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宽容的公司感想都死掉了,真的吗

是谁在点赞《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是谁在点赞《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薇薇心语百家号图片来自网络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的文章,转发的人大多是老板或者企业的管理者。虽然看文章标题就知道,这肯定是个哗众取宠的文章,要么是为了追求爆文骗赞骗流量,要么就是怨气太深,无处发泄想要压榨员工意愿的小老板,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哄骗员工的老滑头。可是人啊,就是这样,心里不屑,却还是点开看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宣布倒闭呢?”这是一开始作者抛出的引子,就为了后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证明公司倒闭的原因,是对员工太宽容。接下来啊,大写加粗的字体告诉我们“安逸和宽容 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任”。然后下面开始大段大段的洒鸡汤。老板不能对员工好,老板不压榨员工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老板只有压榨员工,公司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否则公司只有死路一条。你压榨过的员工,总有一天会感谢你当时对他的磨练。我看到这简直被气笑了。是啊,这种文字,多少老板简直奉若圣经啊。这简直就是给那些压榨员工的老板们铺好了台阶,老板您随便走就好了啊,您怎么走都有理,滑倒算我输。接下来的内容就更加精彩了。开始谈不要高薪聘请员工。逻辑是,自己的钱都还没有赚回来,就给高薪,你会死掉的。连公司装修的好一点、福利好一点都意味着烧投资人的钱,等着关门倒闭。看到这我有个小疑问,我赚的难道不是我劳动付出的应得报酬么,怎么就成了你还没赚钱就不付给我我应得的工资呢?如果这个道理成立,那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不能去,因为他们还没开始盈利,你去了是帮他们盈利的,但是你不能拿你该拿的薪水。要小心。接着,峰回路转,总不好总是以一个土老板要占员工便宜的角度来写文章吧,那逼格也太不高了啊,而且太容易让人看穿了啊。没关系,搬出华为的狼性文化做挡箭牌就好了。毕竟,华为的成功谁不知道啊,狼性文化谁不晓得啊。问题来了,文章里面让各位老板一定要和员工谈狼性、谈华为、谈愿景、谈共同发展。那么,基层员工可以和你谈持股、谈分红、谈高薪吗?华为狼性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是高薪。而作者说什么,一开始不能给高薪。后面能不能给,不一定。所以啊,一些创业公司,连五险一金都交不全,就不要学华为了,华为付出的成本听见了你们这么说会觉得自己亏了的。而我一个普通员工,老板每天压榨我,让我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家人怨气一堆,自己累一身病,然后拿着与工作付出完全不对等的薪水,工作环境差的要命,上司没事骂我叫我半夜起来改PPT,我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到下一个公司我怎么不确定我会念着上一个公司的好呢?倒是有一种情况我知道,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说实话,真在一个创业公司,加班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既然是创业,一不给股份二不给期权,一人干着好几个人的活,明明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这种变相的让员工风险共担的行为,不给相应的回报,就是有问题的了。以创业者的身份要求员工,却以基层的不能再基层的待遇对待员工,这不是精明,这叫鸡贼。这篇文章也不能说都是胡说,毕竟给了那些胡乱做决策、不懂管理、信口开河的老板一剂安慰,毕竟他可以说,我的公司倒闭了,是因为我对员工太宽容了,对他们太好了。体面又大气。企业死掉的原因太多了,但多数情况下,是老板的锅。员工是企业的一种资源,而老板是谁,是整合资源的人。一个懒得整合资源、想着如何短时间内榨干资源的人,发现自己失败了,反过头来说资源有问题,资源怎么不知道自己整合自己再生,真是扎心。所以啊,是谁在点赞这篇文章,以后去他的公司,可得小心点了。至少,得熟悉劳动法,但估计也就是勉强保平安吧。希望你遇不到这样的公司。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薇薇心语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记录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家对《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这篇文章的看法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大家对《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这篇文章的看法是什么?
为了大家更了解这篇奇葩网红文章,我简要摘录如下:1、 安逸和宽容,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2、 企业要努力的人 而不是最贵的人3、 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4、 为高薪而共同奋斗5、 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企业文化6、 宽容是一把温柔刀 斩断了高薪鉴于此,作者得出结论如下: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了。首先,我肯定这篇文章有一定道理,作者是一个私企老板,创业很成功,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创业企业管理观点。但是,我肯定地认为,这位老板说的并不全对,有失偏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我认为,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情感,让员工心安,为了共同的梦想,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甘愿奉献,团队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能成就大事。2500年前,孔子就说过:“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这就是对企业管理的最好诠释。这句话是啥意思呢?还是从最古老的对话开始吧。孔子的学生子路问:“老师,怎样才能成就大事?”“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懂得尊重别人。” “这样就够了吗?”“好好做自己,使周围的人心安、快乐。” ……因此,针对创业老板来说,要想管好团队,一定要先管好自己,时时处处做好表率,对员工负责,让他们心安、快乐,让他们认同企业文化,不断成长,乐于奉献,当然,高工资最好,工资低也没问题,只要大家相信未来,一切OK。马云18罗汉不就是如此吗?台湾蔡崇信自愿放弃高薪,接受了马云月薪500,还愿意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是靠制度严格要求的吗?你想想,连饭都吃不饱,还要被军事化管理……老蔡跟定马云,不就是因为他相信了马云,心安理得,不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未来吗?大家一定想知道,马云的团队管理如何呢?我以为,马云一定是以人为本,绝对的人性管理,绝非赤裸裸的狼性文化。即使是狼性文化,也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关怀的基础之上的文化,绝非空中楼阁。我一直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情感温度,即人文关怀,绝非冷冰冰的机器,或者冷酷无情的禽兽。一味追求金钱至上的人,必定无情无义,终将被唾弃。我还认为:宽松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那就是放羊,放任自流,绝对不可取。因此,创业初期,老板的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创业企业的制胜法宝。比如:李嘉诚、马云……《洛杉矶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个孔子式创业企业:有家公司说大没有多大,但好歹 4500 多人,不打卡,没绩效,KPI 听都没听过,说白了,上不上班自己看着办,工作完成了就行。一人工作,全家医保,就算是新人刚上班,说一句家里有人生病,立马放 6 个月的带薪假,怀孕也是一样的待遇。照说这种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的 ' 三无 ' 企业,是不可能被人看好的。果不其然,曾还在发家的阶段,《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来采访,摇着头走了,报纸上坚定地预测,' 你们现在可以这样管,等做到 2 亿美元就不行了。'两个创始人人不服气,等企业做到 2 亿美元的时候,把记者请回来,记者一看,怎么管理还这么懒散,再次出言警告,你们这样,到10 亿美元就要完!'现在我们每年营收超过 65 亿美元了,但还是在这样管理。'记者也是信了邪,全世界估计也就你们家敢这样做生意了。而这家完美避开所有企业管理法则,却凭着这股懒散做到世界第一的公司,就是全世界内存界的一哥——金士顿!如今它不仅已经摆脱质疑,甚至还变成美国科技人员,人人都向往的乌托邦理想国。不过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不融资、不上市、无贷款,这家世界 500 强里最奇葩的私企,还是出自两位华人之手——杜纪川和孙大卫。看完金士顿的例子,你还觉得“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吗?但是反过来,你如果觉得金士顿就是靠宽松、靠高福利做到世界第一的,那你也错了。所有企业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两个单独的因素。因此,针对管理而言,应该宽松还是严厉,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当然,我还是坚定地认为,公司倒闭的时候,老板最应该反思的就是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员工,毕竟,你是最高管理者,你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还是孔子那句老话:不怨天,不忧人。一日三省吾身,做最好的自己。
馆藏&284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老板的纵容=公司倒闭
那些从外资大公司跳槽来华为的员工,曾嘲笑华为“老土”。
不但要求上下班打卡,还在出差上实行低标准的消费制度,但任正非始终坚持这些严格制度。
最近我招聘了一个新人,我问了他一些他之前公司情况,做的都是非常大的客户,也很有价值。
他也说他们公司福利非常的好,对员工也宽容。
但我最后问他为什么那么好的公司却要选择离开?
他的回答让人乍舌,“公司垮了”。
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宣布倒闭呢?
一、安逸和宽容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
这个问题我有过切肤之痛。
2012年曾和其它几个人合伙人投资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员工上下班时间自己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原则只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和完成任务。
现在想来真是傻傻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严明的纪律是不会有成绩的,解放军作战为什么厉害?
是因为纪律严明啊。
我之前的一些同事,他们在公司的时候都非常的恨我,说我太苛刻。
但他们一离开我们所在的团队,他们立马就成为了另一个团队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和我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别再对制度进行宽容,别再对员工进行宽容,这是对员工未来的最大不负责。
作为企业主,作为管理者,你要帮助员工成长,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收入,体面的生活,这才是对他未来的负责。
二、企业要努力的人不是最贵的人
有些企业老板,不知道从那个大佬那里听来的理论,要用最高的薪资聘请最优秀的人才。
这个道理听里来不错,但能执行吗?
我非常赞同高薪养人,但我不认同企业一开始就高薪,你钱都还没赚回来,你就高薪。
你知道赚钱是需要过程的,当过程的结果都还没到来的时候,你就死掉了,这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事情,我比较赞同将赚回来的钱合理的分掉,我也认为绝大多数企业主不会在这个问题纠结。
那回头来说,招聘是不是该招聘最合适的人,最努力愿意一起共同发展的人来共同成长。
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比挖几个看起来闪光点满多的人实在的多。
三、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我见了很多创业型的公司。
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就租最好的办公室,要大要够气派,请最好的装修,用最好的办公家具;
人手一台苹果电脑,每天都有早茶、下午茶时间,一天工作8小时,其中有个3个小时是休息时间。
同学们看着这种成立没两年的公司,就千万别去,你如果为了玩一下,那你搞紧,因为没多少时间了。
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活下去,烧投资人的钱可以活多久?
不是谁都有Google那种资本来玩的?
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低调做事,如果你看着一个简朴的公司,但每个人都很认真很努力的做事,你就去吧。
错不了的,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好的多。
因为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
四、为高薪而共同奋斗
别抱怨你的薪资低了。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的收入不够高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绝大多数企业主其实非常愿意给一些高薪资来和员工共同成长。
但员工同学,你自己做到了努力吗?
当你真正认识到工作时,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完成的时候,你一定就是你企业中下一个高薪的人。
如果你老板还是没给你高薪,那你到我公司来。
五、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企业文化
我调查了20多家倒闭的创业企业。
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老板,几乎没有人加班。
创业中,我们最需要的是跑的快跑的稳,公司资源本身非常有限,人力一样的,你朝九晚五的,一天能做多少事?
你怎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华为为什么市值是BAT的总和还要多?
我和他们曾有个几个月的业务交集,对华为员工来说,没有白天黑夜,只有什么时候完成任务。
别再羡慕别人了,你也可以做到的。
六、宽容是一把温柔刀斩断了高薪
我原来大学宿舍的4个同学里,工资相差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是M和L。
M如今在一家外企供职,工资近两万,而L在一家私企做翻译工作,工资6千多。
回到3年前,刚毕业不久,L是我们羡慕的对象。
刚参加工作,她的工资就有5千多,在我们几个人中算高的,重点是,她上班没什么压力。
听她讲,她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上司,对她格外宽容。
比如她在业务上如果出了什么错,她的上司从来都不会批评她,只是态度温和地跟她讲清楚就完事了;
实习期的时候还说得多一点,转正之后,基本上就不怎么管她的事儿了。
L说,上班感觉很自由,没有什么压力,自己的翻译稿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到点上下班,氛围轻松,工资也还可以。
相比之下,M就苦逼多了,她直言自己遇到了一个变态上司,她刚入职的时候做的是助理工作。
他的上司总是挑剔她的PPT毫无特色,毫无重点,语言直白激烈。
虽然她是花了整整3天做出来的,但是,还是被她的上司全盘否定了。
有一次因为第二天会议马上要用到她做的PPT,临时又被上司否定。
L熬了一个通宵重新修改了一遍,甚是辛苦,我们都深表同情。
3年时间过去了,L依然在那家公司上班,悠然自得,只不过,她的工资上涨缓慢,变化不大。
而一直经历被上司“虐待”的M成长迅速,一跃跻身到了公司中层。
工资翻了好几番,现在,她很感谢之前那个对她一点都不宽容的上司。
每个人都想进入一个职场舒适圈:有宽容的上司,有安逸的氛围。
问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潜力很难得到激发,温水煮青蛙,业务水平很难得到推进,成长速度变得非常缓慢,工资低廉,难有长进。
当你每天都重复着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不必担心领导的“找茬”,平安度日,那么,你的职位就变得随时可能被取代。
因此,除非你是一个优秀到无可挑剔的人,否则,上司对你的一贯宽容,就如同一把温柔刀。
于无形中,会斩断你获得高薪的路径。
七、不够宽容的上司只是恨铁不成钢
提倡企业“家文化”的涵义在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相互尊重的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能在友好温暖的环境里毫无压力地展现自我。
固然,友好而温暖的职场环境的确有利于员工表现自我,但是,一味的安逸容易滋生懈怠,一味的宽容易滋生骄纵。
真实的职场并没有那么像“家”,它是缺少温度、充满压力的竞技场。
上司行事苛刻,看似对你百般刁难,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他也正是你成长的助推剂。
PayPal的CEO埃隆·马斯克被誉为“来自地狱的暴君”,他的情绪反复无常;
公司的员工都认为他对待下属太过苛刻,毫无宽容可言。
对待做事达不到他标准的员工,他表现出随时可以让其滚蛋的姿态,他经常说:
如果你想解雇某人,就应该马上解雇,否则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所以,了解他风格的员工都清楚,在马斯克手下做事,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完成,而且要完成得漂亮,否则就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久而久之,专业能力会保持较高水准,涨薪便指日可待。
一个不宽容的上司,会让你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让你在成长的痛苦中继续挑战自己,在不断的蜕变中实现突飞猛进。
有数据显示:2016年,华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为941.79亿元,除以18万名员工,平均每人年薪所得为523216元;
加上净利润分红379亿,每人大概分红得210555元,计算得出:2016年华为18万员工的年均总收入为73.3771万元。
折合到每月的薪水,华为员工月工资约6万,这个数字够惊艳吧!
但是,华为员工的顶头上司任正非,从来都不是一个宽容的领导。
他给员工提出了16项高标准,否则也培养不出拥有“狼性文化”的团队。
任正非算是业界里脾气很大、对待下属很严厉的企业家,即使是对待高层干部,态度上也绝不宽容。
有一次,有干部准备了第二天的汇报提纲。
任正非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就“啪”的一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
于是骂了起来,足足有半个小时,总裁办的主任严慧敏当时就哭了。
上司不宽容,多少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味道,如果你理解了,并把握每次精进的机会,便是迈入高薪行列的第一步。
所以,要感谢那些对你不够宽容的上司。
是他们让你无惧于年龄危机,无惧于职场前路的未知,毕竟,职场冷酷,它遵循适者生存。
而那些对你很宽容的上司,你要同样报之以感谢,工资卡里那个数字,每次都扎心,你该知道,是时候醒悟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心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