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如何理解现代化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论文

关于“赵昌文”的新闻
Sun Jan 14 22:11:00 CST 2018
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在宏观政策取向上也有很多新提法、新亮点。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些新提法的核心内涵?对于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们该如何准确认识?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过去多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及的“新型工业化”一词有什么新的内涵?警示经济风险是近五年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不变”的关注点,今年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法跟往年有何差异?金融业又该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围绕这些问题,第一财经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
Tue Oct 24 05:37:27 CST 2017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Tue Oct 24 05:37:27 CST 2017
本报记者王尔德北京报道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Tue Jun 27 05:37:52 CST 2017
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讲座,就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若干前沿领域发展态势进行专题学习。“新一轮的世界科技革命催生了产业变革。”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包括美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 再工业化 战略,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而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提升其制造业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Mon May 15 10:11:20 CST 2017
本期《首席对策》聚焦“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机遇及对策,为您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赵部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公司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研究工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
Sun May 14 13:47:00 CST 2017
本期《首席对策》聚焦“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机遇及对策,为您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赵部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公司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研究工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
Fri May 12 02:10:58 CST 2017
“如果大企业下面能够成长出更多小企业,好比 大树底下好乘凉 ,我想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道出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需要的平衡。5月11日上午,在参加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承办的“2017西部金融论坛”时,赵昌文针对金融如何支持创新创业发表了看法。在他看来,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着想,保证这些企业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而不是把所有的关注焦点都投在大企业上。
Mon Apr 17 16:48:00 CST 2017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创下去年7月以来新低,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8.8%,两者增速“剪刀差”再度收窄。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解释说,目前M2增速与经济增长总体上是相适应的。
Wed Feb 22 07:08:00 CST 2017
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实体经济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失衡,实现结构的再平衡,根本上就是做好“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工作。所谓“加法”,我的理解凡是有利于补短板的都属于加法。从当前来看,有三个方面的重点。第一个重点,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补齐要素的短板。我们经常讲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减小,这更多指的是数量红利。所以从要素结构角度讲,应该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
Wed Feb 22 05:38:50 CST 2017
2015年和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去杠杆”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与同事朱鸿鸣合著的《持久战新论》一书中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即中国经济的杠杆率不断攀升,当前,去杠杆的重点不是“降杠杆”,而是“稳杠杆”和“调杠杆”。
Fri Dec 23 11:55:21 CST 2016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系列报道(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Fri Oct 21 05:39:53 CST 2016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前后夹击 。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上表示,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方面的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加重要的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
Sat Oct 15 23:10:00 CST 2016
中国经济网10月15日讯(本报记者 袁勇)10月14日,在由21世纪传媒主办的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中国智造”不仅代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意味着从价值链的中低端逐步迈向中高端、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Fri Oct 14 14:33:00 CST 2016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规模已经足够大,但还远不够 强 。”10月14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发表了“中国智造的六个特征”的主题演讲。
Fri Oct 14 11:40:00 CST 2016
日,“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于北京四季酒店隆重进行,围绕着“升级制造 智连未来”的年会主题,重磅嘉宾畅谈“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战略”、“风口上的智造: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寻找下一个创新智造 独角兽 ”等多个焦点话题。
Wed Oct 05 08:25:00 CST 2016
9月24日,以“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 众创、众包、众筹”为主题的科技金融专题论坛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该论坛是2016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承办。观察者网受邀出席了这一论坛。
Tue Sep 06 07:35:00 CST 2016
在天津泰达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以“‘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为题发表主题演讲。赵昌文提出三个观点,并给予六方面建议。9月2日-4日,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召开。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以“‘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为题发表主题演讲。赵昌文提出三个观点,并给予六方面建议。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智库解读|赵昌文:从“有机整体”角度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赵昌文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新表述、新要求,一些人的认识还不到位,简单地将它理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或市场体系,而没有看到它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更没有认识到它体现着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认识不到位,就会影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只有从“有机整体”的角度加深理解,才能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又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从生产力角度看,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等,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生产力现代化要求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生产关系现代化要求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化的根本目的都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经济体系。在谈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一些人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对标,这样做并不恰当。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但不能照搬其经济体系。总的看,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是一种高水平、较稳定但宏观上缺乏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制度成熟、结构定型、速度缓慢等突出特征,特别是制度革新缓慢,市场成长空间有限,社会流动性较低。与之不同,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具有体制机制不断变革、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升级、长期潜在增速较快、社会流动性较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评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根本标准,不在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的相似度,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初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从七个方面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这七个方面与新发展理念能够很好对应起来。其中,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可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对应;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可与协调发展理念相对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可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对应;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可与开放发展理念相对应;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与共享发展理念相对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则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市场基础和体制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建设中增强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它是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着眼于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重大举措,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原题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相适应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认识
赵昌文&朱鸿鸣
日08:25&&&&来源:
原标题: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几点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并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升到“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认识高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顺利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将其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考虑,首要内涵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经济体系。
这样一种导向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机械地国际对标,将现代化经济体系简单理解为业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评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经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持续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方面,现代性不等于现代化。与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不同,面向现代化的或现代化导向的经济体系,应是一种适应性强、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较强体制可改革性、制度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结构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长期潜在增速仍然较快,企业纵向流动性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
另一方面,现代化不等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许多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贫富差距、阶层固化问题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向的经济体系,既要能推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也要有更和谐的生产关系,更好处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还应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问题。所以,现代化目标导向的经济体系是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体系,是与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共容的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代化的统一体
经济体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全面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出发,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三个视角去理解。
其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视角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现代化生产力为支柱。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载体是“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要将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或实体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每一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本依靠是激发人的活力。激发人的活力,要抓住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党政干部三个“关键少数”,调动创业人员这个“绝大多数”,充分释放其谋事创新创业的活力。此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代舞台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和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抓住这次机遇。
其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生产关系视角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一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有产权制度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化的要素市场。二是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有激发三个“关键少数”和一个“绝大多数”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是构建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而非更多发挥作用的体制。一方面,需要健全市场基础设施,使政府的调控和监管有抓手;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好政府“强监管”和“包容式监管”能力。
其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方面,主要是要确保经济体制具有较强的体制可改革性。“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经济体制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紧扣这一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体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解决主要矛盾,关键要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这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解决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为支撑,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创新发展方面,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使新创企业有机会成长为大企业。共享发展方面,需要防范化解资产泡沫;推动产业扶贫和完善托底性社会政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方面,需要构建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通过多种方式让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和参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开放发展方面,需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
第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基础。通过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切实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解决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失衡。与此同时,推进经济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推进去库存,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基础上,实现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再平衡。另一方面,要促进创新创业,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也包括制度创新;创业既包括经济或商业意义上的创业,也包括党政干部的有为或创造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此,微观层面要抓住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党政干部三个创新创业的“关键少数”,优化制度供给,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中观和宏观层面,要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发展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为创新创业提供不竭动力。
此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需要面向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和增强我国制造业的集群优势或产业配套优势。(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任一林、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赵昌文、朱鸿鸣: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认识【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赵昌文、朱鸿鸣: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认识央广网百家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并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升到“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认识高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顺利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将其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考虑,首要内涵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经济体系。  这样一种导向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机械地国际对标,将现代化经济体系简单理解为业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评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经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持续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方面,现代性不等于现代化。与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不同,面向现代化的或现代化导向的经济体系,应是一种适应性强、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较强体制可改革性、制度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结构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长期潜在增速仍然较快,企业纵向流动性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  另一方面,现代化不等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许多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贫富差距、阶层固化问题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向的经济体系,既要能推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也要有更和谐的生产关系,更好处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还应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问题。所以,现代化目标导向的经济体系是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体系,是与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共容的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代化的统一体  经济体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全面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出发,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三个视角去理解。  其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视角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现代化生产力为支柱。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载体是“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要将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或实体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每一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本依靠是激发人的活力。激发人的活力,要抓住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党政干部三个“关键少数”,调动创业人员这个“绝大多数”,充分释放其谋事创新创业的活力。此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代舞台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和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抓住这次机遇。  其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生产关系视角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一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有产权制度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化的要素市场。二是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有激发三个“关键少数”和一个“绝大多数”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是构建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而非更多发挥作用的体制。一方面,需要健全市场基础设施,使政府的调控和监管有抓手;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好政府“强监管”和“包容式监管”能力。  其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方面,主要是要确保经济体制具有较强的体制可改革性。“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经济体制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紧扣这一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体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解决主要矛盾,关键要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这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解决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为支撑,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创新发展方面,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使新创企业有机会成长为大企业。共享发展方面,需要防范化解资产泡沫;推动产业扶贫和完善托底性社会政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方面,需要构建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通过多种方式让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和参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开放发展方面,需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  第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基础。通过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切实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解决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失衡。与此同时,推进经济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推进去库存,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基础上,实现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再平衡。另一方面,要促进创新创业,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也包括制度创新;创业既包括经济或商业意义上的创业,也包括党政干部的有为或创造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此,微观层面要抓住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党政干部三个创新创业的“关键少数”,优化制度供给,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中观和宏观层面,要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发展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为创新创业提供不竭动力。  此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需要面向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和增强我国制造业的集群优势或产业配套优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赵昌文 朱鸿鸣)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