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延锋伟世通官网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现在等一个月了。厂里也没有给具体时间报道签合同,劳务费1300

现在等一个月了。厂里也,在上海伟世通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在上海伟世通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现在等_电脑常识_探探数码问答网
现在等一个月了。厂里也,在上海伟世通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在上海伟世通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现在等一个月了。厂里也没
编辑: 探探数码问答网 &&&来源:用户发布&&&发布时间:&&&查看次数:49
有人知道现在等一个月了。厂里也没有给具体时间报道签合同,在上海伟世通四月十六号面试体检合格,劳务费1300,谢啦!
【探讨解答】
大家好,公司从15年十月份拖欠我们工资,我们16年...
大家好,公司从15年十月份拖欠我们工资,我们16年二月申请仲裁,在四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人女,十九岁,面试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四月十...
本人女,十九岁,面试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四月十六号上的班,五月十号...老板无权扣你工资,你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劳动执法大队,工会投诉并要回工资。
电脑常识相关
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发布,本站无法保证其部分内容的正确性,请用户一定仔细辨别。
[] &&[联系QQ:885&971&98] &
沪ICP备号&四月十六号的例假,今天还没有来
四月十六号的例假,今天还没有来
四月十六号的例假,今天还没有来,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过早停经,会使女人飞速变老!30多岁就绝经、闭经、更年期怎么办?40多岁备孕二胎怎么办?睡前只做一件事...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闭经、绝经、更年期
擅长:小儿内科
共4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母乳喂养,孕期保健,宫颈糜烂,月经不调,盆腔炎,阴...
&&已帮助用户:80873
你好,如果月经周期是30天,排卵期是2号左右。
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3079
指导意见:你好,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建议你使用排卵试纸监测排卵。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4449
指导意见:2号排卵期, 排卵期在下次月经前14天,精子存活3天,卵子存活1天,应该及时安排同房就行了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29705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应该2号左右那几天排卵。建议,想要孩子,可以安排排卵期同房,同房后女性把臀部垫高30分钟有助于受孕
职称: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盆...
&&已帮助用户:17069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要看您平时月经周期是否规律,经期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一般在你下次来月经前十四天左右,你有没有性生活,是不是怀孕了,建议你去检查一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功血,子宫息肉,子宫肥大,阴道毛滴虫病,避孕后闭经...
&&已帮助用户:24439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月经时间规律。推算排卵期时间在5-2号左右。意见建议:如果排卵期时间有性生活,月经推迟没来建议早早孕试纸检查一下是否怀孕
职称:医师
专长: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完全流产,流产合并感染,妊娠...
&&已帮助用户:14982
指导意见:您好,如果您的月经周期规律,根据您的末次月经计算排卵期大约在5月2号,从4月27号到5月6号都是危险期,同房后有受孕的可能
职称:医师
专长:双胎妊娠,横位难产,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已帮助用户:29911
问题分析:你好,排卵期是下次月经来潮前的十四天左右,根据你描述是2号左右意见建议:可以用早孕试纸测试或到医院检查,如果不打算怀孕就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职称:护师
专长:痛经,子宫肌瘤,绝经
&&已帮助用户:2264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描述,一般月经前后一周是正常的,排卵期是指下次来月经前14天左右的。祝您健康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麻烦您稍后对我的服务评价一下,谢谢。
职称:护士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月经...
&&已帮助用户:8280
指导意见:您好,排卵期是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倒数14天或者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五天和后四天加在一起则称为排卵期。
职称: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盆腔炎,子...
&&已帮助用户:6788
指导意见:根据您的描述。您说的是阴历4月16吗。还是阳历呢,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细菌性阴道...
&&已帮助用户:10793
指导意见:你好,鉴于你的问题,月经推迟十天,建议你首先用早孕试纸检测一下是否受孕,其次可能月经不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稽留流产,痛经,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急性宫颈...
&&已帮助用户:2069
指导意见:你好,排卵日为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排卵日连同前五天后四天为排卵期。计算排卵期针对平时月经周期规律的比较准确。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真菌性外阴...
&&已帮助用户:4811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您的描述分析,排卵期只是针对月经规律的女性,如果你的月经不规律,无法用常规的方式计算出你的排卵期。意见建议:建议你可以用排卵试纸监测排卵,平时注意局部的卫生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职称:医师
专长: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39217
指导意见:你好,如果你平时月经周期比较规律,你是4月16号来的月经,你的排卵期应该是在五月二号左右,你到现在还没有来月经的话,可以做一个彩超检查看看是否有宫内怀孕的情况。
职称:主管护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
&&已帮助用户:16015
指导意见:你好,你所说情况如果周期是30天,你的排卵期大约是27-6号左右。
职称:主管护师
专长:药流,人流,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6332
指导意见:你好,如果你平时月经周期规律,排卵期一般发生在距离下次月经来潮前第十四天左右,如果出现月经延迟,应该去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早孕。
职称:护士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
&&已帮助用户:1803
指导意见:你好,最后一次月经是4.16如果月经周期是30天,排卵期是5.2号左右。
职称:主管护师
专长:产后出血,产后风,月经不调,阴道炎,盆腔炎
&&已帮助用户:13138
指导意见:排卵期是下次月经来潮时间前14天左右的。您的月经周期应该是长。建议你核实下次月经来潮时间上推14天。就是排卵期的。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宫颈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多囊...
&&已帮助用户:5094
指导意见:您好,在月经不规律的情况下,排卵期是不定的,如果月经规律,您的排卵日是2号,在这个时间前后3-5天属于易孕期。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前庭大腺炎,细菌性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6362
指导意见:你好,你的末次月经四月十六号,现在月经期推迟了十天,是不是怀孕了?建议你先早孕试纸检查一下,排卵期是在下次月经来潮的前十四天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月经不调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79237
问题分析:你好这位朋友,根据你的描述,如果一直是16号的月经期,排卵期大约在2号左右,从28号到6号都属于排卵期。意见建议:你好朋友,建议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和饮食营养,祝健康。
职称:护士
专长: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妊娠呕吐,早产
&&已帮助用户:6409
指导意见:你好亲,根据你的描述,排卵期在来前月经前的十四天,平时注意,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祝你健康快乐幸福,希望你可以评价一下哈谢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妊娠呕吐,异位妊娠,早产
&&已帮助用户:985
指导意见:您好!请问您平时月经也这么不规律么?如果这样是无法了解排卵期的,只能去医院检测排卵。
职称:护士
专长: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9054
指导意见:末次月经是四月十六号,按照正常月经周期二十八天计算,您的排卵期应该是在四月二十八号到五月三号之间,到现在月经没有到来,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HCG化验,排除怀孕
职称:护士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
&&已帮助用户:2351
指导意见:你好,排卵日,是下次月经来前的第14天,这一天的前7天后8天是排卵期。
职称:护士
专长:稽留流产,宫颈白斑,阿米巴性宫颈炎
&&已帮助用户:7312
指导意见:你好 以你上述的情况来看 一般正常女性排卵期是下次月经来潮前十四天左右 因为你的月经周期不准确 你可以买个排卵试纸在大概排卵期那几天测一下 希望可以帮到你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细...
&&已帮助用户:17301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月经已经推啊十天没有来了,有可能已经怀孕了,再计算排卵期没有意义。建议您应该先做早孕检测确定是否怀孕。
职称:主管护师
专长:妇科炎症,生殖孕育,宫颈糜烂,孕期妇科检查
&&已帮助用户:35303
指导意见:你好,你这如果月经规律,排卵期一般是下次月经前14天,所以排卵期是2号前后三天都是排卵期,如果有同房需要用试条测试一下是否怀孕。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胃炎,胃病,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腹水,十二指肠溃...
&&已帮助用户:3662
问题分析:你好,排卵日是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十四天左右,把其前五天和后四天称为排卵期。意见建议:在排卵期同房容易怀孕,建议你到正规医院进行早孕检查给予确诊有无怀孕。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人流,药流
&&已帮助用户:22414
指导意见:你好,如果平时月经规律周期是三十天,你的排卵期大概在4月28~6号左右,出现月经推迟可以用早孕试纸测试一下是否怀孕,如果排除怀孕,可以到医院做B超看一下子宫内膜的厚度,大致推算一下月经来潮的时间。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32014
指导意见:你好,一般月经周期规律的情况下,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倒数14天为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共10天为排卵期的,你的情况,若是有性生活,要注意有怀孕的可能性。
专长:月经不调,痛经,排卵期出血,细菌性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5277
问题分析:月经规律排卵期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十四天左右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性生活怀孕的机率是非常大的。意见建议:您是可 以进行监测排卵的情况的。这样能准确的清楚排卵的时间。在排卵后二十四小时内性生活怀孕的机率是非常大的
职称:医师
专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单角子宫卵...
&&已帮助用户:1895
指导意见:您好,如果您现在是怀孕了。您的排卵期为5月2号左右。如果您只是月经紊乱,排卵期就要往后推,就是5月2日之后。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有什么问题随时与我联系。
职称:医师
专长: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月经不调...
&&已帮助用户:2275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说的这种情况.4月16日来的月经.如周期正常.那么排卵期是4月29~5月3日。
职称:护士
专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已帮助用户:403
指导意见:正常月经周期,排卵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第十四天,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已帮助用户:10086
指导意见:你好,依据你的目前情况来看,月经已经推迟了,就首先考虑是否怀孕了,最好近期去医院化验一下HCG和孕酮,相对准确一些,以便确定是否怀孕,再做相应处理,注意一下吧。如果对此次解答比较满意,请给予评价,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希望再次为你服务。
专长:妇科超声
&&已帮助用户:8831
问题分析:你好,你四月十六号的末次月经,今天还没有来,就是超了十天了,你平时月经规律吗,周期是30天吗。如果是30天排卵期是5月2号。意见建议:我建议你如果上个月没有避孕的情况下停经40天首先考虑排除早孕的可能,自己查早孕试纸检查一下看看吧,阳性的话再查彩超确诊即可。
职称:医师
专长: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完全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
&&已帮助用户:937
指导意见:如果是一个月来一次的话,拍软期应该是5月1号左右的拍软期,你现在应该查查有没有怀孕的
职称:医师
专长:宫颈糜烂,子宫肌瘤,附件炎
&&已帮助用户:19377
指导意见:您好!您的情况月经超期需要排除怀孕的可能性,无异常后考虑内分泌失调,可以服用雌孕激素调理。注意如果月经超期没有怀孕,排卵期不好推算。一般月经周期规律为一个月一次,排卵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第二周。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
&&已帮助用户:11887
指导意见:如果平时月经规律,排卵日是月经前14天,前后各加三天就是排卵期。如果月经不规律排卵日也不规律,有时可能没有排卵。平时规律,月经推迟有可能怀孕,建议用早孕试纸检测。
职称:医师
专长:妊娠呕吐,异位妊娠,胎位异常
&&已帮助用户:4048
指导意见:平时月经规律吗?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是不是怀孕了,建议先去药店买个早孕试纸试一试再说吧。
职称:医师
专长:糖尿病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8945
问题分析: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排卵期、安全期、月经期意见建议:根据你叙说的情况,如果月经周期正常,则排卵期在26日至4日期间
问我是四月十六号来的例假,排卵期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糖尿病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8945
问题分析:排卵期是一个可能出现排卵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随时会出现一次排卵意见建议:根据你叙说的情况,如果月经周期正常则26日至4日期间都属于排卵期,排卵最有可能发生在30日前后1-2天,建议在26日开始做B超排卵检测
问请问,我的月经是四月十六号来的,什么时...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青光眼、白内障
&&已帮助用户:52697
你好, 您好;排卵期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2-14天左右,一般在排卵期的前后4-5天内同房受孕的几率是很大的。
问我月经是四月十六号来的,那排卵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痛经。,
&&已帮助用户:0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是规律的话,你的排卵期是在25号至5月4号的。意见建议:如果月经不规律的话,建议你最好是到医院做个超声卵泡监测为好,一般是最直观和最准确的,祝健康。
问我是四月十六号来的月经二十七号
职称:护士
专长:阴道毛滴虫病,子宫肥大,子宫息肉,慢性盆腔疼痛,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异物,排卵期出血,子宫复旧不全,阴道白斑
&&已帮助用户:18382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正常在一起一年的时间还没有怀孕,可能是有问题的,只有一次没有怀孕也不用担心的。意见建议:如果有心理负担,也可能会影响受孕的,放松心情,如果一直测不到强阳,也有可能是有卵泡但没有排卵的,也可以做性激素六项和B超检查一下的,如果正常就不用担心的,祝你好孕!!!
问我是四月16号来的例假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10682
病情分析: 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我们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因为在排卵期内性交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又称为易受孕期或危险期。
  意见建议:以月经周期为30天为例来算,这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9月29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0月29日(9月29日加30天),再从10月29日减去14天,则10月15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从10月10-19日这十天为排卵期。
问我上次来月经是四月十六号,排卵期是哪天呢?
职称:医师
专长: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
&&已帮助用户:46859
问题分析:你好,上次来月经是四月十六号,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倒数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在卵子排出的前后几天里性交容易受孕。意见建议:具体的就要结合你的月经周期来算,并且要月经周期非常准确,推算的排卵期才正确。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绝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可能会引发头晕、头痛、突破性出血.
激素六项检测是女性常规的生殖系统常规检查,多囊卵巢、绝经期等女
女人正常绝经年龄在55岁左右,过早绝经带来的后果就是身体进入飞
百度联盟推广
月经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第一节 综合性报纸
《上海新报》()
《上海新报》(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 &
Advertiser)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日),由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发行,是上海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中文报纸。历任主编先后为美国传教士詹美生、华美德、英国牧师傅兰雅和最后一任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这是一家商业性报纸,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的目的,“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它将各种商业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
该报除转载租界工部局的公告和会审公廨判决书外,每期均用一个版面报道和转载国内要闻,创刊初期连续报道苏州、天京(南京)和上海附近城乡有关太平天国的消息和传闻,尤重李秀成部的活动状况。
该报创刊初期为周报,翌年四月改为每周三期,逢星期二、四、六各出版一次。同治七年正月初八(日)傅兰雅主编该报时,对版面作了重大改革,固定出版4开4版的版面,第一、三、四版为商务公告,内容有土地房产的买卖和租赁;商品的运输和拍卖,洋行的设置和保险经营,船期表、股份行情表及商品价格表,同时刊登推销火轮船、种麦轮器和家用器具等科学成果的业务广告,内河外河交通时刻表与有关船舶租卖事宜。新闻报道集中刊载在第二版上。
该报不注重时事评论,创刊初期虽曾发表过王韬撰写的少数政论,但未见其他重要言论。发行量很少,据史料称从未超过400份。
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日)上海《申报》创刊,《上海新报》虽与《申报》进行剧烈竞争,但无论是报道内容、经营管理或新闻报道速度,都难与《申报》相匹敌,经过8个月的较量,《上海新报》终告失败,于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日)宣告停刊。
《中国教会新报》——《万国公报》()
《中国教会新报》(The News of
Churches)创办于清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日),由《中华新报》主笔、英国传教士林乐知出资创办,创办初期目的只为传教。年出50本,聘请两名“秉笔华士”作助手。
该报为册报,每期4张,共8页,约7000字,印《圣经》图画。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刊登与教会有关宣传文字;另一部分是评论教会之外的社会事件。撰稿者最初规定必须是教会人士,偶尔也刊登一些华人所作竹枝词之类非宗教性作品,曾遭到一些教会人士非议。但林乐知考虑到扩大报纸的宣传效果,该报出版后的第二年,把基督教义与中国儒学经典释义对照,并以中国《礼记》与基督教“圣训”对比,以此证明基督教与中国儒学“有相通,无相背”,两者是“中西同源”、“万国一本”。
该报在创办的第三年开始,报纸内容开始涉及中国时政,刊登新闻材料增多。清同治十年二月(1871年3月)林乐知辞去《中华新报》主笔,集中精力办《中国教会新报》。从第一二四期起,刊登《京报》上谕和同文馆学生出洋游历札记,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第二〇二期起,该报内容分“政事、教事、中外、杂事、格致”五类,教会内容仅占报纸五分之一,成为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家走出教会圈子的华文报纸。
《中国教会新报》发行至第六年三〇〇期时,由于所刊载的内容已不适用原报名,林乐知遂于清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日),第三〇一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从而摆脱宗教报纸的轨道。
《万国公报》是以时事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改名后为周刊,10余页。在每一期的扉页上,印一行说明:“本刊是为推广与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该报出版至清光绪九年六月二十五日(日)第七五〇卷,因经费困难停刊。
这一阶段的《万国公报》,主要内容为国内外新闻,按国别分栏编排。此外,每期刊有文章四、五篇,如长篇连载(英)韦廉臣《格物探源》、(德)花之安《自西徂东》和中国人写的短论。卷末还附有上海、伦敦等地的货价行情和银洋市价。后期另立杂事栏,刊登《夏日保身养生法》、《戴兰芬太史十戒诗》等。
清光绪十五年正月初一(日)《万国公报》复刊,改为每月出版一册32页。复刊后的主编仍为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但已不属林的私人财产。华人主笔为沈毓桂、蔡尔康。该报主张“中国必须变法,但变法须不存畛域之见,由洋人为导师,走西方的道路”。
《万国公报》月刊于二十世纪初改线装本为洋装书,并辟有社说、杂著、外稿、译谭、智丛、时局、要件、附录等栏目。销数也逐年增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行量约4000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展到5万余份,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万国公报》出版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停刊,前期周刊出了9年四五〇卷,后期月刊出了19年227册。其持续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外国传教士所办报刊所罕见。
《申报》()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有广泛影响的报纸。原名《申江新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创刊。创办者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清同治初年(1860年)来到上海。起初,他和他的哥哥菲而特利克·美查一起从事进出口贸易,当时上海唯一的中文日报《上海新报》销路虽然不大,但刊登广告可以赚钱获利。他的买办陈莘庚建议他不妨也来办一张中文报纸。这时美查来中国已有十多年,对上海的情况己相当熟悉,也粗识中国文字。他觉得上海这个地方外文报刊已有好多家,而中文报纸只有《上海新报》一家。租界有外国人,而华人毕竟是绝大多数。美查采纳陈莘庚的建议,与他的英国朋友伍华特、普来亚和约翰·瓦基洛三人一起集资兴办,公推美查为报纸全权负责人。作为一个英国商人,在谋利的前提下,也不能不考虑华人的利益。美查明确表示:“所卖之报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持者惟华人,对国家使除其弊,望其振兴,是本馆所以为忠之正道。”为此,他将报纸的笔政交付中国的主笔,聘请清朝举人蒋芷湘出任总主笔,钱昕伯、何桂笙为主笔,襄理编辑业务。又派钱昕伯去香港,向流亡海外的《循环日报》创办人王韬求教。王韬不但为《申报》撰稿,还为之出谋划策,对该报日后的发展颇多建树。
该报创办初期提倡发展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鼓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城市设施,改善上海城市环境,为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国人参与对外贸易,创造条件。该报重视商业新闻和广告,同时刊登清廷“宫门抄”、“辕门抄”、“上谕”、奏折和各省官吏任免的公报和社会新闻。19世纪80年代后期为适应不同读者要求,采用西方通讯,重视国内外大事,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发生的历次战争的报道和重大案件等新闻,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新闻和评论中,主张中国应坚守国土,反抗外来侵略,反映了清末国人反帝爱国的民族忧患意识。该报刊载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始末的新闻报道,轰动朝野,深入城乡,显示了近代报纸在新闻传播和舆论监督方面的巨大作用。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查回国,报馆改组为美查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会英国人埃皮诺脱主持经营。宣统元年(1909年),报馆股份为中国经理席裕祺购进,产权转为中国人所有。民国元年(1912年),由张謇、赵竹君、应德闳、史量才、陈冷等五人合股经营。后张謇等退出,由史量才独资经营,自任总经理。
《申报》由史量才主持后,锐意报业改革,聘请张竹平任经理兼营业部主任。张竹平重视现代报纸的经营管理,认为报纸广告不仅是商品的媒介,广告费的收入还是报费之外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求得《申报》的发展,他首先对广告经营进行改革,在经理部之下,设立以招揽广告为业务的广告推销科,向中外工商企业宣传广告对于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广告公司,《申报》则聘用了广告设计人员,按照商品的性质与客户的意向和要求,设计引人注目的文字说明和图案,使许多公司、工厂、商店和洋行都乐意在《申报》刊登广告,以扩大自己的商品在市场上的销路。至民国4年(1915年)4月,报纸的广告版面超过了新闻、副刊的版面,业务收入也随之增加。在改革广告业务的同时,张竹平也重视报纸的发行。由于《申报》在全国各地有影响,除了发展本埠订户外,还设法扩展外埠订户,凡火车、汽车和轮船能当天到达的上海邻近地区,都通过邮局尽量当天送达,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读者能尽早看到报纸。远的地方,则通过邮局或代办处发展机关、团体、工厂、商店和个人订户,使发行量不断上升,最高时达到15万份。“申报纸”一词,在一个长时期内,几乎成为所有报纸的代名词,可见影响之大。
民国初期,《申报》已是全国性的一张大报,但报馆简陋的房屋设施没有得到改善。当盈利增加之后,史量才从长远利益考虑,决心筹款建屋。他请了上海第一流的建筑师,设计了一幢五层楼大厦,在汉口路山东路口(今汉口路309号)的一块土地上动工兴建,花了70余万两银子,终于在民国7年(1918年)建成,10月迁入新居。大楼按报纸工作流程设计建造,是一座编辑业务、营业广告和排字浇铸、照相制版及生活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新闻大厦,底层还有印刷厂。这在当时的上海以至全国新闻界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大楼落成的同时,史量才向美国购置了最新式的何氏32卷筒轮转机,把它装置在新大楼的底层。这种印报机,分上下3层,同时可以印48页,两旁出报,并附有切纸机,折叠机,每小时可印4.8万份。这样,报纸在增加到5万份时,也可以应付自如。至于其他如铸字、铅版,制作铜版、锌版的设备也一一加以更新。民国10年(1921年)1月起,报纸文字编排开始采用标点符号,新闻采用逗点,评论用句点,《自由谈》等副刊文字用双句点。这样的标点符号虽然还比较简单,可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有近代报纸以来文字编排上的一次革新。从此读者可以顺畅地阅读报纸上的文字,大大提高了报纸的使用价值。
史量才从与国内外新闻界人士接触中,了解到现代报业的趋势是重视报纸的新闻传播,强调报纸首先是新闻纸。他看到民国后时局的变化很快,只有迅速、翔实的新闻报道才能跟得上时局的变化和发展,赢得更多的读者。史量才办报经营上的助手是经理张竹平,新闻业务上的重要助手是总主笔陈景韩。陈景韩认为现代报纸要加强新闻,对于新闻主张去芜存菁,要短而精。民国11年(1922年)5月2日《申报》刊登的一条只有6个字《溥仪昨剃辫子》的新闻,就是陈景韩新闻思想的杰作。他比喻报纸不能像伙食公司橱窗内陈列的生菜那样,而必须由名菜馆供应熟肴,并且每日应有几条新闻编写得很出色,如菜馆特别为吃客烧的,味道鲜美,以招徕读者。他主张写新闻要客观,报道要忠实,反对有闻必录,也反对“流水帐式”和起居式的写法。他归纳新闻采访写作要求:一曰确,二曰速,三曰博。这个新闻“三字经”成为当时《申报》记者编辑的守则,一时为报界的记者所仿效。
民国20年(1931年),该报成立总管理处,邀请陶行知为顾问,黄炎培、戈公振为正副主任,对报纸进行进一步改革。九一八事变后,该报主张抗日救亡,倾向民主进步,批评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内战政策,发表宋庆龄因邓演达被国民党杀害、声明“中国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的重要宣言。民国21年(1932年),为反对国民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力主抗日救亡,连续发表三篇论《剿匪与造匪》的重要评论,激烈批评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蒋介石亲自批发禁令:“申报禁止邮递”。民国23年(1934年)11月13日,因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史量才遭到特务暗杀。
《申报·自由谈》创刊于清末,是上海报纸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副刊。长期由周瘦鹃编辑,带有鸳鸯蝴蝶派气息,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时代潮流不相适应。民国21年(1932年)史量才改聘黎烈文为编辑,进行革新。设置杂文、随笔、读书笔记,短篇译文和连载小说等栏目,内容绚丽多彩,与时代脉搏紧密配合,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周扬、胡风等一大批作家参加撰稿,其中鲁迅在两年内发表的杂文就有143篇,形成了报纸杂文的全盛时代。《自由谈》成为30年代上海最有影响的报纸副刊。
《申报》还办有《申报月刊》、《申报周刊》、《申报年鉴》,申报文化补习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等为读者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八一三抗战后,日军占领上海,该报为抗议日方新闻检查,迁至武汉出版,并创办了《申报》香港版。民国27年(1938年)10月迁回上海,以美商名义出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上海租界,《申报》被日军劫持。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为国民党接收和控制。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终刊,前后发行时间长达78年。
《申报》是近现代报业改革先驱,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所刊载的稿件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记载翔实,人们视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抗日战争时期的申报馆]
《西国近事》()
《西国近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创办,由江南制造总局美籍翻译金楷理口译,“秉笔华士”姚棻笔述当时各外文报刊所载最新要闻若干条,印送清廷在上海的有关官绅阅看。清光绪元年正月(1875年2月),江南制造总局总办冯焌光补授上海道台,《西国近事》在他的支持下扩大了发行范围,每5天出版一期,每期约印3~500份,每月(或每季)汇编成册,名为《西国近事汇编》。第二年《新报》馆开办后,《西国近事》报已可公开订阅,成为专载新闻的报纸,类似现代的文摘报,编辑体例被康有为办的《中外纪闻》所仿效。《西国近事》及其汇编成册的期刊,以林乐知口译、蔡锡龄笔述的时间最长,达6年之久。光绪八年(1882年)后完全由中国人自译自撰,不再有外籍人士参与。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西国近事》停刊,具体日期及原因不详。
《汇报》——《彙报》()
《汇报》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在上海创刊。日刊。由招商局总办唐景星(廷枢)、上海县知县叶廷眷“捐款首倡”,以官民集资入股形式创立报社,拥有资金银1万两。入股人多为广东籍,广东人邝其照(容阶)主持报务。主笔管才叔,编辑有黄子 ,贾季良等,同年9月1日改名为《彙报》,期数另起,改由英文翻译葛理出面主持报务兼主笔。原主笔管才叔因意见不合去职。清光绪元年(1875年)春夏间停刊。目前所见《彙报》最后一期出版于光绪元年四月初十(日)。
《汇报》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创办的报纸。该报宣称“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中华之事而言之”。改名《彙报》后又重申:“凡事之有关时务者,上则国计民生,下则日用行习;大则人心风俗,小则事物细微,无不博采旁搜,登诸日报。间取其尤关紧要者为论辩,相与发明。”
该报初期日出2张8版。设三大栏目:“京报全录栏”、“中外近事栏”和“告白栏”。“京报全录栏”转录京报上的主要消息,如谕旨、奏章、硃批、“圣鉴训示”和各督抚辕门抄。“中外近事栏”专事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新闻来源选译海外各国报纸和上海地区出版的外文报纸消息;选录香港与其他地区中文报刊消息,以及报社自行采访的社会新闻与各界人士投寄的稿件。“告白栏”占全报三分之二,约4版或5版,每期约发30条左右广告,内容涉及货物运输、拍卖商品、机器制造、英语教习、寻人启事、房屋出租、招工或招股告白,以及进出口船舶船期和各种商品价格表。改版的后《彙报》取消原设栏目,将专论置于首篇地位,有时甚至一天登出专论二、三篇,以表明报馆立场,而将原置刊首的“京报全录”插在新闻报道中。同时,成倍增加社会新闻和中外新闻的报道容量,将原10条左右新闻增加一倍,广告也有增加。
在言论上,该报主张富国强民,革新自救,支持兴办洋务,振兴教育,鼓吹实业救国,反对殖民主义侵略,批评清政府的软弱外交。如在日本侵占台湾问题上,该报明确提出“台湾是我属地不容听若所为”。在英商怡和洋行修筑吴淞铁路问题上,该报连续发表《辩申报答铁路事》、《论中国开筑火车路》等专论,斥责《申报》支持英商开路是“助西人而敌中国”,认为“中国之开火车路,既无益,恐祸乱自此而生矣”。在派遣幼童出洋留学问题上,该报认为是件利国利民之好事,“幼童回国即可为国出力”。
清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日)该报发表署名为沧江老瀛来稿《论新报》一文,是最早评论当时中国报刊出版状况的文献资料。
《益报》(1875)
《益报》创刊于清光绪元年六月十四日(日),日报。为《彙报》停刊后由主笔朱逢甲(莲生)创办,益报社发行。同年十一月初七宣布停刊,共出116期。
该报以“卷”代“张”,以“页”代“版”,日出一卷8页,创刊号载《本馆主人启》云:“敬请四方益友以见闻投集”,“或书近事,或述异闻,或壮而懔告霜严,或隽永而别饶风趣,或有快心佳句,或有得意奇文……俾得结文字缘而天下之益友何幸如之。”
该报政治立场与前期《汇报》相反,俨然如清朝政府的官方喉舌。其版式沉闷,编排呆板,一般为前面刊登上谕、奏折、宫门抄、疏示类,后面接登新闻,末尾登文苑诗词。其言论保守,思想封闭,内容主要为转录《京报》,转译上海有利该报立场的各报评论,采摘各地社会新闻,每期约发28条左右,几乎每日报道上海会审公廨,尤其是英界与法界会审公案和重大案件,同时刊载文人墨客文苑诗词和商业、船讯广告。从创刊伊始至停刊,与《申报》笔战不休,每隔数天均有专论和文章与之论辩,或反驳嘲骂,或罗织罪名,或捕捉文字错误,或为同一立场报纸张目,集中反驳《申报》提出的各种改革、改良和富国强民的观点,在轰动全国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中,其袒护地方官府,攻击最先揭露此案真相的《申报》是“帮助谋死亲夫之淫妇”。该报在攻击《申报》的同时,还每日连篇累牍刊登各地读者“赞同、声援本报立场”的来信,以壮声势。此外,该报还发表过江南、湖北、广东、顺天等地的“乡试题名录”和灯谜。
清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七日(日)该报登出《本馆广告》,称主笔朱逢甲(莲生)“另有正事”,不再主持该报。该报就此停办。
《新报》()
《新报》于清光绪二年十月初八(日)创刊,日报。馆址设法界老北门外宁兴街(今金陵东路河南路)。由各省商帮名义筹办,实际经费由上海道库拨给。创办人为上海道台冯焌光,是一份用官款办的报纸。该报所以用各省商帮名义,主要是当时清廷未开“报禁”,地方官府不准办报。但当时中国政府的告示在中国土地上(租界地区)张贴时,屡遭租界当局巡捕房干涉,冯焌光虽多次交涉均无效,决定以商帮名义办《新报》,以便在租界广泛地传递清廷官府的意见。该报特别注重刊登清廷的官方告示,首刊《京报》全录,其次为各省辕门事宜,最后是本市消息和中外新闻。
《新报》创刊时适逢上海道奉命交涉赎回英商在上海筑造的吴淞铁路产权事宜。该报公布了《铁路会议条款》、《铁路开行日期》、《火轮车路章程告示》等全部相关文献性材料,有些还以中文、英文同时刊出。所刊船期、行情、商务告白也较严肃、准确。每天出版8张,新闻性内容占多。清光绪三年五月初一(日)该报取消刊登英文新闻稿件,同时把《新报》的报名由横排改为直写,以示与外商办的报纸不同。同时也开始刊登文人诗词,当时主笔袁祖志(翔甫)、襄编姚棻(少莲)、杨兆均(诚之),都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职员。
《新报》连续出版了6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派邵友濂接任上海道台,当时中法战争在即,为避免出现意外的“舆论麻烦”,下令停办《新报》。
《字林沪报》()
《字林沪报》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四月初二(日),日刊。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
该报创办初期名为《沪报》,报名直书,逢星期日休刊。采用国产的毛边纸单面印刷,报纸篇幅较当时出版的《申报》略大。正文用四号字体,广告为五号字体;两页中的中缝较宽,便于折叠装订,同年8月更名为《字林沪报》,报名横排。
该报版面编排清秀,十分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稿件观点鲜明,刊登时间均比上海一般报馆要早几天,比素以报道迅速见长的《申报》新闻也要早一天。该报还采取扩大版面,取消星期日休刊等改革,一度成为当时上海与《申报》竞争最剧烈的一家商业报纸。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一般国际新闻不为读者注意,该报利用外文稿的优势日益见弱,相反,《申报》不断采用电报传递消息等手段进行重大新闻的报道,使得该报相形见绌。
在与《申报》竞争中,主笔蔡尔康采用贿赂《申报》排字房工人和买通电报局电报生,盗取《申报》电讯稿等手法,以此与《申报》抗衡,在读者中造成极坏影响,声誉大跌,同时也遭《申报》和其他报馆同业的非议。
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起,蔡尔康考虑新闻报道已无法与《申报》竞争,遂将报纸重点转至非新闻性方面,全力编纂副刊《玉琯镌新》,光绪十三年(1887年),该报增出《花团锦簇楼诗稿》一页,随报赠送。该诗稿编排成线装书版式,便于读者装订成册收藏。光绪十四年五月(1888年6月)又增出《词林画报》(周刊)。这些改革使《字林沪报》重新获得不少读者。《花团锦簇楼诗稿》共出版了4年半时间,至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蔡尔康离开《字林沪报》后停刊。《词林画报》(周刊)仅出5期。
蔡尔康主持《字林沪报》共8年,后由姚湘(文藻)任华人主笔(一说为外人兰荪任主笔),以后《字林沪报》经营每况愈下,几乎每年都易换经营者或主笔,先后有黄晓秋、张久余等人主持笔政,但他们在报界名声极坏,有的借新闻报道敲诈勒索;有的吸毒成瘾被人控告,报馆声望一落千丈。勉强支撑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让给日本在上海开设的东亚同文书会。
《新闻报》()
《新闻报》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共同组织公司经营,以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中国人张叔和为主要出资创办人,蔡尔康为主笔。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股权为美国人福开森(John.
Ferguson)购得,聘汪汉溪为总经理,汪去世后由其子汪伯奇继任。金煦生、李浩然等相继任总编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组为有限公司,称美国公司。福开森任总董,朱葆三、何丹书、苏宝森等为华人董事。民国5年(1916年)因慑于风起云涌的抵制美货运动,改在香港注册,改称英国公司。报纸标榜“无党无偏”、“经济独立”,实际上反对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该报逐渐改革报纸内容,以报道经济新闻为主,工商界为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充足的经济信息来源,除设专职记者采访外,还在各行各业聘请通讯员,在会审公廨、捕房等处聘请特别报事员,在北京设常驻记者,国内各大城市均建立通讯网;在各国首都也聘请了访事人员,随时向报馆提供信息或直接供稿。报纸还逐日介绍商情、商场动态,经济信息灵通,为工商界所重视。报纸也兼及时事、社会新闻和市民生活的报道。所办副刊《庄谐丛录》,创刊于清末,民国3年(1914年)改名《快活林》,由严独鹤主编,注重趣味性、知识性、通俗性,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
该报创刊后十分注重经营管理,实行报纸企业化,并进口双层轮转印刷机,采用卷筒纸印报,提高报纸质量和印报速度,又自置无线电台,收录电讯稿。为扩大发行,该报在全国各地设有分馆、分销处500余所,报纸发行量最高达日销15万份,成为全国第一家突破10万份以上的报纸。民国18年(1929年)福开森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史量才,报纸产权逐步完全转为中国人所有,但也引起《新闻报》原来一些股东与史量才之间的股权风波。
八一三战事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占上海后,该报首先接受日方新闻检查,不再刊登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任何报道,由此失去读者,发行量一落千丈。十个月后,新闻报馆以美商太平洋出版公司名义出版《新闻报》,原企求以“洋旗报”身份避免日本军方新闻检查。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当天日本海军即接管《新闻报》。未及一年,日本陆军又强行接管该报。《新闻报》二次遭劫,媚外求安全的幻想破灭,不仅为中国人民所鄙视,报馆财产也被日本军方所控制,沦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1941年,日本海军部派吴蕴斋任报馆董事长,李思浩任社长,程仲权任编辑主任。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以《新闻报》在上海沦陷期间为日伪服务,进行接管,任命钱新之为董事长,程沧波为社长,赵敏恒为总编辑、詹文浒为总经理。拟定了《改组〈申报〉、〈新闻报〉办法》,使国民党在该报的股权占51%,达到全面控制该报目的,从而使原先民营性质的《新闻报》成为“未挂国民党党报招牌的党报”。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该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报纸停刊。
《圣教新报》(上海口音)(1895~)
《圣教新报(上海口音)》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日),何人创办不详,为上海基督教新教的报纸。以单张的形式发行,每周出一号,每逢星期四出版。除每周出一号外,每月还增出一附张,无刊头,随报附送。按阳历年每年是52周多一天,故该报每年以52号为一段落,第二年重新从第一号开始。该报为4开张(左右两版四栏),油光纸单面印。出附张是因“长的事体登勿落,送拉看客,报印价钱勿要个”。
该报由美华书馆编印。美华书馆为美国北长老会所经营。刊登的文章,全用上海方言写成,以增强对上海普通市民阅读该报的吸引力,刊头注明“上海口音”4个字。刊发内容,主要是教会的消息,还有介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文章,以及社会论述、文艺性质的连载作品。该报对美术设计较为讲究,插图为铜版的人物画。刊发的文章使用标点符号,类似今日的逗号、句号。
该报何时停刊不详。今见的最后一号是出版到第五年的第二十三号,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九(日)。
《强学报》(1896)
《强学报》是强学会会刊。册报。其《章程》中称,刊印报纸为上海强学会“最要者四事”之一。康有为也自称“急欲办报”。旋因康有为为母寿回里,电调门人徐勤、何树龄由粤来沪办报。徐、何二人于十一月前到达上海,该报随即出版发行。
该报创刊号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日)出版,纪元署“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刊头右栏注明“上海强学书局跑马场(今南京西路)西首王家沙第一号”,即上海强学会会址。创刊号共8页,铅字排印,竹纸印刷,装订成册,派送赠阅,并不收费。首载《本局告白》云:“现当开创之始,专以发明强学之意为主。派送各处,不取分文,一月以后,乃收报费。”
《强学报》共出二号,为中国最早政论报纸,宣传维新变法,为清廷所不容。
该报宣传设会办报,倡导维新变法。除刊载《强学会序》、《上海强学会章程》外,又载《论会即荀子群学之义》和《开设报馆议》两文,宣传开设学会和创办报纸的重要性,并谓设立报馆,其利有六:“一、士大夫可通中外之故,识见广,人才日练,是曰广人才;二、公卿耳目渐广,兵事敌情渐熟,办事立约,不至大误,是曰保疆土;三、变法当顺人心,人人以为然,则令若流水,是曰助变法;四、士夫终日从公,余则酬酢,绝无暇日读书,有报则每日一张,各学皆有,日日增长,是曰增学问;五、吏史上闻,不敢作奸,是曰除舞弊;六、小民疾苦,纤总皆知,是曰达民隐。有此六利,急应举行。”
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奏参强学会“植党营私”,北京、上海两地强学会相继被封闭,《强学报》仅发行5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
《指南报》()
《指南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日)。创办人张芷韻,主编李宝嘉(伯元)。初期自办发行,后由文汇西报馆代发。该报为日刊,版式仿《申报》,版面呈方形。报头置正版上方中央,楷体;报头两端刊有报馆告白、价目表与中西年历对照日期。李宝嘉在创刊号《谨献报忱》中声明:该报是在“熟谙体例之西商指点”下创办的,其宗旨有六:“采万国之精彩”,“扩朝廷之闻见”,“扩官场之耳目”,“开商民之利路”,“寄环海之文墨,以文会友”,“寓斯民之风化”。
该报将论文排在首篇,后接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社会新闻,末附“京报选录”或诗词。商业广告占全报三分之二,常印于正版前半部分,或第四版后。论文渠道来源有三:一由报馆人员撰写;二是转引他报重要论文,据所见材料粗略统计,转引的中外报纸有《维新日报》、《中外新报》、《星报》、《循环日报》、《越南同文日报》、《叻报》、《日本国民之友报》等;三是选登读者来稿。论文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1)综论中外大事,提出救国良方。其中有强烈要求变革现实政治的《论中国难更改政治》、《论中西强弱不同之故》;有竭力主张加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的《海防撮要论》、《论筹防》;有剖析西方各国国情的《日本工业渐盛论》、《论日本及美洲西部商务情形》等。(2)针砭时弊,揭露官场腐败,如《论近世官权之外重内轻》、《论考官舞弊数见不鲜》等。(3)记录社会风情,抨击旧风陋俗,其议论范围涉及赌博、服饰、缠足、饮食、礼仪、观剧、婚丧嫁娶等各方面,如《论盂兰盆会之无益》、《论近今男女服饰之异》等。(4)倡导西学教育,主张传播西学,较重要的有《译西书以知敌情论》、《策试西学说》等。
该报登载的新闻面广多样,上至国内外大事、官宦重臣活动,下至县衙、租界、捕房消息,天文地理、风俗人情、优伶僧尼、娼妓流氓、盗贼赌徒各种题材,无不包容。报道的侧重点,初、中期以重大时事为主,后期社会新闻逐渐增多,尤其是常用吸引人的文学色彩词语,拟作新闻标题,如:“大星忽殒”(报道山东巡抚李隶衡逝世)、“雷峰夕照”(指杭州地名)。此外,在头版地位刊登全国各地乡试试题,设立指南报英文夜馆,聘请慕愚主人任教习,广招学生进行英语培训;多次登出征文启事,希望“大雅诸公寄来诗词歌赋”,以便引起骚人墨客兴趣,扩大报纸影响。先后在该报发表作品的有章太炎、李根源和署名仓山旧主、全为鹤主、翠微女史的一些文人。
该报停刊时间不详。今见资料的最后一期系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日)出版。
《苏报》()
《苏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胡璋(铁梅),以他的日本妻子生驹悦名义,在日本驻沪总领事馆注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该报转卖给清朝退职官吏陈范。陈范本来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当时适遇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发生,该报首先报道,旋设《学界风潮》专栏,不仅刊登江浙学潮消息,而且还揭露当时一些官府和教会学堂的腐败黑暗。于是报纸“身价大起”,引起当时社会广大知识界的共鸣。
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章士钊任总主编,对报纸进行改革,宣称:“本报发行之旨趣,谅为阅报诸君所谬许,今后特于发论精当、时议绝要之处;夹印二号字样,以发扬本报之特色,而冀速感读者之神经”。该报在新书介绍中,刊登邹容《革命军》广告,介绍《革命军》凡七章:首绪论,次革命之原因,次革命之教育,次革命必剖清人种,次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次革命独立之大义等,约2万言。章炳麟(太炎)为之序,认为该书“主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读之无不拔剑起舞,发冲眉竖,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
同年闰五月初五,《苏报》刊登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斥康有为“只可行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并以轻蔑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恬小丑,未辨菽麦”,说他与慈禧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此文登载之次日“苏报案”发生。
《苏报》宣传革命,特别是邹容《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书,公开主张以革命手段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在当时影响很大。《苏报》对清政府开展评论,并号召共和,清政府以高压手段加以镇压。《苏报》刊登邹、章两人文章仅隔一月,上海道台袁树勋商请美总领事,“会同各领事签押,工部局即允协拿”。对中外反动派的阴谋,爱国学社事先曾有风闻,密劝章、邹避躲,但章炳麟坚留不走,毅然就逮。次日,邹容亦自动投案。章、邹等被捕后,《苏报》照常出版。章在狱中继续撰文,示不屈服。清朝官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非小”,特嘱美国领事福开森“切商各领事,务将该报馆立即封闭”。袁树勋又亲访美英领事,密谋镇压。在中外反动派的勾结下,《苏报》被封。
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七(日),由租界当局和清政府共同宣布:“章炳麟判刑三年,邹容判刑二年,罚作苦工,限期释放,驱逐出境”。邹积愤成疾,在离监禁期满前两个月死于狱中;章则于三年期满出狱后即东渡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主编《民报》。
《苏报》出版共7年零11日,发行2513号。
《时务报》()
《时务报》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旬刊,册报。创办人为汪康年、黄遵宪和梁启超。馆址设福州路福建路口,每册32页,约三万字,连史纸石印。内容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另附各地学规、章程等。创办初期由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撰述(主笔),英文翻译张坤德,法文翻译郭家骥,日文翻译古城贞吉,理事黄春芳(兼印刷暨银钱业务)。
《时务报》在中国新闻史上起着积极作用。首先是该报极力宣传变法维新,是一张政论报,但不属清廷或其他官办的机关报,而是由一些志同道合、要求维新变法的人士创办的同人报。该报自创刊至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日)停刊,共出69期。梁启超在卷首每期发表鼓吹维新变法的数千字的政论文章,文字通俗、切中时弊。特别是总题为《变法通议》的长篇论著,连载21期,时间长达一年零三月,强烈要求变法维新自强,认为不变法就要亡国、亡种,这在舆论闭塞的清末时期,起到促人猛醒的作用。梁启超还以“变法图存”为宗旨,撰写《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章,列述西方强国报业的发达,有助于耳目喉舌,而起天下之废疾。梁启超大声疾呼:不了解世界形势,不闻问西方大事,这是“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施,不能喻之于民,下有所思苦,不能告之于君,这是有喉舌而无喉舌。无耳目、无喉舌,是为废疾”。他认为要除废疾,助耳目喉舌,就必须依靠报馆,报馆是“去塞求通”的开端。
《时务报》不仅介绍一般的国外信息,而且着重介绍西方各国对中国事务的议论,如《论东方时势》,《论太平洋大势》、《美国领事论中国厘金弊病》、《挟制中国修理北河论》等,这些议论在当时中国的报刊中较少见到,起到国人扩大视野、了解西方的目的。该报翻译的报纸面极广,涉及英、法、日、俄、西班牙等国报刊。
《时务报》的经营管理在当时众多报刊中也十分突出。经理汪康年利用自己早年在官场的社会关系,在鄂、湘,京、鲁和苏州、镇江以及各埠通商的电报局、矿务局、官书局、书院、漕河船帮,广泛组织发行点。湖广总督张之洞也特地发了《鄂督张饬全省官销〈时务报〉扎》,给予支持。形成中国报业史上除商办报刊、教会报刊以外的第三个全国范围报刊网络,使得该报发行量从创刊初期的4000份,一年后增加12000份,最高时达17000份。由于读者要求补订早期《时务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该报将前30期缩印成合订本出版,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再版缩印本的报纸。
但是,《时务报》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在短短的二年时间中.该报经历了一个由兴旺到内耗,最后衰败的过程。创刊初期,汪康年与黄遵宪在报馆成立董事会问题上发生矛盾;接着报馆内的康有为的弟子(粤广籍人)与新任主笔章炳麟(太炎,浙江籍人)产生矛盾,引起康门弟子欲殴打章炳麟,章愤而辞职。以后汪康年与康门弟子在刊登大东译书局(康有为擘划,康门弟子主持)的告白事宜上发生冲突,使得报馆内部矛盾不断发生,报纸质量一落千丈,汪康年无意续办《时务报》,遂与曾广铨(曾国藩次孙)、堂弟汪大钧筹办《时务日报》,经费收支与《时务报》分开。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日)上奏,称该报“尽亏巨款,报日零落”,要求把《时务报》改为官报。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八(日),光绪下谕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时务报》出至第六十九期停刊。
对《时务报》的内耗造成报纸的停刊,当时舆论界颇多訾议,天津《国闻报》发表论著称:“新党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散,亦始于《时务报》”。
[时务报]
《集成报》()
《集成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五(日)创刊,旬刊,册报。逢五出版,连史纸石印,每册30页。由陈念萱倡办,是“以采录中外各报为主”的文摘报纸,创刊号上除刊登报馆章程、叙言和上谕、奏折以外,都是报摘。第二号起增添了论著,第三号起报摘内容分为政事、军事、矿事、农事、商事、工事、杂事和各国各类电讯。第7号起又增译论节要,即在摘录各报消息的同时,也摘录各报所译载的外文报刊的言论,栏目也改为军政、学校、商务、农桑、创造、交涉、杂事等。第十三号起又增添日文和法文报摘,四期后又中辍。
编者情况不详。由于该报与苏学会关系较深,苏学会成立宣言,在《集成报》首先发表,后来又全文刊载了《苏学会试行章程》。包括报摘、译论在内,编者的选择眼光,特别注意“采访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夏京都维新变法高潮期间,上海各报较少有完整的反映,而《集成报》则连续刊出了严复《拟上万言书稿》和戊戌会试举人麦孟华等呈请都察院代奏折、浙江会试举人联名呈请代奏折、康有为译成《俄主彼得变政记》呈请代奏折等。其中《京都保国会章程》一文,为当时上海所有华文报刊拒登,而《集成报》全文刊登。该报成了上海报界最坚定的戊戌变法支持者。
该报何时停刊不详。现存报纸中辍于清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五日(日)出版的第三十四册。停刊原因不明。
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日),上海又出现铅印《集成报》,该报仍为册报,署“上海英商集成报馆刊”,代理人为吕塞尔。刊号另起。第十八期后,就不再标出“英商代办”。该报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油光纸铅印、装订成册,旬刊。发行的声势很大,在上海有4个经售批发处,10余个售报处;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30多个城市有售报处。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陈念萱所办的石印本《集成报》一样,也属文摘类报纸,但摘录和翻译的范围更广泛。消息来源除中外报刊、中外电讯以外,还刊出记者采访的稿件和各地来信,不仅摘消息,还有各报评论摘要。各种材料分别门类,集中编排,第一期分政治、仕宦、时事、文学、武备、商务、各国要事、本埠近事、杂志、译报等10多类,后因“阅者嫌门类太多,有用的内容太少”,第三期后归并为时事、商务、译报、杂志4类。
铅印本《集成报》出版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己宣布实行“新政”,该报既反对共和,又反对立宪,认为中国之大患并不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是人心之败坏。该报连篇累牍地刊出《时务条陈》、《上皇帝书》和各封疆大臣筹议变法的奏折,鼓吹“清议为强国之本”,要老百姓多议论少行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底,清政府决定“变通科举事宜”,该报从第三十三期(壬寅年第五号)起,增辟《试艺萃新》等栏,陆续刊出青浦青溪书院、上海县试、江阴南菁书院、青浦孝兼院、上海蕊珠书院、上海敬业书院、三林书院等各种试艺,与官方部署配合默契。
该报铅印本何人主持,何时停刊均不详。现存最后一册为第四十九期(壬寅年第二十一号),于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初八(日)出版,但有几篇稿件未曾刊完。
《富强报》(1897~?)
《富强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日)创刊,5日刊。册报。休宁程?(甘园)主编,该报注意译载“西报所登讲求中外利权之处”的材料,同时也登载有关于富强者的“朝廷诏谕以及大小臣章奏条陈”,刊出鼓吹变法维新的论说。但声称“凡訾议朝政,矫枉过甚,如近人改正朔、易服色,三始六罪诸说,在所必摒,将以广华洋之辨,大中外之防”,还声称“巷议街谈,猥鄙琐屑,无裨时书者,悉予删汰。”
该报编排次序一般是首载论说,然后是“上谕恭录”,接着是该报自译的中外新闻,最后为奏疏,文牍等。此外,还经常刊登对于某些论说或文牍的“书后”,即读后感。
该报现存15册,刊期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六、七三个月。何时停刊不详,一说戊戌政变时停刊。
该报刊出的译文,有为《集成报》所摘载的。主编程 曾在上海主持经济书局,后为袁世凯延入军幕、任职于北洋新军。
《农学报》()
《农学报》原名《农学》,又自称《农会报》,为农学会(务农会)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日)所创办的机关报纸。册报。第十五册起才固定报名为《农学报》。第十八册以前为半月刊,翌年第十九册(光绪二十四年正月)起改为旬刊,线装连史纸石印。九月曾一度声言出让给日本人香月梅经办,十月中旬出版的第五十册卷首刊出奏折录要《两江总督请准设农商学会报奏》,以后就在《农学报》封面上标明“农学会遵旨刊行”字样。《农学报》连续出版了近9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十二月才停刊,共发行三百十五册,为中国最早的农学刊物,也是戊戌期间发行的报刊中寿命最长的一家。
《农学报》所刊内容,并不限于农业知识,而是藉此结集团体,推动农业经济变革。《农学报》创刊号起,就连载了《英伦奉旨设立务农会章程》和徐树兰、张謇、马相伯、朱祖荣、叶瀚、陈虬等执笔的关于如何在中国组织农会的讨论。在“条陈录要”中刊出的很多建议,就有请开北方利源总公司,筹办海门荒滩,组织自来水灌田公司,创设湖中水利公司,建立农工商矿各学堂,创办酿酒公司等,反映从农业着手,改良经济、经营方式要求的材料,后来还曾连载过罗振玉编撰的《日本农政维新记》。农业科技知识,多译自日本,但也有译自西欧各国的。后期的《农学报》中,还曾连续辑刊了我国的古农书,这在当时都很受维新思想人士的欢迎。
务农学会的创办和《农学报》的发刊,都曾得到《时务报》的支持和协助。农学会通过汪康年与梁启超的联络,得到了张之洞助银五百元。梁启超还为《农学报》撰序,提前在澳门《知新报》发表。《时务报》馆也一直为其积极推广,有时还联名刊登广告。
《新学报》()
《新学报》为新学会所办学报,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十(日)创刊,册报。半月刊,连史纸石印,每册约24页。
该报着重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内容分算学、政学、医学、博物4科,连续刊出了《学校新章》、《陆军新书·城郭篇》和《万国律例撮要序》等,都是提倡新政。它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宗旨,也在于“苟非兴学、民不能立;苟乏人才,国无自立”。
该报所刊自然科学知识有个显著的特点,材料多出自中国学者自己研究的心得,翻译国外的较少。特别是算学,还刊出《算学浅题》以征答,以后又刊出《算学会课艺》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新的尝试。为了保护学术成果,第二册上还特意刊出了《苏松太道宪禁止翻刻新学会印行各项(新学报)告示》。第六册起,还开始刊出包括大清都城、万里长城、小姑山等名胜图等内容。
该报总撰述为叶耀元(子成,别署味道馆主、水镜天仙),是当时著名的算学家,著有《中西算学大成》等书,天南遁叟王韬的及门弟子。《新学报》因经费短绌,第五册以后就脱期,而第七册竟与第六册相距一年多时间才出版,以后就未见续出。该报停办后,叶耀元应聘入《蒙学报》报馆,担任算学撰述和强国总撰述。
《实学报》()
《实学报》,旬刊,册报。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创刊,石印线装。总理为王仁俊(轮臣),总撰述为章炳麟(太炎)。章炳麟在《实学报》的时间不长,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日)该报第五册以后,已不再有章炳麟的作品,而在此时创刊的《译书公会报》又宣布章炳麟为其总主笔。章炳麟在《实学报》上发表了《实学报叙》和后来收入《章氏丛书·訄书》的《儒道》、《儒兵》、《儒法》、《儒星》等作品,还有后来又收入全书的《后圣》、《异术》、《重设海军议》等文章。
该报创刊宣言云:“本报之设,以讲求学问,考核名实为主义,博求通议,广译各报,内以上承三圣之谕,外以周知四海之为,故名《实学报》。”实际上注意力却在批驳同时的《时务报》,特别是王仁俊所撰的《实学评议》,内有《民主驳议》、《改制辟谬》等,虽说“诚不敢阻挠新政,墨守古法”,但反对康梁改制的学说,后来都被《申报》的黄协埙辑入《增广翼教丛编》一书。
《实学报》以“实学”为名,所载的“实学”即新知识,都译自英、法、日等国外文报刊,也刊登一些国内学者的自然科学研究心得,如长洲王寿锴的《流倍数衍》、元和范晔的《勾股拾送》和《四元演代》等,但内容过时,文笔古奥,不易为人理解。
《实学报》何时停刊不详。目前所见的最后一期为第十四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日)出版,文中有“待续”字样。
《萃报》(1897~?)
《萃报》是文摘报,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创刊。册报。连史纸石印,每册30页。发刊前梁启超即在《时务报》上发表《萃报叙》,予以推荐。该报摘录报纸的面不及《集成报》广,但因分省分国编排,可以迅速知道某省(或某国)发生何事,是该报的一大特色。该报为周刊,出版周期也比《集成报》(旬报)稍短。第九册起至第二十册,连续刊出《上海英工部局章程》,以及《上海英工部局浦江泊船章程》、《南洋公学章程》、《上海英工部局换马房执照新章示》、《上海女学堂试办略章》、《上海县南市马路余地租价章程示》,以及《上海英工部局创设垃圾桶示》、《上海英工部局牛乳棚执照示》等官方文书材料。该报馆撰述的《光绪以来洋关岁钞岁入表》等,有一定价值。
《萃报》在上海出版了20册。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主笔朱克柔(强甫)应聘为张之洞幕僚,委办湖北《商务报》。该报曾一度停刊,不久复刊,又出了几期,现在可见的为第二十一到二十四册,但已不是周刊,而为半月一册。何时停刊不详。
《求是报》(1897~?)
《求是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一日(日)创刊,册报。由曾任署台湾布政司使的陈季同(敬如)与其弟陈寿彭(逸如)创办。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以后,陈季同寓居沪上。陈氏昆仲聘陈衍(石遗)任主编。三人都是福建籍人士。《章程告白》称:“本报不著论议,以符实事求是之意。报首恭刊上谕,其次分为内外编。内编之目三:曰交涉类编,曰时事类编,曰附录。外编之目五:曰西报译编,曰西国新译,曰制造类编,曰格致类编,曰泰西裨编。倘一期不及齐出,下期补刊。末附路透电音。”陈季同是卸职官员,曾历任驻西欧外交官员,精通英、德、意、拉丁诸文,是当时上海创办报刊的人士中亲自到过海外,熟悉西方世界的人,因此他的译著特别多,曾翻译《拿布伦国律》、《拿布伦齐家律》、《法兰西报馆律》等,还翻译了长篇连载(法)贾雨的《卓舒及马格列小说》。他还积极倡议设戒烟公会,并进行办女学堂等活动。
该报特别注意新闻学理论的阐述,发表的《法兰西报馆律》是中国最早传播的完整的“新闻法”材料。主编陈衍也先后发表了《论中国宜洋文报馆》、《论报馆最有益于学习》等论文。该报还连载了《日本维新记闻》,并刊登《请以定策迁都诏示中外疏》,表明了支持变法图强的态度。而第二册所载工程局工程司法国人禄邵(cnolof)所撰《拟造浦东铁桥图说》,则是关于上海最早建造黄浦江过江大桥的设想者。
该报竹纸线装,每册30页。何时停刊不详。现今所见最后一期为第十二册,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日)出版。陈季同后去南京,主持金陵官报,陈寿彭则入《农学报》为英文翻译。
《译书公会报》()
《译书公会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创刊,册报。译书公会主办,总理为恽积勋(叔畲)、恽毓麟,协理为董康、赵元益等,都是阳湖(武进)人。总主笔为章炳麟(太炎)及杨模(范甫),总翻译为黄存嘉。该报声称以“开民智、广见闻”为目的,“以广译东西方重要书籍报章为之,辅以同人论说”。原定全年出版四十六册,还准备“变为日报以期迅捷”,日报的报名也已定为《中外捷报》。但只办了半年左右,就因经费支绌、只得求助于《时务报》汪康年。《译书公会报》现存第二十册、最后一期出版于光绪二十四年初五(日)。
《译书公会报》所译文种有英、法、德、俄、日等,也有一些自撰的文稿,如五湖长的《兴亚说》、《昌教说》、《论忧述之关系》,章炳麟的《读日本国志一、二》、《论民数骤增》,还有《亚东时报》主编、日人山根之助(立庵)撰写的《倡难论》等。
《演义白话报》(1897~?)
《演义白话报》亦称《白话演义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日),是中国最早以“白话”命名和撰述的报纸。每天出版4页、铅字排印,毛边纸单面印刷。两版刊载时事新闻,另两版都是商业告白。
该报的时事新闻、每期最先刊载的都是长篇连载白话演义小说《通商原委演义》,介绍自清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归附清王朝以来,经鸦片战争乃至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的整个历史过程(后改名《鹦粟花》,出版单行本)。以后就是分别在题为《官场中情形》和《生意场中情形》两个题目下刊出的白话短消息。每则都只有一两句话,却充分体现了当时上海乃至各省和京都的政治动态和经济信息,言简意赅,很有生气。这些消息的来源,多半是取自当时其他中西方报刊。再后面就是白话短篇,包括社会新闻、各地名胜和海外风情等,用白话改写。有时也刊出一些猎奇性的小新闻,如《猫念佛》、《猴做人》等。《演义白话报》在创刊以前还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分时事、新闻两门,时事以感发人心为主、新闻以增广见识为主”。主笔者是把卷首的《通商原委演义》看作“时事”,把以后的各短篇称为“新闻”的。
该报的出版,受到了当时知识界的支持和关注。在该报问世以前,梁启超就在《时务报》第四十四册上撰写了《〈蒙学报〉〈演义报〉合叙》,热情介绍。该报积极宣传爱国思想,但忠君意识浓厚,如第十三册报上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便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该报主笔为章伯初、章仲和兄弟。章仲和就是后来在五四运动中犯了众怒的驻日公使章宗祥。《演义白话报》何时停刊不详,现在所见最后一期为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日)出版的第四十七册。比《无锡白话报》早出半年多。
《蒙学报》(1897~?)
《蒙学报》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创刊,蒙学公会编印,周报,连史纸石印线装,每册20页左右。
蒙学公会是叶瀚、曾广铨、汪康年、汪钟霖联合倡设的。建立蒙学公会的本旨,“一曰会,二曰报,三曰书,四曰学”。提出该会要先出书报,后办学堂,《蒙学报》就是蒙学公会要办的第一件大事。
该报创刊时总董为汪康年,总理汪钟霖,总图绘叶耀元,撰述兼删校叶澜。《蒙学报》以启蒙为主,分上下两编,上编专供5~7岁儿童阅看,下编供8~13岁儿童阅读,尽量传播一些新知识,以补“旧时启蒙教法之未善”。出版的第二年戊戌变法兴起,清廷下诏废除八股,《蒙学报》立即在下编添教13岁以上教材内容,并改为旬刊,分上、中、下三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慈禧重新垂帘听政,《蒙学报》改由汪钟霖总理,主笔由许克勤和茅谦担任,光绪二十四年十月(1898年11月)又宣布由日商香月梅接办,仍由汪钟霖任总理。
《蒙学报》第一年出版第一到第三十九册,第二年出版第四十至第七十二册。何时停刊不详。
《大公报》(1897~?)
《大公报》系上海道蔡钧(和甫)斥资受盘已歇业的《苏海汇报》机器设备,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日)创办。在《时务日报》创刊前,为上海五家日报(《申报》、《新报》、《字林沪报》、《苏报》、《大公报》)之一。
《大公报》主笔何人不详,一说是原来与翁萃甫、邹绶合股办《苏海汇报》的吴县沈敬学(悦庵)。沈为海上著名报人,与孙玉声、李宝嘉、吴趼人、高太痴等交游甚多,曾在沪创办《医学报》、《寓言报》等,后又转赴长沙主持《湖南官报》,《大公报》何时停刊不详。
《时务日报》(1898)
《时务日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五日(日)创刊。创办人为汪大钧、汪康年、曾广铨。
汪康年在创办《时务报》的同时,一直想办日报,一度曾企图与当时正在出版的《博闻报》合股或改版,并物色主笔人选。光绪二十四年初,始由曾国藩嗣孙曾广铨和汪康年堂弟汪大钧联合创办《时务日报》。
该报宗旨是“转环时务、广牖见闻”。所登新闻,均择紧要有证之事,“凡郢燕市虎之词,概为严删”,“重在采择西报。凡紧要新闻及有益之论说章程,悉行摘录”。还探求“当时各新办企业情况,如有异常紧张之事,均令访友即行电告”;另立专件一门,“凡奏疏、章程、条陈等件之关于时务者,无不广为搜录,以资考证”。在报纸编排上进行了革新:纸张用机制纸双面印刷,每版分为三层,俾阅者少省目力;句读加点,以清眉目,并且“首页开明目录”“告白分别门类”,还开辟登聚合告白:“如同业公议及寿运喜运,须布告于众者,均可代登新闻之中,每日每事,取洋一元。”还有“如有创制之物,请即函告本报,即可托人前往试验。如确,当代登报表扬”;“如有新撰新译书籍,亦请送至本馆,当酌为代登”;“如有新译书籍及创意欲撰之书,亦可告之本馆登报,以免重复”。最后声明:“如报中登事错误,请随时指正”。这些在当时都是创举。
《时务日报》创刊时,恰逢法国驻沪总领事白藻泰蓄意扩大法租界辖地,制造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时务日报》态度鲜明地支持甬人,还印发了大量传单(号外),在租界内外分发。法总领事恼羞成怒,下令捕头传谕各包探,分守各桥梁,见有出售《时务日报》者,立即夺下送入捕房,并且声言“饬移捉馆主人根究”。
日,清廷下令,改上海,北京传来消息,《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被迫于日刊出启事,声明《时务日报》改为《中外日报》,以免该报亦被官方接收。
《时务日报》的售价,每份本埠10文,外埠14文,从创刊到改名,共出版103天。
《亚东时报》()
《亚东时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七(日)创刊,册报。封面有日、清两方的纪年,署“明治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七日”。该报由日本乙未会主办,日人山根之助(立庵)主编。初为月刊,第六号起改由唐才常主编,第七号起改出半月刊。每册约30页。并用日、汉两种文字刊登。
该报创刊之时,正值戊戌变法运动达到高潮,表现了同情和支持中国变法维新的态度。创刊号上汪康年撰《〈亚东时报〉叙》云:“将以扩兴亚之愿,出中国之蒙”,“不教子弟,不能保其家:不存其邻,不能保其国,亦势之相激之使然!”《亚东时报》同人也写了篇《叙》,说明《亚东时报》“以通两国心志”“树立兴亚大计”为宗旨,认为欲敦两国之交,莫善于疏通其国民之心志。
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戊戌政变发生,该报第四号未能准时出版,延期至同年十月初二(11月15日)才问世,为当时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华文报刊中,唯一公开表示对戊戌六君子哀悼,同情康、梁逃亡和反对慈禧重新垂帘听政。这期《亚东时报》中,刊出了梁启超的诗作《去国行》。史氏的《六士传》即戊戌六君子传和深山虎太郎(日)的《挽六士》,还刊出了孤愤子的《书八月初六日硃谕后》,深山虎太郎的《书八月初六日原谕后》等。特别是孤愤子的文章,公开否认慈禧政权。这期《亚东时报》出版时,还在上海各日报上刊出大字告白,进行宣传。这些举动,在当时都为清廷所不容,但此刊物为日本人所办,又在租界上发行,上海地方官吏也只能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亚东时报》第五号起以卷首地位开始连载谭嗣同的遗作《仁学》。第六号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日)出版,声明该报由唐才常主编,并改为半月刊。以后,就陆续发表《论戊戌政变大有益于支那》、《论党会》、《大变小变说》、《答客问支那近事》、《论支那严治会匪之非》、《支那皇帝宜力疾亲政说》、《论保救大清皇帝会》等文章,继续鼓吹维新变法,拥戴被幽禁的光绪皇帝重新执政,这些文章好多是由唐才常执笔的。唐原为湖南《湘学报》、《湘报》创办人,参与康梁变法,政变后曾一度出国,返回上海后主持《亚东时报》。从第二十一号起还长篇连载康门弟子南海何启、三水胡礼垣所著《劝学编书后》批评张之洞。何启等人后赴武昌,企图说服张之洞共起勤王,被张之洞捕杀。《亚东时报》自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日)出版的第二十一号起,唐才常等人转入从事反清事务,对报纸无暇兼顾,该报遂并入日本人主办的《同文沪报》。
《工商学报》(1898)
《工商学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创刊。汪大钧创办,册报。每月出版四册,逢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日发行。每册20余页,连史纸石印,内容分为谕旨恭录、奏折录要、论说、中国工商情形、译编等。
当时清廷已命刘坤一、张之洞分别先行在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于是该报宣称以振兴工商业为宗旨,详细介绍中国商政及各种工艺商务情形,“各省物产,生产丰歉、制造盛衰、销数旺淡、出口多寡、均应详细采访、按期登录”,并“取各国商务律例,精密而通行者,译登报中”;对“东西洋各国商务学堂章程,由浅及深,次第译录”。
该报共出版了七册,比较有价值的材料有第二册的《拟设中国商务公司劝商场议》,连载的《东方商埠考略》和第二册开始逐期刊出的《各货行情》和《进出口数目》等。
《女学报》(1898)
《女学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十(日)创刊,开始时每月出版三期。赠送一月。
《女学报》每期一大张,分成上下四栏,设有新闻、论说、征文、告白专栏,间有插图。参加撰述的有康同薇(康有为之女)、李慧仙(梁启超夫人)及桂墅里女学堂教习张蕴华等人。她们与助编《无锡白话报》的裘毓芳,成为我国最早参加新闻工作的四位女报人。该报为我国最早的妇女报。该报发刊时曾公开征稿:“凡征录者,每篇酬洋一圆”。
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日)慈禧下令查封该报,《女学报》停刊。现存有第十二号。
《昌言报》()
《昌言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由《时务报》改名创刊。刊期、形式和内容,全都延续《时务报》做法。
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八(日)清廷下令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汪康年以钦命难违,请示张之洞。经张之洞授意,改名为《昌言报》,由梁鼎芬任总董。对当时维新变法基本态度是观望,不报道,不表态,不反对。
《昌言报》所载国外新闻,由曾广铨译英文、潘彦译法文。创刊后的前六期都不载论说,改用曾广铨翻译、由章炳麟笔述的《斯宾塞尔文集》。第六册后,态度明朗,支持维新变法,反对慈禧执政。清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一(日),《昌言报》发表声明,该报总董梁鼎芬于八月十一日(是日慈禧重新垂帘听政)辞职,馆中事务均由《农学报》的安藤虎雄任总监(一说是曾广铨任经理)。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六日(日)出版的《昌言报》发表章炳麟(化名西狩祝予)所著论说《书汉以来革政之狱》,委婉地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表示惋惜和同情。第九册发表了章炳麟的两篇政论:《蒙古盛衰论》和《回教盛衰论》,同时译载了《中法新汇报》所刊的《中国究竟能否变法答问》;第十册又继续译载法国《光报》所刊《中国必将变法论》。慈禧见报,下令缉拿主笔,查禁报馆。汪康年先避匿隐居,章炳麟即由安藤虎雄介绍(另一说为山根虎侯介绍)赴台湾任台北《台湾日日新报》记者。《昌言报》出至第十期于11月19日停止出版。但报馆并未停止其他业务活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还曾出版过《茶花女遗事》、《包探案》和曾广铨译的《长生术》,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还铅印重排发行章炳麟的《?书》。
《中外日报》()
《中外日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创刊,由汪康年、汪诒年兄弟所办的《时务日报》改名,编号另起。创刊初期该报版面与《时务日报》相同,4开4版一张,白报纸双面印刷,后扩为对开大张,纵向分层编排。当时这些都属独创。
《中外日报》出版仅1月,北京发生戊戌政变,该报为避免清廷追究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关系,经曾广铨(曾国藩之孙)介绍,于同年八月二十九日(日)聘英人杜德勒(C.
C. J. Dadgeon)为发行人,属英商公茂洋行(Libert.&.co.)产业。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康年兄弟从英商手中赎回《中外日报》产权,但因经济拮据,难以维持,只能求助于清廷湖江总督张之洞,使该报成为事实上的官办报纸。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发生反美华工禁约事件,《中外日报》受命“疏导”,致使读者不满,相约不订阅该报,成为上海新闻史上被读者抵制阅看的第一家华文报纸。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汪康年授职清内阁中书,《中外日报》对袁世凯等人的丑行多加揭露,并刊载严复撰写有关新政的政论文章和各地通讯,报纸内容一度颇有特色,受到读者欢迎。但不久袁世凯一派得势,上海道由袁世凯亲信蔡乃煌接任,蔡以该报官股股东及地方官员双重身份,逼迫汪康年兄弟退出该报,另委派沈仲赫、张易卿、黎伯奋等人主持。清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日)蔡乃煌挪用公款事暴露,遭江苏省咨议局参劾。该报停刊。
《女报》——《女学报》()
《女报》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苏报》馆主陈范之女陈撷芬创办,册报。但正式出版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内页目录标为“飞行女报”,内容主旨为反对妇女缠足,提倡开办女学堂,刊载女界新闻,介绍西方妇女生活状况等,还刊出女学生们所撰写的课艺(作文)月刊,到年底共出版九期。时人称之为“女苏报”。这份《女报》在当时受到很多倾向维新的人们注意和支持,特别是留日学生如狄景贤、杨廷栋、杨度以及当时名流林纾、邱菽园等,都曾为之撰稿。
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初一(日),《女报》改名为《女学报》,改用西式装订。除了继续以前《女报》的主旨以外,更进一步提出了女权问题;在主张反对君主压迫民众的同时,也反对男人压迫妇女,还提出女子自主、独立的问题。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日)第三期出版以后,《苏报》案爆发,陈撷芬陪其父陈范出亡日本。同年8月,才由《国民日日报》馆印行在日本东京编辑的《女学报》。第二年第十期,还增加了有关“《苏报》案”的为“沈荩死”“章邹囚”鸣不平的内容。以后未见继续出版。
主编陈撷芬在创办该报的同时,曾在女学报馆内建立女学塾。流亡日本东京以后,还曾加入反清的秘密会党三合会和留日女学生组织的妇女团体共爱会,一度被选为共爱会会长。
《中外大事报》(1899)
《中外大事报》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初十(日)创刊。册报,一旬一册。总经理朱凤衔、副经理高翔,由中外大事报馆印行,是有维新思想倾向、以报道国内外新闻为主的报刊,但对慈禧表示恭顺。同年九月初一(10月5日)出版了第六册后未见再出。
该报的前身是戊戌年间在广州出版的《广智报》,原为周报,由博闻报馆印刷出版。而广州《博闻报》则较倾向于“帝党”,为何迁沪另出《中外大事报》,原因不详。
《五洲时事汇报》(1899)
《五洲时事汇报》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初一(日)创刊,册报。报端原标明“本馆社主日本佐原笃介,支配人中国沈士孙,馆设《苏报》馆内”,实际编辑人为沈小沂(晓宜),是以翻译和转辑国内外时事为主的半月刊,但也发表政论。章炳麟从日本回上海后,曾在此报连续发表批评薛福成移居澳洲主张的《论黄种之将来》;驳斥湖南封建顽固派对康梁无理攻击的《〈翼教丛海〉书后》,认为康梁变法“不失为忠于所事”;批评顽固派主张“与其瓜分给外国,不如瓜分给督抚”的《藩镇论》等文章。对于有些论点,后来章炳麟做了自我否定的修正。
是年佐原笃介以记者身份来沪,沈小沂素以结交各省文友著称,因而受邀共事。《五洲时事汇报》在《苏报》馆印行时,《苏报》已由陈范接办,政治上亦倾向于维新派。
该报现存十期,最后一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出版,以后未见该报。
《同文沪报》—《沪报》()
《同文沪报》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四(日)出版,原为《字林沪报》,因经营不善,7年后转让给日本东亚日文会接办。经理田野桔次,主笔井手三郎,高翀(太痴)、周聘三(病鸳)为中文主笔。同年5月,唐才常主编的《亚东时报》并入《同文沪报》。8月,唐才常反清起义失败,上海《同文沪报》因系日商经营继续出版,并自1901年起每年接受日本外务省津贴银元1万元,成为日本在沪的半官方报纸。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8月)主编井手三郎接办日文《上海日报》,两报合一,馆内一切事务均由日人作主,高翀(太痴)、周聘三(病鸳)等都先后辞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外务省停止对《同文沪报》的津贴,该报于第二年二月初七(日)改名《沪报》出版,编号续前,标为“改良第1号”。同年冬天,被清廷上海道台蔡乃煌作价收购,《同文沪报》连同改名的《沪报》一并停刊。
《江南商务报》(1900~?)
《江南商务报》是江宁(南京)的江南商务总局的官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初一(日)创刊。册报。线装,旬刊,每月初一、十一日、二十一日出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日),清廷为扶持工商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奉旨在江宁设立江南商务总局,在上海设立分局,兼管南洋保商事宜。创办《江南商务报》的目的是开通风气,沟通官商感情,介绍中外商业情报。上海消息灵通,印刷条件好,故在上海出版。
该报除刊出有关官方的商务政策文件以外,也反映了一些商人的呼吁和要求,很少有主笔的评论,只在某些消息中夹叙夹议,或偶尔加几笔“附言”。作为提倡工商业的报纸,《江南商务报》刊出了《本报执笔人未定稿》、《各国商埠考》、《各国物产考略》,以及译自《远东通商史》的《棉花》、《羊毛》、《磁器》各节,(美)佑尼干著、林乐知译的《太平洋商战说》以及《世界各国商业比较略说》,还有总税务司和各海关税务司分析上海贸易情形的文章和当年通商各口岸的华洋贸易情形等,对于促进当时旧式商业向新式商业(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该报创刊时,恰逢北京义和团事起,第十九期(日)就刊出了《中西议定保护上海租界、城厢内外章程》、《中西议定保护长江内地章程》,正是所谓“东南互保”的历史性文献。《江南商务报》从第十二期(日)起开始客观地报道由于北京义和团运动而引起“南北商货为此阻隔,凡北地运来之货均拟加价”以来的情况,半年时间中至少有一百篇消息与义和团事有关。但该报总的态度是保持中立,从舆论上严禁抢劫,制止粮米出洋,制止米价哄抬,要求查禁厂商倒闭等,同时也刊出了《北地军需汇述》、《北地军需续述》,报道了上海沦为八国联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的情况。它的基本态度是拥护“东南互保”,对中国人民的苦难委婉地表示同情。
该报发行渠道与一般商办报刊不同:每期在江宁布政使司所属各州县转发,江苏、江西、安徽所属州县则由各省布政使司转发,大县12份,中县8份,小县6份,报费由布政使司在所属养廉项上按季扣解总局,每期共发1960本,加上咨送湖广总督衙门及国内外订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伟世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