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金融公司销售怎么做的

今天去一家金融公司面试,职位是网贷客服,大家对这个职位怎么看?_百度知道
今天去一家金融公司面试,职位是网贷客服,大家对这个职位怎么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职位挺好的啊,服务行业本身就有很大发展,网贷本身也是一个朝阳产业,选择一个职业在乎你自己的参与度和回报度,只要不违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我就和像来这投啊、人人贷什么的客户交流过,他们为别人服务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能获得快乐,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采纳率:40%
我是做人事工作的。客服职位一般是处理疑问,解决投诉或者转去相关部门。会遇到许多抱怨,也需要说许多话。如果喉咙不好的朋友不推荐尝试。
嗯嗯,我也怎么觉得,但是是网贷客服,对网贷不太了解,大家对网贷怎么看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网贷这个行业现在势头很盛,多学习学习了解了解,个人认为选择这行业还不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金融公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家对金融行业怎么看的【廉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0,503贴子:
大家对金融行业怎么看的收藏
我舅妈今天知道我做金融就给我上课了,叫我换工作,很多人说是传销,我现在做的这个就是上班挂QQ导入客户号码,在qq打广告拉人进群,然后群里有老师给他们上课聊天,我们这里也有老员工进群里说话,就是群里的老师说哪个股票好他们就起哄说好什么时候买的,赚了多少钱,
买买买,买一百万股票
大家给个意见怎么办?换工作还是不换
刚过来面试 试用期第四天
有人拉过我进这样的群,然后退了
都是一个坑
是p2p,还是基金公司。行业是不错,靠忽悠人赚钱的公司,必须撤。
? 精神病患者触电推广:最近巴黎出现了一名非常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名叫触电推广,据说他平时一直躲在暗处,但只要人们问他三个问题,他便会在一秒之内出现,因此,他成为了巴黎2016年首位精神病患者。大家有请他上场:请精神病患者触电推广回答以下问题:1.手机直降多少?2.魅族MX5有什么活动?3.售几元起?
还是老老实实做工吧?汽车销售有兴趣吗
大型证券公司还是有得发展,就是现在市场太低迷。一些杂牌军就算了吧
这些所谓的网络公司说好听是投资公司,实质上就是骗子,坑人买股票,原油,白银什么的,业务员赚所谓的手续费,公司直接赚客户亏的钱
你亏得到系你噶本事,良心过得去你就做咯
你在做的事,违反那条法律了吗?
做证劵还是可以的,年轻人别被人骗了
反正我对那行没什么好感
我今天也在这公司干了一天
我做了一年多了。
做金融投资之类的……首先过自己良心这关………有几个同学在广州做发了…都在廉江买百几万的房子……
这不是金融,是诈骗团伙,将来一旦东窗事发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一系就辉煌腾达,一系就好残酷
金融永远是服务于实体的,只不过我们的传统却是重农抑商两千多年,一百多年的近现代进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未来的金融市场会更规范,更健全。
我坚持了一年,苦逼的一年,现在做分析师,无压力月薪将近一万。??
这是金融公司?
这特么是骗,啥金融行业
登录百度帐号大家怎么看待金融公司的
- 爱上问答网
AD760-90当前位置: &
大家怎么看待金融公司的
AD1000-90未解决问题
大家怎么看待金融公司的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谢你帮我,祝你快乐,愿你事事如意

本页链接:AD336-280AD336-280AD728-90
回答列表AD728-90相关内容AD728-250
大家还关注AD728-250AD160-600金融新趋势下,如何让你的企业更“有钱”
2018年正和岛创变者年会暨第6届正和岛岛邻大会于6月2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召开,近千位企业家齐聚。在“资本能力创变者”的分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中心总经理魏刚、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艾佳生活创始合伙人兼CEO潘定国、闪送联合创始人于红建、北京盖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豪放、正和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总裁陈里分享了各自观点,以下为内容精选:
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总经理魏刚:
金融周期从宽松步入从紧,从结构上看间接融资会非常紧,但直接融资会相对宽松些。
中央去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四项原则三项任务”的第二条,就是要优化结构、优化金融的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和产品体系,原因就在于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宽松周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非常充分了。这是大环境。
过去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宝贵的资金资源被低效配置。国有企业占了银行信贷70%的资源,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比民营企业平均要低2%不止。但是从经营效率来看,从ROE来看,比民营企业又低2%不止。
其次是风险的积聚。这里既包括银行体系自身的风险积聚,也包括企业高杠杆带来的风险问题。
前两天股市大跌,很多企业股权质押就面临平仓压力。有很多企业现在不是经营有问题,而是资本不足,特别是股本资本不足,所以才会面临资金断链。
资本市场过去服务工业经济,服务传统制造业,之后要转向以新经济企业为主体的发展上来。这里的新经济企业是:1) 传统经济里面优化升级的企业;2)高技术的企业;3)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
前一段时间证监会也出台了支持创新企业发行凭证和股票上市试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媒体有很多解读,也有很多误读。例如火热的独角兽概念,仔细看看证监会的官方文件,从来没有讲要支持独角兽。
在我看来,这一次创新企业试点上市,其实是中国资本市场以开放促改革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因为这次改革里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我们对发行上市的条件和发行审核的制度做出了大概十个方面的重大调整。这里面包括VIE结构、双重股权结构、未盈利的、上市之前存在着未弥补亏损的,都可以上市。这些调整就是为科技型企业上市量身订作,把过去制约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很多枷锁给打掉了。
二是企业上市之后持续监管的变化。企业不仅要上,上了之后要发展得好。对科技型企业来说,创新是你的基因,创新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这些创新企业都有大量的投资、交易时时刻刻在发生,如果按现有的制度管,那就管死了。
所以,我们给了企业很大的决策自主权,你可以申请豁免、可以董事会自行判断,交易所保留了必要的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其他都给企业了。
这两大变化的着力点,就在于为接下来开展的制度改革做探索,希望通过这次改革来凝聚共识。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三点。这三点对让企业“有钱”这个话题来说非常重要。
第一,预判形势;
第二,做好预感;
第三,选好工具;
预判大趋势的话,可以看到的一点是,监管格局确实进入到了新的情况。前天股市暴跌,紧接着央行行长就出来表态,新华社就发文,几大证券报就有头版文章。和2015年股灾时的应对速度相比,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觉得这得益于监管架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和完善不仅体现在架构上,也体现在体系上。货币政策和宏观审视这种“双支柱”体系就是一种体现。可以看到,其实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微调。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到过一个观点,叫微调的开始。也就是在坚持既定的宏观管理政策和监管政策大的基调之下,今年会做更多的对冲式、结构性的调整。比如说昨天晚上国务院常务会讲到的对中小企业的差别降准等等,下半年可能会更多。
无论是政策面的引导、对券商控股公司的要求,还是监管部门对于独角兽海外上市的认定,都能发现机构在新的监管形势下出现了头部化的现象。这个变化其实有点儿像是互联网行业这些年发生的情况,要么是前两位或者是前三位头部企业,要么就没有你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整体流动性收缩,核心资产变得拥挤了,好的资产甚至出现泡沫化。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大家去追捧一些所谓明星项目,也出现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况。
还有一个特点我觉得也比较重要,二级市场上也已经出现,就是从资金端的去杠杆到资产端的去杠杆。2015年股灾发生的时候,很多投资机构、投资者因为融资杠杆爆仓,这是资金端的去杠杆。现在叫资产端的去杠杆,很多上市公司在2015年以后做了非常不恰当的股权质押安排,有的企业的质押率非常高,以至于在整个二级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现在出现了连环爆仓的情况,企业家失去对这个企业的控制权,这叫资产端去杠杆。
同很多企业家接触下来发现,最近出现风险的企业,并不是说没有资本意识,而是把资本这个事理解得太简单了。例如为了融资不顾一切,没有把工具选择好、没有把节奏安排好,以至于造成今天股权质押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对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企业来说,这就是一种警醒,提示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资本运作能力、工具选择能力。我最近跟一位企业家交流,他们企业的情况还不错,不光是去杠杆,连短融、中票这些都去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现状要求大家对资本、形势的把握非常具体。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危机,看到严峻的形势,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机会,特别是企业家,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看待危和机。对很多企业来讲,未来一两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购资产、收购项目、完善自己布局的一个机会。
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
中国经济下一个大风口就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因为其他的任何行业一年想做几万亿,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大到什么地步呢?从规划上来看,2025年,我们测算电动汽车会达到8000万辆,到2030年会达到1亿辆。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国际化公司都盯上汽车,一旦规模做起来,可以几十万辆的生产,做电池的可以10GW的生产,但唯有充电桩的,永远是一个一个的。
可以想象,充电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产业?
按照最低标准,每建一个充电桩需要投资2万,那么对应到2030年总投资就需要2万亿,而这2万亿里70%都是设备制造。从运营服务上来讲,一个车一天充放30度电,一亿辆车一年刚好充1万亿度电,1块钱的电费加上5-7毛钱的服务费,最终的结果可以达到1.5-1.7万亿的充电运营服务,而充电运营服务商未来只有3-5家,就像手机运营商一样的,如果他能活下来,将达到每年3000亿到5000亿的规模。
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这绝对不是特锐德或特来电一家企业能做完的。所以我们希望在正和岛上找到充电项目的合伙人。合伙人提供相应的地产和资源,大概有8-10个车位的面积,投入几十到一百万的资金。我们则会在大平台上测算出合适的地理位置,利用我们的运维和服务平台,与合伙人共建。
我们做充电的公司叫特来电,支付平台叫特来钱,电商平台叫特来购……今天和正和岛的每一位岛亲在一起,如果我们有缘去做新能源,那我们就叫特来缘。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其实不用担心融资的事,这些钱一定是要找你的。
第二点作为投资人怎么看公司,看待它的价值,首先是要解决核心的需求,比如像闪送就解决了快速配送模式。像以前物流公司不一定这么灵活,你的商业模式能够解决这些痛点,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业务本身能不能产生商业价值或者财务上的价值,多数的投资人,投一个项目想的就是怎么1块钱变5块钱,战略投资人看得会更长远。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你一定是被资本去追棒的。
艾佳生活创始合伙人兼CEO潘定国:
我有两点融资体会:
1、人品要比较好。
2、模式要比较好。
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融资的节奏还在于自己的业务发展,艾佳在2016年9月份融了A轮,当时只做到了十几个亿,拿了正和岛基金和达晨的资金之后,我们补充弹药,2017年我们就做了百亿的合约。
所以,资本无论是对我们在团队还是体系搭建,帮助比较大的。艾佳会再融10个亿,更多的想法是规模能从500亿,把底层建得更扎实,人才队伍层次更高。我的体会拿到钱以后,更多的要想着怎么对自己的业务能有支撑和补充。
另外要更从容。艾佳帐上会有50亿的现金流,那还要融资吗?我认为大家居这样低频加上线下特别重的长链条,要有更多的武器弹药,构建更大的行业大坝。
我们作为创业者比较苦逼的是传统融资壁垒,通过资本机构认可我们团队和模式,支撑我们能够更好的发展。
闪送联合创始人于红建:
2017年融资超过1亿美金,在这个过程中,闪送有几个大的原则:
1、首先产品和服务一定是过硬的,只有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问题,才会被市场认可。
2、一定要验证你的增长假设。
3、要验证你的盈利假设,处于融资不同的阶段,这很重要。一定不要在缺钱的时候融资,一定是在兜里有钱的时候去融资,这样你在谈判的情况下才占有优势,可以溢价。
其实融资的过程中很多创业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更高的估值,要拿更多的钱,其实在6-12个月的规划里,只要钱够用就行。
闪送是比较保守的,一直保证自己的钱够花18个月,这样在经历寒冬的过程中(2015——2016年),闪送证明了自己有盈利能力,所以后来拿到了1个亿美金的融资。
总结就是产品要过硬,兜里的钱要足够度过一个小周期,就是哪怕你拿不到钱,依然可以活着。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讲,往往有的时候不是发展越快越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盖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豪放:
在2010年创立了一家做基础医疗的公司,在2013年开始走入产业化,前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当初接触的资本都是国内排名前二十的,一问做什么事情,我说面向中国的基础医疗市场领域,开创一个移动医疗领域。大多数人觉得这个想法还挺美好的,现实好像从来没听过有这么一件事能做,所以沟通起来蛮困难的。
创业首先不能把全部的目标和精力都盯在钱上,更多是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前几年我们就专注做好一件事,不管市场怎么变、不管什么样的概念、不管有没有人看好我们。所以,在2013年拿到了君联资本的A轮融资。
在第二阶段就是深入。面对一个广袤的市场,按照三个三年发展的计划去发展,一路走来,我们完成了三轮超过4个亿的融资。
正和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总裁陈里:
在正和岛做投资以来我一直在想,正和岛投资跟其他的类似机构怎么形成差异化?我们一直说自己是联合投资基金,联合的是这样几方面:
有非常强大的产业资源的上市公司;
做股权投资的优秀同行;
其他在资本市场各个环节里面要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
我们要一起联合起来,真正打造产融结合的生态圈。我本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工作了12年,主要从事产业促进,以及基于产业促进的投融资工作,所以我对投资的理念和我的方法论,跟纯粹的财务投资可能会有所区别。
正和岛投资应该成为一条纽带,把产业和金融能够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把基于业务和技术产品的实体企业家,和基于资本市场的投资专家联系起来。
现在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资本市场,和机构接触的机会其实也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既能了解产业又同时重视资本的人。这样的人多起来,我们这个链接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公司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