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交易上百亿,他能解决京东金融小白卡的痛点吗

第03版:上海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共享汽车的槽点和痛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 | 夏妍
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 摄   柏可林 摄   柏可林 摄
  今年以来,共享汽车成为风靡市场的新事物。  从用户体验来讲,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调查,主要有两个槽点:一、押金高,资金管理的透明性不够;二、共享汽车网店偏少,取车停车不够方便。  从行业发展看,虽然前景可期,但是,几家共享汽车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盈利压力比较大,盈利模式还需要再开拓。  槽点一:  押金多不多去哪儿了  共享汽车怎么用?好不好用?  上海的王小白(化名)特意注册了一款TOGO(途歌)的APP。  “填写姓名、手机号,驾照照片上传至APP审核验证。”王女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外还需要支付1500元押金,“条款上是这么写的,用车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违章等行为,这笔押金在订单结算成功后20天可以申请退还。”  对于押金问题,“要先付1500元的押金,感觉有些贵了。”前几日体验过共享汽车的张灵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而且退还的日期有些长,总让人有些心不安。”  行业观察员怎么看押金问题?  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租车收押金是正常的。从汽车本身的成本和维护价格来说,1500左右的押金并不是很过分,如果真的是很好的车,这个押金的数额甚至还有些低了。  共享汽车企业负责人又怎么理解?  Gofun出行COO谭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收取押金的初衷是保护负责任的用户,降低无束缚性的用车行为,提醒消费者要规范用车行为,这是一个管理方式。  上海一家共享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押金是合规收取的,“至于为何退还时间较长,也是考虑到汽车检查的时间,这也是合乎程序规定的。”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承认,“有些车企会不收取押金”,“他们是按等级驾照等方式来管理,可是这其实都出过事情,车剐蹭甚至丢失后,用户拒绝赔款等。”  那么,20天内押金去哪儿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多家共享汽车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用户的押金是安全的,但是因为涉及到公司商业机密问题,并不方便公开谈论去向用途。  张旭说,“这些钱,会成为企业的一个资金池。押金的作用、去向,企业没有义务对外公开。”  “当然,如果出现企业违规操作,发现问题后,消费者可以直接投诉企业。终归,这些押金安全方面问题,与一家企业自身运营模式也有关系。”张旭认为,共享汽车的盈利模式与如今的网约车专车相同,都是通过收取费用,扩大客户群来获取收益。  一位网贷行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共享汽车如外界议论那样,选择用押金去“做金融”,搞“P2P”,那么该行业背后的资金链风险将会非常大,“准确地说,做法都是违规的,随时会遭遇资金风险。对企业诚信度也有影响”。  槽点二:  车少停车点布局少  交完押金,审核完驾照,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据悉,途歌在上海市场上投放的车辆大多集中在陆家嘴、淮海路、人民广场等CBD区域。  在世纪大道地铁站搜索附近车辆,王女士发现,整个陆家嘴片区的共享汽车不足10辆,离自己最近的一部共享汽车停放在2公里之外的中国保险大厦停车场。  2公里距离,不远,但也不算近。有没有更近的车呢?  “其实是有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在APP上点击“搜索接力用车”,2公里之内出现了6辆可供使用的共享汽车。所谓“接力用车”,指的是使用附近非指定网点的车辆,也就是上一个用户随意停放的。  “虽然这些车的距离很近,但是下一个用户要自行承担上一位用户产生的停车费用。”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新用户成了“接盘侠”。  最终,王女士坐了一站地铁后,前往2公里之外的指定网点。  共享汽车,本质上是汽车分时租赁(car&sharing)。谭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时租赁市场的吸引点,就是要体现出便捷性。  “停靠网点有限,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的问题。”张旭认为,“对比专车服务等,分时租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车需要找到相应的停车点,这些便捷性的问题,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障碍。”  上述共享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做的是共享汽车,自然成本和使用方式上与之前的共享单车有不同的地方,存取车辆,就必须与附近的停车点布局有关。“我们刚刚起步,停车点布局有限,未来需要布局这方面。”  行业爆点:  2020年前突破式发展  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的报告,截至2016年初,汽车分时租赁(也就是共享汽车)约有30余家上规模企业,市场总车队规模约3万辆,整个市场在飞快发展。  进入2017年,中国共享汽车企业开始扩张。  公开资料显示,进入国内“共享汽车”市场的有戴姆勒、北汽、吉利等汽车制造企业,也有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上汽集团旗下环球车享EVCARD等运营商,还有一度、途歌TOGO、EZZY等企业。  谭奕告诉记者,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6中国约车及租车市场分析报告》,在共享经济为消费群体普遍接受的市场状态下,新能源分时租赁将迸发出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尤其在交通压力特别巨大的城市,通过有效整合社会零碎汽车资源,新能源分时租赁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还能够解决城市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停车用车困难问题。同时,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完善停车网点与充电系统等配套设施,让新能源分时租赁显现出比其他移动出行领域更快的发展节奏”。  谭奕对共享汽车市场的未来很乐观,“市场竞争远没有开始,潜力巨大”。  张旭表示,“政策对新能源车方面的支持,环保节能的概念让共享汽车这个行业得到进一步推动。”  普华永道思略特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报告中指出,分时租赁在2020年前迎来突破式发展。“目前全国2.5亿人拥有驾照,汽车保有量为1.8亿(其中私家车1.2亿),全国范围有几千万持照无车人员都将是分时租赁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智能手机用户已经高达5.6亿),分时租赁的手机端使用环境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从政策法规角度,政府从各个层面推动共享经济、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分时租赁的政策契机。”  思略特认为,近期北京和上海出台的网约车新政,要求“本地户口本地牌照”,“这也给分时租赁企业带来机会以服务大量未满足的移动出行需求”。  行业痛点:  单车亏损50元-120元/天  共享汽车前景美好,但是,痛点也明显。  业内观点认为,共享汽车受成本、指标、政策限制,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处可见,做到让用户就近取车、到达目的地或目的地周边就近还车,铺一张巨大的共享汽车服务网,就企业个体能力来说,很难实现。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满足用户需求与运营成本控制之间,运营者也在左右为难。  上文中的共享汽车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整个行业都是发展阶段,并不好盈利,很多公司的区别只是融资的情况和市场占有率,营收方面也很有限,早前入行的,很多都“壮烈牺牲”。  公开资料显示,日,一直备受瞩目的CoCar成为了租车行业的首例死亡案例;2015年12月,宝驾租车对外宣布,将在广告、营销、运营等部门减员300人;2016年6月,e享天开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的电动车租赁公司EVCARD整合。  普华永道思略特指出,从收入角度看,共享汽车行业受到网点数和使用便捷性等限制,目前单车订单数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在定价上,分时租赁企业在初创期会持续打折以吸引顾客。较低的客单价和使用频率导致了整体收入偏低。  “综上,低收入和高成本导致了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分时租赁企业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元-120元。因此,分时租赁企业在人效、购车成本、调度运营成本上还有改善空间。”报告指出。  也有观点出来质疑,如今的共享汽车背后,是真正的蓬勃发展,还是虚火过旺?  张旭认为,共享市场的泡沫是肯定存在的,因为近期很多家共享汽车一哄而上,市场无法有效地进行消化,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车企们也将会在一个时间点内进入整合阶段,“整合时间预计在明年初到年中的样子”。  谭奕则认为,这个行业需要3-5年的整合才能进入稳定期。北京因受制于机动车牌照发放总量的控制,2016年仅发放2000个电动汽车牌照。“而Gofun是其中享有牌照最多的企业,共计800个牌照,全部用于购买电动汽车,投入到分时租赁业务中。”  道杰资本总裁俞铁成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这些行业往往一哄而上,几十家公司最后往往只剩下几家。“行业领先的几家公司,也会被市场炒成高估值,一般两年左右就可见初步洗牌结果。”  思略特指出,针对现有的痛点,共享汽车企业可以从运营模式、收入模式、产品设计、用户选择、大数据分析五大方面来综合提升其商业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运营模式上,B2C模式以AB点模式为主,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自由停靠。在2020年前,AB点的模式将会成为绝对主流模式。随着网点数的扩大,AB点模式能满足绝大多数分时租赁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在B2C模式开始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分时租赁企业尝试拓展B2B业务。目前市场上B2B业务刚刚起步,我们认为未来这种模式将很快迎来飞速发展。”  智云咨询合伙人成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共享汽车企业可以考虑增加多元化渠道的收入,比如广告收入,APP及车载屏广告、OEM车辆推广费等,还包括一些大数据收入,与4S店、保险公司合作收入分成等。”  谭奕认为,共享汽车平台可以与多数车企均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对方将会为企业提供车源选型,同时还将根据企业对新能源车辆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除此之外,双方在未来还将整合各自市场及渠道资源,共同发力新能源分时租赁市场。”  其实,共享汽车的未来如何要由市场决定,符合消费者需求、能很好适应市场变化,共享汽车就有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不过,由于共享汽车是一项需要高度适应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模式的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才能生存。  张旭表示,政府管理部门确实应该迅速研究应对一些措施,管理的同时,也要给与一些支持,比如轨道交通终点站、立交桥下空间或者大型居民社区周围,在停车租金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并提供场地支持等。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京东金融CEO陈生强:17年实现了超过百亿的营收 单季盈利
创业家讯 2月4日消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京东金融内部员工大会上发表演讲。讲话中,陈生强透露,2017年, 京东金融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已超过4亿,整体实现了超过百亿的营收,并且实现了独立分拆和单季盈利。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还表示,在未来三年,京东金融将全面夯实基础,并全面建立广泛的连接,将科技服务无界化,同时将不惜一切代价建立科技领先优势,全面推行全球化,站在全球视野参与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还在现场公布一个“双倍年薪计划”, 京东金融所有优秀员工,为金融服务满7年,累计授予的股票价值将不低于7倍年薪;服务满10年,累计授予的股票价值将不低于10倍年薪。相当于公司每年都为你多存一年未来的工资,等到7年时一起发放。所有优秀的一线员工,同样适用此政策,且满7年时,股票价值保底100万元。
以下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演讲全文:
这几年来,很多人问我,你觉得京东金融为什么能走到今天?这个问题我也问自己。我的答案是:最正确的路,其实就是那条最难走的路。
当大家在谈互联网金融,把互联网当成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时候,我们选择深耕风险定价,因为这是金融的核心。
当大家在讲金融科技会颠覆传统金融的时候,我们选择服务金融机构,因为这才是真正优势互补。
去年我们提2017年的六大战略,现在,我们先对去年的六大战略复盘一下。
首先是风控。风控关乎生死,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过去一年,我们的风险定价模型体系不断迭代,现在整个变量突破60万,是去年的20倍。另外,风控打黑项目团队共推动和深度配合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网络黑产案件30余起,避免用户损失上亿元。小白信用和企业征信产品逐渐成熟,形成产品化输出。2017年,我们的风控获得亚洲银行家颁发的“年度信贷风控技术实施奖”,是国内唯一获此奖项的科技公司。
第二是技术。技术上,我们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走到世界前沿。在反欺诈模型上,图计算能够通过超过14亿个用户节点的图,以及所有在这些节点上发生行为的相关行为的连接,这样就把一系列的用户和行为都描述出来。我们的生物探针技术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采集到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超过120个指标,比如,按压力度、设备仰角、手指触面、线性加速度、触点间隔等,通过机器学习计算专属行为模型,实现用户的身份判定。我们自主研发的RNN的时间序列算法准确率超过常规机器学习算法的3倍以上,被欧洲机器学习会议收录,进入行业最顶尖行列,通过多维度建模形成了安全魔方产品,能够实现对申请欺诈、信用欺诈、账户盗用、洗钱、羊毛党、虚假交易等行为的有效防范。除此之外,我们主办的JDD大赛,打出了行业影响力,成为全球技术大IP。我们在硅谷成立了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最前沿技术,来自亚马逊的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博士也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此外,还有很多微软,Google、facebook、苹果的科学家,加入我们。
第三是金融科技合作。我们跟银行合作实现了开门红,战略合作达到11家,实现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所有银行类型的全覆盖。新推出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工行智慧贵金属店、大连银行直销银行等多个开行业先河的产品。借贷平台交易规模从2月上线保持195%的月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此外,我们的大数据消费指数产品、信贷风控、安全魔方、营销云、ABS云、智能客服等科技服务,组合形成金融科技即服务,即FaaS云服务,实现了产品化输出,也开创了行业先河。
第四是大支付。京东支付、白条和小金库三大支付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付选择,在京东体系内的支付占比不断提升。京东支付开发京东闪付新产品,实现对线下各类场景的全覆盖,并与银联云闪付和Apply pay合作,线下交易规模增长近1000%。一年时间,京东支付年度活跃用户数首度过亿,外部活跃商户超过百万,有了质的突破。
第五是场景拓展。在场景拓展上,多个业务在线上线下场景中抢占主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在大零售、医药、物流、制造等行业快速布局,消费金融覆盖汽车、装修、租房、教育、等行业实现扩张,小白信用在房屋租赁、生活零售、交通出行、职场招聘等多个场景实现连接,为用户提供信用服务。创新产品小金卡,实现用户线上线下的打通,提升了消费者的理财支付体验。
第六是农村金融。我们在2017年年初,将农村金融升级成一级事业部。行业首创的数字农贷,真正深入到了农业生产环节之中,以数字化流程管理为风控基础,为养殖业提供金融服务,到目前为止是零逾期,零坏账。农村金融小站过去一年共筹建超过2000家,覆盖17个省500个区县2000多个乡镇,服务乡村用户超过1500万,助推农村渠道收入同比2016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实现了理财,保险,白条,金条,众筹,支付等全系列产品在农村渠道的下沉。
实际上,除了上面说的六大重要业务战略之外,在公司整体战略上,也有一定的突破。
2017年,我们正式设立海外事业部,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很快,我们就分别在泰国和印尼进行了业务布局,其中白条业务已经在印尼准备就绪,待条件具备即可上线。在泰国成立了合资公司也基本筹备完成,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落地。
有了这些战略的落地,截至目前,我们的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
2017年我们公司整体实现了超过百亿的营收,此外,我们还实现了单季盈利。
结果是检验一切战略的最终衡量标准。事实证明,2017年,是我们实现战略升级突破的一年。在我们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将成为里程碑的一年。
我们没有follow别人,而是一直在引领这个行业。我们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回顾了我们的过去四年,也复盘了我们2017的战略,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预判未来。只有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才会不走错路,不走歪路。
首先,我们看下大的时代环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一,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产业与科技加速融合,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最大增长点,成为下一时代的主导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让用户实时在线,并实现交易闭环,使得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向数字化演进,让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可能。
三,从经济结构来看,95后、00后很快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中小微企业也将逐渐从配角变为主角,农村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原本金融机构难以触达或者服务成本高的客群,马上会成为新时代的生力军。
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存贷差带来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此外,防控风险、去杠杆化会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接下来数年的大势。
在这种时代下,金融机构都在顺应时代潮流,拥抱新兴科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新兴消费群体、新兴产业、新农村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要想挖掘出这些新的增长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下沉到企业生产环节中去,消费者需求产生的场景中去,真正洞察用户需求。
而这正好是我们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
一,我们有技术,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的服务,为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
例如我们跟工行联合推出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实现了对线上场景的数字化。他是行业内首个真正的数字银行。他集合了我们和工商银行各自的优势,基于对用户和金融产品的深度洞察,把所有的金融服务数字化,嵌入到各种互联网场景之中实现交易。真正摆脱了官网或者APP的服务局限,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无所不在。在这个模式下,不再是人找货,而是货找人。
那我们再举一个线下场景数字化的例子。
例如,我们与工行合作的“智慧贵金属店”,是一种线上线下打通的O+O模式。在这个场景下,银行通过超声波热力监测、图像融合技术、WiFi探针等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洞察他的客户,并且可以预测网点的客流量,提高网点坪效,还能智能匹配产品,提升网点的服务效率。未来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向银行既有的线下网点去复制,去实现真正意义的“智慧银行”。
二,我们是带着场景和客户,带着对金融的深度理解能力,来服务金融机构。一方面能够帮金融机构更好的运营存量业务,挖掘更深的用户价值。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带来大量增量业务和收入,主要来自于我们对金融机构此前不曾触达到的用户的洞察,包括大量的95后、00后年轻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客群,这些用户将是新时代的主流。活客+获客加在一起,能够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是增量的收入,模式的转型和战略的升级。
三,我们有开放的心态,能够与金融机构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让金融机构能够真正的获取用户,并提升获取服务价值的能力。我们所有的科技服务都可以积木的形式应需组合,既能够在云端部署,又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地化部署的服务。
那么,现在的市场上,是否还有跟我们提供同样服务模式的公司?实际上是没有的。
在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司,但大多都是卖一套硬件、一套软件或者一个数据库,大多是产品导向,为经营过程负责,他们的作用只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不能给金融机构带去新的用户,也不能带去商业模式上的升级。
当然,也有很多拥有大量最终用户同时又具备做金融业务能力的公司,但这类公司一般会倾向于自己做业务闭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即使是开放最终用户,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广告服务,少有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直接获取最终用户。
所以说,我们当前的商业模式是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下,一个全新商业模式,即B2B2C的模式。第一个B,指的是我们自己,第二个B,目前主要指的是金融机构,最后的C指的是用户,既包括个人和企业。
总结一下这个模式就是,先用科技解决金融的问题,再把金融的业务还给金融机构。
这种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趋势,有很大的机会能创造出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现有的金融的业务呢?
? 既然我们致力于要做真正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那么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现有的金融业务怎么办?是不做了吗?不是。
时代一直在变,我们也一直在引领行业。而要做到引领行业,我们需要不断的身先士卒,用自有资金承担风险去创造新的模式。
所以,我们既有的业务,一边是不断的通过市场验证,继而向金融机构进行输出;一边是不断的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再去用市场验证。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确保我们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
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这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
刚才讲了我们的模式优势,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下面说下我们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首先,是从2C思维向2B思维的转变。过去我们长期积累的互联网运营经验,都比较偏面向C端提供直接服务。未来,我们应该转变思维,加强与B端共同去运营C端的思维,也就是联合和连接的思维。
第二,对更广泛的金融产品的深度理解。金融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我们永远不能丢了对金融的敬畏之心。我们要想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就需要加强对更广泛的金融产品的理解。
最后,是技术能力。数字化能力的基础是技术能力。虽然我们已经有很多技术走到了世界领先,但技术的变迁是日新月异的,需要我们不断的跟进。
洞悉趋势,顺势而为之后、那么,接下来的三年,将是我们全面深耕的关键阶段。如下几点将是我们长期坚守的战略。
一, 全面夯实基础。
京东金融现有的业务是发展的根,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夯实。做深做透,只有这样,我们的业务才有可延展性。我们的业务永远都要像蜂巢一样,先建好一个六边形,才能沿着每条边对外延伸,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最稳固的模式。这个蜂巢中心越强,我们对外延伸的能力就会越快。所以,我们必须全面额夯实这个基础。
二,全面建立广泛的连接,将科技服务无界化
首先,全面扩大和金融机构的朋友圈。加快速度去连接银行、保险、证券等合作伙伴。
第二,不仅是金融科技部门,各个业务体系,都要以产品化思维,通过金融科技部持续与金融机构形成深度连接,让我们的科技能力能够融入到更多的场景之中。
三,不惜一切代价建立科技领先优势
? 过去四年,我们在技术投入上年均增长超过100%,未来,我们至少维持这样的投入规模并不设上限,全力保障技术研究能够得到最充裕的资源支持。下一阶段,我们的主攻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感知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等。
? 首先,我们是一家专注技术应用的科技公司,在技术研发中,我们必须坚持把技术与场景和商业应用结合起来,三位一体进行研发。
在此,我宣布一个消息,2018年,我们将成立城市计算事业部。这个事业部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政府,致力于解决城市里的交通、规划、环境、能耗、商业和公共安全等痛点,力争成为中国最好的智慧城市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方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典范。
其次,坚持数据和技术的开放合作。以开放的胸怀,为优秀的技术人才、团队及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环境,在合作共享中实现共赢。
? 最后,积极参与全球的科技人才争夺。时下,我们目前的研发环境和研发实力,已经得到很多国际顶级科技人才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未来,我们还要坚持参与全球人才争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全面推行全球化,站在全球视野参与竞争
时下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依然在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在领先的新兴科技驱动下,中国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在扮演先锋角色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格局中去。中国已经到了产生全球化公司的时候。既然时代已经到来,为什么不是我们?
技术服务是无界的,京东金融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从成立第一天起,愿景就是成为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所谓全球化,不是单纯的将业务拓至海外,而是要站在全球的视角看未来,用未来的视角定义现在,并以此作为战略出发点。
海外团队现在是播种期,蕴含着难以想象的机会。未来海外的团队肯定会走出一个又一个的CEO、团队带头人和专家。这个平台就在这里,你能看多远,决定你能走多远。
我们不只是中国的京东金融,还是全球的京东金融。
有了一个对未来的愿景之后,我们就需要审视自己最内核的东西,看看是否能够支撑我们走到那个未来。这个内核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同道才能行远,我们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才能支撑起这个未来的愿景。
用户为先,只争第一,正道成功,这是京东的文化基因,是支撑京东从0到1,再到今天成为世界500强的关键。京东金融是从京东内部孵化出来的公司,京东的基因是流在血液里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的价值观都是建立在京东的文化基因之上。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京东金融人所应该共同相信的价值观。
第一,用户体验。京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用户体验的关键,是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角度出发去思考一切问题,这是我们最基础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持续关注用户体验,这里的用户还包括我们所服务的金融机构。
第二、突破边界。科技推动行业加速变革。有人说过一句话,我们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所以我们想要不输给时代,就要不断突破思维边界,因为用户的需求和预期一直都在变。
第三,纯粹。要想做到突破边界,我们必须以达成目标为最高原则,纯粹的去沟通、去执行。如果心有杂念、瞻前顾后,一会儿顾虑人情,一会儿顾虑利益,这样的同学很难跳出现在的格局,跟上我们企业迭代的速度。对事不对人,唯结果至上,才能做对决策,不偏离初心。
第四,极致。所谓极致,凡事只做80分是绝对不可以的,京东金融人一定要有一种120分才是及格分的自我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把最难的事情做好。
对于我们既有的业务而言,即使有创新上的优势,如果做不到真正的极致,是很难实现对外界输出的。所以说,我们前面提到的深耕现有业务,实际上也是一种追求极致价值观的体现。
第五,长期价值。刘总一直强调,京东要做最苦最累的活,因为这才是最正确的事,是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做金融赚钱是很容易的事,但我们不能去赚那些快钱,这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应该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对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有价值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有共赢的思维。
我之前看到有媒体评价我们是“笨”公司。因为我们有快钱不去赚,而是去选择那些又苦又累的活。但我想说,做最苦最累的活,也许短期看不到回报,但一个公司要想活得长久,就必须要有这样一种“笨”的精神。
我希望我们所有京东金融人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不是要做一家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公司,我们要做的是百年基业。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不需要去关心风口是什么,因为我们的未来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不管我们现在面对什么艰难险阻,在用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使命面前,我们义无反顾。
但在义无反顾之后,为了能让京东金融的兄弟们早一点看到属于我们自己,属于我们家人的美好。今天,我想宣布一个“双倍年薪计划”, 京东金融所有优秀员工,为金融服务满7年,累计授予的股票价值将不低于7倍年薪;服务满10年,累计授予的股票价值将不低于10倍年薪。相当于公司每年都为你多存一年未来的工资,等到7年时一起发放。所有优秀的一线员工,同样适用此政策,且满7年时,股票价值保底100万元。
最后,感谢所有的兄弟姐妹对于我们这份事业的付出,感谢支持我们的家人。让我们2018年继续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中国领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金融小白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