD到下载到流媒体的转变,人民消费音乐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零售行业也是这样,像网上销售的转变,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销售公司,中国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惊人的。许多行业已经变化了,但汽车行业的还没有,汽车行业的模式仍与100年前相同。所以,我们决定开发自己的商业模式。首先,互联性是最重要的,相当于品牌的圣经。我们与三个公司合作,都是IT行业的全球领袖,欧洲的爱立信,美国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爱立信专注于云科技,阿里巴巴的强势为IT结构和网上销售,在互联性方面,其他行业比汽车行业好。年轻人是主要客户,他们想要移动性,但不一定要买车。因此,我们可以卖移动性,每月付一定的钱来使用我们的车。如同手机行业的模式,iPhone,三星,我们买一份合同,每月付钱,两年或三年后,换一个最新款的,高科技产品可以这样,LYNK&CO也可以。客户买一份合同,每月付钱,2年后,可以换成最新款LYNK&CO的车的合同。这是我们最主要的销售模式,当然如果他们想买,也可以。第二,共享汽车,人们越来越多的共享各种事物,这是当前的重要趋势。共享汽车对我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成为LYNK&CO的关键因素。LYNK&CO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车内有共享键,举个例子,一个客户签了合同,每月付3000元,但一个月有一周不开车,停在机场停车场,客户只要按共享键,这段时间可以由别人用车,假设说每天付20元。这样,客户不只为车付钱,也可以通过车来获取收入。这种共享在当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第三,一价政策。现在,汽车的价格是不透明的,客户与经销商讲价,而人们并不喜欢这样。HM在全球市场的价格是透明的,而价值5000欧元的汽车价格却是不透明的,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客户每6年买车,而经销商每天都在卖车,这个商谈并不是很公平。所以我们采取一价政策,在欧洲,在不同市场汽车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的产品,在一种货币里,只有一种价格。第四点,同时影响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即汽车组合的复杂性,无论哪一款车型,组合选择都非常复杂,各种材质的座椅,内饰,喷漆等等。从客户的角度,他们并不喜欢这么多的选择,也提高了生产成本。为什么不能很简单,想iPhone,有几种颜色,几个不同的内存选择,就是这么多,欧洲10个左右的选择,在中国,就20个左右。据调查,在中国,很多消费者最害怕的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通过提供有限的选择,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这种郁闷,同时,这大大简化了模式,也大大减少了生产的费用。我们计划把这一点和订购模式混合,并且就中国市场上的20种车,推出夏季款,和冬季款,每年都有不同的颜色,每年有新的系列,更加像时尚行业。2到3年后,通过订购模式,客户可以换成自己更喜欢的颜色,或是更新的款式。这是对客户来说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选择非常简单;对经销商来说,也没有太多存货的压力。在中国以外,我们会直接销售。在中国,我们已经有经销网络,并会利用这些网络,但是,我们也会改变现有的模式,从利润和拥有客户数据两方面,真正与客户接触。在中国之外,直接掌握零售网络,这是一个大的变革。我们不会有大的经销店,在今天我们香港,上海和巴黎,地价很高,经销店因为无法负担费用,从城市中心移到了乡村,但客户并不喜欢这样。我们的经销店会非常小,在客户聚集的地方,这样我们可以承担费用。我们也会在网上销售,并且这会是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近一年,在中国9%-10%的消费者在网上买车,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对于网上销售,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提供的选择非常简单,在网上操作也非常方便。我们会把车送到客户的家,关于服务,我们会从客户的家中取车,完成服务内容后,再送回来,无需等待。关于,市场营销,有人说40%的营销被浪费了,但你不知道是那部分。我认为,这是一个最低的估计,事实上高多了。在世界上,市场越来越不买广告的帐,他们想要自己体验,他们会去网上,去社交媒体上寻找。电视广告、纸媒广告越来越没有用,但是费用却上涨了,所以,我们会在营销上花钱,但不是在电视广告上,纸媒广告赞助上,而是专注于社交媒体上。我们想用不同的方式来做事,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这些变化并不是革命性的,而是很平常的,但是从汽车生产商、汽车行业的角度来说,与过去是180度的转变。我们的品牌,概念是多元化,多彩的,年轻的,有设计感的,是很酷的,但不是太用力,太用力就不酷了。当初选择LYNK&CO这个名字,原因只是听起来挺酷的,LYNK是东西方的链接,而CO代表汽车和服务,同时,我们想让客户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汽车品牌的名字,而是可能是一个时尚品牌的名字,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品牌,LOGO的设计也很酷,代表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对此很满意。日,我们的品牌在德国柏林首次发布,有人问,为什么在柏林?有三个原因,第一,必须在欧洲,因为我们是一个欧洲品牌,所有的研发、设计都是在欧洲完成的,团队也是欧洲的。第二,我们希望能够直面德国品牌,我们非常尊敬德国品牌,但也不怵与他们竞争。第三,柏林是欧洲最充满活力的城市之一。我们在瑞士展示了科技部分,在柏林500家全球媒体参加了全球的发布会,这是一场体验式的发布会,我们得到的反馈非常好,许多原来杂志,网站原来不写汽车的,也介绍LYNK&CO了。我们的品牌在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出现了3天,沃尔沃之前想做这个广告,但没有做,因为太贵了,但媒体主动为我们做了,我们没有付钱来做这个。所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们将在2个月后,在上海举办发布会,与柏林的那一场相似,但更加专注于中国市场。今年,我们在中国开始销售。之后在欧洲开始,因为销售网络的建设需要时间。我们会选择巴黎、柏林,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类似于香港,是美国最开放的城市。世界需要另一个新的汽车品牌,我们有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来与消费者接触。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会成功。
相关标签:来自雪球&#xe6关注 吉利研究报告S1:复盘观致,Lynk&Co胜算几何? 文/聚桐分析 Dong导读:吉利汽车(0175.HK)今年以来从低点的2.7元到高点的9.2元,上涨幅度高达240%。吉利目前的股价有业绩以及技术和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支撑,但对于是否能上千亿市值或者更高的一个台阶,吉利的高端品牌Lynk&Co的成功与否极为关键。恰逢国产汽车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冲击的时刻,我们借此机会也来探讨汽车高端品牌建设的一些成功要素。聚桐分析通过研究观致在品牌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Lynk&Co是否能够成功。基于定位和价格对标精准,产品和服务上差异化有所体现,渠道建设务实的判断,我们初步认为Lynk&Co能够在与合资品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核心摘要:1、观致汽车案例分析1.1发展历程回顾1.2销量低迷的原因1.3后续建设:弱化品牌因素2、Lynk&Co品牌前景分析2.1 优势及卖点2.2 是否会出现观致所碰到的问题?2.3 18年盈亏平衡点测算2.4 成功要素总结3、风险提示3.1 管理和战略风险3.1 资产注入风险1、观致汽车案例分析1.1 发展历程回顾观致汽车(Qoros)是由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各出资50%组成的合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享誉世界的中国汽车品牌。经过6年的打造,于2013年11月发布该品牌的第一款车‘观致3’轿车。这款车可谓是倾尽人力和物力打造,但投入却没有形成产出。2015年2月管理层发生变动,启动了品牌、产品、和渠道的变革,并下调了观致汽车整体价格,‘观致3 SUV’才略有起色。2015年全年近25亿人民币的亏损以及1.4万辆的惨淡销量是上市之初所没有预料到的。今年上半年观致三款车的总销量在一万台左右,还不及吉利博越SUV的月销量。被寄以厚望的观致SUV 5目前月销量稳定在800台左右,今年3至5万的销量目标基本落空。从第一款车的发售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 观致的品牌建设无疑是失败的。对于国产厂商的高端品牌建设,观致就像一面镜子,避免观致所发生的问题是Lynk&Co品牌成功的第一步。图1. 观致3 SUV及观致5 SUV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聚桐分析注:蓝色为观致3 SUV销量数据,红色为观致5 SUV图2:观致各车型和定价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聚桐分析图3:观致销量和盈亏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Kenon Holdings财报、聚桐分析1.2 销量低迷的原因我们研究了观致的发展历程以及访问了当时负责观致汽车品牌/渠道建设的相关人士之后,分析了三点观致在品牌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品牌定位的偏差观致对于认真造车的情怀和态度不容质疑,品牌建立的初衷也是抱有一定理想,但消费者看重的还是品牌和性价比。观致想打造“一个源自中国的国际品牌”,但这个国际品牌是经不起推敲的。观致的研发和核心技术来源都是以奇瑞为基础,以色列方并没有造车经验,只是提供了资金。国际化体现在了零部件的采购,研发基地,以及管理团队上,但这并不能代表观致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所以在与合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品牌劣势就会凸显。单单强调品牌的国际化并不能在消费者当中引起共鸣。2)产品和服务无明显差异化汽车是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行业,我们认为新品牌的建设应当更加强调产品或者服务的差异性。对于产品的差异,观致的零部件虽然是全球采购,但对基于奇瑞技术打造的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品质的担忧,却一直没能打消费者的顾虑。服务方面,观致上市之初也试图做出差异化的服务,例如1对1的VIP接待、车辆回购服务、车联网等,但这些服务的亮点没有很好的传达到消费者,市场部门也没有主动挖掘这些优点做宣传。雷克萨斯品牌建设案例回顾雷克萨斯的品牌建设就是一个体现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的成功案例。雷克萨斯是在丰田在美国积累广大用户的基础之上打造的,虽然当时美国民众对于丰田品牌的评价也是低档和廉价。雷克萨斯在之后的品牌建设过程当中用远超同业的服务水平,无论是宾至如归的售前服务以及务实的延长保修年限,强调产品的品质来打动消费者,与德系的豪华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在其新铺设的73个代理商网络中,第二年就取得了年销量超7万辆的成绩。相对比之下的观致,虽然其一直强调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但除今年上市的SUV 5外其他产品并无延长保修的条款作保障。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的传递需要市场部门的配合,品牌形象一致性的塑造需要内部的协调和沟通。图4:观致零配件采购商一栏数据来源:搜狐汽车、聚桐分析整理3)销售渠道铺设不力如果说观致的渠道铺设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是不客观的,上市之初经销商的加盟热情还是高涨的。据当时媒体报道,2013年10月签约加盟的经销商已经达100家,公司计划在2014年底铺设达200家经销网络。当时观致的经销商投资者众多,但公司由于品牌形象的考虑,设置了较高的审批条件,导致上市之初经销商网点的铺设比预计中少。观致对于品牌广告和营销的投入也是充足的,消费者是知道观致的存在,但缺少差异化的产品以及对于品牌的不认可致使想了解观致的人本身不多。上市之后低迷的销量最终造成了渠道推进的缓慢。原因我们认为也有三个:1.初步估算,年观致单个4S店年销量在92/166台,这样的销售水平以及高投资额导致经销商后续加盟热情不高。2.观致的经销商策略是偏好与大经销商集团合作,避免个体经销商,这样的策略导致上市销量不高后,大型经销商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不愿意再帮观致拓展网络,导致观致的网络发展处于被动之中。3.观致和奇瑞彻底撇清关系,独立于奇瑞的销售体系导致渠道下沉无法开展。对奇瑞口碑本身的不自信,自然失去了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二三线城市奇瑞的拥护者。1.3 后续建设:弱化品牌因素 消费者不愿意为观致的品牌溢价买单,但这不代表消费者不愿意为良好的品质和服务买单。一款强有力的产品就可以淡化对于高端品牌的渠道的打造。尼桑旗下的GTR车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GTR在美国的销售并没有独立的经销渠道,主要是借助于尼桑的经销商渠道展开销售,但这并不影响GTR品牌的认知。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经销商的打造要以便捷性为主要考量,降低渠道建设的标准,用便利的渠道及差异性的产品和服务重塑品牌的认知。观致目前全国只有88家经销商,按照全国660个城市来计算,渗透率只有13%。利用奇瑞的现有400家经销商网络提高观致的认知度和品牌认同感,导流部分奇瑞或者有替换需求的潜在用户,让观致的口碑和产品品质在更大的范围内广为传播。图5:对标合资车企以及重要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数据数据来源:汽车之家、聚桐分析整理注:渗透率明显高估,仅作为对比2、Lynk&Co品牌前景分析2.1 优势及卖点1)分摊CMA平台/核心零部件制造成本CMA平台在母公司架构下运作,吉利与沃尔沃将一起分担CMA平台成本以及专利费用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CMA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大量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以打造不同品牌和不同车型从而使得车辆的研发和生产费用的降低,提升工厂的效率。Lynk&Co除了在传统能源上将匹配沃尔沃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CMA平台也将拓展到新能源车型的建造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油电混动。2)技术与沃尔沃共享,享受品牌溢价Lynk&Co车型和技术的研发是由2013年成立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负责的。该研发中心同时负责吉利高端车型,Lynk&Co品牌和沃尔沃的技术研发。其规模也是国内汽车厂商在海外研发中心中最大的,有超1700人的研发团队,包括哥德堡研发中心1300名,杭州研发中心400名。Lynk&Co除了将共享沃尔沃的供应商体系之外,也将借鉴沃尔沃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3)强调智能化和用户体验Lynk&Co对个性化服务和用户体验做更多的开发和尝试。其视一款车的销售为服务的开始,之后将提供有远程化便捷对接,数据化维修以及一系列良好的用户体验。Lynk&Co将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有可能将效仿手机以月租和流量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运营汽车产品。并且顺应共享经济,将从拥有转为分享,为客户提供不一样的体验。2.2 是否会出现观致所碰到的问题?1)定价对标准确,品牌故事完整品牌故事的完整性是打开销量的第一步。Lynk&Co品牌的定位是合资品牌,有沃尔沃为其背书,核心零部件与沃尔沃共享,品牌故事完整。从价格定位来看,定位于国产品牌至合资品牌定价之间,价格将对标韩系品牌终端价格。品牌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可以借鉴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品牌宝沃。今年4月份上市的新品牌宝沃目前销量稳定在5000辆左右,暂且先不讨论宝沃销量的可持续与否,从上市不到半年的表现来看应该算是优秀的。宝沃汽车品牌建设案例分析宝沃品牌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辉煌过,但之后消失匿迹。2014年福田汽车从宝沃创始人的曾孙手中购买了品牌,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使得宝沃中国成了一家外商独资公司。福田汽车打造了一个宝沃孙子的执着复兴计划和有着历史渊源品牌复活的故事。单单是完美的品牌故事还未能打动消费者,但通过精准营销的手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宝沃上市之初一直是以德系豪华车来作为对标竞争对手,但上市之后的定价远低于市场的预期。通过营造出一个进口品牌的品质,合资品牌的价格来打开销售局面。图6:品牌定位定价对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专家访谈、聚桐分析整理2)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性Lynk&Co品牌依托沃尔沃技术,沃尔沃零部件,以及吉利多年研发的沉淀形成产品的差异性。从产品上来看,相比观致Lynk&Co的优势有:1.沃尔沃的产品和设计本身在国内市场受到肯定。从新品的投放速度和产品的设计和品质来看,沃尔沃自身的技术和研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观致受限于奇瑞的技术,主机厂的调校无法上一台阶。 Lynk&Co借助沃尔沃的技术优势,车辆的调校将达到合资汽车水平3. 与沃尔沃共享核心部件的研发和技术平台,例如发动机、底盘、以及动力总成等相比于体现产品的差异性来说,服务的差异性更为直观。宝沃的成功与在上市之初推出多项实质性的服务不无关系,如提供终身保修0付费、 终身车联0付费、以及五年半价换购等。Lynk&Co也致力打造服务的差异性,但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对于差异性的把握还需要后续的跟踪。图7:沃尔沃国产车型销量数据来源:选车网、聚桐分析3)渠道铺设进展顺利,返利务实通过草根调研,我们了解到Lynk&Co品牌目前渠道铺设进展顺利,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二线城市已有超过10家的经销商集团或者个人投资者有加盟意向。Lynk&Co的经销商加盟平均投资标准在800万,低于当年观致的1000万。品牌返利水平在50-60%,高于观致40%返利,其中30%为建筑物料支持,剩余70%为提车补贴,以每台车1000元提车折扣形式返利。经销商招商加盟的策略上,Lynk&Co拥抱各类投资者,包括大型经销商、个人投资者、以及吉利原有的经销商投资者,并且避免一个城市被一家经销商所垄断。图8:经销商建设理念和规划对比数据来源:草根调研、专家访谈、聚桐分析整理图9:4s店加盟标准对比数据来源:草根调研、聚桐分析2.3 2018年盈亏平衡点测算Lynk&Co品牌按照15万平均税前单价,以及毛利20%测算,单车毛利约在3万左右。费用方面,根据平均50%的经销商建设返利情况,800万的单店建设投资额,以及年50家经销商建设的进度,我们预计经销商渠道建设费用每年约在2亿。营销和广告费用方面,我们参照观致的广告支出每年约为6亿左右。根据观致外方母公司财报披露信息,上市三年观致每年的管理和摊销费用平均在7.3亿左右,由于吉利采用的是国内的管理团队,管理费用合理假设在6.5个亿左右。研发费用预计与观致三年平均水平持平,每年花费在3亿元左右。每年整体开支在17.5个亿的水平,2018年达到盈亏平衡的销量为5.8万台。图10:观致收入表数据来源:Kenon Holdings年报、聚桐分析图11:2018年Lynk&Co品牌销量盈亏平衡点敏感度测试数据来源:聚桐分析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单位为千元人民币,销量单位为千辆2.4 成功要素小结和点评汽车作为低频消费品,新品牌的打造更为困难。基于现有信息的判断,我们对于Lynk&Co品牌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新品牌建立的成功与否跟众多因素有关并且现在距离Lynk&Co第一款车型发售还有将近一年时间,有些关键要素目前还不明朗,并值得后续的跟踪和观察。我们总结了一些汽车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以及后续值得继续跟踪的点:3、风险提示3.1 管理和战略风险由于现在Lynk&Co的品牌建设还处于早期,不排除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管理和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品牌建设失败。3.2 资产注入风险Lynk&Co由于还处在筹备早期阶段还在母公司旗下运营,之后注入上市资产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后续的具体方案还未出台。&#xe630;&#xe631;&#xe6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ynk co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